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1683B -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1683B
CN104221683B CN201410482687.7A CN201410482687A CN104221683B CN 104221683 B CN104221683 B CN 104221683B CN 201410482687 A CN201410482687 A CN 201410482687A CN 104221683 B CN104221683 B CN 104221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bean
plant
organic red
expelling parasite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26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1683A (zh
Inventor
栾莎莎
韩立朴
栾费明
许延荣
刘金铜
马凤娇
高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XING TIANSHAN GREEN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XING TIANSHAN GREEN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XING TIANSHAN GREEN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XING TIANSHAN GREEN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826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1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1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1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土地准备;B、选种;C、播种及田间布局;D、田间管理;E、收获。本发明采用“二上一下”的间作种植模式,将生物趋避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预防与生物治理的交互作用,不仅设置了有机红小豆与趋避植物的间作模式,保证有机红小豆种植不重茬,间作行的害虫趋避植物还可以作为绿肥培肥土壤。在趋避害虫的情况下,补充植物农药或蔬菜提取液,不仅有效的补充防治害虫的效果,同时对有机红小豆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增加了有机红小豆的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红小豆栽培方法,尤其是涉及有机红小豆种植过程中采用生物方法驱虫获得有机红小豆产品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红小豆(Vigna angularis(Willd.)Ohwi et Ohashi)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豆科豇豆属。有机红小豆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铁、钙、钾、磷等。我国的生产面积最大,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杂粮之一。河北是有机红小豆最佳种植区之一,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国务院把河北有机红小豆列为出口名贵杂豆,在国内外市场上被誉为“红珍珠”和“金豆子”。河北省的有机红小豆种植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太行山区位于河北省西部,由于有机红小豆的抗旱和耐贫瘠的特性,有机红小豆在这一区域被广泛栽培种植,是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市场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对杂粮食品更加钟爱,有机红小豆的生产已经广泛地被生产经营企业所认知,并展开了有机红小豆生产的技术研发。
有机红小豆的植物病害严重影响着有机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目前针对危害有机红小豆的蚜虫、豆荚螟等害虫多采用大量喷洒农药的方法,这样不仅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农药的使用还会对有机红小豆造成一定的危害,造成产量、营养成分、品质的下降,甚至会残留在有机红小豆中,人食用后造成农药积聚,长期服用会在人体内大量积集,严重时影响人体健康甚至生命,而且,现在国际上提倡绿色、环保、无农药残留的食品,采用农药还会对国际贸易、有机红小豆的出口造成影响,长期使用农药还会造成害虫的耐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在不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涉及了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土地准备:
选择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的地块,采用旋耕犁耕平;
B、选种:选择株高在70~90cm,枝梗上扬,枝梗数在10~25之间,单株荚数在30~45之间的有机红小豆品种,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筛选,去除病虫粒、杂质、草籽和秕粒;
C、播种及田间布局:
保证地表下5cm处地温稳定达到或通过13℃以上,采用垄上机械双条精量点播或人工播种,垄距85-95cm,垄宽35-45cm,株距10-15cm,待有机红小豆植株生长到株高9-11cm时,在垄底条播驱虫植物,形成垄上2行有机红小豆植株,垄底1行驱虫植物的“二上一下”间作种植模式;
D、田间管理:
待有机红小豆植株的第一复叶伸展时进行间苗,在田间相对含水量在55-65%时进行灌溉,田间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除草,田间杂草过多时可采用喷施植物农药或蔬菜提取液防治;
E、收获:
在有机红小豆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进行收获。
步骤A土地准备,确保选择的地块在种植有机红小豆之前1-3年未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磺隆、氯磺隆、唑嘧磺草胺、莠去津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土壤深翻30cm、两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的地块。
步骤C播种及田间布局,春季播种期为5月5日~5月15日,夏季播种期为6月10日~20日。
步骤C播种及田间布局,所述的驱虫植物是指能够挥发驱虫物质的植物,包括菊科的驱虫菊、百合科的大蒜、伞形花科植物芹菜、香草植物风轮菜、唇形花科香薄荷、紫苏、薄荷、除虫菊、果香菊、藿香蓟、莴苣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D田间管理所述的植物农药指复方苦参碱水剂、苦参碱水剂、烟碱乳油、糠素乳油、鱼藤酮乳油,其中的一种。
步骤D田间管理所述的蔬菜提取液指大蒜提取液、辣椒提取液、青蒿提取液、烟叶提取液,其中的一种。
步骤D田间管理,灌溉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生育期内灌溉5次;田间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生育期内进行了3次除草;在有机红小豆苗期、初花期和幼荚期,分别进行1次植物农药或蔬菜提取液喷雾防治。
步骤D田间管理所述的蔬菜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准备新鲜蔬菜,采用高速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蔬菜泥,向蔬菜泥中加入蔬菜重量5-10倍的水,煮沸15-30分钟,然后通过100目筛过滤,得到过滤液,最后将过滤液静置12小时澄清,制成的上清液即为蔬菜提取液。
步骤C播种及田间布局中所述的在垄底条播驱虫植物具体为:驱虫植物种子与腐熟有机肥掺入细土混匀后播种,驱虫植物种子、有机肥、土壤的比例为4:1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二上一下”的间作种植模式,将生物趋避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预防与生物治理的交互作用,不仅设置了有机红小豆与趋避植物的间作模式,保证有机红小豆种植不重茬,间作行的害虫趋避植物还可以作为绿肥培肥土壤。在趋避害虫的情况下,补充植物农药或蔬菜提取液,不仅有效的补充防治害虫的效果,同时对有机红小豆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效果:1、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有机红小豆的危害,降低虫头数40%-90%以上。2、有效增加有机红小豆产量,亩产较对照增加26.7%以上。3、有效提高红小豆商品品质,显著增加粒重,提高粒型2个等级以上,增加明度和彩度,从而提高红小豆商品价格0.6元/公斤,增加经济收益。4、有效提高红小豆产品品质,显著提高出砂率和沙砂质感2个等级以上,有效增加淀粉粒径20%以上,从而增加红小豆销售价格0.4元/公斤,增加经济收益。
在选种时采用人工、机械进行筛选,去除病虫粒、杂质、草籽和秕粒,保留完整粒,使待播的有机红小豆种子大小均匀一致,选择粒大饱满的品种,为苗齐苗壮奠定基础。
有机红小豆播种过早会造成小豆色泽差、粒型小;播种过晚则不能正常成熟。
采用“二上一下”的间作种植模式和喷洒植物农药和蔬菜提取液的方式,通过垄底的驱虫植物,可以驱除病害虫,再结合对有机红小豆植株喷洒植物农药和蔬菜提取液,气味刺激趋避病害虫,使驱虫效果更好,不仅大大降低了有机红小豆的病害情况,具有很好的预防、治疗效果,使得有机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升,而且大力响应国家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绿色、环保、无污染,对环境污染做出杰出的贡献,具有显著地进步。
驱虫植物种子、有机肥、土壤的比例为4:10:10。能够合理控制播种密度,增加土壤表层养分,对驱虫植物发芽生长提供必要浅层覆盖环境空间,对驱虫效果和有机红小豆的商品品质和产品品质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实现在不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涉及了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A、土地准备:
根据土地准备标准,选定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的井陉县威州镇山前阳坡土地2亩,2010年冬季前对土地进行深翻,翻深30cm,进行晒垡处理,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kg/亩,于2012年5月1进行喷灌造墒,于5月3日旋耕20cm,耙平备用;
B、选种:
选择井陉县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井陉红红小豆基础上提纯复壮“井陉红”有机红小豆品种(生育期85~115天,株高80~85cm,枝梗数17-21,单株荚数38-43);
C、播种及田间布局:
测定地表下5cm地温稳定通过13℃以上,选择播种期为5月10日,采用垄上机械双条精量点播,有机红小豆点播量1.5公斤/亩,垄距90cm,垄宽40cm,株距10~15cm,种植1亩;
在有机红小豆播种后25天,有机红小豆植株株高10cm,结合中耕培土,在垄底条播除虫菊,除虫菊的播量为每亩2~2.5kg种植,除虫菊种子与腐熟有机肥掺入细土混匀后播种,除虫菊种子、有机肥、土壤比例为4:10:10,形成垄上2行有机红小豆,垄底1行除虫菊的“二上一下”间作种植模式;
同时在相邻地块采用普通平播方式播种相同品种、相同播量的有机红小豆作为对照组;
D、田间管理:
实施例1的田间处理与对照组进行相同管理,待第一复叶伸展时进行间苗,在田间相对含水量在60%时进行灌溉,灌溉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生育期内灌溉5次,田间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生育期内进行了3次除草;
在有机红小豆苗期、初花期和幼荚期,分别进行一次1.5%苦参碱溶剂喷雾防治,按每亩用量0.4g,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处理;
E、收获:
在有机红小豆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采用人工进行收获。
本发明的应用效果:在通过实施例1的田地和对照组的田地分别随机选取4组,每组随机选取30株有机红小豆植株,对比观察效果见表1、表2。
表1田间除虫效果和对有机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虫数:指危害有机红小豆的蚜虫、豆荚螟等总头数
驱虫效果百分比=1-(专利技术处理后虫数/对照组虫数)
有机小红豆产量增重百分比=(专利处理后有机小红豆产量-对照组有机小红豆产量)/对照组有机小红豆产量
表2专利技术实施后对有机红小豆品质的影响
实施例2.
A、土地准备:
根据土地准备的标准,选择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的井陉县威州镇山前阳坡土地2亩,2010年冬季前对土地进行深翻,翻深30cm,进行晒垡处理,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kg/亩,于2012年5月5进行喷灌造墒,于5月8日旋耕20cm,耙平备用;
B、选种:
选择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保红947”有机红小豆品种(生育期87-111天,株高78~83cm,枝梗数18-21,单株荚数41-43);
C、播种及田间布局:
在井陉山区本实施例选择播种期为5月15日,采用垄上机械双条精量点播,垄距90cm,垄宽40cm,株距10~15cm,种植1亩;
在有机红小豆播种后27天左右,有机红小豆株高11cm,结合中耕培土,在垄底条播风轮菜,播量为每亩2~2.5kg种植,种子与腐熟有机肥掺入细土混匀后播种,种子、有机肥、土壤比例为4:10:10,形成垄上2行有机红小豆,垄底1行风轮菜的“二上一下”间作种植模式;
同时在相邻地块采用普通平播方式播种相同品种、相同播量的有机红小豆作为对照组;
D、田间管理:
本实施例与对照组的田间处理,待第一复叶伸展时进行间苗,在田间相对含水量在65%时即进行灌溉,灌溉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生育期内灌溉5次,田间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生育期内进行了3次除草;
本实施例在有机红小豆苗期、初花期和幼荚期,分别进行一次蔬菜提取液喷雾防治,蔬菜提取液为辣椒提取液,辣椒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准备新鲜辣椒0.5千克,采用FA-1000高速粉碎机进行粉碎,向辣椒泥中加入5千克水,煮沸25分钟,通过100目筛过滤,将过滤液静置12小时澄清,取上清液制成辣椒提取液。使用时,提取液与水按1:5比例稀释,稀释后通过高压细雾喷洒机进行喷洒,每亩喷药30公斤辣椒提取液的稀释液;
对照组在有机红小豆苗期、初花期和幼荚期,分别进行一次普通农药喷雾防治;
E、收获:
在有机红小豆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采用人工进行收获。
本发明应用效果:在通过实施例2的田地和对照组的田地分别随机选取4组,每组随机选取30株有机红小豆植株,对比观察效果见表3、表4:
表3田间除虫效果和对有机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虫数:指危害有机红小豆的蚜虫、豆荚螟等总头数
驱虫效果百分比=1-(专利技术处理后虫数/对照组虫数)
有机小红豆产量增重百分比=(专利处理后有机小红豆产量-对照组有机小红豆产量)/对照组有机小红豆产量
表4专利技术实施后对有机红小豆品质的影响
实施例3.
A、土地准备:
根据土地准备的标准,选择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的井陉县威州镇山前阳坡土地2亩,2010年冬季前对土地进行深翻,翻深30cm,进行晒垡处理,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kg/亩,于2012年5月25进行喷灌造墒,于5月28日旋耕20cm,耙平备用;
B、选种:
选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并由粮油作物研究所提供的提纯复壮“冀红9218”有机红小豆品种(生育期84~111天,株高75~81cm,枝梗数16-21,单株荚数36-41);
C、播种及田间布局:
在井陉山区本实施例选择播种期为6月15日,采用垄上机械双条精量点播,垄距90cm,垄宽40cm,株距10~15cm,种植1亩;
在有机红小豆播种后23天,有机红小豆株植株高9cm,结合中耕培土,在垄底条播果香菊,播量为每亩2~2.5kg种植,种子与腐熟有机肥掺入细土混匀后播种,种子、有机肥、土壤比例为4:10:10,形成垄上2行有机红小豆,垄底1行果香菊的“二上一下”间作种植模式;
同时在相邻地块采用普通平播方式播种相同品种、相同播量的有机红小豆作为对照品种;
D、田间管理:
田间处理与对照进行相同管理,待第一复叶伸展时进行间苗,在田间相对含水量在60%时即进行灌溉,灌溉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生育期内灌溉5次,田间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生育期内进行了3次除草;
在有机红小豆苗期、初花期和幼荚期,分别进行一次蔬菜提取液喷雾防治。蔬菜提取液为大蒜提取液,大蒜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准备新鲜大蒜1千克,采用FA-1000高速粉碎机进行粉碎,将蒜泥中加入5千克水,煮沸15分钟,通过100目筛过滤,将过滤液静置12小时澄清,取上清液制成大蒜提取液。使用时,通过高压细雾喷洒机进行喷洒,每亩喷药20公斤大蒜提取液;
E、收获:
在有机红小豆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采用人工进行收获。
本发明应用效果:在通过实施例2的田地和对照组的田地分别随机选取4组,每组随机选取30株有机红小豆植株,对比观察效果见表5、表6:
表5田间除虫效果和对有机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虫数:指危害有机红小豆的蚜虫、豆荚螟等总头数
驱虫效果百分比=1-(专利技术处理后虫数/对照组虫数)
有机小红豆产量增重百分比=(专利处理后有机小红豆产量-对照组有机小红豆产量)/对照组有机小红豆产量
表6专利技术实施后对有机红小豆品质的影响
通过表1、表3、表5的数据,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出,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有害虫数相较于普通的栽培方法明显下降,使用7天后驱虫效果高达88%以上,有机红小豆的产量也明显提升,相较于普通栽培方法平均每亩产量增重26.7%以上。其中,可明显看出,采用“二上一下”间作式模式和植物农药或蔬菜提取液的结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使用2天后虫数明显减少,驱虫百分比达95%,使用7天后,仍能保持驱虫效果百分比达93%,每亩增重32%。通过表2、表4、表6的数据,可以轻易的得出,经过专利处理后的有机红小豆的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品质,蛋白质和淀粉作为主要的物质,明显优于对照组,营养价值明显提升,支链淀粉的含量也得到明显提升,支链淀粉含量提高,糊化效果更好。

Claims (7)

1.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土地准备:
选择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的地块,采用旋耕犁耕平;
B、选种:选择株高在70~90cm,枝梗上扬,枝梗数在10~25之间,单株荚数在30~45之间的有机红小豆品种,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筛选,去除病虫粒、杂质、草籽和秕粒;
C、播种及田间布局:
保证地表下5cm处地温稳定达到13℃以上,采用垄上机械双条精量点播或人工播种,垄距85-95cm,垄宽35-45cm,株距10-15cm,待有机红小豆植株生长到株高9-11cm时,在垄底条播驱虫植物,形成垄上2行有机红小豆植株,垄底1行驱虫植物的“二上一下”间作种植模式;
D、田间管理:
待有机红小豆植株的第一复叶伸展时进行间苗,在田间相对含水量在55-65%时进行灌溉,田间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除草,田间杂草过多时采用喷施植物农药或蔬菜提取液防治;所述的植物农药指苦参碱水剂、烟碱乳油、糠素乳油、鱼藤酮乳油,其中的一种;所述的蔬菜提取液指大蒜提取液、辣椒提取液、青蒿提取液、烟叶提取液,其中的一种;
E、收获:
在有机红小豆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进行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土地准备,确保选择的地块在种植有机红小豆之前1-3年未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磺隆、氯磺隆、唑嘧磺草胺、莠去津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选择的地块为土壤深翻30cm、两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的地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播种及田间布局,春季播种期为5月5日~5月15日,夏季播种期为6月10日~20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播种及田间布局,所述的驱虫植物是指能够挥发驱虫物质的植物,包括百合科的大蒜、伞形花科植物芹菜、香草植物风轮菜、唇形花科香薄荷、紫苏、薄荷、除虫菊、果香菊、藿香蓟、莴苣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田间管理,灌溉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生育期内灌溉5次;田间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生育期内进行了3次除草;在有机红小豆苗期、初花期和幼荚期,分别进行1次植物农药或蔬菜提取液喷雾防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田间管理所述的蔬菜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准备新鲜蔬菜,采用高速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蔬菜泥,向蔬菜泥中加入蔬菜重量5-10倍的水,煮沸15-30分钟,然后通过100目筛过滤,得到过滤液,最后将过滤液静置12小时澄清,制成的上清液即为蔬菜提取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播种及田间布局中所述的在垄底条播驱虫植物具体为:驱虫植物种子与腐熟有机肥掺入细土混匀后播种,驱虫植物种子、有机肥、土壤的质量比为4:10:10。
CN201410482687.7A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Active CN104221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2687.7A CN104221683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2687.7A CN104221683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683A CN104221683A (zh) 2014-12-24
CN104221683B true CN104221683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211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2687.7A Active CN104221683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1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922A (zh) * 2015-09-11 2015-12-23 太仓市鹿杨蔬果生产专业合作社 一种生态果蔬的蚜虫防护方法
CN105746149A (zh) * 2016-03-15 2016-07-13 延安大学 一种沙芥种植过程中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CN105766588A (zh) * 2016-03-31 2016-07-20 黄秋丽 一种防治莪术根腐病的种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8854A (zh) * 2016-08-23 2017-02-01 扬州润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在苗盘中间种野蒜驱除盆栽蔬菜害虫的方法
CN107371954A (zh) * 2017-07-31 2017-11-24 钟山县昱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贡柑果园科学除草的方法
CN108112428A (zh) * 2017-11-24 2018-06-05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CN108012728A (zh) * 2017-11-24 2018-05-11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CN110122245B (zh) * 2018-02-09 2021-09-17 科右前旗巴拉格歹绿雨稻米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野生黑豆的种植方法
CN108575433A (zh) * 2018-05-07 2018-09-28 贵州凤冈苗侗百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三七培育大棚
CN109042006A (zh) * 2018-07-31 2018-12-21 湖南华诚高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的方法
CN111296213A (zh) * 2020-03-04 2020-06-1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CN114788481B (zh) * 2021-01-26 2023-07-28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
CN115088549A (zh) * 2022-07-21 2022-09-23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通过种植特殊绿肥作物组合防控北方果树食心虫的栽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3763A (zh) * 2009-02-03 2009-07-08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趋性的杀虫方法
CN101849467A (zh) * 2009-03-31 2010-10-06 重庆市永川区永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花菜的除虫方法
CN102037833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孔赟荣 有机西瓜的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2217661B (zh) * 2011-04-28 2013-09-04 刘荣常 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96369A (zh) * 2012-05-17 2012-10-03 江汉大学 一种红小豆生态种植方法
CN103168770B (zh) * 2013-04-08 2015-01-14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CN103907463B (zh) * 2014-04-14 2016-07-06 贵州芊芊园艺新技术发展公司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683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1683B (zh)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CN105393773A (zh)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5594410A (zh) 一种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5165316A (zh) 一种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水稻种植方法
CN103907462A (zh) 一种有机黑花生的栽培方法
CN106576727A (zh) 一种无公害向日葵栽培方法
CN107548923A (zh) 一种百香果和生姜高产套种的方法
CN107484597A (zh)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6941907A (zh)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免耕种植冬油菜的方法
CN107211721A (zh) 大豆的培育方法
CN106613185A (zh) 谷子二比空多株密植栽培方法
CN106576807A (zh) 一种促进花生生长和结果的种植方法
WO2022004741A1 (ja) 植物栽培方法及び植物活力剤
CN105794429A (zh) 茄子种植方法
CN104429544A (zh) 一种秋冬菜及春豌豆及夏毛豆间套作种的方法
CN104285652A (zh) 一种贝母套种油葵的栽培方法
CN113498720B (zh)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Mahmud et al. Effect of dehaulming on yield of seed potatoes
RU2731579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препаратов в технологии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на серых лесных почвах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нечерноземья
CN107347412A (zh) 一种大蒜与早春大棚西瓜间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6665102A (zh) 薏苡间作早熟黄豆的高效种植方法
Ali et al. Effect of earthing up and level of irriga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seed production of onion
CN109362508A (zh) 一种有机小米的种植方法
CN110419375A (zh) 一种榛子幼林谷子间作节水生产方法
CN109315254A (zh) 一种非转基因高产大豆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