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0444A -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0444A
CN108120444A CN201611074004.XA CN201611074004A CN108120444A CN 108120444 A CN108120444 A CN 108120444A CN 201611074004 A CN201611074004 A CN 201611074004A CN 108120444 A CN108120444 A CN 108120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ce
lines
determined
rectangle
comp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40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20444B (zh
Inventor
郭建山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nav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nav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nav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740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204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20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0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0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0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 G01C21/30Map- or contour-matching
    • G01C21/32Structuring or formatting of map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需要确定从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是否需要横跨指定地物时,以所述第一地点至所述第二地点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将所述线段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分割为两段线条;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相交,则确定从所述第一地点至所述第二地点需要横跨所述指定地物。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地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地图已经是人们外出必备的装备。无论是附近的兴趣点还是远处的地点,导航终端在获得起点和目的地之后,总能通过电子地图为用户规划出一条导航路线,然后,引导用户到达目的地。根据用户出行方式不同,导航路线可分为驾车出行路线、公交出行路线和步行路线。其中,在规划公交出行路线时,为了给出合理的上车点,要求导航路线中由起点至上车点的路线应避免横跨指定地物,也就是说避免指定地图区域在起点和上车点之间。为便于理解,下面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若用户当前位置附近有两个公交站点,其中,公交站点1在条状指定地物区域L的B侧,公交站点2在指定地物区域L的A侧。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指定地物区域L在用户和公交站点之间,应该优先将用户引导至公交站点2上车。现有技术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指定地物区域在用户至公交站点之间:
首先确定用户当前位置为指定出发点,将用户当前位置周边的公交站点视为指定目的地,然后确定指定出发点至指定目的地之间是否含有指定地物区域。具体的,如图2所示:其中有三条线条,位于中间的线条表示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两边的曲线表示指定地物区域的边界;S点表示起点、E1和E2均为公交站点。针对公交站点E2,首先计算S点至公交站点E2之间的直线。然后计算该直线与中心线是否有交点。若有交点,则确定用户从指定出发点到达公交站点E2需要横跨指定地物区域(即指定地物区域在指定出发点和公交站点之间),否则,不需要横跨指定地物区域。针对公交站点E1的处理方式也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图2可知,上述确定是否跨越指定地物区域的方法中,最终会确定用户到达公交站点E2需要跨越指定地物区域。实际上,公交站点E2与用户在指定地物区域的同侧,故此,实际上用户无需横跨指定地物便可到达公交站点E2。所以,现有技术中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的方法不够合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是否跨河的方法不够合理等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
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
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指定地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或者,
计算所述线段的中心点,确定以该中心点为中心,预设长度为边长的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包含所述线段。
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且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横坐标之差为一边长,确定一矩形。
进一步地,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
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进一步地,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以所述第一地点为基准的预设地理范围内的、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坐标点序列;并将所述坐标点序列中相邻坐标点划分为一组待比较小组;
由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构成待比较矩形,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具体包括:
针对所述两段线条共用的两个端点,将其中一个端点视为第一端点,另一个端点视为第二端点;且针对待比较矩形,判断以下条件是否有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条件一、所述第一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二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条件二、所述第二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一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
若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成立且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二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所有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和/或条件二均不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进一步地,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请求步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和/或,
若接收到请求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操作一、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公交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操作二、规划出公交出行路线后,将所述公交出行路线的下车点的各出口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封闭图形确定模块,用于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
线条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
跨物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指定地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或者,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线段的中心点,确定以该中心点为中心,预设长度为边长的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包含所述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且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横坐标之差为一边长,确定一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相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
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相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以所述第一地点为基准的预设地理范围内的、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坐标点序列;并将所述坐标点序列中相邻坐标点划分为一组待比较小组;
由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构成待比较矩形,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相交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两段线条共用的两个端点,将其中一个端点视为第一端点,另一个端点视为第二端点;且针对待比较矩形,判断以下条件是否有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条件一、所述第一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二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条件二、所述第二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一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
若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成立且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二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所有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和/或条件二均不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地点确定模块一,用于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若接收到请求步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和/或,
地点确定模块二,用于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若接收到请求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操作一、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公交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操作二、规划出公交出行路线后,将所述公交出行路线的下车点的各出口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这样,分割出的连段线条的两个端点中,一个端点为第一地点,另一个端点为第二地点。如果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横跨指定地物区域,那么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无论如何绘制线条,绘制的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也就是说,分割出的两段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根据这一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误判情况,所以能够提高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用户位置与附近公交站点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述确定预设封闭图形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述确定两段线条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述确定是否跨河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述确定是否与待比较矩形相交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确定从地铁出口到目的地是否跨路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所述执行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例如,需要确定两地点之间是否含有指定地物区域是,这两地点中一个地点为第一地点,另一个为第二地点。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指定地物例如是具有地表水的地理事物,例如河流、湖泊等,也可以是指定类型的道路,例如高速路、城市主干路等。也可以是山。当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指定地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指定地物区域,就是电子地图中记录的指定地图占有的地表的地理范围。例如,一个公园在占用的地理范围。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预设封闭图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若是圆形则第一地点至所述第二地点的线段可以为该圆形的直径,也可以是该圆形内部的一段线段(如图4中的线段A0B0)。若是多边形,则第一地点至所述第二地点的线段可以为该多边形的对角线,也可以为该多边形内部的一段线段(如图4中的线段A1B1)。
步骤302: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
这里,分割出的两段线条首尾相接构成所述预设封闭图形。例如,继续沿用图4中预设封闭图形为六边形为例,对预设封闭图形进行分割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分割线A1B1与预设封闭图形的交点分别为C1、C4,则分割出的两段线条分别为C1-C2-C3-C4和C4-C5-C6-C1
步骤303: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指定地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
也即,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横跨所述指定地物区域。
为便于理解,这里举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假设指定地物为河流:图6中虚线表示河流的中心线,S表示第一地点,E2表示第二地点。以S E2为对角线的五边形为预设封闭图形;该预设封闭图形中,E2沿顺时针方向至S点之间的折线为一段线条,该线条与河流的中心线不相交;S沿顺时针方向至E2点之间的折线为另一段线条,该线条与河流的中心线相交。故此,由于两段线条中仅有一段线条与指定地物相交,确定S至E2不跨河。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不会出现现有技术的图2中表示的误判为横跨指定地物的情况。故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更加能够提高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这样,分割出的连段线条的两个端点中,一个端点为第一地点,另一个端点为第二地点。如果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横跨指定地物区域,那么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无论如何绘制线条,绘制的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也就是说,分割出的两段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根据这一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误判情况,所以能够提高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准确性。
例如,还是以河流为例。如果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横跨河流,那么连接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的两线条必然与河流相交,否则,至少有一条线条不与河流相交。故此,这相比现有技术,对于具有一定弯曲度的河流处,能够提高确定是否跨河的准确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光适用于河流,还可以适用于指定地物为道路、山川、公园、校园占地面积较大的情况。故此,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范围更广。实际使用时,不光能够使用户避免跨河,还能够避免横跨高速路、校园等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应用体验。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关于确定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规划导航路线时避免用户跨河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规划的导航路线的准确性,以避免用户绕路,或者无法到达上车点。基于这一原理,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规划的导航路线的准确性,提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适用范围和用户体验,可以根据以下方法确定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具体的,在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请求步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和/或,
若接收到请求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操作一、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公交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操作二、规划出公交出行路线后,将所述公交出行路线的下车点的各出口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
其中,若下车点为公交车站时,该公交车站若在建筑内部,则将该建筑的各出口视为该公交车站的出口。若该公交车站为露天公交车站时,将该公交车站视为出口。对于地铁站,则将该地铁站的各出口视为该地铁站的出口。
例如,若请求地址A到地址B的步行路线,则将地址A视为第一地点,地址B视为第二地点。若请求地址C到地址D的公交出行路线,若地址C周边的公交站点包括C1、C2,则在上述操作一中将地址C视为第一地点,C1、C2均视为第二地点。具体执行时,可以分别判断从地址C到C1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从地址C到C2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而在上述操作二中,若规划的公交出行路线中下车点为地铁站C3,则可以将地铁站C3的各出口视为第一地点,地址D视为第二地点,然后判断从C3的各出口到地址D是否横跨指定地区区域。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允许用户输入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以便于用户了解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路线情况。当然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现有技术的其它方法确定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光适用于公交路线规划上车点时确定合理的上车点,还可以便于在规划下车点至目的地的路线时,避免横跨指定地物,从而给出合理的步行路线。此外,根据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结果,能够过滤掉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导航路线,从而还能适用于规划导航路线时给出更加合理的路线的场景。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比现有技术适用的范围更广,给出的导航路线也将更加准确合理。
2)、关于确定预设封闭图形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确定预设封闭图形,提高确定预设封闭图形的速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封闭图形可以为矩形。具体的,步骤301中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可执行为以下方案之一:
方案1、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
这样,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的坐标点是已知的,那么在确定矩形时,相当于直接用这两个坐标点作为矩形的对角线顶点(矩形的四个顶点已经有两个顶点已确定),只需要确定出另外一个顶点,或者一条边长,既可以唯一确定出一矩形。无需其他的计算,这样得出的预设封闭图形方便又快捷。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方便地确定出矩形,还可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且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横坐标之差为一边长,确定一矩形。当然,由于矩形的对角线相当于将矩形分割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当对角线和一条边长确定以后,矩形的另一条边长是一个固定值。所以,上述横坐标之差为一边长,就等同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纵坐标之差为一边长。这样,将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坐标差为边长确定一矩形,相当于是根据电子地图的坐标系确定的,且确定的矩形的边长是平行于坐标轴的。那么,只需要利用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的坐标差即可唯一确定一矩形,方便又快捷。而且,确定出的矩形的范围,也比较合理,
方案2、计算所述线段的中心点,确定以该中心点为中心,预设长度为边长的正方形,且正方形包含所述线段。
其中,预设长度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在该方案中,当指定地物的弯曲度较大时,可以根据方案2尽可能的将指定地物的边界包括在预设封闭图形内。
具体实施时,如果用于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由于实际当中公交站点规划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准,所以用户到公交站点一般在一站地(即相邻公交站点的距离)左右,所以,可以将公交站相邻站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预设长度。
3)、关于确定分割出的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相交,可以执行为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方法一、可以参考现有技术采用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的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相交,具体的:
获取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
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这样,具体执行时,通过计算线条与线条之间是否相交即可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方法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获取以所述第一地点为基准的预设地理范围内的、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坐标点序列;并将所述坐标点序列中相邻坐标点划分为一组待比较小组。
步骤B2:由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构成待比较矩形,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方法确定线条是否与待比较矩形相交,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可以将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并将该两坐标点的横坐标差值为一边长,确定一待比较矩形。也就是说,待比较矩形的确定方法可以和前述用于作为预设封闭图形的矩形的确定方法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B3: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这样,通过确定线条与待比较矩形是否相交,即可确定出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方法一:由于该方法中确定线条与指定地物的中心线是否有交点,需要进行乘除或者更高级的的高级运算,计算效率有待提高。此外,针对中心线可能是分段曲线的情况,例如中心线可能由多条线段组成时,那么需要计算是否相交的数量将成倍增加。故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相交的方法。当然,在方法二中如果判断线条是否与待比较矩形相交的方法若也用到乘除或者更高级的运算,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处理速度,避免执行乘除或更高级的高级运算,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B2(即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21:针对所述两段线条共用的两个端点,将其中一个端点视为第一端点,另一个端点视为第二端点;且针对待比较矩形,判断以下条件是否有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条件一、所述第一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二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条件二、所述第二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一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地点为A(X1,Y1),第二地点为B(X2,Y2)为矩形的顶点,构成的预设封闭图形为矩形ACBD。分割得到的两段线条分别为ACB和BDA。则ACB可表示为(X2,Y1),BDA可表示为(X1,Y2)假设待比较矩形坐标为(Xmax,Ymax,Xmin,Ymin)。针对ACB线条,若X2<Xmin或X2>Xmax则说明ACB线条中AC边与待比较矩形不相交;若Y1<Ymin或Y1>Ymax则说明ACB线条中CB边与待比较矩形不相交,可得出结论ACB线条不与待比较矩形相交。BDA线条的处理方法以此类推,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B22:若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成立且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二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若所有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和/或条件二均不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其中,条件一成立的待比较小组和条件二成立的待比较小组可以是同一个待比较小组,也可以是不同的待比较小组。
步骤B24: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继续上面图7所示的例子,虚线表示了指定地物区域涉及的范围,若指定地物区域在预设地理范围内有至少两个待比较矩形(如图7中的L1和L2);ACB线条与所有的待比较矩形均不相交,则说明ACB线条与指定地物区域不相交;若ACB线条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则ACB线条与指定地物相交。故此,若ACB线条和BDA线条均各自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才说明ACB线条和BDA线条均与指定地物相交。
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需要通过比较坐标点大小的方法既可以确定线条是否与待比较矩形相交,比较大小是一种相对于乘除运算低级的运算,从而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尤其在高并发和/或处理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这种低级运算可以明显提高效率。
方法三:可以采用除使用指定地物的中心线之外的其它方法来判断分割出的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例如,可以确定指定地物的外边界线,然后确定各线条与外边界线是否相交,若相交,则确定该线条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在例如,还可以针对每条线条,对该线条进行采样,然后确定采样点是否在指定地物区域内,若有至少一个采样点在指定地物区域内,则说明该线条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所以,任何判断分割出的线条是否能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的方法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这样,分割出的连段线条的两个端点中,一个端点为第一地点,另一个端点为第二地点。如果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横跨指定地物区域,那么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无论如何绘制线条,绘制的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也就是说,分割出的两段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根据这一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误判情况,所以能够提高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准确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光适用于河流,还可以适用于指定地物为道路、山川、公园、校园占地面积较大的情况。故此,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范围更广。实际使用时,不光能够使用户避免跨河,还能够避免横跨高速路、校园等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应用体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以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作为顶点、且将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的横坐标差值作为一边的矩形作为预设封闭图形。使得预设封闭图形,无需添加复杂的计算即可获得。提高确定预设封闭图形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仅通过比较大小的方式确定分割出的线条是否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尤其在电子地图数据量大、处理的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处理效率的提高将节约出很多处理资源。
实施例二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作为顶点、且将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的横坐标差值作为一边的矩形作为预设封闭图形,并为公交出行路线确定用户的出发地与附近的公交站点是否跨河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接收到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后,将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第一地点,并将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第二地点。
步骤802:以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为顶点、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的横坐标差值为一边长,确定一矩形。
步骤803:以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的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矩形分割为两段线条。
步骤804:获取以第一地点为基准的预设地理范围内的、河流的坐标点序列;并,将坐标点序列中相邻坐标点划分为一组待比较小组。
其中,步骤804的执行顺序不受限,可以在803之前的任一步骤之前执行。
步骤805:针对两段线条共用的两个端点,将其中一个端点视为第一端点,另一个端点视为第二端点。
其中,步骤804与步骤805的执行先后顺序不受限。
步骤806:由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构成待比较矩形,针对待比较矩形,判断以下条件是否有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条件一、第一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第二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条件二、第二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第一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
步骤807:若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成立且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二成立;则确定两段线条均与河流相交;若所有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和/或条件二均不成立,则确定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河流相交。
步骤808:若两段线条均与河流相交,则确定河流位于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
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判断矩形是否与河流相交。能够提高判断是否跨河的准确性。
此外,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用户从地铁站阜通站,步行到附近的首开广场是否跨路的示意图:由图9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判断出从A口出将会横跨广顺南大街,从C口出,将会横跨阜安西路,而从B1口出是则不会跨路。这样,进行步行规划时,可以推荐用户从B1口出,提高导航路线规划的合理性。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中相关内容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10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封闭图形确定模块1001,用于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
线条确定模块1002,用于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
跨物确定模块1003,用于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指定地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1001,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004,用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或者,
第二确定单元1005,用于计算所述线段的中心点,确定以该中心点为中心,预设长度为边长的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包含所述线段。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004具体用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且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横坐标之差为一边长,确定一矩形。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相交判断模块1006,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
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相交判断模块1007,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以所述第一地点为基准的预设地理范围内的、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坐标点序列;并将所述坐标点序列中相邻坐标点划分为一组待比较小组;
由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构成待比较矩形,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相交判断模块1007,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两段线条共用的两个端点,将其中一个端点视为第一端点,另一个端点视为第二端点;且针对待比较矩形,判断以下条件是否有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条件一、所述第一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二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条件二、所述第二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一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
若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成立且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二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所有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和/或条件二均不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地点确定模块一1008,用于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若接收到请求步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和/或,
地点确定模块二1009,用于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若接收到请求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操作一、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公交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操作二、规划出公交出行路线后,将所述公交出行路线的下车点的各出口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这样,分割出的连段线条的两个端点中,一个端点为第一地点,另一个端点为第二地点。如果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横跨指定地物区域,那么第一地点至第二地点无论如何绘制线条,绘制的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也就是说,分割出的两段线条必然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根据这一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误判情况,所以能够提高确定是否横跨指定地物区域的准确性。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
实施例五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10以及存储器1120,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1110为例。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130和输出装置1140。
处理器1110、存储器1120、输入装置1130和输出装置11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120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10所示的封闭图形确定模块1001、线条确定模块1002和跨物确定模块1003)。处理器1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
存储器1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11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11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20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110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
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
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指定地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或者,
计算所述线段的中心点,确定以该中心点为中心,预设长度为边长的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包含所述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且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横坐标之差为一边长,确定一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
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以所述第一地点为基准的预设地理范围内的、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坐标点序列;并将所述坐标点序列中相邻坐标点划分为一组待比较小组;
由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构成待比较矩形,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具体包括:
针对所述两段线条共用的两个端点,将其中一个端点视为第一端点,另一个端点视为第二端点;且针对待比较矩形,判断以下条件是否有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条件一、所述第一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二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条件二、所述第二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一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
若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成立且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二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所有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和/或条件二均不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请求步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和/或,
若接收到请求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操作一、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公交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操作二、规划出公交出行路线后,将所述公交出行路线的下车点的各出口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
8.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闭图形确定模块,用于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
线条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线段所在直线视为分割线,将所述预设封闭图形的边线分割为两段线条;
跨物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指定地物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指定地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确定一矩形;或者,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线段的中心点,确定以该中心点为中心,预设长度为边长的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包含所述线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为对角线顶点、且以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之间的横坐标之差为一边长,确定一矩形。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相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
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中心线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相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获取以所述第一地点为基准的预设地理范围内的、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的坐标点序列;并将所述坐标点序列中相邻坐标点划分为一组待比较小组;
由待比较小组的两坐标点作为对角线顶点构成待比较矩形,判断所述两段线条是否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是,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若否,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所述指定地物区域相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交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两段线条共用的两个端点,将其中一个端点视为第一端点,另一个端点视为第二端点;且针对待比较矩形,判断以下条件是否有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条件一、所述第一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二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条件二、所述第二端点的横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横坐标取值区间外且所述第一端点的纵坐标在该待比较矩形的顶点的纵坐标取值区间外;
若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成立且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二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若所有待比较矩形的条件一和/或条件二均不成立,则确定所述两段线条并非均与至少一个待比较矩形相交。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地点确定模块一,用于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若接收到请求步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和/或,
地点确定模块二,用于所述封闭图形确定模块以电子地图上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之间的线段为基准,确定能够包含所述线段的预设封闭图形之前,若接收到请求公交出行路线的规划请求,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操作一、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起点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与所述起点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公交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操作二、规划出公交出行路线后,将所述公交出行路线的下车点的各出口确定为所述第一地点,并将所述规划请求携带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第二地点。
CN201611074004.XA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120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4004.XA CN108120444B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4004.XA CN108120444B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0444A true CN108120444A (zh) 2018-06-05
CN108120444B CN108120444B (zh) 2020-05-08

Family

ID=62226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4004.XA Active CN108120444B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204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5885A (zh) * 2018-06-13 2018-11-13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地块分割方法及终端、航线规划方法及移动装置控制方法
CN110672107A (zh) * 2018-07-02 2020-01-10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汇合位置推荐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39150A (zh) * 2020-06-02 2020-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一种电子地图放大区域细节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3468193A (zh) * 2021-07-01 2021-10-01 深圳集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规划方法、电子地图规划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463A (zh) * 2005-01-19 2008-03-12 株式会社建伍 引导路线生成设备以及引导路线生成方法
CN101614551A (zh) * 2009-07-21 2009-12-3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步行网建立方法及装置、路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1806598A (zh) * 2009-02-12 2010-08-18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建议路径以帮助行人穿越开放空间的方法
JP2011145078A (ja) * 2010-01-12 2011-07-28 Yahoo Japan Corp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経路探索装置
CN102737066A (zh) * 2011-04-15 2012-10-17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公交换乘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JP5460841B2 (ja) * 2012-12-20 2014-04-02 株式会社ゼンリンデータコム 案内情報提供装置、プログラム、案内情報提供方法、案内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CN10390058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地图的交通路线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3996089A (zh) * 2014-06-12 2014-08-20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gis的输电线路最优路径生成方法
US20140358410A1 (en) * 2013-06-01 2014-12-04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Tools for Commute Assistant
US20140372032A1 (en) * 2013-06-17 2014-12-18 Rivendel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connecting map units in a digital wayfinding map
CN104457775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和导航仪
FR3020676A1 (fr) * 2014-05-05 2015-11-06 Inst Mines Telecom Telecom Sudparis Procede de geolocalisation et de guidage utilisant des balises
CN105136160A (zh) * 2015-07-28 2015-12-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近距离最优公交站点导航方法
CN105512169A (zh) * 2016-03-10 2016-04-20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于路径和权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
CN105677760A (zh) * 2015-12-30 2016-06-15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线目标间拓扑关系并行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092120A (zh) * 2016-08-25 2016-11-0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导航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463A (zh) * 2005-01-19 2008-03-12 株式会社建伍 引导路线生成设备以及引导路线生成方法
CN101806598A (zh) * 2009-02-12 2010-08-18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建议路径以帮助行人穿越开放空间的方法
CN101614551A (zh) * 2009-07-21 2009-12-3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步行网建立方法及装置、路径搜索方法及装置
JP2011145078A (ja) * 2010-01-12 2011-07-28 Yahoo Japan Corp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経路探索装置
CN102737066A (zh) * 2011-04-15 2012-10-17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公交换乘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JP5460841B2 (ja) * 2012-12-20 2014-04-02 株式会社ゼンリンデータコム 案内情報提供装置、プログラム、案内情報提供方法、案内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CN10390058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地图的交通路线确定方法和装置
US20140358410A1 (en) * 2013-06-01 2014-12-04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Tools for Commute Assistant
US20140372032A1 (en) * 2013-06-17 2014-12-18 Rivendel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connecting map units in a digital wayfinding map
FR3020676A1 (fr) * 2014-05-05 2015-11-06 Inst Mines Telecom Telecom Sudparis Procede de geolocalisation et de guidage utilisant des balises
CN103996089A (zh) * 2014-06-12 2014-08-20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gis的输电线路最优路径生成方法
CN104457775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和导航仪
CN105136160A (zh) * 2015-07-28 2015-12-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近距离最优公交站点导航方法
CN105677760A (zh) * 2015-12-30 2016-06-15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线目标间拓扑关系并行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512169A (zh) * 2016-03-10 2016-04-20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于路径和权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
CN106092120A (zh) * 2016-08-25 2016-11-0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导航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ANG JIELIN,ETC: "Optimal Route Planning Model of Feeder Bus for Urban Rail Transit",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王胜利: "城市交通最佳路径选择及最佳点选择的算法分析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5885A (zh) * 2018-06-13 2018-11-13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地块分割方法及终端、航线规划方法及移动装置控制方法
CN110672107A (zh) * 2018-07-02 2020-01-10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汇合位置推荐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39150A (zh) * 2020-06-02 2020-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一种电子地图放大区域细节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1639150B (zh) * 2020-06-02 2023-09-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一种电子地图放大区域细节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3468193A (zh) * 2021-07-01 2021-10-01 深圳集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规划方法、电子地图规划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0444B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0633B (zh) 室内地图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120444A (zh)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46882B (zh) 一种确定点与围栏关系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241446B (zh) 一种室内导航路线生成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3714234B (zh) 一种游戏中确定对象移动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21070A (zh) 一种地下停车场蓝牙布局和定位方法
CN106110656A (zh) 在游戏场景计算路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38622B (zh) 一种路口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85413B (zh) 基于改进a*算法的景区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6708837B (zh) 兴趣点搜索方法、装置
CN106302129A (zh)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聊天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342912B (zh) 地理位置区域的编码方法、建立编码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03402A (zh) 基于地图缩放比分类显示的智能导游导览系统及方法
CN111860880B (zh) 一种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89237A (zh)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9688532A (zh) 一种划分城市功能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90793A (zh) 确定车辆偏航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56049A (zh) 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JP7313450B2 (ja) 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633843A (zh) 园区巡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2416B (zh) 基于自动路网数据提取的室内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客户端
CN103900596A (zh) 基于路段的导航路径规划方法及其装置
CN111739334A (zh) 基于地理信息识别停车站点的方法和停车站点判定装置
CN106595658A (zh) 区域范围内的对象群组中的对象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0553662A (zh) 一种基于道路口编码体系的导航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7

Address after: 310052 room 508, floor 5, building 4, No. 699, Wangsha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libaba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Wangjing, Tong Tung Street East Square International Center, block A, 16

Patentee before: AUTONAV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