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2988A -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2988A
CN108162988A CN201711440128.XA CN201711440128A CN108162988A CN 108162988 A CN108162988 A CN 108162988A CN 201711440128 A CN201711440128 A CN 201711440128A CN 108162988 A CN108162988 A CN 108162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enger
cargo
space
transit system
monorail trans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01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62988B (zh
Inventor
罗钦
杨永泰
莫义弘
徐明亮
项奕凡
侯宇菲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chnolog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chnolog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4401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2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62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2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62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2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04Monorai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00Carriages for ordinary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涉及交通领域,包括至少一条线路。每条线路均包括:运输轨道和若干个站台。运输轨道的预设位置上设置有站台。运输轨道包括客运轨道和货运轨道。站台包括客运空间和货运空间。客运轨道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客运空间,货运轨道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货运空间。在同一条线路上,客运轨道与货运轨道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且客运空间和货运空间相互独立。这种单轨运输系统可以解决货物运输和人员运输相互影响,运输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就像一位钢铁巨人,而货物的运输则好比这位钢铁巨人血液的流动,维持着它的生命。但随着城市经济及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货物运输问题日益突出,货物运输问题制约了城市的继续发展。利用货车进行货物运输,单次运货量小、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且随着城市对环保的要求的不断提高,货车的运输路线与通行时间也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解决这一难题,一般利用如铁路、轻轨等城市现有的轨道交通,在运送乘客的同时进行货物的运输,这种运输系统普遍存在货物运输和人员运输相互影响,运输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可以使货物运输与人员运输互不影响,进而提高运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条线路;
每条所述线路均包括:运输轨道和若干个站台;
所述运输轨道的预设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站台;
所述运输轨道包括客运轨道和货运轨道;
所述站台包括客运空间和货运空间;
所述客运轨道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所述客运空间,所述货运轨道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所述货运空间;
在同一条线路上,所述客运轨道与所述货运轨道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且所述客运空间和所述货运空间相互独立。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由于在同一条线路上货运轨道与客运轨道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且客运空间和货运空间相互独立,故货物运输与人员运输互不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线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运输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运输轨道与站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单轨运输系统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支撑单元的一个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支撑单元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运输轨道与支撑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轨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轨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载具与客运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货运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货运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货运载具与货运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中间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中间站与运输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堆垛机器手与货运载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转乘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转乘站与运输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线路的示意图,该单轨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条线路1000,图1中以该运输系统具有一条线路进行说明,但在实际应用中线路的数量不限于此。
每条线路1000包括:运输轨道100和若干个站台200,运输轨道1000的预设位置上设置有站台200,图1中以一条线路包括4个站台为例进行说明,但在实际应用中站台的数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运输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运输轨道100包括客运轨道110和货运轨道120。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站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个站台200包括客运空间210和货运空间220。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运输轨道与站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中仅以运输轨道连接两个站台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同一条线路上的运输轨道与所有站台的位置关系均与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相同,客运轨道110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客运空间210,货运轨道120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货运空间220。
结合图2至图4,在同一条线路上,客运轨道110与货运轨道120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且客运空间210和货运空间220相互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条线路上,客运轨道110与货运轨道120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是指,在同一条线路上客运轨道110与货运轨道120在同一平面内不存在相交的部位,故在同一条线路上,客运轨道110与货运轨道120的运行互不影响,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同一条线路上货运轨道与客运轨道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且客运空间和货运空间相互独立,故货物运输与人员运输互不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
进一步地,客运轨道110和货运轨道120悬空假设,运输轨道100还包括多个支撑单元130,各支撑单元130之间的距离相等,用于支撑客运轨道110和货运轨道120。
如图5所示,支撑单元130包括:横梁131和若干根立柱132。优选的,横梁131的数量为1根。在其他应用例中,横梁13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根,多根横梁131并列地铺设在一起。
结合图6和图7,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支撑单元的一个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支撑单元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横梁131包括横梁顶面131A和横梁底面131B,横梁顶面131A和横梁底面131B均与地面平行,横梁底面131B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横梁顶面131A与地面的距离。
每根立柱132包括立柱顶面132A和立柱底面132B,立柱底面132B与地面连接,立柱顶面132A与横梁底面131B接触。
结合图6与图8,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运输轨道与支撑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横梁顶面131A与客运轨道110接触,横梁底面131B与货运轨道120相连接。
可选的,如图8所示,同一条线路可以包括多条客运轨道110和货运轨道120,为便于说明,图8以同一条线路包括两条客运轨道110和两条货运轨道120为例,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横梁顶面131A与两条平行的客运轨道110接触,横梁底面131B与两条平行的货运轨道120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货运轨道120与横梁底面131B连接时,需要穿过立柱132之间的空隙,在设计立柱132时,即需要使立柱132能够承受横梁131、客运轨道110和货运轨道120上的载荷,又需要使支撑同一个横梁的各立柱132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供货运轨道120穿过。
可选的,结合图6与图7,在立柱顶面132A上还设置有横梁定位销132C,在横梁底面131B上还设置有横梁定位孔131C,横梁定位孔131C与横梁定位销132C的数量相同,横梁定位销132C的直径不大于横梁定位孔131C的孔径,横梁定位销132C的长度不超过横梁定位孔131C的孔深。通过横梁定位孔131C与横梁定位销132C之间的配合,使横梁131与立柱132在安装时可以准确定位。
进一步地,结合图9与图10,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轨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轨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客运轨道110包括行走面110A、承载面110B和导向面110C,行走面110A与承载面110B平行,导向面110C与行走面110A垂直。承载面110B与行走面110A均与地面平行,承载面110B与地面的距离小于行走面110A与地面的距离。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载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还包括客运载具300。客运载具300包括:客运车体310、承重轮320、导向轮330和稳定轮340,承重轮320、导向轮330和稳定轮340均位于客运车体310的底部并与客运车体310连接,导向轮330和稳定轮340位于承重轮320的两侧。
具体的,导向轮330和稳定轮340通过转向架350与客运车体310连接。
结合图8和图10,承载面110B与横梁顶面131A接触。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客运载具与客运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12所示,行走面110A与承重轮320接触,导向面110C与导向轮330和稳定轮340接触,以将客运载具300跨坐在客运轨道110上。
可选的,如图12所示,一个客运载具300可包括多个客运车体310、承重轮320、导向轮330和稳定轮340,承重轮320、导向轮330和稳定轮340,并组成带有多个车厢的列车,在这些车厢的任意一端设置动力单元(图中未示出),或在两端都设置动力单元,即可使该列车在动力单元的牵引下沿客运轨道110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货运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货运轨道120为倒T型金属梁,该倒T型金属梁包括翼缘120A和腹板120B,腹板120B的顶面与图6中的横梁底面131B连接。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货运载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还包括货运载具400,货运载具400包括货运车体410和悬挂轮420,悬挂轮420位于货运车体410的顶部。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货运载具与货运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15所示,悬挂轮420与翼缘120A的上表面接触,以将货运载具400悬挂在货运轨道120的底部。
具体的,如图14所示,货运载具还包括悬挂转向架430,悬挂转向架430连接货运车体410和各悬挂轮420。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中间站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站台200包括中间站200A。如图16所示,中间站200A的上层为客运空间210,中间站200A的下层为货运空间220。
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中间站与运输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17所示,客运轨道110连接各中间站200A的客运空间210,客运载具300沿客运轨道110在各中间站200A的客运空间210之间运动。货运载具400沿货运轨道120在各中间站200A的货运空间220之间运动。
具体的,如图16所示,中间站200A还包括顶件230、分隔件240、底板250和支撑柱260,底板250位于地面上,为中间站200A的建造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分隔件240位于底板250的上方,与底板250相距预设的距离,底板250与分隔件240之间的空间即为货运空间220。顶件230位于分隔件240的上方,与分隔件240相距预设的距离,分隔件240与顶件230之间的空间即为客运空间。
可选的,如图16所示,在底板250和分隔件240之间以及分隔件240和顶件230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260,以支撑分隔件240和顶件230。
可选的,在底板250和分隔件240之间以及分隔件240和顶件230之间还可通过墙壁支撑,并在分隔件240和顶件230上设置梁,加强分隔件240和顶件230的承载能力。
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堆垛机器手与货运载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18所示,进一步的,中间站200A的货运空间220中还包括堆垛机器手270。
堆垛机器手270位于货运轨道120的一侧,以将货运载具400中的预设的货物取出并存放至预设的货物储存空间,或将预设的货物放入货运载具400中。
具体的,货运载具400内部设置有格栅结构,需要运输的货物以与该格栅结构相匹配的标准化运输箱封装,当货运载具400到达中间站200A时,堆垛机器手270从货运载具400的格栅机构中取出封装货物的标准化运输箱,并将取出的标准化运输箱存放如预设的货物存储空间。同时堆垛机器手270还从该货物存储空间中取出预设的标准化运输箱并存放入货运载具400内部的格栅结构中。该货物存储空间,例如,可以是带有格栅结构的货物存储架。
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转乘站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站台200还包括转乘站200B。
转乘站200B包括至少两个客运空间210和两个货运空间220,每个货运空间220分别位与各客运空间210相邻,每个货运空间220分别位于各客运空间210的下方。图19中以转乘站包括两个客运空间和两个货运空间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
请参与图20,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中转乘站与运输轨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20所示,各不同路线的客运轨道110分别穿过转乘站200B的各客运空间210,各不同线路的货运轨道120分别穿过转乘站200B的各货运空间220。
具体的,如图19所示,转乘站200B还包括顶件230、若干分隔件240、底板250和支撑柱260,底板250位于地面上,为转乘站200B的建造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顶件230位于底板250的上方,顶件230与底板250相距预设的距离,各分隔件240位于顶件230与底板250之间,并将顶件230与底板250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四个空间,这四个空间从上到下依次为客运空间210、货运空间220、客运空间210和货运空间220。在顶件230与分隔件240之间、各分隔件240之间和分隔件240与底板250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柱260,以支撑各分隔件240和顶件230。
进一步的,在转乘站200B的各客运空间210之间设置有乘客转乘通道,以使乘客可以由一个客运空间210移动到另一个客运空间210。
可选的,乘客转乘通道可以为步行楼梯、电扶梯或升降电梯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的,乘客转乘通道可以不穿过货运空间220,以防止乘客误入货运空间220。
可选的,乘客转乘通道可以穿过货运空间220,并在乘客转乘通道周围设置乘客转乘通道隔离围墙,将乘客转乘通道与货运空间220隔离,以防止乘客误入货运通道。在该乘客转乘通道隔离围墙上还设置有带有门禁的货运空间220的入口,以供检修人员进入货运空间220,检修货运空间220中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在转乘站200B的各货运空间220之间设置有货物转运通道280,以给货物由一个货运空间220被运输到另一个货运空间220提供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货物转运通道280需要穿过各货运空间220之间的客运空间210,故在货物转运通道280周围还需要设置货物转运通道隔离围墙,并对该货物转运通道隔离围墙进行密封处理。该货物转运通道隔离围墙,一方面,可以防止货物在穿过客运空间210时,乘客对货物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货物在穿过客运空间210时,对客运空间210造成影响,例如,可以防止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货物对客运空间210的空气造成的污染。
进一步的,结合图19和图20,在转乘站200B的各货运空间220中,均还设置有堆垛机器手270和货物转运系统290。
堆垛机器手270位于货运轨道120的一侧。
货物转运系统290包括:运输带291和升降平台292。
升降平台281位于货物转运通道280中,升降平台281在各不同的货运空间220之间移动,运输带291设置在堆垛机器手270和升降平台281之间。
具体的,结合图15、图19和图20,当一条线路中的货运载具400到达转乘站200B时,堆垛机器手270从货运载具中取出待转运的货物,并将该货物放在传送带281上。传送带281将该货物运送到升降平台292上,然后升降平台292在货物转运通道280中运动。当升降平台292运动到目标线路的货运空间220后,将该货物放在该目标线路的货运空间中的运输带291上,接着运输带291将该货物运输至堆垛机器手270的拾取范围内,最后堆垛机器手270将该货物存入目标线路的货运载具400中,实现了货物在不同线路间的转运。
可选的,结合图19和图20,在货物转运通道280内还设置有升降平台导轨293,升降平台导轨293贯穿货物转运通道280,升降平台292沿着升降平台导轨293的轴线方向,在货物转运通道280中运动。
可选的,升降平台292还可以与货物转运通道隔离围墙接触,该货物转运通道隔离围墙将升降平台292约束在货物转运通道280中,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设置升降平台导轨293,亦可约束升降平台292在货物转运通道280中的运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面,由于在同一条线路上货运轨道与客运轨道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且客运空间和货运空间相互独立,故货物运输与人员运输互不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第二方面,由于在各中间站的货运空间中设置有堆垛机器手,故可以实现货物的无人化装卸,节省了人力成本。第三方面,由于在转乘站的各货运空间中设置有堆垛机器手和货物转运系统,故可以实现货物在不同线路之间的自动转运,进一步节省了人力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线路;
每条所述线路均包括:运输轨道和若干个站台;
所述运输轨道的预设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站台;
所述运输轨道包括客运轨道和货运轨道;
所述站台包括客运空间和货运空间;
所述客运轨道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所述客运空间,所述货运轨道连接同一条线路的所有所述货运空间;
在同一条线路上,所述客运轨道与所述货运轨道之间没有平面交叉点,且所述客运空间和所述货运空间相互独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运轨道和所述货运轨道悬空架设,所述运输轨道还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各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距离相等,用于支撑所述客运轨道和所述货运轨道;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横梁和若干根立柱;
所述横梁包括横梁顶面和横梁底面,所述横梁顶面和所述横梁底面均与地面平行,所述横梁底面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横梁顶面与地面的距离;
每根所述立柱均包括立柱顶面和立柱底面,所述立柱底面与地面连接,所述立柱顶面与所述横梁底面接触;
所述横梁顶面与所述客运轨道接触,所述横梁底面与所述货运轨道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运轨道包括行走面、承载面和导向面,所述行走面与所述承载面平行,所述导向面与所述行走面垂直;
所述承载面与所述行走面均与地面平行,所述承载面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行走面与地面的距离;
所述单轨运输系统还包括客运载具;
所述客运载具包括客运车体、承重轮、导向轮和稳定轮,所述承重轮、导向轮与所述稳定轮均位于所述客运车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客运车体连接,所述导向轮和所述稳定轮位于所述承重轮的两侧;
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横梁顶面接触,所述行走面与所述承重轮接触,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导向轮和所述稳定轮接触,以将所述客运载具跨坐在所述客运轨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轨道为倒T型金属梁,所述倒T型金属梁包括翼缘和腹板,所述腹板的顶面与所述横梁的底面连接;
所述单轨运输系统还包括货运载具,所述货运载具包括货运车体和悬挂轮,所述悬挂轮位于所述货运车体的顶部,所述悬挂轮与所述翼缘的上表面接触,以将所述货运载具悬挂在所述货运轨道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包括中间站,所述中间站分为上下两层,所述中间站的上层为所述客运空间,所述中间站的下层为所述货运空间;
所述客运轨道连接各中间站的所述客运空间,所述客运载具沿所述客运轨道在各所述中间站的所述客运空间之间运动;
所述货运轨道连接各中间站的所述货运空间,所述货运载具沿所述货运轨道在各所述中间站的所述货运空间之间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站的所述货运空间中还包括堆垛机器手;
所述堆垛机器手位于所述货运轨道的一侧,以将所述货运载具中的预设货物取出并存放至预设的货物储存空间,或将预设的货物放入所述货运载具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还包括转乘站;
所述转乘站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客运空间和所述货运空间,每个所述货运空间分别与各所述客运空间相邻;
每个所述货运空间分别位于各所述客运空间的下方;
各不同线路的客运轨道分别穿过所述转乘站的各所述客运空间,各不同线路的货运轨道分别穿过所述转乘站的各所述货运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乘站的各所述客运空间之间设置有乘客转乘通道,以使乘客可以由一个所述客运空间移动至另一个所述客运空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乘站的各所述货运空间之间设置有货物转运通道,以给货物由一个所述货运空间被运输到另一个所述货运空间提供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乘站的各货运空间中,均还设置有堆垛机器手和货物转运系统;
所述堆垛机器手位于所述货运轨道的一侧;
所述货物转运系统包括:运输带和升降平台;
所述升降平台位于所述货物转运通道中,所述升降平台在各不同的所述货运空间之间移动,所述运输带设置在所述堆垛机器手和所述升降平台之间。
CN201711440128.XA 2017-12-27 2017-12-27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Active CN108162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0128.XA CN108162988B (zh) 2017-12-27 2017-12-27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0128.XA CN108162988B (zh) 2017-12-27 2017-12-27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2988A true CN108162988A (zh) 2018-06-15
CN108162988B CN108162988B (zh) 2020-04-28

Family

ID=62522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0128.XA Active CN108162988B (zh) 2017-12-27 2017-12-27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298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2786A (en) * 1973-05-14 1975-05-13 Gordon Woligrocki Transit system
US3919947A (en) * 1973-01-10 1975-11-18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Track unit for high-performance rapid-transit trains
EP0190690A2 (de) * 1985-02-02 1986-08-13 Peter Kibele Kabinenbahn für den Personentransport
DE19626966A1 (de) * 1996-07-04 1998-01-08 Cegelec Aeg Anlagen Und Automa Spurgeführtes Transportsystem mit Transportfahrzeugen
RU2314947C2 (ru) * 2003-12-26 2008-01-20 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лыков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KR20150012178A (ko) * 2013-07-24 2015-02-03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멀티라인 모노레일 차량의 절첩 구조
CN104711908A (zh) * 2015-01-27 2015-06-1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空中跨马路宽体式公交车系统
CN107088877A (zh) * 2017-06-02 2017-08-25 成都福莫斯智能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使用机器人进行堆垛的智能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9947A (en) * 1973-01-10 1975-11-18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Track unit for high-performance rapid-transit trains
US3882786A (en) * 1973-05-14 1975-05-13 Gordon Woligrocki Transit system
EP0190690A2 (de) * 1985-02-02 1986-08-13 Peter Kibele Kabinenbahn für den Personentransport
DE19626966A1 (de) * 1996-07-04 1998-01-08 Cegelec Aeg Anlagen Und Automa Spurgeführtes Transportsystem mit Transportfahrzeugen
RU2314947C2 (ru) * 2003-12-26 2008-01-20 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лыков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KR20150012178A (ko) * 2013-07-24 2015-02-03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멀티라인 모노레일 차량의 절첩 구조
CN104711908A (zh) * 2015-01-27 2015-06-1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空中跨马路宽体式公交车系统
CN107088877A (zh) * 2017-06-02 2017-08-25 成都福莫斯智能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使用机器人进行堆垛的智能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2988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81682A1 (en) System for the transfer,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modal containers
EP1612165B1 (en) Large-sized automated warehouse system for harbor facilities
JP6926107B2 (ja) 高層ラック倉庫における貯蔵品の積入れおよび積出しまたは積替えのための搬送兼引渡しシステム、およびラック操作機
EP1925762A1 (en) A space storing/parking method and a system therefor, a space storing system for container, a container dock and a load-unload method at the container dock
US10155633B2 (en) Method and container transfer installation for placing containers into and removing containers from container storage areas
US5407316A (en) Rapid, compact, high density storage of cargo containers
JP2003500312A (ja) 小口貨物、特にisoコンテナの積換え設備
CN108934165A (zh) 悬挂式运输和路径管理系统
CN106627603B (zh)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控制系统
CN107601062A (zh) 一种基于agv小车的高铁物流智能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03459279A (zh) 装卸起重机装置、集装箱码头以及装卸船只的方法
CN107585603A (zh) 一种高铁物流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4917265U (zh) 直角岸线多泊位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CN112794096A (zh) 一种码头集装箱自动化装卸堆存系统及方法
JP5629267B2 (ja) 標準貨物保持器、特にisoコンテナおよびスワップボディを鉄道と道路との間で移載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3727776A (en)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tainers in or from container ships
US20160122139A1 (en) Container terminal
CN110963217A (zh) 一种物料运输线
CN111874550B (zh) 一种地下集装箱物流地下装卸系统及其布置方法
EP2743217B1 (en)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for containers at quayside
SK378792A3 (en) Device for transloading unit loads such as containers, swap bodies, semitrailers or the like
CN108162988A (zh) 基于客货混运的单轨运输系统
CN210279860U (zh) 一种高铁站台地下式中转装置
RU2721865C1 (ru) ПОРТОВЫЙ ЛОГ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Шумовского
CN210312000U (zh) 一种物料运输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3002 Lantian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Techn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51806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Pingshan District Lantian road 3002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TECHNOLOGY Universit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