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9720A -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9720A
CN108059720A CN201711492778.9A CN201711492778A CN108059720A CN 108059720 A CN108059720 A CN 108059720A CN 201711492778 A CN201711492778 A CN 201711492778A CN 108059720 A CN108059720 A CN 108059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sericite
polyamide
composite material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92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59720B (zh
Inventor
曹建鹏
梁燕
蒋炎
黄荣庆
马宏明
刘雪静
戴树洌
周露
周良艳
吴华杰
姜文静
高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Nine Wil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Hengli Bao New Nano Mstar Technology Ltd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Nine Wil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Hengli Bao New Nano Mstar Technology Ltd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Nine Wil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Hengli Bao New Nano Mstar Technology Ltd,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Nine Wil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927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59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59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9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59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9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4Lactams
    • C08G69/16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4Lacta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08K9/06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with 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针对聚酰胺6工业丝力学性能的高要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强低伸长率聚酰胺纤维的复合材料,首先将氧化石墨烯通过超声、剪切、乳化一体化技术分散于开环剂溶液,然后将改性绢云母和其分散液反应再通过超声、剪切、乳化一体化技术分散,最后和液体己内酰胺进行混合分散进行原位聚合改性。本发明的聚酰胺6复合材料制得的纤维不仅力学性能优异而且具有多功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6纤维是由单体己内酰胺开环聚合、纺丝所得的聚己内酰胺纤维,又名尼龙6或锦纶6,具有机械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弱酸碱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纺丝及工程塑料领域。然而,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聚酰胺-6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多功能聚酰胺-6纤维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主要改性手段是对含有聚酰胺-6的基体树脂进行改性,一般引入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碳纳米管、蒙脱土、云母、纳米银、铜、锌等来获取高性能聚酰胺-6产品。上述改性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聚酰胺-6材料的特定性能,然而由于绝大部分的改性都是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进行的,导致改性材料在基体聚酰胺-6中的分散性不好,改性时易团聚,改性效果并不理想。
石墨烯是由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碳原子片,碳原子呈六方蜂窝状;其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特点被赋予了多种性能;氧化石墨烯(GO)是在石墨烯的基础上引入功能性的基团,使其具有某些新特性的一种功能化的石墨烯,功能性的基团包括位于氧化石墨烯的基面上的羟基和环氧基以及边缘处的羧基和羟基,利用氧化石墨烯表面基团可以进行原位聚合改性,提高石墨烯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性,降低石墨烯的改性用量。
绢云母是非常细小的鳞片状白云母,因其解理面呈现丝绢光泽而得名,其分子式为 KAl[AlSi3O10](OH)2。绢云母是以两层硅氧四面体夹一层铝氧八面体为基本结构单元,并在结构单元之间填充K+而构成的2∶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单元片层性能优异而稳定。绢云母属于单斜晶体,抗磨性和耐磨性好,耐热绝缘,难溶于酸碱溶液,化学性质稳定。其弹性模量为1505~2134MPa,耐热度500~600℃,导热率0.419~0.670W/(m·K)。
发明内容
针对改性聚酰胺6纤维存在的分散性差、改性效果不佳以及工业丝要求高强低伸长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将氧化石墨烯混合液和改性绢云母通过超声、剪切、乳化一体化技术进行分散混合,得到复配产物,再将氧化石墨烯和绢云母复配产物和单体己内酰胺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实现氧化石墨烯和绢云母对聚酰胺-6进行改性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粉体分散至开环溶液中,得到分散液;
步骤2,将改性绢云母分散于步骤1得到的分散液中,分散处理的时间为2~4h,得到复配分散液,所述氧化石墨烯粉体、改性绢云母的质量比是1:(1~25);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复配分散液和己内酰胺液体按照氧化石墨烯、己内酰胺的质量比是1:(10~200)进行混合、分散,得到分散后混合液;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开环反应、聚合反应、切片、萃取、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3中的分散方式均为超声、剪切、乳化同时进行的复合混合分散方式。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氧化石墨烯粉体的片径为100~300nm,片层厚度为1.1~3.5nm。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开环溶液为去离子水、氨基己酸水溶液、氨基己酸有机溶液、己二胺水溶液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改性绢云母为通过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绢云母,所述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为KH-540、KH-550、KH-551、KH-602、KH-791、KH-792、KH-901、KH-902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步骤2中的绢云母为5000目。
优选地,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减压蒸馏去除水之后再进行所述步骤4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的开环反应条件为255~275℃,0.15~0.90MPa,反应时间为1.5~4h;所述步骤4中的聚合反应条件为240~255℃,-0.01~-0.10MPa,反应时间为3~10h。
优选地,还包括预处理步骤,所述的预处理步骤在步骤1之前,将氧化石墨烯进行分散、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粉体。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的分散方式为超声、剪切、乳化同时进行的复合混合分散方式,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的分散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水、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采用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目前绢云母用于改性聚酰胺-6纤维未见报道,聚酰胺6切片纺丝时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是切片熔体的流体均匀性,直接用云母粉体进行改性,云母和基体聚酰胺6 的相容性较差,容易发生聚集,从而影响纺丝;尤其是难以和石墨烯进行复配再进行原位聚合改性,本发明通过氧化石墨烯和改性绢云母的复配原位改性聚酰胺-6,得到了多功能性尼龙6纤维;现有技术只能通过某种改性达到单一功能性纤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纳米材料改性同时得到多种功能的纤维改性方法,降低了改性成本;
(2)本发明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首先将氧化石墨烯分散至开环溶液,再将混合液与改性云母混合分散再进行原位聚合改性聚酰胺6,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氧化石墨烯、液体己内酰胺、开环剂混合时产生的粉体在基体材料中分散不均的问题;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条件,氧化石墨烯与液体己内酰胺可以充分接触反应,分散效果好,聚酰胺-6改性效果好,得到的改性聚酰胺-6制成产品抑菌率达到99%以上,且抗菌性能稳定,操作步骤简单,利于推广。
(3)本发明的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开环剂配制成开环溶液作为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再将所得混合液与改性云母进行混合分散,最后和液体己内酰胺进行混合分散反应,可以使开环剂更充分溶解,发挥更优异的作用,与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液体己内酰胺、开环剂混合反应的方式相比,制得的产品改性效果更好;
(4)本发明采用的超声、剪切、乳化结合的分散方式条件较为温和,分散剂可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去离子水、乙二醇试剂,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为提高氧化石墨烯在溶液中分散性通常需要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共价键改性,改性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毒性较大的有机试剂,对环境造成较大负荷;本专利的方法可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
(5)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简单,由该方法得到的材料产品综合性能好,在具有多功能性的同时,聚酰胺6纤维的导热性、力学性能都变得更好;
(6)本发明的混合液进行反应时,首先在275℃,0.35MPa的条件下开环反应1.5小时,开环时加热保证整个反应体系的熔融状态,使反应能够进行,然后在255℃,-0.15MPa的条件下聚合3小时,由于缩聚平衡阶段有水生成,负压有脱水的作用,有助于缩聚反应的正向进行,整个反应阶段耗费时间较短,反应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步骤1,将100kg氧化石墨烯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粉体,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浆料固含量为3%,购自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然后用去离子水将氧化石墨烯粉体进行多次洗涤、抽滤,得到氧化石墨烯滤饼,对氧化石墨烯滤饼进行微波干燥,得到纯净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洗涤、抽滤的目的在于去除氧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残留的Ka、Na、 Mn、Ca、Mg、Al等金属离子。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在100kgDMF溶液中分散,通过超声、剪切、乳化复合技术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DMF分散液,将分散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纳米级、单层率高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片径为100nm,片层厚度为3.5nm。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按照氧化石墨烯:己二胺质量比为1:0.05的比例分散在己二胺水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液。己二胺水溶液作为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时的分散剂,同时己二胺可作为己内酰胺进行水解开环和聚合时的引发剂。
步骤4,将KH540、乙醇、水按照20:72:8配成溶液,混合液与绢云母按照质量比为1:1.6在搅拌下升温至70℃反应2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绢云母,绢云母为5000 目。
步骤5,将步骤3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己二胺分散液和步骤4得到的改性云母进行复配,通过超声、剪切、乳化复合技术分散处理2h,得到复配混合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复配混合液和液体己内酰胺混合,通过超声、剪切、乳化复合技术处理,进入聚合反应釜,搅拌,减压蒸馏去除H2O,得到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中氧化石墨烯、改性绢云母、己二胺、己内酰胺的质量比为1:1:0.05:10。
步骤7,将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反应,首先在275℃,0.90MPa的条件下开环反应1.5小时,然后在255℃,-0.10MPa的条件下聚合3小时,得到聚合后的流体,由于缩聚平衡阶段有水生成,负压脱水有助于缩聚反应的正向进行,将聚合后的流体通入切粒机中切片,然后将切片置于萃取塔中,用90℃的去离子水萃取,萃取后的切片在通有热氮气的干燥罐中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
利用本实施例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氧指数代表该长丝的阻燃性能。
实施例2
步骤1,将100kg氧化石墨烯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粉体,然后用去离子水将氧化石墨烯粉体进行多次洗涤、抽滤,得到氧化石墨烯滤饼,对氧化石墨烯滤饼进行微波干燥,得到纯净的氧化石墨烯粉体。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超声分散在100kgN-甲基吡咯烷酮中,通过高频超声、高速剪切、乳化复合技术处理2h得到氧化石墨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分散液,并将分散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纳米级、单层率高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所述氧化石墨烯粉体片径300nm,片层厚度2.1nm。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按照氧化石墨烯:氨基己酸质量比为1:10的比例分散在氨基己酸水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液;氨基己酸水溶液作为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时的分散剂,同时氨基己酸可作为己内酰胺进行水解开环和聚合时的引发剂。
步骤4,将KH550、乙醇、水按照20:72:8配成溶液,混合液与绢云母按照质量比为1:1.6在搅拌下升温至70℃反应2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绢云母。
步骤5,将步骤3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氨基己酸分散液和步骤4得到的改性绢云母进行复配,通过超声、剪切、乳化复合技术处理3h,得到复配混合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复配混合液和液体己内酰胺通过高频超声、高速剪切、乳化设备在线混合打入聚合反应釜,搅拌,减压蒸馏去除H2O,得到混合液,减压蒸馏去除H2O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开环聚合反应进行,所述混合液中氧化石墨烯、改性绢云母、氨基己酸、己内酰胺的质量比为1:25:10:200。
步骤7,步骤6得到的混合液进行聚合反应,首先在255℃,0.15MPa的条件下开环反应 4小时,然后在245℃,-0.01MPa的条件下聚合10小时,得到聚合后流体,将所述流体通入切粒机中切片,然后将切片置于萃取塔中,用90℃的去离子水萃取,萃取后的切片在通有热氮气的干燥罐中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
利用本实施例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的性能测试。
实施例3
步骤1,将100kg氧化石墨烯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粉体,然后用去离子水将氧化石墨烯粉体进行多次洗涤、抽滤,得到氧化石墨烯滤饼,对氧化石墨烯滤饼进行微波干燥,得到纯净的氧化石墨烯粉体。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超声分散在100kg四氢呋喃中,通过高频超声、高速剪切、乳化复合技术处理3h得到氧化石墨烯的四氢呋喃分散液,并将分散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纳米级、单层率高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所述氧化石墨烯粉体片径为300nm,片层厚度 1.1nm。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按照氧化石墨烯:氨基己酸质量比为1:30的比例分散在氨基己酸水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液;氨基己酸水溶液作为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时的分散剂,同时氨基己酸可作为己内酰胺进行水解开环和聚合时的引发剂。
步骤4,将KH551、乙醇、水按照20:72:8配成溶液,混合液与绢云母按照质量比为1:1.6在搅拌下升温至70℃反应2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绢云母。
步骤5,将步骤3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氨基己酸分散液和步骤4得到的改性绢云母进行复配,通过超声、剪切、乳化复合技术进行分散处理4h,得到复配混合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复配混合液和液体己内酰胺通过高频超声、高速剪切、乳化设备在线混合打入聚合反应釜,搅拌,减压蒸馏去除H2O,得到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中氧化石墨烯、改性绢云母、氨基己酸、己内酰胺的质量比为1:10:30:70。
步骤7,使步骤6得到的混合液进行聚合反应,首先在260℃,0.25MPa的条件下开环反应2.5小时,然后在250℃,-0.1MPa的条件下聚合6小时,得到聚合后流体,将所述流体通入切粒机中切片,然后将切片置于萃取塔中,用80℃的去离子水萃取,萃取后的切片在通有热氮气的干燥罐中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
利用本实施例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
实施例4
步骤1,将100kg氧化石墨烯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粉体,然后用去离子水将氧化石墨烯粉体进行多次洗涤、抽滤,得到氧化石墨烯滤饼,对氧化石墨烯滤饼进行微波干燥,得到纯净的氧化石墨烯粉体。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超声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通过高频超声、高速剪切、乳化复合技术进行分散处理2.5h得到氧化石墨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分散液,并将分散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纳米级、单层率高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所述氧化石墨烯粉体片径 250nm,片层厚度1.7nm。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按照氧化石墨烯:己二胺质量比为1:35的比例分散在己二胺水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液;己二胺水溶液作为氧化石墨烯再次分散时的分散剂,同时己二胺可作为己内酰胺进行水解开环和聚合时的引发剂。
步骤4,将KH901、乙醇、水按照20:72:8配成溶液,混合液与绢云母按照质量比为1:1.6在搅拌下升温至70℃反应2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绢云母。
步骤5,将步骤3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己二胺分散液和步骤4得到的改性绢云母进行复配,通过超声、剪切、乳化复合技术处理3h,得到复配混合液。
步骤6,步骤5得到的复配混合液和液体己内酰胺通过高频超声、高速剪切、乳化设备在线混合打入聚合反应釜,搅拌,减压蒸馏去除H2O,得到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中氧化石墨烯、改性绢云母、己二胺、己内酰胺的质量比为1:20:35:65。
步骤7,步骤6得到的混合液进行聚合反应,首先在258℃,0.45MPa的条件下开环反应 2.5小时,然后在240℃,-0.06MPa的条件下聚合8小时,得到聚合后流体,将所述流体通入切粒机中切片,然后将切片置于萃取塔中,用85℃的去离子水萃取,萃取后的切片在通有热氮气的干燥罐中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
利用本实施例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进行绢云母的复配;将本对比例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作为对比例1,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
对比例2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进行绢云母的改性,直接进行了绢云母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液进行了复配,将本对比例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 140d/32f,作为对比例2,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
对比例3
本对比例在同实施例2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氨基己酸:己内酰胺的质量比为3:7,没有添加氧化石墨烯及改性绢云母。将本对比例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作为对比例3,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
对比例4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改性绢云母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液的复配只通过机械搅拌进行,将本实施例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作为对比例4,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
对比例5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氧化石墨烯粉体在开环剂溶液中的分散、氧化石墨烯开环剂混合液和改性绢云母的复配、液体己内酰胺和氧化石墨烯、改性绢云母的复配混合液的分散采取单一的乳化分散。将本对比例改性的聚酰胺-6纺丝制备FDY长丝,规格为:140d/32f,作为对比例5,对该产品分别进行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指数、抗菌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氧化性能测试。
表1实施例及对比例纺丝制品测试结果
注:表1第五列所述质量比为氧化石墨烯、绢云母和己内酰胺三者的质量比。
由表1可知::绢云母的改性与否,以及超声、剪切、乳化复配处理与否对复合纤维的抗菌抑菌效果没有影响,所有实施例中只要加入氧化石墨烯改性都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菌效果,所以抗菌抑菌的效果主要是氧化石墨烯的改性带来的,除对比例5外,不同的添加量下抗菌抑菌效果都大于99%,这是因为氧化石墨烯在聚酰胺6基体中的分散均一,具有连续均一性,充分发挥石墨烯抗菌抑菌性能,而对比例5中的分散方式仅为乳化分散,分散效果不好,不具有连续均一性,石墨烯的抗菌抑菌性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复合材料的抗菌抑菌性能降低。
表2实施例及对比例产品测试结果
注:表2第二列所述质量比为氧化石墨烯、绢云母和己内酰胺三者的质量比。
由表2可知,绢云母的加入使聚酰胺6的导热系数增大,且这种效果随着通过超声、剪切、乳化一体化分散技术的使用而增强,这是因为绢云母通过这种技术在聚酰胺6基体中的分散效果更好,从而达到更好的改性效果,同时因为分散效果好,后道纺丝不受影响,聚酰胺6纤维的断裂强度也达到大幅提升。工业丝要求断裂伸长率在16~19之间,需求量较大,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聚酰胺6纤维(140d/32f)断裂伸长率在16~19之间,可满足该要求,而常规聚酰胺6纤维纺此规格的丝断裂伸长率无法达到此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粉体分散至开环溶液中,得到分散液;
步骤2,将改性绢云母分散于步骤1得到的分散液中,分散处理的时间为2~4h,得到复配分散液,所述氧化石墨烯粉体、改性绢云母的质量比是1:(1~25);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复配分散液和己内酰胺液体按照氧化石墨烯、己内酰胺的质量比是1:(10~200)进行混合、分散,得到分散后混合液;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开环反应、聚合反应、切片、萃取、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3中的分散方式均为超声、剪切、乳化同时进行的复合混合分散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氧化石墨烯粉体的片径为100~300nm,片层厚度为1.1~3.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开环溶液为去离子水、氨基己酸水溶液、氨基己酸有机溶液、己二胺水溶液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改性绢云母为通过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绢云母,所述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为KH-540、KH-550、KH-551、KH-602、KH-791、KH-792、KH-901、KH-902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步骤2中的绢云母为50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减压蒸馏去除水之后再进行所述步骤4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开环反应条件为255~275℃,0.15~0.90MPa,反应时间为1.5~4h;所述步骤4中的聚合反应条件为240~255℃,-0.01~-0.10MPa,反应时间为3~10h。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处理步骤,所述的预处理步骤在步骤1之前,将氧化石墨烯进行分散、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粉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的分散方式为超声、剪切、乳化同时进行的复合混合分散方式,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的分散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水、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10.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而成。
CN201711492778.9A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059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2778.9A CN108059720B (zh)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2778.9A CN108059720B (zh)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9720A true CN108059720A (zh) 2018-05-22
CN108059720B CN108059720B (zh) 2020-10-30

Family

ID=6214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92778.9A Active CN108059720B (zh) 2017-12-30 2017-12-30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5972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854A (zh) * 2018-08-14 2018-12-28 安徽和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535697A (zh) * 2018-11-19 2019-03-29 南昌科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屏蔽计算机外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2276A (zh) * 2014-12-05 2015-04-29 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锦纶6纤维的方法及改性后产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2276A (zh) * 2014-12-05 2015-04-29 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锦纶6纤维的方法及改性后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磊等: "《耐高温隔热材料技术》", 31 July 2013,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焦书科等: "《高分子化学》", 30 November 1983, 纺织工业出版社 *
赵煌等: "有机活性绢云母填充量对尼龙6力学性能的影响",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854A (zh) * 2018-08-14 2018-12-28 安徽和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535697A (zh) * 2018-11-19 2019-03-29 南昌科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屏蔽计算机外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9720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2092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电气石粉、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64694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海泡石、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63022B (zh) 一种高强度高模量聚乙烯醇‑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及产物
CN106567274B (zh) 一种用对位芳纶纳米纤维制备芳纶纸的方法
CN102839444B (zh) 黑色对位芳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949760A (zh) 一种纺丝级高导热石墨烯/尼龙复合材料原位聚合制备方法
CN108842207A (zh) 一种环保抗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
KR102185631B1 (ko) 초고분자량, 초미세입경을 갖는 폴리에틸렌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응용
CN105906748B (zh) 功能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制备方法
CN110551279B (zh) 一种纳米碳材料/聚酰胺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8754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的制备方法
CN108059720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绢云母、聚酰胺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563A (zh) 含凯夫拉纳米纤维的高性能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4394B (zh) 一种芳纶浆粕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61184A (zh) 一种原液着色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141A (zh) 一种橡胶填料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
CN101457019B (zh) 碳纳米管/聚砜酰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3184A (zh) 一种取向化磁性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的生产方法
WO2007145185A1 (ja) 導電性ポリマー分散液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導電性ポリマー分散液
CN108192137A (zh) 用做橡胶填料高分散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13737302B (zh) 一种利用氧化石墨烯对尼龙6纤维进行改性的方法
CN104593901A (zh) 一种聚酰胺接枝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192140A (zh) 用于橡胶填料高分散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
CN109999677B (zh) 一种用于水深度处理的梯度功能有机-无机杂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34593A (zh) 一种改性石墨烯制备乳聚丁苯橡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