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961A -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8961A CN113328961A CN202010132894.5A CN202010132894A CN113328961A CN 113328961 A CN113328961 A CN 113328961A CN 202010132894 A CN202010132894 A CN 202010132894A CN 113328961 A CN113328961 A CN 1133289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delay
- interface
- compensation
- service
- service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95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70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04L49/253—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using establishment or release of connections between 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检测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第二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在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响应于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目标规格,将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通过传输延时补偿,提高绑定灵活以太网组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当前以太网接口标准都是固定速率,为了满足更高带宽的需求,光互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OIF)组织发起灵活以太(flexible ethernet,FlexE)协议。该FlexE协议在IEEE802.3协议的基础上定义了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之间的中间适配层(shim)。该FlexE技术基于客户端/组(client/group)架构,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多速率子接口在多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链路上的承载技术,可以支持任意多个不同FlexEClient在任意一组PHY组成的FlexE网组(group)上的映射和传输,使得以太网接口速率可以灵活匹配多种业务场景。
其中,FlexE技术的基本功能是将M个FlexE client的业务流按照FlexE shim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机制映射到一个由N条PHY链路组成的FlexE网组上,M和N均为正整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对灵活以太网组进行调整。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该第一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业务接口,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作为参考传输延时值,该第二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响应于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中存在至少一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该网络设备在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其中,目标规格为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之后,网络设备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响应于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目标规格,将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之前,先通过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解决了传输延时差过大导致无法绑定灵活以太网组的问题,提高了绑定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偿接口连接有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光纤,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光纤增加数据流的传输链路长度,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光纤的长度基于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的大小及单位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扣板,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的时长基于读写地址差值与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的乘积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工作在时钟和数据恢复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偿接口包括网络设备上新增的接口和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包括与目标业务接口对应的选择器,目标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将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之后,还包括:响应于目标业务接口未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选择器选择由目标业务接口传输的数据流;或者,响应于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选择器选择由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的补偿接口传输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或者数据流接收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确定模块、补偿模块和绑定模块。其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该第一业务接口为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业务接口,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作为参考传输延时值,该第二业务接口为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中存在至少一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在所述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所述目标规格为所述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补偿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绑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所述目标规格,将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接口连接有传输延时补偿组件,所述补偿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光纤,所述补偿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光纤增加数据流的传输链路长度,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光纤的长度基于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的大小及单位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得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扣板,所述补偿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的时长基于读写地址差值与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的乘积得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工作在时钟和数据恢复模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接口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上新增的接口和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包括与目标业务接口对应的选择器,所述目标业务接口为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接口未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由所述目标业务接口传输的数据流;或者,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由所述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的补偿接口传输的数据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或者数据流接收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存储器及处理器,一个业务接口对应至少一条物理层链路,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网络设备。
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FlexE Group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FlexE开销帧在PHY上的插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FlexE Group发送端时隙分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FlexE Group接收端时隙分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回路径的CDR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扣板工程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光纤补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光纤补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环回扣板补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随着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应用和业务的多样化,网络流量增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以太网接口标准制定和产品开发中是阶梯型的,当前以太网接口标准都是固定速率,因而会存在传送需求和实际设备接口能力之间的差距,经常需要解决在当前以太网接口速率等级下,满足更高带宽的需求。对此,OIF组织发起了FlexE协议。该FlexE协议在IEEE802.3协议的基础上定义了媒体接入控制(mediam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之间的中间适配层(shim)。该FlexE技术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多速率子接口在多PHY链路上的承载技术,使得以太网接口速率可以灵活匹配多种业务场景,并且在更高带宽的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转发设备出现时,不必等待新的固定速率以太网标准出台,即可发挥设备的最大性能。
其中,FlexE技术的基本功能是将M个FlexE clients的业务流按照FlexE Shim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机制映射到一个由N条物理层PHY链路组成的灵活以太网组FlexE Group上,M和N均为正整数。示例性地,以M为6,N为4为例,FlexE的通用架构可如图1所示,即图1所示的FlexE是将6个FlexE clients的业务流按照FlexE Shim的TDM机制映射到一个由4条PHY链路组成的FlexE Group上。
图1中,FlexE Client:对应于网络的各种业务接口,与IP/Ethernet网络中的传统业务接口一致。FlexE Client可根据带宽需求灵活配置,支持各种速率的以太网MAC数据流(如10G、40G、n*25G数据流,甚至非标准速率数据流),并通过64B/66B的编码的方式将数据流传递至FlexE Shim层。
FlexE Shim:作为位于传统以太网架构的MAC与PHY(PCS子层)中间的一个额外逻辑层,通过基于Calendar的Slot分发机制实现FlexE技术的核心架构。此外,FlexE Shim层通过开销帧(Overhead)提供带内管理通道,支持在对接的两个FlexE接口之间传递配置、管理信息,实现链路的自动协商建立。FlexE Shim中的每个100GE PHY划分为20个slot(64/66bit),每个slot带宽为5Gbps,FlexE Client可以按照5Gbps颗粒的整倍数进行带宽分配。
以100GE(吉比特以太网)PHY为例,FlexE的映射机制中,每条100G PHY对应着20个64B/66B码块对应的时隙(time slot),每个码块对应5Gbps速率的净荷速率(payloadrate)。当前FlexE标准支持100GE、200GE、400GE和50GE接口上的FlexE。FlexE开销帧在PHY上的插入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每个块为一个根据IEEE 802.3Clause 82编码(encoded)的64B/66B块(block),每20个blocks组成一个时隙表(calendar),每个块即TDM映射机制中的一个时隙(time slot)。
在发送端,FlexE shim层会周期性的在每1023个“20blocks”后插入一个FlexEoverhead(66bit)用于定界slot的边界,也即每个calendar重复1023次之后,插入1个64B/66B encoded开销块(overhead block)。每8个开销块组成一个开销帧,每32个开销帧组成一个开销复帧。整个FlexE的流量时隙映射(client-slot mapping)和各种管理,都在开销复帧内完成。
在接收端,FlexE Group组内每个PHY对应的Flexe shim会识别FlexE开销帧里面第一个66bit block对应的特殊序列,如果连续N次每隔(1023*20+1个66bit)*8的block都能找到相同的特殊序列,则完成FlexE开销帧的锁定。
FlexE Shim通过Calendar机制实现多个不同速率FlexE Client数据流在FlexEGroup中的映射、承载与带宽分配。FlexE按照每个Client数据流所需带宽以及shim中对应每个PHY的5G粒度slot的分布情况,计算、分配Group中可用的slot,形成Client到一个或多个Slot的映射,再结合Calendar机制实现一个或多个Client数据流在Group中的承载。具体到比特流层面,每个64/66B原子数据块block承载在一个slot时隙中。FlexE在Calendar机制中,将“20blocks”(对应slot0到slot19)作为一个Calendar逻辑单元(如图2),并进一步将1023个“20blocks”作为Calendar组件。Calendar组件循环往复最终形成了5G为颗粒度的Slot数据承载通道。
在发送端,对于由m个100G的ETH PHY组成的FlexE group,Calendar的逻辑单元长度是20*m个时隙。20*m个时隙分配到m个ETH PHY上,每个ETH PHY的sub-calendar长度为20。以图3所示的FlexE Group发送端时隙分发示意图为例,m=4,20*4个时隙,分配到4个ETH PHY上,也就是将20*4个时隙分别分配到PHY A、PHY B、PHY C和PHY D上。PHY A、PHY B、PHY C和PHY D的sub-calendar长度为20。
在接收端,FlexE group中的每个PHY会做搜帧处理,待每个PHY都锁定FlexEoverhead后,PHY间做对齐(alignment)处理,然后恢复出FlexE group的时隙日历。以图3所示的FlexE Group发送端时隙分发示意图为例,FlexE Group接收端时隙分发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中,在接收端,PHY A、PHY B、PHY C和PHY D会做搜帧处理,待每个PHY都锁定FlexEoverhead后,PHY A、PHY B、PHY C和PHY D间做对齐处理,然后恢复出FlexE group的时隙Calendar。
通过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过程不难看出,由于PHY间要做对齐处理,如果将多个PHY绑定成一个FlexE Group,需要保证PHY达到接收端的传输延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同业务接口的光纤传输路径不同,因此,需要解决光纤不同径带来的传输延时差的问题。
以在网络设备中支持FlexE特性的单板(以下简称FLexE单板)上实现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为例,该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实施环境如图5所示。当FlexE单板的多个业务接口对应的PHY需要绑定成一个FlexE group时,该多个业务接口的数量为4,将4个业务口对应的PHY绑定成一个FlexE group;各个业务接口连接的光纤长度不一致时,4根光纤的长度差导致的最大传输延时差(skew)可能超过FlexE单板的目标规格,即4根光纤的长度差导致的最大传输延时差(skew)有可能超过FlexE单板能够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
相关技术一中,可通过在接收端利用缓存buffer来缓解不同PHY链路的传输延时skew,在这种情况下,不同PHY链路的传输延时skew越大,接收端需要的缓存buffer容量就越大。当链路skew值大于缓存buffer最大深度时,则在接收端无法正常恢复FlexEgroup绑定业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光纤资源可能已经是布置好的。在创建FlexE group时,如果不同PHY链路最大skew大于设备容忍的最大skew规格,则需要重新调纤,影响部署效率。
相关技术二中,对于长距传输,比如中间穿越波分设备,传输距离达到上千公里的情况,通过在收发端增加合分波设备,可将不同PHY的光信号合波到一根光纤传输,从而减小不同PHY间的skew。因为不同PHY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传输的波长不一样,延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OIF-FlexE标准定义此种场景最大的PHY间skew容忍度是10μs。然而,该种方式需要增加合分波设备,增加解决方案成本;且彩光标准仍旧处于进展中,各个厂家实现上有差异,彩光对接存在较大风险。此外,彩光维护没有波分的全套检测和性能体系等,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判断故障点,导致运维困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一个业务接口对应一条或多条物理层链路。该方法通过传输延时补偿的方式,使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传输延时差控制在该网络设备支持的目标规格以内。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几个过程。
601,网络设备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该第一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业务接口,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作为参考传输延时值,该第二业务接口为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
其中,每个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具有各自的传输延时,在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为了实现后续的对齐处理,以其中一个业务接口作为第一业务接口,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作为参考传输延时值。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称为第二业务接口。
关于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时,可以直接根据每个业务接口检测到开销帧的时间差来确定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的方式,还可以是:网络设备检测每个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的传输延时以确定各个业务接口对应的传输延时值;之后,通过将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进行求差计算,便可得到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
此外,该网络设备具有其可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将该网络设备可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作为目标规格,则网络设备可将检测到的每个传输延时差与目标规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每个传输延时差是否均不大于目标规格,即每个传输延时差是否都不大于网络设备所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
例如,网络设备当前待绑定的业务接口有4个,分别为对应PHY A的业务接口A、对应PHY B的业务接口B、对应PHY C的业务接口C和对应PHY D的业务接口D。则检测业务接口A、B、C和D对应的传输延时值,其中,每个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可以根据该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长度确定。以物理层链路为光纤链路,单位长度为1千米为例,单位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为5微秒/千米(μs/km)。如果PHY A光纤长度为10.5km,则该业务接口A对应的传输延时值A=52.5μs。如果PHY B光纤长度为8km,则该业务接口B对应的传输延时值B=40μs。如果PHY C光纤长度为10.5km,则该业务接口C对应的传输延时值C=52.5μs。如果PHY D光纤长度为11km,则该业务接口D对应的传输延时值D=55μs。
以第一业务接口为业务接口A,业务接口B、C和D均为第二业务接口为例,网络设备将业务接口A的传输延时值分别与业务接口B、C和D中任意一个业务接口对应的传输延时值进行求差计算,得到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例如:业务接口A的传输延时值与业务接口B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AB=12.5μs;业务接口A的传输延时值与业务接口C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AC=0μs;业务接口A的传输延时值与业务接口D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AD=2.5μs;以目标规格为10μs即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为10μs为例,将计算得到的每个传输延时差与目标规格进行比较,确定传输延时差AB大于目标规格。
示例性地,如果将检测到的每个传输延时差与目标规格进行比较之后,确定每个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目标规格,即每个传输延时差都不大于网络设备所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则可以直接将待绑定的多个业务接口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如果有任意一个传输延时差大于目标规格,则执行下面的步骤602。
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络设备出厂之后,该网络设备的目标规格即以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网络设备的目标规格进行限定,即不对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进行限定。此外,该待绑定的业务接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待绑定的业务接口的数量进行限定,例如,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可以为2个,或者3个,或者4个,或者更多。示例性地,可基于网络设备所处的当前应用场景来确定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及数量。又例如,还可以接收上层的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中携带需要绑定的业务接口的信息,网络设备据此确定待绑定的业务接口。
602,响应于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中存在至少一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在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目标规格为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
由于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那么网络设备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为至少一个。如果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中存在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为了后续能够实现在接收端进行时隙对齐,可启动传输延时补偿。又由于传输延时差通过两个业务接口对应的传输延时计算得到的,因此,在启动传输延时补偿之前,先确定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将这两个业务接口中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作为补偿对象。
进一步地,根据每个网络设备所处的实施环境不同,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的数量也不同。因为一个传输延时差对应两个业务接口,则两个业务接口为一组。如果有一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确定的补偿对象为一组业务接口中的一个业务接口;如果有两个以上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对应两组以上的业务接口,在该两组以上的业务接口的每组业务接口中,分别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
例如,仍以上述601中的例子继续说明,由于确定传输延时差AB大于目标规格,则在传输延时差AB对应的业务接口A和B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为业务接口B。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例子正好是确定出的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为一个业务接口的情况,对于存在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根据每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分别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
603,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由于有些业务接口对应的传输延时值小,导致与其他业务接口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大于目标规格,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采用对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的方式,以缩小该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其他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关于传输延时的补偿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由于网络设备在出厂以后,其结构和功能已经确定,如果通过增加缓存的方式实现传输延时补偿,则需要对网络设备的结构进行更改,因而会增加一定的成本。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网络设备上设置补偿接口,该补偿接口可在需要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的时候启动使用,通过该补偿接口外接一些可以增加传输延时的外设,例如通过补偿接口连接传输延时补偿组件等。由于后续无需再对该网络设备进行额外修改,因而能够在减小网络设备缓存要求,且不增加网络设备的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传输延时补偿。由于补偿接口的作用是为了实现传输延时补偿,则该补偿接口可以是网络设备上新增的接口,在传输延时补偿的时候启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补偿接口除了是网络设备上新增的接口之外,还可以是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还支持对网络设备不更改的情况下,利已有的用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来实现补偿接口的功能。示例性地,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可以是指未承载业务数据流的接口。
无论补偿接口是哪种形式,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工作在时钟和数据恢复模式(clock and data recovery,CDR)。也就是说,从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需要工作在CDR模式。以图7所示的业务接口与补偿接口之间的环回路径CDR工作模式为例,在数据层面,业务接口连接一个串行/解串器(serializer/deserializer,SDS),接收数据后,通过跨异步处理同步到补偿接口连接的SDS(Serdes)发送出去。在时钟层面,为了保证数据流跨越SDS的时钟频率消除频差而不引起数据在CDR逻辑处理中出现上溢(Overflow)或者下溢(UnderFlow)现象,数据流需要完成时钟源跟踪。
示例性地,在业务接口与补偿接口之间连接有图7所示的SDS系统。该SDS系统中的一个SDS连接业务接口,另一个SDS连接补偿接口。从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侧的数据流方向(上行方向),使用业务接口的一个SDS恢复时钟,例如使用模拟锁相环(analog phase-locked loop,APLL)来跟踪业务接口侧恢复时钟,然后将跟踪到的时钟作为补偿接口侧SDS的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的参考时钟来达到上行数据流的时钟源跟踪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通过补偿接口实现传输延时补偿,该补偿接口连接有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关于传输延时补偿组件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类型:
类型一: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光纤。
针对类型一,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光纤增加数据流的传输链路长度,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光纤的长度基于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的大小及单位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得到。
示例性地,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大小可以根据传输延时差超过目标规格的大小确定,使得补偿之后的传输延时差不大于目标规格即可。例如,传输延时差为15μs,而目标规格为10μs,则传输延时差超过目标规格的大小为5μs,则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至少为5μs,使得补偿之后的传输延时差不大于目标规格。以1km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为5μs/km为例,则环回光纤的长度为1km。通过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该补偿接口,而该补偿接口连接有1km长度的环回光纤,使得该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增加,从而降低了传输延时差,使得调整后的传输延时差不大于目标规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多个业务接口需要补偿传输延时,则可以按照上述类型一下面介绍的过程,分别将每个需要补偿传输延时的业务接口配置到不同的补偿接口,每个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光纤的长度可以根据该补偿接口所连接的业务接口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的大小来确定。如果一个第一业务接口与至少两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大于目标规格,而该第一业务接口均为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那么,无需对该第一业务接口重复补偿多次传输延时,而是以该第一业务接口与至少两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传输延时差中最大的传输延时差为准,对该第一业务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即可。
类型二: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扣板。
针对类型二,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的时长基于读写地址差值与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的乘积得到。
示例性地,环回扣板可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实现对数据流进行缓存,从而增加传输延时。环回扣板与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图8所示的环回扣板工程视图,例如,该环回扣板与网络设备上的FLexE单板通过Serdes互连。
另外,该种通过环回扣板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的方式下,FPGA工作在CDR模式,仍以图7所示的示意图为例,左侧SDS为从FlexE单板与环回扣板的SDS互连,右侧围从环回扣板到FlexE单板的SDS互连。通过控制图7中异步处理中的缓存深度来实现调节延时的效果。因为异步处理缓存的读时钟是通过APLL跟踪写时钟的,所以异步处理缓存的读写地址差值是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数据流增加的延时就是读写地址差值*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也就是说,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的时长基于读写地址差值与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的乘积得到。
例如,异步处理缓存的读写地址差是1000,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是400MHz,则数据流增加的延时值为1000*(1/400MHz)=2.5μs。所以要调节数据流的延时值,通过调节异步处理缓存的读写地址差值即可实现。
604,响应于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目标规格,将该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
通过上述603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之后,可再次检测一下第一业务接口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传输延时差,以保证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目标规格之后,再将各个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从而提高绑定成功率。
在将待绑定的各个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之后,可通过该灵活以太网组来进行数据的传输。针对该灵活以太网组中有的业务接口配置到了补偿接口的情况,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与目标业务接口对应的选择器,目标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将各个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之后,还包括:响应于目标业务接口未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选择器选择由目标业务接口传输的数据流;或者,响应于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选择器选择由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的补偿接口传输的数据流。
关于网络设备包括的选择器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针对配置到补偿接口的业务接口配置对应的选择器,也可以针对所有业务接口配置选择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不仅可应用于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的场景下,也同样适用于网络设备为数据流接收端的场景。接下来,以如下几种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场景一:网络设备为数据流接收端,采用光纤补偿的方式实现传输延时补偿
该种场景下,以图9所示的接收端光纤补偿的结构为例,当需要进行FlexE group绑定时,针对需要绑定的PHY A#、PHY B#、PHY C#、PHY D#,先在接收端进行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差(skew)检测。如图9所示,由PHY skew检测单元来检测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skew。如果检测得到的各个skew均不大于设备容忍的最大skew,即目标规格,则直接将各个PHY进行FlexE group绑定。
如果某个PHY的传输延时较小造成skew较大,超过了设备容忍的最大skew,即存在一个传输延时差大于目标规格。则将此PHY B#对应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在补偿接口外连接一定长度的光纤增加延时,从而减小skew。
举例说明:PHY A#的光纤长度为10km,光纤延时即传输延时值为50μs,PHY B#的光纤长度为8km,光纤延时值40μs,PHY C#的光纤长度为10.5km,光纤延时值为52.5μs,PHY D#的光纤长度为11km,光纤延时值为55μs。以PHY D#对应的业务接口为第一业务接口为例,计算其他业务接口与该PHY D#的传输延时差。因此,4根光纤中,最大skew是PHY D#与PHY B#之间的传输延时差55μs-40μs=15μs。如果设备支持的最大skew即目标规格为10μs,则PHY间最大延时skew超过了设备的目标规格。对此,将PHY B#对应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2#,也即将PHY B#的数据流配置到补偿接口2#。因为PHY间光纤最大skew大于设备的目标规格15μs-10μs=5μs,所以在补偿接口2#外接1km光纤,对PHY B#上传输的数据流增加5μs的延时。PHY B#的数据流经过补偿接口及环回光纤后再回送到对应的缓存buffer,这样PHY间的最大skew就可以满足设备的目标规格。
在进对应的缓存buffer之前,网络设备内部会有一个复用器(multiplexer,MUX)选择器,当PHY上传输的数据流不需要经过补偿接口时,MUX选择器选择PHY接口直接进来的数据流,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当PHY数据流需要经过补偿接口时,MUX选择器选择补偿接口环回的数据流。
此外,PHY B#到补偿接口2#的数据流工作在CDR模式。
场景二: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采用光纤补偿的方式实现传输延时补偿
该场景下,以图10所示的发送端光纤补偿结构为例,当需要进行FLexE group绑定时,针对需要绑定的PHY A#、PHY B#、PHY C#、PHY D#,先在发送端进行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传输延时差(skew)检测。如果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skew均不大于设备容忍的最大skew,即目标规格,则直接将各个PHY进行FlexE group绑定。
如果某个PHY的传输延时较小造成skew较大,超过了设备容忍最大kew,即存在一个传输延时差大于目标规格。则将此PHY B#对应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在补偿接口外连接一定长度的光纤增加延时,从而减小skew。
举例说明:PHY A#的光纤长度为10km,光纤延时即传输延时值为50μs,PHY B#的光纤长度为8km,光纤延时值40μs,PHY C#的光纤长度为10.5km,光纤延时值为52.5μs,PHY D#的光纤长度为11km,光纤延时值为55μs。以PHY D#对应的业务接口为第一业务接口为例,计算其他业务接口与该PHY D#的传输延时差。因此,4根光纤中,最大skew是PHY D#与PHY B#之间的传输延时差55μs-40μs=15μs。如果设备支持的最大skew即目标规格为10μs,则PHY间最大延时skew超过了设备的目标规格。对此,将PHY B#对应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2#,也即将PHY B#的数据流配置到补偿接口2#。因为PHY间光纤最大skew大于设备的目标规格15μs-10μs=5μs,所以在补偿接口2#外接1km光纤,对PHY B#上传输的数据流增加5μs的延时。PHY B#的数据流从shim层输出之后,经过补偿接口及环回光纤后再传输到对应的PHYB#,这样PHY间的最大skew就可以满足设备的目标规格。
数据流在传输到对应的业务接口之前,网络设备内部会有一个复用器(multiplexer,MUX)选择器,当shim层输出的数据流不需要经过补偿接口时,MUX选择器选择shim层输出的数据流,如图10中的虚线所示,当shim层输出的数据流需要经过补偿接口时,MUX选择器选择补偿接口环回的数据流。
此外,shim到补偿接口2#,再到PHY B#的数据流工作在CDR模式。
上述场景一和场景二除了可以采用光纤补偿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环回扣板的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如下面的场景三所述。
场景三:网络设备为数据流接收端,采用环回扣板补偿的方式实现传输延时补偿
以图11所示的接收端环回扣板补偿的结构示意图为例,环回扣板通过FPGA实现对数据流进行缓存。FPGA工作在CDR模式,如图7所示,左侧SDS为从FlexE单板与环回扣板的SDS互连,右侧围从环回扣板到FlexE单板的SDS互连。通过控制图7中异步处理中的缓存深度来实现调节延时的效果。当需要进行FLexE group绑定时,针对需要绑定的PHY A#、PHYB#、PHY C#、PHY D#,先在接收端进行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传输延时差(skew)检测。例如通过图11所示的PHY skew检测单元检测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skew。如果第一业务接口与各个第二业务接口之间的skew均不大于设备容忍的最大skew,即目标规格,则直接将各个PHY进行FlexE group绑定。
以PHY A#的光纤长度为10km,光纤延时值为50μs,PHY B#的光纤长度为11km,光纤延时值55μs,PHY C#的光纤长度为10.5km,光纤延时值为52.5μs,PHY D#的光纤长度为14km,光纤延时值为70μs,以PHY D#对应的业务接口为第一业务接口为例,计算其他业务接口与该PHY D#的传输延时差。则PHY D#与其他三个PHY之间的skew都大于设备的目标规格10μs。
对此,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PHY A#、PHY B#、PHY C#对应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也即将PHY A#、PHY B#、PHY C#的数据流分配配置到补偿接口1#、2#、3#,分别连接环回扣板,由环回扣板对PHY A#、PHY B#、PHY C#的数据流进行缓存,这样各个PHY间的最大skew就可以满足网络设备的目标规格。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内部会有一个复用器(multiplexer,MUX)选择器,当PHY上传输的数据流不需要经过补偿接口时,MUX选择器选择PHY接口直接进来的数据流,如图11中的虚线所示,当PHY数据流需要经过补偿接口时,MUX选择器选择补偿接口环回的数据流。
此外,PHY A#、PHY B#、PHY C#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工作在CDR模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之前,先通过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解决了传输延时差过大导致无法绑定灵活以太网组的问题,提高了绑定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可执行上述图6所示的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一个业务接口对应至少一条物理层链路。参见图12,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201,用于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第一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业务接口,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作为参考传输延时值,第二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例如,该检测模块1201可用于执行上述图6所示的步骤601的相关内容。
确定模块1202,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中存在至少一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在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目标规格为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例如,该确定模块1202可用于执行上述图6所示的步骤602的相关内容。
补偿模块1203,用于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例如,该补偿模块1203可用于执行上述图6所示的步骤603的相关内容。
绑定模块1204,用于响应于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目标规格,将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例如,该绑定模块1204可用于执行上述图6所示的步骤604的相关内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补偿接口连接有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补偿模块1203,用于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光纤,补偿模块1203,用于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光纤增加数据流的传输链路长度,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光纤的长度基于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的大小及单位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得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扣板,补偿模块1203,用于通过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的时长基于读写地址差值与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的乘积得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工作在时钟和数据恢复模式。例如,参见上述图6中步骤603下面有关CDR的相关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补偿接口包括网络设备上新增的接口和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参见上述图6中步骤603下面有关补偿接口的相关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包括与目标业务接口对应的选择器,目标业务接口为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个,该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响应于目标业务接口未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选择器选择由目标业务接口传输的数据流;或者,响应于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选择器选择由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的补偿接口传输的数据流。例如,参见上述图6中步骤604下面有关选择数据流的相关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或者数据流接收端。例如,参见上述图6中步骤604下面有关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或者数据流接收端的相关描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之前,先通过将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解决了传输延时差过大导致无法绑定灵活以太网组的问题,提高了绑定成功率。
应理解的是,上述图12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1000,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1003、存储器1001及处理器1002,一个业务接口1003对应至少一条物理层链路。存储器1001、处理器1002及接口1003之间通过总线1004连接。
其中,存储器10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至少一条指令,计算机程序或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1002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
业务接口1003用于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该业务接口1003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实现,示例性地,该业务接口1003可以是网卡。例如,网络设备1000可通过该业务接口1003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例如,图13所示的网络设备1000为图6中的网络设备,处理器1002读取存储器1001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图13所示的网络设备1000能够执行图6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
应理解的是,图13仅仅示出了网络设备10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10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接口,处理器或者存储器。此外,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值得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是支持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RISC machines,ARM)架构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d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
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至少一条指令,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处理器或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各个操作和/或流程。
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图7所示的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
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所述第一业务接口为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业务接口,所述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作为参考传输延时值,所述第二业务接口为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所述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
响应于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中存在至少一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在所述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所述目标规格为所述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
将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响应于所述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所述目标规格,将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接口连接有传输延时补偿组件,所述将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
将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光纤,所述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
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光纤增加数据流的传输链路长度,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所述环回光纤的长度基于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的大小及单位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扣板,所述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包括:
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所述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的时长基于读写地址差值与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的乘积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工作在时钟和数据恢复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接口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上新增的接口和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与目标业务接口对应的选择器,所述目标业务接口为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将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接口未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由所述目标业务接口传输的数据流;或者,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由所述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的补偿接口传输的数据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或者数据流接收端。
9.一种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所述第一业务接口为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业务接口,所述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作为参考传输延时值,所述第二业务接口为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除所述第一业务接口之外的业务接口;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的传输延时差中存在至少一个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则在所述大于目标规格的传输延时差对应的两个业务接口中,确定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所述目标规格为所述网络设备容忍的最大传输延时差;
补偿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绑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与任意一个第二业务接口的传输延时值之间的传输延时差均不大于所述目标规格,将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对应的物理层链路进行灵活以太网组绑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接口连接有传输延时补偿组件,所述补偿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传输延时补偿组件进行传输延时补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光纤,所述补偿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光纤增加数据流的传输链路长度,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所述环回光纤的长度基于需要补偿的传输延时的大小及单位长度的光纤传输延时得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延时补偿组件包括环回扣板,所述补偿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补偿接口连接的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以进行传输延时补偿,所述环回扣板对数据流进行缓存的时长基于读写地址差值与异步处理缓存时钟工作频率的乘积得到。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延时值小的业务接口到补偿接口的数据流工作在时钟和数据恢复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接口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上新增的接口和业务未满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与目标业务接口对应的选择器,所述目标业务接口为所述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接口未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由所述目标业务接口传输的数据流;或者,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补偿接口,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由所述目标业务接口配置到的补偿接口传输的数据流。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发送端或者数据流接收端。
1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待绑定的业务接口、存储器及处理器,一个业务接口对应至少一条物理层链路,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所述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2894.5A CN113328961A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20/118574 WO2021169289A1 (zh) | 2020-02-29 | 2020-09-28 |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2894.5A CN113328961A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8961A true CN113328961A (zh) | 2021-08-31 |
Family
ID=7741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32894.5A Pending CN113328961A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28961A (zh) |
WO (1) | WO202116928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2069A (zh) * | 2022-01-04 | 2022-04-29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FlexE业务的时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896436A (zh) * | 2023-09-11 | 2023-10-17 | 之江实验室 |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分配方法及装置 |
WO2024026757A1 (zh) * | 2022-08-03 | 2024-02-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多流同步门限处理方法以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83604B (zh) * | 2021-09-09 | 2023-04-28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地面无法更新时隙表时导航星座时隙表的确定和使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75903B (zh) * | 2016-11-15 | 2020-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037641B (zh) * | 2017-02-16 | 2023-0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FlexE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10224949B (zh) * | 2018-03-01 | 2022-05-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灵活以太网设备端口绑定的方法及装置、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
CN110650002B (zh) * | 2018-06-26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FlexE组中PHY的调整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2-29 CN CN202010132894.5A patent/CN11332896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9-28 WO PCT/CN2020/118574 patent/WO202116928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2069A (zh) * | 2022-01-04 | 2022-04-29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FlexE业务的时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422069B (zh) * | 2022-01-04 | 2023-12-0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FlexE业务的时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4026757A1 (zh) * | 2022-08-03 | 2024-02-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多流同步门限处理方法以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896436A (zh) * | 2023-09-11 | 2023-10-17 | 之江实验室 |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16896436B (zh) * | 2023-09-11 | 2024-02-09 | 之江实验室 |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灵活以太网时隙分配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69289A1 (zh) | 2021-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7317B (zh) |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 |
CN113328961A (zh) | 灵活以太网组的绑定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552721B2 (en) |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7813271B2 (en) | Aggregated link traffic protection | |
RU2500080C2 (ru) |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КИ ПОЛОСЫ ПРОПУСКАНИЯ КАНАЛА ODUflex БЕЗ ПОТЕРЬ И КАНАЛ ODUflex | |
CN110650002B (zh) | 一种FlexE组中PHY的调整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18090856A1 (zh) |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27166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pparatuses, devices, and system | |
AU201743522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clock synchronization packet | |
CN104580031B (zh) | 基于多协议链路封装技术的pos解帧成帧装置及方法 | |
US851477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use of radio spectrum in transmission of data | |
US20130084063A1 (en) | Hitless protection for traffic received from 1+1 protecting line cards in high-speed switching systems | |
JP2002208903A (ja) | 光回線データを広域/都市域リンクに伝送するためのフレキシブルなマルチプレクサ/デマルチプレクサ及び方法 | |
WO2022042743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
US816618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virtual concatenation setup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9936781B (zh) | 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9937545A (zh) | 无源光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20230209517A1 (en)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503935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7583599B1 (en) | Transporting stream client signals via packet interface using GFP mapping | |
CN114915366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芯片系统 | |
US2006006731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on and insertion of plesiochronous overhead data | |
KR100757900B1 (ko) | Eos 전송장치에서의 vcg 관리방법 | |
CN114339482A (zh) | 路径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7255006A (zh) | 路径恢复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