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6749A -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6749A
CN108066749A CN201610983849.4A CN201610983849A CN108066749A CN 108066749 A CN108066749 A CN 108066749A CN 201610983849 A CN201610983849 A CN 201610983849A CN 108066749 A CN108066749 A CN 108066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excretion body
growth factor
culture
superna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38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雪涛
张博文
何丽娟
岳�文
周军年
王思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Institute of Field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Institute of Field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Institute of Field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6109838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67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66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6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28Bone marrow;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any origin, e.g.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8Growth factors; Growth regulators
    • A61K38/1808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urogastr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8Growth factors; Growth regulators
    • A61K38/182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Vir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试剂盒及试剂盒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全层皮肤损伤,所述试剂盒包括:外泌体和细胞因子。本发明的试剂盒能够有效地促进全层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加快皮肤创面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Description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具有屏障、保护、调节体温和感觉的功能。由于炎症、溃疡、烫伤、烧伤等因素造成的皮肤缺损,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然而,目前针对皮肤损伤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仍有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自体皮瓣或皮肤移植的方法治疗缺损创面,但面临供皮区新的创伤缺陷,以及供皮区来源的不足等问题。此外移植物与移植部位临近的皮肤存在颜色、质地、功能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干细胞能够产生一种称之为外泌体的囊泡结构。外泌体直径介于30-150nm之间,是一种体积较小的细胞外泌囊泡,并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外泌体含有多种细胞特异性蛋白、脂类物质及核酸物质,能够释放信号分子并将其传递给其他细胞,从而改变其生理功能。
有鉴于此,发明人将外泌体作用于受损皮肤,发现处理后的全层皮肤组织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加速受损皮肤的修复,皮肤生理功能有所改善。进一步地,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将外泌体与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受损皮肤,全层皮肤组织细胞的增殖速度及受损皮肤的修复速度均明显快于外泌体单独作用,且生理功能明显改善。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试剂盒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药物用于治疗全层皮肤损伤,所述试剂盒包括:外泌体和细胞因子。
发明人将外泌体作用于受损皮肤,发现受损皮肤的修复速度加快,生理功能有所改善。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将外泌体与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受损皮肤,受损皮肤的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外泌体单独作用,且生理功能明显改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外泌体可被受损组织处的全层皮肤组织细胞所吞噬,外泌体内含物,例如蛋白质、核酸等物质会释放到细胞内发挥其调控作用,同时,细胞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将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会与外泌体协同修复并重构受损组织的再生微环境,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并促进组织再生。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剂盒制备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全层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加快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全层皮肤”主要是指真皮、表皮及皮下组织。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细胞因子”是指由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干细胞活性因子”是指细胞因子和外泌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细胞因子包括下列至少之一: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得到上述细胞因子的较优组合,各细胞因子之间会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修复并重构受损组织的再生微环境,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剂盒制备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全层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加快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包括:2~100μg/ml的外泌体;10~5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10~5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包括:2~70μg/ml的外泌体;10~4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10~4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包括:2~50μg/ml的外泌体;10~3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10~3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包括:2~20μg/ml的外泌体;10~2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10~2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发明人发现,在此条件下能够使得各细胞因子和外泌体协同作用效果较佳,能够快速且有效地修复并重构受损组织的再生微环境,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剂盒制备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全层皮肤组织增殖,加快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包括:5μg/ml外泌体;1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2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发明人发现,在此条件下能够使得各细胞因子和外泌体协同作用效果较佳,能够快速且有效地修复并重构受损组织的再生微环境,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剂盒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全层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加快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外泌体的获得来源不作严格限定。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外泌体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发明人发现,外泌体内含物的组成差异是导致不同组织或细胞来源外泌体具备不同生理功能的主要原因。进而,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于受损组织的修复能力较强。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剂盒制备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全层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加快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外泌体是通过下列步骤所得到的:将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有细胞生长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至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处于生长对数期且细胞汇合度达到90%以上,将细胞生长培养基更换为外泌体收集培养基,添加量为6ml/皿,于37℃,5%二氧化碳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胞48小时,收集培养液;将所述培养液于4℃,300g离心10分钟,收集第一上清液;将所述第一上清液于4℃,2000g离心10分钟,收集第二上清液;将所述第二上清液于4℃,10000g离心30分钟,收集第三上清液;将所述第三上清液于4℃,110000g离心2小时,收集第一沉淀物;用35ml PBS缓冲液重悬所述第一沉淀物,并于4℃,110000g离心2小时,收集第二沉淀物;以及用100~200μl PBS缓冲液重悬所述第二沉淀物,以便得到所述外泌体。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外泌体收集培养基含有αMEM培养基、1%非必需氨基酸、1%谷氨酰胺及1%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复合物。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在此条件下所得到的外泌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并重构受损组织的再生微环境,从而有效调控受损组织全层皮肤组织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剂盒制备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全层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加快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外泌体及细胞因子是以混合溶液的形式提供的。由此,以便于外泌体和细胞因子协同修复并重构受损组织的再生微环境,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剂盒制备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全层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加快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愈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混合溶液的溶剂为生理盐水。该溶剂能够有效溶解外泌体及细胞因子,并对皮肤创面无刺激或其他副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外泌体及细胞因子密封于喷雾瓶。由此,便于用药及给药剂量控制。
本发明的药物的给药频率和剂量可以通过多个相关因素被确定,该因素包括要被治疗的疾病类型、给药途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类型。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日剂量可分为适宜形式的1剂、2剂或多剂,以在整个时间段内以1次、2次或多次给药,只要达到治疗有效量即可。
术语“治疗”用于指获得期望的药理学和/或生理学效果。所述效果就完全或部分预防疾病或其症状而言可以是预防性的,和/或就部分或完全治愈疾病和/或疾病导致的不良作用而言可以是治疗性的。本文使用的“治疗”涵盖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的疾病,包括:(a)在容易患病但是尚未确诊得病的个体中预防疾病(例如预防皮肤损伤)或病症发生;(b)抑制疾病,例如阻滞疾病发展;或(c)缓解疾病,例如减轻与疾病相关的症状。本文使用的“治疗”涵盖将药物或化合物给予个体以治疗、治愈、缓解、改善、减轻或抑制个体的疾病的任何用药,包括但不限于将含本文所述试剂盒的药物给予有需要的个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药物可与常规治疗方法和/或疗法相结合使用,或者可与常规治疗方法和/或疗法分开使用。当本发明的药物在采用与其它药物的联合疗法中给药时,它们可序贯地或同时地给予个体。或者,本发明的药物可包含本发明的试剂盒、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治疗药或预防药的组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强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大40倍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显微照片;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表达分析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泌体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大100倍的表皮细胞系HaCaT细胞的显微照片;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损伤处理后放大40倍的HaCaT细胞的显微照片;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放大100倍热损伤修复后HaCaT细胞Ki67荧光染色的显微照片;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大100倍的成纤维细胞系BJ细胞的显微镜照片;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大40倍的热损伤处理后的成纤维细胞系BJ细胞的显微镜照片;以及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放大100倍热损伤修复后BJ细胞Ki67荧光染色的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外泌体的获得与鉴定
1、外泌体的获得
(1)提供间充质干细胞
将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如图1所示)培养于含无血清培养基(购自三有利公司,中国)的10cm细胞培养皿中,长满平皿后,吸弃培养基并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随后加入TrypLe Express酶消化细胞,待细胞变圆并从培养板上脱落时及时用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终止消化,收集细胞悬液至15ml离心管中,1200rpm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后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一次,并随后用100μl/管PBS缓冲液重悬细胞,分别向各管中加入2μl对应的流式抗体(HLA-CR、CD14、CD34、CD45、CD19、CD105、CD73、CD90),4℃避光孵育细胞40分钟,并随后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两次,并最终将细胞重悬至300μl PBS缓冲液中进行流式分析,其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A)~(H)分别为HLA-CR、CD14、CD19、CD105、CD34、CD45、CD73、CD90抗体。由表1能够确定所得到的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
表1流式细胞仪检测
(2)间充质干细胞的扩增:
将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如图1所示)培养于含无血清培养基(购自三有利公司,中国)的10cm细胞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并达到90%以上汇合度时,吸弃培养基后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一次,加入TrypLe Express酶消化细胞,待细胞变圆并从培养板上脱落时及时用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终止消化,收集细胞悬液至15ml离心管中,1200rpm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后用新鲜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细胞,按1:5的传代比例将细胞接种至新的培养皿中,传代培养7~10代。
(3)待扩增最后一代的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达到90%以上的汇合度时,吸弃培养基,更换为外泌体收集培养基,添加量为6ml/皿。外泌体收集培养基的配方为αMEM(购自Gibco)+1%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复合物(购自Gibco)+1%非必需氨基酸(购自Gibco)+1%谷氨酰胺(购自Gibco)。继续培养48小时后收集培养液,依次按下述步骤进行离心操作:4℃,300g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4℃,2000g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4℃,10000g离心30分钟,收集上清液;4℃,110000g离心2小时,收集沉淀物并用35ml PBS缓冲液重悬沉淀;4℃,110000g离心2小时,收集沉淀物并用100~200μl PBS缓冲液重悬沉淀,以便得到外泌体。
2、外泌体的鉴定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固定及染色后的外泌体的形态外观,在15000-25000倍放大倍率下观察样本,结果如图3所示。外泌体外观呈中央微凹的圆盘形或单侧凹陷的椭球型,直径介于50~150nm之间。
实施例2外泌体与细胞因子用于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1、表皮细胞培养:
表皮细胞系HaCaT细胞(形态如图4所示)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基中,待细胞生长汇合达到90%以上时,吸弃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一次后加入预热的含0.03%EDTANa2的0.25%胰蛋白酶,消化10分钟,待细胞变圆且脱离培养皿底部时用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基终止消化,收集细胞悬液至离心管中,1200rpm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后用新鲜的培养基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按3000细胞/孔的接种量将细胞加至96孔板中培养8小时,HaCaT细胞完全贴壁。
2、HaCaT细胞热损伤处理及培养:
将含有完全贴壁的HaCaT细胞的孔板置于45℃培养箱中处理90分钟(细胞形态如图5所示),随后吸弃培养基,并按如下组别加入0.15mL相应的处理培养基,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
处理组
a.对照组(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
b.实验组1(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20ng/ml表皮生长因子);
c.实验组2(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d.实验组3(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e.实验组4(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20ng/ml表皮生长因子+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f.实验组5(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g.实验组6(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20ng/ml表皮生长因子+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h.实验组7(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0ng/ml表皮生长因子+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培养结束后,吸弃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润洗一次,加入4%多聚甲醛溶液室温固定细胞15分钟。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三次,加入含0.25%Triton X100的PBS缓冲液对细胞进行穿膜处理15分钟(室温)。用含10%驴血清、0.3%Triton X100的PBS缓冲液(封闭液)对细胞进行抗原封闭1小时(室温)。用封闭液按1:400体积比稀释兔抗人Ki67抗体(CST公司),并将所得到的抗体稀释液在孵育细胞过夜(4℃)。吸弃Ki67抗体稀释液并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三次,每次5分钟。用封闭液按1:400体积比稀释驴抗兔荧光二抗Alexa Fluor 488IgG(H+L)(Invitrogen公司),并用所得到的抗体稀释液室温避光孵育细胞1小时。吸弃二抗稀释液并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三次,每次5分钟。用PBS缓冲液按1:300体积比稀释DAPI,并用所得到的DAPI稀释液室温避光孵育细胞3分钟。吸弃稀释液后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两次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染色情况,并随机计数三个视野计算Ki67的染色阳性率。染色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1)、(3)、(5)、(7)、(9)、(11)、(13)和(15)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7的Ki67蛋白荧光染色结果,白点代表Ki67蛋白阳性;(2)、(4)、(6)、(8)、(10)、(12)、(14)和(16)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7的细胞核染料DAPI的染色结果,白点代表细胞核。
Ki67蛋白是一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参与调控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表达于G0期外的所有细胞周期阶段,是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标志蛋白。HaCaT细胞在接受热损伤后细胞状态显著下降,细胞增殖停滞。与对照组相比,表皮生长因子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外泌体共同处理后,细胞核内Ki67阳性细胞比例显著提高,表明更多的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处于增殖状态,而经过实验组4~7处理后,Ki67的阳性率均高于实验组1~3,经过实验组7处理后,Ki67的阳性率最高,进一步表明外泌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协同作用,能够发挥更好地修复效果。
实施例3外泌体与细胞因子用于促进真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1、细胞培养:
真皮细胞系BJ细胞(形态如图7所示)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基中,待细胞生长汇合达到90%以上时,吸弃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一次后加入预热的TrypLE Express酶,消化2分钟,待细胞变圆且脱离培养皿底部时用含10%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收集细胞悬液至离心管中,1200rpm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后用新鲜的含10%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按3000细胞/孔的接种量将细胞加至96孔板中培养8小时,BJ细胞完全贴壁。
2、BJ细胞热损伤处理及培养:
将含有完全贴壁的BJ细胞的孔板置于45℃培养箱中处理90分钟(形态如图8所示),随后吸弃培养基,并按如下组别加入0.15mL相应的处理培养基,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
处理组
a.对照组(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
b.实验组1(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20ng/ml表皮生长因子);
c.实验组2(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d.实验组3(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e.实验组4(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20ng/ml表皮生长因子+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f.实验组5(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g.实验组6(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20ng/ml表皮生长因子+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h.实验组7(H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0ng/ml表皮生长因子+5μg/ml实施例1所得到的外泌体)。
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培养结束后,吸弃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润洗一次,加入4%多聚甲醛溶液室温固定细胞15分钟。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三次,加入含0.25%Triton X100的PBS缓冲液对细胞进行穿膜处理15分钟(室温)。用含10%驴血清、0.3%Triton X100的PBS缓冲液(封闭液)对细胞进行抗原封闭1小时(室温)。用封闭液按1:400体积比稀释兔抗人Ki67抗体(CST公司),并将所得到的稀释液在4℃孵育细胞过夜。吸弃稀释液并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三次,每次5分钟。用封闭液按1:400体积比稀释驴抗兔荧光二抗Alexa Fluor 488IgG(H+L)(Invitrogen公司),并将所得到的稀释液在室温避光孵育细胞1小时。吸弃稀释液并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三次,每次5分钟。用PBS缓冲液按1:300体积比稀释DAPI,室温避光孵育细胞3分钟。吸弃DAPI溶液后用PBS缓冲液润洗细胞两次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染色情况,并随机计数三个视野计算Ki67的染色阳性率。染色结果如图9所示,其中,(1)、(3)、(5)、(7)、(9)、(11)、(13)和(15)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7的Ki67蛋白荧光染色结果,白点代表Ki67蛋白阳性;(2)、(4)、(6)、(8)、(10)、(12)、(14)和(16)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7的细胞核染料DAPI的染色结果,白点代表细胞核。
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表皮生长因子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核内Ki67阳性细胞比例显著提高,表明更多的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处于增殖状态,而经过实验组4~7处理后,Ki67的阳性率均高于实验组1~3,经过实验组7处理后,Ki67的阳性率最高,进一步表明外泌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协同作用,能够发挥更好地修复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试剂盒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用于治疗全层皮肤损伤,所述试剂盒包括:外泌体和细胞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
表皮生长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
2~100μg/ml的外泌体;
10~5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
10~5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
2~50μg/ml的外泌体;
10~3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
10~3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
5μg/ml外泌体;
1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以及
20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泌体是通过下列步骤所得到的:
将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有细胞生长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至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处于生长对数期且细胞汇合度达到90%以上,将细胞生长培养基更换为外泌体收集培养基,添加量为6ml/皿,于37℃,5%二氧化碳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胞48小时,收集培养液;
将所述培养液于4℃,300g离心10分钟,收集第一上清液;
将所述第一上清液于4℃,2000g离心10分钟,收集第二上清液;
将所述第二上清液于4℃,10000g离心30分钟,收集第三上清液;
将所述第三上清液于4℃,110000g离心2小时,收集第一沉淀物;
用35ml PBS缓冲液重悬所述第一沉淀物,并于4℃,110000g离心2小时,收集第二沉淀物;以及
用100~200μl PBS缓冲液重悬所述第二沉淀物,以便得到所述外泌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泌体及细胞因子是以混合溶液的形式提供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的溶剂为生理盐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泌体及细胞因子密封于喷雾瓶。
CN201610983849.4A 2016-11-08 2016-11-08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Pending CN1080667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3849.4A CN108066749A (zh) 2016-11-08 2016-11-08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3849.4A CN108066749A (zh) 2016-11-08 2016-11-08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6749A true CN108066749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15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3849.4A Pending CN108066749A (zh) 2016-11-08 2016-11-08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674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9339A (zh) * 2020-03-06 2020-06-09 大连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 一种预防和修复皮肤损伤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940912A (zh) * 2021-12-09 2022-01-18 深圳市泓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衰老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925997A (zh) * 2023-07-27 2023-10-24 湖北医药学院 一种喹诺酮类药物作为egfr激活剂促进细胞增殖的用途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0931A (zh) * 2014-12-17 2015-04-08 江苏大学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分泌的exosome治疗皮肤损伤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0931A (zh) * 2014-12-17 2015-04-08 江苏大学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分泌的exosome治疗皮肤损伤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N ZHANG等: "HucMSC-Exosome Mediated-Wnt4 Signaling Is Required for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STEM CELLS》 *
薛斌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中国临床康复》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9339A (zh) * 2020-03-06 2020-06-09 大连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 一种预防和修复皮肤损伤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940912A (zh) * 2021-12-09 2022-01-18 深圳市泓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衰老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940912B (zh) * 2021-12-09 2024-04-16 深圳市泓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衰老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925997A (zh) * 2023-07-27 2023-10-24 湖北医药学院 一种喹诺酮类药物作为egfr激活剂促进细胞增殖的用途
CN116925997B (zh) * 2023-07-27 2024-04-02 湖北医药学院 左氧氟沙星在制备促进细胞增殖中的药物的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6344B (zh)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You et al. Periprostatic im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otentiates recovery of erectile function by intracavernosal injection in a rat model of cavernous nerve injury
CN108057116A (zh) 干细胞组合物在皮肤损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Rong et al. Antler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 stimulates regenerative wound healing in rats
Huang et al. Hypoxia-induced therapeutic neovascular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n ischemic limb using cell aggregates composed of HUVECs and cbMSCs
CN109893541B (zh) 经血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制备治疗宫腔粘连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6492194A (zh) 一种干细胞外泌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17872A (zh) 红景天苷在保护干细胞活性中的应用
CN108066749A (zh) 干细胞活性因子在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CN110193003A (zh) 一种利用脂肪干细胞产生外泌体制备祛痘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66748A (zh) 外泌体在皮肤损伤中的新用途
CN108066750A (zh) 干细胞及其分泌物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的新用途
RU2574017C1 (ru)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лечения ожогов и ран на основе цитокинов и факторов роста, секретируемых мезенхимными клетками человека,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ред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ожогов и ран
CN111249293A (zh) 黄芪甲苷在制备促进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CN108066824A (zh) 一种制备表皮缺损治疗药物的新方法
US20180280446A1 (en) Agent for Treating Urinary Incontinence Including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mniotic Fluid
CN106701669A (zh) 临床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066747A (zh) 生物活性成分用于烧烫伤药物制备的新方法
CN108096565A (zh) 多因子组合试剂盒
CN108057131A (zh) 一种含有干细胞的新型试剂盒
CN104745529B (zh) 瘦素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中的用途及其应用
KR102169782B1 (ko) 인간 잇몸-유래 줄기세포 및 골전구체 세포를 공동배양하여 형성된 세포 스페로이드 및 이로부터 혈관내피 성장인자의 생산량을 증가시키는 방법
Lai et al. Combination of PDGF-BB an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ccelerated wound healing through modulating PTEN/AKT pathway
Watkins et al. 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 protect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N115607558A (zh) 红景天或红景天苷在制备诱导外泌体修复心肌损伤诱导剂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