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4016A -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4016A
CN108154016A CN201711425484.4A CN201711425484A CN108154016A CN 108154016 A CN108154016 A CN 108154016A CN 201711425484 A CN201711425484 A CN 201711425484A CN 108154016 A CN108154016 A CN 108154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electronic tag
permission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54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arpenter Carpenter Automobile Art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arpenter Carpenter Automobile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arpenter Carpenter Automobile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arpenter Carpenter Automobile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54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40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4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4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目前现场盗取计算机信息,防盗技术采用手动输入密码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被盗取,密码遗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RFID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通过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可以实现多层防御体系,确保信息不泄露,同时还具有报警功能,有力的保障了计算机信息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防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提高对信息防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采用法律手段和相关的网络防盗防范措施及关键技术,是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
计算机信息被盗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网络被盗,目前主要采取网络防盗方式,减少计算机系统漏洞,涉密计算机不上网等方法,另一种是现场拷贝计算机信息,防盗技术主要采用手动输入密码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被盗取,密码遗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目前现场盗取计算机信息,防盗技术采用手动输入密码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被盗取,密码遗忘等问题。
第一方面,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
步骤S102: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
步骤S103: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
步骤S104: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还包括采集人物指纹信息。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唯一识别码。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所述判定包括人物是否具有所述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是否具有权限。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4: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所述识别人物信息为音频信息或者图像信息。
第二方面,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
判定单元:用于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
结合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还包括采集人物指纹信息。
结合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实施方式中,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唯一识别码。
结合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实施方式中,判定单元:用于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所述判定包括人物是否具有所述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是否具有权限。
结合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实施方式中,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所述识别人物信息为音频信息或者图像信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目前现场盗取计算机信息,防盗技术采用手动输入密码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被盗取,密码遗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RFID 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多层防御体系,确保信息不泄露,同时还具有报警功能,有力的保障了计算机信息安全。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流程图。
第一方面,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
步骤S102: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
步骤S103: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
步骤S104: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以解决目前现场盗取计算机信息,防盗技术采用手动输入密码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被盗取,密码遗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RFID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多层防御体系,确保信息不泄露,同时还具有报警功能,有力的保障了计算机信息安全。
进一步地,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还包括采集人物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唯一识别码。
进一步地,步骤S103: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所述判定包括人物是否具有所述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是否具有权限。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 S104: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所述识别人物信息为音频信息或者图像信息。
第二方面,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
判定单元:用于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还包括采集人物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唯一识别码。
进一步地,判定单元:用于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所述判定包括人物是否具有所述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是否具有权限。
进一步地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所述识别人物信息为音频信息或者图像信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目前现场盗取计算机信息,防盗技术采用手动输入密码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被盗取,密码遗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RFID 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通过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可以实现多层防御体系,确保信息不泄露,同时还具有报警功能,有力的保障了计算机信息安全。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
步骤S102: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
步骤S103: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
步骤S104: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还包括采集人物指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唯一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所述判定包括人物是否具有所述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是否具有权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所述识别人物信息为音频信息或者图像信息。
6.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基于RFID技术,识别人物信息;
判定单元:用于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还包括采集人物指纹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使用者信息,包括音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授予使用者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唯一识别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判定单元:用于初步判定权限,如果判定通过,则授予开机权限;所述判定包括人物是否具有所述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是否具有权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人物信息,判定人物信息是否为使用者,如果是使用者则授予使用权,如果不是将发送报警信息,所述识别人物信息为音频信息或者图像信息。
CN201711425484.4A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81540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5484.4A CN108154016A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5484.4A CN108154016A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4016A true CN108154016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6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5484.4A Pending CN108154016A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401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986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rfid技术作为计算机安全登录机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88290A (zh) * 2013-09-09 2014-01-01 张家港市企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手势开机控制笔记本电脑
CN103488928A (zh) * 2013-09-09 2014-01-01 张家港市企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Rfid开机控制笔记本电脑
CN206378861U (zh) * 2016-11-30 2017-08-0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企业内部机密信息数据的保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986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rfid技术作为计算机安全登录机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88290A (zh) * 2013-09-09 2014-01-01 张家港市企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手势开机控制笔记本电脑
CN103488928A (zh) * 2013-09-09 2014-01-01 张家港市企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Rfid开机控制笔记本电脑
CN206378861U (zh) * 2016-11-30 2017-08-0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企业内部机密信息数据的保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3551B2 (en) Intelligent switching
CN103927521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驾驶员资格确认系统及方法
US2015018086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CN105630277B (zh) 用于终端的屏幕解锁方法及解锁装置
CN103927621A (zh) 一种监管重点运输车辆驾驶员资格的系统及方法
EP1544780A4 (en) AUTHENTICATION SYSTEM
CN108023943A (zh) App控制车辆系统
CN10434655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9147336A (zh) 一种交通失驾人员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6915328A (zh) 机车司乘人员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8875346A (zh) 一种适用于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11500A (zh) 一种违规取证与处罚装置、方法及违规管理系统
CN108154016A (zh) 一种计算机信息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99843A (zh) 一种指纹认证方法及装置
EP1276066A3 (en) Licensing method and license providing system
CN107040497A (zh) 网络账号防盗方法及装置
JP2004343236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10717770B (zh) 车辆零部件的防伪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331300A (zh) 一种手机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
EP3218712B1 (en) Sobriety test authentication process and device
CN105487844A (zh) 一种处理方法和装置
EP269057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content online reading authentication
CN109229060A (zh) 一种被盗车辆的找回方法及找回系统
CN105960649B (zh) 用于保护对消息的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79135A (zh) 使用驾驶员生物测定信息的列车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