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5903A -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5903A
CN108075903A CN201611024658.1A CN201611024658A CN108075903A CN 108075903 A CN108075903 A CN 108075903A CN 201611024658 A CN201611024658 A CN 201611024658A CN 108075903 A CN108075903 A CN 108075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
delay
links
remote equipment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46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5903B (zh
Inventor
查敏
张森
黄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46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59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9768 priority patent/WO2018090856A1/zh
Priority to EP17872792.1A priority patent/EP3531588B1/en
Priority to ES17872792T priority patent/ES2833499T3/es
Publication of CN108075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903A/zh
Priority to US16/413,193 priority patent/US1090392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5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09Multi-stage arrangements, e.g. by cascading multiplexers or de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3Groups of channels or wave band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47Synchronisation among TDM nodes
    • H04J3/065Synchronisation among TDM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0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1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64Arbitration, scheduling 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3Testing;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远端设备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远端设备通过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远端设备确定接收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远端设备根据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本申请的方法根据任意两条PHY链路上时延测试请求的接收时刻,精确的确定任意两条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能够适用于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情况,可以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保证灵活以太网群组出现业务故障的概率降低。

Description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灵活以太网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光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 Forum,OIF)在2016年4月发布的灵活以太网实现建议中,提出了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FlexE)的概念。FlexE具体是将几个以太网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链路建立成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Flex Ethernet Group,FlexE Group),以支持针对以太网业务的绑定、子速率、通道化等功能。
在建立FlexE Group之前需要先把任意两个备选的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测量出来,以确定是否满足时延差要求,将满足时延差要求的PHY链路建成同一个FlexE Group。
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NTP)是专门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进行时间同步而建立的一种协议。NTP的具体描述可参考标准RFC-958,它可用于测试两个设备(例如,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链路的时延。然而,利用NTP测试PHY链路的传输时延的前提条件是上下行的传输路径是对称的。而实际应用中FlexE Group是可以允许PHY链路的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因此采用NTP无法精确测试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无法准确有效地建立FlexE Group。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可以保证灵活以太网群组出现业务故障的概率降低。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包括:远端设备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远端设备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其中,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每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时延测试请求,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接收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其中,接收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为接收时刻T1i;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所述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
第一方面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根据任意两条PHY链路上时延测试请求的接收时刻,精确的确定任意两条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能够适用于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情况,可以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保证灵活以太网群组出现业务故障的概率降低。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中存在至少两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近端设备通过所述PHY链路i发送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T2i,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根据公式ΔDab=(T1b-T2b)-(T1a-T2)a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根据公式ΔDab=T1b-T1a确定的。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要求多条PHY链路能够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时延测试请求,可以简化计算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的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码块上。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数据码块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HY链路i传输的FlexE的基本帧中的FlexE开销中包括群组建立状态信息,所述群组建立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HY链路i是否已经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所述远端设备与所述近端设备基于所述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远端设备,包括第一确定模块、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实现上述方面中终端的相应功能。各模块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远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建立模块,以用于实现相应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远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网络接口用于实现上述方面中远端设备的相应功能。各器件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远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FlexE的具体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PHY链路上码块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FlexE基本帧中开销码块的示意图。
图4是NTP测量两个设备之间链路时延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FlexE基本帧中开销码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码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GroupID的64B/66B码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远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定义了基于协议802.3的以太网接口,以作为业务接口。自此,以太网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以太网接口速率以10倍提升,从10Mbps向100Mbps、1000Mbps(1Gbps)、10Gbps、40Gbps、100Gbps、400Gbps不断演进发展。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场景对带宽颗粒的要求差异越大,使得现有的以太网与实际的应用需求期望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具体而言,主流应用需求的带宽增长并不呈现10倍增长特征,例如主流应用需求的带宽包括50Gbps、75Gbps、200Gbps等。50Gbps如果用100GE来传输会存在资源浪费,200Gbps当前没有对应的以太网标准颗粒可以承载,等等。因此,业界希望提供对50Gbps、60Gbps、75Gbps、200Gbps和150Gbps等带宽的以太网端口(虚拟连接)的支持。
业界希望能够提供一些灵活带宽的以太网端口,这些以太网端口可以共同使用一个或者若干个以太网物理接口,例如2个40GE端口和2个10GE端口共同使用一个100G物理接口;再如,以太网端口能够随着需求的变化做出灵活的速率调整,例如从200Gbps调整为330Gbps,或者50Gbps调整为20Gbps,以提高以太网端口使用效率或者延长其使用生命周期。对于固定速率的物理链路,可以将其级联捆绑,以支持逻辑端口速率的堆叠增加(例如,将2个100GE物理接口堆叠级联捆绑以支持200GE逻辑端口)。另一方面,能够将物理接口灵活堆叠所得到的带宽资源池化,将其带宽按照颗粒(例如,5G为一个颗粒)分配给特定的以太网逻辑端口,实现若干以太网虚拟连接对堆叠级联的物理链路组的高效共享。
文中,以太网端口通常作为面向数据的逻辑上的概念出现,称为逻辑端口或简称为端口,以太网物理接口则为硬件上的概念出现,称为物理接口或简称为接口。
光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 Forum,OIF)在2016年4月发布的灵活以太网实现建议(Flex Ethernet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中,提出了灵活以太网(FlexibleEthernet,FlexE)的概念。FlexE具体是将几个以太网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链路建立成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Flex Ethernet Group,FlexE Group),并提供一种支持不同以太网媒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速率的通用机制,以支持针对以太网业务的绑定、子速率、通道化等功能。
FlexE提供的MAC速率可以大于单条PHY链路的速率(通过绑定实现),也可以小于单条PHY链路的速率(通过子速率和通道化实现)。例如,针对以太网业务的绑定场景,能够支持将200G的以太网业务(MAC码流)采用2路现有的100GE的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hysicalMedium Dependent,PMD)进行传送。针对以太网业务的子速率应用场景,能够支持将50G的以太网业务采用1路现有的100GE的PMD进行传送。还有一种针对以太网业务的通道化场景,能够支持若干个逻辑端口共同使用一个或者多个物理接口,能够支持将一个150G太网业务和2个25G太网业务采用2路现有的100GE的PMD进行传送。
现有的一种FlexE的具体架构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所示。FlexE是由K条PHY链路绑定的群组,K的取值为正整数,图1中示出的FlexE Group中包括4条PHY链路。当前的灵活以太网实现建议仅支持100G的PHY链路,未来待IEEE P802.3bs完善400GE的标准之后,FlexE的PHY链路可以支持400G的PHY链路。灵活以太网客户端(Flex Ethernet Client,FlexEClient)是基于MAC的以太网数据流,其速率可以与现有以太网PHY链路的速率相同或不同,例如10Gb/s、40Gb/s或25Gb/s。灵活以太网层(Flex Ethernet Shim,FlexE Shim)是用来将FlexE Client的数据映射到FlexE Group以及将FlexE Group的数据解映射到FlexEClient的逻辑层。类似于多链路变速箱(Multi-Link Gearbox,MLG)技术,FlexE Shim在发送方向起到复用的功能,将数据从FlexE Client映射到FlexE Group;相反,在接收方向起到解复用的功能,将数据从FlexE Group解映射到FlexE Client。
FlexE借鉴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技术,对物理接口传输构建固定帧格式,并进行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时隙划分。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PHY链路上码块的示意图。与SDH/OTN不同的是,按照传输顺序,FlexE的TDM时隙划分粒度是66比特,正好可以对应承载一个64B/66B编码块。FlexE每条PHY链路上的数据通过周期性插入FlexE开销码块来实现对齐,具体是隔1023×20个66B数据码块插入1个66B的FlexE开销码块,如图2所示。对应100G的PHY链路的场景,相邻FlexE开销码块出现的时间间隔是13.1微秒。
FlexE的帧区分为基本帧和复帧。一个FlexE基本帧包含8行,每行第一个66B块位置为FlexE开销码块,开销码块后为进行时隙划分的净荷区域(1023×20个66B净荷数据码块)。以100GE为例,100GE接口的带宽划分20个时隙,每个时隙的带宽约为5Gbps。32个基本帧构成一个复帧。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FlexE基本帧中开销码块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开销码块包括用于特定指示的一些字段。例如,字段C用于指示被使用的时隙分配表(calendar configuration in use)。OMF为开销多帧指示符(Overhead MultiframeIndicator)。RPF为远程PHY故障(Remote PHY Fault)。Res和Reserved为保留字段。PHY图(PHY Map)用于控制哪些条PHY链路是群组的成员(control of which PHYs are membersof this group)。PHY号(PHY Number)是群组中该PHY的标识(Identity of this PHYwithin the group)。CR是开关请求时隙分配表(Calendar Switch Request)。CA是开关确认时隙分配表(Calendar Switch Acknowledge)。ss是有效同步头比特(Valid syncheader bits),包括2比特,2比特可以为01或10。CRC是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位。从图3中可以看出目前开销码块中还有一些保留字段,此外还有5个66B的码块用作管理通道,用于在两个FlexE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净荷之外的信息。
要保证FlexE Group的数据在接收端能正确恢复出来,需要发送端数据经过各PHY链路传输之后的时延差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时延差太大,FlexE的PHY链路在接收数据时,将会因为不能找到数据块的对齐符而使得整个FlexE Group的数据传输发生故障。OIF给出的FlexE 1.0版本标准中定义的时延差上限是10微秒。因此在建立FlexE Group之前需要先把任意两个备选的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测量出来,以确定是否满足时延差要求,将满足时延差要求的PHY链路建成同一个FlexE Group。
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NTP)是专门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进行时间同步而建立的一种协议。NTP的具体描述可参考标准RFC-958,它可用于测试两个设备之间链路的时延。NTP测量两个设备(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链路时延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假设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的时延差为ΔT,从近端设备到远端设备的传输延迟为d1,从远端设备到近端设备的传输延迟为d2,且假设上下行的传输是对称的,即d2与d1相等,为D。测量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的时延差可以通过以下过程。
近端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时延测试请求。近端设备将发送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记录为近端设备的时间戳T1,同时将该时间戳T1放入该时延测试请求中。
远端设备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时延测试请求。远端设备将远端设备接收到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记录为远端设备的时间戳T2
远端设备向近端设备发送反向时延测试请求。远端设备将发送反向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记录为远端设备的时间戳T3,同时将时间戳T1、时间戳T2和时间戳T3放入该反向时延测试请求中。
近端设备将收到远端设备发送的反向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记录为近端设备的时间戳T4
由此,近端设备获取了四个时间戳,时间戳T1、时间戳T2、时间戳T3和时间戳T4。近端设备通过这四个时间戳计算近端设备与远端设备的时延差ΔT。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2=T1+ΔT+D
T4=T3-ΔT+D
ΔT=[(T2-T1)+(T3-T4)]/2
利用以上方法测试各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再将满足时延差要求的PHY链路建成同一个FlexE Group。
然而,利用NTP测试PHY链路的传输时延的前提条件是上下行的传输路径是对称的。而实际应用中FlexE Group是可以允许PHY链路的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因此采用NTP无法精确测试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无法准确有效地建立FlexE Group。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100。当然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可以将类似的方法应用于灵活光网络(Flex Opticalnetwork)中,用于建立FlexO Group。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100用于建立近端设备到远端设备传输方向上的FlexEGroup。方法1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10,远端设备和近端设备分别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要建立由M条PHY链路组成的灵活以太网群组,需确定是存在可用的至少M条PHY链路的。至少M条PHY链路可以是备选的N条PHY链路,备选的N条PHY链路是指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备选的N条PHY链路。通常,备选的N条PHY链路是来自于相同FlexE Shim的各端口的PHY链路。端口发现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基于现有的各种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备选的N条PHY链路可以是由控制装置确定选取的,也可以是由其它装置或设备确定的。控制装置可以部署在独立于远端设备和近端设备的设备中,也可以部署在远端设备中或近端设备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控制装置用于对远端设备和近端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控制。控制装置用于管理近端设备到远端设备传输方向上的所有的PHY链路,可以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备选的N条PHY链路,并将所确定的N条PHY链路通知远端设备和近端设备。例如,在110-a中,控制装置向近端设备发送消息,以通知近端设备上述至少M条PHY链路(备选的N条PHY链路);在110-b中,控制装置向远端设备发送消息,以通知远端设备上述至少M条PHY链路(备选的N条PHY链路)。
应理解,上述方案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远端设备和近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案,分别确定至少M条PHY链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20,近端设备通过至少M条PHY链路向远端设备发送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相应地,远端设备通过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其中,近端设备通过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发送第i时延测试请求,远端设备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每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时延测试请求,通过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其中,i为变量。
对于远端设备,远端设备需确定接收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其中,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为接收时刻T1i。应理解,接收时刻T1i为基于远端设备的时钟的时间戳。
对于近端设备,第一方案中,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中存在至少两个时延测试请求是近端设备在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近端设备可以在所发送的任意一个时延测试请求中携带指示该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的时间戳。即,第i时延测试请求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近端设备通过PHY链路i发送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T2i。应理解,发送时刻T2i为基于近端设备的时钟的时间戳。
第二方案中,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是近端设备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即,近端设备通过至少M条PHY链路向远端设备发送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可以包括:近端设备通过至少M条PHY链路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第i时延测试请求中可以不用包括用于指示近端设备通过PHY链路i发送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T2i。远端设备直接认定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是相同的。在后续的处理中,所有的T2i可以取相同大小的值,或者直接将所有的T2i取值为0,具体方案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采取其它的方案,使得远端设备获知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30,远端设备根据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
具体地,远端设备根据至少M个接收时刻,确定至少M条PHY链路中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以用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至少M条PHY链路,其中,根据接收时刻T1a和接收时刻T1b,确定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a和b的取值均为1,2,…,N,a与b的取值不同。
在第一方案中,远端设备根据接收时刻T1a和接收时刻T1b,确定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可以包括:根据发送时刻T2a、接收时刻T1a、发送时刻T2b和接收时刻T1b,确定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
ΔDab=(T1b-T2b)-(T1a-T2a)。
在第二方案中,所有的T2i可以取相同大小的值,或者直接将所有的T2i取值为0。因此,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
ΔDab=T1b-T1a
在确定至少M条PHY链路中所有的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后,可以根据这些时延差以及预设时延条件,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并基于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第二方案要求多条PHY链路能够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时延测试请求,但可以简化计算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的过程。
远端设备根据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和预设时延条件,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
具体地,预设时延条件可以是根据经验,或根据系统的配置或运行状态,或根据业务的需求而预先设置的。该预设时延条件可以是两条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小于某一时延差允许阈值,或者两条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属于某一时延差允许范围,等等。预设时延条件可以随着系统或业务的变化而变化,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根据时延差和预设时延条件,远端设备可以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出一个或多个FlexE Group。例如,远端设备可以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时延条件的M条PHY链路,作为第一FlexE Group;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时延条件的K条PHY链路,作为第二FlexE Group。
应理解,S120和S130的顺序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例如可以在一部分PHY链路上发送时延测试请求,测量时延差后如果能够在测量的PHY链路中找到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则可以不再进行后续的测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根据任意两条PHY链路上时延测试请求的接收时刻,精确的确定任意两条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能够适用于PHY链路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情况,可以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保证灵活以太网群组出现业务故障的概率降低。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在130之后,一种可选的方案如图6所示,方法1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40a,远端设备向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第二信息可以承载在FlexE基本帧的开销码块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发送给近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的承载方式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150a,远端设备与近端设备基于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远端设备与近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灵活以太网群组传输数据。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下面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图7描述图6中所描述的方案。
假设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有N条PHY链路。近端设备在N条PHY链路上向远端设备发送N个个时延测试请求,PHY链路i上传输第i时延测试请求,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为T2i,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接收时刻为T1i
建立FlexE Group的步骤可以如下:
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将所有来自于相同FlexE Shim的各端口之间的PHY链路作为备选的PHY链路,共N条备选的PHY链路。
近端设备在各条PHY链路上发送时延测试请求的时间戳分别记录为T21,T22,…,T2i,…,T2N,同时将该时间戳放入时延测试请求中。在一定时间范围S内,近端设备在所有PHY链路上发送完N个时延测试请求。通常,S的大小可以由近端设备的时钟和远端设备的时钟的频率稳定度决定。近端设备的时钟和远端设备的时钟的频率随外部因素(例如,温度、电压等因素)的变化越稳定,则所允许的S越大。
远端设备通过N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N个时延测试请求。远端设备将接收到时延测试请求的时间戳分别记录为T11,T12,…,T1i,…,T1N。同时,远端设备分别解析N个时延测试请求,将N个时延测试请求中的时延戳T21,T22,…,T2i,…,T2N保存下来。
远端设备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任意两条PHY链路,例如,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
ΔDab=(T1b-T2b)-(T1a-T2a)。
其中,a,b可以分别是指FlexE Group内的PHY Number。
当T2a和T2b相等时,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简化为如下公式:
ΔDab=T1b-T1a
远端设备将计算得到的所有的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与预设时延条件相比较,对符合预设时延条件的PHY链路分配相同的群组标识GroupID。例如,N=4,即共有4条备选的PHY链路,分别为PHY链路A、PHY链路B、PHY链路C和PHY链路D。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测试计算得到时延差,发现PHY链路A和PHY链路D满足FlexE Group的预设时延条件,PHY链路B和PHY链路C满足FlexE Group的预设时延条件,而4条备选的PHY链路一起不满足FlexE Group的预设时延条件。则可以建立两个FlexE Group,GroupID为灵活以太网群组1的群组包含PHY链路B和PHY链路C,GroupID为灵活以太网群组2的群组包含PHY链路A和PHY链路D。
远端设备可以将GroupID形成特定码块,并将特定码块携带在每条PHY链路的Flex开销码块的管理通道中发送给近端设备。这里的GroupID可以认为是第二信息。具体的近端设备发送时延测试请求的时间戳的信息的实现协议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远端设备发送GroupID的实现协议也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为了减小近端设备的时钟和远端设备的时钟的频率稳定性对测试时延差引起的误差,以上测试时延差的步骤可以重复多次,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在方法100的110、120,以及130远端设备根据至少M个接收时刻,确定至少M条PHY链路中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之后,一种可选的方案如图8所示,方法1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35b,远端设备将计算得到的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发送给近端设备。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对发送时延差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137b,近端设备根据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和预设时延条件,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
140b,近端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
150b,远端设备与近端设备基于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远端设备与近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灵活以太网群组传输数据。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在方法100的110、120,以及130远端设备根据至少M个接收时刻,确定至少M条PHY链路中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之后,一种可选的方案如图9所示,方法1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35c,远端设备将计算得到的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发送给控制设备。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对发送时延差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137c,控制设备根据两两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和预设时延条件,从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
145c,控制设备向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
147c,控制设备同样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
150c,远端设备与近端设备基于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远端设备与近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灵活以太网群组传输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i时延测试请求可以承载在PHY链路i的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码块上。
具体而言,从图3示出的FlexE基本帧中开销码块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开销码块中目前还有些保留字段没有被定义。如图10所示,近端设备发送的时延测试请求可以以TLV(Type,Length,Value)三元组格式放在FlexE开销的特定位置上,例如放在管理通道码块上,具体而言可以放在管理通道的第6个和第7个66B码块上。应理解,时延测试请求也可以放在FlexE开销的其他码块或字段上,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于前文描述的第一方案,近端设备发送的时延测试请求中可以包含时间戳;对于前文描述的第二方案,近端设备发送的时延测试请求中则不需包含时间戳。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PHY链路i传输的FlexE的基本帧中的FlexE开销中包括群组建立状态信息,群组建立状态信息用于指示PHY链路i是否已经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具体而言,可以在FlexE开销的保留字段中增加一个比特的字段(例如,暂时可以命名为T的字段)用来指示群组建立状态信息,即用来指示FlexE Group是否是否已经建立。例如,T为0表示FlexE Group未建立,T为1表示FlexE Group已建立。T的初始状态设置为FlexE Group未建立,则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的第6个和第7个66B码块位置用来传输时延测试请求;如果FlexE Group已建立,则更改T为1,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的第6个和第7个66B码块位置不再传输时延测试请求。T的具体位置可以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其它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采用在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上传输时延测试请求的方式对现有FlexE的传输机制改动小。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支持在现有的FlexE Group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新的PHY链路而建立新的FlexE Group,该过程不会对正常工作的PHY链路上的业务产生影响。在现有FlexE Group基础上添加新的PHY链路时,仍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用于建立FlexEGroup的步骤重新测量新的PHY链路与已有的所有PHY链路之间各自的时延差,测试过程中需要按本发明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在每条PHY链路上分别发送时延测试请求。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PHY链路i的数据码块上。
在前一实施例中,时延测试请求可以承载在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码块上,由于FlexE开销的66B码块是周期性间插在FlexE的数据码块之间的,开销码块相对数据码块的传输速率慢。由于在FlexE Group建立之前,PHY链路的数据码块上还没有传输业务数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时延测试请求可以承载在数据码块上。
具体地,可以在若干个数据码块一起传输时延测试请求,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用4个64B/66B数据码块一起传输。承载时延测试请求的每个64B/66B数据码块可以参考IEEE 802.3-2015中对64B/66B编码的序列块结构的定义。其中,字段0x6有待标准组织承认和分配,0x4B和0x00均属于固定值字段,此外固定值字段还可以包括0B10和0x0等,用于对数据码块进行标识,以方便远端设备根据这些标识识别出传输时延测试请求的数据码块并进行解析。数据码块中除固定值字段外,还有3个可用字节D1、D2和D3用于承载时延测试请求。可选地,为便于找到这些数据码块,可以将时延测试请求指定承载在与FlexE开销码块相邻的数据码块位置。应理解,远端设备解析FlexE开销或上述承载时延测试请求的数据码块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实现。
类似地,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PHY链路的数据码块上时,也可以在FlexE开销的保留字段中增加字段T,用来指示群组建立状态信息,即用来指示FlexE Group是否已经建立。如果FlexE Group未建立,则近端设备在FlexE的几个连续数据码块中发送时延测试请求;如果FlexE Group已建立,则数据码块中不再发送时延测试请求。
当近端设备采用上述方法将时延测试请求放在数据码块传输时,远端设备在解析接收到的数据流的时候需要做相应调整。现有的技术中,远端设备在解复用阶段只会解析FlexE的开销码块。在本实施例中,远端设备还需要解析承载时延测试请求的数据码块。为了解析出上述时延测试请求,远端设备可以按照提前约定(例如,在协议中规定或通过信令约定)好的规则解析相应的数据码块,或者开销码块还可以用字段指示出承载时延测试请求的数据码块的位置,或者指示出是否需要解析与开销码块相邻的特定数据码块,远端设备解析出开销码块后根据上述字段的指示解析相应的数据码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可以将GroupID以TLV形式按照IEEE 802.3中定义的64B/66B编码要求封装成特定的码块,并通过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发送给近端设备。图1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GroupID的64B/66B码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上传输GroupID的64B/66B码块可以参考IEEE802.3-2015中64B/66B编码的序列块结构定义,其中,字段0x6有待标准组织承认和分配,0x4B和0x00均属于固定值字段,此外固定值字段还可以包括0B10和0x0等,剩余三个字节的字段用来传输GroupID。
上文结合图5至12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3和图1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设备。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图13所示的远端设备2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10、接收模块220、控制模块230和第二确定模块240。
第一确定模块210,用于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接收模块22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0确定的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其中,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每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时延测试请求,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
控制模块230,用于确定所述接收模块220接收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其中,接收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为接收时刻T1i
第二确定模块24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230确定的所述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所述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端设备,根据任意两条PHY链路上时延测试请求的接收时刻,精确的确定任意两条PHY链路之间的时延差,能够适用于上下行的传输路径不对称的情况,可以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保证灵活以太网群组出现业务故障的概率降低。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中可以存在至少两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近端设备通过所述PHY链路i发送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T2i,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40根据公式ΔDab=(T1b-T2b)-(T1a-T2a)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40根据公式ΔDab=T1b-T1a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码块上。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数据码块上。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PHY链路i传输的FlexE的基本帧中的FlexE开销中包括群组建立状态信息,所述群组建立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HY链路i是否已经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远端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50,用于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建立模块260,用于与所述近端设备基于所述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模块220和发送模块250可以由网络接口实现,第一确定模块210、控制模块230、第二控制模块240和建立模块26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14所示,远端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和网络接口320。
处理器310用于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网络接口320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器310确定的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其中,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每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时延测试请求,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
所述处理器310还用于确定所述网络接口320接收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其中,接收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为接收时刻T1i
所述处理器31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所述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
其中,远端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30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310执行的代码等。
远端设备3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34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3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图14所示的远端设备300或图13所示的远端设备200能够实现前述图5至图12的实施例中所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注意,本发明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中存在至少两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近端设备通过所述PHY链路i发送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T2i,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所述处理器310根据公式ΔDab=(T1b-T2b)-(T1a-T2a)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所述处理器310根据公式ΔDab=T1b-T1a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码块上。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数据码块上。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PHY链路i传输的FlexE的基本帧中的FlexE开销中包括群组建立状态信息,所述群组建立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HY链路i是否已经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接口320还用于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所述处理器310还用于与所述近端设备基于所述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设备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远端设备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其中,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每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时延测试请求,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
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接收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其中,接收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为接收时刻T1i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所述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中存在至少两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近端设备通过所述PHY链路i发送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T2i,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根据公式ΔDab=(T1b-T2b)-(T1a-T2a)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根据公式ΔDab=T1b-T1a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码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数据码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Y链路i传输的FlexE的基本帧中的FlexE开销中包括群组建立状态信息,所述群组建立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HY链路i是否已经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
所述远端设备与所述近端设备基于所述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10.一种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其中,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每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时延测试请求,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
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其中,接收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为接收时刻T1i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确定的所述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所述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中存在至少两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近端设备通过所述PHY链路i发送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发送时刻T2i,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根据公式ΔDab=(T1b-T2b)-(T1a-T2a)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是所述近端设备在相同的发送时刻发送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HY链路a与所述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ΔDab是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根据公式ΔDab=T1b-T1a确定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码块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承载在所述PHY链路i的数据码块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HY链路i传输的FlexE的基本帧中的FlexE开销中包括群组建立状态信息,所述群组建立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HY链路i是否已经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
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近端设备基于所述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19.一种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存在至少M条物理层PHY链路,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网络接口,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其中,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每条PHY链路接收近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时延测试请求,通过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的PHY链路i接收第i时延测试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网络接口接收所述至少M个时延测试请求的至少M个接收时刻,其中,接收所述第i时延测试请求的时刻为接收时刻T1i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M个接收时刻,从所述至少M条PHY链路中确定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M条PHY链路,所述M条PHY链路中任意两条PHY链路PHY链路a与PHY链路b之间的时延差满足预设时延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口还用于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M条PHY链路作为一个灵活以太网群组;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与所述近端设备基于所述M条PHY链路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
CN201611024658.1A 2016-11-15 2016-11-15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8075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4658.1A CN108075903B (zh) 2016-11-15 2016-11-15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7/109768 WO2018090856A1 (zh) 2016-11-15 2017-11-07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EP17872792.1A EP3531588B1 (en) 2016-11-15 2017-11-07 Method and device for building flexible ethernet group
ES17872792T ES2833499T3 (es) 2016-11-15 2017-11-07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construir grupo ethernet flexible
US16/413,193 US10903929B2 (en) 2016-11-15 2019-05-15 Flexible ethernet group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4658.1A CN108075903B (zh) 2016-11-15 2016-11-15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5903A true CN108075903A (zh) 2018-05-25
CN108075903B CN108075903B (zh) 2020-04-21

Family

ID=6214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4658.1A Active CN108075903B (zh) 2016-11-15 2016-11-15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3929B2 (zh)
EP (1) EP3531588B1 (zh)
CN (1) CN108075903B (zh)
ES (1) ES2833499T3 (zh)
WO (1) WO201809085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5588A (zh) * 2019-03-29 2019-07-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19242368A1 (zh) * 2018-06-22 2019-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组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20001127A1 (zh) * 2018-06-26 2020-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灵活光网络的业务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38424A1 (zh) * 2018-08-22 2020-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082957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端口配置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94226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585778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3452623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及设备
CN114422069A (zh) * 2022-01-04 2022-04-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lexE业务的时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0361B (zh) * 2017-06-16 2021-0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19182B (zh) * 2018-07-12 202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容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245542B (zh) * 2018-11-28 2022-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时间戳的方法、时间的同步系统
CN112118197B (zh) * 2019-06-19 2021-07-09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开销监控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8961A (zh) * 2020-02-29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350A (zh) * 2007-08-15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同步数字传送网络中处理以太网业务的装置和方法
WO2008092390A1 (en) * 2007-01-26 2008-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ndwidth reuse in multiplexed data stream
CN102136959A (zh) * 2010-01-22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27426A (zh) * 2011-12-05 2012-04-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同时支持afdx与普通以太网交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46336A (zh) * 2013-09-24 2014-01-2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以太网链路层通信传输方式的传输时延监测方法
CN105141558A (zh) * 2014-05-30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加扰装置及加扰配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16776A1 (en) * 2006-02-07 2007-08-08 Alcatel Lu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effects of impulse noise on data packet transfer
EP3089423B1 (en) * 2014-01-14 2018-07-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therne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thereof
US10637604B2 (en) * 2014-10-24 2020-04-28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and multi link gearbox mapping procedure t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US9800361B2 (en) * 2015-06-30 2017-10-24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swi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097480B2 (en) * 2015-09-29 2018-10-09 Ciena Corporation Time transfer systems and methods over flexible etherne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90A1 (en) * 2007-01-26 2008-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ndwidth reuse in multiplexed data stream
CN101141350A (zh) * 2007-08-15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同步数字传送网络中处理以太网业务的装置和方法
WO2009021376A1 (fr) * 2007-08-15 2009-02-19 Zte Corporation Dispositif ethernet et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affaire ethernet basé sur l hiérarchie numérique synchrone (sdh)
CN102136959A (zh) * 2010-01-22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27426A (zh) * 2011-12-05 2012-04-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同时支持afdx与普通以太网交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46336A (zh) * 2013-09-24 2014-01-2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以太网链路层通信传输方式的传输时延监测方法
CN105141558A (zh) * 2014-05-30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加扰装置及加扰配置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2043B2 (en) 2018-06-22 2022-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nk group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242368A1 (zh) * 2018-06-22 2019-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0635931A (zh) * 2018-06-22 2019-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组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20001127A1 (zh) * 2018-06-26 2020-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灵活光网络的业务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29748B2 (en) 2018-06-26 2022-05-10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flexible optical network,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0038424A1 (zh) * 2018-08-22 2020-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082957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端口配置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83285A1 (zh) * 2018-10-22 2020-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端口配置检测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94226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804982B2 (en) 2018-12-10 2023-10-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85778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1792067B2 (en) 2019-02-19 2023-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ethern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995588A (zh) * 2019-03-29 2019-07-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995588B (zh) * 2019-03-29 2020-07-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链路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1189994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及设备
CN113452623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及设备
CN113452623B (zh) * 2020-03-26 2023-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及设备
CN114422069A (zh) * 2022-01-04 2022-04-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lexE业务的时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2069B (zh) * 2022-01-04 2023-12-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lexE业务的时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33499T3 (es) 2021-06-15
EP3531588A4 (en) 2019-08-28
EP3531588A1 (en) 2019-08-28
CN108075903B (zh) 2020-04-21
WO2018090856A1 (zh) 2018-05-24
EP3531588B1 (en) 2020-10-21
US20190280797A1 (en) 2019-09-12
US10903929B2 (en)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5903A (zh)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US11233571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low-rate service data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600188A (zh) 数据传输方法、传输设备和传输系统
KR102383297B1 (ko) 서비스 주파수를 투명하게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74238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message transmission
US9236969B2 (en) Super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signal supported by multiple wavelengths
US8416770B2 (en) Universal service transport transitional encoding
CN106803814A (zh)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641916B2 (en)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servic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60197691A1 (en)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node
CN107682217A (zh) 以太网信号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20082455A1 (en) TE-Link Bandwidth Model for ODU Switch Capable OTN Interfaces
JP6784777B2 (ja) サービス伝送方法および第1の伝送デバイス
CN107566075A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EP3935794B1 (en) Otn transport over a leaf/spine packet network
CN110248260B (zh) 光网络中以太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1870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EP4131843A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489537A (zh) 一种光传送网中的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4051586A1 (zh) 一种光传送网中的数据帧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213225A1 (zh) 一种信号帧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107298A1 (zh) 传输通用服务传输转变编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18157809A (zh) 一种时延信息传输方法、时钟恢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