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8989A -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8989A
CN108068989A CN201611033202.1A CN201611033202A CN108068989A CN 108068989 A CN108068989 A CN 108068989A CN 201611033202 A CN201611033202 A CN 201611033202A CN 108068989 A CN108068989 A CN 108068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hange
speed
perforate
output
tape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32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明芳
叶小舟
俞高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0332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8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68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11/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spur g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调速器,所述自行车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自行车上的无级变速装置,所述无级变速装置包括用以连接辐条的花鼓、花鼓盖、花鼓齿圈、变速体、输入盘、至少三个输入锥度转子、一个输出锥度转子以及主轴;花鼓与花鼓盖紧固配合;在输入锥度转子和输出锥度转子之间设置有变速轴,变速轴顶触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且能够沿着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移动至不同位置,以通过调整变速轴在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上的位置实现无级别的改变齿比,从而满足骑行者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齿比骑行,以实现自行车的无级变速。

Description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运动热爱程度的不断加深,自行车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娱乐方式和交通工具,自行车运动也已经成为业余爱好者和专业队员非常喜爱的竞技性运动。
现有的大部分自行车都是能实现多级变速的变速自行车,即变速自行车允许骑行者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齿轮数比,也就是对应自行车运动时的不同级别的档位,以满足骑行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路况。
然而,现在带有不同档位的变速自行车实质上仍旧是有级变速,也就是只能在固定的档位之间选择变化。骑行者只能在有限级数的档位上来回变化,却无法真正满足骑行者“随心”调整至随意级数的档位上的实际需要。因此,如何研发能够满足骑行者“随心”调整车速至任意级别档位上,以实现无级变速的自行车成为自行车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飞轮片,即可满足骑行者“随心”调整自行车速度至任意级别档位上,以实现无级变速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调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自行车上的无级变速装置,所述无级变速装置包括用以连接辐条的花鼓、花鼓盖、花鼓齿圈、变速体、输入盘、至少三个输入锥度转子、一个输出锥度转子以及主轴;所述花鼓与花鼓盖紧固配合;其中:
所述变速体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一腔体、至少三个第一支柱以及至少三个第二支柱;所述变速体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对应地,所述变速体的下端面开设有正对第二开孔的第四开孔以及正对第三开孔的第五开孔;
所述第一支柱的一端固定在变速体的上端面,第一支柱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的下端面;
所述第二支柱的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三开孔处,第二支柱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上正对第三开孔的第五开孔处,第二支柱具有两端分别对应连通第三开孔、第五开孔的侧面开槽;
所述各第一支柱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的周围,所述各第二支柱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的周围;
所述输入锥度转子呈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的锥体状,输入锥度转子的小头端可活动地限位固定在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二开孔处,对应地,输入锥度转子的大头端可活动地限位固定在变速体下端面的第四开孔处且输入锥度转子的大头端连接有转子齿轮,转子齿轮与输入盘卡接;
所述输出锥度转子呈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的锥体状,输出锥度转子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
所述变速体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变速支架,变速支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腔体,输出锥度转子的小头端位于变速支架的第三腔体内;变速支架的侧壁上具有变速开槽以及均布地开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各定位孔与第二支柱上的侧面开槽一一对应;所述变速开槽处具有可以滑动的变速轴;
所述侧面开槽处具有调速杆,调速杆的一端活动地连接有调速螺丝,调速杆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定位孔内;调速螺丝的一端具有齿轮;
所述变速轴的侧壁分别顶触输入锥度转子的侧壁以及输出锥度转子的侧壁,以使变速轴能够在输入锥度转子侧壁、输出锥度转子侧壁、输入锥度转子小头端、输入锥度转子大头端、输出锥度转子大头端以及输出锥度转子小头端所限定形成的轨道上移动;
所述调速螺丝上具有齿轮的一端穿过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三开孔且卡接有调速齿圈,调速螺丝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下端面的第五开孔处;
所述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一开孔处设置有可转动的输出传动轮;
所述输出锥度转子的大头端连接有能够卡接输出传动齿轮的输出盘,输出盘上具有第六开孔,输出盘可转动地连接有调速齿圈,调速齿圈具有正对第六开孔的第七开孔,输出传动轮与花鼓齿圈卡接;所述输入盘具有第八开孔;
所述主轴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六开孔和第七开孔,以将变速体、变速支架、输出锥度转子、输出盘和调速齿圈可转动地固定在主轴上;所述主轴的另一端穿过第八开孔和花鼓盖后,以使主轴能够连接外部的主动齿轮并在自行车调速器的控制下实现对自行车的无级变速。
为了使自行车处于非骑行状态时能够实现输入锥度转子、变速轴和输出锥度转子之间的始终贴合,以为自行车起步提供初始附着力,从而保证输出锥度转子和输出盘在自行车起步时不打滑,改进地,所述输出锥度转子和输出盘之间安装有预紧弹簧,以使自行车处于非骑行状态时能够实现输入锥度转子、变速轴和输出锥度转子之间的始终贴合。
为了实现输出锥度转子和输出盘之间动力的稳定传动,作为改进,所述输出锥度转子的大头端上具有放置第一滚球的第一螺旋状沟槽,输出盘的第一端面上具有配合第一螺旋状沟槽的第二螺旋状沟槽,以使旋转状态时的输出锥度转子产生与输出盘相互分开的轴向分力。
为了保证调速齿圈与输出盘之间独自转动,并且满足调速齿圈和输出盘之间互不影响彼此转动,作为改进,所述输出盘的第二端面上具有放置有第二滚球的第三沟槽,调速齿圈上具有配合第三沟槽的第四沟槽,第二滚球位于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之间,以使调速齿圈和输出盘通过第二钢球实现独自地转动而互不影响彼此的转动。
为了保证变速轴在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上滑动时的稳定性,以保证对自行车的无级变速效果,再改进,所述变速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限位固定。
改进地,所述调速螺丝通过卡簧固定在第二支柱的侧面开槽外侧,以实现调速螺丝可旋转地位于第二支柱的侧面开槽外侧。
再改进,所述变速体下端面与输入锥度转子的大头端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以实现对输入锥度转子能够进行限位。
为了保证无级变速装置内的油不外露、保证各零件间正常运转,减少零件磨损,减小摩擦热产生,进而延长变速装置的使用寿命,改进地,所述调速齿圈与主轴之间、调速齿圈与花鼓之间、花鼓与花鼓盖之间、花鼓盖与输入盘之间、输入盘与主轴之间均安装有油封结构。
为了保证调速螺丝调整变速轴时的有效性,改进地,所述调速螺丝位于第二支柱的侧面开槽外侧,调速螺丝可转动地限位在第三开孔与第五开孔中。
再改进,所述变速支架的变速开槽具有横向槽以及与横向槽交叉的纵向槽,横向槽与变速轴之间留有间隙,以使变速轴在纵向槽中滑动的同时,由纵向槽对变速轴与变速支架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行限定。通过纵向槽和横向槽的设置可以使得变速轴能够在各输入锥度转子锥面以及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上稳定的滑动,以进一步达到稳定、无级变速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保证调速螺丝调整变速轴时的有效性,改进地,所述调速杆的一端上开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调速杆的另一端位于变速支架的定位孔内,调速螺丝具有外螺纹,调速螺丝的一端穿过螺纹孔后位于变速体的第五开孔内,所述调速螺丝与调速杆通过螺纹孔的内螺纹、调速螺丝的外螺纹实现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发明中的自行车通过安装无级变速装置,无级变速装置中的输入锥度转子和输出锥度转子相对倒置设置,变速轴同时顶触在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上,并能沿着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移动,从而可以利用调速杆调整变速轴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实现无级别的改变齿比,从而满足骑行者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齿比骑行,以实现自行车的无级变速,进而增加了骑行者骑行时的舒适度;
其次,由于输出锥度转子、输入锥度转子以及变速轴三者间在预紧弹簧的作用下贴合,附着压力很小,从而形成离合器的效果,进而能够在自行车静止时,或自行车运动但非脚蹬状态下都能实现无级变速;
本发明自行车中的无级变速装置采用内置式结构,并通过外部配合闭合的花鼓及花鼓盖形成密封壳体,这样可以防止骑行过程中的泥沙进入,使骑行过程更加安全、顺畅,并且延长了无级变速装置的使用寿命;
另外,相对于传统的变速器,本发明自行车中的无级变速装置由于采用变速轴在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移动方式改变齿比,这样也不会有换挡时的顿挫感,不存在换挡时产生的金属撞击声,不会出现换档延迟或动力传送中断的情况,从而可以使自行车的变速过程更加顺滑流畅;
传统的变速器由于受到链条与齿轮卡口大小的约束,使得最小的飞轮片的大小也受到约束,也就是速比最大值受到约束;而在本发明自行车的无级变速装置中,输入锥度转子与输出锥度转子的最小端与最大端的比例可以做到更大,并且在变速过程中,能够实现输入锥度转子与输出锥度转子的同步变化,使骑行者操作更简单,变速过程更快,这样也就满足了骑行者随时变速的实际需要;
再次,通过在输出锥度转子和输出盘之间安装预紧弹簧以使自行车处于非骑行状态时能够实现输入锥度转子、变速轴和输出锥度转子之间的始终贴合,以为自行车起步提供初始附着力,从而保证输出锥度转子和输出盘在自行车起步时不打滑;这样,不管骑行者的体重、力量差异大小,本发明自行车中的无级变速装置都能自适应调节压力大小,让摩擦力足以传动自行车前行而不打滑;
最后,传统的变速器需要前后指拨搭配操作,骑行者的左右手都要用到,因为飞轮片变速的齿比范围都不够大,无法满足骑行过程对齿比调节的需求,本发明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只需要骑行者单手以旋转的方式即可操作齿比范围至足够大,从而解放了骑行者的另一只手,保证了骑行者的骑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行车中无级变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的右视图;
图5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花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花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花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变速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输出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输入锥度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输出锥度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变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变速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变速轴安装在变速支架上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转子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调速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输出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输出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输出盘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调速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调速齿圈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花鼓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预紧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中平面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所示无级变速装置在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和制动盘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调速器100以及安装在该自行车上的无级变速装置,无级变速装置包括用以连接辐条101的花鼓1、花鼓盖2、花鼓齿圈3、变速体4、输入盘5、至少三个输入锥度转子6、一个输出锥度转子7以及主轴8;花鼓1与花鼓盖2紧固配合;紧固配合的花鼓1和花鼓盖2形成一个密封壳体,从而对变速体4起到密封和支撑作用,这样也可以防止骑行过程中的泥沙进入,使骑行过程更加安全、顺畅,并且延长了无级变速装置的使用寿命;其中:
变速体4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一腔体40、至少三个第一支柱41以及至少三个第二支柱42;各第一支柱41以及各第二支柱42一起起到支撑和减轻重量的作用;变速体4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401、第二开孔402和第三开孔403;对应地,变速体4的下端面开设有正对第二开孔402的第四开孔404以及正对第三开孔403的第五开孔405;
第一支柱41的一端固定在变速体4的上端面,第一支柱41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4的下端面;
第二支柱42的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三开孔403处,第二支柱42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上正对第三开孔403的第五开孔405处,第二支柱42具有两端分别对应连通第三开孔403、第五开孔405的侧面开槽420;
各第一支柱41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40的周围,各第二支柱42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40的周围;例如,第一支柱41的数量为三个时,各第一支柱41之间的夹角成120度,从而满足三个第一支柱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40的周围;同样地,第二支柱42也可以参照第一支柱41的设置方式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40的周围;
输入锥度转子6呈具有小头端61和大头端62的锥体状,输入锥度转子6的小头端61可活动地限位固定在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二开孔402处,对应地,输入锥度转子6大头端62可活动地限位固定在变速体下端面的第四开孔404处且输入锥度转子6的大头端62连接有转子齿轮10,转子齿轮10与输入盘5卡接;由于输入锥度转子6的小头端61和大头端62均可活动地限位在对应的开孔内,从而使得输入锥度转子6可以上下移动,但不会发生左右晃动;当输入盘5产生转动,卡接后的转子齿轮10可以带动输入锥度转子6发生转动;
输出锥度转子7呈具有小头端71和大头端72的锥体状,输出锥度转子7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70;输入锥度转子6和输出锥度转子7相对倒置,以使输入锥度转子6的锥面与输出锥度转子7的锥面形成平行的滑动轨道;
变速体4的第一腔体40内设置有变速支架9,变速支架9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腔体90,输出锥度转子7的小头端71位于变速支架9的第三腔体90内;变速支架9的侧壁上具有变速开槽91以及均布地开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92,各定位孔92与第二支柱42上的侧面开槽420一一对应;变速开槽91处具有可以滑动的变速轴12。其中,各输入锥度转子6相对于主轴8的间距一致,保证各输入锥度转子6和输出锥度转子7的角度一致;各输入锥度转子6和输出锥度转子7相对应的边相互平行,从而为变速轴12同时在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上的顺畅滑动提供条件。变速轴12的表面优选为弧形,与输入锥度转子6、输出锥度转子7相切,变速轴12的两端均装有轴承后,变速轴的两端都形成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相对于变速支架9中装载变速轴12的两端面平行,并留有一定间隙,保证变速过程中变速轴12能在变速支架9中顺畅滑动,而又起到限定变速轴12与变速支架9平行位置不变的作用,即变速轴12不会在变速支架9中翻转;
侧面开槽420处具有调速杆11,调速杆11的一端活动地连接有调速螺丝13,调速杆11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定位孔92内;调速螺丝13的一端具有齿轮130;
变速轴12的侧壁120分别顶触输入锥度转子6的侧壁以及输出锥度转子7的侧壁,以使变速轴12能够在输入锥度转子侧壁、输出锥度转子侧壁、输入锥度转子小头端、输入锥度转子大头端、输出锥度转子大头端以及输出锥度转子小头端所限定形成的轨道上移动;通过变速轴12沿着输入锥度转子6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7锥面移动至不同位置,可以实现无级别的改变齿比,从而满足骑行者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齿比骑行,以实现自行车的无级变速;
调速螺丝13上具有齿轮130的一端穿过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三开孔403且卡接有调速齿圈16,调速螺丝13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下端面的第五开孔405处;固定在第五开孔405处的调速螺丝13的一端可以利用卡簧进行固定,这样使得调速螺丝可以旋转但不能窜动;
变速体4上端面的第一开孔401处设置有可转动的输出传动轮14;
输出锥度转子7的大头端72连接有能够卡接输出传动齿轮14的输出盘15,输出盘15上具有第六开孔150,输出盘15可转动地连接有调速齿圈16,调速齿圈16具有正对第六开孔150的第七开孔160,输出传动轮14与花鼓齿圈3卡接;输入盘5具有第八开孔50;
主轴8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腔体40、第二腔体70、第三腔体90、第六开孔150和第七开孔160,以将变速体4、变速支架9、输出锥度转子7、输出盘15和调速齿圈16可转动地固定在主轴8上;主轴8的另一端穿过第八开孔50和花鼓盖2后,以使主轴8能够连接外部的主动齿轮17并在自行车调速器的控制下实现对自行车的无级变速。自行车的调速器通常情况下设置在自行车车把的位置上,调速器连接着本实施例中无级变速装置的调速齿圈16,通过调整调速器即可以方便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随时用手调整自行车的车速。
为了使自行车处于非骑行状态时能够实现输入锥度转子6、变速轴12和输出锥度转子7之间的始终贴合,以为自行车起步提供初始附着力,从而保证输出锥度转子7和输出盘15在自行车起步时不打滑,改进地,输出锥度转子7和输出盘15之间安装有预紧弹簧18,以使自行车处于非骑行状态时能够实现输入锥度转子6、变速轴12和输出锥度转子7之间的始终贴合。
为了实现输出锥度转子7和输出盘15之间动力的稳定传动,作为改进,输出锥度转子7的大头端72上具有放置第一滚球19的第一螺旋状沟槽720,输出盘15的第一端面上具有配合第一螺旋状沟槽720的第二螺旋状沟槽150,以使旋转状态时的输出锥度转子7产生与输出盘15相互分开的轴向分力。
为了保证调速齿圈16与输出盘15之间独自转动,并且两者之间互不影响彼此转动,作为改进,输出盘15的第二端面上具有放置有第二滚球22的第三沟槽151,调速齿圈16上具有配合第三沟槽151的第四沟槽161,第二滚球22位于第三沟槽151和第四沟槽161之间,以使调速齿圈16和输出盘15通过第二钢球22实现独自地转动而互不影响彼此的转动。
为了保证变速轴12在输入锥度转子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上滑动时的稳定性,以保证对自行车的无级变速效果,再改进,变速轴1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限位固定。
改进地,调速螺丝13通过卡簧20固定在第二支柱42的侧面开槽420外侧,以实现调速螺丝13可旋转地位于第二支柱的侧面开槽外侧。
再改进,变速体下端面与输入锥度转子6的大头端62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23,以实现对输入锥度转子6能够进行限位。
为了保证无级变速装置内的油不外露、保证各零件间正常运转,减少零件磨损,减小摩擦热产生,进而延长变速器的使用寿命,改进地,调速齿圈16与主轴8之间、调速齿圈16与花鼓1之间、花鼓1与花鼓盖2之间、花鼓盖2与输入盘5之间、输入盘5与主轴8之间均安装有油封结构24。
为了保证调速螺丝13调整变速轴12时的有效性,改进地,调速螺丝13位于第二支柱42的侧面开槽420外侧,调速螺丝13可转动地限位在第三开孔403与第五开孔405中。
再改进,变速支架9的变速开槽91具有横向槽911以及与横向槽911交叉的纵向槽912,横向槽911与变速轴12之间留有间隙,以使变速轴12在纵向槽912中滑动的同时,由纵向槽912对变速轴12与变速支架9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行限定。通过纵向槽912和横向槽911的设置可以使得变速轴12能够在各输入锥度转子锥面以及输出锥度转子锥面上稳定的滑动,以进一步达到稳定、无级变速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保证调速螺丝13调整变速轴时的有效性,改进地,调速杆11的一端上开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110,调速杆11的另一端位于变速支架9的定位孔92内,调速螺丝13具有外螺纹,调速螺丝13的一端穿过螺纹孔110后位于第五开孔405内,调速螺丝13与调速杆11通过螺纹孔110的内螺纹、调速螺丝13的外螺纹实现活动连接。
以下结合图1至图27,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的无级变速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骑行者需要对自行车变速时,通过拨动自行车上的调速器100,然后由调速器100进而带动调速齿圈16转动,转动的调速齿圈16带动调速螺丝13在调速杆11的螺纹孔110内转动,转动的调速螺丝13带动调速杆11上下移动,以使得调速杆11进而拨动变速支架9并使得变速支架9在输入锥度转子6和输出锥度转子7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作上下移动;由于输入锥度转子6和输出锥度转子7是相互倒置设置且两者的锥面是平行的,这样变速轴12在输入锥度转子6锥面和输出锥度转子7锥面上作来回移动时便可以实现齿比的连续改变,齿比的数值为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进而达到了对自行车实现无级变速的效果;
自行车上的主动齿轮17经由链轮带动旋转后,主动齿轮17带动输入盘5旋转,旋转的输入盘5经由转子齿轮10卡接后,转子齿轮10带动输入锥度转子6旋转,旋转的输入锥度转子6经变速轴12产生摩擦力传递,从而带动输出锥度转子7旋转;由于输出锥度转子7旋转时产生轴向分力,这样输出锥度转子7带动输出盘15转动时,会使输入锥度转子6、输出锥度转子7以及变速轴12三者间通过摩擦力传递而不打滑,转动的输出盘15带动输出传动齿轮14转动,转动的输出传动齿轮14带动花鼓齿圈3转动,转动的花鼓齿圈3带动花鼓1转动,转动的花鼓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辐条101转动,由于辐条101是固定连接在自行车的车圈(车圈的外侧套有车胎102)上,从而转动起来的辐条101便会带动着车圈转动,进而实现自行车的前进运动。

Claims (10)

1.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调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自行车上的无级变速装置,所述无级变速装置包括用以连接辐条的花鼓(1)、花鼓盖(2)、花鼓齿圈(3)、变速体(4)、输入盘(5)、至少三个输入锥度转子(6)、一个输出锥度转子(7)以及主轴(8);所述花鼓(1)与花鼓盖(2)紧固配合;其中:
所述变速体(4)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一腔体(40)、至少三个第一支柱(41)以及至少三个第二支柱(42);所述变速体(4)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401)、第二开孔(402)和第三开孔(403);对应地,所述变速体(4)的下端面开设有正对第二开孔(402)的第四开孔(404)以及正对第三开孔(403)的第五开孔(405);
所述第一支柱(41)的一端固定在变速体(4)的上端面,第一支柱(41)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4)的下端面;
所述第二支柱(42)的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三开孔(403)处,第二支柱(42)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上正对第三开孔(403)的第五开孔(405)处,第二支柱(42)具有两端分别对应连通第三开孔(403)、第五开孔(405)的侧面开槽(420);
所述各第一支柱(41)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40)的周围,所述各第二支柱(42)均布地设置在第一腔体(40)的周围;
所述输入锥度转子(6)呈具有小头端(61)和大头端(62)的锥体状,输入锥度转子(6)的小头端(61)可活动地限位固定在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二开孔(402)处,对应地,输入锥度转子(6)的大头端(62)可活动地限位固定在变速体下端面的第四开孔(404)处且输入锥度转子(6)的大头端(62)连接有转子齿轮(10),转子齿轮(10)与输入盘(5)卡接;
所述输出锥度转子(7)呈具有小头端(71)和大头端(72)的锥体状,输出锥度转子(7)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70);
所述变速体(4)的第一腔体(40)内设置有变速支架(9),变速支架(9)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腔体(90),输出锥度转子(7)的小头端(71)位于变速支架(9)的第三腔体(90)内;变速支架(9)的侧壁上具有变速开槽(91)以及均布地开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92),各定位孔(92)与第二支柱(42)上的侧面开槽(420)一一对应;所述变速开槽(91)处具有可以滑动的变速轴(12);
所述侧面开槽(420)处具有调速杆(11),调速杆(11)的一端活动地连接有调速螺丝(13),调速杆(11)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定位孔(92)内;调速螺丝(13)的一端具有齿轮(130);
所述变速轴(12)的侧壁(120)分别顶触输入锥度转子(6)的侧壁以及输出锥度转子(7)的侧壁,以使变速轴(12)能够在输入锥度转子侧壁、输出锥度转子侧壁、输入锥度转子小头端、输入锥度转子大头端、输出锥度转子大头端以及输出锥度转子小头端所限定形成的轨道上移动;
所述调速螺丝(13)上具有齿轮(130)的一端穿过变速体上端面的第三开孔(403)且卡接有调速齿圈(16),调速螺丝(13)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体下端面的第五开孔(405)处;
所述变速体(4)上端面的第一开孔(401)处设置有可转动的输出传动轮(14);
所述输出锥度转子(7)的大头端(72)连接有能够卡接输出传动齿轮(14)的输出盘(15),输出盘(15)上具有第六开孔(150),输出盘(15)可转动地连接有调速齿圈(16),调速齿圈(16)具有正对第六开孔(150)的第七开孔(160),输出传动轮(14)与花鼓齿圈(3)卡接;所述输入盘(5)具有第八开孔(50);
所述主轴(8)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腔体(40)、第二腔体(70)、第三腔体(90)、第六开孔(150)和第七开孔(160),以将变速体(4)、变速支架(9)、输出锥度转子(7)、输出盘(15)和调速齿圈(16)可转动地固定在主轴(8)上;所述主轴(8)的另一端穿过第八开孔(50)和花鼓盖(2)后,以使主轴(8)能够连接外部的主动齿轮(17)并在自行车调速器的控制下实现对自行车的无级变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锥度转子(7)和输出盘(15)之间安装有预紧弹簧(18),以使自行车处于非骑行状态时能够实现输入锥度转子(6)、变速轴(12)和输出锥度转子(7)之间的始终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锥度转子(7)的大头端(72)上具有放置第一滚球(19)的第一螺旋状沟槽(720),输出盘(15)的第一端面上具有配合第一螺旋状沟槽(720)的第二螺旋状沟槽(150),以使旋转状态时的输出锥度转子(7)产生与输出盘(15)相互分开的轴向分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盘(15)的第二端面上具有放置有第二滚球(22)的第三沟槽(151),调速齿圈(16)上具有配合第三沟槽(151)的第四沟槽(161),第二滚球(22)位于第三沟槽(151)和第四沟槽(161)之间,以使调速齿圈(16)和输出盘(15)通过第二钢球(22)实现独自地转动而互不影响彼此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轴(1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限位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螺丝(13)通过卡簧(20)固定在第二支柱(42)的侧面开槽(420)外侧,以实现调速螺丝(13)可旋转地位于第二支柱的侧面开槽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体下端面与输入锥度转子(6)的大头端(62)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23),以实现对输入锥度转子(6)能够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齿圈(16)与主轴(8)之间、调速齿圈(16)与花鼓(1)之间、花鼓(1)与花鼓盖(2)之间、花鼓盖(2)与输入盘(5)之间、输入盘(5)与主轴(8)之间均安装有油封结构(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螺丝(13)位于第二支柱(42)的侧面开槽(420)外侧,调速螺丝(13)可转动地限位在第三开孔(403)与第五开孔(405)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支架(9)的变速开槽(91)具有横向槽(911)以及与横向槽(911)交叉的纵向槽(912),横向槽(911)与变速轴(6)之间留有间隙,以使变速轴(12)在纵向槽(912)中滑动的同时,由纵向槽(912)对变速轴(12)与变速支架(9)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行限定。
CN201611033202.1A 2016-11-18 2016-11-18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Pending CN108068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3202.1A CN108068989A (zh) 2016-11-18 2016-11-18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3202.1A CN108068989A (zh) 2016-11-18 2016-11-18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989A true CN108068989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16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3202.1A Pending CN108068989A (zh) 2016-11-18 2016-11-18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8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1872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宁波市江北明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实现自行车无级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7275A1 (en) * 1997-09-02 2007-07-19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3879508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株式会社岛野 无级变速自行车传动机构和自行车轮毂
CN104943813A (zh) * 2014-03-26 2015-09-30 株式会社岛野 环状型无级变速器及使用该变速器的自行车用内装变速花鼓
WO2015156592A1 (ko) * 2014-04-08 2015-10-15 (주)엠비아이 무단변속기
CN105465305A (zh) * 2014-09-30 2016-04-06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摩擦式无级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7275A1 (en) * 1997-09-02 2007-07-19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3879508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株式会社岛野 无级变速自行车传动机构和自行车轮毂
CN104943813A (zh) * 2014-03-26 2015-09-30 株式会社岛野 环状型无级变速器及使用该变速器的自行车用内装变速花鼓
WO2015156592A1 (ko) * 2014-04-08 2015-10-15 (주)엠비아이 무단변속기
CN105465305A (zh) * 2014-09-30 2016-04-06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摩擦式无级变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1872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宁波市江北明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实现自行车无级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8133B2 (en) Electric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3661765B (zh) 电动自行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20179B (zh) 用于脚踏车辆的动力系统
CN108068988A (zh) 实现自行车无级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
JP6910034B2 (ja) 自転車変速ハブ
CN103963913B (zh) 自行车自动无段变速装置
CN105083464B (zh) 自行车用电动构成部件
CN105836035A (zh) 轮毂马达结构体
CN203852796U (zh) 模拟自行车变速比的健身车结构
CN107235111B (zh) 一种智能变速自行车及使用方法
CN108068989A (zh) 安装有无级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CN108068987A (zh) 实现自行车无级变速的方法及无级变速结构
CN107438559A (zh) 一种用于变速自行车的自动变速方法及装置
TWM606074U (zh) 輪轂電機傳動系統及助力自行車
CN104527914A (zh) 无级变速器及应用有该无级变速器的自行车
CN203666881U (zh) 双轮随动转向自行车
CN209126915U (zh) 实现自行车无级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
CN205886068U (zh) 具有内变速调阻尼功能之健身车
CN108431456A (zh) 无级行星变速器
CN105836037A (zh) 一种轮胎内置式齿轮减速装置及童车
CN206165556U (zh) 可变速的钓鱼用两轴式卷线器
CN106051105B (zh) 一种特种车的变速箱
CN205715522U (zh) 一种特种车的变速箱结构
CN107972805A (zh) 电控无级变速自行车
CN212220488U (zh) 一种后两轮自行车全自动变速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