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6185A -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6185A
CN108146185A CN201711092599.6A CN201711092599A CN108146185A CN 108146185 A CN108146185 A CN 108146185A CN 201711092599 A CN201711092599 A CN 201711092599A CN 108146185 A CN108146185 A CN 108146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air bag
automobiles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925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6185B (zh
Inventor
郭爱斌
吴会丽
王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10925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46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46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6185A/zh
Priority to US16/642,753 priority patent/US1158419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0947 priority patent/WO20190911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6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6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8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the detection of humidity or fro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60H1/00328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of the liquid-ai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21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parts of a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 B60H1/00428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parts of a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3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indoor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6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means for defrosting outside heat 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用于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将所述待控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除霜热量损失大、除霜效果差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实现除霜热量损失小、除霜效果好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热泵汽车空调除霜用气囊装置、具有该装置的热泵汽车空调、以及该热泵汽车空调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泵空调,是利用地表土壤和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无燃烧,无排烟,无废弃物,无污染,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技术。在常规的家用热泵空调中,当机组在低温潮湿环境下制热运行时间较长,外侧换热器容易出现结霜,影响换热性能,降低空调制热效果,此时需要切换为除霜模式,压缩机排气直接进入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除霜时外风机停止运行。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热泵空调已逐渐开始应用到纯电动汽车上。由于汽车空调的外侧换热器位于汽车的前端,故在汽车运行时外侧换热器表面会形成较高的空气流动速度。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外侧换热器表面高速流动的空气会带走用于除霜的大量热量,不仅导致热泵空调系统热量浪费,而且会严重影响热泵汽车空调除霜效果,甚至导致无法除霜的现象,影响车内乘客舒适性。这与家用空调有明显的区别,也是热泵汽车空调行业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现有技术中,存在除霜热量损失大、除霜效果差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表面高速流动的空气会带走用于除霜的大量热量导致除霜热量损失大的问题,达到减小除霜热量损失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霜控制装置,包括: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用于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将所述待控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
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其中,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和/或,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包括: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前端流动空气;和/或,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囊装置,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前端。
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和充气机构;其中,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其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气囊连通,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向所述气囊充气,以使所述气囊形成所述气囊层;或者,当所述气囊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时,所述充气机构,还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使所述气囊维持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以使所述气囊取消所述气囊层;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使所述气囊排气,以使所述气囊取消所述气囊层。
可选地,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体配管和气泵;其中,所述气体配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气囊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气泵的排气口端,与所述气体配管的第一进口端连通;所述气泵,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通过按设定的充气方向运转,以向所述气囊充气;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停止运转,以使所述气囊维持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通过按设定的排气方向运转,抽吸所述气囊内部的气体,以使所述气囊排气。
可选地,所述充气机构,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气体配管的第二进口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口端,当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按所述充气方向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以使所述气泵在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的情况下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当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未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开启,以维持所述气囊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和/或,当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按所述排气方向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以使所述气泵对所述气囊排气;当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停止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开启,以使所述气囊在所述外部流动气体的压力下通过所述第二进口端排气。
可选地,其中,所述气囊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和/或,当所述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气体配管的所述出口端,包括:两个以上出口分支;其中,所述出口分支的数量与所述气囊的数量相匹配,每个所述出口分支与每个所述气囊的进气端连通;和/或,所述气囊的囊壁,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层;其中,所述弹性材料,包括:天然乳胶;和/或,所述排气方向,包括:与所述充气方向相反的方向;和/或,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泵的排气口端的空气压力,大于所述气囊本身的收缩力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按设定的最高车速运行时所述气囊外表面承受的风压力之和;和/或,当所述充气机构还包括控制阀时,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控制阀的出口方向,面向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尾部或两侧;和/或,所述控制阀,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电磁阀、气动阀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电磁阀,包括:常开型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气囊的囊壁,还包括:由耐磨材料制成的耐磨层、由补强材料制成的补强层、由隔离材料制成的隔离层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耐磨层,设置于所述弹性层的外围;所述补强层,设置于所述弹性层、所述耐磨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外围;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弹性层的内围;其中,所述耐磨材料,包括:硫化后的顺丁橡胶;所述补强材料,包括:尼龙、者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隔离材料,包括:防粘结材料。
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用于安装所述气囊;其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外侧换热器的前面。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气囊的两端,用于将所述气囊定位于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之间。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和/或下方,和/或,套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围;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一根以上;一根以上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之间,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支撑和/或固定。
可选地,其中,所述安装支架,能够按横向、竖向、倾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安装方向进行安装;其中,当所述安装支架横向安装时,所述定位杆,包括:第一立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横杆;当所述安装支架竖向安装时,所述定位杆,包括:第二横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二立杆;和/或,当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和/或下方时,所述气囊的结构,包括:整体式囊状结构和/或套接式囊状结构;所述整体式囊状结构和/或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贴附和/或挂接于所述支撑杆;当所述气囊套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围时,所述气囊的结构,包括:套接式囊状结构;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通过其轴向设置的中间通孔套接于所述支撑杆;其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且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时,所述中间通孔的形状与所述进气格栅的形状配合,并能够根据所述进气格栅的形状进行调整;和/或,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的径向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环、矩形环、表面具有设定圆弧度的圆弧形环中的至少之一;其中,当所述径向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环时,所述气囊,包括环形气囊;当所述径向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环时,所述气囊,包括矩形气囊。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化霜控制装置。
与上述空调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化霜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气囊装置,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将所述待控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
可选地,当所述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且所述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包括: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排气阀关闭,并启动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泵对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囊进行充气;当所述气囊完成充气后,在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安装支架上形成一个气囊层,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气流被所述气囊层阻挡而向周围扩散,实现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外侧换热器与所述汽车前端气流之间的隔离;或者,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包括:当所述热泵汽车空调完成化霜后,控制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泵停止,并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排气阀不通电处于打开状态,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囊内部与大气连通,通过所述气囊本身的收缩力以及所述汽车前端的风压作用,将所述气囊中的空气排出。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设置气囊,在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通过对气囊装置充气,使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面流动的空气之间形成隔离,即,使在汽车运行时外侧换热器表面没有空气流动,不会造成空调系统除霜热量损失,节省能源;从而解决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高速空气流动会带走外侧换热器表面的大量热量,造成空调系统热能浪费的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气囊隔离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面流动的空气,可以加快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增强除霜效果,提升车内乘客舒适性;从而解决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慢,甚至导致无法除霜的现象,严重影响车内乘客舒适性的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气囊加快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无需电机和可调格栅装置,减少运行部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从而解决采用电机驱动可调进气格栅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运动部件容易卡死损坏,可靠性低的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当气囊不工作时,会排空内部空气,由于气囊本身有弹性,会与安装支架或者配合安装的进气格栅互相紧密贴合,不影响常规运行时外侧换热器的进风量,不会产生噪音;从而解决采用电机驱动可调进气格栅装置,容易因复位不准确而影响外侧换热器的进风量,而且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前设置气囊,在热泵汽车空调化霜过程中利用充气的气囊将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端高速流动的空气进行隔离,以避免在热泵汽车空调化霜时外侧换热器的热量被吹散,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表面高速流动的空气会带走用于除霜的大量热量导致除霜热量损失大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除霜热量损失大、除霜效果差和用户体验差的缺陷,实现除霜热量损失小、除霜效果好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装置未充气状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装置未充气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装置(例如:包含有环形气囊21的气囊装置)充气状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装置(例如:包含有环形气囊21的气囊装置)充气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装置安装支架的一实施例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例如:环形气囊21)的一实施例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例如:环形气囊21)的一实施例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装置安装支架的一实施例的竖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例如:矩形气囊22)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除霜装置中气囊装置(例如:包含有矩形气囊22的气囊装置)充气状态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安装支架;11-第一立杆;12-第一横杆;13-第二立杆;14-第二横杆;2-气囊;21-环形气囊;22-矩形气囊;3-气体配管;4-气泵;5-排气阀;6-外侧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通过在汽车外侧换热器前面采用可调节进气格栅的解决方案,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通过电机驱动进气格栅关闭,避免汽车运行时在外侧换热器表面形成空气高速流动,减少外侧换热器表面的热量散失,提高除霜效率。但经验证,这种解决方案存在进气格栅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运动部件容易卡死损坏,可靠性低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霜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化霜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气囊装置。
在一个可选例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装置,可以用于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将所述待控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以减少所述待控空调的压缩机排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可以用于化霜的热量被所述外部流动空气带走而产生损耗。
例如: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通过对气囊装置充气,使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面流动的空气之间形成隔离,即使在汽车运行时,外侧换热器表面没有空气流动,不会造成空调系统除霜热量损失,节省能源。
其中,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形成所述气囊层的方式,可以包括:所述气囊装置处于正在充气的状态或完成充气的状态。
例如:气囊装置充气后,可以加快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增强除霜效果,提升车内乘客舒适性。
例如: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至少包含有所述气囊2的气囊装置开始动作,进行充气,气囊装置完成充气后,会将外侧换热器6与汽车前端高速流动的空气进行隔离。
由此,通过设置气囊装置,在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从而将室外换热器与其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减少压缩机排入室外换热器可以用于化霜的热量被所述外部流动空气带走而产生损耗,节能效果好;由于减少了化霜热量损耗,从而提升了化霜效率和化霜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待控空调,可以包括:热泵汽车空调。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可以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可以包括: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前端流动空气。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可以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囊装置,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前端。
例如:可以通过将至少包含有气囊2的气囊装置设置在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6前面的安装支架或汽车现有进气格栅上。
由此,通过将气囊装置用于热泵汽车空调,可以提升热泵汽车空调化霜的节能性和可靠性,且可以节省化霜时间,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体验。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装置,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以恢复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外部流动空气之间的换热运行。例如:恢复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待控空调的进风口与所述外部流动空气之间的换热运行。
其中,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的方式,可以包括:所述气囊装置处于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和/或,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的方式,可以包括:所述气囊装置处于正在排气的状态或完成排气的状态。
例如:当热泵汽车空调退出化霜模式时,将气囊装置中气囊2内的空气排出,不影响外侧换热器6与车辆前侧进风之间进行换热。
例如:当气囊不工作时,会排空内部空气,由于气囊本身有弹性,会与安装支架或者配合安装的进气格栅互相紧密贴合,不影响常规运行时外侧换热器的进风量,不会产生噪音。
由此,通过在未化霜模式或退出化霜模式时取消对所述室外换热器与外部流动气体之间的隔离,恢复制热或制冷运行,提升空调运行的可靠性和人性化程度。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气囊装置,可以包括:气囊2和充气机构。
例如:无需电机和可调格栅装置,减少运行部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
其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可以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
例如:可以通过在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6前的安装支架或在汽车现有进气格栅上设置气囊2,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对气囊2进行充气;气囊2完成充气后,将外侧换热器6与汽车前端高速流动的空气进行隔离,可以避免在热泵汽车空调化霜时外侧换热器6的热量被吹散,有效加快热泵空调的化霜速度,提高乘客舒适性,从而解决了现有热泵汽车空调化霜时面临的行业难题。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气囊2连通,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向所述气囊2充气,以使所述气囊2形成所述气囊层。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气囊装置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时,所述充气机构,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使所述气囊2维持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以使所述气囊2取消所述气囊层。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气囊装置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时,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使所述气囊2排气,以使所述气囊2取消所述气囊层。
由此,通过气囊和充气机构形成气囊装置,充气和排气都很方便,有利于提升空调化霜控制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更可选地,所述气囊2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例如:气囊装置可以包括有多个气囊2。
由此,通过一个以上的气囊,可以提升气囊层形成结构和形成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使用便捷性好。
更可选地,所述气囊2的囊壁,可以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层。
其中,所述弹性材料,可以包括:天然乳胶。
例如:气囊2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气囊2的材料可以采用弹性好的橡胶材料,如天然乳胶等。
由此,通过由弹性材料制成气囊的囊壁,使得气囊可以弹性收缩,进而可以提升气囊形成气囊层的气密性,从而提升气囊层对室外换热器与外部流动气体之间的隔离效果。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气囊2的囊壁,还可以包括:由耐磨材料制成的耐磨层、由补强材料制成的补强层、由隔离材料制成的隔离层中的至少之一。
在进一步可选例子中,所述耐磨层,设置于所述弹性层的外围。
其中,所述耐磨材料,可以包括:硫化后的顺丁橡胶。
例如:为了增强气囊2的可靠性能及寿命,在橡胶的外层再增加一层高耐磨橡胶,如硫化后的顺丁橡胶等,可有效提高耐磨性、耐寒性及弹性。
在进一步可选例子中,所述补强层,设置于所述弹性层、所述耐磨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外围。
其中,所述补强材料,可以包括:尼龙、者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还可以在最外层橡胶中增加尼龙或者玻璃纤维等材料,对气囊2的结构进行补强。
在进一步可选例子中,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弹性层的内围。
其中,所述隔离材料,可以包括:防粘结材料。
例如:这种材料制成的气囊,可以在橡胶材料的最里层增加一层采用防止粘结的材料的隔离层,以避免若长时间不用可能会因老化等因素粘结在一起。其中,对隔离层的选择,可以根据材料的老化试验结果来确定。
由此,通过耐磨层、补强层和隔离层等的适配设置,可以提升气囊的强度和耐用性,进而提升其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充气机构,可以包括:气体配管3和气泵4。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气体配管3的出口端,与所述气囊2的进气端连通。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气泵4的排气口端,与所述气体配管3的第一进口端连通。
例如:气泵4的安装位置可以是任意方便的位置。例如:气泵4可以安装固定在热泵汽车空调的冷凝器上,也可以安装在冷凝器附近的汽车支架上。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气泵4,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通过按设定的充气方向运转,以向所述气囊2充气,从而使所述气囊2形成所述气囊层。
例如:气泵4可以用于从环境中的抽取空气,并通过气体配管3注入气囊2中,给气囊2充气膨胀。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气泵4,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停止运转,以使所述气囊2维持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从而使所述气囊2取消所述气囊层。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当热泵汽车空调进行常规的制冷和制热模式运行时,气泵4不工作,排气阀5不通电,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气囊2未充气,汽车前端的空气直接经过安装支架1吹向外侧换热器6,确保外侧换热器6可与环境空气之间进行换热。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气泵4,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通过按设定的排气方向运转,抽吸所述气囊2内部的气体,以使所述气囊2排气,从而使所述气囊2取消所述气囊层。
例如:可以取消排气阀5,当热泵汽车空调完成除霜后,需要将气囊2中的空气排出时,可以控制气泵4反向运转,利用气泵4的抽吸力以及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可以将气囊2内部的空气排出。
由此,通过使用气泵排气,简化结构,提升控制可靠性;还可以节省控制阀等排气结构,降低成本。
其中,所述排气方向,可以包括:与所述充气方向相反的方向。
由此,通过使排气方向与充气方向相反,可以加快排气时间,提高排气效率,并节约气泵运行的能源。
更可选地,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泵4的排气口端的空气压力,大于所述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按设定的最高车速运行时所述气囊2外表面承受的风压力之和。
例如:气泵4的排气口端空气压力>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汽车最高车速运行时气囊外表面承受的风压力,可以确保气囊可以正常充气展开。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与采用的材料有关,汽车最高车速运行时气囊外表面承受的风压力与汽车最高车速以及气囊表面尺寸大小有关。
由此,通过对气泵4的排气口端的空气压力进行设置,可以提升充气效果和化霜时对室外换热器与其外部流动气体之间隔离的效果,进而提升化霜效果和节能效果。
更可选地,当所述气囊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气体配管3的所述出口端,可以包括:两个以上出口分支。
其中,所述出口分支的数量与所述气囊2的数量相匹配,每个所述出口分支与每个所述气囊2的进气端连通。
例如:气体配管3进口端与气泵4相连,另一端分为多个出口端,每个出口端都分别与一个气囊2相连通。
例如:气体配管3的一端为进口端,该进口端与气泵4连接;气体配管3的另一端为出口端,该出口端分为多个出口分支,每个出口分支与一个气囊2相连通。
由此,通过使气体配管的出口端设置为多个出口分支,可以同时对多个气囊进行充气,结构简单且充气效率高,有利于提升化霜效率和效果,提升节能效果和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体验。
可选地,所述充气机构,还可以包括:控制阀。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气体配管3的第二进口端,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口端,当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按所述充气方向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以使所述气泵4在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的情况下对所述气囊2进行充气。
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运行时,需要对外侧换热器6上凝结的冰霜进行清除,此时控制排气阀5关闭,启动气泵4对气囊2进行充气。当气囊2完成充气后,在安装支架1上会形成一个气囊层,汽车前端的高速气流会被气囊层阻挡而向周围扩散,实现外侧换热器6与汽车前端气流之间的隔离,避免压缩机排入外侧换热器6用于化霜的热量被气流带走损耗,有效加快热泵空调的化霜速度,节省能源。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控制阀,还可以用于当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未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开启,以维持所述气囊2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
例如:若是气阀(如排气阀5)处于打开状态,不会有部分空气进入气囊而影响制冷或制热模式正常运行。因为气囊2本身是有弹性的,具有一定的收缩力,且气囊2位于汽车前侧,气囊2表面承受一定的风压,空气不会从气阀进入气囊中而影响制冷及制热模式正常运行。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控制阀,还可以用于当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按所述排气方向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以使所述气泵4对所述气囊2排气。
在一个更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控制阀,还可以用于当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停止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开启,以使所述气囊2在所述外部流动气体的压力下通过所述第二进口端排气。
例如:排气阀5安装在气体配管3上,当需要将气囊2中的空气排出时,排气阀5打开,气囊2内部与大气连通,利用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可以将气囊2中空气排出,即将气囊2内部的空气排到外部环境中。
例如:气囊2本身可以是有弹性的,具有一定的收缩力,且气囊2位于汽车前侧,气囊2表面承受一定的风压,当排气阀5处于打开状态时,气囊2内部的空气自动排出。可以根据排气阀5阀口的大小,气囊2材料的弹性特性,来确定气囊2排气完成所需时间,通过控制排气阀5打开的时间即可。
例如:当热泵汽车空调完成除霜后,控制气泵4停止,排气阀5不通电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气囊2内部与大气连通,利用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以及汽车前端风压作用,可以将气囊2中空气排出。
由此,通过控制阀对气囊的充气和排气进行辅助控制,可以提升充气和排气的可靠性,进而提升化霜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更可选地,当所述充气机构还可以包括控制阀时,当所述待控空调可以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控制阀的出口方向,面向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尾部或两侧、且不面向所述汽车前侧。
例如:排气阀5出口方向面向车辆尾部或者两侧,不面向车辆前侧,避免车辆迎面空气流动影响气囊内部空气排出。
由此,通过对排气口的出口方向进行设置,可以提升气囊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可以保证气囊不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阀,可以包括:排气阀5。所述排气阀5,可以包括:电磁阀、气动阀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气囊装置可以由气囊2、气体配管3、气泵4和排气阀5等组成。
其中,所述电磁阀,可以包括:常开型电磁阀。
例如:排气阀5可以采用常开型电磁阀,也可以采用气动阀等其他形式的控制阀。
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控制阀,可以提升充气和排气的辅助控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气囊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支架1。
例如:气囊装置也可以由安装支架1、气囊2、气体配管3、气泵4和排气阀5等组成。
例如:该安装支架1,可以是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6前的前述安装支架,也可以是另外设置的其它安装支架。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安装支架1,安装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可以用于安装所述气囊2。
例如: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气囊装置安装在外侧换热器6的前侧。
其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可以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安装支架1,安装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外侧换热器6的前面。
例如:可以在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6前的安装支架上设置气囊2。
由此,通过将气囊安装于安装支架,可以提升气囊安装的牢固性和气囊设置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进而可以提升气囊形成气囊层的隔离效果。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1,可以包括:定位杆。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多根。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气囊2的两端,可以用于将所述气囊2定位于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之间。
其中,当安装支架在横杆方向上分为几段,每段上都安装一个气囊,就需要设置多根定位杆。
由此,通过定位杆的适配设置,可以固定气囊,使气囊不会被外部流动气体带走或带偏,有利于提升隔离效果。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1,还可以包括:支撑杆。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和/或下方,和/或,套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围。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一根以上。一根以上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之间,可以用于对所述气囊2进行支撑和/或固定。
由此,通过支撑杆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气囊固定和支撑的可靠性,进而更好地提升气囊层的形成效果和隔离效果。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1,能够按横向、竖向、倾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安装方向进行安装。
例如:可以根据汽车本身的结构布局以及外侧换热器6的结构尺寸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安装支架1的形式。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安装支架1横向安装时,所述定位杆,可以包括:第一立杆11。所述支撑杆,可以包括:第一横杆12。
例如:如图5所示,安装支架1可以由多根第一立杆11和多根第一横杆12组成。第一立杆11可以分布在安装支架1的两端,安装支架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一横杆12与第一立杆11连接。其中,第一横杆12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气囊2。
例如:气囊2与第一横杆12的数量相同,每个气囊2都与安装支架1的第一横杆12对应配合安装。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安装支架1竖向安装时,所述定位杆,可以包括:第二横杆14。所述支撑杆,可以包括:第二立杆13。
例如:如图8所示,在最优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安装支架1也可以设计为竖放形式,第二横杆14分布在安装支架1上下两端,安装支架1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二立杆13与第二横杆14连接。第二立杆13也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气囊2。
可选地,当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和/或下方时,所述气囊2的结构,可以包括:整体式囊状结构和/或套接式囊状结构。所述整体式囊状结构和/或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贴附和/或挂接于所述支撑杆。
由此,通过使气囊贴附或挂接于支撑杆,可以方便安装,使用和维护的便捷性均较好。
可选地,当所述气囊2套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围时,所述气囊2的结构,可以包括:套接式囊状结构。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通过其轴向设置的中间通孔套接于所述支撑杆。
由此,通过将气囊套接于支撑杆,安装牢固性好,使用可靠性高。
更可选地,当所述待控空调可以包括热泵汽车空调、且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时,所述中间通孔的形状与所述进气格栅的形状配合,并能够根据所述进气格栅的形状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取消安装支架1,将气囊2直接固定在汽车现有的进气格栅上,由于汽车进气格栅的结构形状不同,气囊2的中间通孔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进气格栅形状调整配合。
例如:可以减少安装支架1以及相关安装固定装置,结构更简单,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由此,通过使气囊的中间通孔能够根据进气格栅的形状匹配调整,可以提升使用便捷性和通用性,可靠性高。
更可选地,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的径向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形环、矩形环、表面具有设定圆弧度的圆弧形环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如图9所示,气囊2在充气完成后的形状可以不局限于环形(即环形气囊21),气囊2的外形可以预设定为矩形(如矩形气囊22)或者其它形状,同时可以在表面预设定有一定圆弧度。
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径向界面形状,可以提升套接式囊状结构的气囊的设置灵活性和使用便捷性,且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径向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形环时,所述气囊2,可以包括环形气囊21。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气囊2可以包括环形气囊21,中间设置有通孔,安装支架1的第一横杆12通过通孔与环形气囊21配合安装。
其中,当环形气囊21由弹性材料制成时,环形气囊21在不充气状态下,会收缩紧密地套在第一横杆12外壁上。环形气囊21在处于充气状态时,则其环形部分会因充气而鼓起胀大。环形气囊21在不充气状态下,会收缩紧密地套在第一横杆12外壁上。
例如:多个环形气囊21同时充气时,相邻第一横杆12上的两个环形气囊21会互相挤压紧挨,从而形成一个气囊层。
其中,环形气囊21充气时环形的直径应大于安装支架1相邻两根第一横杆12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确保相邻两个环形气囊21充气时互相紧密配合,气囊层不会出现漏风。
另外,参见图6、图7和图9所示的例子,气囊和横杆之间的空白部分,可以表示气囊套接在横杆外面,气囊与横杆之间是分开设置的结构,并非连接固定在一块。
由此,通过将使用环形气囊,可以提升气囊与安装支架之间安装的牢固性,并且多个气囊之间可以在支撑杆的支撑和固定下更加可靠地形成气囊层,提升对室外换热器与外部流动气体之间隔离的效果,节约化霜热量,提升化霜效率。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当所述径向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矩形环时,所述气囊2,可以包括矩形气囊22。
例如:如图10所示,在矩形气囊22内部充满空气形成气囊层时,相邻两个矩形气囊22之间可以配合地更紧密,气囊层的表面更平滑连续,空气在其表面流动时流动阻力更小。
由此,通过使用矩形气囊,可以提升气囊装置的密封性,同时减小外部流动气体对气囊装置的冲击(例如:减小汽车前端气流对气囊装置的冲击),提高可靠性。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气囊,在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通过对气囊装置充气,使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面流动的空气之间形成隔离,即,使在汽车运行时外侧换热器表面没有空气流动,不会造成空调系统除霜热量损失,节省能源;从而解决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高速空气流动会带走外侧换热器表面的大量热量,造成空调系统热能浪费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化霜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化霜控制装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将至少包含有气囊2的气囊装置设置在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6前面的安装支架或汽车现有进气格栅上。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至少包含有所述气囊2的气囊装置开始动作,进行充气,气囊装置完成充气后,会将外侧换热器6与汽车前端高速流动的空气进行隔离。当热泵汽车空调退出化霜模式时,将气囊装置中气囊2内的空气排出,不影响外侧换热器6与车辆前侧进风之间进行换热。
例如: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在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6前的安装支架或在汽车现有进气格栅上设置气囊2,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对气囊2进行充气;气囊2完成充气后,将外侧换热器6与汽车前端高速流动的空气进行隔离,可以避免在热泵汽车空调化霜时外侧换热器6的热量被吹散,有效加快热泵空调的化霜速度,提高乘客舒适性,从而解决了现有热泵汽车空调化霜时面临的行业难题。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气囊装置安装在外侧换热器6的前侧。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气囊装置可以由气囊2、气体配管3、气泵4和排气阀5等组成。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气囊装置也可以由安装支架1、气囊2、气体配管3、气泵4和排气阀5等组成。其中,该安装支架1,可以是热泵汽车空调外侧换热器6前的前述安装支架,也可以是另外设置的其它安装支架。
可选地,如图5所示,安装支架1可以由多根第一立杆11和多根第一横杆12组成。
更可选地,第一立杆11可以分布在安装支架1的两端,安装支架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一横杆12与第一立杆11连接。其中,第一横杆12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气囊2。
可选地,气囊装置可以包括有多个气囊2,气囊2与第一横杆12的数量相同,每个气囊2都与安装支架1的第一横杆12对应配合安装。
可选地,气囊2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更可选地,气囊2的材料可以采用弹性好的橡胶材料,如天然乳胶等;同时为了增强气囊2的可靠性能及寿命,在橡胶的外层再增加一层高耐磨橡胶,如硫化后的顺丁橡胶等,可有效提高耐磨性、耐寒性及弹性;最后还可以在最外层橡胶中增加尼龙或者玻璃纤维等材料,对气囊2的结构进行补强。
更可选地,这种材料制成的气囊,可以在橡胶材料的最里层增加一层采用防止粘结的材料的隔离层,以避免若长时间不用可能会因老化等因素粘结在一起。其中,对隔离层的选择,可以根据材料的老化试验结果来确定。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气囊2可以包括环形气囊21,中间设置有通孔,安装支架1的第一横杆12通过通孔与环形气囊21配合安装。
更可选地,当环形气囊21由弹性材料制成时,环形气囊21在不充气状态下,会收缩紧密地套在第一横杆12外壁上。环形气囊21在处于充气状态时,则其环形部分会因充气而鼓起胀大。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环形气囊21在不充气状态下,会收缩紧密地套在第一横杆12外壁上。
更可选地,多个环形气囊21同时充气时,相邻第一横杆12上的两个环形气囊21会互相挤压紧挨,从而形成一个气囊层。
更可选地,环形气囊21充气时环形的直径应大于安装支架1相邻两根第一横杆12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确保相邻两个环形气囊21充气时互相紧密配合,气囊层不会出现漏风。
可选地,气体配管3进口端与气泵4相连,另一端分为多个出口端,每个出口端都分别与一个气囊2相连通。
例如:气体配管3的一端为进口端,该进口端与气泵4连接;气体配管3的另一端为出口端,该出口端分为多个出口分支,每个出口分支与一个气囊2相连通。
可选地,气泵4可以用于从环境中的抽取空气,并通过气体配管3注入气囊2中,给气囊2充气膨胀。气泵4的排气口端空气压力>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汽车最高车速运行时气囊外表面承受的风压力,可以确保气囊可以正常充气展开。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与采用的材料有关,汽车最高车速运行时气囊外表面承受的风压力与汽车最高车速以及气囊表面尺寸大小有关。
其中,气泵4的安装位置可以是任意方便的位置。例如:气泵4可以安装固定在热泵汽车空调的冷凝器上,也可以安装在冷凝器附近的汽车支架上。
可选地,排气阀5可以采用常开型电磁阀,也可以采用气动阀等其他形式的控制阀。
可选地,排气阀5安装在气体配管3上,当需要将气囊2中的空气排出时,排气阀5打开,气囊2内部与大气连通,利用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可以将气囊2中空气排出,即将气囊2内部的空气排到外部环境中。
其中,气囊2本身可以是有弹性的,具有一定的收缩力,且气囊2位于汽车前侧,气囊2表面承受一定的风压,当排气阀5处于打开状态时,气囊2内部的空气自动排出。可以根据排气阀5阀口的大小,气囊2材料的弹性特性,来确定气囊2排气完成所需时间,通过控制排气阀5打开的时间即可。
例如:若是气阀(如排气阀5)处于打开状态,不会有部分空气进入气囊而影响制冷或制热模式正常运行。因为气囊2本身是有弹性的,具有一定的收缩力,且气囊2位于汽车前侧,气囊2表面承受一定的风压,空气不会从气阀进入气囊中而影响制冷及制热模式正常运行。
更可选地,排气阀5出口方向面向车辆尾部或者两侧,不面向车辆前侧,避免车辆迎面空气流动影响气囊内部空气排出。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气囊装置控制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当热泵汽车空调进行常规的制冷和制热模式运行时,气泵4不工作,排气阀5不通电,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气囊2未充气,汽车前端的空气直接经过安装支架1吹向外侧换热器6,确保外侧换热器6可与环境空气之间进行换热。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如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运行时,需要对外侧换热器6上凝结的冰霜进行清除,此时控制排气阀5关闭,启动气泵4对气囊2进行充气。当气囊2完成充气后,在安装支架1上会形成一个气囊层,汽车前端的高速气流会被气囊层阻挡而向周围扩散,实现外侧换热器6与汽车前端气流之间的隔离,避免压缩机排入外侧换热器6用于化霜的热量被气流带走损耗,有效加快热泵空调的化霜速度,节省能源。
而当热泵汽车空调完成除霜后,控制气泵4停止,排气阀5不通电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气囊2内部与大气连通,利用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以及汽车前端风压作用,可以将气囊2中空气排出。
在一个可替代例子中,如图8所示,在最优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安装支架1也可以设计为竖放形式,第二横杆14分布在安装支架1上下两端,安装支架1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二立杆13与第二横杆14连接。第二立杆13也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气囊2。
其中,具体实施时,该替代方案可以根据汽车本身的结构布局以及外侧换热器6的结构尺寸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安装支架1的形式。
在一个可替代例子中,在最优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取消安装支架1,将气囊2直接固定在汽车现有的进气格栅上,由于汽车进气格栅的结构形状不同,气囊2的中间通孔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进气格栅形状调整配合。
其中,该替代方案可以减少安装支架1以及相关安装固定装置,结构更简单,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在一个可替代例子中,如图9所示,气囊2在充气完成后的形状可以不局限于环形(即环形气囊21),气囊2的外形可以预设定为矩形(如矩形气囊22)或者其它形状,同时可以在表面预设定有一定圆弧度。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在矩形气囊22内部充满空气形成气囊层时,相邻两个矩形气囊22之间可以配合地更紧密,气囊层的表面更平滑连续,空气在其表面流动时流动阻力更小。
其中,该替代方案可以提升气囊装置的密封性,同时减小汽车前端气流对气囊装置的冲击,提高可靠性。
在一个可替代例子中,在最优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取消排气阀5,当热泵汽车空调完成除霜后,需要将气囊2中的空气排出时,可以控制气泵4反向运转,利用气泵4的抽吸力以及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可以将气囊2内部的空气排出。
其中,该替代方案结构更简单,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可见,本发明的方案,至少可以达到的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⑴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通过对气囊装置充气,使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面流动的空气之间形成隔离,即使在汽车运行时,外侧换热器表面没有空气流动,不会造成空调系统除霜热量损失,节省能源;从而可以解决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高速空气流动会带走外侧换热器表面的大量热量,造成空调系统热能浪费的问题。
⑵气囊装置充气后,可以加快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增强除霜效果,提升车内乘客舒适性;从而可以解决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慢,甚至导致无法除霜的现象,严重影响车内乘客舒适性的问题。
⑶无需电机和可调格栅装置,减少运行部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从而可以解决采用电机驱动可调进气格栅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运动部件容易卡死损坏,可靠性低的问题。
⑷当气囊不工作时,会排空内部空气,由于气囊本身有弹性,会与安装支架或者配合安装的进气格栅互相紧密贴合,不影响常规运行时外侧换热器的进风量,不会产生噪音;从而可以解决采用电机驱动可调进气格栅装置,容易因复位不准确而影响外侧换热器的进风量,而且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10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气囊隔离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面流动的空气,可以加快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增强除霜效果,提升车内乘客舒适性;从而解决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慢,甚至导致无法除霜的现象,严重影响车内乘客舒适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一种空调的化霜控制方法。该空调的化霜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通过所述气囊装置,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将所述待控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以减少所述待控空调的压缩机排入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于化霜的热量被所述外部流动空气带走而产生损耗。
例如:热泵汽车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通过对气囊装置充气,使外侧换热器与汽车前面流动的空气之间形成隔离,即使在汽车运行时,外侧换热器表面没有空气流动,不会造成空调系统除霜热量损失,节省能源。
其中,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形成所述气囊层的方式,可以包括:所述气囊装置处于正在充气的状态或完成充气的状态。
例如:气囊装置充气后,可以加快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增强除霜效果,提升车内乘客舒适性。
例如:当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至少包含有所述气囊2的气囊装置开始动作,进行充气,气囊装置完成充气后,会将外侧换热器6与汽车前端高速流动的空气进行隔离。
由此,通过设置气囊装置,在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从而将室外换热器与其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减少压缩机排入室外换热器可以用于化霜的热量被所述外部流动空气带走而产生损耗,节能效果好;由于减少了化霜热量损耗,从而提升了化霜效率和化霜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以恢复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外部流动空气之间的换热运行。例如:恢复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待控空调的进风口与所述外部流动空气之间的换热运行。
其中,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的方式,可以包括:所述气囊装置处于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和/或,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的方式,可以包括:所述气囊装置处于正在排气的状态或完成排气的状态。
例如:当热泵汽车空调退出化霜模式时,将气囊装置中气囊2内的空气排出,不影响外侧换热器6与车辆前侧进风之间进行换热。
例如:当气囊不工作时,会排空内部空气,由于气囊本身有弹性,会与安装支架或者配合安装的进气格栅互相紧密贴合,不影响常规运行时外侧换热器的进风量,不会产生噪音。
由此,通过在未化霜模式或退出化霜模式时取消对所述室外换热器与外部流动气体之间的隔离,恢复制热或制冷运行,提升空调运行的可靠性和人性化程度。
可选地,当所述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且所述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可以包括: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排气阀5关闭,并启动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泵4对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囊2进行充气;当所述气囊2完成充气后,在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安装支架1上形成一个气囊层,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气流被所述气囊层阻挡而向周围扩散,实现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外侧换热器6与所述汽车前端气流之间的隔离。
可选地,当所述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且所述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可以包括:当所述热泵汽车空调完成化霜后,控制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泵4停止,并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排气阀5不通电处于打开状态,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囊2内部与大气连通,通过所述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以及所述汽车前端的风压作用,将所述气囊2中的空气排出。
由此,通过对气泵和排气阀的控制,可以使气囊充气形成气囊层,或使气囊排气取消气囊层,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方式简便,且可靠性高、安全性强。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空调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气囊加快热泵汽车空调除霜速度,无需电机和可调格栅装置,减少运行部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从而解决采用电机驱动可调进气格栅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运动部件容易卡死损坏,可靠性低的问题。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化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装置;
所述气囊装置,用于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将所述待控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
其中,
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和/或,
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包括: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前端流动空气;和/或,
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囊装置,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包括:气囊(2)和充气机构;其中,
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其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
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气囊(2)连通,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向所述气囊(2)充气,以使所述气囊(2)形成所述气囊层;
或者,
当所述气囊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时,
所述充气机构,还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使所述气囊(2)维持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以使所述气囊(2)取消所述气囊层;
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使所述气囊(2)排气,以使所述气囊(2)取消所述气囊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体配管(3)和气泵(4);其中,
所述气体配管(3)的出口端,与所述气囊(2)的进气端连通;
所述气泵(4)的排气口端,与所述气体配管(3)的第一进口端连通;所述气泵(4),用于在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通过按设定的充气方向运转,以向所述气囊(2)充气;
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时,停止运转,以使所述气囊(2)维持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
在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通过按设定的排气方向运转,抽吸所述气囊(2)内部的气体,以使所述气囊(2)排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还包括: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气体配管(3)的第二进口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口端,当所述待控空调进入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按所述充气方向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以使所述气泵(4)在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的情况下对所述气囊(2)进行充气;
当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未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开启,以维持所述气囊(2)未充气的状态或收缩的状态;和/或,
当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按所述排气方向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关闭,以使所述气泵(4)对所述气囊(2)排气;
当所述待控空调退出所述化霜模式、且所述气泵(4)停止运转时,使所述第二进口端开启,以使所述气囊(2)在所述外部流动气体的压力下通过所述第二进口端排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气囊(2)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和/或,
当所述气囊(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气体配管(3)的所述出口端,包括:两个以上出口分支;其中,
所述出口分支的数量与所述气囊(2)的数量相匹配,每个所述出口分支与每个所述气囊(2)的进气端连通;
和/或,
所述气囊(2)的囊壁,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层;其中,所述弹性材料,包括:天然乳胶;
和/或,
所述排气方向,包括:与所述充气方向相反的方向;
和/或,
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气泵(4)的排气口端的空气压力,大于所述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按设定的最高车速运行时所述气囊(2)外表面承受的风压力之和;
和/或,
当所述充气机构还包括控制阀时,
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控制阀的出口方向,面向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的尾部或两侧;和/或,
所述控制阀,包括:排气阀(5);所述排气阀(5),包括:电磁阀、气动阀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电磁阀,包括:常开型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的囊壁,还包括:由耐磨材料制成的耐磨层、由补强材料制成的补强层、由隔离材料制成的隔离层中的至少之一;其中,
所述耐磨层,设置于所述弹性层的外围;
所述补强层,设置于所述弹性层、所述耐磨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外围;
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弹性层的内围;
其中,
所述耐磨材料,包括:硫化后的顺丁橡胶;
所述补强材料,包括:尼龙、者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隔离材料,包括:防粘结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1);
所述安装支架(1),安装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用于安装所述气囊(2);其中,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时,所述安装支架(1),安装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外侧换热器(6)的前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包括:定位杆;
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多根;
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气囊(2)的两端,用于将所述气囊(2)定位于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还包括:支撑杆;
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和/或下方,和/或,套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围;
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一根以上;一根以上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多根所述定位杆中的相邻两根所述定位杆之间,用于对所述气囊(2)进行支撑和/或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安装支架(1),能够按横向、竖向、倾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安装方向进行安装;其中,
当所述安装支架(1)横向安装时,所述定位杆,包括:第一立杆(11);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横杆(12);
当所述安装支架(1)竖向安装时,所述定位杆,包括:第二横杆(14);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二立杆(13);
和/或,
当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和/或下方时,所述气囊(2)的结构,包括:整体式囊状结构和/或套接式囊状结构;所述整体式囊状结构和/或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贴附和/或挂接于所述支撑杆;
当所述气囊(2)套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围时,所述气囊(2)的结构,包括:套接式囊状结构;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通过其轴向设置的中间通孔套接于所述支撑杆;
其中,
当所述待控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且所述气囊(2)设置于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时,所述中间通孔的形状与所述进气格栅的形状配合,并能够根据所述进气格栅的形状进行调整;和/或,
所述套接式囊状结构的径向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环、矩形环、表面具有设定圆弧度的圆弧形环中的至少之一;其中,
当所述径向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环时,所述气囊(2),包括环形气囊(21);
当所述径向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环时,所述气囊(2),包括矩形气囊(22)。
12.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霜控制装置。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的化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气囊装置,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将所述待控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部流动空气进行隔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包括热泵汽车空调、且所述热泵汽车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在待控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形成气囊层,包括:
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排气阀(5)关闭,并启动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泵(4)对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囊(2)进行充气;
当所述气囊(2)完成充气后,在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安装支架(1)上形成一个气囊层,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所属汽车前端的气流被所述气囊层阻挡而向周围扩散,实现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外侧换热器(6)与所述汽车前端气流之间的隔离;
或者,
在所述待控空调未进入所述化霜模式或退出所述化霜模式时取消所述气囊层,包括:
当所述热泵汽车空调完成化霜后,控制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泵(4)停止,并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排气阀(5)不通电处于打开状态,使所述热泵汽车空调的气囊(2)内部与大气连通,通过所述气囊(2)本身的收缩力以及所述汽车前端的风压作用,将所述气囊(2)中的空气排出。
CN201711092599.6A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146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2599.6A CN108146185B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US16/642,753 US11584192B2 (en) 2017-11-08 2018-08-17 Defrosting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er and defrost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CT/CN2018/100947 WO2019091175A1 (zh) 2017-11-08 2018-08-17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2599.6A CN108146185B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6185A true CN108146185A (zh) 2018-06-12
CN108146185B CN108146185B (zh) 2023-07-21

Family

ID=62468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92599.6A Active CN108146185B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4192B2 (zh)
CN (1) CN108146185B (zh)
WO (1) WO201909117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1175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WO2020037953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6171B (zh) * 2024-01-22 2024-03-29 广东碧涞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能热泵除霜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6764Y (zh) * 2003-01-29 2004-07-21 徐新琦 多用途汽车充气隔热、防晒装置
CN103743003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化霜结构的空调室外机罩
CN205690749U (zh) * 2016-06-17 2016-11-16 苏州热立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抗冻型换热器
CN106871477A (zh) * 2017-03-13 2017-06-20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除霜装置、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
CN207565268U (zh) * 2017-11-08 2018-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及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1356A (en) * 1932-09-20 1933-10-17 Dewey E Porter Gas engine temperature control
US3011518A (en) * 1958-07-09 1961-12-05 Connor Eng Corp Pneumatic damper
US4124066A (en) * 1977-01-03 1978-11-0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Radiator shutter for arctic vehicles
US5016856A (en) * 1990-05-08 1991-05-21 Tartaglino Jerry J Inflatable bladder for control of fluid flow
US5348270A (en) * 1992-10-20 1994-09-20 Khanh Dinh Bladder damper
JPH08216655A (ja) 1995-02-16 1996-08-27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JP3449071B2 (ja) 1995-10-26 2003-09-22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US5916931A (en) * 1995-12-11 1999-06-29 Engine Fog Inc. Tire inflating and puncture sealing composition
HU9700416D0 (en) * 1997-02-11 1997-03-28 Energiagazdalkodasi Intezet Actuator without external energy source for actuating guide plates of air-side of air-cooled heat-exchange apparatus
JP4202624B2 (ja) * 2001-07-24 2008-1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機
CA2432097C (en) * 2003-06-12 2008-04-15 Jean-Guy Dube Ventilation barrier
US20080254735A1 (en) * 2007-04-16 2008-10-16 Coward Charles W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with very tight close off
CN104121724B (zh) * 2013-04-27 2018-10-2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
CN104648081B (zh) 2015-02-09 2017-01-2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空调系统及对车辆空调系统进行排尘除霉的方法
CN108146185B (zh) 2017-11-08 2023-07-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6764Y (zh) * 2003-01-29 2004-07-21 徐新琦 多用途汽车充气隔热、防晒装置
CN103743003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化霜结构的空调室外机罩
CN205690749U (zh) * 2016-06-17 2016-11-16 苏州热立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抗冻型换热器
CN106871477A (zh) * 2017-03-13 2017-06-20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除霜装置、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
CN207565268U (zh) * 2017-11-08 2018-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及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1175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US11584192B2 (en) 2017-11-08 2023-02-21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Wuhan) Co., Ltd Defrosting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er and defrost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20037953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US11518214B2 (en) 2018-08-20 2022-12-06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78384A1 (en) 2021-03-18
WO2019091175A1 (zh) 2019-05-16
US11584192B2 (en) 2023-02-21
CN108146185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6185A (zh)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空调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5102249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963619B (zh) 利用空气正、负压来自动伸缩的遮阳装置
CN207565268U (zh) 一种化霜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4501490B (zh) 隧道型液氮速冻机
CN206540037U (zh) 一种防起雾灯具及具有该防起雾灯具的车辆
CN105522911B (zh) 一种电动汽车进风格栅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06149884B (zh) 一种双层压差气承式膜结构
CN104958057B (zh) 洗碗机
CN104824882A (zh) 具有降温功能的服装
CN106988101A (zh) 热泵衣物处理装置
CN2822693Y (zh) 一种靠鼓风机持续充气的充气玩具
CN206843805U (zh) 热泵衣物处理装置
JP2004220799A (ja) バッテリ冷却装置
CN208101627U (zh) 压路机空调机构
CN206264749U (zh) 汽车进风换气一体机
CN110318989A (zh) 一种汽车用弱功耗空调压缩机
CN106196986B (zh) 热泵式热回收农作物高效干燥装置
CN206983669U (zh) 一种汽车换气进风一体机
CN206598693U (zh) 一种客车空调系统
CN207936244U (zh) 一种空调内机排水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2002331823A (ja) クーラユニットの凝縮水排出装置
CN104872859A (zh) 一种服装
CN212667633U (zh) 一种囊体结构及浮空器
CN110006220A (zh) 一种光电耦合器防潮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