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7736B -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7736B
CN109257736B CN201811260408.7A CN201811260408A CN109257736B CN 109257736 B CN109257736 B CN 109257736B CN 201811260408 A CN201811260408 A CN 201811260408A CN 109257736 B CN109257736 B CN 109257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rail
user
wireless cell
tim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04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57736A (zh
Inventor
景洪水
冉萌
李巍
刘喜卿
周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604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7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5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精确地识别出高铁用户乘坐的高铁车次。该方法包括:在预定用户的xDR和MR数据中提取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根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的预定高铁车次对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分段,其中,根据所述预定高铁车次,将相邻站点中发站的到站时间与到站的发车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分为一段;将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匹配,确定预定用户是否乘坐预定高铁车次。

Description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铁用户的识别在优化移动通信用户在高铁上的通信业务感知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将高铁用户识别出来才能对其通信业务感知进行评价进而进行优化。
当前主要的两种高铁用户识别的思路,一是高铁用户速率远高于普通用户,二是高铁用户的地理位置及轨迹是固定的,区别于普通用户。首先第一种思路是基于高铁用户速率的识别算法,一般是基于高铁用户经过的小区经纬度估算用户的移动速度,而无线小区与用户的实际位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在较偏远的区域,一个无线小区可覆盖两公里以上的范围。另一方面高铁在部分路段的车速并不能达到所设定的门限值,比如进出高铁站时,在市区穿行时速度都可能达不到所设定的门限值,而这些路段的数据就不会被认为是高铁用户的识别依据。第二种思路是基于高铁用户地理位置和轨迹的特殊性来识别,而实际获取高铁用户地理位置的方法一般是基于无线小区及其无线环境的,而无线小区的覆盖范围较广,哪怕是高铁专网小区也有会覆盖到普通非高铁用户,而且无线环境是受多种条件影响而不稳定的,以此判定用户的地理位置容易出现偏差。
目前这两种高铁用户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这两种方法都只能识别高铁用户,而无法识别出高铁用户所乘坐的高铁车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能够精确地识别出高铁用户及其所乘坐的高铁车次。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包括:呼叫详细记录,CDR-calling detail record;会话详细记录,SDR-session detailrecord以及事务详细记录,TDR-transaction detail record),和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MR)数据;在所述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提取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预定时间内所述预定用户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预定用户的信号强度、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干扰;根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的预定高铁车次对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分段,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包含至少一个高铁车次,以及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在所述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内所述高铁车次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高铁车次的信号强度、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干扰;其中,根据所述预定高铁车次,将相邻站点中发站的到站时间与到站的发车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分为一段;将所述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用户是否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
上述方案中,由于可以根据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情况,确定预定用户是否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用高铁用户经过的小区经纬度估算用户的移动速度,因此可以避免无线小区与用户的实际位置之间的误差;另一方面,也不需要用高铁用户地理位置和轨迹的特殊性即无线小区及其无线环境来识别,因此也可以避免以此判定用户的地理位置出现的偏差;从而精确地识别出高铁用户所乘坐的高铁车次。
可选的,当确定满足以下任一项或几项条件时,确定所述预定用户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所述条件包括: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条数大于第一条数阈值;所述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条数与总记录的条数之比大于第一百分比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一预定时长;其中,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前的第二预定时长内的记录以及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后的第三预定时长内的记录均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
可选的,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第一个分段,以及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最后一个分段;将所述第一个分段内的发车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上车站,将所述最后一个分段内的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下车站。
可选的,通过路测方式建立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提取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预定时间内所述预定用户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预定用户的信号强度、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干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的预定高铁车次对所述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分段,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包含至少一个高铁车次,以及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在所述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内所述高铁车次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高铁车次的信号强度、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干扰;其中,根据所述预定高铁车次,将相邻站点中发站的到站时间与到站的发车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分为一段;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的所述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匹配,确定所述预定用户是否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
可选的,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满足以下任一项或几项条件时,确定所述预定用户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所述条件包括: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条数大于第一条数阈值;并且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条数与总记录的条数之比大于第一百分比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一预定时长;其中,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前的第二预定时长内的记录以及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后的第三预定时长内的记录均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第一个分段,以及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最后一个分段;将所述第一个分段内的发车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上车站,将所述最后一个分段内的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下车站。
可选的,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还包括:路测模块,用于通过路测方式建立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第一方面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第一方面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利用xDR和MR数据识别出高铁用户及其高铁车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的高铁用户及高铁车次识别的方法,参照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取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
102、在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中提取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
其中,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预定时间内预定用户所在无线小区、预定用户的信号强度、预定用户的无线干扰。例如,根据某高铁车次的运行时段,将包括始发站前5分钟和终点站后5分钟的时间段作为该预定时间,在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中提取该预定用户所在无线小区、预定用户的信号强度、预定用户的无线干扰等信息作为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当然以上只是示例性的将始发站前5分钟和终点站后5分钟之间的时间段作为该预定时间,其中5分钟仅为一种示例性的经验值,在选择其他值时也应该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只要该预定时间包含步骤103中将要匹配的预定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即可。
103、根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的预定高铁车次对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分段。
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包含至少一个高铁车次,以及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包含至少一个高铁车次,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在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内高铁车次所在无线小区、高铁车次的信号强度、高铁车次的无线干扰;其中,根据预定高铁车次,将相邻站点中发站的到站时间与到站的发车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分为一段。参照图2所示,对分段的方法说明如下:可以按照该预定高铁车次从每一个高铁站的到站时间到下一高铁站的发车时间作为一个分段,其中始发站的到站时间定为发车前3分钟,终点站的发车时间定为到站后的3分钟。即相邻的分段内在同一个车站的停车时间到发车时间之间的停车时间内存在重叠。如图2所示,假设该预定高铁车次中间停3站,按照停站时间和发车时间可以将数据分成4个分段(分段1为始发站发车时间前3分钟至高铁站1发车时间、分段2为高铁站1到站时间至高铁站2发车时间、分段3为高铁站2到站时间至高铁站3发车时间、分段4为高铁站3到站时间至终点站到站时间的后3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可以通过路测方式建立。例如:预先通过各高铁车次携带专用仪表收集所有对应高铁车次运行期间(包括始发站发车前若干分钟和终点站到站后若干分钟,例如可以是始发站发车前5分钟和终点站到站后5分钟)的无线小区及无线环境等信息,形成该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其中包括高铁车次、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内高铁车次所在无线小区、高铁车次的信号强度、高铁车次的无线干扰等信息。同时将每列高铁车次的停站时的数据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利用停站信息对用户XDR和MR进行分段。
104、将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用户是否乘坐预定高铁车次。
具体的,匹配方式如下所述:当确定满足以下任一项或几项条件时,确定预定用户乘坐预定高铁车次;该条件包括: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条数大于第一条数阈值;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条数与总记录的条数之比大于第一百分比阈值;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一预定时长;其中,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前的第二预定时长内的记录以及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后的第三预定时长内的记录均与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其中,对上述的第二预定时长与第三预定时长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条数阈值可以取值10-50,第一百分比阈值可以取值50%-80%;第一预定时长可以取值2-6分钟。以下具体举例说明,匹配过程中,若预定用户某一时刻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和在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某高铁车次的时间前后3分钟内能够匹配,则该条无线小区时空数据的数据记录为一条匹配记录。其中匹配是指户某一时刻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某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满足一定条件,例如:无线小区相同、信号强度的差值在15db以内、无线干扰的差值在15db以内。以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作为匹配的判断条件,则当该预定用户在某分段的总匹配度大于等于60%(即分段内匹配记录的条数÷分段内总记录的条数,大于等于60%),同时分段内匹配记录条数大于20条,匹配记录的时间跨度大于3分钟,则认为该用户乘坐了该车次的该段高铁。若不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一则,认为预定用户未乘坐该高铁车次的该分段的高铁,例如:若总匹配度小于60%则认为该预定用户未乘坐该高铁车次的该分段的高铁。
另外,为实现对预定用户上下站的识别,该方案还包括:确定预定时间内,与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第一个分段,以及与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最后一个分段;将第一个分段内的发车高铁站作为预定用户的上车站,将最后一个分段内的高铁站作为预定用户的下车站。例如:以某预定用户的某分段总匹配度大于等于60%则认为该预定用户乘坐了某高铁车次的该分段高铁,则找到预定用户与该预定高铁车次的总匹配度大于等于60%的第一个分段和最后一个分段,第一个分段的发车高铁站(假设为站A)即为用户的上车站,最后一个分段的到站高铁站(假设为站D)即为用户的下车站,即该预定用户就可以认定为乘坐了该高铁车次的从站A到站D的路段。其中,即使在中间的某些分段不满足匹配度大于等于60%也不影响该结论。
上述方案中,上述方案中,由于可以根据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情况,确定所述用户是否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用高铁用户经过的小区经纬度估算用户的移动速度,因此可以避免无线小区与用户的实际位置之间的误差;另一方面,也不需要用高铁用户地理位置和轨迹的特殊性即无线小区及其无线环境来识别,因此也可以避免以此判定用户的地理位置出现的偏差,从而精确地识别出高铁用户所乘坐的高铁车次。
参照图3所示,提供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
处理模块32,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31的所述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提取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预定时间内所述预定用户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预定用户的信号强度、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干扰;
所述处理模块32,还用于根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的预定高铁车次对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分段,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包含至少一个高铁车次,以及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在所述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内所述高铁车次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高铁车次的信号强度、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干扰;其中,根据所述预定高铁车次,将相邻站点中发站的到站时间与到站的发车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分为一段;
匹配模块33,用于将所述处理模块32生成的所述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匹配,确定所述预定用户是否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
可选的,所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满足以下任一项或几项条件时,确定所述用户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所述条件包括: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条数大于第一条数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条数与总记录的条数之比大于第一百分比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一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前的第二预定时长内的记录以及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后的第三预定时长内的记录均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2,还用于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第一个分段,以及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最后一个分段;将所述第一个分段内的发车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上车站,将所述最后一个分段内的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下车站。
可选的,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还包括,路测模块34,用于通过路测方式建立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其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接口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对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用于支持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执行图1中的过程101-104;接口单元用于支持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与其他设备的信息交互,例如从其他设备获取数据或者向其他设备发送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以处理单元为处理器,存储单元为存储器,接口单元为通信接口为例。其中,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参照图4中所示,包括通信接口401、处理器402、存储器403和总线404,通信接口401、处理器402通过总线404与存储器403相连。
处理器402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02来控制执行。通讯接口4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支持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与其他设备的信息交互,例如从其他设备获取数据或者向其他设备发送数据。处理器402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此外,还提供一种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包括在被执行时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执行的方法操作的指令。另外,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上述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其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英文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
在所述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中提取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预定时间内所述预定用户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预定用户的信号强度、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干扰;
根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的预定高铁车次对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分段,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包含至少一个高铁车次,以及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在所述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内所述高铁车次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高铁车次的信号强度、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干扰;其中,根据所述预定高铁车次,将相邻站点中发站的到站时间与到站的发车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分为一段;
将所述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匹配,确定所述预定用户是否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确定满足以下任一项或几项条件时,确定所述预定用户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所述条件包括: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条数大于第一条数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条数与总记录的条数之比大于第一百分比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一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前的第二预定时长内的记录以及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后的第三预定时长内的记录均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第一个分段,以及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最后一个分段;
将所述第一个分段内的发车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上车站,将所述最后一个分段内的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下车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路测方式建立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
5.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预定用户的详细记录xDR和测量报告MR数据提取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预定时间内所述预定用户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预定用户的信号强度、所述预定用户的无线干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的预定高铁车次对所述用户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分段,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中包含至少一个高铁车次,以及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包括:在所述高铁车次的运行时间内所述高铁车次所在无线小区、所述高铁车次的信号强度、所述高铁车次的无线干扰;其中,根据所述预定高铁车次,将相邻站点中发站的到站时间与到站的发车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分为一段;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的所述预定用户的各个分段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进行匹配,确定所述预定用户是否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满足以下任一项或几项条件时,确定所述预定用户乘坐所述预定高铁车次;所述条件包括: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条数大于第一条数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条数与总记录的条数之比大于第一百分比阈值;所述预定用户的任意一段无线小区时空数据中的匹配记录的时间跨度大于第一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前的第二预定时长内的记录以及所述匹配记录的时刻之后的第三预定时长内的记录均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第一个分段,以及与所述预定高铁车次的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匹配的最后一个分段;将所述第一个分段内的发车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上车站,将所述最后一个分段内的高铁站作为所述预定用户的下车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路测模块,用于通过路测方式建立所述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
9.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高铁用户的识别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
CN201811260408.7A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257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0408.7A CN109257736B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0408.7A CN109257736B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7736A CN109257736A (zh) 2019-01-22
CN109257736B true CN109257736B (zh) 2021-05-11

Family

ID=65046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0408.7A Active CN109257736B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57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3790B (zh) * 2019-07-11 2022-03-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高铁小区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0241A (ja) * 2013-10-07 2014-03-06 Hitachi Ltd 進路競合検出装置
CN104955096A (zh) * 2015-06-19 2015-09-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高铁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6104A (zh) * 2014-10-27 2016-06-01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中高速移动用户通话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679275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高铁上的通信用户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6878946A (zh) * 2017-02-16 2017-06-20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
CN108377469A (zh) * 2016-11-08 2018-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0241A (ja) * 2013-10-07 2014-03-06 Hitachi Ltd 進路競合検出装置
CN105636104A (zh) * 2014-10-27 2016-06-01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中高速移动用户通话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4955096A (zh) * 2015-06-19 2015-09-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高铁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77469A (zh) * 2016-11-08 2018-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9275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高铁上的通信用户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6878946A (zh) * 2017-02-16 2017-06-20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7736A (zh) 201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6626B (zh)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505196B (zh) 物联网卡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377682B (zh) 轨迹类型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59650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出行轨迹的确定方法
CN112686466B (zh) 地铁乘客的路径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08646261B (zh) 一种车辆gps数据集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582943B (zh) 一种自动生成工程数据表的方法
CN110460962B (zh) 轨道交通用户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9885636B (zh) 一种用户画像方法和服务器
US20120218150A1 (en) Management server, population information calculation management server, non-populated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population inform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CN110377687A (zh) 用户出行方式判别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9257736B (zh) 一种高铁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769198B (zh) 高铁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566167A (zh) 网络质量故障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820264A (zh) 公共交通工具换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107497A (zh) 基站指纹库数据源补充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82132B (zh) 一种地铁用户的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60142B (zh) 一种高铁模拟路测数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933601B (zh) 目标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9348490B (zh) 一种识别干扰铁路lte网络的邻接载波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32947A (zh) 基于高铁用户的位置信息处理方法
CN109446437A (zh) 信息挖掘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376211B (zh) 建立无线小区时空数据库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18639A (zh) 定位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7490A (zh) 伪基站轨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