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4505B -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4505B
CN108054505B CN201711303421.1A CN201711303421A CN108054505B CN 108054505 B CN108054505 B CN 108054505B CN 201711303421 A CN201711303421 A CN 201711303421A CN 108054505 B CN108054505 B CN 108054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ignal line
signal
board assembly
insulating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034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54505A (zh
Inventor
徐挺威
冯茂秘
张凡
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034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54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54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45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6322 priority patent/WO201910980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54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4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路板组件,应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传输线缆,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接地区和第一信号线,所述接地区包围所述第一信号线,且所述接地区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通过绝缘带隔离,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所述传输线缆包括内芯和包围所述内芯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固接至所述接地区,所述内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天线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电路板组件能更灵活地调适容性阻抗,实现超宽带宽工作频带且具良好的驻波匹配性能。

Description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站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射频同轴线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内的部件之间普遍使用同轴线缆进行连接,例如同轴线缆与电路板连接,通过同轴线缆与电路板上的微带线之间传输信号。同轴线缆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称之为同轴微带转换结构。衡量同轴微带转换结构的重要指标是驻波,驻波越大反射能量越大,损耗即越大,甚至对元器件造成损害。如何设计同轴线缆与电路板微带线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同轴线缆与电路板微带线之间的连接结构能够使得天线装置的带宽得到拓展,以及可以减小连接结构对驻波影响为业界持续研发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电路板组件能够更灵活地调适各部分结构之间的容性阻抗,能实现超宽带宽工作频带且具良好的驻波匹配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应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传输线缆,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电路板可以为单层板,也可以为双层板或多层板。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接地区和第一信号线,所述接地区包围所述第一信号线,且所述接地区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通过绝缘带隔离。具体而言,在制作电路板过程中,先在第一表面铺设大面积的铜箔,然后在大面积铜箔上移除部分铜,形成绝缘带,绝缘带呈封闭的首尾相连的环状,绝缘带包围的部分铜为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信号线,第二表面除了第二信号线,还可以设置接地层、焊盘、电子元件或其它的导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电连接的方式或以通过电路板内走线电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路板内的导电孔电连接。所述传输线缆包括内芯和包围所述内芯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固接至所述接地区,所述内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具体而言,传输线缆为同轴线缆,为天线装置的馈电线。
所述传输线缆还可以是其他双导体传输线缆,如平行双导体传输线缆,其中,所述(平行)双导体传输线缆的第一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平行)双导体传输线缆的第二导体连接至所述接地区。
本申请通过在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接地区包围第一信号线,并将传输线缆的外导体固接至接地区,传输线缆的内芯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通过传输线缆传输信号至第一信号线,并进一步通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电连接,将信号传送至第二信号线。本申请可以通过调节第一信号线的尺寸及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容感性阻抗,有效拓宽天线装置的工作带宽,而且,第一信号线和接地区之间的绝缘带等效于分布式电容,还可以通过调节绝缘带的宽度,可以调节电容值并拓宽天线装置的带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带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凹槽形成,凹槽延伸至电路板的绝缘介质内,即在去除铜箔的基础上,还要挖除部分绝缘介质,形成凹槽。凹槽的深度为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凹槽的尺寸,凹槽的宽度为在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第一信号线和接地区之间的最短距离。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可以通过调节凹槽的深度和/或凹槽的宽度来调整天线装置的带宽。当然第一信号线的形状、尺寸均可以作为调整天线装置的带宽的因素。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内填充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的表面与所述接地区和/或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表面齐平。凹槽内填充绝缘介质有利于保证第一信号线和接地区之间的绝缘性,可以防止第一信号线和接地区之间的短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带呈首尾相接的闭合环结构,所述绝缘带的宽度均匀,所述宽度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接地区之间的最短距离。宽度均匀的绝缘带,使得绝缘带的宽度成为容性阻抗的稳定的因素,通过简单的调节尺寸,调节天线装置带宽。若绝缘带宽度不均匀,还要计算某个位置的尺寸,及计算特定位置的尺寸调节,使得带宽的调整较为复杂。当然为了得到特殊带宽的天线,本申请也可以将绝缘带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或宽度不均匀的分布状态,因为天线装置只要在出厂之前将参数调整好,后续就不需要再变更了,只要应用在指定的应用环境中即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为单层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导电孔,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孔电连接。具体而言,传输线缆的内芯可以伸入所述导电孔,并伸出至第二表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板和顶层板,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底层板背离所述顶层板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顶层板背离所述底层板的表面,所述底层板包括第一介质层,所述接地区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形成在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表面,所述顶层板包括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形成在所述第二介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一介质层和所述第二介质层之间设至少一层传输层,所述传输层包括信号传输线和地板,所述信号传输线和所述地板之间通过中间绝缘带隔离,所述信号传输线电连接至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顶层板和底层板之间还可以设置至少一层中间介质层,传输层可以为任意一层中间介质层的表面,信号传输线成为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传输线,信号传输线和中间绝缘带的形状、尺寸的设计也是影响天线装置带宽的因素。信号传输线与第一、第二信号线之间均可以通过导电孔电连接。本实施方式因增加了中间传输层、地板和中间绝缘带,使得天线带宽的调谐更灵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介质层设有第一导电孔,所述信号传输线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孔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导电孔。内芯伸入第一导电孔的好处在于,较容易确定内芯的位置,且能保证内芯和第一信号线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内芯也可以不伸入第一导电孔。所述内芯与所述第一导电孔之间相隔预设距离,所述内芯焊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绝缘带的宽度与所述绝缘带的宽度相同,所述绝缘带的宽度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接地区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述中间绝缘带的宽度为所述地板和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最短距离。通过中间绝缘带与绝缘带宽度相同的设置,使得电路板制作过程,工艺简单,节约制造成本和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本实施方式同样有利于电路板制作过程,工艺简单,节约制造成本和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至少两段不同宽度的微带线,所述宽度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延伸方向上,所述微带线的尺寸。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信号线形状的设计来适配不同频带的带宽要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区设有收容槽,所述外导体与所述收容槽配合以实现所述传输线缆与所述电路板的定位。进一步而言,外导体焊接至接地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馈电电路和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传输线缆电连接在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在第一表面通过设置凹槽形成接地区、第一信号线和绝缘带的示意图;
图9是在图8的基础上,在凹槽内填充绝缘介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在接地区上设收容槽,将传输线缆的外导体安装在收容槽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电路板组件应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中。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10和传输线缆20,所述电路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电路板10可以为单层板,也可以为双层板或多层板。所述第一表面11设有接地区112和第一信号线114,所述接地区112包围所述第一信号线114,且所述接地区112和所述第一信号线114之间通过绝缘带116隔离。具体而言,在制作电路板10过程中,先在第一表面11铺设大面积的铜箔,然后在大面积铜箔上移除部分铜,形成绝缘带116,绝缘带116呈封闭的首尾相连的环状,绝缘带116包围的部分铜为第一信号线114。所述第二表面12设有第二信号线124,第二表面12除了第二信号线124,还可以设置接地层、焊盘、电子元件或其它的导线。所述第二信号线124和所述第一信号线114电连接,电连接的方式或以通过电路板内走线电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路板10内的导电孔电连接。
所述传输线缆20包括内芯22和包裹所述内芯22的外导体21,所述外导体21固接至所述接地区112,外导体21通过接地区112接地。所述内芯22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具体而言,传输线缆20为同轴线缆,为天线装置的馈电线。
本申请通过在电路板10的第一表面11设置接地区112包围第一信号线114,并将传输线缆20的外导体21固接至接地区112,传输线缆20的内芯22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114,通过传输线缆20传输信号至第一信号线114,并进一步通过第一信号线114和第二信号线124的电连接,将信号传送至第二信号线124。本申请可以通过调节第一信号线114的尺寸及第一信号线114和第二信号线124之间的容感性阻抗,有效拓宽天线装置的工作带宽,而且,第一信号线114和接地区112之间的绝缘带116等效于分布式电容,还可以通过调节绝缘带116的宽度,可以调节电容值并拓宽天线装置的带宽。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带116呈首尾相接的闭合环结构,所述绝缘带116的宽度均匀,所述宽度为所述第一信号线114与所述接地区112之间的最短距离。宽度均匀的绝缘带116,使得绝缘带116的宽度成为容性阻抗的稳定的因素,通过简单的调节尺寸,调节天线装置带宽。若绝缘带116宽度不均匀,还要计算某个位置的尺寸,及计算特定位置的尺寸调节,使得带宽的调整较为复杂。当然为了得到特殊带宽的天线,本申请也可以将绝缘带116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或宽度不均匀的状态,因为天线装置只要在出厂之前将参数调整好,后续就不需要再变更了,只要应用在指定的应用环境中即可。绝缘带116可以为圆环形状(如图5所示)、长方形环状(如图1所示)、三角形环状(未图示)、多边形环状(未图示)等,本申请不限定绝缘带116的形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10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板101和顶层板102。所述第一表面11为所述底层板101背离所述顶层板102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2为所述顶层板102背离所述底层板101的表面,所述底层板101包括第一介质层1011,所述接地区112和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形成在所述第一介质层1011的表面,所述顶层板102 包括第二介质层1021,所述第二信号线124形成在所述第二介质层1021的表面,所述第一介质层1011和所述第二介质层1021之间设至少一层传输层103,所述传输层103包括信号传输线1031和地板1032,所述信号传输线1031和所述地板1032之间通过中间绝缘带1033 隔离,所述信号传输线1031电连接至与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和所述第二信号线124。顶层板 102和底层板101之间还可以设置至少一层中间介质层104,传输层103可以为任意一层中间介质层104的表面,信号传输线1031成为第一信号线114和第二信号线124之间的传输线,信号传输线1031和中间绝缘带1033的形状、尺寸的设计也是影响天线装置带宽的因素。信号传输线1031与第一、第二信号线124之间均可以通过导电孔电连接。本实施方式因增加了中间传输层、地板1032和中间绝缘带1033,使得天线带宽的调谐更灵活。
图7所示的电路板10为多层电路板。图7中显示的传输层103的层数为四层,中间介质层104的层数为两层,每层中间介质层104的两个面均设一层传输层,这两层中间介质层104 分别贴合第一介质层1011和第二介质层1021,且这两层中间介质层104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层介质层,图中用两个圆点表示省略了介质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介质层1011设有第一导电孔10112,所述信号传输线1031 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孔10112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介质层1011内埋导线的方式,或者通过打孔并在孔内设置金属柱(例如铜柱)的方式,或者通过打孔并在孔内覆上金属层(例如锡)的方式,实现第一信号线114和信号传输线1031 之间的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内芯2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导电孔10112。内芯 22伸入第一导电孔10112的好处在于,较容易确定内芯22的位置,且能保证内芯22和第一信号线114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内芯22也可以不伸入第一导电孔10112。所述内芯22与所述第一导电孔10112之间相隔预设距离,所述内芯22焊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如图3所示,内芯通过焊锡30焊接至第一信号线114,其中内芯被焊锡30包裹,而未显现在图3中,外导体21通过焊锡40焊接至接地区112。
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孔101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如图3所示,第一导电孔1011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导电孔10112呈阵列排列,例如图3所示的第一导电孔10112呈2x3阵列分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导电孔10112可以匹配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传输线缆20。也就是说,本申请电路板组件所包括的传输线缆可以为至少两条,相应地,可以在第一信号线114上设置相应数量的第一导电孔10112。
第二介质层1021设有第二导电孔10212,第二导电孔10212电连接至第二信号线124。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孔10212的数量及排布方式也第一导电孔10112的数量和排布方式相同。相应地,中间介质层104上也设有导电孔1042,中间介质层104上的导电孔1042电连接在相邻的两个传输层103上的信号传输线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电路板10也可以为单层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导电孔,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和所述第二信号线124通过所述导电孔电连接。具体而言,传输线缆20的内芯 22可以伸入所述导电孔,并伸出至第二表面12。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绝缘带1033的宽度与所述绝缘带116的宽度相同,所述绝缘带116的宽度为所述第一信号线114与所述接地区112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述中间绝缘带1033 的宽度为所述地板1032和所述信号传输线1031之间的最短距离。通过中间绝缘带1033与绝缘带116宽度相同的设置,使得电路板10制作过程,工艺简单,节约制造成本和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和所述信号传输线1031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本实施方式同样有利于电路板10制作过程,工艺简单,节约制造成本和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包括至少两段不同宽度的微带线,所述宽度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信号线114延伸方向上,所述微带线的尺寸。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信号线 114形状的设计来适配不同频带的带宽要求。第二信号线124的形状可以与第一信号线的形状相同,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二信号线124包括两段不同宽度的微带线,第二信号线124从第二导电孔10212向电路板边缘延伸,与第二导电孔10212相连的部分第二信号线124的宽度大于靠近电路板边缘部分的第二信号线124的宽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带116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凹槽形成,凹槽延伸至电路板10的绝缘介质内,即在去除铜箔的基础上,还要挖除部分绝缘介质,形成凹槽。凹槽的深度为垂直于第一表面11的方向上凹槽的尺寸,凹槽的宽度为在第一表面11的方向上,第一信号线114和接地区112之间的最短距离。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可以通过调节凹槽的深度和/或凹槽的宽度来调整天线装置的带宽。第一信号线114的形状、尺寸均可以作为调整天线装置的带宽的因素。
凹槽的截面(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且垂直于第一绝缘带116延伸方向的表面上的截面) 可以为矩形、弧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内填充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的表面与所述接地区112和/ 或所述第一信号线114的表面齐平。凹槽内填充绝缘介质有利于保证第一信号线114和接地区112之间的绝缘性,可以防止第一信号线114和接地区112之间的短路。凹槽内填充的绝缘介质也可以为防腐材料,例如绿油。
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通过在第一表面11设置凹槽形成绝缘带116,凹槽内为空气,未填充任何介质。图9为在图8的基础上,在凹槽内填充了绝缘介质的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区112设有收容槽,所述外导体21与所述收容槽配合以实现所述传输线缆20与所述电路板10的定位。进一步而言,外导体21焊接至接地区112。
如图10所示,图10所示为在接地区112上设收容槽1122,外导体21收容在收容槽1122 中,内芯22在第一表面11的上方延伸,图10所示的收容槽1122的形状仅为示例,本申请对收容槽1122的形状不做限制。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装置包括馈电电路和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传输线缆20 电连接在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第一信号线114之间。馈电电路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电路板组件,应用于基站的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传输线缆,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接地区和第一信号线,所述接地区包围所述第一信号线,且所述接地区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通过绝缘带隔离,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所述传输线缆包括内芯和包围所述内芯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固接至所述接地区,所述内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形成容感性阻抗,通过调节所述容感性阻抗,以拓宽所述天线装置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接地区之间形成分布式电容,所述绝缘带呈首尾相接的闭合环结构,所述绝缘带的宽度均匀,以使所述宽度成为所述容感性阻抗的稳定的因素,所述宽度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接地区之间的最短距离,通过调节所述绝缘带的宽度,调节所述分布式电容的电容值,以拓宽所述天线装置的带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带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凹槽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填充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的表面与所述接地区和/或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单层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导电孔,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孔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板和顶层板,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底层板背离所述顶层板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顶层板背离所述底层板的表面,所述底层板包括第一介质层,所述接地区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形成在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表面,所述顶层板包括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形成在所述第二介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一介质层和所述第二介质层之间设至少一层传输层,所述传输层包括信号传输线和地板,所述信号传输线和所述地板之间通过中间绝缘带隔离,所述信号传输线电连接至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设有第一导电孔,所述信号传输线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孔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导电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与所述第一导电孔之间相隔预设距离,所述内芯焊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绝缘带的宽度与所述绝缘带的宽度相同,所述绝缘带的宽度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接地区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述中间绝缘带的宽度为所述地板和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至少两段不同宽度的微带线,所述宽度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延伸方向上,所述微带线的尺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区设有收容槽,所述外导体与所述收容槽配合以实现所述传输线缆与所述电路板的定位。
13.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馈电电路和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所述传输线缆电连接在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
CN201711303421.1A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Active CN108054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3421.1A CN108054505B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PCT/CN2018/116322 WO2019109800A1 (zh) 2017-12-08 2018-11-20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3421.1A CN108054505B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4505A CN108054505A (zh) 2018-05-18
CN108054505B true CN108054505B (zh) 2020-08-07

Family

ID=62123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3421.1A Active CN108054505B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54505B (zh)
WO (1) WO20191098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4505B (zh) * 2017-12-08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WO2021000173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线
CN110911795B (zh) * 2019-11-21 2021-10-26 南京软赫波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平行带线-同轴线转换结构及降低回波损耗的方法
CN111585007B (zh) * 2020-05-08 2022-04-15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高集成mimo天线
CN113708032B (zh) * 2020-05-21 2023-01-31 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6342A (ja) * 1998-12-28 2000-07-14 Kojima Press Co Ltd アンテナ
CN1856931A (zh) * 2003-07-23 2006-11-01 哈佛大学校长及研究员协会 基于共面带线的方法和设备
CN2850007Y (zh) * 2005-06-06 2006-12-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印刷式偶极天线
CN200944432Y (zh) * 2006-05-12 2007-09-05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平面印刷电路板天线
CN102811549A (zh) * 2011-06-03 2012-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路板
CN202797223U (zh) * 2011-09-27 2013-03-13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带状线与同轴连接器转换结构
CN203225342U (zh) * 2013-01-21 2013-10-02 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耦合馈入式微带天线
CN104051849B (zh) * 2014-07-10 2016-04-27 重庆大学 一种紧凑型宽带八角形槽天线
JP6474121B2 (ja) * 2014-07-18 2019-02-27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線路変換器
CN106876969A (zh) * 2017-01-22 2017-06-20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无线信号收发系统
CN108054505B (zh) * 2017-12-08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4505A (zh) 2018-05-18
WO2019109800A1 (zh)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4505B (zh) 电路板组件和天线装置
US7026999B2 (en) Pattern antenna
US6677909B2 (en) Dual band slot antenna with single feed line
EP3235059B1 (en) Surface mounted broadband element
WO2011021677A1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JP5737457B2 (ja) 信号線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JP699083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03650132A (zh) 无线模块
CN101479879A (zh) 天线装置
JP2020191418A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及び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US8810475B2 (en) Antenna device
JP5527493B1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824900B2 (ja) アンテナ取付構造
JPWO2020130004A1 (ja) 回路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TWI543445B (zh) 天線及其製造方法
US6703983B2 (en) Slot antenna having irregular geometric shape
CN103259070A (zh) 一种降低损耗的传输线
KR20200078539A (ko) 나선형 안테나 및 관련 제조 기술
JP6519526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40043190A1 (en) 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 structure
KR20100005616A (ko) 손실 개선을 위한 rf 전송 선로
JP466569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6636180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tenna
JP742555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6807946B2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基板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