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5658B - 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55658B CN108155658B CN201711349017.8A CN201711349017A CN108155658B CN 108155658 B CN108155658 B CN 108155658B CN 201711349017 A CN201711349017 A CN 201711349017A CN 108155658 B CN108155658 B CN 1081556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iving end
- end system
- direct current
- power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3569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定义了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这一指标,并通过直流系统的临界功率稳定性定义了其临界值,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可以对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评价,并由临界值给出直流系统额定状态下功率稳定的稳定域,该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值还能够与换流母线静态电压稳定性建立数学联系,从而可以对换流母线静态电压稳定性进行参考。所述方法在受端系统网架结构、运行方式或内部电力系统元件特性改变时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适应目前受端系统多变的现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及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大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我国投运,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负荷中心形成了多回直流馈入的电网架构,即多馈入直流系统,简称“多馈入系统”。馈入同一交流电网的直流系统的容量和数目的增加使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加大,给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挑战。因此,准确地衡量受端电网的强度,对保证多馈入系统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
对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评价时,当前广泛应用基于电网结构参数的指标,如在单馈入系统中,常使用短路比、有效短路比、无功短路比等指标。这些指标有清晰的物理概念,由电网结构参数和直流功率计算得出,并可基于直流功率稳定约束给出短路比的阈值,对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进行区分。如通常认为短路比的阈值(即临界短路比)为2,当短路比小于2时,直流系统无法正常稳态运行。但此类指标没有考虑直流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在多馈入系统中不能很好体现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
为了评价多馈入系统中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CIGRE直流工作组提出了多馈入短路比指标。多馈入短路比指标考虑了直流之间相互作用,但对阈值的选取缺乏严谨的公式推导,在对多馈入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衡量时缺乏理论支撑。基于多馈入系统,考虑了直流系统无功补偿、不同运行方式和并联交流线路的影响,提出了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多馈入运行短路比和改进短路比。但这些指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多馈入系统电压支撑强度指标缺乏理论支撑且阈值不明确的问题。
受端系统的运行方式灵活多变,不同运行方式下,受端系统中各直流的输送功率与控制方式不同,其稳态运行特性不可一概而论。目前的基于电网结构参数的指标还无法做到考虑受端系统的运行方式,难以满足受端系统灵活多变的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所述方法使用“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即RVSF指标来判断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该指标物理意义明确,对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准确,能与直流系统的功率稳定性与电压稳定性直接联系起来,并能适应受端系统运行方式多变的现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受端系统直流落点处定义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如下:
其中,Ui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ΔQi为在换流母线注入的微小无功;保持注入换流母线的有功功率不变,ΔUi为得到的换流母线上的微小电压变化量;PdiN为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注入受端系统的有功功率;
S2、定义临界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CRVSF,CRVSF是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并处于功率稳定极限时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首先计算出换流站设备确定的参数C,C的公式如下:
其中,下标N代表额定值;n代表逆变侧阀组总数;ST为换流变压器的容量;PdN为额定状态下直流系统容量;uk为换流变压器的短路比;τ为换流变压器变比;
求得C后,由直流系统额定状态下的运行参数即可求得CRVSF,以额定状态下直流系统注入受端系统的有功功率PdiN为系统的基准容量,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UiN为交流部分的基准电压,逆变侧直流电压UdiN为直流部分的基准电压,令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时逆变侧运行在定熄弧角控制方式:γ=γN,则CRVSF的公式为:
a=-4CQdiNsin(2γN+2μN)+4C(1-cos(2γN+2μN)) (4)
b=-2Csin(2γN+2μN) (5)
其中γ为逆变器的熄弧角,μ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侧的换相重叠角,Qdi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器消耗的无功功率;
S3、通过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判断某回直流的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并判断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是否会功率失稳: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该受端系统对于馈入该点的直流为极弱系统,馈入该点的直流系统在额定功率下会产生功率失稳;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直流系统达到临界功率稳定,其额定功率为能够输送的最大功率;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直流系统功率稳定,能够在额定功率点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对于同一个直流系统,在其换流站设备参数不变时,其临界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的值是不变的,当受端系统网架结构、运行方式或内部电力系统元件特性改变时,只需要重新计算当前受端系统对应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对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评价,就能够判断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是否会功率失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通过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对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评价,步骤简单、物理意义明确,能够确定直流系统功率稳定和换流母线电压稳定的安全域,判断系统的功率稳定与电压稳定状态。所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评价,并且在受端系统网架结构、运行方式及其内部电力系统原件特性改变时依然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判断直流受端系统是否功率失稳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换流站设备参数C和熄弧角定值γN取不同值时,临界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CRVSF的变化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立的双馈入直流系统简化模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立的单馈入直流系统简化模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1-算例8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1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2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3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4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图7(e)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5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图7(f)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6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图7(g)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7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图7(h)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算例8中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随dPd/dId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所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受端系统直流落点处定义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如下:
其中,Ui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ΔQi为在换流母线注入的微小无功;保持注入换流母线的有功功率不变,ΔUi为得到的换流母线上的微小电压变化量;PdiN为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注入受端系统的有功功率;
S2、定义临界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CRVSF,CRVSF是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并处于功率稳定极限时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首先计算出换流站设备确定的参数C,C的公式如下:
其中,下标N代表额定值;n代表逆变侧阀组总数;ST为换流变压器的容量;PdN为额定状态下直流系统容量;uk为换流变压器的短路比;τ为换流变压器变比;
求得C后,由直流系统额定状态下的运行参数即可求得CRVSF,以额定状态下直流系统注入受端系统的有功功率PdiN为系统的基准容量,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UiN为交流部分的基准电压,逆变侧直流电压UdiN为直流部分的基准电压,令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时逆变侧运行在定熄弧角控制方式:γ=γN,则CRVSF的公式为:
a=-4CQdiNsin(2γN+2μN)+4C(1-cos(2γN+2μN)) (4)
b=-2Csin(2γN+2μN) (5)
其中γ为逆变器的熄弧角,μ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侧的换相重叠角,Qdi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器消耗的无功功率;当换流站设备参数C和熄弧角定值γN取不同值时,临界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CRVSF的变化曲线图如图3所示;
S3、通过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判断某回直流的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并判断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是否会功率失稳,如图2所示: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该受端系统对于馈入该点的直流为极弱系统,馈入该点的直流系统在额定功率下会产生功率失稳;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直流系统达到临界功率稳定,其额定功率为能够输送的最大功率;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直流系统功率稳定,能够在额定功率点正常运行。
具体地,在MATLAB中建立基于上述准稳态方程的双馈入、单馈入直流系统模型。建立的双馈入直流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Pdi1,Pdi2是直流系统注入受端系统的功率;Qdi1,Qdi2是直流系统从受端系统吸收的无功;E1,E2,ψ1,ψ2为受端系统等效交流电源的电动势及其相角;分别为受端系统交流等值电源的相角;Z1,Z2,Z12,θ1,θ2,θ12分别为受端系统等效阻抗及其阻抗角;分别为受端系统等效阻抗的阻抗角。U1,U2,δ1,δ2为直流系统1和直流系统2的换流母线的电压及其相角;Bc1,Bc2为并联在换流母线上无功补偿装置的的等效导纳。建立的单馈入直流系统模型如图5所示,其中Pdi1是直流系统注入受端系统的功率;Qdi1是直流系统从受端系统吸收的无功;E1,ψ1为受端系统交流等值电源的等效电势及其相角;为受端系统交流等值电源的相角;Z1,θ1分别为受端系统等效阻抗及其阻抗角;分别为受端系统等效阻抗的阻抗角。U1,δ1为直流系统的换流母线的电压及其相角;Bc1为并联在换流母线上无功补偿装置的等效导纳。
现在在不同交流系统参数下对RVSF进行计算。对单馈入系统,改变交流系统等效阻抗的大小对RVSF进行计算,形成两组算例,算例7-算例8,在每个算例中指定交流系统阻抗角大小;对于多馈入系统,改变交流系统等效阻抗的大小对RVSF进行计算,形成六组算例,算例1-算例6,在每个算例中指定两直流系统耦合程度(即保持和恒定)、各阻抗的阻抗角大小和直流系统2的控制方式。其中在“直流系统2控制方式”一栏中,“I”表示定电流/定熄弧角控制,“P”表示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算例1-算例8中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依照上述步骤S1-S3对算例1-算例8中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评价,计算出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如图6以及图7(a)-图7(h)所示。将算例1-算例8中RVSF与dPd/dId的对应关系曲线(共8条)一同绘出,如图6所示(图中RVSF∈[0.1,8.0]);图6中部分曲线存在一定的重叠,为了方便观察,将图6中的8条曲线分别展示,如图7(a)-图7(h)所示(图中RVSF∈[0.1,8.0])。dPd/dId是直流系统功率稳定性的参考指标,且值越大则说明功率稳定性越强;当dPd/dId=0时直流系统达到最大输送功率,即达到功率稳定极限,额定功率和最大可送功率相同。计算临界电压支撑强度因子时,换流站设备参数为ST=1.15PdN,τ=1,uk=18%;熄弧角定值为18°,由换流站设备参数确定的常数为C=1.53,K=5.24,由准稳态方程计算出直流系统的额定运行点为PdiN=1,QdiN=0.59,UdiN=1,UiN=1,IdN=1,γN=18°,μN=22.4°,求出CRVSF=0.53,在图6中,虚线对应RVSF=0.53。
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越大,则该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越强。当受端系统的RVSF<0.53,即算例位于图6的虚线左边时,该受端系统对于馈入该点的直流为极弱系统,馈入该点的直流系统在额定功率下会产生功率失稳。当受端系统的RVSF=0.53,即算例与图6的虚线相交时,直流系统达到临界功率稳定,其额定功率为能够输送的最大功率。RVSF>0.53,即算例位于图6的虚线右边时,直流系统功率稳定,可以在额定功率点正常运行。
下面给出图6中,算例1-算例6中dPd/dId=0时对应的RVSF和SCR如表2所示:
算例1 | 算例2 | 算例3 | 算例4 | 算例5 | 算例6 | |
CRVSF | 0.53 | 0.53 | 0.53 | 0.53 | 0.53 | 0.53 |
CSCR | 1.51 | 1.77 | 1.46 | 1.84 | 1.46 | 1.84 |
表2
图6中,算例7-算例8中dPd/dId=0时对应的RVSF和SCR如表3所示:
算例7 | 算例8 | |
CRVSF | 0.53 | 0.53 |
CSCR | 2.08 | 2.16 |
表3
由图6可以看到,RVSF随着dPd/dId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同算例中相同dPd/dId对应的RVSF值相近,证明RVSF可以有效地表征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由表2和表3可以看到,在算例1-算例8中,dPd/dId=0时对应的RVSF均为0.53,使用RVSF可以对直流系统的功率稳定临界进行准确的判断。由表2和表3可以看到,在单馈入系统算例,即算例7-算例8中,dPd/dId=0时对应的SCR的值在2.1左右,并不恒定,会随着等值阻抗角的变化而变化;在多馈入系统算例,即算例1-算例6中,dPd/dId=0时对应的MSCR的值在1.46到1.84之间变化,变化范围较大,难以给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综上,传统的短路比和多馈入短路比不能准确反映受端系统强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对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对直流系统的功率稳定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具有突出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专利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受端系统直流落点处定义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RVSF如下:
其中,Ui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ΔQi为在换流母线注入的微小无功;保持注入换流母线的有功功率不变,ΔUi为得到的换流母线上的微小电压变化量;PdiN为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注入受端系统的有功功率;
S2、定义临界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CRVSF,CRVSF是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并处于功率稳定极限时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首先计算出换流站设备确定的参数C,C的公式如下:
其中,下标N代表额定值;n代表逆变侧阀组总数;ST为换流变压器的容量;PdN为额定状态下直流系统容量;uk为换流变压器的短路比;τ为换流变压器变比;
求得C后,由直流系统额定状态下的运行参数即可求得CRVSF,以额定状态下直流系统注入受端系统的有功功率PdiN为系统的基准容量,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UiN为交流部分的基准电压,逆变侧直流电压UdiN为直流部分的基准电压,令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时逆变侧运行在定熄弧角控制方式:γ=γN,则CRVSF的公式为:
a=-4CQdiNsin(2γN+2μN)+4C(1-cos(2γN+2μN)) (4)
b=-2Csin(2γN+2μN) (5)
其中γ为逆变器的熄弧角,μ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侧的换相重叠角,QdiN为额定状态下逆变器消耗的无功功率;
S3、通过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判断某回直流的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并判断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是否会功率失稳: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该受端系统对于馈入该点的直流为极弱系统,馈入该点的直流系统在额定功率下会产生功率失稳;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直流系统达到临界功率稳定,其额定功率为能够输送的最大功率;当受端系统的RVSF>CRVSF时,直流系统功率稳定,能够在额定功率点正常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个直流系统,在其换流站设备参数不变时,其临界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的值是不变的,当受端系统网架结构、运行方式或内部电力系统元件特性改变时,只需要重新计算当前受端系统对应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因子,对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进行评价,就能够判断直流系统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是否会功率失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49017.8A CN108155658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49017.8A CN108155658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55658A CN108155658A (zh) | 2018-06-12 |
CN108155658B true CN108155658B (zh) | 2020-05-22 |
Family
ID=6246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4901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55658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5565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8322A (zh) * | 2013-12-04 | 2014-03-05 | 天津大学 | 一种面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动态无功效能量化评估方法 |
CN105140911A (zh) * | 2015-08-11 | 2015-12-09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潮流的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评价方法 |
CN105656036A (zh) * | 2016-03-15 | 2016-06-08 | 国家电网公司 | 考虑潮流和灵敏度一致性等值的概率静态安全分析方法 |
CN106953354A (zh) * | 2017-03-10 | 2017-07-14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考虑电压支撑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方法 |
CN107221947A (zh) * | 2017-08-07 | 2017-09-29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计及送端新能源和受端负荷相关性的特高压直流有功优化调度方法 |
-
2017
- 2017-12-15 CN CN201711349017.8A patent/CN1081556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8322A (zh) * | 2013-12-04 | 2014-03-05 | 天津大学 | 一种面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动态无功效能量化评估方法 |
CN105140911A (zh) * | 2015-08-11 | 2015-12-09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潮流的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评价方法 |
CN105656036A (zh) * | 2016-03-15 | 2016-06-08 | 国家电网公司 | 考虑潮流和灵敏度一致性等值的概率静态安全分析方法 |
CN106953354A (zh) * | 2017-03-10 | 2017-07-14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考虑电压支撑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方法 |
CN107221947A (zh) * | 2017-08-07 | 2017-09-29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计及送端新能源和受端负荷相关性的特高压直流有功优化调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55658A (zh) | 2018-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70703B (zh) | 一种基于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的动态短路比计算方法 | |
CN109004652B (zh) | 一种含异步电机的直流多馈入系统受端电网强度获得方法 | |
CN106655234B (zh) | 一种线路阻抗和联络线功率对广义短路比影响的分析方法 | |
CN107064736B (zh) | 一种含多t接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 | |
CN103972900B (zh) | 利用电压控制敏感因子确定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无功补偿装置布点的方法 | |
CN109245146A (zh) | 基于多馈入广义运行短路比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判断方法 | |
CN109245148A (zh) | 一种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电压稳定判别方法 | |
CN103793755B (zh) | 基于原对偶内点法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最优潮流方法 | |
CN109066656B (zh) | 一种基于单馈入广义运行短路比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判断方法 | |
CN104319760B (zh) | 多直流馈入的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评估方法和系统 | |
CN106026154A (zh) |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输电系统的建模方法 | |
CN104701881A (zh) | 一种基于凸多面体理论的hvdc系统广域分散协调控制方法 | |
Niitsoo et al. | Modelling EVs in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grid with other nonlinear loads | |
CN111965481A (zh) | 一种高压直流线路故障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6033889A (zh) | 确定多馈入交直流系统逆变站间相互影响的风险度的方法 | |
CN110768285A (zh) | 一种交直流混联直流多馈入受端电网强度获得方法 | |
CN106911143B (zh) | 一种适用于特高压直流闭锁后的逆变站功率建模方法 | |
CN111193270A (zh) | 有限容量的三相四桥臂变流器不平衡灵活补偿方法及装置 | |
CN108155658B (zh) | 一种基于灵敏度的受端系统电压支撑强度评价方法 | |
CN106611461B (zh) | 一种含vsc-hvdc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极限的计算方法 | |
CN103577698A (zh) | 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在线电压稳定判别方法 | |
CN107171352B (zh) | 并列混合直流系统中柔性直流稳态运行区间的计算方法 | |
CN103795091B (zh) | 基于预测校正内点法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最优潮流方法 | |
CN109245097A (zh) | 一种基于扩展雅克比矩阵计算交直流系统电压耦合作用因子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6374542A (zh) | 基于低压限电流控制器的多馈入换流母线生存性分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