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5043A -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85043A CN108185043A CN201810241506.XA CN201810241506A CN108185043A CN 108185043 A CN108185043 A CN 108185043A CN 201810241506 A CN201810241506 A CN 201810241506A CN 108185043 A CN108185043 A CN 1081850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leaves
- fermentation
- fermenting cellar
- black tea
- trigger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茶叶放在进料机构上,料机构带动茶叶向前传送,当茶叶传送出进料机构并往下掉后,风机将茶叶吹进接料装置的容纳空腔;S2:启动喷雾装置;S3:对发酵室内的茶叶进行摊平;S4:启动加氧风机;S5: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会膨胀,膨胀的茶叶将推动触发装置向上移动,触发装置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触发散热装置的开关,使得散热装置启动,将热气从散热口排出发酵室;S6:发酵完成的茶叶会膨胀到预定程度,触发装置被推动到预定位置,触发装置会启动仓门开关,打开发酵室下部的仓门,茶叶因自身重力跌落入收集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一般是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等发酵装置,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要掌握满足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聚合反应所需的适宜温度、湿度和氧气量。红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湿高温气体,需要及时冷却干燥这些高湿高温气体,否则会降低红茶的品质,甚至会造成红茶腐烂掉。为了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一般要将发酵的茶叶摊开,摊叶的厚度控制在8~12厘米。为了使不同大小、不同新鲜程度的茶叶都能提高风味,摊叶的厚度也会不同,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到8厘米;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到12厘米。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再就是红茶发酵过程中会膨胀,发酵后红茶会胀实在发酵室里,人们较为费力地才能取出发酵后的红茶。
中国发明专利CN102326636B中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塔,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塔芯,所述塔芯顶端软性连接在壳体的进茶口处,塔芯底部悬设在壳体内的底板上,塔芯内下部设有振动装置;所述塔芯呈正方形,包括进风腔和进风腔外侧立面板往外延伸的四个发酵室,进风腔的顶部密封,进风腔和发酵室的立面板均由网孔板构成;所述壳体壁体上的若干开口经回风管连接到冷却干燥装置中,冷却干燥装置经出风管连接到进风腔的底部,进风腔的底部还经加氧风管连接有加氧风机。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1、一般来说进入红茶发酵塔发酵的同一批茶叶的叶型大小会不同,老嫩程度也有所差别,将它们放在同一发酵室内发酵会导致供氧不均,发酵程度不同,无法控制发酵时间的问题;2、发酵过程中冷却干燥装置吹送干燥冷风经进风腔进入发酵室,对发酵中的红茶进行冷却干燥,茶叶里水分既是茶叶发酵过程中各种物质变化不可缺少的介质,又是许多物质变化的直接参与者。要使发酵顺利进行,必须保持叶子里有适当的含水量。空气干燥,湿度太低,发酵叶水分蒸发快,往往造成理化变化失调,而出现乌条、花青等,引起红茶品质的下降。
鉴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红茶发酵装置,现针对该红茶发酵装置提供了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没有区分不同叶型和老嫩程度的茶叶导致供氧不均、发酵程度不同和无法控制发酵时间的问题以及空气湿度低造成理化变化失调引起红茶品质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茶叶放在进料机构上,按下进料机构的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发送一个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后启动用来带动进料机构和风机运行的一号电机,进料机构带动茶叶向前传送至接料装置,风机将茶叶吹进接料装置,控制器关闭一号电机;
S2:启动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向接料装置中的茶叶喷射水雾后茶叶落入发酵室中;
S3:将发酵室内的茶叶摊平,摊平厚度在8-12厘米,每个发酵室的摊平厚度向远离进料机构的方向递减;
S4:启动用来带动加氧风机运行的二号电机,加氧风机向发酵室内的通氧气;
S5: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膨胀,膨胀的茶叶推动触发装置向上移动,触发装置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触发启动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将发酵室中的热气从散热口排出;
S6:发酵中的茶叶继续膨胀到预定高度,触发装置被推动到预定位置,触发装置启动仓门开关,打开发酵室底部的仓门,茶叶落入收集仓,关闭二号电机。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1、将经过萎凋、揉捻后的茶叶从进料机构向前传送,当传送到进料机构的前端并往下掉落时,风机会将茶叶吹向接料装置,由于叶型大的茶叶较叶型小的茶叶重,嫩叶因为含水分多而比老叶重,重量不同的茶叶被风吹出的距离会不同,因此风机会将叶型大小不同,老嫩程度不同的茶叶吹至不同的接料装置中,以此在发酵时设定不同的摊叶厚度、供氧量和发酵时间,使茶叶发酵的程度更加均衡,使得红茶质量提升;
2、风机向揉捻后的茶叶吹干燥热风,还会防止茶叶在运动过程中松开,从而导致在发酵时茶叶不能很好的舒展开,从而无法撑大空间,吸收更多的氧气,热风还能对茶叶进行预热,加速发酵;
3、当茶叶被吹入接料装置的容纳空腔内,喷雾装置会对茶叶喷射水雾,从而保证茶叶在进入发酵室发酵时有足够的相对湿度,使得多酚类物质氧化后的水溶性产物有较多的形成和保留;
4、当茶叶从容纳空腔进入发酵室进行发酵过程中,茶叶会膨胀,在膨胀导致体积变大的过程中,会将触发装置向外顶起,从而启动散热装置对发酵室内进行散热降温,以保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从散热口排出,维持发酵室内适宜的温度,提高红茶的品质;
5、当茶叶膨胀到一定程度,将触发装置顶到预定位置时,触发装置会启动仓门开关,从而将位于发酵室下方的仓门打开,发酵完成后的茶叶因自身重力跌落进收集仓,再进入下一道红茶处理工序,在发酵过程中加氧风机一直向发酵室内供氧,以保证发酵过程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效果。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解决了没有区分不同叶型和老嫩程度的茶叶导致供氧不均、发酵程度不同和无法控制发酵时间的问题以及空气湿度低造成理化变化失调引起红茶品质下降的问题。
进一步,在步骤S2中,打开进水管上的启动阀,水箱中的水从雾化喷嘴中喷出。
雾化喷嘴设置在接料装置侧壁上,茶叶从上方被吹进容纳空腔时,雾化喷嘴对茶叶进行加湿,保证每片茶叶在进入发酵室发酵时有足够的相对湿度。
进一步,在步骤S5中,从散热口排出的热气,经过导气管进入另一台待发酵的发酵室进行预热。
导气管将一台正在执行发酵中的发酵室与另一台未执行发酵的发酵室连通,当散热装置对工作中的发酵室进行散热时,热气会从散热口通过导气管传递到另一台还未工作的发酵室内,以利用上一台发酵室的发酵余热对下一台发酵室进行预热,使得茶叶进入发酵状态的速度加快,缩短发酵时间。
进一步,在步骤S5中,触发装置在启动散热装置时,触发装置抵压散热风扇启动键,散热风扇启动键发送一个电信号给散热控制器,散热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后启动三号电机,三号电机带动散热风扇转动,散热风扇将发酵室内的高温气体吹出,然后加氧风机向发酵室内补充常温或冷空气。
所述驱动散热风扇转动的三号电机设置在发酵室底部,电机在转动过程中还会产生振动,从而带动发酵室震动,以此将发酵室内因发酵而胀实的茶叶振动抖散,方便打开仓门后自动跌落进收集仓。
进一步,在步骤S5中,触发装置通过调速装置调节散热风扇的转速。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高温,且随着发酵的时间延长,高温产生的速度越快,散热风扇的转速若保持不变,会造成因转速过快而导致发酵前期室温过低,或因转速不够而导致发酵后期散热慢,室温过高的问题,通过调速装置在发酵过程中随时间调节散热风扇的转速,以保证发酵室内温度保持在恒定的状态,提高红茶的质量。
进一步,在步骤S5中的触发装置为推杆,茶叶发酵膨胀推动推杆在滑槽内向上滑动,依次触发散热风扇启动键和调速装置。
进一步,在步骤S5中茶叶发酵膨胀抵压推杆在滑槽内向上滑动,依次触发散热风扇启动键和调速装置。
发酵过程中茶叶膨胀,进而推动推杆向远离茶叶的方向移动,从而会随着膨胀程度增大而触碰散热风扇启动键和调速装置。
进一步,在步骤S5中推杆向上滑动时推动调档拨块向上移动,拨块拨动多档旋转开关转动。
通过茶叶发酵膨胀推动推杆移动,拨动调档拨块,从而调节散热风扇的转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1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料机构1、传送带11、风机12、接料装置2、容纳空腔21、雾化喷嘴22、进水管23、水箱24、发酵室3、散热装置31、推杆32、仓门33、散热口34、散热风扇311、三号电机312、导气管313、多档旋转开关35、调档拨块36、仓门开关37、加氧风管38、加氧风机39。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茶叶放在进料机构1上,按下进料机构1的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发送一个电信号给和其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启动控制进料机构1和风机12的一号电机,一号电机转动带动进料机构1和风机12运行,进料机构1带动茶叶向前传送,当茶叶传送出进料机构1并往下掉后,风机12将茶叶吹进接料装置2的容纳空腔21内,关闭一号电机;
步骤二:打开进水管23上的启动阀,使水箱24中的水从接料装置2侧壁上的雾化喷嘴22中向容纳空腔21内的茶叶喷射水雾,茶叶落入发酵室3中;
步骤三:对发酵室3内的茶叶进行摊平,平摊厚度在8-12厘米,每个发酵室3的平摊厚度沿远离进料机构1的方向递减,靠近进料机构1的发酵室3内的茶叶厚度为12厘米,远离进料机构1的发酵室3内茶叶厚度为8厘米;
步骤四:启动控制加氧风机39的二号电机,保证发酵室3内的需氧量;
步骤五: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会膨胀,膨胀的茶叶将推动推杆32在滑槽内向上移动,从而按动散热风扇311启动键,散热风扇311启动键发送一个电信号给和其电连接的散热控制器,散热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启动控制散热风扇311转动的三号电机312,使散热风扇311转动,将发酵室3内的高温气体抽出,再由加氧风机39补充常温或冷空气进入发酵室3,在发酵过程中茶叶膨胀使得推杆32继续向上顶,推杆32会拨动调档拨块36向上移动,拨动多档旋转开关35转动,从而调节散热风扇311的转速,使散热风扇311转速随发酵时间加长而加快;
步骤六:发酵完成的茶叶会膨胀到预定程度,推杆32会被推动到预定位置,从而按动仓门开关37,从而打开发酵室3下部的仓门33,茶叶因自身重力跌落入收集仓,关闭二号电机。
如图1所示,上述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所使用的红茶发酵装置,包括进料机构1,进料机构1包括运送茶叶的传送带11,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前方依次放置有多个接料装置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接料装置2有两个,传送带11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朝接料装置2吹干燥热风的风机12,接料装置2呈漏斗状,包括容纳物料的容纳空腔21,还包括用螺栓安装在接料装置2侧壁上向容纳空腔21内喷射水雾的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接料装置2侧壁上的雾化喷嘴22和与雾化喷嘴22通过进水管23连接的水箱24。
每个接料装置2的漏斗口下方均安装有可移动的、与容纳空腔21连通的发酵室3,发酵室3内安装有散热装置31,发酵室3内还安装有触发装置,打开位于发酵室3底部的仓门33,发酵室3侧壁上还开设有散热口34,散热装置31包括焊接在散热口34处的散热风扇311,以及安装在发酵室3底部的用于驱动散热风扇311转动的三号电机312,散热装置31还包括安装在发酵室3上部侧壁上的含有调档拨块36的多档旋转开关35,触发装置包括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发酵室3内的推杆32,推杆32会被膨胀的茶叶向发酵室3上方推动,并拨动多档旋转开关35的调档拨块36,仓门开关37安装在多档旋转开关35的上方,推杆32在茶叶膨胀到预定程度后触发仓门开关37打开位于发酵室3下部的仓门33,发酵室3侧壁上还通过加氧风管38连接有加氧风机39。
除了两个接料装置2下方正在发酵中的发酵室3外,还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发酵室3连通的未工作的发酵室3,未工作的发酵室3与发酵中的发酵室3通过导气管313连通两个散热口34。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将经过萎凋、揉捻后的茶叶通过传送带11运送到进料机构1的前端,茶叶自由落下,被传送带11下方的风机12吹出的干燥热风吹向接料装置2,由于叶型大的茶叶较叶型小的茶叶重,嫩叶因为含水分多而比老叶重,重量不同的茶叶被风吹出的距离会不同,因此风机12会将叶型大小不同,老嫩程度不同的茶叶吹至不同的接料装置2的容纳空腔21中,安装在接料装置2侧壁上的雾化喷嘴22向容纳空腔21中的茶叶进行喷雾加湿,使得茶叶达到发酵所需的90%相对湿度;
2、茶叶通过接料装置2的漏斗口进入发酵室3内,操作员根据不同的叶型大小和老嫩程度将两个发酵室3内的茶叶摊成不同的厚度,嫩叶和叶型小的薄摊为8厘米,老叶和叶型大的厚摊为12厘米,并向两个发酵室3内通入氧气,嫩叶和叶型小的茶叶,通氧量为4升/千克,老叶和叶型大的茶叶,通氧量为5升/千克;
3、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会膨胀,从而推动推杆32向上滑动,推杆32滑动过程中推动多档旋转开关35的调档拨块36,打开散热风扇311,对发酵室3进行散热降温,随着茶叶的不断膨胀,推杆32继续向上滑动,从而继续拨动调档拨块36,使散热风扇311的转速加快,以应对随着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快的发热速度;从散热口34散出的热气通过导气管313流入与该发酵室3连通的另一个发酵室3,以此对未发酵中的发酵室3进行预热,使得下一次发酵工作更快进行;
4、当茶叶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推杆32会被推动到发酵室3顶部,从而按动位于发酵室3顶部的仓门开关37,以打开位于发酵室3下部的仓门33,发酵完成的茶叶自动落入收集仓中,完成发酵工作,进入下一工序;
5、将工作完成的发酵室3移出清洗,将被上一次发酵散出的热气预热好的发酵室3移动到接料装置2下方,进行下一次发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茶叶放在进料机构上,按下进料机构的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发送一个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后启动用来带动进料机构和风机运行的一号电机,进料机构带动茶叶向前传送至接料装置,风机将茶叶吹进接料装置,控制器关闭一号电机;
S2:启动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向接料装置中的茶叶喷射水雾后茶叶落入发酵室中;
S3:将发酵室内的茶叶摊平,摊平厚度在8-12厘米,每个发酵室的摊平厚度向远离进料机构的方向递减;
S4:启动用来带动加氧风机运行的二号电机,加氧风机向发酵室内的通氧气;
S5: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膨胀,膨胀的茶叶推动触发装置向上移动,触发装置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触发启动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将发酵室中的热气从散热口排出;
S6:发酵中的茶叶继续膨胀到预定高度,触发装置被推动到预定位置,触发装置启动仓门开关,打开发酵室底部的仓门,茶叶落入收集仓,关闭二号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打开进水管上的启动阀,水箱中的水从雾化喷嘴中喷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从散热口排出的热气,经过导气管进入另一台待发酵的发酵室进行预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触发装置在启动散热装置时,触发装置抵压散热风扇启动键,散热风扇启动键发送一个电信号给散热控制器,散热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后启动三号电机,三号电机带动散热风扇转动,散热风扇将发酵室内的高温气体吹出,然后加氧风机向发酵室内补充常温或冷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触发装置通过调速装置调节散热风扇的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的触发装置为推杆,茶叶发酵膨胀推动推杆在滑槽内向上滑动,依次触发散热风扇启动键和调速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推杆向上滑动时推动调档拨块向上移动,拨块拨动多档旋转开关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41506.XA CN108185043A (zh) | 2018-03-22 | 2018-03-22 |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41506.XA CN108185043A (zh) | 2018-03-22 | 2018-03-22 |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85043A true CN108185043A (zh) | 2018-06-22 |
Family
ID=6259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41506.XA Pending CN108185043A (zh) | 2018-03-22 | 2018-03-22 |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8504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2353A (zh) * | 2018-06-29 | 2018-09-21 | 余庆县正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 红茶用加工装置 |
CN108669251A (zh) * | 2018-06-29 | 2018-10-19 | 贺州市天洲茶业有限公司 | 茶叶渥堆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30837U (zh) * | 2010-07-21 | 2011-05-18 | 朱兴华 | 一种红茶发酵自动恒温装置 |
CN203353585U (zh) * | 2013-06-19 | 2013-12-25 | 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 | 红茶发酵的控温控湿调节装置 |
CN104061776A (zh) * | 2014-06-24 | 2014-09-24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一种烘干茶叶的热气发生装置 |
CN106857912A (zh) * | 2017-02-21 | 2017-06-20 | 贵州大学 | 一种利用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加工红茶的方法 |
CN106982952A (zh) * | 2017-05-22 | 2017-07-28 | 普洱市普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红茶生产方法 |
CN107639030A (zh) * | 2017-11-16 | 2018-01-30 | 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进料机构 |
-
2018
- 2018-03-22 CN CN201810241506.XA patent/CN1081850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30837U (zh) * | 2010-07-21 | 2011-05-18 | 朱兴华 | 一种红茶发酵自动恒温装置 |
CN203353585U (zh) * | 2013-06-19 | 2013-12-25 | 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 | 红茶发酵的控温控湿调节装置 |
CN104061776A (zh) * | 2014-06-24 | 2014-09-24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一种烘干茶叶的热气发生装置 |
CN106857912A (zh) * | 2017-02-21 | 2017-06-20 | 贵州大学 | 一种利用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加工红茶的方法 |
CN106982952A (zh) * | 2017-05-22 | 2017-07-28 | 普洱市普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红茶生产方法 |
CN107639030A (zh) * | 2017-11-16 | 2018-01-30 | 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进料机构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2353A (zh) * | 2018-06-29 | 2018-09-21 | 余庆县正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 红茶用加工装置 |
CN108669251A (zh) * | 2018-06-29 | 2018-10-19 | 贺州市天洲茶业有限公司 | 茶叶渥堆装置 |
CN108552353B (zh) * | 2018-06-29 | 2021-10-29 | 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 | 红茶用加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30702U (zh) | 空气源热泵烤房 | |
CN102308894A (zh) | 自动摊青机 | |
CN108185043A (zh) |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工艺 | |
CN207197188U (zh) | 利用输送网带的热泵果蔬烘干机 | |
US2343346A (en) | Apparatus for curing green tobacco | |
CN108208225A (zh) | 红茶发酵装置 | |
CN101502336B (zh) | 一种分段独立进风和排风的滚筒设备 | |
CN209706526U (zh) | 农业肥生产用烘干装置 | |
CN208504974U (zh) | 燃气直燃式烘干机 | |
CN213984443U (zh) | 空气能高温热泵隧道式多功能烘干生产设备 | |
CN211861777U (zh) | 一种烟叶烘干系统 | |
CN206478915U (zh) | 一种破冰造雪装置 | |
CN107906927A (zh) | 一种布料均匀的双层筒状水稻烘干设备 | |
CN112696910A (zh) | 空气能高温热泵隧道式多功能烘干生产设备 | |
CN206836082U (zh) | 具有干燥和贮藏功能的农业设备 | |
CN208139737U (zh) | 一种具有低进料口的滚筒气流式烘干设备 | |
CN206139842U (zh) | 一种铅粉机及包含该铅粉机的铅粉生产系统 | |
CN207335349U (zh) | 一种具有排湿功能的物料烘干设备 | |
CN214759067U (zh) | 加热卷烟烟丝干燥装置 | |
CN202232816U (zh) | 自动摊青机 | |
CN101709443B (zh) | 一种铝板带或铝箔冷却室设备及其节能方法 | |
CN207095178U (zh) | 一种烘房系统 | |
CN206852011U (zh) | 一种烤房用板式节能排湿机 | |
CN205352019U (zh) | 组合式热风连续烘干设备 | |
CN206847269U (zh) | 一种百叶珊塔三段式烘干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