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5386A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5386A
CN108155386A CN201810069919.4A CN201810069919A CN108155386A CN 108155386 A CN108155386 A CN 108155386A CN 201810069919 A CN201810069919 A CN 201810069919A CN 108155386 A CN108155386 A CN 108155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adhesive
anode material
ion batt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99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辉
崔燕
薛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99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53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5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5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涉及电极材料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所述粘合剂至少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缓解了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在制浆的过程中,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不仅造成周边环境污染,还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会增加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采用至少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粘合剂代替聚偏氯乙烯,使得制浆过程中能够以水为溶剂,减少了制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节约了能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 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实现规模化生产以来,以其高体积能量比、高重量能量比、高电压、低放电率、无记忆效应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聚偏氯乙烯作为粘合剂,在制备正极浆料的过程中,先将聚偏氯乙烯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后,再与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等物质混合均匀,最后再涂覆在铝箔表面。但是由于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其在制浆过程中极易挥发,不仅造成周边环境污染,还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N-甲基吡咯烷酮的成本较高,还会增加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缓解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在制浆的过程中,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不仅造成周边环境污染,还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N-甲基吡咯烷酮的成本较高,还会增加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
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剂还可包括聚丙烯酸、聚四氟乙烯、聚偏氯乙烯、可溶性聚四氟乙烯、丁苯橡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丙烯腈共聚物、海藻酸钠、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2200万;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包括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和乙烯醇单体单元共聚物嵌段;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还包括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50-80wt%。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锰锂、镍钴锰锂氧化物和镍钴铝锂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剂选自石墨、碳黑、乙炔黑、石墨烯、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剂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0.6-25wt%,且所述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不低于粘合剂的1wt%。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集流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所述集流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流体为铝箔或铝合金箔。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再进行干燥和辊压,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或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至少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粘合剂代替聚偏氯乙烯,使得制浆过程中能够以水为溶剂,减少了制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节约了能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采用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集流体上制备而成,减少了制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节约了能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采用廉价无公害的水代替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节约了能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成本,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曲线;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聚偏氯乙烯作为粘合剂,在制备正极浆料的过程中,先将聚偏氯乙烯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后,再与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等物质混合均匀,最后再涂覆在铝箔表面。但是由于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其在制浆过程中极易挥发,不仅造成周边环境污染,还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采用廉价无公害的水代替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成为技术关注点,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粘合剂导致制成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学性能差,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至少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粘合剂代替聚偏氯乙烯,使得制浆过程中能够以水为溶剂,减少了制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节约了能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粘合剂可以为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中的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不同的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混合物,还可以为三种不同的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混合物,也可以四种或四种以上不同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粘合剂还可包括聚丙烯酸(PAA)、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氯乙烯(PVDF)、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丁苯橡胶(SBR)、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丙烯腈共聚物、海藻酸钠、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聚四氟乙烯、聚偏氯乙烯、可溶性聚四氟乙烯和丁苯橡胶均为水乳液形式,以便于在水中能够均匀分散。
丙烯腈共聚物包括LA132、LA133和LA135等。
当粘合剂为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和上述其它粘合剂的混合物时,所制备的正极浆料与集流体的粘附效果更佳,正极片柔软性更佳。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2200万。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如为100万、200万、500万、800万、1000万、1200万、1500万、1800万、2000万或2200万。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至少包括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和乙烯醇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丙烯酸酰胺类嵌段共聚物还包括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
通过在丙烯酸酰胺类嵌段共聚物中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以提高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耐低温性和耐寒性。
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但不限于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第二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乙酯、丙烯酸二乙胺乙酯、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2-胺基乙酯、丙烯酸环氧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更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正己酯。
当选用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正己酯作为丙烯酸酯单体时,得到的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耐寒性和低温特性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50-80wt%。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50wt%、52wt%、55wt%、58wt%、60wt%、62wt%、65wt%、68wt%、70wt%、72wt%、75wt%、78wt%或80wt%。
当丙烯酰胺类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50-80wt%,所得到的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粘接性能更佳。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锰锂、镍钴锰锂氧化物、镍钴铝锂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锰锂、镍钴锰锂氧化物或镍钴铝锂氧化物,也可以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如钴酸锂和锰酸锂的混合物,镍酸锂和磷酸铁锂的混合物、磷酸钒锂和磷酸锰锂的混合物等,还可以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中任意三种及三种以上的混合物,如为钴酸锂、锰酸锂和镍酸锂的混合物、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锰锂和镍钴锰锂氧化物的混合物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导电剂选自石墨、碳黑、乙炔黑、石墨烯、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剂为石墨、碳黑、乙炔黑、石墨烯、碳纤维或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方式中,导电剂可以为石墨、碳黑、乙炔黑、石墨烯、碳纤维或碳纳米管,也可以为上述任意两种的混合物,如石墨和碳黑的混合物,或碳黑和乙炔黑的混合物,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的混合物等,还可以为上述任意三种的混合物,如石墨、碳黑和乙炔黑的混合物,或碳黑、乙炔黑和石墨烯的混合物等,也还可以为上述任意四种及四种以上的混合物,如石墨、碳黑、乙炔黑和石墨烯的混合物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粘合剂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0.6-25wt%,且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不低于粘合剂的1wt%。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粘合剂的含量为0.6wt%、0.7%wt%、0.8wt%、0.9wt%、1wt%、1.5wt%、2wt%、2.5wt%、3wt%、3.5wt%、4wt%、4.5wt%、5wt%、5.5wt%、6wt%、6.5wt%、7wt%、7.5wt%、8wt%、8.5wt%、9wt%、10wt%、10.5wt%、11wt%、11.5wt%、12wt%、12.5wt%、13wt%、13.5wt%、14wt%、14.5wt%、15wt%、15.5wt%、16wt%、16.5wt%、17wt%、17.5wt%、18wt%、19wt%、19.5wt%、20wt%、20.5wt%、21wt%、21.5wt%、22wt%、22.5wt%、23wt%、23.5wt%、24wt%或24.5wt%。
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粘合剂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0.6-25wt%时,且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不低于粘合剂的1wt%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成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与集流体的粘附性能更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0.6-2.5wt%。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0.6wt%、0.7wt%、0.8wt%、0.9wt%、1wt%、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wt%、2.1wt%、2.2wt%、2.3wt%、2.4wt%或2.5wt%。
当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为0.6-2.5wt%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成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与集流体的粘附性能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集流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集流体上。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采用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集流体上制备而成,减少了制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节约了能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集流体为铝箔或铝合金箔。
通过选用铝箔或铝合金箔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集流体,以保持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良好的电性能。铝合金包括铁铝合金和铜铝合金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再进行干燥和辊压,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采用廉价无公害的水代替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节约了能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或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溶于水中,制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后涂覆于集流体上制备而成,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成本,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其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由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覆于铝箔上制备而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镍钴锰酸锂:95.0wt%、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2.5wt%和乙炔黑:2.5wt%;其中,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乙烯醇-丙烯酸正己酯嵌段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2200万,且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的占比为80wt%,乙烯醇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为10wt%,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10wt%。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再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85℃,干燥后再辊压和裁切,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将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卷绕的方式制成电芯,最后将电芯置于电池钢壳内,制成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由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涂覆于铜箔上制备而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石墨:96wt%、乙炔黑:1.5wt%、羧甲基纤维素钠(CMC):1.5wt%、丁苯橡胶(SBR):1wt%。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负极片,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由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铜箔上制备而成,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镍钴锰酸锂:70wt%、锰酸锂:26wt%、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0.6wt%、LA132:0.9wt%、乙炔黑:1.5wt%、导电石墨(KS6):1wt%;其中,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乙烯醇-丙烯酸正丁酯嵌段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00万,且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的占比为50wt%,乙烯醇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为20wt%,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30wt%。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再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70℃,干燥后再辊压和裁切,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将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卷绕的方式制成电芯,最后将电芯置于电池钢壳内,制成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负极片,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由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铝箔上制备而成,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镍钴锰酸锂:95.9wt%、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0.9wt%、丁苯橡胶(SBR):0.7wt%、乙炔黑:1.5wt%和导电石墨(KS6):1wt%;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乙烯醇-丙烯酸正己酯嵌段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600万,且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的占比为70wt%,乙烯醇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为15wt%,丙烯酸正己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15wt%。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再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130℃,干燥后再辊压和裁切,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将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卷绕的方式制成电芯,最后将电芯置于电池钢壳内,制成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负极片,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由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铝箔上制备而成,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磷酸铁锂:96wt%、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0.8wt%、羧甲基纤维酸钠(CMC):0.7wt%、乙炔黑:1.5wt%和导电石墨(KS6):1wt%;其中,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乙烯醇-丙烯酸正丁酯嵌段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200万,且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的占比为60wt%,乙烯醇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为25wt%,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15wt%。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再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105℃,干燥后再辊压和裁切,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将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卷绕的方式制成电芯,最后将电芯置于电池钢壳内,制成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负极片,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由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铝箔上制备而成,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锰酸锂:95wt%、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2.5wt%、乙炔黑:1.5wt%、导电石墨(KS6):1wt%;其中,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乙烯醇-丙烯酸正丁酯嵌段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000万,且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的占比为75wt%,乙烯醇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为15wt%,丙烯酸正己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比10wt%。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再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95℃,干燥后再辊压和裁切,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将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卷绕的方式制成电芯,最后将电芯置于电池钢壳内,制成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粘合剂为聚偏氯乙烯,制备浆料所采用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将上述实施例1-5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和对比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充放电测试,测试条件如下:恒流恒压充电:截止电压4.2V、充电电流2400mA、截止电流100mA,环境温度:25℃;恒流放电:截止电压3.0V、放电电流2400mA,环境温度25℃;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锂离子电池电性能数据测试表
充电容量(mAh) 放电容量(mAh)
实施例1 2286 2277
实施例2 2282 2275
实施例3 2287 2278
实施例4 2284 2276
实施例5 2280 2271
对比例1 2282 2276
从上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5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均与对比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相当,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另外,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曲线;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曲线;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测试曲线与对比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测试曲线相当,这也说明采用廉价无公害的水代替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采用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的粘合剂代替聚偏氯乙烯,制备而成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优良,电性能与传统采用聚偏氯乙烯作为粘合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括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还包括聚丙烯酸、四氟乙烯、聚偏氯乙烯、可溶性聚四氟乙烯、丁苯橡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丙烯腈共聚物、海藻酸钠、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为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2200万;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包括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和乙烯醇单体单元共聚物嵌段;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还包括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
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单体单元聚合物嵌段占所述丙烯酰胺类嵌段共聚物的50-8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锰锂、镍钴锰锂氧化物和镍钴铝锂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选自石墨、碳黑、乙炔黑、石墨烯、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0.6-25wt%,且所述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不低于粘合剂的1wt%。
7.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集流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涂覆于所述集流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铝箔或铝合金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
(b)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再进行干燥和辊压,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或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CN201810069919.4A 2018-01-24 2018-01-2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08155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9919.4A CN108155386A (zh) 2018-01-24 2018-01-2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9919.4A CN108155386A (zh) 2018-01-24 2018-01-2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5386A true CN108155386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59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9919.4A Pending CN108155386A (zh) 2018-01-24 2018-01-2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538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9457A (zh) * 2019-12-19 2020-05-08 名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三元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9287A (zh) * 2020-07-20 2020-10-13 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用水性粘合剂及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2103510A (zh) * 2020-08-20 2020-12-18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负极集流体、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2703621A (zh) * 2020-03-20 2021-04-23 广东省皓智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阴极及阴极浆料
WO2021108990A1 (zh) * 2019-12-03 2021-06-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共聚物和装置
CN115286804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b型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粘结剂、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6787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電極用導電性接着剤組成物及び電気化学素子電極用集電体
CN105378989A (zh) * 2013-07-18 2016-03-02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间隔件以及蓄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8989A (zh) * 2013-07-18 2016-03-02 Jsr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设备用浆料、蓄电设备电极、间隔件以及蓄电设备
WO2015146787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電極用導電性接着剤組成物及び電気化学素子電極用集電体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8990A1 (zh) * 2019-12-03 2021-06-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共聚物和装置
CN111129457A (zh) * 2019-12-19 2020-05-08 名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三元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3621A (zh) * 2020-03-20 2021-04-23 广东省皓智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阴极及阴极浆料
CN116435515A (zh) * 2020-03-20 2023-07-14 上海钜领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阴极及阴极浆料
CN111769287A (zh) * 2020-07-20 2020-10-13 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用水性粘合剂及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1769287B (zh) * 2020-07-20 2021-11-05 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用水性粘合剂及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2103510A (zh) * 2020-08-20 2020-12-18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负极集流体、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2103510B (zh) * 2020-08-20 2023-07-14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负极集流体、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5286804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b型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粘结剂、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5386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145713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用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2837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3117414B (zh) 一种负极钛酸锂电池用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17836A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47295A1 (zh) 电池用粘合剂、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306629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2133910B (zh) 一种水性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9211A (zh) 可低温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9728339B (zh) 电解质组合物、全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1660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659562A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粘结剂、电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965949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7004353A (zh) 一种改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27541B (zh) 一种涂料、采用该涂料制备的水性柔韧正极片、锂离子电池
CN109721713B (zh) 一种电导率高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制备方法
CN108232112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4976004B (zh) 一种负极浆料、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EP4318678A1 (en) Positive electrode slurry,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device
CN10288190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09748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11769287B (zh) 电池用水性粘合剂及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5355452B (zh) 萜烯树脂基复合粘结剂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用途
JP3815521B2 (ja) 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電極及び電池
CN108258192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