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1067A -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1067A
CN108041067A CN201711038916.6A CN201711038916A CN108041067A CN 108041067 A CN108041067 A CN 108041067A CN 201711038916 A CN201711038916 A CN 201711038916A CN 108041067 A CN108041067 A CN 108041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biphenthrin
clothianidin
microcapsule suspension
suspe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89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兰
曹新梅
仲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Liannong Jiatian Crop Technology Co Ltd
United Nations Nantong Pesticide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jiangsu Pesticide New Dosage Form And New Additive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Nantong Fine Chemical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Liannong Jiatian Crop Technology Co Ltd
United Nations Nantong Pesticide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jiangsu Pesticide New Dosage Form And New Additive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Nantong Fine Chemical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Liannong Jiatian Crop Technology Co Ltd, United Nations Nantong Pesticide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jiangsu Pesticide New Dosage Form And New Additive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Nantong Fine Chemical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Nantong Liannong Jiatian Cr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89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41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41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1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01N25/04Dispersions, emulsions, suspoemulsion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or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2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in coated particulate form
    • A01N25/28Microcapsules or nano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the sequences of atoms O—N—S, X—O—S, N—N—S, O—N—N or O-halogen,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bonds each atom has and with no atom of these sequences forming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Zo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活性组分为联苯菊酯和噻虫胺,联苯菊酯以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形式存在,噻虫胺以噻虫胺悬浮剂的形式存在,助剂为润湿剂、警戒色、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还公开了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S2.采用低温超细连续化工艺制备噻虫胺悬浮剂;S3.将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噻虫胺悬浮剂与警戒色、助剂混合制备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本发明将联苯菊酯和噻虫胺复配组合,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对花生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没有不良影响,安全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种子处理剂是一类用于种子表面处理的农药,有效成分主要是杀虫剂或杀菌剂,具有防治作物苗期病虫鼠害、提高幼苗成活率等作用。与常规使用的茎叶处理农药相比,种子处理剂在降低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田间操作工序、省工、节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种子处理剂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也受到更多农药企业的强烈关注。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目前,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2011年全球种植面积约2146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是世界三大花生生产国,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上都保持了领先的地位。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目前危害花生最大的害虫。蛴螬主要取食花生荚果和根,虫量多时可成片将花生荚果和根吃光,严重影响产量。有些地方由于蛴螬的危害,花生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蚜虫是花生苗期的主要虫害,严重影响花生高产苗架形成,也是导致花生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联苯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低温下就能发挥药效,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安全残效期长,尤其适用于果树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幼虫等害虫。噻虫胺为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突触后膜上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具有触杀和胃毒内吸活性,广泛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一些观赏性作物,主要用于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等害虫。
尽管种子处理剂发展很快,但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一是用于各类作物的产品数量不匀,有的作物有充足的产品,有的没有或很少。从登记的作物种类看,玉米、小麦、棉花、大豆、水稻和花生是其中的六大热点作物。但花生的登记市场份额仅为4.9%,且有效成分比较单一,其中毒死蜱的拌种占花生拌种市场的60-70%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有机磷农药的高残留性,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环保、安全且药效好的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活性组分为联苯菊酯和噻虫胺,所述联苯菊酯以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形式存在,所述噻虫胺以噻虫胺悬浮剂的形式存在,助剂为润湿剂、警戒色、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
优选地,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中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6.8-8.2%,噻虫胺6.8-8.2%,润湿剂1-5%,警戒色0.5-5%,分散剂1-5%,抗冻剂0.1-1%,粘度调节剂0.1-0.3%,pH调节剂0.01-1%,杀菌防腐剂0.05-0.5%,消泡剂0.1-0.5%,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联苯菊酯与所述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1。
优选地,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粒径为1.2-2.5微米。
优选地,所述噻虫胺悬浮剂的粒径为1.5-2.2微米。
优选地,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pH值为5.0-8.5。
优选地,所述警戒色为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红、酸性大红、玫瑰红、刚果红中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优选地,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10-30%,有机溶剂0-15%,第一囊壁材料1-10%,第二囊壁材料1-5%,乳化剂1-5%,分散剂1-5%,抗冻剂1-5%,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0.15%,杀菌防腐剂0.02-0.15%、消泡剂0.02-0.5%,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噻虫胺悬浮剂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噻虫胺10-30%,润湿剂1-10%、分散剂1-8%、抗冻剂1-6%、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杀菌防腐剂0.01-0.1%,消泡剂0.02-0.4,余量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
S2.采用低温超细连续化工艺制备噻虫胺悬浮剂;
S3.将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所述噻虫胺悬浮剂与警戒色、助剂混合制备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1与S2可以调换顺序。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的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联苯菊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联苯菊酯溶液;
S102.将第一囊壁材料溶解于联苯菊酯溶液中得到油相;
S103.在水中加入第二囊壁材料和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水相;
S104.向所述水相中加入所述油相,高速搅拌下均化形成水包油乳液,搅拌速度为8000-12000rpm;
S105.降低转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辅助试剂,搅拌均匀后得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
优选地,所述S105中的转速为150-400rpm。
优选地,所述辅助试剂包括分散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消泡剂、抗冻剂和杀菌防腐剂。
优选地,步骤S1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10-30%,有机溶剂0-15%,第一囊壁材料1-10%,第二囊壁材料1-5%,乳化剂1-5%,分散剂1-5%,抗冻剂1-5%,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0.15%,杀菌防腐剂0.02-0.15%、消泡剂0.02-0.5%,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囊壁材料为明胶、阿拉伯胶、桃胶、淀粉、淀粉衍生物、异氰酸酯、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囊壁材料为海藻酸钠、壳聚糖、木质素、环糊精、聚乙烯醇、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室温条件下,将噻虫胺与第一辅助试剂、水经高速均化混合,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得混合浆料;
S202.采用砂磨机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低温超细连续化粉碎处理得到砂磨浆料;
S203.在所述砂磨料浆中加入适量第二辅助试剂进行高速均化制得噻虫胺悬浮剂,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2具体包括:开启砂磨机并开启冷却循环水,控制所述混合浆料流速为3.0~5.0mL/min,控制砂磨机腔体压力<100kPa,控制所述砂磨机出口处的浆料温度低于40℃。
优选地,所述砂磨浆料的pH值为7.5~9.0。
优选地,所述噻虫胺悬浮剂的平均粒径为1.5~2.2微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试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
优选地,所述第二辅助试剂包括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
优选地,步骤S2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噻虫胺10-30%,润湿剂1-10%、分散剂1-8%、抗冻剂1-6%、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杀菌防腐剂0.01-0.1%,消泡剂0.02-0.4,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脂肪烃溶剂油、环己烷、甲酯化植物油、矿物油、芳烃溶剂油、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二甲亚砜、石油醚、三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润湿剂或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烷基酚聚氧乙烯聚醚、烷基酚聚氧乙烯聚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聚醚磷酸脂、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磷酸盐、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斯盘、吐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类、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衍生物酯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高分子EO-PO嵌段共聚物、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磷酸盐、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高分子疏型的支装共聚物、聚合羧酸盐类。
优选地,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异丙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粘度调节剂为黄原胶、纤维素醚、纤维素醚衍生物、聚乙二醇、镁铝硅酸、膨润土、高龄土、硅藻土、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为冰醋酸、盐酸、氨水、乙醇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优选地,所述杀菌防腐剂为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甲醛或异噻唑啉酮。
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或低碳醇。
优选地,所述水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本发明各个步骤中的有机溶剂、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可以通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应用,采用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用于兼治花生蛴螬和苗期蚜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将联苯菊酯微囊化,降低了其急性毒性,同时将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和噻虫胺悬浮剂复配,提高了药效,以水为载体,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可用于花生种子的处理,兼治花生蛴螬和苗期蚜虫;
(3)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将联苯菊酯和噻虫胺复配组合,使得单剂有效成分防治虫害的优势有效互补,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虫螨兼治,降低了用药成本;
(4)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没有不良影响,使用安全环保;
(5)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为水悬浮型种子处理剂,使用时只要用水以适当比例稀释即可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且与其它花生拌种使用的种子处理产品相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如根瘤菌粉、其它杀虫剂、肥料等,可以同时混合使用,一次处理就可以达到防病、治虫、保种、壮苗等目的;
(6)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应用于花生种子中,通过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苗期的用药次数,在农村农业生产劳力日益紧张的形势下,能够很好地达到节约劳力成本的目的,增加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噻虫胺悬浮剂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活性组分为联苯菊酯和噻虫胺,所述联苯菊酯以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形式存在,所述噻虫胺以噻虫胺悬浮剂的形式存在,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6.8-8.2%,噻虫胺6.8-8.2%,润湿剂1-5%,警戒色0.5-5%,分散剂1-5%,抗冻剂0.1-1%,粘度调节剂0.1-0.3%,pH调节剂0.01-1%,杀菌防腐剂0.05-0.5%,消泡剂0.1-0.5%,余量为去离子水。
其中警戒色的作用是让种子的颜色更加鲜艳,与环境形成反差,对外界具有预警作用,能使人或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联苯菊酯与所述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1。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粒径为1.2-2.5微米。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噻虫胺悬浮剂的粒径为1.5-2.2微米。
可选的,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pH值为5.0-8.5。
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联苯菊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联苯菊酯溶液;
S102.将第一囊壁材料溶解于联苯菊酯溶液中得到油相;
S103.在水中加入第二囊壁材料和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水相;
S104.向所述水相中加入所述油相,高速搅拌下均化形成水包油乳液,搅拌速度为8000-12000rpm;
S105.降低转速至150-400rpm,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辅助试剂,搅拌均匀后得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所述辅助试剂包括分散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消泡剂、抗冻剂和杀菌防腐剂。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10-30%,有机溶剂0-15%,第一囊壁材料1-10%,第二囊壁材料1-5%,乳化剂1-5%,分散剂1-5%,抗冻剂1-5%,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0.15%,杀菌防腐剂0.02-0.15%,消泡剂0.02-0.5%,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粒径为1.2-2.5微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囊壁材料为明胶、阿拉伯胶、桃胶、淀粉、淀粉衍生物、异氰酸酯、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囊壁材料为海藻酸钠、壳聚糖、木质素、环糊精、聚乙烯醇、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虫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室温条件下,将噻虫胺与第一辅助试剂、水经高速均化混合,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得混合浆料;
S202.采用砂磨机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低温超细连续化粉碎处理得到砂磨浆料;
S203.在所述砂磨料浆中加入适量第二辅助试剂进行高速均化制得噻虫胺悬浮剂,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2具体包括:开启砂磨机并开启冷却循环水,控制所述混合浆料流速为3.0~5.0mL/min,控制砂磨机腔体压力<100kPa,控制所述砂磨机出口处的浆料温度低于40℃,所述砂磨浆料的pH值为7.5~9.0,所述第一辅助试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所述第二辅助试剂包括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
优选地,步骤S2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噻虫胺10-30%,润湿剂1-10%、分散剂1-8%、抗冻剂1-6%、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杀菌防腐剂0.01-0.1%,消泡剂0.02-0.4%,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噻虫胺悬浮剂的粒径为1.5-2.2微米。
实施例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所述联苯菊酯以微囊悬浮剂形式、所述噻虫胺以悬浮剂形式与警戒色、助剂混合制备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所述助剂为润湿剂、警戒色、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6.8-8.2%,噻虫胺6.8-8.2%,润湿剂1-5%,警戒色0.5-5%,分散剂1-5%,抗冻剂0.1-1%,粘度调节剂0.1-0.3%,pH调节剂0.01-1%,杀菌防腐剂0.05-0.5%,消泡剂0.1-0.5%,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警戒色为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红、酸性大红、玫瑰红、刚果红中的一种或多种颜色。所述联苯菊酯与所述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1,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粒径为1.2-2.5微米,所述噻虫胺悬浮剂的粒径为1.5-2.2微米。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pH值为5.0-8.5。
实施例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S1.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
S101.将联苯菊酯溶解于有机溶剂芳烃溶剂油中形成联苯菊酯溶液;
S102.将第一囊壁材料溶解于联苯菊酯溶液中得到油相;所述第一囊壁材料为异氰酸酯;
S103.在水中加入第二囊壁材料和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搅拌均匀得到水相;所述第二囊壁材料为二乙烯三胺;
S104.向所述水相中加入所述油相,高速搅拌下均化形成水包油乳液,搅拌速度为8000-12000rpm;在常温条件便可在乳状液粒子的油-水界面处发生“生成囊膜”的聚合反应,高分子膜将农药有效成分与水隔离。
S105.降低转速至150-400rpm,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辅助试剂,搅拌均匀后得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所述辅助试剂包括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粘度调节剂黄原胶、pH调节剂冰醋酸、消泡剂有机硅、抗冻剂乙二醇和杀菌防腐剂异噻唑啉酮。
步骤S1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15%,有机溶剂6%,第一囊壁材料2%,第二囊壁材料3%,乳化剂2%、分散剂4%、抗冻剂5%、粘度调节剂0.15%、pH调节剂0.05%、杀菌防腐剂0.1%,消泡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粒径为2.1微米。
S2.采用低温超细连续化工艺制备噻虫胺悬浮剂;
S201.在室温条件下,将噻虫胺与第一辅助试剂、水经高速均化混合,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得混合浆料;
S202.采用砂磨机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低温超细连续化粉碎处理得到砂磨浆料;
S203.在所述砂磨料浆中加入适量第二辅助试剂进行高速均化制得噻虫胺悬浮剂,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
所述步骤S202具体包括:开启砂磨机并开启冷却循环水,控制所述混合浆料流速为3.0~5.0mL/min,控制砂磨机腔体压力<100kPa,控制所述砂磨机出口处的浆料温度低于40℃,所述砂磨浆料的pH值为7.5~9.0,所述噻虫胺悬浮剂的平均粒径为1.8微米。
所述第一辅助试剂包括润湿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所述第二辅助试剂包括抗冻剂乙二醇、粘度调节剂黄原胶、pH调节剂冰醋酸、杀菌防腐剂异噻唑啉酮和消泡剂有机硅。
步骤S2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噻虫胺15%,润湿剂2%、分散剂4%、抗冻剂5%、粘度调节剂0.15%、pH调节剂0.05%、杀菌防腐剂0.1%,消泡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
S3.将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所述噻虫胺悬浮剂与警戒色、助剂混合制备得到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所述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所述警戒色为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红、酸性大红、玫瑰红、刚果红中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所述步骤S3中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7.5%,噻虫胺7.5%,润湿剂1%、警戒色2%、分散剂1%、抗冻剂0.5%、粘度调节剂0.15%、pH调节剂0.05%、杀菌防腐剂0.1%,消泡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
上述步骤S1与S2的顺序可以调换。
上述实施例1-5中的有机溶剂、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可以通用。
其中各助剂的作用如下,分散剂的作用: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稳定所分散的分散体,改性物料粒子表面性质,调整物料粒子的运动性,即缩短分散时间,防止絮凝,防止沉降。粘度调节剂的作用:调节制剂的粘度,防止沉降。消泡剂的作用:在制剂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泡沫的辅助添加剂。抗冻剂的作用:降低制剂的冰点、提高制剂抗冻能力。它也具有溶解冰晶和阻止冰晶长大的作用。防腐剂的作用: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警戒色的作用:是让种子的颜色更加鲜艳,与环境形成反差,对外界具有预警作用,能使人或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脂肪烃溶剂油、环己烷、甲酯化植物油、矿物油、芳烃溶剂油、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二甲亚砜、石油醚、三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润湿剂或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烷基酚聚氧乙烯聚醚、烷基酚聚氧乙烯聚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聚醚磷酸脂、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磷酸盐、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斯盘、吐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类、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衍生物酯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高分子EO-PO嵌段共聚物、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磷酸盐、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高分子疏型的支装共聚物、聚合羧酸盐类。
优选地,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异丙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粘度调节剂为黄原胶、纤维素醚、纤维素醚衍生物、聚乙二醇、镁铝硅酸、膨润土、高龄土、硅藻土、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为冰醋酸、盐酸、氨水、乙醇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优选地,所述杀菌防腐剂为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甲醛或异噻唑啉酮。
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或低碳醇。
优选地,所述水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微囊悬浮-悬浮剂,具体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标准“农药登记管理术语,第2部分:产品化学(NY/T 1667.2-2008)”。
微囊悬浮-悬浮剂:mixed formulations of CS and SC,ZC。
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mixed formulations of CS and SC for seedtreatment,ZCS;种子处理制剂一般含警戒色。
实施例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应用,采用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用于兼治花生蛴螬和苗期蚜虫。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对联苯菊酯和/或噻虫胺作用于花生蚜虫的室内联合毒力进行测定。
选用噻虫胺、联苯菊酯作为主成分测定其对花生蚜虫的杀虫效果和复配后的杀虫活性,研究其混剂的最佳配方。
供试药剂:95.4%噻虫胺原药(通用名:clothianidin)(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97%联苯菊酯原药(通用名:bifenthrin)(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对象:花生蚜虫(Aphis craccivora Koch)。也称豆蚜。
供试虫源:从句容市华阳镇华甸蔬菜合作社大棚蚕豆上剪取带蚜虫的嫩茎,接虫到本中心盆栽蚕豆上繁殖。扩繁的高龄若虫用于本试验。
母液的制备:95.4%噻虫胺原药、97%联苯菊酯原药均用丙酮溶解成10000μg/ml的母液,并在母液中加入1%吐温-80作为乳化剂。并用噻虫胺母液和联苯菊酯母液配制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其中联苯菊酯∶噻虫胺质量比分别为2∶1、3∶1、1∶1、1∶2、1∶3。
浓度的设定:根据预备试验结果,用0.2%吐温-80水溶液稀释各供试药剂的母液;均按等比稀释成6个浓度的药液,每个浓度设4次重复。
2.3.2试验方法:按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6部分:活性试验 浸虫法》标准方法进行。
将带花生若蚜的蚕豆叶片(品种:海豆13号)在除去个体差异较大的蚜虫和成蚜后在各浓度药液中浸10s,取出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药液,置于垫有保湿滤纸的圆形塑料杯内,杯口用保鲜膜封口,并用昆虫针打孔;将塑料杯放于(25±1)℃,湿度60%~80%养虫室内,光16h/暗8h。每药剂处理浓度重复4次,以浸0.2%吐温-80的水溶液的处理作对照处理。
处理后72h检查结果,以毛笔轻触虫体完全不动者为死亡。记录检查每个塑料杯中死虫数和活虫数。
试验结果:采用浸虫法测定噻虫胺和/或联苯菊酯对花生蚜的杀虫毒力,不同浓度的各供试药剂对花生蚜的杀虫效果见表2,噻虫胺和/或联苯菊酯对花生蚜的共毒系数见表3。
表2:噻虫胺、联苯菊酯及其混剂对花生蚜的杀虫效果(浸虫法)
表3:噻虫胺、联苯菊酯及其混剂对花生蚜的毒力回归式和共毒系数
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噻虫胺和联苯菊酯按1∶1、1∶2、1∶3、2∶1、3∶1混配后,其对花生蚜的LC50值分别为0.06214μg/ml、0.0695μg/ml、0.08065μg/ml、0.06854μg/ml、0.06549μg/ml。
实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和联苯菊酯按1∶1、1∶2、1∶3、2∶1、3∶1混配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14.1078、105.8042、92.9364、99.7321、102.5713,CTC均大于80且小于120,说明联苯菊酯和噻虫胺按这些比例混配后对花生蚜活性具有相加作用。
本发明生产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其中联苯菊酯和噻虫胺的含量均为7.5%。根据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噻虫胺为1∶1时,对花生蚜的LC50为0.06214μg/ml,120>CTC=114.1078>80,表现对花生蚜的毒力具有相加作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对联苯菊酯和/或噻虫胺作用于铜绿异丽金龟幼虫(蛴螬)的室内联合毒力进行测定。
选用噻虫胺、联苯菊酯作为主成分测定其对铜绿异丽金龟幼虫(简称:蛴螬)的杀虫效果和复配后的杀虫活性,研究其混剂的最佳配方。
供试药剂:95.4%噻虫胺原药(通用名:clothianidin)(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97%联苯菊酯原药(通用名:bifenthrin)(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对象:铜绿异丽金龟幼虫(蛴螬)(Anomala corpulenta)。
供试虫源:从句容市天王镇袁巷村山芋地在起山芋时收集蛴螬,通过蛴螬腹部尾端刚毛排列特征鉴定为铜绿异丽金龟幼虫(本地主要种类)作为试验虫源带回实验室,选择虫体重量在此0.2~0.35克的个体用于本试验。
母液的制备:95.4%噻虫胺原药、97%联苯菊酯原药均用丙酮溶解成10000μg/ml的母液,并用噻虫胺母液和联苯菊酯母液配制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其中联苯菊酯∶噻虫胺比例分别为2∶1、3∶1、1∶1、1∶2、1∶3。
浓度的设定:根据预备试验结果,用25%丙酮水溶液稀释各供试药剂的母液;均按等比稀释成5个浓度的药液,每个浓度设4次重复。
试验方法:按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部分:触杀活性点滴法》标准方法进行。用毛笔选取蛴螬体重相近的虫体置于培养皿内,用0.45μL的毛细管(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提供)点滴不同浓度的药液于虫体前胸背板上,每头点滴药剂0.45μL;将点滴后的试虫仍置于培养皿中,等虫体药液干燥后用山芋叶片饲喂。
每次处理重复4次,单次处理使用10头试虫。以点滴20%丙酮水溶液作对照处理。处理后72h,检查每个培养皿中死虫数。
试验结果:
采用点滴法测定噻虫胺、联苯菊酯对蛴螬的杀虫毒力,不同浓度的各供试药剂对蛴螬的杀虫效果见表4,噻虫胺和/或联苯菊酯对蛴螬的共毒系数见表5。
表4:噻虫胺和联苯菊酯对蛴螬杀虫效果(点滴法)
表5:噻虫胺、联苯菊酯及其混剂对蛴螬的毒力回归式和共毒系数
采用机率值法计算噻虫胺、联苯菊酯及其复配剂对蛴螬的毒力回归方程和致死中浓度(LC50),结果列于表5。噻虫胺对蛴螬的毒力LC50值为0.08555μg/头,联苯菊酯的LC50值为0.02227μg/头。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对蛴螬的毒力低于联苯菊酯。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和联苯菊酯按1∶1、1∶2、1∶3、2∶1、3∶1混配后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且小于120,说明联苯菊酯和噻虫胺按这些比例混配后对蛴螬活性具有相加作用(表2)。
本发明生产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其中联苯菊酯和噻虫胺的含量均为7.5%。根据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噻虫胺为1∶1时,对蛴螬的LC50为0.03654μg/头,120>CTC=96.7169>80,两者表现对蛴螬的毒力具有相加作用。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测定了实施例5中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后,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供试药剂: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通用名:clothianidin+bifenthrin),其中联苯菊酯和噻虫胺的含量均为7.5%。
试验对象:花生种子。
供试品种:泰花7号(泰兴农科所育成)、徐花8号(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东花5号(东海县农科所育成)。供试品种承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
试验处理: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按15、30、45、60ml/kg种子的拌药量各处理每个品种100g种子;处理方法是在500ml三角瓶中均匀拌种。拌种后14~16h后用于下面的试验。
种子萌芽试验:各处理50粒种子置于垫有湿润吸水纸的培养皿(直径15cm)中,在28℃恒温培养箱中进行萌芽试验,萌芽3天、7天记录萌芽种子数(芽长达种子长度一半以上视为萌芽),并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
幼苗生长试验:各处理种子20粒播种于装有细土的塑料盆(直径15cm)中,上面盖0.5~1cm细土,以底部供水方式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盆钵置于25~27℃的光照生长室中。播种后10天计数出苗数;并每盆保留10株生长一致的幼苗继续观察。播种后25天洗去根部泥土,测量花生苗株高、根长,并称取地上部和根部鲜重。
试验结果:对花生种子萌芽的影响:泰花7号、徐花8号和东花5号花生种子用不同量的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拌种后,对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不明显。每千克种子拌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15~60ml后,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对照有提高(表6)。
对花生种子出苗的影响: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按每千克种子拌药15~60ml对花生出苗均没有不良影响(表6)。供试3个品种的种子用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按每千克种子拌药15~60ml处理后其出苗率与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差异。
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播种后25d,测定花生幼苗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部鲜重,结果表明,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在15~60ml/kg拌药量下对花生幼苗生长没有不良影响,而且对幼苗生长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6)。当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以15~60ml/kg拌药量下,三个花生品种的幼苗地上部鲜重和根部鲜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但差异显著(表6)。
表6: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同一品种的同列平均值后字母相同,表示在5%水平下差异不显著。
根据室内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按15~60ml/kg种子拌花生种子(最高推荐剂量~最高推荐剂量的4倍量),对三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或影响较小,与对照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按此剂量处理后花生幼苗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均稍高于对照处理,表现出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按15~60ml/kg种子拌花生种子对三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没有不良影响,较为安全。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测定了实施例5中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后,测试其防治蛴螬的效果。
田间试验鉴定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和间隔期,测试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虫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花生品种:花育31。2017年5月2日播种。蛴螬为暗黑蛴螬。试验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菜西试验站进行,前茬玉米,该田常年花生蛴螬发生较重。2017年5月2日播种,花生起垄覆膜栽培,垄高10cm,宽82cm,播种双行,每穴2粒,密度8000穴/亩。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肥水管理等条件一致,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花生生长期间长势良好,9月8日收获。
试验药剂为本发明的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照药剂为10%联苯菊酯水乳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和20%噻虫胺悬浮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药剂用量与编号如表7所示,其中A1、A2、A3、B、C、D为小区编号,其中各小区面积为60.0m2,重复试验次数为4次。
表7:不同区域的供试药剂剂量
拌种时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将药剂、花生种子称好,把种子倒入拌种容器内(也可手工拌种),然后将药剂倒在花生种子上,边倒边翻动,充分拌匀,堆闷8小时以上,即可播种。
于2017年5月2日将花生种子与药剂拌匀,堆闷8小时以上,然后播种。试验期间,未用其它药剂防治其它病虫草害。
试验当天5月2日天气多云转晴,风力3~4级,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12℃,平均气温19.5℃,相对湿度82%。5月3、4、8、9、22、23、30日,6月2、5、6、19、23、24日有小雨或阵雨,其它为无雨天气,试验顺利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值6.8左右,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田间人工除草,杂草极少。
试验于花生收获前(2017年9月8日)调查花生荚果的受害情况,统计防治效果,挖土取样调查活虫数,计算虫口防效。
于花生收获时,每小区随机10点取样,每点2穴4株,共40株。每点挖土调查,深度30cm,分别记录蛴螬数。并按3级对花生荚果进行分级(0级:荚果完整,无被害状;1级:荚果表皮被害或有被害小洞,但荚果完整,不影响产量;3级:荚果有被害大洞,果仁被害,影响产量),记录花生荚果各级被害数。
药效计算按以下公式进行: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花生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无药害现象产生。未发现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不明显。
表8: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试验结果
注:上表中数据均为各重复平均值。
试验结果如表8所示。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PS软件进行。
药剂评价: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良好,药效稳定,持效期较长。
试验表明,花生收获前挖土取样调查,试验药剂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三个处理的防虫效果分别为72.00%、78.00%、81.00%,低剂量和中、高剂量之间差异显著,中、高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对照药剂防虫效果分别为:10%联苯菊酯水乳剂71.00%,20%噻虫胺悬浮剂72.00%。低剂量试验药剂与两对照药剂相比,防虫效果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试验药剂与两对照药剂相比,防虫效果显著高于于对照药剂。
保果效果:试验药剂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保果效果分别为71.22%、77.25%、77.77%,各处理之间,中、高剂量试验药剂与第剂量相比差异显著。对照药剂10%联苯菊酯水乳剂和20%噻虫胺悬浮剂的保果效果分别为75.57%、76.66%,与试验各处理相比,保果效果稍好,但差异不显著。
安全性观察:试验药剂对花生生长无不良影响,作物生长安全,对天敌及有益生物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技术要点:建议使用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187.5-225gai./100kg种子,即制剂量药种比1∶80-1∶66.67为宜。于花生播种前拌种,操作简便易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测定了实施例5中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后,测试其防治蚜虫的效果。
田间试验鉴定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花生田蚜虫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和间隔期,测试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虫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花生品种:花育31。2017年5月2日播种。试验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站进行,前茬玉米,该田常年花生蚜虫发生较重。2017年5月2日播种,花生起垄覆膜栽培,垄高10cm,宽82cm,播种双行,每穴2粒,密度8000穴/亩。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肥水管理等条件一致,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花生生长期间长势良好,9月8日收获。
试验药剂为本发明的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照药剂为10%联苯菊酯水乳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和20%噻虫胺悬浮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药剂用量与编号如表9所示,其中A1、A2、A3、B、C、D为小区编号,其中各小区面积为30.0m2,重复试验次数为4次。
表9:不同区域的供试药剂剂量
拌种时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将药剂、花生种子称好,把种子倒入拌种容器内(也可手工拌种),然后将药剂倒在花生种子上,边倒边翻动,充分拌匀,堆闷8小时以上,即可播种。
于2017年5月2日将花生种子与药剂拌匀,堆闷8小时以上,然后播种。试验期间,未用其它药剂防治其它病虫草害。
试验当天5月2日天气多云转晴,风力3~4级,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12℃,平均气温19.5℃,相对湿度82%。5月3、4、8、9、22、23、30日,6月2、5、6、19、23、24日有小雨或阵雨,其它为无雨天气,试验顺利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值6.8左右,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田间人工除草,杂草极少。
分别于拌种后22天(5月24日)、拌种后25天(5月27日)、拌种后29天(5月31日)共调查3次。
每小区挂牌调查10株。分别于拌种后22天、25天、29天调查蚜虫残虫数,统计计算其防效。
药效计算按以下公式进行: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花生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无药害现象产生。未发现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不明显。
表10: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花生蚜虫试验结果
注:上表中数据均为各重复平均值。
试验结果如表10所示。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PS软件进行。
药剂评价: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花生蚜虫效果良好,药效稳定,持效期较长。
试验表明,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3种剂量拌种处理,拌种后22天防效为64.82%~79.96%,各处理差异不显著;拌种后25天防效为80.17%~86.99%,其中A1处理与A3处理比较,差异显著;拌种后29天防效为88.86%~95.77%,A2处理与A3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但两者与A1处理比较,差异显著。对照药剂B拌种后29天防效与试验药剂A1处理相当,显著低于试验药剂A2和A3处理;对照药剂C拌种后29天防效略高于试验药剂A1处理,但显著低于试验药剂A2和A3处理。
安全性观察:试验药剂对花生生长无不良影响,作物生长安全,对天敌及有益生物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技术要点:建议使用15%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187.5-225gai./100kg种子,即制剂量药种比1∶80-1∶66.67为宜。于花生播种前拌种,操作简便易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将联苯菊酯微囊化,降低了其急性毒性,同时将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和噻虫胺悬浮剂复配,提高了药效,以水为载体,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可用于花生种子的处理,兼治花生蛴螬和苗期蚜虫;
(3)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将联苯菊酯和噻虫胺复配组合,使得单剂有效成分防治虫害的优势有效互补,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虫螨兼治,降低了用药成本;
(4)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没有不良影响,使用安全环保;
(5)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为水悬浮型种子处理剂,使用时只要用水以适当比例稀释即可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且与其它花生拌种使用的种子处理产品相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如根瘤菌粉、其它杀虫剂、肥料等,可以同时混合使用,一次处理就可以达到防病、治虫、保种、壮苗等目的;
(6)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应用于花生种子中,通过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苗期的用药次数,在农村农业生产劳力日益紧张的形势下,能够很好地达到节约劳力成本的目的,增加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为联苯菊酯和噻虫胺,所述联苯菊酯以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形式存在,所述噻虫胺以噻虫胺悬浮剂的形式存在,助剂为润湿剂、警戒色、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中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6.8-8.2%,噻虫胺6.8-8.2%,润湿剂1-5%,警戒色0.5-5%,分散剂1-5%,抗冻剂0.1-1%,粘度调节剂0.1-0.3%,pH调节剂0.01-1%,杀菌防腐剂0.05-0.5%,消泡剂0.1-0.5%,余量为去离子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苯菊酯与所述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1,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粒径为1.2-2.5微米,所述噻虫胺悬浮剂的粒径为1.5-2.2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联苯菊酯10-30%,有机溶剂0-15%,第一囊壁材料1-10%,第二囊壁材料1-5%,乳化剂1-5%,分散剂1-5%,抗冻剂1-5%,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0.15%,杀菌防腐剂0.02-0.15%,消泡剂0.02-0.5%,余量为去离子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噻虫胺悬浮剂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含量如下:噻虫胺10-30%,润湿剂1-10%、分散剂1-8%、抗冻剂1-6%、粘度调节剂0.005-0.15%、pH调节剂0-0.05%、杀菌防腐剂0.01-0.1%,消泡剂0.02-0.4,余量为去离子水。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
S2.采用低温超细连续化工艺制备噻虫胺悬浮剂;
S3.将所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所述噻虫胺悬浮剂与警戒色、助剂混合制备联苯菊酯-噻虫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联苯菊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联苯菊酯溶液;
S102.将第一囊壁材料溶解于联苯菊酯溶液中得到油相;
S103.在水中加入第二囊壁材料和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水相;
S104.向所述水相中加入所述油相,高速搅拌下均化形成水包油乳液,搅拌速度为8000-12000rpm;
S105.降低转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辅助试剂,搅拌均匀后得到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室温条件下,将噻虫胺与第一辅助试剂、水经高速均化混合,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得混合浆料;
S202.采用砂磨机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低温超细连续化粉碎处理得到砂磨浆料;具体包括:开启砂磨机并开启冷却循环水,控制所述混合浆料流速为3.0~5.0mL/min,控制砂磨机腔体压力<100kPa,控制所述砂磨机出口处的浆料温度低于40℃;
S203.在所述砂磨料浆中加入适量第二辅助试剂进行高速均化制得噻虫胺悬浮剂,搅拌速度为10000~20000转/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和消泡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用于兼治花生蛴螬和苗期蚜虫。
CN201711038916.6A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8041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8916.6A CN108041067A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8916.6A CN108041067A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1067A true CN108041067A (zh) 2018-05-18

Family

ID=6211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8916.6A Pending CN108041067A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410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956A (zh) * 2018-11-22 2019-04-02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重组烟叶裹衣双隔离层的固色方法
CN111096329A (zh) * 2019-12-31 2020-05-05 天津永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含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的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5972A (zh) * 2011-09-30 2012-03-07 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噻虫胺和联苯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83036A (zh) * 2013-11-20 2014-05-1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丙醚微胶囊的杀虫剂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8719A (zh) * 2014-12-02 2016-06-08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五氟虫腙的农药杀虫组合物
CN106455573A (zh) * 2014-06-16 2017-02-22 龙灯农业化工国际有限公司 包含新烟碱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协同杀虫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5972A (zh) * 2011-09-30 2012-03-07 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噻虫胺和联苯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83036A (zh) * 2013-11-20 2014-05-1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丙醚微胶囊的杀虫剂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5573A (zh) * 2014-06-16 2017-02-22 龙灯农业化工国际有限公司 包含新烟碱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协同杀虫组合物
CN105638719A (zh) * 2014-12-02 2016-06-08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五氟虫腙的农药杀虫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晋良: "《农药加工与管理》", 30 June 2002,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管磊 等: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安全性及防治蛴螬效果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956A (zh) * 2018-11-22 2019-04-02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重组烟叶裹衣双隔离层的固色方法
CN109554956B (zh) * 2018-11-22 2021-04-1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重组烟叶裹衣双隔离层的固色方法
CN111096329A (zh) * 2019-12-31 2020-05-05 天津永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含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的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3773B (zh)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5494446A (zh) 一种生物复合种衣剂及应用
CN105660701B (zh) 一种甜玉米专用增活壮苗拌种剂
CN104221683B (zh)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CN105037024A (zh) 一种含杀虫单与噻虫嗪的药肥颗粒剂
CN107624757A (zh) 一种草莓控旺药剂
CN101946783B (zh)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485319A (zh) 一种含有噁草酮和仲丁灵的除草组合物
CN108041067A (zh)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05102B (zh) 一种含噻唑膦和鱼尼汀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9348770B (zh) 一种在盐碱地上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
CN106857640A (zh) 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3719115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3404522B (zh) 耐水浸泡水稻悬浮种衣剂
CN106804609A (zh) 一种含虱螨脲与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526966B (zh) 植物体内输导的昆虫拒食剂eurycolactone F及应用
CN105638696A (zh) 含有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20399A (zh) 一种含五氟磺草胺和禾草丹的除草组合物
CN104872147B (zh) 一种含环戊噁草酮和苯噻酰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8353939A (zh) 含有透骨草提取物的农用杀虫组合物
CN109221173A (zh) 一种含仲丁灵的除草剂组合物
CN110999576B (zh)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CN102428965A (zh) 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孢子粉剂
CN102771512B (zh) 一种含噻唑膦和哒螨灵的杀虫组合物
CN107494638A (zh) 韭菜根蛆生物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