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3248A -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3248A
CN108183248A CN201711309681.XA CN201711309681A CN108183248A CN 108183248 A CN108183248 A CN 108183248A CN 201711309681 A CN201711309681 A CN 201711309681A CN 108183248 A CN108183248 A CN 108183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sheet
porous
solid oxid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096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83248B (zh
Inventor
刘江
丘倩媛
张亚鹏
周明扬
汪维
刘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7113096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3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3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32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2579 priority patent/WO20191144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3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3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12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from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8Solid electrolytes inorganic
    • H01M2300/0071Oxides
    • H01M2300/0074Ion conductive at high temperature
    • H01M2300/0077Ion conductive at high temperature based on zirconium 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在电解质片的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阴极,电解质片的另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阳极,连接体一端连接电解质片一面的第一个电池的多孔阳极,另一端连接电解质片另一面的与多孔阳极相邻的一个多孔阴极,形成串联连接组成电池片;电解质片放在盛有碳燃料的燃料容器的上方;电解质片上设有多个多孔阳极的一面与燃料容器的空心相对,固定框扣住电解质片和燃料容器。该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无须密封,对电池进行加热,就能得到较高的电压和电流输出,该电池还具有结构简单,制备简便,操作容易和转换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备用电源和便携式电源。

Description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特别是涉及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体是涉及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背景技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许多的独特的优点:1、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用范围广;2、电池部件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的扩大或缩小安装规模,选址自由;3、安全性好;4、能用于热电联产。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可能在很多领域取代现有的电池。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是使用固体碳作为燃料的SOFC,既具有固体碳能量密度高、来源丰富广泛、成本低廉等优点,也结合了SOFC全固态结构的优势,无须任何液态介质,安全性高。DC‐SOFC的工作原理为:氧气在暴露在空气中的阴极催化剂作用下从外电路接受电子被还原成氧离子
1/2O2+2e=O2‐ (1)
这些氧离子通过具有氧离子导电性的电解质传递到阳极,与阳极室的CO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CO2并释放出电子到外电路。
O2‐+CO=CO2+2e (2)
而生成的CO2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碳燃料表面与C反应又生成CO(Boudouard反应)
CO2+C=2CO (3)
如此循环往复,达到了消耗C燃料而发电的目的。
SOFC单电池的开路电压只有1V左右,不能用于实际应用,为此需要将很多SOFC单电池进行适当的串联或者并联以得到需要的输出。
目前国际上运行成功的大型SOFC电堆均是电解质支撑型平板式SOFC结构。传统的平板型SOFC电堆均采用单片电池为单元,因此需要通过双极板集流体将各单电池串联起来,但是双极板的使用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1、双极板体积和重量大,在SOFC电堆中占很大比例,降低体积功率密度和重量功率密度;2、加工要求高,生产成本高;3、电荷收集困难。申请人采用钇稳定化氧化锆(YSZ)做电解质,在单片电解质上打孔,制备了多节串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减少了双极板的使用,并证实了电池组工作的可行性(一种基于单片电解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20173772.0),但该技术在电解质上打孔,势必会占据一部分电解质片的面积,减少电池的有效利用面积,这一问题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现有技术的DC‐SOFC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燃料和空气直接接触,都要进行严格的密封。所使用的密封材料主要有玻璃陶瓷密封材料、高温金属密封材料、云母密封材料三类。但是在使用这些密封材料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密封材料与相邻的电解质、电极和连接体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这在电池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对电池产生应力,导致电池的破裂;2、密封材料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有待评估;3、密封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对电池的密封技术要求严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缺点,通过对单片电解质上多个电池电连接方式的设计,提供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实现基于单片电解质的DC‐SOFC电池组的无密封运行。
通过对DC‐SOFC的工作机理深入分析后,本发明发现电池工作时,阳极室会不断地产生的气体,使气室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比处于正压状态,这样,即使对电池不进行严格的密封,空气也不能进入阳极室引起电池性能下降。同时,在阳极侧产生的多余气体也可通过无密封处扩散到电池外。去除电池的密封,既能避免密封所带来的应力问题,也能大大地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流程,还能方便地更换固体碳燃料,使DC‐SOFC在便携式电源或者备用电源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密封单片电解质DC‐SOFC电池组的设计,该DC‐SOFC电池组由电池片、碳燃料、燃料容器和固定框组成。所述电池片为制备在单片电解质上的多节串联SOFC电池组,电池片的一面为多孔阴极,另一面为多孔阳极。将电池片阳极面朝向碳燃料直接盖在盛有碳燃料的容器的敞口处,再采用固定框将电池组片和燃料容器的相对位置固定,对燃料容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该DC‐SOFC电池组就有电流电压输出。
上述DC‐SOFC电池组的阴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根据方程(1)‐(3)所示的DC‐SOFC反应机理,空气中的氧气可在阴极被催化转化成氧离子(1),该氧离子穿过电解质,与上述燃料容器中的CO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生成CO2(2),生成的CO2扩散到容器中的碳燃料处发生逆向Boudouard反应(3),得到CO。本发明的DC‐SOFC电池组运行时,在上述碳燃料容器(阳极室)内,一个氧离子与一个CO反应生成一个CO2,该CO2与碳燃料反应可生成两个CO,因此随着电池不断地运行,容器内的气体量是不断增加的,相对于大气压,容器内是个正压的环境,外面的气体不会进入容器,而产生多余的气体也能通过电池片和燃料容器之间的缝隙扩散到电池外,因此不必进行密封电池也能正常工作。
所述DC‐SOFC电池组在一定的电流和电压下运行时,容器内产生的气体为CO和CO2的混合气,在容器内正压的作用下,一部分产物气体从容器和电解质接触的缝隙处排出,所排出气体中的CO可被容器周边的空气氧化成CO2
上述电池片是在一个电解质片的一面上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阴极,在电解质片的另一面与上述阴极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相应的多孔阳极,位于电解质片两侧的阴极和阳极通过连接体跨过电解质片的边缘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的串联。这种跨过电解质边缘的电连接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上述DC‐SOFC电池组的是采用无密封设计,由于在电解质的边缘无需施加密封剂,所以可将电连接材料施加在此边缘处。本发明在单片电解质上能够得到多节串联的电池组,特别适合用在备用电源和便携式电源。这种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能够采用成熟工艺大批量地生产,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电解质片、连接体、多孔阴极、多孔阳极、粉体碳燃料、燃料容器和固定框;在电解质片的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阴极,电解质片的另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阳极,多孔阴极和多孔阳极相对设置在电解质片两面;同一面上相邻的多孔阴极或多孔阳极间的距离为1mm以上;连接体一端连接电解质片一面的第一个电池的多孔阳极,另一端连接电解质片另一面的与多孔阳极相邻的一个多孔阴极,形成串联连接组成电池片;燃料容器中设有粉体碳燃料;电解质片放在盛有碳燃料的燃料容器的上方;电解质片上设有多个多孔阳极的一面与燃料容器的空心相对;固定框将电解质片和燃料容器扣住;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解质片最边端的多孔阴极和多孔阳极上,另一端连接用电器。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优选地,所述电解质片和燃料容器的开口大小一致,固定框扣住电解质片和燃料容器。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片、多孔阴极或多孔阳极为方形或圆形;所述电解质片的厚度为0.15‐0.5mm。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片的材料是钇稳定化的氧化锆或钆掺杂的氧化铈,采用干压法或者流延法制备成平板,在1400‐1600℃下空气中烧结3‐4h形成。
优选地,所述多孔阳极和多孔阴极均采用银粉与钆或钐掺杂的氧化铈的复合材料,制成浆料,采用涂刷法或丝网印刷法分别制备在电解质片的两面,在400~880℃下空气中烧结1‐4h形成。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体的材料采用金属银或铬酸镧陶瓷。
优选地,所述的碳燃料为粉体碳,所述粉体碳为活性炭、竹炭、焦碳、碳黑或木炭。
优选地,所述的燃料容器为不导电耐高温的容器,所述燃料容器为石英容器或陶瓷容器。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框为不导电耐高温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为石英或陶瓷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框的框边为一直角的弯折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一种无密封的全固态电池组,安全性好,结构简单,运行和维护方便。
(2)在单片电解质上设计和制备多节串联的电池组,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电池的组数和串联并联方式,得到设计的电流电压输出。
(3)电解质片的形状和尺寸、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电极的分布等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
(4)阳极采用碳作为活性物质,容量高达8935mAh/g。
(5)由于是全固态结构,可大电流放电,安全可靠。
(6)无需充电,只需要更换或添加燃料,且电池没有密封,燃料的更换十分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池组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池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燃料容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燃料容器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固定框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固定框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1正方形四节串联的无密封的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特性(竹炭燃料)。
图10是实施例2正方形的八节串联无密封的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特性(竹炭燃料)。
图11是实施例2正方形的八节串联无密封的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的的放电曲线(竹炭燃料)。
图12是实施例3正方形的八节串联无密封的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特性(活性炭燃料)。
图中示出:电解质片1、多孔阴极2、多孔阳极3、粉体碳燃料4、燃料容器5、固定框6、连接体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表示的范围。
如图1‐8所示,一种无密封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包括电解质片1、多孔阴极2、多孔阳极3、粉体碳燃料4、燃料容器5、固定框6和连接体7;电解质片1为一正方形的薄片,电解质片1的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阴极2,电解质片1的另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阳极3,多孔阴极2和多孔阳极3相对设置在电解质片1两面;每个多孔阴极2和多孔阳极3的形状大小相同;单个多孔阴极2或者多孔阳极3的间距为1mm以上,以避免多孔阴极2之间或多孔阳极3之间出现偶然的电连接,这种偶然的连接将使得电池串联节数的减少和电池一致性的变差;连接体7一端连接电解质片1一面的第一个电池的多孔阳极3,另一端连接电解质片1另一面的与多孔阳极3相邻的一个多孔阴极2,形成串联连接组成电池片,注意每节电池之间的连接体彼此互不接触,避免电池内部短路,相邻连接体之间的距离为1‐10mm。粉体碳燃料4放置于燃料容器5中;制备好的电解质片1放在盛有碳燃料4的燃料容器5的上方,电解质片1上设有多个多孔阳极3的一面与燃料容器5的空心相对;由于电解质片1和燃料容器5的开口大小是尺寸一致的,固定框6扣住电解质片1和燃料容器5。一是利用固定框6的重力向电解质片1施加压力,使得电解质片1和燃料容器5形成紧密接触,二是将电解质片1固定在燃料容器5上,避免电解质片1的滑移。两根银线作为导线,用银浆将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解质片1最边端的多孔阴极2和多孔阳极3上,另一端连接用电器。
所述电解质片1支撑体的材料为钇稳定化的氧化锆(YSZ),采用流延法制备,在1400‐1600℃下空气中烧结3‐4h形成;
所述多孔阳极2与多孔阴极3均采用银粉与钆或钐掺杂的氧化铈的复合材料,制成浆料,采用涂刷或喷涂法分别制备在电解质片的两面,在500‐880℃下空气中烧结2‐4h形成;
所述粉体碳燃料4为活性碳、焦碳、碳黑或竹炭,竹炭的粒度为10‐500μm;
所述的燃料容器5是体积为100mm×100mm×5mm的石英方舟;
所述固定框6采用耐高温、抗氧化、电绝缘但导热的材料制备,可采用石英、氧化铝或氧化镁等陶瓷材料。
所述的连接体7为耐高温的DAD‐87(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银导电胶。
实施例1
取用面积为100mm×100mm,厚度为250μm的电解质片1(宁波索福人能源技术股份公司),制备四节单电池串联的电池组,每个单电池的多孔阴极2的面积可以设计为83mm×17mm,相邻多孔阴极之间的距离为5mm,多孔阴极2与电解质片1四周的边缘距离为8mm,多孔阳极3与多孔阴极2的形状大小相同,位置相对设置,分别称取质量比为1:9的PVB和松油醇,置于烧杯中,在60℃的烘箱中溶解24h作为粘结剂待用。按照Ag和GDC(Ce0.8Gd0.2O1.9)的质量比为7:3称取5.8g银浆(DAD‐87,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含Ag量为80%)和2g GDC(球磨之后),再称取质量为7.8g的粘结剂,加入玛瑙研钵中研磨4h,得到均匀的、流动性好的Ag‐GDC复合电极浆料。如图1‐8所示制备涂刷制备多孔阳极3与多孔阴极2。采用涂刷法在电解质片1的同一面上得到多孔阴极2,多孔阳极3的形状、尺寸均与多孔阴极2一样,位于多孔阴极2的正对面。在140℃的高温烘箱中烘干。如此重复4遍。然后放入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下880℃烧结4h,得到厚度约为20μm的电极。单电池的有效面积为14cm2
使用银浆制备连接体7,通过连接体7将多节电池串联起来,连接体7的一端连接电解质片一面的多孔阴极2,然后通过电解质边缘到达电解质片另一面的多孔阳极3,并与之相连,通过单电池的串联在单片电解质片1上组成四节串联的电池组,用银浆将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解质片1最边端的多孔阴极2和多孔阳极3上,另一端连接用电器。注意每个单电池的连接体之间互不接触,并有一定距离为5mm,以避免造成两节电池之间的短路。用银浆将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阳极集流体和阴极集流体上,另一端连接用电器。
使用电动粉碎机把竹炭破碎,将粉碎后的竹炭盛放在140℃烘箱中烘干24小时,作为燃料备用。按照质量比95:5的比例称取竹炭和铁(三氧化二铁的形式),称取10g粉体碳燃料和0.72g三氧化二铁装入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没过粉末表面,将球磨罐放在行星式球磨机以200r/min的转速球磨1h,再加入8ml的PVB‐乙醇溶液(PVB浓度为6%),相同转速继续球磨30min。将所得混合物放置在红外灯下烘干,由于过程中PVB会在表面富集,需要不时搅拌混合均匀。待彻底烘干后,球磨5min。将球磨珠和竹炭燃料分开。制备成担载了相比于总质量5wt%Fe做催化剂的碳燃料。
将制备的相比于总质量担载了5wt%Fe做催化剂的竹炭燃料平铺在体积为100mm×100mm×5mm的燃料容器中,将制备好的单片电解质电池组轻盖在燃料容器5的上方,制成了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测试时,将组装好的四节串联电池组放在万用电炉上进行加热,在电池的上方2.5cm处平铺一层厚度为2cm的陶瓷棉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用IVIUM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电池的输出特性。
DC‐SOFC单电池的开路电压只有1.02V左右,附图9所示为四节串联电池组的最高温处,中心温度为819℃时的输出性能,其开路电压为4.08V,最大功率为1.42W。也就表明,使用粉体碳作为燃料时,电池无须进行严格的密封也能得到较高的开路电压。
本实施例主要措施是采用无密封的方法在单片电解质片上组装了四节串联的电池组,能够有效地解决电池组的密封问题和电池串联的难题。不需要密封解决了密封材料和技术存在的固有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池的耐用性。特别适用于使用固体碳作为燃料的情况。因为电池是以消耗活性物质发电,是一种电化学发电机。放电过程中电池性能的衰减并不是因为电池本身性能降低,而是由于碳燃料的消耗或者烧结造成电化学反应不能维持原有的放电电压。如果重新添加碳燃料,电池还能够正常工作。即该电池无需充电,只需要更换燃料,而无密封的结构也使得燃料的更换变得十分的方便和灵活。
实施例2
取用面积为100mm×100mm,厚度为250μm的电解质片1(宁波索福人能源技术股份公司),制备八节单电池串联的电池组,每个单电池的多孔阴极2的面积可以设计为39mm×17mm,相邻多孔阴极之间的距离为5mm,多孔阴极2与电解质片1四周的边缘距离为8mm,多孔阳极3与多孔阴极2的形状大小相同,位置相对设置,分别称取质量比为1:9的PVB和松油醇,置于烧杯中,在60℃的烘箱中溶解24h作为粘结剂待用。按照Ag和GDC(Ce0.8Gd0.2O1.9)的质量比为7:3称取5.8g银浆(DAD‐87,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含Ag量为80%)和2g GDC(球磨之后),再称取质量为7.8g的粘结剂,加入玛瑙研钵中研磨4h,得到均匀的、流动性好的Ag‐GDC复合电极浆料。如图1‐8所示制备涂刷制备多孔阳极3与多孔阴极2。采用涂刷法在电解质片1的同一面上得到多孔阴极2,多孔阳极3的形状、尺寸均与多孔阴极2一样,位于多孔阴极2的正对面。在140℃的高温烘箱中烘干。如此重复4遍。然后放入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下880℃烧结4h,得到厚度约为20μm的电极。单电池的有效面积为6.63cm2
使用银浆制备连接体7,通过连接体7将多节电池串联起来,连接体7的一端连接电解质片一面的多孔阴极2,然后通过电解质边缘到达电解质片另一面的多孔阳极3,并与之相连,通过单电池的串联在单片电解质片1上组成八节串联的电池组,用银浆将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解质片1最边端的多孔阴极2和多孔阳极3上,另一端连接用电器。注意每个单电池的连接体之间互不接触,并有一定距离为5mm,以避免造成两节电池之间的短路。
使用电动粉碎机把竹炭破碎,将粉碎后的竹炭盛放在140℃烘箱中烘干24小时,作为燃料备用。按照质量比95:5的比例称取竹炭和铁(三氧化二铁的形式),称取10g粉体碳燃料和0.72g三氧化二铁装入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没过粉末表面,将球磨罐放在行星式球磨机以100r/min的转速球磨2h,再加入10ml的PVB‐乙醇溶液(PVB浓度为6%),相同转速继续球磨30min。将所得混合物放置在红外灯下烘干,由于过程中PVB会在表面富集,需要不时搅拌混合均匀。待彻底烘干后,球磨5min。将球磨珠和竹炭燃料分开。制备成相比于总质量担载了5wt%Fe做催化剂的碳燃料。
将制备的相比于总质量担载了5wt%Fe做催化剂的竹炭燃料平铺在体积为100mm×100mm×5mm的燃料容器中,将制备好的单片电解质电池组轻盖在燃料容器5的上方,制成了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测试时,将组装好的八节串联电池组放在万用电炉上进行加热,在电池的上方2cm处平铺一层厚度为3cm的陶瓷棉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用IVIUM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电池的输出特性。
DC‐SOFC单电池的开路电压只有1.02V左右,附图10所示为八节串联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处,即中心温度为819℃时的输出性能,其开路电压为8.07V,接近八节串联电池组的理论开路电压8.16V,最大功率为2.28W。也就表明,使用粉体碳作为燃料时,电池无须进行严格的密封也能得到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较高的输出功率。
此时电池能成功驱动并联的收音机工作、小风扇转动和两个LED灯泡发亮,并稳定工作2.3h。无法驱动上述并联小器件时,对电池进行了恒电流放电,附图11为八节串联无密封的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的放电曲线,放电电流为300mA,电压平台在5.5V,也就是此时的输出功率为1.65W。这一输出功率仍能够满足一些小型器件的要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本发明主要措施是采用无密封的方法在单片电解质片上组装了八节串联的电池组,能够有效地解决电池组的密封问题和电池串联的难题。不需要密封解决了密封材料和技术存在的固有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池的耐用性。特别适用于使用固体碳作为燃料的情况。电池是全固态结构,所以在高温下,离子传导速度非常快。因此使用较大的电流放电时,电极反应的速度足够快,能够让电池维持平稳的电压平台。因为电池是以消耗活性物质发电,是一种电化学发电机。放电过程中电池性能的衰减并不是因为电池本身性能降低,而是由于碳燃料的消耗或者烧结造成电化学反应不能维持原有的放电电压。如果重新添加碳燃料,电池还能够正常工作。即是说该电池无需充电,只需要更换燃料。而无密封的结构也使得燃料的更换变得十分的方便和灵活。
实施例3
取用面积为100mm×100mm,厚度为250μm的电解质片1(宁波索福人能源技术股份公司),制备八节单电池串联的电池组,每个单电池的多孔阴极2的面积可以设计为39mm×17mm,相邻多孔阴极之间的距离为5mm,多孔阴极2与电解质片1四周的边缘距离为8mm,多孔阳极3与多孔阴极2的形状大小相同,位置相对设置,分别称取质量比为1:9的PVB和松油醇,置于烧杯中,在60℃的烘箱中溶解24h作为粘结剂待用。按照Ag和GDC(Ce0.8Gd0.2O1.9)的质量比为7:3称取5.8g银浆(DAD‐87,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含Ag量为80%)和2g GDC(球磨之后),再称取质量为7.8g的粘结剂,加入玛瑙研钵中研磨4h,得到均匀的、流动性好的Ag‐GDC复合电极浆料。如图1‐8所示制备涂刷制备多孔阳极3与多孔阴极2。采用涂刷法在电解质片1的同一面上得到多孔阴极2,多孔阳极3的形状、尺寸均与多孔阴极2一样,位于多孔阴极2的正对面。在140℃的高温烘箱中烘干。如此重复4遍。然后放入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下880℃烧结4h,得到厚度约为20μm的电极。单电池的有效面积为6.63cm2。在单体电池的多孔阴极和多孔阳极面表面都使用银浆涂画网格,有利于进行电荷的收集。
使用银浆制备连接体7,通过连接体7将多节电池串联起来,连接体7的一端连接电解质片一面的多孔阴极2,然后通过电解质边缘到达电解质片另一面的多孔阳极3,并与之相连,通过单电池的串联在单片电解质片1上组成四节串联的电池组,用银浆将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解质片1最边端的多孔阴极2和多孔阳极3上,另一端连接用电器。注意每个单电池的连接体之间互不接触,并有一定距离为5mm,以避免造成两节电池之间的短路。用银浆将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阳极集流体和阴极集流体上。
使用电动粉碎机把活性炭破碎,将粉碎后的活性炭盛放在140℃烘箱中烘干24小时,作为燃料备用。按照质量比95:5的比例称取竹炭和铁(三氧化二铁的形式),称取10g粉体碳燃料和0.72g三氧化二铁装入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没过粉末表面,将球磨罐放在行星式球磨机以300r/min的转速球磨30min,再加入10ml的PVB‐乙醇溶液(PVB浓度为6%),相同转速继续球磨30min。将所得混合物放置在红外灯下烘干,由于过程中PVB会在表面富集,需要不时搅拌混合均匀。待彻底烘干后,球磨5min。将球磨珠和活性炭燃料分开。制备成相比于总质量担载了5wt.%Fe做催化剂的碳燃料。
将制备的相比于总质量担载为5wt.%Fe做催化剂的活性炭燃料平铺在体积为100mm×100mm×5mm的燃料容器中,将制备好的单片电解质电池组轻盖在燃料容器5的上方,固定框将电池片和燃料容器扣住固定,制成了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测试时,将组装好的八节串联电池组放在万用电炉上进行加热,在电池的上方2..5cm处平铺一层厚度为3cm的陶瓷棉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用IVIUM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电池的输出特性。
DC‐SOFC单电池的开路电压只有1.02V左右,附图12所示为八节串联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处,即中心温度为834℃时的输出性能,其开路电压为8.07V,接近8节串联电池组的理论开路电压8.16V,最大输出功率为7.45W。也就表明,使用粉体碳作为燃料时,电池无须进行严格的密封也能得到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较高的输出功率。
本发明主要措施是采用无密封的方法在单片电解质片上组装了八节串联的电池组,能够有效地解决电池组的密封问题和电池串联的难题。不需要密封解决了密封材料和技术存在的固有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池的耐用性。特别适用于使用固体碳作为燃料的情况。电池是全固态结构,所以在高温下,离子传导速度非常快。因此使用较大的电流放电时,电极反应的速度足够快,能够让电池维持平稳的电压平台。因为电池是以消耗活性物质发电,是一种电化学发电机。放电过程中电池性能的衰减并不是因为电池本身性能降低,而是由于碳燃料的消耗或者烧结造成电化学反应不能维持原有的放电电压。如果重新添加碳燃料,电池还能够正常工作。即是说该电池无需充电,只需要更换燃料。而无密封的结构也使得燃料的更换变得十分的方便和灵活。

Claims (10)

1.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电解质片、连接体、多孔阴极、多孔阳极、粉体碳燃料、燃料容器和固定框;在电解质片的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阴极,电解质片的另一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多孔阳极,多孔阴极和多孔阳极相对设置在电解质片两面;同一面上相邻的多孔阴极或多孔阳极间的距离为1mm以上;连接体一端连接电解质片一面的第一个电池的多孔阳极,另一端连接电解质片另一面的与多孔阳极相邻的一个多孔阴极,形成串联连接组成电池片;燃料容器中设有粉体碳燃料;电解质片放在盛有碳燃料的燃料容器的上方;电解质片上设有多个多孔阳极的一面与燃料容器的空心相对;固定框扣住电解质片和燃料容器;两根银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解质片最边端的多孔阴极和多孔阳极上,另一端连接用电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电解质片和燃料容器的开口大小一致,固定框扣住电解质片和燃料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片、多孔阴极或多孔阳极为方形或圆形;所述电解质片的厚度为0.15‐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片的材料是钇稳定化的氧化锆或钆掺杂的氧化铈,采用干压法或者流延法制备成平板,在1400‐1600℃下空气中烧结3‐4h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阳极和多孔阴极均采用银粉与钆或钐掺杂的氧化铈的复合材料,制成浆料,采用涂刷法或丝网印刷法分别制备在电解质片的两面,在400~880℃下空气中烧结1‐4h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体的材料采用金属银或铬酸镧陶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燃料为粉体碳,所述粉体碳为活性炭、竹炭、焦碳、碳黑或木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容器为不导电耐高温的容器,所述燃料容器为石英容器或陶瓷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框为不导电耐高温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为石英或陶瓷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框的框边为一直角的弯折结构。
CN201711309681.XA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Active CN108183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9681.XA CN108183248B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PCT/CN2018/112579 WO2019114440A1 (zh) 2017-12-11 2018-10-30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9681.XA CN108183248B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3248A true CN108183248A (zh) 2018-06-19
CN108183248B CN108183248B (zh) 2020-02-18

Family

ID=6254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9681.XA Active CN108183248B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3248B (zh)
WO (1) WO201911444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583A (zh) * 2018-12-05 2019-04-0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电气共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WO2019114440A1 (zh) * 2017-12-11 2019-06-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N113629267A (zh) * 2021-07-15 2021-11-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废气再循环的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5200A (zh) * 2005-11-25 2006-07-19 华南理工大学 锥管式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体及电池组
CN101908637A (zh) * 2010-08-24 2010-12-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双气路通道的无密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N102244284A (zh) * 2011-06-15 2011-11-16 东营杰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直接碳燃料电池技术及其装置
US20140242493A1 (en) * 2011-10-28 2014-08-28 University Court Of Th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Direct carbon electrochemical cell
CN203871424U (zh) * 2014-04-10 2014-10-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单片电解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5981A (ja) * 2004-09-15 2006-03-30 Yanmar Co Ltd 固体酸化物型燃料電池
CN103956504A (zh) * 2014-04-10 2014-07-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单片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N108183248B (zh) * 2017-12-11 2020-02-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5200A (zh) * 2005-11-25 2006-07-19 华南理工大学 锥管式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体及电池组
CN101908637A (zh) * 2010-08-24 2010-12-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双气路通道的无密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N102244284A (zh) * 2011-06-15 2011-11-16 东营杰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直接碳燃料电池技术及其装置
US20140242493A1 (en) * 2011-10-28 2014-08-28 University Court Of Th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Direct carbon electrochemical cell
CN203871424U (zh) * 2014-04-10 2014-10-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单片电解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BUYOSHI NAKAGAWA AND MASARU ISHIDA: "Performance of an Internal Direct-Oxidation Carbon Fuel Cell and Its Evaluation by Graphic Exergy Analysis", 《IND. ENG. CHEM. RE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4440A1 (zh) * 2017-12-11 2019-06-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N109599583A (zh) * 2018-12-05 2019-04-0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电气共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CN113629267A (zh) * 2021-07-15 2021-11-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废气再循环的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14440A1 (zh) 2019-06-20
CN108183248B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1788C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TWI620376B (zh) 可攜式火焰發電裝置、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及製作方法
CN108183248A (zh) 一种无密封的单片电解质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N106848358A (zh) 一种掺杂氧化铈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0087B (zh) 便携式电源用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及其组装方法
CN102130354B (zh) 一种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源系统
CN105552380B (zh) 双层复合结构玻璃陶瓷、锂空气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67998A (zh) 一种可逆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513920B2 (ja) 固体電解質燃料電池の燃料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85888B (zh) 陶瓷膜燃料电池用连接材料薄膜和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611461A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0752399B (zh) 可反复利用的联排结构管式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JP5107509B2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3285084B (zh) 一步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方法
CN102244284B (zh) 一种新型直接碳燃料电池技术及其装置
CN109360991A (zh) 一种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7931B (zh) 一种便携式直接碳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CN106252694B (zh) 一种全固态碳-空气电池
CN203871424U (zh) 一种基于单片电解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Che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ubular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 stack based on lanthanum gallate electrolyte
JPH03116659A (ja)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CN113684489A (zh) 混合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406B (zh) 利用天然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N207542330U (zh) 一种片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结构
CN103956504A (zh) 一种单片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