CN108377469A -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77469A CN108377469A CN201610983537.3A CN201610983537A CN108377469A CN 108377469 A CN108377469 A CN 108377469A CN 201610983537 A CN201610983537 A CN 201610983537A CN 108377469 A CN108377469 A CN 1083774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high ferro
- train
- information
- time interv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将动态位置信息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将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简单、直观、精确的识别高铁用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高铁)的快速普及,城际之间乘坐高铁的用户越来越多。由于高铁速度相对其他交通工具,例如汽车、普通列车、动车等,要快很多。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的高铁服务的时候,却无法像平时一样使用通畅稳定的通信业务,包括通话、VoLTE(Voiceover LTE,语音业务)、上网、视频等业务。通常,网络运营商通过高铁专网来获取乘坐高铁列车的用户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AD(portable android device,平板电脑)等)的通信数据,再通过分析通信数据来评测高铁网络质量。
现有的高铁专网将高铁沿线的用户均默认为高铁用户。然而,现有的高铁专网所识别的高铁沿线的用户通常包括:移动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业务状态)的乘坐高铁列车的用户、高铁附近的居民用户以及高铁沿线的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的用户。显然,高铁附近的居民用户以及高铁沿线的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的用户不是真正的乘坐高铁列车的用户。此外,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乘坐高铁列车的用户没有被识别到。由于无法精确识别高铁用户,导致评测高铁网络质量的数据的精度偏差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
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将动态位置信息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将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标识设置单元,用于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
信令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信令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信息匹配单元,用于将动态位置信息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将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
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将动态位置信息与列车时刻参照表比较,将与列车时刻参照表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显示器,用于显示识别过程中的界面。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根据上述的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所述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
移动终端;
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
一方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位置区域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对高铁专网采用新的组网策略,使得在该组网策略下可以精确获取用户在不同位置区域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消息,确保了可以根据该精确的信令消息进行进一步处理而获取精度较高的用户的动态位置信息,最终使得识别高铁用户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通过将用户的动态位置信息直接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可以简单、直观、准确的判断用户是否乘坐了高铁列车,进一步提升了识别高铁用户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可以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铁用户在高铁上的存在情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铁沿线列车停靠站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功能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是可以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100。下面各实施例均可以应用本系统架构来识别高铁用户。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移动终端、基站、网络和服务器。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路由器等。移动终端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音频视频软件等。移动终端可通过网络进行各种通信业务,包括通话、上网、视频、VoLTE等业务。
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可以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基站、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基站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基站等。
高铁专网则是覆盖高铁沿线区域的通信网络。高铁专网可以在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高铁专网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的电缆等。
服务器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等处理。通常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比较好,运算能力比较强,运算速度比较快。可以理解,当在通信数据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服务器也可以用微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来代替。用户(图中未进行标识)可以使用他自身携带的移动终端通过高铁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高铁专网、基站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高铁专网、基站和服务器。
下面各实施例均可以运用本系统架构来实现高铁用户的识别。具体待识别的高铁用户例如可以是乘坐山西至北京的车次为G610的高铁列车的用户。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200。
如图2所示,在S201中,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
其中,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在G610次的高铁列车沿线的6个位置区域分别设置6个区域标识,具体区域标识对应表可以示意性如下面表(1)所示:
表(1)
在一的实施例中,对应于高铁沿线专网基站(在同一物理站址的LTE基站与GSM基站),为高铁专网中的各个位置区域成对设置跟踪区(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标识及位置区(Location Area Identity,LAI)标识。其中,TAI标识对应于LTE基站,LAI标识对应于GSM基站。该区域标识可以如下面的表(2)所示:
表(2)
由此,通过采集TAI标识和LAI标识,可以全面、精确跟踪不同状态下移动终端。
在S202中,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TrackingArea Updating,TAU)的信令信息。
其中,TAU信令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是下面表(3)所示:
表(3)
在S203中,解析所采集的TAU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解析TAU类型可以根据3GPP 24.301协议,TAU更新类型可以如下面表(4)所示:
表(4)
其中,TAU类型中的000类型表示正常更新TAU,001类型表示联合TA/LA更新,011类型表示周期性更新。
3GPP 24.301协议规定在LTE网络中,无论空闲态、连接态,在读取系统消息中发现服务小区TAI标识发生改变,立即触发TAU流程。由此,对高铁专网的用户,无论空闲态、连接态,只要用户的移动终端所驻留或监听的主服务小区TAI发生改变,立即触发TAU流程,从而获取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动态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具体的,移动终端的动态位置信息可以是移动终端在某个时间区域内,在某个位置区域内进行活动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所乘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或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可以非常方便的与用户的动态位置信息相匹配,使得不仅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匹配结果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包括用户国际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国际识别码来标识移动终端的用户身份,简单方便、通用性高且适用范围广。
在S204中,将动态位置信息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将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一方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位置区域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对高铁专网采用新的组网策略,使得在该组网策略下可以精确获取用户在不同位置区域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消息,确保了可以根据该精确的信令消息进行进一步处理而获取精度较高的用户的动态位置信息,最终使得识别高铁用户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通过将用户的动态位置信息直接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可以简单、直观、准确的判断用户是否乘坐了高铁列车,进一步提升了识别高铁用户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包括:所乘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或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所乘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或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可以非常方便的与用户的动态位置信息相匹配,使得不仅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匹配结果的精度。
可以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可以包括列车的位置区域信息和在该位置区域的时间信息。具体的,列车的位置区域信息和在该位置区域的时间信息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列车的实际行进情况实时获取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列车的速度信息,此方面内容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高铁列车时刻参照表可以如下面表(5)所示:
表(5)
作为图2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可以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国际识别码跟踪所对应的业务信息,获取用户状态标识,用户状态标识用于标识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
其中,运行状态可以包括: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跟踪业务信息,来获取用户状态标识,在识别高铁用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可以充分了解到用户的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简单实用。3GPP 24.301协议规定在LTE网络中,无论空闲态、连接态,在读取系统消息中发现服务小区TAI标识发生改变,立即触发TAU流程,由此,对高铁专网的用户,无论空闲态、连接态,只要用户终端所驻留或监听的主服务小区TAI发生改变,立即触发TAU流程,由此,可解决目前只针对连接态(业务态),不考虑空闲态导致高铁用户识别存在偏差的问题。
作为图2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形,可以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与设置了多个区域标识的高铁专网之间的接口,来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接口来采集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可以全面且精确了解TAU跟踪区更新的信息,确保后期数据处理的精度。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铁用户在高铁上的存在情况示意图300。
本实例可以在图2实施例的识别了高铁用户的基础上,将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动态位置信息分别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以获得动态位置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在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存在情况。其中,存在情况,可以是上车情况,下车情况、乘坐列车情况和在车站停留等情况。
在图3中,有两个互相重叠的椭圆,第一椭圆可以表示在第一个位置区域(太原)时乘坐G610次列车的乘客为X1(包括乘客a、b、c)。第二椭圆可以表示在第二个位置区域阳泉北时乘坐G610次列车的乘客为X2(包括乘客c、d、e)。那么第一椭圆与第二椭圆重叠的部分中的c就是第一个位置区域(太原)和第二个位置区域(阳泉)均乘坐G610次列车的乘客。
由此可知,首先,乘客a、b和c是从太原始发站开始乘坐列车。然后到了阳泉北时,乘客a和b均下车,乘客c继续乘车,而乘客d和e上车。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中,对高铁列车G610,筛选在始发站太原站处采集的TAI(假设为A)。参考列车时刻表,例如上述的表(5),假设发车时刻为t1。通过S1-MME接口采集TAI为A的跟踪区,采集时间为(t2至t1),其中t2=t1-0.5h,即t2为t1时刻向前0.5小时。
在步骤2中,采集模块过滤TAU关键信令,提取每次TAU携带的用户识别号IMSI,剔除重复IMSI,收集到的IMSI计为数据库D1,推送至用户标识数据库。具体的,推送至用户标识数据库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是:
参考G1高铁线路实际测试中由TAI(A)向TAI(B)发生跟踪区跟新的时刻t3,以及G1高铁在地市B停靠时的时刻t4;
通过S1-MME接口采集TAI为B的跟踪区,采集时间为(t3至t4);
过滤TAU关键信令,提取每次TAU携带的用户识别号IMSI;
剔除重复IMSI,收集到的IMSI计为数据库D2;
比较数据库D1与D2,重复的即为G1高铁列车在始发站乘坐的用户,计为G1高铁列车始发站乘客用户,设置为G1_Passengers1,由此得到G1高铁列车始发站乘坐用户标识。
在步骤3中,重复步骤1和步骤2,收集数据库D3、D4…D(n-1),依次计算G1_Passengers2、G1_Passengers3…G1_Passengers(n-1)。由此得到G1高铁列车在每个停靠站乘坐列车的用户标识。
在步骤4中,如高铁用户发起PS业务的Service Request消息以及发起CSFB业务的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提取用户IMSI消息进行匹配。
其中,在4G用户发起PS业务的Service Request消息时,由于3GPP协议规定,LTE网络下UE在业务态也必须做跟踪区更新TAU,即通过S1-MME接口的信令采集可获取用户IMSI信息。但是如果4G用户发起语音回落业务CSFB,即发起语音业务时由4G回落到2G网络,按照3GPP协议规定,GSM网络下终端在通话过程中不触发位置更新LAU,一定要等到通话结束后发起位置更新LAU。具体的,步骤4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如数据库D1中的用户发起PS业务,可依据表1中S1-MME接口采集的信令信息中的第二种类型Service Request来提取用户IMSI信息,如果该用户IMSI信息也收集在数据库D2中,则该用户一定是G1_Passengers1,即:G1高铁列车始发站乘客用户。
步骤402,如数据库D1中的用户发起CSFB业务,可依据表1中S1-MME接口采集的信令信息中的第三种类型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来提取用户IMSI信息,如果该用户IMSI信息被收集在D2、D3、D4…D(n-1)中,则该用户一定是G1_Passengers1,即:G1高铁列车始发站乘客用户(用户通话时间不定,挂机后做TAU/LAU,可能会落在D2、D3、D4…D(n-1)中。
步骤403,如数据库D2中的用户发起CSFB业务,可依据表1中S1-MME接口采集的信令信息中的第三种类型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来提取用户IMSI信息,如果该用户IMSI信息被收集在D3、D4…D(n-1)中,则该用户归属于G1_Passengers2,即:G1高铁列车次发站乘客用户(用户通话时间不定,挂机后做TAU/LAU,可能会落在D3、D4…D(n-1)中。
步骤404,依次类推,可得到用户乘坐G1高铁列车的全部用户标识(含空闲态、连接态)。
步骤405,依据上述方法计算,G1高铁列车始发站乘客G1_Passengers1、次发站乘客G1_Passengers2…次终点站乘客G1_Passengers(n-1),需等到列车达到终点站或驶出需监控区域后才能陆续填充完整。
步骤406,依次出现在数据库D1、D2、D3、D4…D(n-1)中的用户,为乘坐G1高铁始发站到终点站的乘客。
步骤407,G1_Passengers1为始发站乘坐G1高铁的乘客。
步骤408,G1_Passengers2为次发站乘坐G1高铁的乘客,以此类推,G1_Passengers(n-1)为次终点站乘坐G1高铁的乘客。
步骤409,设x1属于{G1_Passengers1},且x1不属于{G1_Passengers2},则x1为在次发站下车乘客。如图3所示,设x2属于{G1_Passengers1}且x2属于{G1_Passengers2},则x2为到次发站仍然乘坐G1高铁的乘客。设x3属于{G1_Passengers2},且x2不属于{G1_Passengers1},则x3为在次发站上车乘客。
步骤410,以此类推,可得到用户乘坐不同车次高铁列车的全部用户标识(含空闲态、连接态),以及在某个高铁停靠站上下车的用户标识。
本实施例通过将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动态位置信息分别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可以简单、直观的获取用户从哪站上车、哪站下车等用户乘坐高铁列车的情况,使得在识别高铁用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功能。
可以理解,如果乘客不连续乘坐列车,仅乘坐一站就下车时,上述的两个椭圆就不会重叠。为了描述简洁,不同乘客乘坐列车的不同情况不再一一列举。
作为图2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形,可以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按预设的划分规则将高铁沿线的地域划分为多个位置区域。具体划分方法可以参考下面的图4。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铁沿线列车停靠站的示意图400。如图4所示,山西至北京的车次为G610的高铁列车经过的位置区域可以包括:太原区域、阳泉北区域、石家庄区域、保定东区域和北京西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划分规则是基于高铁所经各个站台所在区域来划分位置对应的多个位置区域。可以通过为高铁专网(含始发站与沿线停靠站)设置以地市粒度的TAI标识及LAI标识。
具体的,可以利用规划模块为计算高铁线路涉及的行政地市的个数(计为N),为本条高铁专网设置N个跟踪区TAI标识和LAI标识。如果高铁线路涉及省际多个地市,则同样可以按省际进行高铁专网跟踪区TAI标识和LAI标识的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按预设的划分规则将高铁沿线的地域划分为多个位置区域,使得可以更好的适用于新的高铁专网策略,确保可以使得在该组网策略下可以精确获取用户在不同位置区域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划分的多个位置区域内,分别为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设置对应的区域标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所划分的多个位置区域内,分别为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设置对应的区域标识,可以解决现有的高铁用户识别算法存在的如下不足:
1、只是从用户使用业务的连接态来定位高铁用户,对每一位高铁用户默认为连接态,对用户处于空闲态的情况未做任何考虑。
2、还有该算法假设高铁专网已实现完全覆盖,而且严格按照高铁专网的顺序进行切换来判决用户的速度,对于客观情况存在直放站、RRU故障造成的脱网未做任何考虑。
3、该算法对不同的业务类型也未做考虑,如LTE的一种语音解决方案CSFB(Circuit Service Fall Back,语音回落)。因为用户即便发起业务处于连接态,也未必一定占用LTE小区,在CSFB情况下,用户由LTE小区回落到GSM小区发起通话业务。
其中,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第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1G(the firs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1G)、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网络(thesecon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G)、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3G))、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和第五代的移动通信网络(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中的至少一种。例如,LTE基站对应与4G,而GSM基站则对应于2G。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也适用未来的其他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可增强通用性和适用范围。
作为图2实施例的再一个变形,可以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以预设置的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来采集所乘列车发车时所处位置区域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可以在全部获取某一列车的数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数据采集的数量,不仅可以减少数据运算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运算精度。
其中,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的预设置包括:采集所乘列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获取所采集的发车时间间隔中的最短发车时间间隔;获取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二时间间隔;获取最短发车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中的最小值;将第一时间间隔更新为最小值;将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设置为所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
具体的,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TAU的时间间隔)可以用定时器T3412来设置,具体的预设置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S1中,采集所乘列车的发车时间间隔Ti(i=1、2、3......),获取所采集的发车时间间隔中的最短发车时间间隔T1。
在本发明装置中,收集高铁始发站发车间隔时间,计算最短发车间隔T1。其中,T1应为确定某次的高铁线路的最短发车间隔,比如太原同时为大西高铁、石太高铁始发站,如果目标是识别大西高铁用户识别,则计算大西高铁线路的最短发车间隔T1。
在S2中,获取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T2、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二时间间隔T3。
具体的,根据LTE基站现有的周期性跟踪区更新TAU定时器T3412设置第一时间间隔T2。根据GSM基站现有的周期性位置区更新LAU定时器T3212设置第二时间间隔T3。
在S3中,获取最短发车时间间隔T1、第一时间间隔T2和第二时间间隔T3中的最小值T4。
具体的,T4的计算公式可以为:T4=min(T1,T3212,T3412)
在S4中,将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更新为最小值;将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设置为所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
具体的,将T2设置为高铁专网每个TAI跟踪区的周期性跟踪区更新TAU定时器T3412。计算公式为:T3412=T2
由于LTE网络支持每个跟踪区TA可独立设置周期性TAU定时器T3412,而GSM网络不支持每个位置区LA设置周期性LAU定时器T3212,由此,规划模块只设置高铁专网沿线的LTE基站的T3412定时器,对GSM基站的T3212定时器则保持不变。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极值的方法来设置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可以最大程度的在全部获取某一列车的数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数据采集的数量,从而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数据运算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运算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中的内容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应用,为了简明,不再赘述各种组合的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按实际需要将上述的操作步骤的顺序进行灵活调整,或者将上述步骤进行灵活组合等操作。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功能结构图500。
如图5所示,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可以包括:标识设置单元、信令采集单元、信令解析单元和信息匹配单元。
其中,标识设置单元可以用于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信令采集单元可以用于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信令解析单元可以用于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信息匹配单元可以用于将动态位置信息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将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在另一实施例中,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可以包括:标识设置单元、信令采集单元、信令解析单元、信息匹配单元和信息获取单元。
本实施例是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获取单元。为了描述简洁,在此仅仅描述所变化的内容,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
信息获取单元可以用于将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动态位置信息分别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以获得动态位置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在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存在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包括:所乘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或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所乘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或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可以非常方便的与用户的动态位置信息相匹配,使得不仅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匹配结果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身份标识包括用户国际识别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国际识别码来标识移动终端的用户身份,简单方便、通用性高且适用范围广。
在又一实施例中,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可以包括:标识设置单元、信令采集单元、信令解析单元、信息匹配单元、信息获取单元和状态获取单元。
同理,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状态获取单元可以用于根据用户国际识别码跟踪所对应的业务信息,获取用户状态标识,用户状态标识用于标识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跟踪业务信息,来获取用户状态标识,在识别高铁用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运行状态可以包括: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可以充分了解到用户的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简单实用。3GPP 24.301协议规定在LTE网络中,无论空闲态、连接态,在读取系统消息中发现服务小区TAI标识发生改变,立即触发TAU流程,由此,对高铁专网的用户,无论空闲态、连接态,只要用户终端所驻留或监听的主服务小区TAI发生改变,立即触发TAU流程,由此,可解决目前只针对连接态(业务态),不考虑空闲态导致高铁用户识别存在偏差的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区域划分单元。其中,区域划分单元可以用于按预设的划分规则将高铁沿线的地域划分为多个位置区域。对应的,标识设置单元还可以用于:在多个位置区域内,分别为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设置对应的区域标识。其中,信令采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与设置了多个区域标识的高铁专网之间的接口,来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在上述各个实例中,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第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五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各个实例中,信令采集单元还可以用于:以预设置的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来采集所乘列车发车时所处位置区域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具体的,信令采集单元还包括:第一极值获取模块、时间获取模块、第二极值获取模块、时间更新模块和时间设置模块。
其中,第一极值获取模块可以用于采集所乘列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获取所采集的发车时间间隔中的最短发车时间间隔。
时间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二时间间隔。第二极值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最短发车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中的最小值。时间更新模块可以用于将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更新为最小值。时间设置模块可以用于将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设置为所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中的各个功能单元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应用,为了简明,不再赘述各种组合的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按实际需要将上述的各个功能单元或者功能模块进行灵活调整,或者进行灵活组合等操作。
此外,在具体配置上述各个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中的各功能单元或者功能模块时,只要能够实现具体的功能即可,具体制造方法或者产品的型号等不做限制,各个功能单元或者功能模块的连接位置关系也不做限制。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可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中的执行主体,可以实现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方面内容不再赘述。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600。
如图6所示,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显示器。其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放程序。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将动态位置信息与列车时刻参照表比较,将与列车时刻参照表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显示器可以用于显示识别过程中的界面。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700。
如图7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ROM以及RAM通过通信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通信部分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可拆卸介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800。如图8所示,识别高铁用户的系统可以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移动终端和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
可以理解,识别高铁用户的系统中的各个硬件设备,例如移动终端的数量不做限制。另外,识别高铁用户的系统还可以包括网络等基础设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各实施例的方法与装置可以相互参照,此方面内容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包括:
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所述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
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将所述动态位置信息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将与所述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动态位置信息分别与所述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以获得动态位置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在所述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存在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所乘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或所述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标识包括用户国际识别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国际识别码跟踪所对应的业务信息,获取用户状态标识,所述用户状态标识用于标识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按预设的划分规则将高铁沿线的地域划分为所述多个位置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为高铁专网设置分别与多个位置区域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包括:
在所划分的多个位置区域内,分别为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设置对应的区域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所述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与设置了所述多个区域标识的高铁专网之间的接口,来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第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五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以预设置的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来采集所乘列车发车时所处位置区域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的预设置包括:
采集所述所乘列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获取所采集的发车时间间隔中的最短发车时间间隔;
获取所述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二时间间隔;
获取所述最短发车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中的最小值;
将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更新为所述最小值;
将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设置为所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
13.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包括:
标识设置单元,用于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所述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
信令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信令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信息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动态位置信息与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比较,将与所述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将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动态位置信息分别与所述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以获得动态位置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在所述至少两个位置区域的存在情况。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所乘列车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所乘列车时刻参照表和/或所述所乘列车动态位置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标识包括用户国际识别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状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国际识别码跟踪所对应的业务信息,获取用户状态标识,所述用户状态标识用于标识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区域划分单元,用于按预设的划分规则将高铁沿线的地域划分为所述多个位置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标识设置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多个位置区域内,分别为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设置对应的区域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令采集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所述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与设置了所述多个区域标识的高铁专网之间的接口,来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内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第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五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13-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信令采集单元还用于:
以预设置的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来采集所乘列车发车时所处位置区域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所述信令采集单元包括:
第一极值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所乘列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获取所采集的发车时间间隔中的最短发车时间间隔;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二时间间隔;
第二极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最短发车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中的最小值;
时间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跟踪区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更新为所述最小值;
时间设置模块,用于将跟踪区更新的时间间隔设置为所更新的第一时间间隔。
25.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所述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为高铁专网中的多个位置区域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区域标识,所述多个区域标识用于识别待识别用户的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区域;
采集所跟踪的移动终端在变化位置区域时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
解析所采集的跟踪区更新的信令信息,获取所跟踪的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和动态位置信息;
将所述动态位置信息与列车时刻参照表比较,将与所述列车时刻参照表匹配的动态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用户判断为高铁用户;
显示器,用于显示识别过程中的界面。
26.一种识别高铁用户的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3-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识别高铁用户的装置;
移动终端;以及
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83537.3A CN108377469B (zh) | 2016-11-08 | 2016-11-08 |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83537.3A CN108377469B (zh) | 2016-11-08 | 2016-11-08 |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7469A true CN108377469A (zh) | 2018-08-07 |
CN108377469B CN108377469B (zh) | 2021-06-08 |
Family
ID=6301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83537.3A Active CN108377469B (zh) | 2016-11-08 | 2016-11-08 |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77469B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7736A (zh) * | 2018-10-26 | 2019-01-2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 |
CN109327854A (zh) * | 2018-11-15 | 2019-02-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9525959A (zh) * | 2018-12-03 | 2019-03-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用户分离方法及系统、信令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9548064A (zh) * | 2018-11-23 | 2019-03-2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756887A (zh) * | 2018-12-28 | 2019-05-14 | 深圳市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铁伴随移动端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392341A (zh) * | 2019-08-08 | 2019-10-29 |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铁移动网络用户识别方法和系统 |
CN110503423A (zh) * | 2019-08-27 | 2019-11-26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地铁支付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119428A1 (zh) * | 2018-12-12 | 2020-06-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785310A (zh) * | 2020-07-24 | 2021-05-11 | 上海芯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
WO2021135580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高铁上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204715A (zh) * | 2021-04-13 | 2021-08-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户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825095A (zh) * | 2021-07-23 | 2021-12-21 |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 网络通信业务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334453A (zh) * | 2022-10-17 | 2022-11-11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高铁站区人群数据处理与识别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4476A (zh) * | 2009-02-06 | 2009-09-1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高速铁路gsm专用网络的位置更新方法 |
CN102892134A (zh) * | 2012-09-11 | 2013-01-23 |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筛选高速移动手机用户的方法 |
CN104080127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定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955096A (zh) * | 2015-06-19 | 2015-09-3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高铁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5176878A1 (en) * | 2014-05-23 | 2015-11-26 | Ip.Access Limited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tangibl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location presence service |
-
2016
- 2016-11-08 CN CN201610983537.3A patent/CN1083774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4476A (zh) * | 2009-02-06 | 2009-09-1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高速铁路gsm专用网络的位置更新方法 |
CN102892134A (zh) * | 2012-09-11 | 2013-01-23 |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筛选高速移动手机用户的方法 |
CN104080127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定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5176878A1 (en) * | 2014-05-23 | 2015-11-26 | Ip.Access Limited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tangibl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location presence service |
CN104955096A (zh) * | 2015-06-19 | 2015-09-3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高铁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7736A (zh) * | 2018-10-26 | 2019-01-2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 |
CN109257736B (zh) * | 2018-10-26 | 2021-05-1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9327854A (zh) * | 2018-11-15 | 2019-02-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9327854B (zh) * | 2018-11-15 | 2022-05-3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9548064A (zh) * | 2018-11-23 | 2019-03-2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548064B (zh) * | 2018-11-23 | 2022-04-1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525959B (zh) * | 2018-12-03 | 2021-10-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用户分离方法及系统、信令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9525959A (zh) * | 2018-12-03 | 2019-03-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用户分离方法及系统、信令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WO2020119428A1 (zh) * | 2018-12-12 | 2020-06-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756887A (zh) * | 2018-12-28 | 2019-05-14 | 深圳市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铁伴随移动端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756887B (zh) * | 2018-12-28 | 2021-12-24 | 深圳市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铁伴随移动端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392341A (zh) * | 2019-08-08 | 2019-10-29 |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铁移动网络用户识别方法和系统 |
CN110392341B (zh) * | 2019-08-08 | 2021-03-30 |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铁移动网络用户识别方法和系统 |
CN110503423A (zh) * | 2019-08-27 | 2019-11-26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地铁支付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135580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高铁上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785310A (zh) * | 2020-07-24 | 2021-05-11 | 上海芯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
CN113204715A (zh) * | 2021-04-13 | 2021-08-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户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204715B (zh) * | 2021-04-13 | 2024-03-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户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825095A (zh) * | 2021-07-23 | 2021-12-21 |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 网络通信业务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334453A (zh) * | 2022-10-17 | 2022-11-11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高铁站区人群数据处理与识别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7469B (zh) | 2021-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77469A (zh) |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2672383B (zh) |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05307107B (zh) | 一种占用资源块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 |
CN104955096B (zh) | 一种确定高铁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
EP3598791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 |
CN110381496A (zh) | 一种rna分配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JP5736217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ログ解析システム | |
CN111083690B (zh) | 用户面功能实体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 |
CN108650672A (zh) |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装置及终端 | |
CN109392056A (zh) | 一种终端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5814934B (zh) | 处理被叫业务的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和归属用户服务器 | |
CN10276988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网络服务器 | |
CN109842640A (zh) | 切换服务器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JP2011508543A (ja) | 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のユーザー移動性モデル生成方法及び生成装置 | |
CN108616826A (zh) | Mec业务提示方法及装置 | |
HRP20212029T1 (hr) | Postupak za uspostavljanje komunikacijske veze komunikacijskog krajnjeg uređaja preko komunikacijskog mrežnog sustava sa rezovima | |
CN104581744B (zh) | 一种实现网络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15113636A1 (en) | Architecture for enhanced processing of big data in network environment | |
CN108650102A (zh) | 计费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040192288A1 (en)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employment by mobil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 network infrastructure device | |
CN109962801A (zh) | 通信质量异常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6572507A (zh) | 将终端设备重定向到专用网络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 |
CN109413702A (zh)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核心网 | |
CN103635878B (zh) | 信息分发系统及其方法 | |
CN112449395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网设备和am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