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3054B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3054B
CN108073054B CN201711094045.XA CN201711094045A CN108073054B CN 108073054 B CN108073054 B CN 108073054B CN 201711094045 A CN201711094045 A CN 201711094045A CN 108073054 B CN108073054 B CN 108073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hotoreceptor
film thickness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940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3054A (zh
Inventor
北村一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73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3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3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3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37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the characteristics being an electrical parameter, e.g. 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7/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8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sensiti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03G15/553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1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 G03G2215/025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using contact charging means having lateral dimensions related to other apparatus means, e.g. photodrum, developing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提供能够准确地推测感光体的膜厚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带电辊,用于使感光体带电;检测部,用于通过将电压施加到带电辊,检测在感光体或者带电辊中流过的电流的值;获取部,用于获取表示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以及控制装置,根据在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th以上时由检测部检测到的电流的值,推测感光体的膜厚。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推测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感光体的膜厚的技术。
背景技术
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外设)等图像形成装置正在普及。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印刷工艺,执行利用带电辊使感光体带电的工序、依照接受了印刷指示的图像图案来对感光体进行曝光的工序、以及将通过该曝光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的工序。
感光体当被使用时,其表面发生磨耗。当感光体表面的膜厚变薄时,产生印刷不良。因此,用户需要定期地更换感光体。为了掌握感光体的更换时期,重要的是准确地检测感光体的膜厚。近年来,用于推测感光体的膜厚的各种技术被开发。
说明用于推测膜厚的技术的一个例子。如上所述,感光体通过带电辊被带电。当感光体的膜厚变薄时,在将电压施加到带电辊时,在该带电辊流过的电流(以下,还称为“带电电流”。)发生变化。即,带电电流的大小与感光体的膜厚相关。着眼于这点,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带电电流,根据该带电电流的大小推测感光体的膜厚。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4878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0757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1-28102号公报等中公开有这样的基于带电电流的膜厚的推测方法。
发明内容
带电电流因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带电电流未稳定的状态下,无法准确地推测感光体的膜厚。这样的问题在温度、湿度的变化剧烈的环境下表现得特别显著。因而,期望用于准确地推测感光体的膜厚的技术。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某个局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准确地推测感光体的膜厚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它局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保存有能够准确地推测感光体的膜厚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依照某个局面,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带电辊,用于使上述感光体带电;检测部,用于通过将电压施加到上述带电辊,检测在上述感光体或者上述带电辊中流过的电流的值;获取部,用于获取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以及控制装置,根据在上述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时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电流的值,推测上述感光体的膜厚。
优选的是,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膜厚的变化量以及该膜厚的推测时间点下的上述感光体的使用量计算上述膜厚的减少速度,根据该减少速度预测上述感光体的寿命。
优选的是,上述控制装置在推测出的上述膜厚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输出上述感光体的寿命已到的情况。
优选的是,上述获取部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作为上述环境值。
优选的是,上述获取部包括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湿度作为上述环境值。
优选的是,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电流的值、上述温度以及上述湿度,推测上述膜厚。
优选的是,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越低,上述控制装置越缩小上述预定范围。
优选的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少于预定张数时,检测在上述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上述电流的值。
优选的是,上述控制装置执行决定处理,该决定处理用于在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印刷处理时,根据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电流的值,决定对上述带电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在上述决定处理时,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电流的值被用于上述膜厚的推测。
依照其它局面,用于推测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感光体的膜厚的程序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将电压施加到用于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辊的步骤;通过将上述电压施加到上述带电辊而检测在上述感光体或者上述带电辊中流过的电流的值的步骤;获取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的步骤;以及根据在上述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时在上述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的电流的值,推测上述感光体的膜厚的步骤。
优选的是,上述程序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如下步骤:根据上述膜厚的变化量以及该膜厚的推测时间点下的上述感光体的使用量计算上述膜厚的减少速度,根据该减少速度预测上述感光体的寿命。
优选的是,上述程序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如下步骤:在推测出的上述膜厚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输出上述感光体的寿命已到的情况。
优选的是,上述获取的步骤包括:从用于检测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获取上述环境值。
优选的是,上述获取的步骤包括:从用于检测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获取上述环境值。
优选的是,上述推测的步骤包括:根据上述电流的值、上述温度以及上述湿度,推测上述膜厚。
优选的是,上述程序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如下步骤: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越低,越缩小上述预定范围。
优选的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少于预定张数时,检测在上述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上述电流的值。
优选的是,上述程序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决定处理,该决定处理用于在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印刷处理时,根据在上述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的电流的值,决定对上述带电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在上述决定处理时,在上述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的上述电流的值被用于上述膜厚的推测。
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局面以及优点将从和与附图关联地理解的本发明有关的下面的详细的说明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用于推测感光体的膜厚所需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用于推测感光体的膜厚所需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带电电流与感光体的膜厚的相关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环境值的推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感光体的使用量与感光体的膜厚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感光体的膜厚、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湿度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规定有温度与预定范围的关系的表格的图。
图12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规定有温度、预定范围以及预定时间的关系的表格的图。
图13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规定有温度范围、预定范围、湿度范围以及预定时间的关系的表格的图。
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的、规定有温度与预定张数的关系的表格的图。
图16是示出第8实施方式的、针对每个温度以及每个湿度规定有带电电流与感光体的膜厚的相关关系的表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构件以及结构要素标注有同一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而,不重复关于它们的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也可以适当地选择性地被组合。
<第1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100]
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示出了作为彩色印刷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以下,说明作为彩色印刷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但图像形成装置100不限定于彩色印刷机。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是单色印刷机,也可以是传真机,也可以是单色印刷机、彩色印刷机以及传真机的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能够装卸地构成的调色剂瓶15Y、15M、15C、15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盒体37、从动辊38、驱动辊39、定时辊40、清洁装置42、定影装置50以及控制装置101。
图像形成单元1Y从调色剂瓶15Y接受调色剂的供给,使黄色(Y)的调色剂像形成于感光体10。图像形成单元1M从调色剂瓶15M接受调色剂的供给,使品红色(M)的调色剂像形成于感光体10。图像形成单元1C从调色剂瓶15C接受调色剂的供给,使青色(C)的调色剂像形成于感光体10。图像形成单元1K从调色剂瓶15K接受调色剂的供给,使黑色(BK)的调色剂像形成于感光体10。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沿着中间转印带30按照中间转印带30的旋转方向的顺序配置。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具备能够旋转地构成的感光体10、带电装置11、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以及清洁装置17。
带电装置11包括能够旋转的带电辊12。带电辊12与感光体10抵接。带电辊12使感光体10的表面以预定电位均匀地带电。
曝光装置13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1的控制信号,对感光体10照射激光,依照所输入的图像图案,对感光体10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与输入图像相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10上。
显影装置14将形成在感光体1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更具体而言,显影装置14一边使显影辊15旋转,一边对显影辊15施加显影偏压,使显影辊15的表面附着调色剂。调色剂从显影辊15被转印到感光体10,与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10的表面显影。
感光体10与中间转印带30在设置有一次转印辊31的部分相互接触。与调色剂像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被施加到一次转印辊31,从而调色剂像从感光体10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黄色(Y)的调色剂像、品红色(M)的调色剂像、青色(C)的调色剂像以及黑色(BK)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从感光体10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由此,彩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0上。
中间转印带30架设于从动辊38和驱动辊39。驱动辊39连接于马达(未图示)。控制装置101控制该马达,从而驱动辊39旋转。中间转印带30以及从动辊38与驱动辊39联动地旋转。由此,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被送到二次转印辊33。
清洁装置17回收在调色剂像从感光体1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之后残留于感光体10的表面的调色剂。
在盒体37中设置纸张S。纸张S通过定时辊40从盒体37一张一张地沿着输送路径41被送到二次转印辊33。控制装置101与送出纸张S的定时相匹配地控制施加于二次转印辊33的转印电压。
二次转印辊33将与调色剂像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施加到输送中的纸张S。由此,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30被吸引到二次转印辊33,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向二次转印辊33输送纸张S的输送定时是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相匹配地由定时辊40控制的。其结果,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纸张S的适当的位置。
定影装置50对通过定影装置50的纸张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由此,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S。之后,纸张S被排出到托盘48。
清洁装置42回收在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30转印到纸张S之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30的表面的调色剂。被回收的调色剂由输送螺杆(未图示)输送,存积于废弃调色剂容器(未图示)。
[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测方法]
参照图2~图5,说明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测方法。
图2以及图3是示出用于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所需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以及图3中,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示出了感光体10以及带电辊1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感光体10与带电辊12抵接。在感光体10的内部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芯轴10A。芯轴10A连接于地线G。在带电辊12的内部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芯轴12A。对芯轴12A串联地连接电源52、电流检测部53以及地线G。
电源52例如将对直流(DC:Direct Current)电压重叠交流(AC:AlternativeCurrent)电压而得到的电压供给到带电辊12。通过从电源52向带电辊12施加电压,从而在带电辊12的芯轴12A与感光体10的芯轴10A之间产生电位差。其结果,在带电辊12与感光体10之间产生放电,在带电辊12以及感光体10中流过带电电流。带电电流流经电源52→电流检测部53→带电辊12→感光体10→地线G。
电流检测部53例如是用于检测流过自身的电流的值的电流传感器。电流检测部53通过将电压施加到带电辊12,从而检测在感光体10或者带电辊12中流过的电流的值。检测到的带电电流的值被输出到控制装置101。
控制装置101参照规定有带电电流的值与感光体10的膜厚的关系的相关关系124,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图4是示出相关关系124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在相关关系124中规定有与带电电流的值相对的感光体10的膜厚。相关关系124既可以由针对带电电流的每个范围规定有膜厚的表格表示,也可以通过将带电电流的值作为说明变量并将膜厚作为目的变量的关系式表示。控制装置101参照相关关系124,确定与由电流检测部53检测到的带电电流的值对应的膜厚,将该膜厚推测为感光体10的当前的膜厚。
用于膜厚的推测的带电电流的值依赖于温度、湿度等环境而变化。在带电电流不稳定的环境下,尽管膜厚自身实际上未变化,但作为推测结果而输出的感光体10的膜厚会发生变化。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更具体而言,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设置有获取部110,该获取部110用于获取表示装置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环境值例如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湿度、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场所处的大气压、或者对带电电流造成影响的其它指标表示。获取部110定期地获取环境值,将获取到的环境值输出到控制装置101。
控制装置101在由获取部110获取到的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时,从电流检测部53获取带电电流。控制装置101根据该获取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根据在环境稳定的状况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由此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其结果,无需多次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能够减少膜厚的推测处理的次数。由此,能够抑制不需要的感光体10的旋转,感光体10的消耗被抑制。
参照图5,更详细地说明带电电流的检测定时。图5是示出由获取部110获取到的环境值的推移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定有表示环境稳定的基准的预定范围Δc。预定范围Δc既可以在设计时等被预先设定,也可以由服务人员等任意地设定。预定范围Δc用下限值c1和上限值c2中的至少一方规定。即,预定范围Δc既可以仅用下限值c1规定,也可以仅用上限值c2规定,也可以用下限值c1以及上限值c2这两方规定。
在时刻t1,设为环境值超过下限值c1。此时,控制装置101开始时间的测量。
在时刻t2,设为环境值低于下限值c1。此时,控制装置101停止时间的测量。控制装置101判断作为测量结果得到的时间ΔtA是否持续了预定时间th以上。即,控制装置101判断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的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时间th以上。预定时间th既可以被预先设定,也可以由服务人员等任意地设定。
在图5的例子中,时间ΔtA比预定时间th短,所以控制装置101判断为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的状态未持续预定时间th以上。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01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未稳定,不检测带电电流。
在时刻t4,设为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th以上。此时,控制装置101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将用于检测带电电流的命令输出到电流检测部53。由此,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控制装置101根据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此外,在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带电电流的检测定时不限于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th的定时(即,时刻t4),只要在从时刻t4至时刻t5为止的期间检测即可。即,只要是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th以上之后,且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则能够在任意的定时检测在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带电电流。
另外,只要在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即可,所以在检测到该带电电流之后的任意的定时执行该推测处理。即,在时刻t4以后的任意的定时执行膜厚的推测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结构]
参照图6以及图7,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
图6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作为功能结构包括环境判断部150、膜厚推测部152、寿命判断部154以及寿命预测部156。
环境判断部150判断从上述获取部110(参照图2、3)输出的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预定时间以上。环境判断部150在判断为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的稳定条件。
膜厚推测部152在由环境判断部150判断为满足上述稳定条件的情况下,对上述电流检测部53(参照图2、3)输出电流检测命令,从电流检测部53获取带电电流的值。膜厚推测部152根据该获取到的带电电流的值,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关于膜厚的推测方法,与在图4中说明的推测方法一样,所以不重复其说明。推测出的膜厚被分别输出到寿命判断部154以及寿命预测部156。
寿命判断部154判断由膜厚推测部152推测出的膜厚是否低于预定值。寿命判断部154在该推测出的膜厚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通过将准确地推测出的膜厚用于感光体10的寿命判断,从而寿命判断部154能够准确地判断感光体10的寿命是否已到。
寿命判断部154在判断为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的情况下,将这一情况作为警告而输出。该警告例如被报告给用户、服务人员。该报告通过警告邮件的发送、警告画面的显示、警告声音的输出等而实现。通过报告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这一情况,用户、服务人员能够掌握需要更换感光体10。
寿命预测部156根据感光体10的膜厚的变化量以及该膜厚的推测时间点下的感光体10的使用量,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的减少速度,根据该减少速度预测感光体10的寿命。以下,参照图7,说明寿命预测部156的功能。
图7是示出感光体10的使用量与感光体10的膜厚的关系的图。图7示出了图表60。图表60的横轴表示感光体10的使用量。感光体10的使用量用感光体10的当前为止的转速、当前为止的使用时间(旋转时间)等来表示。图表60的纵轴表示感光体10的膜厚。
图表60上的点P0表示感光体10的未使用时(例如,感光体10的更换时)的感光体10的初始膜厚。点P0用使用量“x0”和初始膜厚“y0”表示。典型而言,点P0处的使用量“x0”为“0”。初始膜厚“y0”既可以被预先设定,也可以在未使用时由膜厚推测部152推测。图表60上的点P1、P2表示由膜厚推测部152推测出的感光体10的膜厚。点P1用使用量“x1”和膜厚“y1”表示。点P2用使用量“x2”和膜厚“y2”表示。
寿命预测部156根据点P0~P2中的至少两点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移。例如,在点P0、P1为已知的情况下,根据下述式(1)的直线方程计算膜厚的推移。
y-y0=(y1-y0)/(x1-x0)·(x-x1)…(1)
式(1)所示的“y1-y0”表示膜厚的变化量。式(1)中的“(y1-y0)/(x1-x0)”表示每个预定使用量的膜厚的减少量(即,膜厚的减少速度),相当于图表60的斜率。
在点P1、P2为已知的情况下,通过下述式(2)的直线方程计算膜厚的推移。
y-y1=(y2-y1)/(x2-x1)·(x-x2)…(2)
式(2)所示的“y2-y1”表示膜厚的变化量。式(2)中的“(y2-y1)/(x2-x1)”表示每个预定使用量的膜厚的减少量(即,膜厚的减少速度),相当于图表60的斜率。
寿命预测部156通过将表示感光体10的寿命的膜厚“Yth”代入到式(1)或者式(2)的“y”,从而计算“x=Xth”。该计算出的“Xth”表示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的使用量。通过计算寿命已到的使用量“Xth”,从而计算剩余的可使用量。由此,预测感光体10的寿命。根据准确地推测出的膜厚预测感光体10的寿命,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00对感光体10的寿命也能够准确地预测。
预测出的寿命被报告给用户、服务人员。通过报告感光体10的寿命,用户、服务人员能够准确地掌握感光体10的更换时期。
优选的是,寿命预测部156预测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的定时。作为一个例子,寿命预测部156将感光体10的剩余的可使用量除以使用步调(使用速度),从而计算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的定时。根据感光体10的使用历史等求出使用步调。
更优选的是,寿命预测部156计算感光体10的消耗率。该消耗率例如通过以下的式(3)计算。
m=v·X/(y0-Yth)·100…(3)
式(3)所示的“m”表示感光体10的消耗率。“v”表示感光体10的膜厚的减少速度。“X”表示从感光体10的未使用时至当前为止的感光体10的使用量。“y0”表示未使用时的感光体10的膜厚。“Yth”表示作为感光体10的寿命的基准的膜厚。
此外,在上述中,说明了根据点P0、P1或者点P1、P2,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移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点P0与点P1、P2的平均,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移。寿命预测部156通过使用推测出的多个膜厚的平均,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感光体10的寿命。
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通过直线方程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移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其它近似式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移。
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推测出的膜厚用于感光体10的寿命判断的例子,但推测出的膜厚也可以用于其它用途。例如,推测出的膜厚从各种图像形成装置100被收集,被数据库化。此时,推测出的膜厚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值关联起来被数据库化,从而设计者能够对感光体10发生磨耗的原因等进行解析。设计者能够根据作为解析结果而得到的知识改良感光体10。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构造]
参照图8,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构造。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执行程序而实现图8的处理。在其它局面,也可以由电路元件或者其它硬件执行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步骤S110中,控制装置101从上述获取部110(参照图2、图3)获取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环境值例如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湿度、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场所处的大气压、或者对带电电流造成影响的其它指标表示。
在步骤S120中,控制装置101作为上述环境判断部150(参照图6),判断在步骤S110中获取到的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预定时间以上。
在某个局面,控制装置101根据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这一情况,开始时间的测量,在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期间持续该时间的测量。在环境值脱离预定范围的情况下,停止该时间的测量,对测量出的时间进行复位。控制装置101在测量出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
在其它局面,控制装置101当在步骤S110中获取到的环境值和在过去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的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
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为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120中“是”),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40。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步骤S120中“否”),控制装置101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110。
在步骤S140中,控制装置101作为上述膜厚推测部152(参照图6),对电流检测部53(参照图2、3)输出电流检测命令,从电流检测部53获取带电电流的值。膜厚推测部152根据该获取到的带电电流的值,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关于膜厚的推测方法,与在图4中说明的推测方法一样,所以不重复其说明。
在步骤S150中,控制装置101作为上述寿命判断部154(参照图6),判断在步骤S140中推测出的膜厚是否低于预定值。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为在步骤S140中推测出的膜厚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150中“是”),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52。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步骤S150中“否”),控制装置10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54。
在步骤S152中,控制装置101报告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该报告通过警告邮件的发送、警告画面的显示、声音输出等而实现。
在步骤S154中,控制装置101作为上述寿命预测部156(参照图6),根据感光体10的膜厚的变化量以及该膜厚的推测时间点下的感光体10的使用量,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的减少速度,根据该减少速度预测感光体10的寿命。关于感光体的寿命的预测方法,与在图7中说明的预测方法一样,所以不重复其说明。控制装置101输出预测出的感光体10的寿命。该寿命的输出目的地是任意的。作为一个例子,该寿命被发送到服务人员用的便携终端。该便携终端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的寿命显示于画面。由此,服务人员能够掌握感光体10的更换时期。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硬件结构]
参照图9,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控制装置1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通信接口104、操作面板105、获取部110以及存储装置120。
控制装置101例如由至少1个集成电路构成。集成电路例如由至少1个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至少1个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应用型专用集成电路)、至少1个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等构成。
控制装置101通过执行用于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的程序122等各种程序,从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控制装置101根据受理了程序122的执行命令这一情况,将程序122从存储装置120读出到ROM102。RAM103作为工作存储器发挥功能,临时地保存程序122的执行所需的各种数据。
对通信接口104连接天线(未图示)等。图像形成装置100经由天线,在与外部的通信设备之间交换数据。外部的通信设备例如包括智能手机等便携通信终端、服务器等。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经由天线从服务器下载程序122。
操作面板105包括显示器和触摸面板。显示器以及触摸面板相互重叠,操作面板105例如受理用于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的设定值的输入。例如,操作面板105受理上述预定范围Δc(参照图5)、预定时间th(参照图5)的设定。另外,操作面板105显示用于将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这一情况进行警告的警告画面、感光体10的寿命已到的定时等。
获取部110获取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例如,获取部110包括温度传感器107,该温度传感器107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作为环境值。另外,获取部110包括湿度传感器108,该湿度传感器108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湿度(相对湿度或者绝对湿度)作为环境值。温度传感器107以及湿度传感器108既可以一体地构成为温度湿度传感器,也可以分开地构成。除此之外,获取部110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场所处的大气压作为环境值的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带电电流造成影响的其它指标的传感器等。
存储装置120例如为硬盘、外置的存储装置等存储介质。存储装置120保存本实施方式的程序122、上述相关关系124(参照图4)等。程序122以及相关关系124的保存场所不限于存储装置120,程序122以及相关关系124也可以保存于控制装置101的存储区域(例如,高速缓存等)、ROM102、RAM103、外部设备(例如,服务器)等。
程序122也可以不是作为单体的程序,而是编入到任意的程序的一部分而提供。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与任意的程序协作地实现。也可以是不包含这样的一部分的模块的程序,并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程序122的要旨。进而,由程序122提供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实现。进而,也可以按照如至少1个服务器执行程序122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所谓的云服务那样的方式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
[第1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时检测带电电流,根据该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根据在环境稳定的状况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从而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其结果,无需多次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能够减少膜厚的推测处理的次数。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抑制使感光体10进行不需要的旋转,感光体10的消耗被抑制。
<第2实施方式>
[概要]
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带电电流推测出感光体10的膜厚。相对于此,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不仅根据带电电流,还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以及湿度,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关于其它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以下关于这些点不重复说明。
[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测方法]
参照图10,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测方法。
图10是示出感光体10的膜厚、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湿度的关系的图。如图10所示,带电电流受到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而变动。因此,在温度以及湿度发生变化的环境下,带电电流发生变化,有可能无法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因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根据由电流检测部53(参照图2、图3)检测到的带电电流的值、由温度传感器107(参照图9)检测到的温度以及由湿度传感器108(参照图9)检测到的湿度,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由此,更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实验等预先规定有带电电流、温度、湿度以及膜厚的相关关系。该相关关系既可以用针对带电电流的每个范围、温度的每个范围、湿度的每个范围规定有膜厚的表格表示,也可以用将带电电流、温度、湿度作为说明变量并将膜厚作为目的变量的关系式表示。控制装置101参照该相关关系,确定与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温度以及湿度对应的膜厚,将该膜厚推测为感光体10的当前的膜厚。
此外,在上述中,说明了根据带电电流、温度、湿度以及膜厚的相关关系来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带电电流、温度以及膜厚的相关关系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也可以根据带电电流、湿度以及膜厚的相关关系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即,在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测中,无需使用温度以及湿度这两方。
[第2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不仅使用带电电流,还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湿度,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由此,更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第3实施方式>
[概要]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温度等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参照图5)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此时,在第1实施方式中,预定范围Δc恒定。然而,如上述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越低,带电电流越容易变化,所以在温度越低的环境下,带电电流的可靠性越低。因而,在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装置内部的温度越低,越缩小预定范围Δc。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越低,用于判断环境是否稳定的条件越严格。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够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关于其它点,与第1~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以下,关于这些点不重复说明。
[预定范围Δc的决定方法]
参照图11,说明决定表示环境稳定的基准的环境值的预定范围Δc的方法。
图11是示出规定有温度与预定范围Δc的关系的表格126的图。在表格126中,针对温度的每个范围关联了预定范围Δc。在图11的表格126的例子中,温度越低,预定范围Δc越窄。表格126例如预先保存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存储装置120(参照图9)、外部设备(例如,服务器)或者其它存储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根据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的定时已到这一情况,从上述温度传感器107(参照图9)获取温度。控制装置101参照表格126,确定与检测到的温度对应的预定范围Δc。之后,控制装置101判断从预定时间前至当前为止检测到的温度是否收敛于所确定的预定范围Δc。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为从预定时间前至当前为止检测到的温度收敛于所确定的预定范围Δc的情况下,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将用于检测带电电流的命令输出到电流检测部53(参照图2、图3)。由此,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控制装置101根据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此外,图11所示的表格126内的数值为一个例子,能够将任意的数值设定于表格126。
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作为表格126,规定有温度与预定范围Δc的关系,但温度与预定范围Δc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关系式表示。在该关系式中,温度被表示为说明变量,预定范围Δc被表示为目的变量。
[第3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装置内部的温度越低,越缩小预定范围Δc。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越低,用于判断环境是否稳定的条件越严格。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够准确地检测带电电流,能够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第4实施方式>
[概要]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温度等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Δc(参照图5)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th(参照图5)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装置内部的环境稳定。此时,在第1实施方式中,预定时间th恒定。相对于此,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装置内部的温度调整预定时间th。
关于其它点,与第1~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以下,关于这些点不重复说明。
[预定时间th的决定方法]
参照图12,说明决定预定时间th的方法。
图12是示出规定有温度、预定范围Δc以及预定时间th的关系的表格126A的图。在表格126A中,针对温度的每个范围,关联了预定范围Δc以及预定时间th。在图12的表格126A的例子中,温度越低,预定时间th越长。表格126A例如预先保存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存储装置120(参照图9)、外部设备(例如,服务器)、或者其它存储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根据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的定时已到这一情况,从上述温度传感器107(参照图9)获取温度。控制装置101参照表格126A,确定与检测到的温度对应的预定范围Δc和预定时间th。之后,控制装置101判断从预定时间th前至当前为止检测到的温度是否收敛于预定范围Δc。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为从预定时间th前至当前为止检测到的温度收敛于预定范围Δc的情况下,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将用于检测带电电流的命令输出到电流检测部53(参照图2、图3)。由此,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控制装置101根据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此外,在图12中,说明了预定时间th针对每个温度改变的例子,但预定时间th也可以为恒定。
另外,图12所示的表格126A内的数值是一个例子,能够将任意的数值设定于表格126A。
[第4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装置内部的温度调整预定时间th。由此,针对每个温度设定表示环境是否稳定的条件,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在更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更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第5实施方式>
[概要]
在第1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了作为用于判断环境是否稳定的指标使用温度的例子。相对于此,第5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不仅使用温度,还使用湿度来判断环境是否稳定。
关于其它点,与第1~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以下,关于这些点不重复说明。
[判断环境是否稳定的方法]
参照图13,说明判断环境是否稳定的方法。
图13是示出规定有温度范围、预定范围Δc、湿度范围Δd以及预定时间th的关系的表格126B的图。表格126B例如预先保存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存储装置120(参照图9),外部设备(例如,服务器)、或者其它存储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根据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的定时已到这一情况,从上述温度传感器107(参照图9)获取温度。控制装置101参照表格126B,确定与检测到的温度对应的预定范围Δc、湿度范围Δd以及预定时间th。之后,控制装置101判断在从预定时间th前至当前为止的期间由温度传感器107检测到的温度是否收敛于预定范围Δc,且判断在从预定时间th前至当前为止的期间由湿度传感器108(参照图9)检测到的湿度是否收敛于预定范围Δd。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为在从预定时间th前至当前为止的期间由温度传感器107检测到的温度收敛于预定范围Δc、且判断为在从预定时间th前至当前为止的期间由湿度传感器108检测到的湿度收敛于预定范围Δd的情况下,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01将用于检测带电电流的命令输出到电流检测部53(参照图2、图3)。由此,在更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控制装置101根据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第5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作为用于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的指标,不仅使用温度,还使用湿度。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能够在更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作为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更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第6实施方式>
[概要]
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温度等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装置内部的环境稳定。相对于此,在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作为用于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的指标,不仅使用环境值,还使用过去预定时间的印刷张数。通过追加用于判断环境是否稳定的条件,能够在更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
关于其它点,与第1~第5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以下,关于这些点不重复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构造]
参照图14,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构造。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执行程序,从而实现图14的处理。在其它局面,也可以由电路元件或者其它硬件执行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此外,关于图14所示的除了步骤S122、S130以外的处理,与在图8中说明的处理一样,所以不重复它们的说明。
在步骤S122中,控制装置101获取过去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该印刷张数是从保存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历史等获取的。
在步骤S130中,控制装置101判断过去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是否少于预定张数。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为过去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少于预定张数的情况下(在步骤S130中“是”),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40。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步骤S130中“否”),控制装置101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110。
[第6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不仅判断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步骤S120的处理),还判断过去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是否少于预定张数(步骤S130)。这样,作为用于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的指标,不仅利用环境值,还利用过去预定时间的印刷张数。在过去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少的情况下,执行在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带电电流的检测处理。
在过去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少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的可能性高,所以在更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作为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更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第7实施方式>
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过去预定时间的印刷张数少于预定张数n的情况下,判断为装置内部的环境稳定。此时,在第6实施方式中,预定张数n恒定。相对于此,第7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装置内部的温度调整预定张数n。
关于其它点,与第1~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以下,关于这些点不重复说明。
[预定张数n的决定方法]
参照图15,说明决定作为环境稳定的基准的预定张数n的方法。
图15是示出规定有温度与预定张数n的关系的表格126C的图。在表格126C中,针对温度的每个范围,关联了预定张数n。在图15的例子中,温度越低,预定张数n越少。表格126C例如预先保存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存储装置120(参照图9)、外部设备(例如,服务器)、或者其它存储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根据判断装置内部的环境是否稳定的定时已到这一情况,判断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了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从上述温度传感器107(参照图9)获取温度。控制装置101参照表格126C,确定与检测到的温度对应的预定张数n。之后,控制装置101判断过去预定时间的印刷张数是否少于所确定的预定张数n。控制装置101在判断为过去预定时间的印刷张数少于所确定的预定张数n的情况下,判断为装置内部的环境稳定,将用于检测带电电流的命令输出到电流检测部53(参照图2、图3)。由此,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控制装置101根据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此外,图15所示的表格126C内的数值是一个例子,能够将任意的数值设定于表格126C。
另外,在图15的例子中,作为表格126C,规定有温度与预定张数n的关系,但温度与预定张数n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关系式表示。在该关系式中,温度被表示为说明变量,预定张数n被表示为目的变量。
[第7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装置内部的温度调整预定张数n。由此,针对每个温度设定表示环境是否稳定的条件,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在更稳定的环境下检测带电电流。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更准确地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
<第8实施方式>
[概要]
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表示带电电流与感光体10的膜厚的关系的上述相关关系124(参照图4),推测出感光体10的膜厚。此时,在第1实施方式中,相关关系124不论温度、湿度等环境值如何都为恒定。相对于此,在第8实施方式中,针对温度、湿度等每个环境值准备相关关系124。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不受到温度、湿度等的影响,而更准确地推测膜厚。
关于其它点,与第1~第7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所以以下,关于这些点不重复说明。
[膜厚的推测方法]
参照图16,说明感光体10的膜厚的推测方法。
图16是示出针对每个温度以及湿度规定有带电电流与感光体10的膜厚的相关关系的表格126D的图。在表格126D中,带电电流与感光体10的膜厚的相关关系用关系式表示。在表格126D中,针对每个温度范围、以及每个湿度范围规定有该关系式。表格126D例如预先保存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存储装置120(参照图9)、外部设备(例如,服务器)、或者其它存储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1根据推测感光体10的膜厚的定时已到这一情况,从上述温度传感器107(参照图9)获取温度,并且从上述湿度传感器108(参照图9)获取湿度。控制装置101参照表格126D,确定与检测到的温度和检测到的湿度对应的关系式。之后,控制装置101将在稳定环境下检测到的带电电流代入到所确定的关系式,计算感光体10的膜厚。
此外,在图16的表格126D中,针对每个温度以及湿度规定有带电电流与感光体10的膜厚的关系式,但该关系式既可以针对每个温度规定,也可以针对每个湿度规定,也可以针对每个大气压等其它环境值规定。
[第8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温度、湿度等每个环境值规定有带电电流与感光体10的膜厚的相关关系。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更准确地推测膜厚。
<第9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如果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之后,且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则在任意的定时检测出在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带电电流。相对于此,在第9实施方式中,在稳定环境下的印刷处理过程中检测在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带电电流。
更具体而言,通常,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印刷处理时,检测带电电流,根据该带电电流决定施加于带电辊12的带电电压。如果在该带电电压的决定处理的过程中检测到的带电电流被挪用于膜厚的推测,则图像形成装置100无需为了膜厚的推测处理而检测带电电流。因此,用于膜厚的推测的带电电流的值优选利用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稳定的状况下执行的带电电压的决定处理时检测到的带电电流的值。由此,能够抑制不需要的感光体10的旋转,感光体10的消耗被抑制。
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被认为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感光体;
带电辊,用于使所述感光体带电;
检测部,用于通过将电压施加到所述带电辊,检测在所述感光体或者所述带电辊中流过的电流的值;
获取部,用于获取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在所述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时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电流的值,推测所述感光体的膜厚,
所述获取部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作为所述环境值,
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越低,所述控制装置越缩小所述预定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膜厚的变化量以及该膜厚的推测时间点下的所述感光体的使用量计算所述膜厚的减少速度,根据该减少速度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寿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推测出的所述膜厚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感光体的寿命已到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获取部包括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湿度作为所述环境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电流的值、所述温度以及所述湿度,推测所述膜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少于预定张数时,检测在所述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所述电流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决定处理,该决定处理用于在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印刷处理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电流的值,决定对所述带电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
在所述决定处理时,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电流的值被用于所述膜厚的推测。
8.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保存有用于推测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感光体的膜厚的程序,其中,
所述程序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
将电压施加到用于使所述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辊的步骤;
通过将所述电压施加到所述带电辊,检测在所述感光体或者所述带电辊中流过的电流的值的步骤;
获取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状态的环境值的步骤;以及
根据在所述环境值收敛于预定范围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时在所述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的电流的值,推测所述感光体的膜厚的步骤,
所述获取的步骤包括:从用于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环境值,
所述程序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如下步骤: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越低,越缩小所述预定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程序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如下步骤:根据所述膜厚的变化量以及该膜厚的推测时间点下的所述感光体的使用量计算所述膜厚的减少速度,根据该减少速度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寿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程序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如下步骤:在推测出的所述膜厚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感光体的寿命已到的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获取的步骤包括:从用于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环境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推测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电流的值、所述温度以及所述湿度,推测所述膜厚。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定时间内的印刷张数少于预定张数时,检测在所述膜厚的推测处理中使用的所述电流的值。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程序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执行决定处理,该决定处理用于在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印刷处理时,根据在所述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的电流的值,决定对所述带电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
在所述决定处理时,通过所述检测的步骤检测到的所述电流的值被用于所述膜厚的推测。
CN201711094045.XA 2016-11-15 2017-11-0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ctive CN108073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2263A JP6880666B2 (ja) 2016-11-15 2016-11-15 画像形成装置、推定方法、および推定プログラム
JP2016-222263 2016-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3054A CN108073054A (zh) 2018-05-25
CN108073054B true CN108073054B (zh) 2021-11-30

Family

ID=6210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94045.XA Active CN108073054B (zh) 2016-11-15 2017-11-0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9209B2 (zh)
JP (1) JP6880666B2 (zh)
CN (1) CN108073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42090A (ja) 2018-09-07 2020-03-19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431522B2 (ja) * 2019-07-19 2024-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1701A (zh) * 2006-02-14 2007-08-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与充电辊的充电控制方法
JP2008107571A (ja) * 2006-10-25 2008-05-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676531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849976A (zh) * 2014-02-18 2015-08-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48789A (ja) * 2014-02-10 2015-08-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帯電電圧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9862A (en) * 1986-01-23 1991-05-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eat control for photoreceptor
EP0443535A3 (en) * 1990-02-21 1992-10-28 Tok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1337574A (ja) * 2000-05-26 2001-12-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738586B2 (en) * 2001-03-09 2004-05-18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Print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photograph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with potential sensor using the method
US6785482B2 (en) * 2002-02-22 2004-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ransfer current detection device and control for developing bias in non-image area
DE10250827B3 (de) * 2002-10-31 2004-07-15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Steuerungsschaltung,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nd Druckgerät für einen elektrografischen Prozess mit temperaturkompensierter Entladetiefenregelung
KR100465337B1 (ko) * 2003-03-26 2005-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대전전압 제어방법
JP4882364B2 (ja) * 2005-12-21 2012-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8543B2 (ja) 2009-07-28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4846B2 (ja) * 2012-01-10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222B2 (ja) * 2012-01-31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1701A (zh) * 2006-02-14 2007-08-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与充电辊的充电控制方法
JP2008107571A (ja) * 2006-10-25 2008-05-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676531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5148789A (ja) * 2014-02-10 2015-08-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帯電電圧制御方法
CN104849976A (zh) * 2014-02-18 2015-08-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35958A1 (en) 2018-05-17
JP2018081165A (ja) 2018-05-24
CN108073054A (zh) 2018-05-25
JP6880666B2 (ja) 2021-06-02
US10409209B2 (en)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7730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pparatus main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510292B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porting toner level in a partially sensed environment
JP4431415B2 (ja) 異常診断方法、状態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91990B2 (en) Device failure predi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75328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remaining amount detecting method
JP69265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膜厚差推定方法および管理システム
JP4902515B2 (ja) バイアスされた荷電/転写ローラーをその場の電圧計及び光受容体厚み検出器として使用する方法並びにその結果でゼログラフィックプロセスを調整する方法
US1111943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57632A (ja) トナー残量推定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655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2075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5178504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65889A (ja) 寿命予測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寿命予測システム
CN108073054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US1006125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hotoconductor evaluation method
JP71675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344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0777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9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0252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284619B1 (en) Xerographic process controls scheduling approach to mitigate costs of measurement
JP20111664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管理システム
US20170115593A1 (en) Applied voltage control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applied voltag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applied voltage control program
JP20192002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42266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