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80C -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80C
CN1080880C CN 96110683 CN96110683A CN1080880C CN 1080880 C CN1080880 C CN 1080880C CN 96110683 CN96110683 CN 96110683 CN 96110683 A CN96110683 A CN 96110683A CN 1080880 C CN1080880 C CN 10808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eakage
pressure reduction
measured workpiece
variable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106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22A (zh
Inventor
堀川宏
山川芳彦
小野田贵
Original Assignee
Fengtong Engineering Co ltd
Ghost Head Industrial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tong Engineering Co ltd, Ghost Head Industrial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Fengtong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8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泄漏测定方法。有压力泄漏的被测工件的从时刻t0到t1的压差曲线(虚线)是在ΔP0的曲线上加上困压力泄漏引起的压差ΔP而得到的,压差ΔP的每单位时间变化量是一定的。因此,若从图1的虚线减去实线,则可求出因压力泄漏引起的压差ΔP的时效变化,该压差ΔP在从时刻t0到t1之间也线性变化。所以,即使在时刻t0到t1之间,也能从压差ΔP的每单位时间变化量算出压力泄漏的大小。

Description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尤其是从高压气源向被测工件的内部导入高压气体,测量此后被测工件内部的压力变化,据此测定被测工件产生的压力泄漏。
为了检查汽车发动机用铸造毛坯等工件的密封性,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从空气压缩机等高压气源向被测工件的内部导入压缩空气等高压气体,然后测定被测工件产生的压力泄漏。
在进行高精度的压力泄漏测定的方法方面,还开发了这样的测定方法:预备作为与被测工件独立的密闭空间-测定用校对装置(以下简称校对装置),通过压差检测仪连接该校对装置和被测工件,检测压差的变化,据此测定被测工件产生的压力泄漏。
在依据这样的压差测量方式进行压力泄漏测定的方法方面,其具体例子有象特开平4-221733号公报所记载的压力泄漏测定装置的发明。至于该公报中所记载的技术,是通过压差检测仪,连接几乎与被测工件形状相同、容积相同的测定用校对装置和被测工件。然后向被测工件以及校对装置内导入压缩空气,测量达到测量压力时点之后的压差值的时效变化,据此进行被测工件产生的压力泄漏的测定。
另外,还开发了这样的方法:用一部分密闭的管道,替代几乎与被测工件形状相同、容积相同的测定用校对装置,比较该密闭部分和被测工件的压差,据此进行压力泄漏的测定。
但是,不管那一种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在向被测工件内导入压缩空气时,被测工件内存在的空气都会被绝热压缩,从而温度升高。而且由于此后空气被冷却这一温度变化,会出现压力变化,所以为了能够进行可靠的测量,必须等到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压力变化稳定之后才可进行。
这样,现有的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因为必须等到由于压缩空气被导入被测工件时出现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任何压力变化都不存在了,且压力确实稳定了,所以就存在一个测定时间最多缩短到多少的界限。
因此,本申请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使其即使在被测工件内的压力发生变化的时期,也能测定压力泄漏,因此可以大幅度地缩短测定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在依据压差测量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方面,即使在被测工件及校对装置内的压力发生变化的时期,也能测定压力泄漏,因此可以大幅度地缩短测定时间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在使用校对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在校对装置一侧也出现了与被测工件同样的温度变化,即使存在由于温度变化而带来的影响,压差也为零。可是实际上一般很少将校对装置内的高压气体排放出去,大多是只有被测工件一侧的空气随着加压,温度升高。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是有效的。
本申请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即使测量环境发生变化,也能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准确的测定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与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有关的发明,其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步骤是:将规定压力的高压气体导入被测工件的内部和密闭室间;然后切断该被测工件和该密闭空间的连通;测量此后该被测工件的内部压力与该密闭空间压力的压差,测定该被测工件产生的压力泄漏,其特征是:求出在没有出现泄漏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由上述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求得的压差变化量对测得的压差进行修正,将测得的压差变换为因泄漏而引起的压差,由被变换了的压差测定压力泄漏。
依据本方法,由于实际测得的压差得到了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的修正,所以修正后的压差就等于因泄漏而引起的压差。这样一来,本方法由于运用求得的、因泄漏引起的压差进行泄漏的测定,所以可以利用在被测工件中出现不是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期间的测量值,测定时间可以大幅度地缩短。
依据本方法,可以利用刚刚切断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密闭空间)的连通时的压差,可以从切断连通时的压差和经过规定时间时被变换了的压差的变化幅度测定压力泄漏是否良好。再有,也可以从切断连通时的压差和经过规定时间时被变化了的压差的变化幅度测定泄漏量。
在本方法,预先准备好不泄漏的密闭容器,可以求出无泄漏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替代这个,分析存在泄漏的被测工件方面的测量结果,也可求出因泄漏而产生的压差变化量和并非因泄漏而产生的压差变化量。后者的场合,执行的过程是:计算被测的压差开始与时间成比例变化的时限之后的每单位时间压差变化量,运用该压差变化量求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
这样求得的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在下次以后修正时可以使用。
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理论上可以由例如被测工件的容积、外界气温、湿度等主要因素求得。所以考虑标准的条件,可以预先求得理论变化量。这种场合,实际产生的压差变化量,和由外界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计算出的理论变化量是有差别的。
本发明的一种形式是:计算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产生的、测得的压差变化量和理论上的压差变化量的差,将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而得到的该差值记忆下来,由理论上的压差变化量和与测量时的环境相对应的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记忆下来的差,对测得的压差进行修正。
这样的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进行准确的修正了。
图1是对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1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进行解释的测定原理示意图。
图2是对实施例1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进行解释的测定原理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之程序方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之程序方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之程序方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之程序方框图。
实施例1
下面对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实施例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
一方面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相互连通,另一方面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与其他部件切断,在此状态下,向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中导入高压气体,使两者的内压相等,然后在时限t0切断两者间的连通状态,图1的曲线图是表示在此时点之后产生的压差变化的一个例子。在时限t0以前,可以使被测工件的内部压力和校对装置的内部压力相等,但内部的气体温度不相等。通常,被测工件中存在的空气被绝热压缩、被测工件内部的气体温度就上升了,而与此相反,校对装置内的气温大多变得与周围温度相等。
由于切断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的连通的启闭阀的动作,有时要产生压差。图1例举了由于启闭阀的动作,被测工件一侧的压力升高了的情况。压差为正表示被测工件的压力比校对装置的压力还要高的情况。在被测工件内的气温升高了、又被冷却了的情况下,即使被测工件不存在泄漏,被测工件内部的压力也要下降。图中实线代表这种场合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时限t1代表被测工件内部的气温变得与周围温度相等了的时限,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此后压差不变。在假设压差变化幅度为ΔP0(t)时,在t0~t1的时限内,ΔP0(t)与随时间变化。随着接近时限t1,该ΔP0(t)开始稳定于某个定值。而且在时限t1以后,ΔP0(t)的值稳定在定值ΔPM。
在被测工件存在泄漏的情况下,对于压差变化特性曲线来说,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与上述压差变化特性曲线迭加。这个迭加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的一个例子在图1用虚线表示。图1的点划线是存在泄漏时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虚线)与无泄漏时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实线)的差,也就是代表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非常有趣的是该曲线相对时间呈线性变化关系。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点划线)非常近似于ΔP·(t-t0)。在这里,ΔP是一个在被测工件的测定过程中不变化的量。这是由于一般情况下泄漏量很小的缘故。但是,每个被测工件的ΔP值是不一样的,泄漏量越大的被测工件其值也就越大。
那么由于以上所述原因,我们应当明白以下两种关系是成立的。
(1)若依据无泄漏时产生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实线),对测得的压差(虚线)进行修正的话,就变成了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点划线)。这种情况不仅在时限t1以后,即使在时限t1以前也成立。当然时限t1以前的无泄漏时的压差变化量ΔP0(t)必须采用与时间同时变动的值。
(2)若将测得的压差(虚线)曲线中的直线部分延长,求出在时限t0时的值,则该值等于在时限t1以后所确认的、无泄漏时的压差变化量ΔPM。
因此,根据上述(1)的关系,若对时限t1以前的测量值也进行修正的话,则就可以用于测定了;根据上述(2)的关系,可以依据有泄漏时的测量数据求出无泄漏时产生的压差变化量ΔPM。
如图1的“本次测量时间”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泄漏测定方法还要利用时限t0~t1的测量值。此时依据ΔP0(t)对测量值进行修正。在这里,ΔP0(t)的值采用在t0~t1的时限与时间同时变化的值,在时限t1以后采用ΔPM的值。另外,ΔPo(t)值及ΔPM值的求法,将在下文述及。在测量于时限t0~t1期间就结束了的情况下,ΔPM的值就不需要了。
本实施例在测量期间内,最好是持续测量被修正值的时效变化,由其一连串的时效变化测定每单位时间的平均泄漏量。代替上述方法,也可以依据时限t0和时限t2的2次测量来测定泄漏。在时限t0,测得的压差不需要修正。在时限t2,采用此时的、无泄漏场合的压差变化量ΔPM进行修正。这样一来,可以由修正的2个压差和时限t0~t2的时间计算出其间的平均泄漏量。泄漏量与图1的点划线所示的、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的斜率有直接的关系。再说也可以将这种场合的第2个测定时点安排在时限t0~t1之间。另外,最好是由用ΔP0(t)修正t0和t2的两次测量值之后的差值来判定泄漏是否合适。假设其差值为某一定值以上的场合是不合适的,则可以假设为某一定值以内的场合是合适的。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时限t0~t1期间用于测量,用较短的时间测定泄漏是可行的。
下面对求ΔPM的方法进行说明。为此使用上述关系(2)。也就是由在存在泄漏的情况下测得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虚线),求出斜率ΔP,然后求出将该直线延长了的曲线图在时限t0的值,由此可求出ΔPM。这样一来,最好将求得的ΔPM用于修正下次的测量。而且,同样也能求出时限t0~t1之间的ΔP0(t),可以由图中画成直线的虚线和用图中曲线所表示的虚线的差值,求出ΔP0(t)值。
下面,对照图3及图4,对本实施例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更具体的内容进行说明。图3及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之方框图。图3所示的是求校对数据的程序、图4所示的是应用校对数据求压力泄漏量的程序。这里所指的校对数据是指上述ΔPM或ΔP0(t)值。
当在图3的步骤S10测量开始时,首先,输入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方面的参数(步骤S12)。在参数方面有:被测工件的大小、形状等,校对装置的大小、形状等。接着输入压差传感器测得的压差测量值X(步骤S14)。由于步骤S14是以短时间间隔反复进行的,所以输入的是一串测量值X1,X2…。
接着计算平均P,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步骤S16)。在测量值X1,X2…输入到仅仅是计算平均所必需的个数Np之前,该判断不是“是”,返回步骤S14,反复输入测量值X。在测量值X输入到仅仅是计算平均所必需的个数Np的时间点,进入步骤S18、计算平均P。于是算出的平均P的值,作为检测值Xp输入(步骤S20)步骤S20也是以短时间间隔反复进行的,收集的是一串检测值Xp(1),Xp(2)…。
其次,计算变化量,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步骤S22)。当经过预先设定的变化量计算单位时间C1的时间时,该判断为“是”,采用检测值Xp(1),Xp(2)…,依据下文的式(1)和式(2)计算1次微分值D1以及2次微分值D2(步骤S24)。式(1)和式(2)如下所示:
D1(N)=XP(N)-XP(N-C1)    …(1)
S2(N)=D1(N)-D1(N-C1)    …(2)
接着,计算加权平均值D2AVE,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步骤S26)。在2次微分值D2计算到仅仅是计算加权平均所必需的个数之前,该判断不是“是”,返回步骤S14,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在2次微分值D2计算了仅仅是计算加权平均所必需的个数的时间点,进入步骤S28,计算加权平均值D2AVE
于是根据算出的加权平均值D2AVE是否是零来进行压力是否稳定的判断(步骤D30)。若加权平均值D2AVE是零,则该判断为“是”,步骤S32的判断也为“是”,进行计算因泄漏引起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差变化量ΔP(步骤S34)。然后,由上述关系(2)和求得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差变化量ΔP,求校对数据ΔPM或ΔP0(t),同时记忆此时的检验条件(步骤S36)。
由此,校对数据的计算程序结束(步骤S38)。
再有,求得的校对数据可以在执行图4的步骤S56时采用。在图1的时限t0切断了连通之后,在到t1之前也能测定泄漏,此时的并非由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量是时间的函数。这时求出在其测定时限的值,作为ΔP0(t)。
另一方面,在时限t1以后也能进行实际的测量,这时ΔPM已经变成定值,求出变成了定值ΔPM,作为校对数据。
下面参照图4,对采用这样算出的校对数据、求压力泄漏量的程序进行说明。
当在图4的步骤S40测定开始时,首先输入被测工件以及校对装置方面的参数(步骤S42)。在参数方面有:被测工件的大小和形状等以及校对装置的大小和形状等。接着判断在过去求校对数据时的检验条件中,是否存在可以认为与本次的检验条件相同的条件(步骤44)。如果不存在可认为是相同的检验条件,则对该新的检验条件,依据图3所示的程序求新的校对数据(步骤S46)。
另外,在存在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检验条件的场合,输入由压差传感器测得的压差测量值X(步骤S48)。接着计算平均P,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步骤S50)。测量值X在输入到仅仅是计算平均所必需的个数Np之前,该判断不是“是”,返回步骤S48,反复输入测量值X。在测量值X输入到仅仅是计算平均所必需的个数Np的时间点,进入步骤S52、计算平均P。这样算出的平均P的值,就被当做检测值Xp进行输入(步骤S54)。
如上所述,因采用在同一时刻的校对数据的值ΔP0(t)进行修正,所以就把这样求得的检测值Xp变换为由于泄漏的原因而产生的压差(图1的点划线所示的压差)。此时,求出与本次测量条件相等的测量条件,采用校对数据ΔPM或ΔP0(t)进行修正。
求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值,由此可以求出图1、图2的虚线或图1的点划线的斜率,也就是每单位时间的压差变化量ΔP。然后计算泄漏量VL。在实际测定时,计算变化量、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步骤S58)。当经过预先设定的变化量计算单位时间C1的时间时,该判断为“是”,采用第N次测得的压差P(N)和在C1次前测得的压差PCN(1)的值,依据下面的式子(4),计算1次微分值D1P(步骤S60)。
D1(N)P=P(N)-P(N-C1)    …(4)
接着,计算泄漏量,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步骤S62)。在1次微分值D1P计算到仅仅是计算加权平均所必需的个数之前,该判断不是“是”,返回步骤S48,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在1次微分值D1ΔP计算到仅仅是计数加权平均所必需的个数的时间点,进入步骤S64,计算泄漏量VL,由此,采用校对数据的测定压力泄漏的程序结束(步骤S66)。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中,运用预先求得的校对数据,对被测工件的压差变化特性曲线进行修正,变换为因泄漏引起的压差变化,由这个被变换了的值求压差的单位时间的变化量ΔP,运用该压差的单位时间变化量ΔP计算被测工件的压力泄漏量VL。因此,即使在有压力变动的时间带(图1中从时刻t0到时刻t1的范围),也能算出压力泄漏的大小。
这样一来,就使得本发明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即使在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内出现了压力变动的时间点,也能测量压力泄漏的大小,因此能大幅度地缩短测定时间。
实施例2
下面对实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如图4的步骤S14所示的那样,在实施例1,判断检验条件是否可以认为与求校对数据时的检验条件相同,只有在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情况下,才进行采用校对数据的压力泄漏量VL的计算。另外,若检验条件不相同则必须进行新的校对数据的计算(步骤S46),不能有效利用在出现压力变动的时点可以提前进行测量这一有利的一面。
在这里,在检验条件方面可以例举出以下几点:①被测工件的形状以及容量;②测量压力、加压时间等加压条件;③外界气温、被测工件以及校对装置的温度等测量环境。由于对其中的①、②容易做出是否相同的判断,而且还要收集许多的校对数据,所以挑选可以看做与检验条件相同的校对数据进行压力泄漏量VL的计算是可能的。
但是,由于对③的测量环境做出是否相同的测量和判断是很困难的,而且不能预测变化,所以检验条件③成为采用校对数据计算压力泄漏量VL时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实施例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使其即使在测量环境出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采用校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压力泄漏量VL的计算。
具体地说,是把测量环境的变化给校对数据带来的影响作为环境变化量ΔE求出,用该环境变化量ΔE校正校对数据,由此抵消测量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进行准确的测量。该环境变化量ΔE可由下面的式子(5)计算。
ΔE=ΔPM-ΔPML        …(5)
这里的ΔPM是测得的校对数据,ΔPML是求得的校对数据的理论值。
这样一来,用于下次测量的、由算出的环境变化量ΔE校正的校对数据ΔPMN的值可由下面的式子(6)计算。
ΔPMN=ΔPML+ΔE      …(6)
(6)式所用的ΔE,是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求得的。
由于运用这个被校正了的校对数据ΔPMN的值,对下一次被测工件的压力泄漏量VL进行计算,所以即使在测量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计算。
而且,虽然式(5)表现为注重所测压差中的并非因泄漏引起部分的压差变化量,但可以从因泄漏引起的压力变化部分求出依靠环境的变化值ΔE。
但是,在由上述式子(5)算出的环境变化量ΔE的值较大的场合,一般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环境急剧变化或检测精度暂时降低所带来的误差造成的。在这样的场合也同样依据式(6)对校对数据进行校正时,反倒使测量精度恶化了。
因此,在本实施例,对环境变化量ΔE预先确定一个一定的阈值,在ΔE的值比该阈值大的情况下,使其不对校对数据进行校正。
再有,在对校对数据进行校正的场合,也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运用依据式(6)求得的ΔPMN的值,而是取其和校正前校对数据ΔPM的加权平均,由此计算校正后的校对数据值。
这样一来,防止了在测量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测量精度下降现象的出现。
参照图5和图6,对本实施例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图5和图6所示的是本实施例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测定程序方框图。
首先参照图5对测定程序的全部流程进行说明。当在图5的步骤S70测定开始时,首先,对被测工件和校对装置的给定参数进行读取(输入参数)(步骤S72)。在参数方面有被测工件的大小、形状等和校对装置的大小、形状等。
其次,判断本次被测工件方面的条件是否可以认为与求校对数据时的测量条件相同(步骤S74)。在测量条件可以看做是相同的情况下,由与实施例1的图4同样的程序、运用校对数据进行计算(测量)(步骤S76)。与此相反,在检验条件不能看做是相同的情况下,对该新的检验条件,由图3所示的程序求新的校对数据(步骤S78)。
这样一来,由步骤S76、S78的任意一条途径都能计算压力泄漏量(步骤S80)。
接着进行环境变化量ΔE的计算(步骤S82),依据此结果,判断是否更换校对数据(步骤S84),在一定的条件下更换校对数据(步骤S86)。
参照图6,对这一连串处理的详细过程进行说明。当在图6的步骤S100处理开始时,首先依据上述式子(3)计算泄漏压差ΔP(步骤S102)。接着由回归处理和移动平均算法对泄漏压差ΔP再做一遍计算,算出去除了误差的泄漏压差理论值ΔPL(步骤S104)。
然后从ΔP中减去ΔPL,由此计算出环境变化量ΔE(步骤S106)。用这种方式,由因泄漏引起的压力变化计算依靠校对数据的环境因素的变化量。依据该环境变化量ΔE的值,判断是否对被校正的校对数据ΔPMN进行计算(步骤S108)。也就是如上所述,在环境变化量ΔE比预先确定了的阈值大的情况下,使其不进行校正、而是原封不动地使处理结束(步骤S118)。在环境变化量ΔE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依据上述式(6)对被校正的校对数据ΔPMN进行计算(步骤S110)。
接着判断当更换校对数据时是否有必要进行稳定化处理(步骤S112)。在这里,所谓稳定化处理,就是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运用依据式(6)求得的ΔPMN的值,而是其和校正前校对数据ΔPM的加权平均,由此计算要更换的校对数据值。
若判定为没有必要进行稳定化处理,则直接进入步骤S116,将被校正了的校对数据ΔPMN值当做新的校对数据进行更换。若判定为有必要进行稳定化处理,则在步骤S114进行稳定化处理之后,校对数据的值在步骤S116被更换。这样,当校对数据的更换处理结束时(步骤S118),进入图5的步骤S88,判断是否进行下一个被测工件的测定。
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74,运用被更换了的(因ΔE的值大而未被更换的情况也有)校对数据值进行下一个被测工件的测定。步骤S88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使测定结束(步骤S90)。
这样,本实施例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将测量环境的变化给校对数据带来的影响作为环境变化量ΔE求出,用该环境变化量ΔE对校对数据进行校正,由此抵消测量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使其能够进行准确的测定。
因此,本发明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即使测量环境发生变化也能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准确的测定。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当进行计算处理时,采用了移动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但并不仅限于这些计算方法。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密闭管道的一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空间等其他测定方式。
对于压力泄漏测定方法的其他过程内容,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测定压力泄漏的方法,其步骤是:
将规定压力的高压气体导入被测工件的内部和密闭空间;
然后切断该被测工件和该密闭空间的连通;
测量此后该被测工件的内部压力与该密闭空间压力的压差,测定该被测工件产生的压力泄漏,
其特征是:
求出在没有出现泄漏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
由上述在没有出现泄漏的情况下求得的压差变化量对测得的压差进行修正,将其变换为因泄漏而引起的压差;
由变换的压差测定压力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其特征是:
由切断上述连通时的压差和经过规定时间后发生变化的压差两压差的变化幅度,测定压力泄漏是否良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其特征是:
由切断上述连通时的压差和经过规定时间后发生变化的压差两压差的变化幅度,测定泄漏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其特征是:
还包括的过程是:计算被测的压差开始与时间成比例变化的时限之后的每单位时间压差变化量,运用该压差变化量求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产生的压差变化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压力泄漏测定方法,其特征是在于还包括如下过程:
计算没有出现泄漏情况下产生的、测得的压差变化量和理论上的压差变化量的差,将该差值与环境因素相关地记忆下来;
由理论上的压差变化量和与测量时的环境相对应的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记忆下来的差,对测得的压差进行修正。
6.一种测定压力泄漏的方法,其步骤是:
将规定压力的高压气体导入被测工件的内部;
然后密闭该被测工件的内部;
测量此后该被测工件的内部压力,测定该被测工件产生的压力泄漏,
其特征是:
求出在没有出现泄漏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力变化量;
由上述没有出现泄漏的情况下求得的压力变化量对测得的压力进行修正;
由修正过的压力测定压力泄漏。
CN 96110683 1995-07-20 1996-07-19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808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3868/95 1995-07-20
JP18386895A JP3181199B2 (ja) 1995-07-20 1995-07-20 圧力洩れ測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22A CN1152122A (zh) 1997-06-18
CN1080880C true CN1080880C (zh) 2002-03-13

Family

ID=16143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10683 Expired - Lifetime CN1080880C (zh) 1995-07-20 1996-07-19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81199B2 (zh)
CN (1) CN108088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5687A (ja) * 2011-06-08 2012-12-27 Fukuda:Kk 圧力洩れ測定方法
CN102564500B (zh) * 2011-11-09 2013-11-13 北京爱社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系统用气量的估算方法
CN102564700B (zh) * 2011-12-30 2015-03-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气缸密封性的检测方法、控制系统及发动机系统
CN102778338A (zh) * 2012-07-26 2012-11-14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利用压力计测量分馏塔泄漏的方法
DE102012220108A1 (de) * 2012-11-05 2014-05-22 Inficon Gmbh Verfahren zur Prüfung einer Dichtheitsprüfanlage
CN103808474A (zh) * 2012-11-14 2014-05-21 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安全阀密封性能的校验方法
JP6095344B2 (ja) * 2012-12-03 2017-03-15 Dmg森精機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窓部の気密状態検出方法及び気密状態検出装置
CN104596708A (zh) * 2014-12-23 2015-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检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87046B (zh) * 2015-01-27 2018-05-2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及其液压阀的故障诊断装置、系统、方法
CN105181268B (zh) * 2015-05-27 2017-09-12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中庭外窗漏风量的测定方法
CN112484936B (zh) * 2020-11-30 2024-02-02 北京舍得叔叔科技有限公司 定量监测密闭空间气密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03531A (zh) * 2021-03-25 2021-08-03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压器套管密封度监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81199B2 (ja) 2001-07-03
JPH0933381A (ja) 1997-02-07
CN1152122A (zh) 1997-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80C (zh)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US6167755B1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load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840218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gulating the start of combustion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018275A (zh) 一种带补偿功能的气体探测器和补偿方法
Brunt et al. Evaluation of IMEP routines and analysis errors
CN102007424B (zh) 用于提高利用电容式传感器进行的测量的精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2216749B (zh) 用于校正来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的漂移的方法
US741535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 angular position signal for a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US7480591B2 (en) Misfire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373162B (zh) 一种在密封品检漏中绘制压差与泄漏量关系曲线的方法
US5020360A (en)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and evaluating the combustion pressur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riksson Requirements for and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Heat Release Model Parameters
CN100587439C (zh) 测量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内燃机的喷射系统的泄漏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84942B (zh) 一种小容积容器的漏率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9141770B (zh) 一种减少检漏仪状态变化对氦质谱吸枪积累法影响的方法
US6522980B1 (en) Method and algorithm for predicting leak rates
CN1080879C (zh)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US6412472B1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ignition advanc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CN109084727B (zh) 一种多维监测装置
CN116519093A (zh) 一种燃油加油机标定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EP0855588A1 (en) Normalized misfire detection method
JP2827204B2 (ja) 良品容器選別方法
JPH04301707A (ja) 非接触容積測定装置
CN117556606B (zh) 截割部的温度获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0758C (zh) 气体密度精密检测与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eng To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after: Fengtong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Ghost Head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Patentee before: Fengtong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Ghost Head Industrial Co.,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ENGTO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STOC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OYOTA JIDOSHA K. K.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

Correct: Feng To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False: Feng Tong Engineering Co., Ltd.

Number: 10

Page: 1726

Volume: 25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ATENTEE; FROM: FENGTONG ENGINEERING CO., LTD. TO: FENGTO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STOCK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