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5380A - 一种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35380A CN108135380A CN201680037272.6A CN201680037272A CN108135380A CN 108135380 A CN108135380 A CN 108135380A CN 201680037272 A CN201680037272 A CN 201680037272A CN 108135380 A CN108135380 A CN 1081353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pot body
- food materials
- wall
- f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16—Inse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4—Supports for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烹饪领域的烹饪设备,包括:回转式锅体(1);与锅体(1)的内壁相配合的施力机构(2);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施力机构(2)旋转;加热源(4),用于对投入到锅体(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3)驱动施力机构(2)旋转,可驱动食材附着于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以及在食材做圆周运动的同时,控制加热源(4)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设备使食材在锅体(1)烹饪空间上的摊开面积更大、厚度更薄、分布更均匀;在加大单次烹饪的食材份量后,食材在锅体(1)内仍然能够均匀受热,并且加热效率提高,提高了烹饪效率与烹饪容量,并使得烹饪出的菜品的口感更佳。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于烹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炒菜是将食材在锅中炒熟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要求热锅快炒,使食材被快速、均匀加热,以达到脆、嫩、鲜、香的效果。目前,人们已经研发出了能够替代或减少手工操作,并具有炒菜功能的自动/半自动烹饪设备。
现有的自动/半自动烹饪设备中,虽然锅体旋转时会带动食材在锅内翻动,但食材仍基本上在锅体底部呈堆积式分布,仅有较少部分的食材与锅体直接接触,食材与锅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到锅壁表面积的百分四十,因此只能对食材进行堆积式加热,食材与锅体之间仅有较小的作用力,热阻大,导致热量难以传导至远离锅壁的食材,使得食材受热不均,加热效率较低。现有的烹饪设备中也有通过搅拌机构对食材进行搅拌,以增加锅内的食材与锅体接触的机会,但搅拌机构并不能消除食材的堆积状态,无法有效地改善食材受热不均和加热效率低下的不足。并且,利用搅拌机构进行搅拌还会使得食材受到较大的挤压外力,难以保持原料形状的完整,无法满足中式菜肴对“形”的要求。另外,为了满足热锅快炒的要求,保证食材与锅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加热效率和菜品的口感,每次放入锅内的食材的份量不宜过多,烹饪效率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烹饪设备对食材的加热效率低,单次难以烹饪大份量食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烹饪设备,包括:
回转式锅体;
与所述锅体的内壁相配合的施力机构;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施力机构旋转;
加热源,用于对投入所述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施力机构旋转,可驱动食材附着于所述锅壁并绕所述锅体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以及在食材做圆周运动的同时,控制所述加热源对食材进行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驱动位于锅体内的施力机构旋转,可使食材附着于锅体的锅壁,绕锅体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使食材在锅体烹饪空间上的摊开面积更大、厚度更薄、分布更均匀;在加大单次烹饪的食材份量后,食材在锅体内仍然能够均匀受热,并且加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大大提高了烹饪效率与烹饪容量,并使得烹饪出的菜品的口感更佳。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材由施力结构带动并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材在锅体内沿抛物线坠落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锥式锅体的纵向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端具有收缩结构的锅体纵向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施力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臂与锅壁相配合结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加热区域加厚的锅体的纵向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锅体轴与施力机构轴的装配图。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驱动位于锅体内的施力机构旋转,可使食材附着于锅体的锅壁,绕锅体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使食材在锅体烹饪空间上的摊开面积更大、厚度更薄、分布更均匀;在加大单次烹饪的食材份量后,食材在锅体内仍然能够均匀受热,并且加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大大提高了烹饪效率与烹饪容量,并使得烹饪出的菜品的口感更佳。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设备包括:
回转式锅体1;
设置于锅体1内,可带动食材在锅体1内旋转的施力机构2;
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施力机构2旋转;
加热源4,用于对投入锅体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驱动装置3驱动施力机构2旋转,可带动食材附着于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以及在食材做圆周运动时,可控制所述加热源4对食材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食材附着锅体1的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时,几乎全部的食材都可以处于附着在锅体1的锅壁上,食材附着在锅体1上并不是指附着在锅体1上的所有食材都与锅体1直接接触,而是指食材在锅壁上形成一定厚度的食材层,其中仅仅位于食材层外侧的食材与锅体1直接接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食材在锅体1内的运动速度,让食材附着于锅体1的锅壁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使食材在锅体1的烹饪空间上的摊开面积更大、厚度更薄、分布更均匀,这种状态下锅体1的内周表面与食材充分接触,其接触面积可以达到现有烹饪设备的2~3倍,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食材被同时加热,加热效率大幅提高,大大增加了单次烹饪的食材份量,克服了现有烹饪设备中食材只能集中在锅体的局部空间的不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锅体1的烹饪空间主要是指锅壁的内周表面,也即锅体1的烹饪面。锅体1是内腔为回转体的结构,锅壁的内周表面指锅体1的内圆周曲面。更优选的,锅体1的烹饪空间是指锅壁的内周表面中,在食材附着锅体1的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时,可将食材置于主加热区域进行烹饪的那部分内周表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食材附着于锅体1的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时施力机构2的转动速度为第一转速。其中,第一转速大于或等于食材可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时锅体1所需的最小转速,该最小转速也即临界转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速既可以是恒定值,也可以是阶段变化或连续变化的变化值,只要其不低于临界转速即可。需要指出的是,临界转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根据锅体1的内径、锅体1回转轴线的倾斜角度、食材的特性,例如粘性、形状等,以及食材的多少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食材较多时的临界转速要高于食材较少时的临界转速,这是由于远离锅壁的食材的旋转半径比靠近锅壁的食材要小,因而要使远离锅壁的食材也能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度圆周运动,就需要施力机构2提供更高的转速。
在实际烹饪过程中,为了达到更佳的加热和烹饪效果,优选使得包括远离锅壁的食材在内的大部分食材都处于附着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度圆周运动的状态,更优选的是使得几乎全部食材都处于附着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度圆周运动的状态,因而食材较多时的临界转速要高于食材较少时的临界转速。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关键在于通过控制食材转速的平方与食材旋转半径的乘积(在锅体半径一定时,反映为施力机构转速)大于某一数值(在锅体半径一定时,反映为施力机构的临界转速),即控制食材所受到的离心力能够克服其重力,使得食材可在离心力作用下附着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度圆周运动。
锅体1的第一转速优选为大于临界转速的某一转速,因为当锅体1内的食材的量较多时,若要让所有的食材都附着锅壁做360°圆周运动,则附着于锅壁的食材会相对较厚,若要使食材层中离锅壁较远的食材能附着于内层食材,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做360°圆周运动,其所需要的转速要更大。因此,优选第一转速大于临界转速,当然第一转速也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食材过度挤压,造成食材粘锅或被捣烂的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当锅体1处于第一转速时,可以使大部分甚至是几乎全部的食材以较为均匀的厚度附着至锅体1的几乎整个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度圆周运动,其覆盖面积可达锅壁内周表面总表面积的90%或以上,充分利用了锅体1的加热面积,使热量可以快速地传导至几乎所有的食材,从而为提高了加热效率及烹饪产率;而传统的中式炒菜锅,不仅锅体1本身体积受限,而且锅壁的有效利用面积一般不超过50%。另一方面,食材之间以及食材与锅壁之间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可以紧密接触,进一步增大传热面积,同时减小传热距离和热阻,提高传热效率,进一步为提高了烹饪产率。因此,本发明的烹饪控制方法不但可实现对食材进行分布式加热,并且传热过程迅速,具有可对食材进行快速、均匀加热的优点。另外,由于充分利用了锅体1内周表面与食材进行接触,可使烹饪容量大大提升,在保持锅体1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烹饪控制方法,可以使烹饪容量达到现有烹饪工艺的2
到3 倍,从而非常适于大批量生产菜品,特别适合饭厅、食堂、饭店等高峰用餐场合。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首先控制施力机构2以等于或者稍大于临界转速的转速运动,使得食材基本上在锅壁均匀分布,然后提升转速至更高值,以进一步增大食材之间以及食材与锅壁之间的接触力,使食材之间,以及食材和锅体1之间更密实地贴合,从而进一步减小热阻,提高加热效率,并使食材的受热更加均匀。例如,首先控制施力机构2以大约1.0
至1.1 倍或1.0 至1.3 倍的临界转速运动预定时间,然后将转速进一步提升至1.3 至2.0 倍或1.5 至2.0 倍的临界转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食材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时持续的时间由施力机构2的转速达到临界转速时开始计时。
通过上述烹饪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大幅度提升烹饪效率,并使得烹饪出来的菜品的口感更佳。由于锅体1与食材之间的热交换充分、全面,不会出现因来不及热交换或热交换不够充分,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而使锅体变形、食材煮烂甚至焦糊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食材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时持续的时间为5~60秒。在5~60秒的加热时间内,几乎绝大多数的食材可以得到均匀、充分的加热。若设置的时间过短,则加热效果不好,食材不易煮熟;若设置的时间过长,则食材容易出水、变形,而且容易使食材单侧加热过度出现焦糊等情况,影响烹饪品质。
进一步的,食材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时持续的时间为10~45秒,该烹饪时间范围较为适中,食材不但可以得到充分的加热,同时还能减小食材焦糊、粘锅或过度变形的几率。
更进一步的,食材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时持续的时间为15~30秒,将时间控制在该范围内,可最大程度地利用到本烹饪方法的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的优势,实现了热锅快炒的效果;同时由于食材被快速、均匀加热,食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原有形状的完整性,满足中式菜肴对“形”的要求,使菜肴达到脆、嫩、鲜、香的品质,使得菜肴口感更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烹饪设备还包括一可控制锅体1的旋转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倾斜度调节装置。在使食材附着于锅体1的锅壁,并绕锅体1的旋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之前,需要有一个食材在烹饪面上分布的过程。理想的情况是食材在整个烹饪面上均匀地摊开和分布,食材被快速和均匀地加热,并获得最好的烹饪效果和效率。实用上为了获得更好的烹饪效果和效率,应尽可能地令食材在烹饪面上大面积和均匀地分布。食材在烹饪面上的摊开和分布主要是沿两个方向进行的:轴向和周向。通过调节食材在锅体1内的运动速度和/或调节锅体1旋转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控制食材在锅体1轴向和周向上的分布,其中速度尤其是较高的速度尤为关键。在食材附着于锅壁,并与锅壁之间相对速度为零之前,调节速度可以使食材趋向于沿轴向摊开,如果锅体1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存在夹角,食材会较多地趋向于向低端移动,如果锅体1是水平的,食材就会向两端移动。实用中,在进行食材的投放操作时,锅体1通常呈锅口斜向上的姿态设置,投入锅体1的食材会在偏向锅底的区域堆积。在食材投入锅体1后或在投放过程中,一方面控制锅体1和/或施力结构的速度以调节食材在锅体1内的速度,另一方面控制锅体1由锅口斜向上的姿态逐渐过度到水平的姿态。食材将沿轴线方向往锅口摊开移动,从而实现食材在锅体1轴向上的大面积和更加均匀的分布。周向的分布是指食材沿着锅体1圆周方向或者说锅体1旋转方向的分布。控制施力机构2的速度,使食材在锅体1内的速度不断提高,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食材开始从锅体1较低部位在旋转方向上陆续附着于锅壁,并随锅体1的旋转而向上运动,直到食材在锅体周向上基本形成360度分布后保持运动稳定。这样就克服了部分烹饪面区域无食材分布或者过于堆积的不足,实现食材在锅体1内大面积、扁平、均匀分布的效果,从而真正实现快速均匀加热。形成周向分布的过程中,锅体旋转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零,也可以设置一定角度或者在过程中调节角度,例如为了防止物料从锅口甩出,开始时可以将锅体1设置成锅口斜向上,当周向分布基本形成后再调节为水平。上述通过调节速度来控制分布形成的过程可以是定速过程或分段定速过程,但通常设置为变速运动,并通过控制加速度来控制分布的形成过程。当然,根据实际需要,食材在锅体1内的轴向分布和周向分布可以是先后进行的,也可以是同时进行的,
两者之间不一定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达到食材在大部分或整个烹饪面上的较均匀分布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3带动施力机构2在小于上述临界转速的第二转速或第三转速转动,以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其中,第二转速大于第三转速。当施力机构2以第三转速旋转时,食材可在锅体1的底部做翻滚或滑动运动;当施力机构2以第二转速旋转时,食材可以被带至高处然后沿抛物线坠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施力机构2以第三转速旋转时,食材可在施力机构2的作用下在锅体1的底部做翻滚运动。例如,当食材投入锅体1时,为了使食材能够沿锅体1的回转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于锅体1内,可通过控制施力机构2以第三转速旋转,使食材在锅体1的底部做翻滚运动,并逐步达到均匀分布状态。而当烹饪完毕时,为了便于将食材盛出,可通过控制施力机构2以第三转速旋转,使食材在锅体1底部做翻滚运动,并配合锅体1的锅口向下倾斜,使食材可以方便地倒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施力机构2以第二转速旋转时,食材能够先贴附锅壁在锅体内运动至一定的高度,此时由于当前的转动速度不足以维持食材继续贴附锅壁,于是食材便在锅体内沿抛物线坠落;通过将食材控制在这种运动状态,可以实现对食材的翻炒或混合。
当食材附着锅壁,并绕锅体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时,还需要考虑食材出水过多的问题,如果食材一直贴附锅壁,食材中的水分会过多地脱离食材,使食材变的太过松、软,而通过控制食材在锅体内沿抛物线坠落,则可避免食材因加热太久而分离出大量水分,保证食材具有干、香等“炒”的特征,进一步提升了烹饪品质。
当需要将液态、粉末状等特殊食材附着在锅体内的其他食材的表面时,也需要在这些特殊食材投料时控制其他食材在锅体内沿抛物线坠落。例如,投放淀粉溶液时,先控制其他食材在锅体内处于抛物线运动状态,再将淀粉溶液喷射到锅体内,淀粉溶液能够更加均匀的附着在其他食材表面,从而保证勾芡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食材在锅体内沿抛物线坠落时,施力机构2所需的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二转速既可以是恒定值,也可以是阶段变化或连续变化的变化值。例如,第二转速可以是0.6
至0.95 倍、0.7 至0.95 倍或0.8 至0.95 倍的临界转速。其中,第二转速的取值越大,食材的下落位置越高,翻炒或混合效果越好。
优选的,如图3所示,控制食材基本上随施力机构2在锅体1内旋转至90 度到180
度的范围内下落,更优选的是,控制食材基本上随施力机构2在锅体1内旋转至135 度到180
度的范围内下落。本发明中,食材的旋转角度采用如下的角度坐标:以锅体横截面内周的几何中心为坐标中心,以食材在锅体内壁旋转轨迹的最低点为零点,以施力机构2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由于锅体1内单次烹饪的食材较多,会出现食材堆积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控制食材的转速,使食材在锅体1内不断的变换位置和姿态,从而使锅体1内处于不同部位、状态的食材能够充分混合,并且与锅体1烹饪面相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例如,食材在沿抛物线坠落与附着锅壁,并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之间进行数次交替,使食材混合的均匀性、受热的均匀性均满足烹饪要求,达到菜肴的一致性要求,如生熟一致、口味一致等,大大提升了烹饪品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3带动施力机构2逐步加速至第一转速,当施力机构2的转速达到临界转速时,开始进行计时,计时值在5~60秒之间,食材在计时时间内可附着锅壁做360°圆周运动,使食材获得均匀、充分的加热;当计时完成时,将施力机构2的转速切换至第二转速或第三转速。此时,由于施力机构2的转速下降,食材失去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的转速条件,因此食材会被施力机构2带至高处然后做抛物线运动,或者在锅体1的底部做翻滚运动,这样食材可以充分地进行混合,实现了翻炒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设定食材处于混合状态的持续时间,当该持续时间到达时,再将施力机构2的转速切换至第一转速,如此循环操作一定的次数,可使食材得到充分的加热与混合,并最终形成入味可口的菜肴。
其中,通过控制装置可设置食材的材质参数、体积参数、形状参数、投入量参数等食材特征参数,这些食材特征参数是在实际烹饪试验中总结、归纳出的与食材的烹饪温度及烹饪时间相关的系数,根据这些食材特征参数就可以按预设的计算规则算出施力机构2在第一转速下转动的持续时间及次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锅体1为回转式锅体,该回转式锅体可以是圆筒形锅体、球形锅体、半圆球形锅体、椭球形锅体、半椭球形锅体,及圆锥形锅体等;或者两端为圆筒形、半球形、半椭球形或者圆锥形中两种不同形状的组合。
其中,圆筒形锅体可以使食材分散得较为均匀,特别适用于大份量的食材烹饪,同时圆筒形锅体易于加工,装配方便,制造成本低,也易于清洗。球形锅体可以使食材较好的聚拢于球形锅体中间的烹饪区域。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锅体1采用两端收小的双锥式锅体结构,可以视为由两个带有一定锥度的回转体在大端对接而成。
其中,锅体1具有锅口的一端为锅口端101,与锅口端101相对的另一端为锅尾端102,在锅体1的回转轴向方向上,锅体1的中间区域为主加热区域;优选的,锅口端101的锥角为1°~3°,锅尾端102的锥角为4°~8°时;更优选的,锅口端101的锥角为1.5°,锅尾端102的锥角为6°。这样,当食材附着于所述锅壁做360°圆周运动可以使食材较好地平铺于锅体1的主加热区域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锅体1的内壁具有用于减小与食材间的摩擦力的一光滑层,该光滑层可以是通过对锅体1的内壁进行喷涂处理形成的。
锅体1的锅壁越光滑,其与食材之间的摩擦力越小,施力机构2搅动食材时所受的阻力也越小,既可以降低对施力机构2的刚性的要求,也能够节省用于驱动的能源,而且还可以降低食材粘锅的几率。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锅体1的锅口端101与锅尾端102沿径向向内倾斜或平滑靠近,形成锥状结构或弧状结构等收缩结构13。这样,在锅口端101可以防止旋转烹饪时物料溢出,而在锅尾端102可使食材在旋转烹饪的过程中聚拢至烹饪区,而不会滞留于锅尾,明显提高了加热效果。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施力机构2包括与驱动装置3连接的传动机构21,以及与传动机构21相连的多个旋转臂22,旋转臂22可围绕锅体1的回转轴线旋转。
其中,传动机构21可以是齿轮轴组件;旋转臂22贴近锅壁设置,并沿锅壁由锅尾延伸至锅口附近。
为了在烹饪过程中使食材在锅壁上能够分布地更均匀,旋转臂22的数量至少为3个,若旋转臂22的数量小于3,则很难甚至无法驱动全部食材沿锅体的回转轴线做360°圆周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旋转臂2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6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旋转臂22的数量越多,当食材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时,食材在锅壁上的分布就越容易趋于均匀。
其中,旋转臂22旋转时,需要驱动食材一同转动,其承受的力较大,因此,旋转臂22需要有足够的刚度,旋转臂22应采用刚性较好的材料制作。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旋转臂22与锅体1的锅壁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且旋转臂22与锅壁的配合面越小越好。
优选的,旋转臂22为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垂直于锅壁设置,并与锅壁可滑动贴合,即薄片结构与锅壁的间隙尽量小,从而降低了食材卡塞于旋转臂22与锅壁之间的几率。
同时,旋转臂22沿径向的高度不宜太高,优选的设置为1~4cm,可以避免在旋转臂22驱动食材附着于锅壁做360°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食材堆积于旋转臂22的受力那一侧,避免了因此造成的食材分布不均匀,保证了食材的加热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加热源4为外部热源,可以是燃气加热、电磁加热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加热源4采用分散加热的方式进行烹饪,以避免局部过热,例如电磁加热方式等。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锅体1在位于加热源4处的主加热区域14的锅壁厚度大于非主加热区的锅壁厚度,这样可以降低实际烹饪中加热区的温度上升过快、温度过高,导致食材过热出现焦糊等问题的几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锅体1受热均匀,进一步提高食材的加热效率,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设备还包括可驱动锅体1转动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当加热源4采用固定的某个方向的加热方式时,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锅体1缓慢转动,以使锅体1受热均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施力机构2通过施力机构轴23与驱动装置3传动连接,锅体1通过锅体轴11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锅体轴11为中空的大轴,施力机构轴23为可嵌套于锅体轴11的中空腔中的小轴,锅体轴11与施力机构轴23以大轴套小轴的方式设置。
工作时,驱动装置3通过施力机构轴23驱动施力机构2转动,同时,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锅体轴11驱动锅体1缓慢转动,使锅体1受热均匀。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驱动位于锅体内的施力机构旋转,可使食材附着于锅体的锅壁,绕锅体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使食材在锅体烹饪空间上的摊开面积更大、厚度更薄、分布更均匀;在加大单次烹饪的食材份量后,食材在锅体内仍然能够均匀受热,并且加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大大提高了烹饪效率与烹饪容量,并使得烹饪出的菜品的口感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 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回转式锅体;设置于所述锅体内,可带动食材在锅体内旋转的施力机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施力机构旋转;加热源,用于对投入所述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施力机构旋转,可带动食材附着于所述锅壁并绕所述锅体的回转轴线连续做360°圆周运动,以及在食材做圆周运动时,可控制所述加热源对食材进行加热。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食材附着于所述锅壁做360°圆周运动时持续的时间为5~60秒。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采用两端收小的双锥式结构。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内壁具有用于减小锅壁与食材间的摩擦力的光滑层。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两端沿径向向内平滑靠近或倾斜。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传动机构;以及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可围绕所述锅体的回转轴线旋转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贴近所述锅壁,沿所述锅壁由锅尾延伸至锅口附近。
-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至少为3个。
-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的个数≥6。
-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为薄片结构;所述薄片结构垂直于所述锅壁,且与所述锅壁可滑动贴合。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主加热区域的锅壁厚度大于非主加热区域。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锅体转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597856 | 2015-06-25 | ||
CN2015103598647 | 2015-06-25 | ||
CN201510359785.6A CN106264080A (zh) | 2015-06-25 | 2015-06-25 | 烹调系统 |
CN201510359864.7A CN106308454B (zh) | 2015-06-25 | 2015-06-25 | 烹调系统 |
PCT/CN2016/087197 WO2016206641A1 (zh) | 2015-06-25 | 2016-06-25 | 一种烹饪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35380A true CN108135380A (zh) | 2018-06-08 |
Family
ID=57584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7272.6A Pending CN108135380A (zh) | 2015-06-25 | 2016-06-25 | 一种烹饪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35380A (zh) |
WO (1) | WO201620664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86094A (zh) * | 2020-12-01 | 2021-02-23 |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烹饪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67558A (zh) * | 2018-12-03 | 2019-04-05 |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滚筒式烹饪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7827U (zh) * | 1991-12-09 | 1992-10-07 | 济南铁路机械学校 | 全封闭自动搅拌锅 |
CN101720873A (zh) * | 2008-10-10 | 2010-06-09 | 刘信羽 | 一种在自动半自动烹调器具上进行烹调的方法 |
CN102144741A (zh) * | 2010-01-29 | 2011-08-10 | 株式会社日冷食品 | 旋转式烹调器 |
TW201300059A (zh) * | 2011-06-17 | 2013-01-01 | Pansum Technology Ltd | 烹調設備及用於烹調設備的攪拌裝置 |
CN204797543U (zh) * | 2015-06-17 | 2015-11-25 | 深圳市繁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容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7353B (zh) * | 2008-07-30 | 2013-03-13 | 深圳市爱可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烹调设备 |
CN101744524A (zh) * | 2008-12-10 | 2010-06-23 | 深圳市繁兴科技有限公司 | 烹调设备 |
WO2010069299A2 (de) * | 2008-12-15 | 2010-06-24 | Elles Wilma Christina | Kochtopf |
-
2016
- 2016-06-25 WO PCT/CN2016/087197 patent/WO201620664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25 CN CN201680037272.6A patent/CN1081353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7827U (zh) * | 1991-12-09 | 1992-10-07 | 济南铁路机械学校 | 全封闭自动搅拌锅 |
CN101720873A (zh) * | 2008-10-10 | 2010-06-09 | 刘信羽 | 一种在自动半自动烹调器具上进行烹调的方法 |
CN102144741A (zh) * | 2010-01-29 | 2011-08-10 | 株式会社日冷食品 | 旋转式烹调器 |
TW201300059A (zh) * | 2011-06-17 | 2013-01-01 | Pansum Technology Ltd | 烹調設備及用於烹調設備的攪拌裝置 |
CN204797543U (zh) * | 2015-06-17 | 2015-11-25 | 深圳市繁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容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86094A (zh) * | 2020-12-01 | 2021-02-23 |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烹饪系统 |
CN112386094B (zh) * | 2020-12-01 | 2022-06-28 |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烹饪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206641A1 (zh) | 2016-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709570U (zh) | 一种多角度加热的烹调器 | |
JP6672455B2 (ja) | 調理システム | |
CN107951366B (zh) | 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盛菜方法 | |
CN107847065A (zh) | 一种烹调方法 | |
CN107847067A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105559518A (zh) | 一种烹饪锅 | |
CN108135380A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107708503A (zh) | 烹调系统 | |
CN106308455A (zh) | 烹调方法 | |
CN107847066A (zh) |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设备 | |
CN110456682A (zh) | 一种滚筒炒菜机及其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6264077A (zh) | 烹调系统 | |
CN106308452A (zh) | 烹调系统 | |
CN106308454A (zh) | 烹调系统 | |
CN221705584U (zh) | 一种集成火锅炉 | |
CN117717264A (zh) | 一种连续式多功能中式菜肴智能炒制装备 | |
CN209644712U (zh) | 一种旋转式烧烤炉 | |
TWM580394U (zh) | Food baking device | |
CN218073249U (zh) | 一种食品烘烤装置 | |
CN106264078A (zh) | 烹调方法 | |
CN221411055U (zh) | 一种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烤炉 | |
CN216534954U (zh) | 一种搅拌桨及炒菜机 | |
CN106264080A (zh) | 烹调系统 | |
CN204743701U (zh) | 一种带烤盘的双链条传动旋转烧烤火锅一体机 | |
CN112956918A (zh) | 一种自动控温滚筒烤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