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3734A -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3734A
CN108093734A CN201711434064.2A CN201711434064A CN108093734A CN 108093734 A CN108093734 A CN 108093734A CN 201711434064 A CN201711434064 A CN 201711434064A CN 108093734 A CN108093734 A CN 10809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fermentation
waste water
weight ratio
livestock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40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有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4340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3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与牛羊粪便混合;禽畜养殖废水与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5:1;浸泡;步骤(2)禽畜养殖废水与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0:1,加入土壤有益菌;发酵;步骤(3)发酵液与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55,进行厌氧发酵;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之后将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本发明缩短了土壤修复的时间,降低了成本,并且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Description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对土壤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面临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下,如何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尤为重要。土壤板结是土壤退化重要表现之一,特别是亚表层土壤板结,现在植物根系向地下僧众,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如遇到降雨少和蒸发大的情况下土壤板结严重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干旱可能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
目前,针对于土壤板结问题,常用的是深耕法,是指在栽种种子的时候,需要深深的挖土,耕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以使种子能深卧在土壤力,有更充分的养分,但是深耕的作用较为短暂且能量和时间成本较高,深耕虽然减缓了土壤板结但是也破坏了多年免耕管理发展起来的表层覆盖,也增加了土壤侵蚀和表土板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改良修复土壤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5:1;浸泡20~24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0: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30~40;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36~48小时,得到发酵液;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55,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35℃,发酵时间为7~8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0.8~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0.3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0~15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优选的是,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每隔1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5min。
优选的是,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气孔的孔径为10~15cm。
优选的是,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热风机连接至一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由塑料制成的波纹管,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套接所述气孔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中,所述步骤(4)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3米;所述步骤(4)中每平方米的土壤淋浇发酵液态物30~40L;所述步骤(1)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1;浸泡20小时;所述步骤(2)中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30;发酵温度为40℃,发酵36小时。
优选的是,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中,所述土壤有益菌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3~5份、巨大芽孢杆菌2~3份、胶冻样芽孢杆菌3~4份、地衣芽孢杆菌3~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3~5份以及光合菌群7~9份;所述步骤(3)中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小时。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包括: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5:1;浸泡20~24小时;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0: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30~40;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36~48小时,得到发酵液;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55,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35℃,发酵时间为7~8小时;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0.8~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0.3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0~15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本发明缩短了土壤修复的时间,降低了成本,并且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在土壤中打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5:1;浸泡20~24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0: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30~40;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36~48小时,得到发酵液;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55,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35℃,发酵时间为7~8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1以及四个倾斜孔2,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0.8~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0.3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0~15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本发明采用牛羊粪便,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的蔬菜水果垃圾,将这些混合在一起制成固体废料,再加入禽畜养殖废水浸泡,所采用的原料均为废弃物,不存在浪费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这些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问题。浸泡一段时间后,固体废料被禽畜养殖废水浸泡发软,可以进行后续的发酵。
在步骤(2)中,制作发酵液,将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后,与禽畜养殖废水和土壤有益菌一起进行发酵,制作出对土壤有益的发酵液。在步骤(3)中再用发酵液对已经泡软的固体废料进一步发酵,使之形成对土壤有益的发酵物。步骤(4)中组合孔的结构类似于植物根系的结构,将发酵固体物填在倾斜孔和竖直孔内,发酵固体物携带有发酵液态物,发酵液态物会通过组合孔向土壤内部渗透;同时土壤表面也浇淋了大量的发酵液态物。秸秆铺在土壤表面,以避免发酵液态物挥发,之后在秸秆表面也淋上发酵液态物,再覆盖上地膜。秸秆和地膜一方面提高了土壤表面的温度,也有助于发酵的进一步发生,从而更好地改善土壤的状态。
本发明对于改善土壤的板结情况具有良好的效果。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玉米长势好,亩产玉米产量提高了4倍。
实施例1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5:1;浸泡24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10: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40;发酵温度为45℃,发酵48小时,得到发酵液;土壤有益菌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5份、巨大芽孢杆菌3份、胶冻样芽孢杆菌4份、地衣芽孢杆菌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5份以及光合菌群9份;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5,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8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3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5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径为10~15cm,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所述热风机连接至一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由塑料制成的波纹管,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套接所述气孔上,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玉米长势好,亩产玉米产量提高了4倍。
实施例2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1;浸泡20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30;发酵温度为40℃,发酵36小时,得到发酵液;土壤有益菌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胶冻样芽孢杆菌3份、地衣芽孢杆菌3份、苏云金芽孢杆菌3份以及光合菌群7份;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0.8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0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径为10~15cm,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所述热风机连接至一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由塑料制成的波纹管,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套接所述气孔上,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玉米长势好,亩产玉米产量提高了4倍。
实施例3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1;浸泡24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40;发酵温度为40℃,发酵36小时,得到发酵液;土壤有益菌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胶冻样芽孢杆菌3份、地衣芽孢杆菌3份、苏云金芽孢杆菌5份以及光合菌群9份;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5,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8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0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径为10~15cm,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所述热风机连接至一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由塑料制成的波纹管,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套接所述气孔上,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玉米长势好,亩产玉米产量提高了4倍。
实施例4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5:1;浸泡20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40;发酵温度为40℃,发酵36~48小时,得到发酵液;土壤有益菌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胶冻样芽孢杆菌4份、地衣芽孢杆菌4份、苏云金芽孢杆菌3份以及光合菌群7份;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2,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2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0.9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2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径为10~15cm,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所述热风机连接至一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由塑料制成的波纹管,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套接所述气孔上,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玉米长势好,亩产玉米产量提高了4倍。
实施例5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1;浸泡22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40;发酵温度为40℃,发酵36小时,得到发酵液;土壤有益菌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5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胶冻样芽孢杆菌3份、地衣芽孢杆菌3份、苏云金芽孢杆菌3份以及光合菌群7份;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2,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7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0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径为10~15cm,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所述热风机连接至一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由塑料制成的波纹管,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套接所述气孔上,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玉米长势好,亩产玉米产量提高了4倍。
效果验证:
在修复后的土壤中种植玉米,玉米品种为龙高,种植面积为10亩。秋季采收玉米,将玉米在自然光照下晒干,并逐一称量每个实施例中的玉米产量,最终计算出每个实施例中玉米的亩产量。并且还记录在种植期间玉米的生长情况。根据表一数据可知,在修复后的土壤中种植玉米,玉米的亩产量大幅度提高,其生长状态极好,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具体实验数据见表一。
表一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6)

1.一种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深度为3米,向污水处理池内填入牛羊粪便;再收集树上掉落的树叶、修剪树木时得到的树枝树叶以及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并填入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与牛羊粪便混合,成为固体废料,搅动使固体废料混合均匀;将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引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其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5:1;浸泡20~24小时;
步骤(2)取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捣烂,加入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且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0:1,加入土壤有益菌,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30~40;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36~48小时,得到发酵液;
步骤(3)将所述发酵液加入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且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55,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35℃,发酵时间为7~8小时;
步骤(4)在土壤上打多个组合孔,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0.8~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2~0.3米;之后将所述污水处理池中的发酵固体物填入所述组合孔内,再将发酵液态物反复淋浇在土壤的表面;将秸秆铺在土壤表面,在秸秆上再淋浇发酵液态物;最后在秸秆之上覆盖地膜,待10~15天后揭开地膜;并且在所述地膜上预留一个气孔,所述气孔上设置有一个可拔除的气孔塞,在地膜覆盖在所述秸秆上的时间段内,每隔1~2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45℃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0~25min;将所述热风机撤去,在所述气孔塞上套上一个橡胶圈,用所述气孔塞将所述气孔塞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每隔1天通过一个热风机向所述气孔内通入温度为40℃的热风,通风时间为25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气孔的孔径为10~1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热风机连接至一个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由塑料制成的波纹管,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套接所述气孔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相邻两个组合孔的间隔为1.5米,每个组合孔包括一个竖直孔以及四个倾斜孔,每个倾斜孔的上端与所述竖直孔的上端重合,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深度为1米,所述竖直孔以及所述倾斜孔的直径为0.3米;所述步骤(4)中每平方米的土壤淋浇发酵液态物30~40L;所述步骤(1)中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与所述固体废料的重量比为4:1;浸泡20小时;所述步骤(2)中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与厨房垃圾中未沾油污的蔬菜水果垃圾的重量比为9:1,土壤有益菌与第二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30;发酵温度为40℃,发酵36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有益菌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3~5份、巨大芽孢杆菌2~3份、胶冻样芽孢杆菌3~4份、地衣芽孢杆菌3~5份、苏云金芽孢杆菌3~5份以及光合菌群7~9份;所述步骤(3)中所述发酵液与所述第一份禽畜养殖废水的重量比为1:50,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小时。
CN201711434064.2A 2017-12-26 2017-12-26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Pending CN108093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064.2A CN108093734A (zh) 2017-12-26 2017-12-26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064.2A CN108093734A (zh) 2017-12-26 2017-12-26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3734A true CN108093734A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1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4064.2A Pending CN108093734A (zh) 2017-12-26 2017-12-26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37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6853A (zh) * 2019-07-24 2019-11-26 杭州楠溪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土壤自净作用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469A (zh) * 2010-04-19 2011-10-19 陆振冈 一种有机栽培介质及其应用方法
CN103069945A (zh) * 2013-01-28 2013-05-01 天津海泰市政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方法
JP2014024002A (ja) * 2012-07-26 2014-02-06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有機性廃液の処理方法及び有機性廃液の処理装置
CN105409377A (zh) * 2015-11-17 2016-03-23 仇颖超 一种利用禽类养殖废水处理土壤板结化方法
CN106211845A (zh) * 2016-07-21 2016-12-14 崇州三宝家庭农场 一种利用蚯蚓和鸡粪改善土壤的方法
CN106888606A (zh) * 2015-12-20 2017-06-27 衡阳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结土壤改良方法
CN107124928A (zh) * 2017-04-21 2017-09-05 雷笑天 一种免深耕修复土壤板结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469A (zh) * 2010-04-19 2011-10-19 陆振冈 一种有机栽培介质及其应用方法
JP2014024002A (ja) * 2012-07-26 2014-02-06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有機性廃液の処理方法及び有機性廃液の処理装置
CN103069945A (zh) * 2013-01-28 2013-05-01 天津海泰市政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方法
CN105409377A (zh) * 2015-11-17 2016-03-23 仇颖超 一种利用禽类养殖废水处理土壤板结化方法
CN106888606A (zh) * 2015-12-20 2017-06-27 衡阳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结土壤改良方法
CN106211845A (zh) * 2016-07-21 2016-12-14 崇州三宝家庭农场 一种利用蚯蚓和鸡粪改善土壤的方法
CN107124928A (zh) * 2017-04-21 2017-09-05 雷笑天 一种免深耕修复土壤板结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桂峰: "《十万个为什么》", 30 September 1989,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6853A (zh) * 2019-07-24 2019-11-26 杭州楠溪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土壤自净作用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4463B (zh) 一种利用柽柳茎接种管花肉苁蓉的方法
CN105493950B (zh) 一种机插水稻育秧方法及其应用
CN106233996B (zh) 早熟辣椒、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1803518B (zh) 一种昆明山海棠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3271095A (zh) 防治果树再植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防病方法
CN104956894A (zh) 一种有机蔬菜的培育方法
CN105660239A (zh)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6258723A (zh) 一种油茶扦插育苗方法
CN1507774A (zh) 无公害仿野生丹参中药材生产技术
CN106105999A (zh) 一种油茶扦插繁殖方法
CN106258418A (zh) 一种春夏茬辣椒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8293635A (zh) 一种林下农业循环系统
CN106233997A (zh) 一种长季节辣椒的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6069552A (zh) 一种油茶无性繁殖方法
CN106258421A (zh) 一种早熟茄子的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8207531A (zh) 一种利用食用菌渣栽培魔芋的方法
CN108093735A (zh) 免深耕的土壤板结处理方法
CN105052493B (zh) 一种生态修复型甘草的种植方法
CN106258420A (zh) 一种夏秋辣椒的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6258423A (zh) 茄子、水稻、蚕豆、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6305050A (zh) 越夏辣椒、菜用蚕豆、早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5830696A (zh) 一种棉花营养钵育苗方法
CN108093734A (zh) 土壤板结的修复方法
CN108684460A (zh) 红芽大戟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