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5173A - 氟唑菌酰羟胺用于降低植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氟唑菌酰羟胺用于降低植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5173A
CN108135173A CN201680058186.3A CN201680058186A CN108135173A CN 108135173 A CN108135173 A CN 108135173A CN 201680058186 A CN201680058186 A CN 201680058186A CN 108135173 A CN108135173 A CN 108135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fluorine azoles
azoles bacterium
acyl azanol
bacterium ac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81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达门
P-Y.科克龙
I.韦乔洛夫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 CropScience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CropScienc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CropScienc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CropScience AG
Publication of CN108135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5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3/5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吡唑甲酰胺衍生物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新用途、含有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和其在植物中降低霉菌毒素污染的方法中的用途。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还用于提高产量,尤其是提高谷物(例如,小麦)的产量。

Description

氟唑菌酰羟胺用于降低植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吡唑甲酰胺衍生物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新用途、含有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和其在植物中降低霉菌毒素污染的方法中的用途。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还用于提高产量,尤其是提高谷物(例如,小麦)的产量。
许多真菌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的危险害虫。此外,在全世界,真菌毒素导致的农作物污染是农业的主要问题。
霉菌毒素,例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棒曲霉素、伏马毒素(fumonisins)、玉米赤霉烯酮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有毒的真菌代谢物,通常发现于农产品中,其特征在于:它们能够导致人类和脊椎动物的健康问题。例如各种镰孢菌(霉)属(Fusar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和支链孢属(Alternaria)产生它们。
黄曲霉毒素是在收获农作物前后以及在保存期间生长在一些农作物上的曲霉属产生的毒素,所述农作物尤其是玉米或谷物。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涉及从乙酸酯和丙二酸酯开始的复杂的多聚乙酰途径。一个重要的中间体是柄曲霉素和O-甲基柄曲霉素,它们是黄曲霉毒素的直接前体物。黄曲霉毒素的重要的制造者是黄曲霉、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大部分菌株、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Aspergillus bombycis、假溜曲霉(Aspergillus pseudotamarii)、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oroseus)、Aspergillus rambelli、Emericella astellata、Emericellavenezuelensis、离蠕孢(Bipolaris spp.)、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p.)、Farrowia spp.和Monocillium spp.,尤其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 )(PlantBreeding(1999),118,pp 1-16)。还有其它已知的曲霉属。黄曲霉毒素类由20种以上不同的毒素组成,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环皮阿尼酸(CPA)。
赭曲霉毒素是一些曲霉属和青霉属产生的霉菌毒素,例如赭曲霉(A.ochraceus)、炭黑曲霉(A. carbonarius)或绿青霉菌(P. viridicatum),赭曲霉毒素的实例是赭曲霉毒素A、B和C。赭曲霉毒素A是这类毒素当中最普遍和相关的真菌毒素。
伏马毒素(Fumonisins)是在收获农作物前后以及在保存期间生长在一些农作物(主要是谷物)上的镰孢菌(霉)属(F.)产生的毒素。谷物的病害(玉米轮枝镰孢穗腐病、穗粒腐病和茎腐病)起因于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胶孢镰孢菌(F.subglutinans)、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和层生镰孢菌(F. proliferatum)。这些物种的主要霉菌毒素是伏马毒素(fumonisins),其中已经分离出十种以上的化学形式。伏马毒素(fumonisins)的实例是FB1、FB2和FB3。另外,谷物的上述镰孢菌(霉)属还可以产生霉菌毒素:串珠镰刀菌素和白僵菌素。尤其是,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作为谷物的重要病原体而被提到,这种镰孢菌(霉)属产生B型的伏马毒素(fumonisins)作为主要霉菌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类是主要关注的那些霉菌毒素,可以在小粒谷类作物的镰孢菌(霉)属病害中发现它们,所述小粒谷类作物例如小麦、大麦、黑麦、黑小麦、稻谷、高粱和燕麦。它们是通过镰孢菌(霉)属、单端孢属和漆斑菌属产生的倍半萜烯环氧化物霉菌毒素,并且起到真核生物的蛋白合成的有效抑制剂的作用。
一些产生单端孢霉烯的镰孢菌(霉)属还感染谷物/玉米。
单端孢霉烯霉菌毒素的例子包括:T-2毒素、HT-2毒素、木霉醇(isotrichodermol)、DAS、3-脱乙酰丽赤壳菌素(3-deacetylcalonectrin)、3,15-二脱乙酰丽赤壳菌素(3,15-dideacetylcalonectrin)、镰刀菌烯三醇(scirpentriol)、新茄镰孢菌醇、15-乙酰脱氧瓜萎镰菌醇、3-乙酰脱氧瓜萎镰菌醇、瓜萎镰菌醇、4-乙酰基瓜萎镰菌醇(镰刀菌酮-X )、4,15-二乙酰基瓜萎镰菌醇,4,7,15-乙酰基瓜萎镰菌醇和脱氧瓜萎镰菌醇(下文中的“DON”)和它们的各种乙酰化的衍生物。在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中最常见的单端孢霉烯是DON,例如禾谷镰孢菌和大刀镰孢菌(F. culmorum)产生的DON。
主要由大刀镰孢菌、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F. cerealis)产生的另一种霉菌毒素是赤霉烯酮,一种酚二羟基苯甲酸内酯,其主要是雌激素的真菌代谢物。
产生霉菌毒素(例如,伏马毒素(fumonisins)和单端孢霉烯)的镰孢菌(霉)属包括锐顶镰孢菌(F. acuminatum)、克鲁克威尔镰孢菌(F. crookwellense)、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大刀镰孢菌(F. culmorum)、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玉米赤霉)、砖红镰孢菌(F. lateritium)、梨孢镰孢菌(F. poae)、接骨木镰孢菌(F. sambucinum)(G. pulicaris)、层生镰孢菌(F. proliferatum)、胶孢镰孢菌(F. subglutinans)、拟枝孢镰孢菌(F. sporotrichioides)及其它镰孢菌(霉)属。
农畜和人类的急性和慢性的霉菌毒素中毒症与消耗被能够产生单端孢霉烯霉菌毒素的镰孢菌(霉)属污染的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稻谷和玉米有关。利用低剂量水平的化学纯的单端孢霉烯进行试验,在发霉的谷物中所观察到的动物中毒的许多特征得以再现,包括贫血和免疫抑制、出血、呕吐和拒绝进食。人类的历史上和流行病学的数据表明了某些疾病流行性和消耗了感染上能够产生单端孢霉烯的镰孢菌(霉)属的谷物之间的相关性。尤其是,突发被称为饮食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的不治之症(自十九世纪以来,出现于俄罗斯),与消耗被产生单端孢霉烯T-2毒素的镰孢菌(霉)属污染的过冬谷物有关。在日本,爆发了被称为akakabi-byo或赤霉病的类似疾病,与感染产生单端孢霉烯DON的谷物有关。在作为最近在印度和日本爆发的人类疾病的原因的有毒谷物样品中,检测到了单端孢霉烯。因此,还需要防止霉菌毒素污染的农业方法,以及霉菌毒素污染水平低的农作物。
此外,产生霉菌毒素的镰孢菌(霉)属是破坏性病原体,并且攻击许多植物。霉菌毒素的急性植物毒性和它们在植物组织中的出现还说明,这些霉菌毒素在镰孢菌(霉)属对于植物的发病原理中起一定作用。这意味着,霉菌毒素在疾病中起一定作用,因此,降低它们对于植物的毒性还可以防止或减少植物中的疾病。此外,病害水平的降低可以具有减少霉菌毒素对于植物污染的额外益处,尤其是,所述植物是谷类作物。
因此,在收获之前和/或收获以后和/或在保存期间,还需要降低霉菌毒素造成的植物和植物体(plant material)的污染。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按照式(I )的化合物
其IUPAC名称为:3-(二氟甲基 )-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 )-2-丙基]-1H-吡唑-4-甲酰胺,WO-A 2010/063700描述了它的制备方法和作为杀真菌剂的用途。WO-A 2012/072575描述了相关的吡唑-4-甲酰胺衍生物和它们降低霉菌毒素的作用。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对于WO-A 2014/023628所描述的谷物的猝死综合征具有活性,这是一种由某些镰孢菌(霉)属所引起的疾病。
杀菌剂在农作物中对于霉菌毒素污染的效果是有争议的,因为发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感染真菌所造成的病害发展和霉菌毒素产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气象条件、农业技术、杀真菌剂的剂量和应用、农作物的成长期、不同真菌物种对于农作物的定殖状况、宿主农作物的敏感性和真菌类的感染模式。例如,不产生任何霉菌毒素的微座孢属(Microdochium nivale)能够降低大刀镰孢菌(F. culmorum)的生长和DON累积。还已知的是,当感染植物时,不同的真菌使用独立的途径。例如,已知产生伏马毒素(fumonisins)的镰孢菌(霉)属通过伤口接种来感染玉米。伤口主要由昆虫所引起,所述昆虫例如玉米螟和巨腐玉米螟或玉米穗夜蛾,尤其是玉米螟(Ostrinia nubialis)。因此,人们讨论了用编码杀虫蛋白的基因(例如,源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那些基因)将玉米转基因,应该能够降低霉菌毒素的水平,尤其是降低伏马毒素(fumonisins)的水平(Wu,Transgenic Research(2006),15,277-289)。相比之下,其它真菌类,例如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通过玉米须感染玉米。此外,虫害与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浓度的相关性不太强烈,这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Wu,Transgenic Research(2006 ),15,277-289 )。
因此,通过控制昆虫(其通过伤口来促进感染)来阻止真菌感染不足以有效地降低玉米的霉菌毒素污染,尤其对于DON、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
还不得不提及的是在农作物中培育抗真菌性相比于抗药性困难得多。已有一些传统的和转基因的育种方法,但明显很难获得高水平的抗性。
因此,使用杀菌活性化合物代表了控制植物的真菌感染并由此降低霉菌毒素含量的最有效模式。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化合物,将它们施加在植物和/或植物体上,降低所有植物和植物体的霉菌毒素。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降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plantpropagation material)的霉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加于植物或植物繁殖物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按照式(I )的化合物,
按照式(I)的化合物的IUPAC名称为:3-(二氟甲基 )-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 )-2-丙基]-1H-吡唑-4-甲酰胺;
或其互变异构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
术语“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包括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所有的互变异构体、异构体或对映异构体。
如上所述,现在已经发现,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用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霉菌毒素污染。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用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污染。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用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提高产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用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提高谷物产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用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提高小麦产量。实现产量提高所需要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比例与降低霉菌毒素所需的比例相似。
在收获之前和/或收获以后和/或在保存期间,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用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霉菌毒素污染。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加到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上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选自下列的真菌所产生的霉菌毒素污染:锐顶镰孢菌(F. acuminatum)、克鲁克威尔镰孢菌(F. crookwellense)、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大刀镰孢菌(F. culmorum)、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玉米赤霉)、砖红镰孢菌(F. lateritium)、梨孢镰孢菌(F.poae)、接骨木镰孢菌(F. sambucinum )(G. pulicaris)、层生镰孢菌(F. proliferatum)、胶孢镰孢菌(F. subglutinans)和拟枝孢镰孢菌(F. sporotrichioides)、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集峰曲霉(Aspergillusnomius)的大部分菌株、赭曲霉(A. ochraceus)、炭黑曲霉(A. carbonarius)或鲜绿青霉(P. viridicatu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加到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上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选自下列的真菌所产生的霉菌毒素污染: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大刀镰孢菌(F. culmorum)、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玉米赤霉)、层生镰孢菌(F. proliferatum)、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集峰曲霉(Aspergillus nomius)的大部分菌株、赭曲霉(A.ochraceus)、炭黑曲霉(A. carbonarius)。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加到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上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选自下列的真菌所产生的霉菌毒素污染: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玉米赤霉)、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加到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上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选自下列的真菌所产生的霉菌毒素污染: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当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加到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上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用于降低选自下列的真菌所产生的霉菌毒素污染: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霉菌毒素选自下列∶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赭曲霉毒素A、B、C以及T-2毒素、HT-2毒素、木霉醇(isotrichodermol)、DAS、3-脱乙酰丽赤壳菌素(deacetylcalonectrin)、3,15-二脱乙酰丽赤壳菌素(dideacetylcalonectrin)、镰刀菌烯三醇、新茄镰孢菌醇、赤霉烯酮、15-乙酰基脱氧瓜萎镰菌醇、瓜萎镰菌醇、4-乙酰基瓜萎镰菌醇(镰刀菌酮-X )、4,15-二乙酰瓜萎镰菌醇、4,7,15-乙酰基瓜萎镰菌醇和脱氧瓜萎镰菌醇(下文中的“DON”)和它们的各种乙酰化衍生物以及B型的伏马毒素(fumonisins):FB1、FB2、FB3。
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霉菌毒素选自下列: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赤霉烯酮、脱氧瓜萎镰菌醇(下文中的“DON”)和它们的各种乙酰化的衍生物,以及FB1、FB2、FB3形式的B型的伏马毒素(fumonisins)。
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霉菌毒素选自下列: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
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霉菌毒素选自下列:黄曲霉毒素B1。
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霉菌毒素选自下列:赤霉烯酮、脱氧瓜萎镰菌醇(下文中的“DON”)和它们的各种乙酰化的衍生物。
在一个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霉菌毒素是脱氧瓜萎镰菌醇(下文中的“DON”)和它的各种乙酰化的衍生物。
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霉菌毒素选自下列:B型的伏马毒素(fumonisins):FB1、FB2、FB3。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与没有处理的植物或植物体相比,植物和/或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的霉菌毒素污染至少少了10%,更优选至少少了20%,更优选至少少了40%,更优选至少少了50%,更优选至少少了80%。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与没有处理的收获之前和/或收获之后和/或保存期间的植物或植物体相比,收获之前和/或收获之后和/或保存期间的植物和/或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的霉菌毒素污染至少少了10%,更优选至少少了20%,更优选至少少了40%,更优选至少少了50%,更优选至少少了80%。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与没有处理的收获之前的植物或植物体相比,收获之前的植物和/或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至少少了10%,更优选至少少了20%,更优选至少少了40%,更优选至少少了50%,更优选至少少了80%。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与没有处理的收获以后的植物或植物体相比,收获以后的植物和/或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的伏马毒素(fumonisins)污染至少少了10%,更优选至少少了20%,更优选至少少了40%,更优选至少少了50%,更优选至少少了80%。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与没有处理的保存期间的植物或植物体相比,保存期间的植物和/或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的DON污染至少少了10%,更优选至少少了20%,更优选至少少了40%,更优选至少少了50%,更优选至少少了80%。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以与其它活性组分联用,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生物控制剂。
尤其是,所述杀菌剂选自下列:
1)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抑制剂,例如(1.001)环唑醇、(1.002)苯醚甲环唑、(1.003)氟环唑、(1.004)环酰菌胺、(1.005)苯锈啶、(1.006)粉锈啉、(1.007)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1.008 )氟喹唑、(1.009 )粉唑醇、(1.010 )抑霉唑、(1.011 )硫酸抑霉唑、(1.012 )种菌唑(ipconazole)、(1.013 )叶菌唑、(1.014 )腈菌唑、(1.015 )多效唑、(1.016 )丙氯咪、(1.017 )丙环唑、(1.018 )丙硫菌唑、(1.019 )啶菌噁唑(pyrisoxazole)、(1.020 )葚孢菌素(Spiroxamine)、(1.021 )戊唑醇、(1.022)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1.023 )三唑醇、(1.024 )克啉菌、(1.025 )灭菌唑、(1.026)(1R,2S,5S)-5-(4-氯苄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1.027)(1S,2R,5R)-5-(4-氯苄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1.028)(2R )-2-(1-氯环丙基 )-4-[(1R)-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29 )(2R)-2-(1-氯环丙基 )-4-[(1S )-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30)(2R)-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31)(2S)-2-(1-氯环丙基 )-4-[(1R)-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32)(2S)-2-(1-氯环丙基)-4-[(1S)-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33)(2S)-2-[4-(4-氯苯氧基 )-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34 )(R)-[3-(4-氯-2-氟苯基 )-5-(2,4-二氟苯基 )-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5 )(S)-[3-(4-氯-2-氟苯基 )-5-(2,4-二氟苯基 )-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6 )[3-(4-氯-2-氟苯基 )-5-(2,4-二氟苯基 )-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7 )1-({(2R,4S )-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1.038)1-({(2S,4S)-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1.039)1-{[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硫氰酸酯、(1.040)1-{[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硫氰酸酯、(1.041)1-{[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硫氰酸酯、(1.042)2-[(2R,4R,5R)-1-(2,4-二氯苯基 )-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3)2-[(2R,4R,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4)2-[(2R,4S,5R)-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5)2-[(2R,4S,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6)2-[(2S,4R,5R)-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7)2-[(2S,4R,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8)2-[(2S,4S,5R)-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9)2-[(2S,4S,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0)2-[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1)2-[2-氯-4-(2,4-二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52)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53)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54)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戊-2-醇、(1.055)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56)2-{[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7)2-{[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8)2-{[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9)5-(4-氯苄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1.060)5-(烯丙基硫烷基)-1-{[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1)5-(烯丙基硫烷基)-1-{[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2)5-(烯丙基硫烷基)-1-{[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氧杂环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3)N'-(2,5-二甲基-4-{[3-(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64)N'-(2,5-二甲基-4-{[3-(2,2,2-三氟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65)N'-(2,5-二甲基-4-{[3-(2,2,3,3-四氟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66)N'-(2,5-二甲基-4-{[3-(五氟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67)N'-(2,5-二甲基-4-{3-[(1,1,2,2-四氟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68)N'-(2,5-二甲基-4-{3-[(2,2,2-三氟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69)N'-(2,5-二甲基-4-{3-[(2,2,3,3-四氟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0)N'-(2,5-二甲基-4-{3-[(五氟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1)N'-(2,5-二甲基-4-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2)N'-(4-{[3-(二氟甲氧基)苯基]硫烷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3)N'-(4-{3-[(二氟甲基)硫烷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4)N'-[5-溴-6-(2,3-二氢-1H-茚-2-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5)N'-{4-[(4,5-二氯-1,3-噻唑-2-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6)N'-{5-溴-6-[(1R)-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7)N'-{5-溴-6-[(1S)-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8)N'-{5-溴-6-[(顺式-4-异丙基环己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79)N'-{5-溴-6-[(反式-4-异丙基环己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甲脒、(1.080)N'-{5-溴-6-[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甲脒;
2)呼吸链复合体I或II的抑制剂,例如(2.001)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2.002)联苯吡菌胺(bixafen)、(2.003)啶酰菌胺、(2.004)萎锈灵、(2.005)氟吡菌酰胺(fluopyram)、(2.006)氟酰胺、(2.007)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2.008)福拉比(furametpyr)、(2.009)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2.010)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反式差向异构的对映异构体1R,4S,9S)、(2.011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反式差向异构的对映异构体1S,4R,9R ),(2.012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反式差向异构的外消旋体1RS,4SR,9SR )、(2.013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顺式差向异构的外消旋体1RS,4SR,9RS和反式差向异构的外消旋体1RS,4SR,9SR的混合物)、(2.014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顺式差向异构的对映异构体1R,4S,9R)、(2.015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顺式差向异构的对映异构体1S,4R,9S)、(2.016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顺式差向异构的外消旋体1RS,4SR,9RS)、(2.017)氟唑菌苯胺(penflufen)、(2.018)吡噻菌胺(penthiopyrad)、(2.019)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2.020)pyraziflumid、(2.021)环苯吡菌胺(sedaxane)、(2.022)1,3-二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 )-1H-吡唑-4-甲酰胺、(2.023)1,3-二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4)1,3-二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5)1-甲基-3-(三氟甲基)-N-[2'-(三氟甲基)联苯-2-基]-1H-吡唑-4-甲酰胺、(2.026)2-氟-6-(三氟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苯甲酰胺,(2.027)3-(二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8)3-(二氟甲基)-1-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9)3-(二氟甲基)-1-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30)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1)3-(二氟甲基)-N-[(3R)-7-氟-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2)3-(二氟甲基)-N-[(3S)-7-氟-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3)5,8-二氟-N-[2-(2-氟-4-{[4-(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基)乙基]喹唑啉-4-胺、(2.034)N-(2-环戊基-5-氟苄基 )-N-环丙基-3-(二氟甲基 )-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5)N-(2-叔丁基-5-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6)N-(2-叔丁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7)N-(5-氯-2-乙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8)N-(5-氯-2-异丙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9)N-[(1R,4S)-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甲撑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0)N-[(1S,4R)-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甲撑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1)N-[1-(2,4-二氯苯基)-1-甲氧基丙-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2)N-[2-氯-6-(三氟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3)N-[3-氯-2-氟-6-(三氟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 )-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4)N-[5-氯-2-(三氟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5)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N-[5-甲基-2-(三氟甲基)苄基]-1H-吡唑-4-甲酰胺、(2.046)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氟-6-异丙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7)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异丙基-5-甲基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8)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异丙苄基)-1-甲基-1H-吡唑-4-硫代甲酰胺、(2.049)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异丙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0)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5-氟-2-异丙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1)N-环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4,5-二甲苄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2)N-环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5-氟苄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3)N-环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5-甲基苄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4)N-环丙基-N-(2-环丙基-5-氟苄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5)N-环丙基-N-(2-环丙基-5-甲基苄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6)N-环丙基-N-(2-环丙基苄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呼吸链复合体III的抑制剂,例如(3.001)唑嘧菌胺(ametoctradin)、(3.002)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3.003)嘧菌酯、(3.004)甲香菌酯(coumethoxystrobin)、(3.005)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3.006)氰霜唑(cyazofamid)、(3.007)醚菌胺(dimoxystrobin)、(3.008)烯肟菌酯(enoxastrobin)、(3.009)噁唑菌酮(famoxadone)、(3.010)咪唑菌酮(fenamidone)、(3.011)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3.012)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3.013)醚菌酯(kresoxim-methyl)、(3.014)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3.015)肟醚菌胺(orysastrobin)、(3.016)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3.017)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3.018)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3.019)唑菌酯(pyraoxystrobin)、(3.020)肟菌酯(trifloxystrobin)、(3.021)(2E)-2-{2-[({[(1E)-1-(3-{[(E)-1-氟-2-苯基乙烯基]氧基}苯基)亚乙基(ethylidene)]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亚胺基)-N-甲基乙酰胺、(3.022)(2E,3Z)-5-{[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甲氧亚胺基)-N,3-二甲基戊-3-烯酰胺、(3.023)(2R)-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3.024)(2S)-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3.025)(3S,6S,7R,8R)-8-苄基-3-[({3-[(异丁酰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吡啶-2-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1,5-二氧杂环壬烷(dioxonan )-7-基2-甲基丙酸酯、(3.026)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3.027)N-(3-乙基-3,5,5-三甲环己基)-3-甲酰胺基-2-羟基苯甲酰胺、(3.028)(2E,3Z)-5-{[1-(4-氯-2-氟苯基 )-1H-吡唑-3-基]氧基}-2-(甲氧亚胺基 )-N,3-二甲基戊-3-烯酰胺;
4)有丝分裂和细胞分裂的抑制剂,例如(4.001)多菌灵(carbendazim)、(4.002)乙霉威(diethofencarb)、(4.003)噻唑菌胺(ethaboxam)、(4.004)氟吡菌胺(fluopicolide)、(4.005)纹枯脲(pencycuron)、(4.006)涕必灵(thiabendazole)、(4.007)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4.008)苯酰菌胺(zoxamide)、(4.009)3-氯-4-(2,6-二氟苯基)-6-甲基-5-苯基哒嗪、(4.010)3-氯-5-(4-氯苯基)-4-(2,6-二氟苯基)-6-甲基哒嗪、(4.011)3-氯-5-(6-氯代吡啶-3-基)-6-甲基-4-(2,4,6-三氟苯基)哒嗪、(4.012)4-(2-溴-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3)4-(2-溴-4-氟苯基 )-N-(2-溴-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4)4-(2-溴-4-氟苯基)-N-(2-溴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5)4-(2-溴-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6)4-(2-溴-4-氟苯基)-N-(2-氯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7)4-(2-溴-4-氟苯基)-N-(2-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8)4-(2-氯-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9)4-(2-氯-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0)4-(2-氯-4-氟苯基)-N-(2-氯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1)4-(2-氯-4-氟苯基)-N-(2-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2)4-(4-氯苯基)-5-(2,6-二氟苯基)-3,6-二甲基哒嗪、(4.023)N-(2-溴-6-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4)N-(2-溴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5)N-(4-氯-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 )-1,3-二甲基-1H-吡唑-5-胺;
5 ) 具有多位点作用的化合物,例如(5.001 )波尔多混合剂、(5.002 )敌菌丹(captafol)、(5.003 )克菌丹(captan)、(5.004 )百菌清(chlorothalonil)、(5.005 )氢氧化铜、(5.006 )环烷酸铜、(5.007 )氧化铜、(5.008 )王铜、(5.009 )硫酸铜(2+ )、(5.010)二噻农、(5.011 )多果定、(5.012 )灭菌丹、(5.013 )代森锰锌、(5.014 )代森锰、(5.015)代森联、(5.016 )代森联锌、(5.017 )喹啉酮、(5.018 )甲基代森锌、(5.019 )硫和硫制剂,包括多硫化钙、(5.020 )福美双、(5.021 )代森锌、(5.022 )福美锌;
6 ) 能够引起宿主防御的化合物,例如(6.001 )苯并噻二唑(acibenzolar-S-methyl)、(6.002)异噻菌胺(isotianil)、(6.003)噻菌灵(probenazole)、(6.004)噻酰菌胺(tiadinil);
7 ) 氨基酸和/或蛋白生物合成的抑制剂,例如(7.001 )嘧菌环胺、(7.002 )春日霉素、(7.003)春日霉素水合物、(7.004)土霉素、(7.005)嘧霉胺、(7.006)3-(5-氟-3,3,4,4-四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诺酮;
8 ) ATP产生的抑制剂,例如(8.001)硅噻菌胺(silthiofam);
9 ) 细胞壁合成的抑制剂,例如(9.001 )苯噻菌胺、(9.002 )烯酰吗啉、(9.003 )氟吗啉、(9.004)异丙菌胺(iprovalicarb)、(9.005)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d)、(9.006)吡吗啉(pyrimorph)、(9.007)缬菌胺(valifenalate)、(9.008)(2E)-3-(4-叔丁基苯基)-3-(2-氯代吡啶-4-基)-1-(吗啉-4-基)丙-2-烯-1-酮、(9.009)(2Z)-3-(4-叔丁基苯基)-3-(2-氯代吡啶-4-基 )-1-(吗啉-4-基)丙-2-烯-1-酮;
10)脂质和膜合成的抑制剂,例如(10.001)百维灵、(10.002)盐酸百维灵、(10.003 )甲基立枯磷;
11)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剂,例如(11.001)三环唑、(11.002){3-甲基-1-[(4-甲基苯甲酰基)氨基]丁-2-基}氨基甲酸2,2,2-三氟乙基酯。
12 ) 核酸合成的抑制剂,例如(12.001 )苯霜灵(benalaxyl)、(12.002 )苯霜灵(benalaxyl)-M(kiralaxyl)、(12.003)甲霜灵(metalaxyl)、(12.004)甲霜灵(metalaxyl)-M(精甲霜灵(mefenoxam));
13 ) 信号转导的抑制剂,例如(13.001 )咯菌腈(fludioxonil)、(13.002 )异菌脲(iprodione)、(13.003)杀菌利(procymidone)、(13.004)丙氧喹啉(proquinazid)、(13.005)苯氧喹啉(quinoxyfen)、(13.006 )烯菌酮(vinclozolin);
14)能够起到解联剂作用的化合物,例如(14.001)氟啶胺(fluazinam)、(14.002)硝苯菌酯(meptyldinocap);
15)其它化合物,例如(15.001)脱落酸、(15.002)苯唑灵、(15.003)bethoxazin、(15.004)capsimycin、(15.005)香芹酮、(15.006)灭螨猛、(15.007)硫杂灵、(15.008)环氟菌胺、(15.009)清菌脲、(15.010)cyprosulfamide、(15.011)氟噻唑菌腈(flutianil)、(15.012 )三乙膦酸铝(fosetyl-aluminium)、(15.013 )三乙膦酸钙(fosetyl-calcium)、(15.014 )三乙膦酸钠(fosetyl-sodium)、(15.015 )异硫氰酸甲酯、(15.016 )苯菌酮、(15.017 )灭粉霉素、(15.018 )游霉素、(15.019 )福美镍、(15.020 )间硝酞异丙酯、(15.021)oxamocarb、(15.022)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15.023)oxyfenthiin、(15.024 )五氯苯酚和盐、(15.025 )亚磷酸和它的盐、(15.026 )霜霉威乙膦酸盐(propamocarb-fosetylate)、(15.027)吡氟草酮(pyriofenone)(氯芬酮(chlazafenone))、(15.028)异丁乙氧喹啉(tebufloquin)、(15.029)叶枯酞(tecloftalam)、(15.030)甲磺菌胺(tolnifanide)、(15.031)1-(4-{4-[(5R)-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032)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033)2-(6-苄基吡啶-2-基)喹唑啉、(15.034)2,6-二甲基-1H,5H-[1,4]二噻嗪(dithiino)[2,3-c:5,6-c']联吡咯-1,3,5,7(2H,6H)四酮、(15.035)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6)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氯-6-(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7)2-[3,5-双(二氟甲基 )-1H-吡唑-1-基]-1-[4-(4-{5-[2-氟-6-(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8)2-[6-(3-氟-4-甲氧基苯基)-5-甲基吡啶-2-基]喹唑啉、(15.039)2-{(5R)-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3-氯苯基甲磺酸酯、(15.040)2-{(5S)-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3-氯苯基甲磺酸酯、(15.041)2-{2-[(7,8-二氟-2-甲基喹啉-3-基)氧基]-6-氟苯基}丙-2-醇、(15.042)2-{2-氟-6-[(8-氟-2-甲基喹啉-3-基)氧基]苯基}丙-2-醇、(15.043)2-{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 )-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3-氯苯基甲磺酸酯、(15.044)2-{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苯基甲磺酸酯、(15.045)2-苯基苯酚和盐、(15.046)3-(4,4,5-三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15.047)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15.048)4-氨基-5-氟嘧啶-2-醇(互变异构形式:4-氨基-5-氟嘧啶-2(1H)-酮)、(15.049)4-氧代-4-[(2-苯乙基)氨基]丁酸、(15.050)5-氨基-1,3,4-噻二唑-2-硫醇、(15.051)5-氯-N'-苯基-N'-(丙-2-炔-1-基)噻吩-2-磺酰肼(sulfonohydrazide)、(15.052)5-氟-2-[(4-氟苄基)氧基]嘧啶-4-胺、(15.053)5-氟-2-[(4-甲基苄基)氧基]嘧啶-4-胺、(15.054)9-氟-2,2-二甲基-5-(喹啉-3-基)-2,3-二氢-1,4-苯并氧杂卓、(15.055){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丁-3-炔-1-基酯、(15.056)(2Z)-3-氨基-2-氰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15.057 )吩嗪-1-甲酸、(15.058 )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15.059 )喹啉-8-醇、(15.060 )喹啉-8-醇硫酸酯(2:1 )、(15.061 ){6-[({[(1-甲基-1H-四唑-5-基 )(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叔丁基酯。所有指定的(1 )至(15)类的混配物(mixing partners),如果它们的官能团允许的话,可以任选与合适的碱或酸形成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以与选自下列的其它活性组分联用: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叶菌唑(Met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嘧菌酯(Azoxystrobin)、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联苯吡菌胺(bixafe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氟唑菌苯胺(Penflufen)、甲霜灵(Metalaxyl)、精甲霜灵(Mefenoxam)、粉锈啉(Fenpropimorph)和托布津(Thiophanate)。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以与选自下列的其它活性组分联用: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叶菌唑(Met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和托布津(Thiophanate)。
上面通过常用名列举的活性组分是已知的,例如,在The Pesticide Manual(16thEd.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中进行了描述,或可以在因特网(例如,www.alanwood.net/pesticides)上搜索。
如果上面列出的杀真菌化合物可以存在互变异构形式,则应该理解,本文上文中和本文下文中的这种化合物还包括(如果可供的话)其相应的互变异构形式,即使在每种情况下没有特别提到这些的情况下。
所有指定的(1 )至(15)类的混配物(mixing partners),如果它们的官能团允许的话,可以任选与合适的碱或酸形成盐。
按照本发明,可以处理所有的植物和植物体。植物是指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群体,例如合乎需要和不合乎需要的野生植物、栽培品种(包括天然存在的品种)和植物新品种(plant varieties )(无论是否可被植物新品种(plant variety)或植物育种工作者权利所保护)。栽培品种和植物新品种可以是通过常规繁殖和繁育方法获得的植物,这种繁殖和繁育方法可以通过一或多种生物工艺方法来辅助或补充,例如利用双单倍体、原生质体融合、无规和定向诱变、分子或遗传标志或生物工程和遗传工程方法,包括转基因植物。
植物体是指植物的所有地面上和地面下的部分和器官,例如枝、叶、花(flower)、花簇(blossom)和根,由此,例如可以列出谷穗(ear)、头部、穗(spikes)、缨、叶、针叶、干、枝、花簇、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球茎和根状茎。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要处理的植物体是叶、枝、花、谷粒、种子、头部、穗(spikes)。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处理的植物体是叶、枝、穗(spikes)、头部、谷粒、种子。
“植物繁殖物”是指植物的生殖和促进植物生长的部分,包括所有种类的种子(果实、块茎、球茎、谷粒,等等)、长匐茎(runners)、荚果、子实体、根、根状茎、插枝、球茎、伐条,等等。
植物繁殖物还可以包括萌芽之后或出土之后要移植的植物和秧苗。
在可以利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保护的植物当中,可以包括主要农作物,例如谷物、大豆、棉花、芸苔属油菜籽例如芸苔(Brassica napus)(例如,芸苔(canola))、芜菁(Brassica rapa)、芥菜(B. juncea )(例如,芥末)和Brassica carinata、稻谷、小麦、甜菜、甘蔗、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黑小麦、胡麻、葡萄和各种果实以及各种植物学分类的蔬菜,例如蔷薇科(例如有籽水果(pip fruit)如苹果和梨,还有核果例如杏、樱桃、扁桃和桃,浆果类例如草莓)、Ribesioidae sp.、胡桃科、桦木科、漆树科、山毛榉科、桑科、木犀科、猕猴桃科(Actinidaceae sp.)、樟科、芭蕉科(例如芭蕉树和植物)、茜草科(例如咖啡)、茶科、梧桐科、芸香科(例如柠檬、橙子和柚子);茄科(例如西红柿、马铃薯、胡椒、茄子)、百合科、菊科(Compositiae sp. )(例如莴苣、洋蓟和苣荬菜-包括菊苣根、苦苣或菊苣)、伞形科(例如胡萝卜、欧芹、芹菜和块根芹)、葫芦科(例如黄瓜-包括加工黄瓜、南瓜、西瓜、葫芦和甜瓜)、葱科(Alliaceae sp.)(例如洋葱和韭菜)、十字花科(例如白球甘蓝、红球甘蓝、青花菜、花椰菜、抱子甘蓝、小白菜、苤蓝、萝卜、山葵、水芹、大白菜),豆科(例如花生、豌豆和豆子-例如climbing beans和蚕豆),藜科(例如饲用甜菜、叶用甜菜、菠菜、甜菜根)、锦葵科(例如秋葵)、天门冬科(Asparagaceae )(例如芦笋);园艺和森林作物;观赏植物;以及这些作物的经遗传修饰的同系物。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由小麦、燕麦、大麦、黑麦、黑小麦、谷子、谷物、玉米组成的禾本科(Poaceae)家族的农作物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保护。
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小麦、燕麦、大麦、黑麦、黑小麦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保护。
所述方法、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以及包含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适合于降低许多植物和它们的繁殖物的霉菌毒素污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靶向农作物:葡萄(vine)、棉麻、谷物(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谷子、黑小麦、玉米(包括非甜质玉米、爆裂种玉米和甜玉米)、稻谷、高粱和相关农作物);甜菜(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糖用甜菜、甘蔗、豆类植物(豆子、小扁豆、豌豆、大豆);油料植物(油菜、芥末、向日葵)、芸苔属(Brassica)油菜籽例如芸苔(Brassica napus)(例如芸苔(canola))、芜菁(Brassica rapa)、芥菜(B. juncea )(例如芥末)和Brassica carinata;黄瓜类植物(南瓜、黄瓜、甜瓜);纤维植物(棉花、胡麻、麻丝、黄麻);蔬菜(菠菜、莴苣、芦笋、甘蓝、胡萝卜、茄子、洋葱、胡椒、西红柿、马铃薯、辣椒、秋葵);种植作物(芭蕉、果树、橡胶树、树苗圃)、观赏植物(花、灌木、阔叶树和常绿植物,例如针叶树);以及其它植物例如藤类植物(vines)、灌木类浆果(bushberries )(例如蓝莓)、蔓藤类浆果(caneberries)、蔓越莓类(cranberries)、薄荷、大黄、绿薄荷、甘蔗和草皮草,所述草皮草包括但不限于:冷季草皮草(例如蓝草(早熟禾属)例如肯塔基蓝草(Kentucky bluegrass)(Poa pratensis L.)、粗茎蓝草(rough bluegrass)(Poa trivialis L.)、加拿大蓝草(Canada bluegrass)(Poacompressa L.)和一年生蓝草(annual bluegrass)(Poa annua L.);翦股颖(AgrostisL.),例如匍匐翦股颖(Agrostis palustris Huds.)、细弱剪股颖(Agrostis teniusSibth.)、绒毛翦股颖(Agrostis canina L.)和小糠草(Agrostis alba L.);羊茅(FestucaL.),例如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草地羊茅(Festuca elatior L.)和精羊茅例如匍匐紫羊茅(Festuca rubra L.)、紫羊茅(Festuca rubra var. commutataGaud.)、羊茅(Festuca ovina L.)和硬羊茅(Festuca longifolia);以及黑麦草(LoliumL.)例如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一年生(Italian)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 Lam.))和热季草皮草(例如狗牙草(Bermudagrasses )(Cynodon L. C.Rich),包括杂交和常见的狗牙草(Bermudagrass);结缕草(Zoysiagrasses)(ZoysiaWilld.)、钝叶草(St. Augustinegrass )(Stenotaphrum secundatum(Walt. )Kuntze);以及百足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 )Hack.));各种植物学分类的各种水果和蔬菜,例如蔷薇科(例如有籽水果(pip fruit)如苹果和梨,还包括核果如杏、樱桃、扁桃和桃,浆果类例如草莓)、Ribesioidae sp.、胡桃科、桦木科、漆树科、山毛榉科、桑科、木犀科、猕猴桃科(Actinidaceae sp.)、樟科、芭蕉科(例如芭蕉树和植物)、茜草科(例如咖啡)、茶科、梧桐科、芸香科(例如柠檬、橙子和柚子);茄科(例如西红柿、马铃薯、胡椒、茄子)、百合科、菊科(Compositiae sp. )(例如莴苣、洋蓟和苣荬菜-包括菊苣根、苦苣或菊苣)、伞形科(例如胡萝卜、欧芹、芹菜和块根芹)、葫芦科(例如黄瓜-包括加工黄瓜、南瓜、西瓜、葫芦和甜瓜)、葱科(Alliaceae sp.)(例如洋葱和韭菜)、十字花科(例如白球甘蓝、红球甘蓝、青花菜、花椰菜、抱子甘蓝、小白菜、苤蓝、萝卜、山葵、水芹、大白菜)、豆科(例如花生、豌豆和豆子例如climbing beans和蚕豆),藜科(例如饲用甜菜、叶用甜菜、菠菜、甜菜根)、锦葵科(例如秋葵)、天门冬科(Asparagaceae sp.)(例如芦笋);园艺和森林作物;观赏植物;以及这些作物的经遗传修饰的同系物。
按照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处理经遗传修饰的有机体(GMO),例如植物或种子。遗传修饰植物(或转基因植物)是异源基因被稳定地整合到基因组中的植物。术语“异源基因”基本上是指植物外部提供或组装的基因,并且当引进到核、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中时,通过表达目标蛋白或多肽,或通过下调或沉默存在于植物中的其它基因(例如使用反义技术、共同抑制技术或RNA干扰-RNAi-技术),赋予转染的植物新的或改善的农事或其它性能。位于基因组中的异源基因还被称为转基因。通过植物基因组中的具体位置所定义的转基因被称作转化或转基因事件。
根据植物品种或植物栽培品种、它们的位置和生长条件(土壤、气候、植物生长期、营养),按照本发明的处理方法还可以导致超加性的(“协同作用”)效果。由此,例如,可以降低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和包含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的施用量和/或扩大它的活性范围和/或提高它的活性,可能实现更好的植物生长、提高对于高或低温的耐受性、提高对于干旱或水或土壤含盐量的耐受性、提高开花期、更容易收获、促进成熟、提高收获量、水果更大、株高更高、叶色更绿、更早开花、收获的产品的质量更高和/或营养价值更高、果实的糖浓度更高、收获的产品的储存稳定性更好和/或加工性更好,超出预期的效果。
在某些施用量下,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和包含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对于植物还可能具有强化作用。相应地,它们还适合于调动植物的防御系统,抵御有害的致植物病的真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如果合适的话,这可能是按照本发明的联用药的提高的活性(例如抵御真菌)的原因之一。在本发明的背景下,植物强化(诱发抗病性)物质应被理解为是指能够刺激植物的防御系统的那些物质或物质的组合物,其方式为:当随后接种有害的致植物病的真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时,经过处理的植物能够相当大程度地抵抗这些有害的致植物病的真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有害的致植物病的真菌和/或微生物和/或病毒被理解为是指致植物病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由此,可以使用按照本发明的物质,在处理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护植物抵御上述病原体的攻击。用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和包含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处理植物之后,进行保护的时间通常从1天延长至10天,优选1至7天。
按照本发明优选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包括所有植物,这些植物具有对于这些植物特别有益的、有用特征的遗传物质(无论是否通过育种和/或生物工艺学方法获得)。
还优选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耐受一或多种生物胁迫,即,所述植物能够更好地抵御动物和微生物害虫,例如抵御线虫、昆虫、螨、致植物病的真菌、细菌、病毒和/或类病毒。
还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是抵抗一或多种非生物胁迫的那些植物。非生物胁迫条件可以包括,例如,干旱、接触低温、受热、渗透性的胁迫、洪水、土壤盐度增加、接触无机物增加、接触臭氧、接触强光、氮营养素的有限利用率、磷营养素的有限利用率、避荫。
还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是特征在于产量提高特征的那些植物。所述植物的产量提高可以是下列条件的结果:例如改善植物生理、生长和发育,例如用水效率、滞水效果、提高氮使用、增强碳素同化、增加光合作用、提高萌芽效果和促进成熟。此外,产量可以受到改进植株株型的影响(在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包括但不局限于:早开花、为了产生杂交种子而控制花期、幼苗活力、植物规模、节间数和距离、根茎生长、种子大小、果实大小、荚果大小、荚果或穗数量、每个荚果或穗的种子数量、种子质量、增加种子填充、降低种子散布、降低裂荚性和抗倒伏性。进一步的产量特征包括种子成份,例如碳水化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油的含量和组成、营养价值、抗营养化合物降低、改善的加工性和储存稳定性更好。
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是已经表达杂交特征或杂交优势的杂交植物,这通常使产量更高、长势茁壮、健康和针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素的耐受性。这种植物通常是通过自交系雄性不育的亲系(母本)与另一个自交系雄性能育的亲系(父本)杂交来获得的。通常从雄性不育的植物收获杂交种子,并卖给种植者。雄性不育的植物有时可以通过去雄来获得,即,机械除去雄性生殖器官(或雄花),但更典型地,雄性不育是植物基因组中的遗传定子的结果。在那种情况下,尤其当种子是从杂交植物中收获的目标产品时,通常用于确保完全恢复杂交植物的雄性可育性。这可以通过确保雄性亲本具有合适的育性恢复基因来实现,这种育性恢复基因能够在含有负责雄性不育的遗传定子的杂交植物中恢复雄性可育性。雄性不育的遗传定子可以位于胞质中。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例子是例如在芸苔属(Brassica species)中所描述的那些。然而,雄性不育的遗传定子还可以位于核基因组中。雄性不育的植物还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物技术方法(例如,遗传工程)来获得。WO 1989/10396描述了获得雄性不育植株的尤其有用的方法,其中,例如核糖核酸酶如芽胞杆菌RNA酶(barnase)在雄蕊的绒毡层细胞(tapetum cells)中选择性地表达。因此,通过在核糖核酸酶抑制剂(例如芽胞杆菌RNA酶抑制剂(barstar))的绒毡层细胞(tapetum cells)中表达,可以恢复生育力。
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法获得,例如遗传工程)是耐除草剂的植物,即耐受一或多种给定的除草剂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通过遗传转化获得,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这种除草剂耐受性的突变的植物来获得。
耐除草剂植物是例如耐受草甘膦的植物,即,耐受除草剂草甘膦或其盐的植物。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植物耐受草甘膦。例如,用编码酶5-烯醇式丙酮基莽草酸(enolpyruvylshikimate)-3-磷酸合酶(EPSPS)的基因转化植物,可以获得耐受草甘膦的植物。这种EPSPS基因的例子是: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AroA基因(突变体CT7);细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的CP4基因;编码矮牵牛(Petunia )EPSPS、西红柿EPSPS或牛筋草(Eleusine )EPSPS的基因(WO 2001/66704)。它还可以是突变的EPSPS。通过表达编码草甘膦氧化还原酶的基因,也可以获得耐受草甘膦的植物。通过表达编码草甘膦乙酰转移酶的基因,也可以获得耐受草甘膦的植物。通过选择含有上述基因的天然存在的突变的植物,也可以获得耐受草甘膦的植物。
其它除草剂耐受植物是例如使其对于抑制酶谷氨酰胺合酶的除草剂耐受的植物,例如双丙氨膦(bialaphos)、膦丝菌素(phosphinothricin)或草丁膦。通过表达解毒除草剂的酶或耐受抑制的突变体谷氨酰胺合酶,可以获得这种植物。这种有效的解毒酶之一是编码膦丝菌素(phosphinothricin)乙酰基转移酶的酶(例如得自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ecies)的bar或pat蛋白)。描述了表达外源性的膦丝菌素(phosphinothricin)乙酰基转移酶的植物。
此外,耐除草剂的植物还是使其对于抑制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的除草剂耐受的植物。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是催化对羟基苯基丙酮酸(HPP)转变成尿黑酸的反应的酶。耐受HPPD抑制剂的植物可以用编码天然存在的抗HPPD酶的基因、或编码突变的HPPD酶的基因转化。尽管通过HPPD抑制剂抑制天然的HPPD酶,但用编码形成尿黑酸的某些酶的基因转化植物,也可以获得对于HPPD抑制剂的耐受性。除了编码HPPD耐受性酶的基因外,用编码预苯酸脱氢酶的基因转化植物,也可以提高植物对于HPPD抑制剂的耐受性。
更进一步的,耐受除草剂的植物是使其对于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剂耐受的植物。已知的ALS抑制剂包括,例如,磺酰脲、咪唑啉酮、三唑嘧啶、嘧啶基氧基(硫基)苯甲酸酯和/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除草剂。已知的是,ALS酶(亦称乙酰羟酸合酶,AHAS)的各种突变赋予对于不同除草剂和除草剂组的耐受性。描述了耐受磺酰脲的植物和耐受咪唑啉酮的植物的生产方法。还描述了其它耐受咪唑啉酮的植物。进一步还描述了耐受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的植物。
通过诱变、在细胞培养物中选择(在除草剂的存在下)或诱变育种,如对大豆、稻谷、甜菜、莴苣或向日葵所描述的,可以获得耐受咪唑啉酮和/或磺酰脲的其它植物。
还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获得,例如遗传工程)是抗虫性的转基因植物,即,抵抗某些靶标昆虫攻击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通过遗传转化获得,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这种抗虫性的突变的植物来获得。
本文使用的“抗虫的转基因植物”包括含有至少一种转基因的任何植物,这种转基因含有编码下列的编码序列:
1 ) 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其杀虫部分的杀虫晶体蛋白,例如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命名法(在线: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所列出的杀虫晶体蛋白或其杀虫部分,例如Cry蛋白类别Cry1Ab、Cry1Ac、Cry1F、Cry2Ab、Cry3Aa或Cry3Bb的蛋白或其杀虫部分;或
2 ) 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晶体蛋白或其一部分,在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第二个其它晶体蛋白或其一部分的存在下,其能够杀虫,例如由Cry34和Cry35晶体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或
3 ) 含有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各种杀虫晶体蛋白的一部分的杂合杀虫蛋白,例如,上面1)的蛋白的杂合,或上面2)的蛋白的杂合,例如转基因玉米MON98034(corn event MON98034)产生的Cry1A.105蛋白;或
4 ) 上面1)至3)的任一项的蛋白,其中一些(尤其是1至10个)氨基酸已经被另一氨基酸替代,获得对于靶标昆虫类的更高杀虫活性,和/或扩大受影响的靶标昆虫类的范围,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转化期间引入到编码DNA中的变化,例如转基因玉米MON863或MON88017(corn event MON863 or MON88017)中的Cry3Bb1蛋白,或转基因玉米MIR604(corneventMIR604)中的Cry3A蛋白;
5 ) 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的杀虫分泌性蛋白或其杀虫部分,例如下面列出的营养期杀虫(VIP)蛋白:
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vip.html,例如得自于VIP3Aa蛋白类的蛋白;或
6 ) 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的分泌性蛋白,其在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的第二个分泌性蛋白存在下具有杀虫性,例如由VIP1A和VIP2A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或
7 ) 杂合杀虫蛋白,其含有得自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的各种分泌蛋白的部分,例如上面1)中的杂合蛋白或上面2)中的杂合蛋白;或
8 ) 上面1)至3)的任一项的蛋白,其中一些(尤其是1至10个)氨基酸已经被另一氨基酸替代,获得对于靶标昆虫的更高杀虫活性,和/或扩大受影响的靶标昆虫的范围,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转化期间引入到编码DNA中的变化(同时仍然编码杀虫蛋白),例如转基因棉花COT102(cotton event COT102)中的VIP3Aa蛋白。
当然,本文使用的抗虫性的转基因植物还包括含有编码上述1至8类的任一项的蛋白的基因组合的任何植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抗虫性的植物包含一种以上的、编码上述1至8类的任一项的蛋白的转基因,当使用靶向不同昆虫类的不同蛋白时,扩大受影响的靶标昆虫的范围,或对于相同的靶标昆虫使用不同的杀虫蛋白但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例如与昆虫的不同的受体结合部位结合)时,能够延迟对于植物的抗虫进展。
还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获得,例如遗传工程)是耐受非生物胁迫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通过遗传转化获得,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这种抗胁迫的突变的植物来获得。尤其有用的耐受胁迫的植物包括:
a. 包含转基因的植物,所述转基因能够降低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基因在植物细胞或植物中的表达和/或活性。
b. 包含胁迫耐受性增强的转基因的植物,所述转基因能够降低植物或植物细胞的PARG编码基因的表达和/或活性。
c. 包含胁迫耐受性增强的转基因的植物,所述转基因编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植物功能性的酶,包括烟酰胺酶、烟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icotinat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烟酸单核苷酸腺嘌呤转移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合酶或烟碱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还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获得,例如遗传工程)表现为改变所收获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或保存稳定性,和/或改变所收获产品的具体组分的性能,例如:
1 ) 合成变性淀粉的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植物细胞或植物的合成的淀粉相比,在它的物理-化学特性方面,尤其是直链淀粉含量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支化度、平均链长、侧链分布、粘度特性、胶凝强度、淀粉粒大小和/或淀粉粒形态,出现了变化,使得更适合于特殊应用。已经公开了合成变性淀粉的所述转基因植物。
2 ) 与没有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相比,合成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或合成具有改变的性能的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的转基因植物。实例是产生聚果糖的植物,尤其是产生菊粉和果聚糖类型的植物,产生α1,4葡聚糖的植物,产生α-1,6支链α-1,4-葡聚糖的植物,产生alternan的植物。
3 ) 产生透明质酸的转基因植物。
还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种(可以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获得,例如遗传工程)是改变纤维特征的植物,例如棉树。这种植物可以通过遗传转化获得,或通过选择含有能够赋予这种改变的纤维特征的突变的植物来获得,且包括:
a)含有改变形式的纤维素合酶基因的植物,例如棉树(cotton plant),
b)含有rsw2或rsw3同源核酸的改变形式的植物,例如棉树,
c)蔗糖磷酸合酶的表达提高的植物,例如棉树,
d)蔗糖合酶的表达提高的植物,例如棉树,
e)在纤维细胞的基部,胞间连丝门控定时被改变(例如通过下调纤维选择性的β 1,3-葡聚糖酶)的植物,例如棉树,
f)纤维反应性发生改变(例如通过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基因(包括nodC和几丁质合酶(chitinsynthase)基因)的表达)的植物,例如棉树。
还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种(可以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获得,例如遗传工程)是改变油剖面特征(oil profile characteristics)的植物,例如油菜或相关的芸苔属(Brassica)植物。这种植物可以通过遗传转化获得,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这种改变的油特征的突变的植物来获得,包括:
a) 产生具有高油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
b) 产生具有低亚麻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
c) 产生具有低水平饱和脂肪酸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
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尤其有用的转基因植物是包含一或多种编码一或多种毒素的基因的植物,例如以下列商标名销售的植物:YIELD GARD®(例如玉米、棉花、大豆)、KnockOut®(例如玉米)、BiteGard®(例如玉米)、Bt-Xtra®(例如玉米)、StarLink®(例如玉米)、Bollgard®(棉花)、Nucotn®(棉花)、Nucotn 33B®(棉花)、NatureGard®(例如玉米)、Protecta®和NewLeaf®(马铃薯)。可以提及的耐除草剂的植物的例子是以下列商标名销售的玉米品种、棉花品种和大豆品种:Roundup Ready®(耐受草甘膦,例如玉米、棉花、大豆)、Liberty Link®(耐受草丁膦(phosphinotricin),例如油菜)、IMI®(耐受咪唑啉酮)和STS® (耐受磺酰基脲,例如玉米)。可以提及的耐除草剂的植物(以耐受除草剂的常规方式育种的植物)包括以名称Clearfield®销售的品种(例如玉米)。
可以按照本发明处理的尤其有用的转基因植物是包括转化事件(transformationevents)或转化事件的组合的植物,例如各个国家或地区管理机构的数据库所列出的那些(参见例如http://gmoinfo.jrc.it/gmp_browse.aspx 和http://www.agbios.com/dbase.php)。
当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时,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可以是未修饰的形式,或优选,与制剂领域通常使用的载体和助剂一起配制。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控制霉菌毒素污染的组合物,其含有上述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和农业可接受的载体、担体或填料。
按照本发明,术语“载体”表示固有的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与所述载体组合或结合,使得容易施用,尤其是对于植物的一部分施用。由此,这种载体通常是惰性的,并且应该是农业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合适的载体的例子包括:粘土、天然或合成的硅酸盐、硅胶、树脂、石蜡、固体肥料、水、醇类(尤其是丁醇)、有机溶剂、矿物质和植物油以及它们的衍生物。还可以使用这些载体的混合物。
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其它组分。尤其是,所述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离子或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或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可以提及例如,聚丙烯酸盐、木素磺酸盐、酚磺酸或萘磺酸盐、氧化乙烯与脂肪醇或与脂肪酸或与脂肪胺的缩聚物、取代的酚类(尤其是烷基酚类或芳基酚类)、磺基琥珀酸酯的盐、牛磺酸衍生物(尤其是牛磺酸烷基酯)、聚氧乙烯化的醇或苯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和包含硫酸酯、磺酸酯和磷酸酯官能团的本发明化合物的衍生物。当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与其它活性物和/或惰性载体的组合不溶于水时,并且当运用的载体试剂是水时,通常需要存在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优选,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可以是组合物的5%至40%重量。
可以使用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二氧化钛、亚铁氰化物蓝(ferrocyanblue))、以及有机颜料(如茜草素、偶氮和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锰、硼、铜、钴、钼和锌盐)。
任选,还可以包括其它额外的组分,例如保护性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螯合剂。更一般地说,活性化合物,尤其是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和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按照常规配制技术,可以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添加剂结合。
通常,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包含0.05至99%重量的活性化合物,优选10至70%重量。
按照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可以原样使用,也可以使用它们的制剂形式,或由此制备的使用形式,例如气雾分散剂、悬浮微胶囊剂、浓缩冷雾剂、粉剂、乳油、水包油型乳剂、油包水型乳剂、包囊颗粒剂、细粒剂、种子处理用浓悬浮剂、气体(减压)、气体发生剂、颗粒剂、浓缩热雾剂、粗粒剂、微粒剂、油分散性粉剂、可流动浓缩油剂、油剂、糊剂、植物棒剂(plant rodlet)、拌种剂、涂有杀虫剂的种子、浓缩可溶剂、可溶性粉剂、种子处理用液剂、悬浮浓缩物(浓悬浮剂)、超低容量(ULV)液剂、超低容量(ULV)混悬剂、水可分散的颗粒剂或片剂、处理浆液的可湿性粉剂、水溶性颗粒剂或片剂、处理种子的水溶性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处理植物和植物部分,可以直接进行,或借助于正常处理方法,作用于它们的周围环境、栖息地或存储区,例如浇水(喷淋)、滴灌、喷洒、喷雾、播散、喷粉、喷撒泡沫体、涂抹,以及作为干种子处理时的粉剂、种子处理的溶液、种子处理的水溶性粉剂、浆液处理的水溶性粉剂或结壳。
这些组合物不但包括借助于合适的设备(例如,喷洒或喷粉设备)可随时施用于植物或种子的组合物,而且包括在施加于农作物之前必须稀释的浓缩的商业组合物。
在作物保护或原料保护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霉菌毒素污染,可以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
在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杀菌化合物可以用于作物保护,例如用于控制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科(Rhizobi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和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
按照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性或预防性降低植物或农作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由此,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提供了治疗性或预防性降低霉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按照本发明的按照式(I )化合物的组合物,施加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上,或施加于植物生长或希望植物生长的土壤中。
合适的是,用杀真菌剂的液体制剂浸渍植物繁殖物,尤其是种子,或用固体制剂涂渍,可以将活性组分施加于所保护的植物繁殖物上。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其它施用类型,例如特殊处理适合繁殖的植物插枝或枝条。
通常,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包含0.05至99%重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优选10至70%重量。
通常,在与其它活性物的组合中,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包含总计0.05至99%重量的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优选10至70%重量。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可以原样使用,也可以使用它们的制剂形式,或由此制备的使用形式,例如气雾分散剂、悬浮微胶囊剂、浓缩冷雾剂、粉剂、乳油、水包油型乳剂、油包水型乳剂、包囊颗粒剂、细粒剂、种子处理用浓悬浮剂、气体(减压)、气体发生剂、颗粒剂、浓缩热雾剂、粗粒剂、微粒剂、油分散性粉剂、可流动浓缩油剂、油剂、糊剂、植物棒剂(plant rodlet)、拌种剂、涂有杀虫剂的种子、浓缩可溶剂、可溶性粉剂、种子处理用液剂、悬浮浓缩物(浓悬浮剂)、超低容量(ULV)液剂、超低容量(ULV)混悬剂、水可分散的颗粒剂或片剂、处理浆液的可湿性粉剂、水溶性颗粒剂或片剂、处理种子的水溶性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利用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处理植物和植物的部分,可以直接进行,或借助于正常处理方法,作用于它们的周围环境、栖息地或存储区,例如浇水(喷淋)、滴灌、喷洒、喷雾、播散、喷粉、喷撒泡沫体、涂抹,以及作为用于干种子处理的粉剂、处理种子的溶液、处理种子的水溶性粉剂、浆液处理的水溶性粉剂或结壳。
这些组合物不但包括借助于合适的设备(例如喷洒或喷粉设备)可随时施用于植物或种子的组合物,还包括在施加于农作物之前必须稀释的浓缩的商业组合物。
在作物保护或原料保护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霉菌毒素污染,可以使用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
在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杀菌化合物可以用于作物保护,例如控制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科(Rhizobi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和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性或预防性降低植物或农作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由此,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提供了治疗性或预防性降低霉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按照本发明的按照式(I )化合物的组合物,施加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上,或施加于植物生长或希望植物生长的土壤中。
合适的是,用杀真菌剂的液体制剂浸渍植物繁殖物,尤其是种子,或用固体制剂涂渍,可以将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施加于所保护的植物繁殖物上。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其它施用类型,例如特殊处理适合繁殖的植物插枝或枝条。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处理种子的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尤其涉及用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处理的种子(休眠、预处理、发芽前或甚至出现了根茎和叶子)。在保护种子和所述种子萌发的植物免于致植物病的有害真菌的侵害的方法中,使用本发明的种子。在这些方法中,使用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活性组分处理的种子。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还适合于处理种子和幼苗。大部分有害的有机体对农作物的损害是由在播种之前或植物萌发之后的种子的感染所引起的。这个时期是尤其关键的,这是由于生长的植物的根部和枝条特别敏感,甚至很小的伤害都可能导致植物死亡。因此,使用合适的组合物来保护种子和萌发的植物是非常有意义的。
还合乎需要的是,使所应用的活性组分的数量最佳化,这样就可以给种子、萌发的植物和萌发的幼苗提供尽可能好的保护,使它们免于致植物病的真菌的攻击,但所使用的活性组分不能伤害植物本身。尤其是,为了用最少量的所施用的作物保护组合物获得种子和萌发的植物的最佳保护,处理种子的方法还应该考虑转基因植物的固有表型。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种子来保护种子、萌发的植物和萌发的幼苗免于动物虫害和/或致植物病的有害微生物攻击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从而保护种子、萌发的植物和萌发的幼苗抵御动物虫害和/或致植物病的微生物的用途。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已经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以保护其抵御动物虫害和/或致植物病的微生物的种子。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用这些组合物处理种子,不但保护种子本身,而且使萌发之后所得到的植物抵御动物虫害和/或致植物病的有害微生物。用这种方法,在播种的时候或其后不久,立即处理农作物,以及在播种之前处理种子,都可以保护植物。还认为本发明的活性组分或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活性组分或组合物可以尤其用于转基因的种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由这样的种子长成的植物能够表达抵御害虫、除草剂伤害或非生物胁迫的蛋白。用本发明的活性组分或组合物(例如杀虫蛋白)处理的这样的种子,可以实现控制某些害虫。意外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观察到进一步的协同效应,其额外提高了防御害虫、微生物、杂草或非生物胁迫的功效。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适合于保护农业、温室、森林或园艺中所使用的任何植物品种的种子。更尤其是,所述种子是谷物(例如小麦、大麦、黑麦、谷子和燕麦)、油菜、玉米、棉花、大豆、稻谷、马铃薯、向日葵、菜豆、咖啡、甜菜(例如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花生、蔬菜(例如西红柿、黄瓜、洋葱和莴苣)、草坪和观赏植物的种子。特别重要的是,处理小麦、大豆、油菜、玉米和稻谷的种子。
如上所述,用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处理转基因种子特别重要。这指的是包含至少一种允许表达多肽或蛋白(例如具有杀虫性能)的异源基因的植物的种子。在转基因的种子中,这些异源基因可以源自于例如芽胞杆菌属(Bacillus)、根瘤菌属(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木霉属(Trichoderma)、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球囊霉属(Glomus)或粘帚霉属(Gliocladium)的微生物。优选这些异源基因来源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因产物有效抵御玉米螟(European corn borer)和/或玉米根叶甲(Western corn rootworm)。尤其优选,所述异源基因来源于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本发明的组合物单独施用于种子,或以合适的制剂施用于种子。优选,在处理期间没有出现损害的充分稳定的状态下处理种子。通常,在收获和播种之后一段时间之间的任何时间处理种子。通常使用已经与植物分离并且除去了穗轴、壳、叶柄、包覆层、须或果肉的种子。例如,可以使用已经收获、洁净和干燥至含湿量小于15%重量的种子。或者,还可以使用的种子是,干燥之后,例如,用水处理而后再次干燥的种子,或刚刚发芽的种子,或保存在萌发条件下的种子或预先萌发的种子,或播种在育苗盘、带或纸上的种子。
当处理种子时,通常必须确保的是,选择施加于种子上的本发明组合物的数量和/或其它添加剂的数量,使得不会损害种子的萌发,或对于所得到的植物没有损伤。尤其在活性组分在某些施用量下具有毒害作用的情况下,必须确保这一点。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可以直接施用,即,不包含任何其它组分,并且未经稀释。通常,优选以合适的制剂形式给种子施用所述组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处理种子的合适的制剂和方法。可以将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或含有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的组合物转变为与种子应用有关的常规制剂,例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粉剂、泡沫剂、浆液(slurry),或与种子的其它涂渍组合物联用,例如成膜材料、造粒材料、细铁粉或其它金属粉末、颗粒,使种子失活的涂料,以及ULV制剂。
用已知的方式制备这些制剂:将活性组分或活性组分组合与常规添加剂混合,例如常规填充剂和溶剂或稀释剂、染料、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防腐剂、二次增稠剂(secondary thickener)、粘合剂、赤霉素以及水。
可以存在于按照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有用的染料是通常用于这种目的的所有染料。可以使用微溶于水中的任何色素,或可溶于水中的染料。实例包括:已知名称为若丹明B、C.I.色素红112和C.I.溶剂红1的染料。
可以存在于按照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有用的润湿剂是促进湿润并且通常用于配制活性农用化学组分的所有物质。优选使用烷基萘磺酸盐,例如二异丙基或二异丁基萘磺酸盐。
可以存在于按照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有用的分散剂和/或乳化剂是通常用于配制活性农用化学组分的所有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分散剂。优选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分散剂,或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分散剂的混合物。可用的非离子型分散剂尤其包括: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苯酚聚乙二醇醚和三苯乙烯基苯酚聚乙二醇醚(tristryrylphenol polyglycol ether),以及它们的磷酸化的或硫酸化的衍生物。合适的阴离子型分散剂尤其是磺化木质素、聚丙烯酸盐和芳基磺酸酯/甲醛缩合物。
可以存在于按照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消泡剂是通常用于配制活性农用化学组分的所有抑制泡沫的物质。优选可以使用硅酮消泡剂和硬脂酸镁。
可以存在于按照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防腐剂是用于这种目的的农用化学组合物可使用的所有物质。实例包括双氯酚和苯甲醇半缩甲醛。
可以存在于按照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二次增稠剂是用于这种目的的农用化学组合物可使用的所有物质。优选的实例包括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黄原胶、改性的粘土和硅粉。
可以存在于按照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粘合剂是拌种产品可使用的所有常规粘合剂。优选的实例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tylose。
按照本发明可使用的应用于种子上的制剂可用于直接处理各种种子,或用水稀释之后处理。例如,浓缩液或用水稀释所获得的制剂可用于涂敷谷物的种子,例如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和黑小麦的种子,以及玉米、大豆、稻谷、油菜、豌豆、菜豆、棉花、向日葵和甜菜的种子,或各种不同的蔬菜种子。按照本发明可使用的制剂或其稀释制剂,还可以用于转基因植物的种子。在这种情况下,在与通过表达所形成的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额外的协同效应。
为了用按照本发明可使用的制剂或通过加入水所制备的制剂处理种子,可以使用通常应用于种子上的所有能用的混合单元。具体地说,应用于种子上的过程是:将种子放置到混合器中,加入具体目标数量的制剂(制剂本身或用水稀释之后),将所有东西混合,直到所有施用的制剂均匀分布在种子上为止。如果合适的话,随后进行干燥操作。
按照本发明使用的制剂的施用量可以在相对宽的范围内变化。这取决于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具体含量和种子。每个单一活性组分的施用量通常在每千克种子施用0.001g和15 g之间,优选每千克种子施用0.01g和5 g之间。
现在通过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A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对于小麦的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的应用
在德国,在2015年的春季/夏季,进行冬小麦的田间试验。
在2014年的秋天,种植冬小麦品种“Reaper”的种子。按照当地的农作技术,进行施肥、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该实验进行了3次完全随机化的重复实验。地块大小是15 m2
在2015年的6月10日,在BBCH成长期65,喷涂化合物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使用率75g a.i./ha。以加入佐剂的100 EC制剂形式使用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在同一天的晚上,通过喷涂,用玉米赤霉(Gibberella zeae)的孢子进行接种。
收获以后,用HPLC-MS/MS分析小麦种子的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对于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的效果示于表1中。
表1: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对于冬小麦的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的影响
处理 使用率(g a.i./ha) 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ppm)
未处理的对照物 - 497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75 44
实施例B∶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对于小麦的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的应用
在法国和德国,在2016年的春天种植季节期间,进行分析霉菌毒素污染的小麦的六个田间试验。以100 EC制剂形式,将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施用于小麦植物上,使用率为45至60克/ha。施加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之后67天,在2016-08-08,测定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含量的结果示于表2中,镰孢菌(霉)属(Fusarium)感染的严重程度的结果示于表3中。
UTC:未处理的对照物
DON:脱氧瓜萎镰菌醇
ZEA:赤霉烯酮。
表2
产品 国家 使用率(g a.i./ha) DON(ppb) ZEA(ppb) 3-乙酰基脱氧瓜萎镰菌醇(ppb ) 瓜萎镰菌醇(ppb )
UTC 法国 0 1885 25 没有检验 没有检验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法国 45 789 没有检验 没有检验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法国 60 920 11 没有检验 没有检验
UTC 法国 0 3916 0 189 没有检验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法国 45 1170 63 没有检验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法国 60 1068 < 50 没有检验
UTC 德国 0 6694 没有检验 没有检验 126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德国 45 4367 没有检验 没有检验 0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德国 60 4761 没有检验 没有检验 0
UTC 德国 0 16282 3836 56 159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德国 45 6040 --- 0 0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德国 60 7507 878 0 0
表3
产品 使用率(ga.i./ha) 施加之后11至20天后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blight)(%) 施加之后21至46天后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blight)(%) 产量,dt/ha
UTC 0 13 35 80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45 42 51 112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 60 52 64 111

Claims (13)

1.降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氟唑菌酰羟胺施加于植物或植物繁殖物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是按照式(I)的化合物,
按照式(I)的化合物的IUPAC名称为:3-(二氟甲基 )-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 )-2-丙基]-1H-吡唑-4-甲酰胺;
或其互变异构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霉菌毒素是单端孢霉烯霉菌毒素。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霉菌毒素是脱氧瓜萎镰菌醇。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氟唑菌酰羟胺用于叶面施用。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氟唑菌酰羟胺用于种子处理。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氟唑菌酰羟胺在组合物中使用。
7.按照式(I )的化合物:氟唑菌酰羟胺,
IUPAC名称为:3-(二氟甲基 )-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 )-2-丙基]-1H-吡唑-4-甲酰胺;
或其互变异构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用于降低植物和/或任何植物体和/或植物繁殖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用途。
8.按照权利要求7的用途,其中所述霉菌毒素是单端孢霉烯霉菌毒素。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的用途,其中所述霉菌毒素是脱氧瓜萎镰菌醇。
10.按照权利要求7至9的任一项的用途,其中氟唑菌酰羟胺用于叶面施用。
11.按照权利要求7至9的任一项的用途,其中氟唑菌酰羟胺用于种子处理。
12.按照权利要求7至11的任一项的用途,其中氟唑菌酰羟胺在组合物中使用。
13.已经用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方法处理的植物体或植物繁殖物。
CN201680058186.3A 2015-10-09 2016-10-07 氟唑菌酰羟胺用于降低植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用途 Pending CN108135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89239 2015-10-09
EP15189239.5 2015-10-09
PCT/EP2016/074109 WO2017060499A1 (en) 2015-10-09 2016-10-07 Use of pydiflumetofen for the reduction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plan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5173A true CN108135173A (zh) 2018-06-08

Family

ID=5429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8186.3A Pending CN108135173A (zh) 2015-10-09 2016-10-07 氟唑菌酰羟胺用于降低植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10869476B2 (zh)
EP (1) EP3358954A1 (zh)
JP (1) JP2018531254A (zh)
CN (1) CN108135173A (zh)
AR (1) AR106294A1 (zh)
AU (1) AU2016334734B9 (zh)
CA (1) CA3001186C (zh)
EA (1) EA201890916A1 (zh)
MX (1) MX2018004357A (zh)
UA (1) UA125686C2 (zh)
WO (2) WO201706032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3905A (zh) * 2018-08-17 2018-10-12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69673A (zh) * 2018-08-17 2019-01-1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066369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CN114467950A (zh) * 2022-02-15 2022-05-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芋疫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15553290A (zh) * 2022-10-14 2023-01-03 浙江农林大学 橙皮精油在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真菌毒素合成中的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7620A (zh) * 2017-05-13 2017-08-25 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 含异噻菌胺和氟唑菌酰羟胺的组合物
CN111183227A (zh) 2017-07-31 2020-05-19 波特研究公司 生物炼制装置加工料流中的毒素的矫正
CN109566623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51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US20220369638A1 (en) * 2019-10-18 2022-11-24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Use of the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pydiflumetofen for controlling claviceps purpurea and reducing sclerotia in cereals
US20210403841A1 (en) 2020-03-12 2021-12-30 Poet Research, Inc.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mycotoxins during grain processing
EP4169382A1 (en) * 2021-10-22 2023-04-26 Bayer AG Use of cyclobutrifluram for the reduction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plants
CN114517159B (zh) * 2022-02-16 2023-06-23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用于防治玉米螟的生防菌株及其应用和玉米螟防治菌剂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1250A1 (en) * 2010-07-13 2012-02-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Safene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mycotoxins
WO2013167651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rop enhancement
WO2015124543A1 (en) * 2014-02-19 2015-08-27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of pyrazolecarboxylic acid alkoxyamides
WO2015124542A1 (en) * 2014-02-19 2015-08-27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of pyrazolecarboxylic acid alkoxyami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10120D0 (en) 1988-04-28 1988-06-02 Plant Genetic Systems Nv Transgenic nuclear male sterile plants
AU4200501A (en) 2000-03-09 2001-09-17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Methods for making plants tolerant to glyphosate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AR054150A1 (es) * 2005-06-30 2007-06-0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odo para reducir micotoxinas
ES2390892T3 (es) * 2005-07-18 2012-11-19 Basf Se Uso combinado de metconazol y epoxiconazol para reducir o evitar la contaminación de cereales con micotoxinas
EP2064952A1 (en) * 2007-11-29 2009-06-03 Bayer CropScience AG Method for reducing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maize
MY152114A (en) 2008-12-05 2014-08-15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ovel pyrazole-4-n-alkoxycarboxamides as microbiocides
AR083987A1 (es) 2010-12-01 2013-04-10 Bayer Cropscience Ag Amidas de acido pirazolcarboxilico utiles para la reduccion de la contaminacion de micotoxina en las plantas
EP2879497B1 (en) 2012-08-06 2022-10-05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hod of combatting soybean sudden death syndrome using substituted pyrazolamid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1250A1 (en) * 2010-07-13 2012-02-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Safene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mycotoxins
WO2013167651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rop enhancement
WO2015124543A1 (en) * 2014-02-19 2015-08-27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of pyrazolecarboxylic acid alkoxyamides
WO2015124542A1 (en) * 2014-02-19 2015-08-27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of pyrazolecarboxylic acid alkoxyamide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369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CN108633905A (zh) * 2018-08-17 2018-10-12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69673A (zh) * 2018-08-17 2019-01-1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4467950A (zh) * 2022-02-15 2022-05-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芋疫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15553290A (zh) * 2022-10-14 2023-01-03 浙江农林大学 橙皮精油在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真菌毒素合成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201890916A1 (ru) 2018-11-30
EP3358954A1 (en) 2018-08-15
MX2018004357A (es) 2018-05-23
US20210030002A1 (en) 2021-02-04
US20180279616A1 (en) 2018-10-04
WO2017060499A1 (en) 2017-04-13
AU2016334734B2 (en) 2021-04-08
AR106294A1 (es) 2018-01-03
US10869476B2 (en) 2020-12-22
WO2017060321A1 (en) 2017-04-13
JP2018531254A (ja) 2018-10-25
CA3001186C (en) 2023-10-31
AU2016334734B9 (en) 2021-04-29
UA125686C2 (uk) 2022-05-18
AU2016334734A1 (en) 2018-04-12
CA3001186A1 (en)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5173A (zh) 氟唑菌酰羟胺用于降低植物的霉菌毒素污染的用途
JP6682538B2 (ja) 硝化阻害剤としてのアルキニルピラゾール
TWI649032B (zh) 二元之殺真菌及殺細菌組合物
CN107108385B (zh) 作为硝化抑制剂的苄基炔丙基醚
US10556844B2 (en) Pyrazole compounds as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JP2018531254A6 (ja) 植物におけるマイコトキシン汚染を低減するためのピディフルメトフェンの使用
WO2009068195A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maize
CN110087466A (zh)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JP6806981B2 (ja) 硝化阻害剤としてのチオエーテル化合物
JP6367215B2 (ja) 二成分殺菌剤混合物
CN104202983B (zh)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N110072390A (zh) 使用甲酰胺衍生物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方法
JP2022532529A (ja) 活性化合物組み合わせ
EP4169382A1 (en) Use of cyclobutrifluram for the reduction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plants
EP362815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sts of sugarcane, citrus, rapeseed, and potato plants
EP4295683A1 (en)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form a of 4-[(6-chloro-3-pyridylmethyl)(2,2-difluoroethyl)amino]furan-2(5h)-one
WO2015055554A1 (de) Wirkstoff für die saatgut- und bodenbehandlung
EP3564225A1 (en) Crystalline form of spiromesifen
CN117396074A (zh) 含有噁二唑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17440946A (zh) N-官能化的烷氧基吡唑化合物作为硝化抑制剂的用途
BR112021004865A2 (pt) uso do fungicida isoflucypram para controlar claviceps purpurea e reduzir esclerócios em cereais
EA041320B1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пидифлуметофена для снижения заражения растений микотоксинами
TW202011813A (zh) 用於控制稻中的稻有害生物之方法
ES2759008T3 (es) Procedimiento de promoción del crecimiento vegetal usando derivados de carboxamid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