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7463B -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7463B
CN103907463B CN201410146147.1A CN201410146147A CN103907463B CN 103907463 B CN103907463 B CN 103907463B CN 201410146147 A CN201410146147 A CN 201410146147A CN 103907463 B CN103907463 B CN 103907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ethrum
bulbus lycoridis
lycoridis radiatae
pests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61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7463A (zh
Inventor
黄玉君
石贵阳
陈光强
刘涛
唐巧玲
柳永娥
丁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QIANQIAN GARDEN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QIANQIAN GARDEN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QIANQIAN GARDEN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QIANQIAN GARDEN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461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7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07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7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7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7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控方法,即石蒜与除虫菊搭配种植在农作物栽培地周围,起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该方法作用是:改善栽培地的生态环境,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栽培地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控制,使栽培地主栽作物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保证农作物农药残留量不超标,生产有机农作物;充分利用土地美化环境。

Description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领域,是涉及一种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病虫害生物防控体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原因,常用的化学防治手段虽然效果明显,但是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量超标,品质下降,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等严重问题,长期使用某些农药,使病害虫产生抗药性,必须增大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环境污染就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农作物品质、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化学农药已经不适用社会的发展,因此环保、生态的防控方法才是今后农作物生产中防控病虫害的出路。部分植物具有化感作用,对病、虫害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这些化感物质来自植物体内,是环境长期选择的结果,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是农业中具开发价值的环保型农药,如石蒜和除虫菊就是这类植物。石蒜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碱,而生物碱是一类常见的具有化感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具有杀虫、杀菌的作用,石蒜含有的雪花莲凝集素对部分害虫具有毒杀作用。除虫菊中含有除虫菊酯,对害虫具有趋避作用,且具有广谱性,是世界上唯一集约化栽培的杀虫植物。从除虫菊中提取的杀虫药——除虫菊酯因其无公害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提取石蒜和除虫菊中的有效成分用于治虫杀虫,如文献《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研究建议》中指出石蒜碱等毒性较大,将其提取制成高效杀虫、杀菌的低浓度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原料除虫菊的栽培技术》中提到除虫菊主要含有除虫菊和灰菊素,花、茎、叶均可制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合成敌杀死、速灭杀丁及制作蚊香、避蚊油、灭虱粉的重要原料,而在现有技术中用种植杀虫植物来进行生物防控的技术还鲜见报道。
参考文献:
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研究建议.杨志玲,谭梓峰.经济林研究.2003,21(4):97-99
生物农药原料除虫菊的栽培技术.孟宪粉,黄寅玲,王艳芳.河南农业.2006,1:15
石蒜的人工栽培.沈明山,陈睦传,徐金森,等.厦门科技.1999,02:21-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控方法,通常的生物防控作物病虫害是用动物天敌,如赤眼蜂防稻纵卷叶螟,而本发明开发的是一种用种植植物的方法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控技术。
本发明一种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是在农作物田土周边或在果树、茶树间隙中间间种石蒜和除虫菊,按照一行石蒜,一行除虫菊间作种植,石蒜和除虫菊的行距为18~20cm;将直径不低于3cm的石蒜鳞茎按株距为18~20cm摆栽,后覆土,鳞茎露出地面1-2cm,在距石蒜行18~20cm处挖深4~5cm、宽4~5cm的条沟,将进行催芽后的除虫菊种子,用湿润的草木灰与土的混合物拌匀,其草木灰与土的重量比为1:2,然后均匀撒于条沟内,并覆一层薄土,待除虫菊出苗后进行间苗、补苗,使株距为8~10cm,间种行数根据田土周边空地和树间间隙情况决定;间种的石蒜和除虫菊种植一次用4-6年,4-6年后将所有种植物破碎入土,再按上述方法重新补种,补种的时间为当年3-4月份。
以上所述的石蒜为黄花石蒜LycorisaureaHerb,所述的除虫菊名称为白花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ifolium。
所述除虫菊种子催芽方法是将除虫菊种子用纱布包好,浸泡于40℃温水中两个小时,取出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1小时后,再放入40℃温水中浸泡两小时,又取出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1小时后,最后放入40℃温水中再浸泡两小时;若此时气温在20℃以上,则将浸泡好的种子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时刻保持种子湿润,若气温在20℃以下,则用经高温消毒的湿润旧棉絮包裹种子,待种子破胸,用草木灰与土的混合物拌匀即可。
撒除虫菊种子的条沟内除虫菊种子的量为10-20粒/m。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的行数根据田土周边空地和树间间隙情况决定,但每亩地至少种植600株石蒜和1200株除虫菊。
上述的所有种植物破碎入土的方法是,将石蒜叶片、石蒜鳞茎与除虫菊茎秆收割、干燥、破碎,耕地前均匀撒于农作物地中,耕地时将土翻耕,将碎屑埋于地下。
本发明优点:
运用石蒜与除虫菊配置,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石蒜叶片生长期;4月下旬石蒜叶片枯萎,除虫菊发芽;6月除虫菊开花;8月除虫菊枯萎,石蒜开花,两者生长互不影响。石蒜与除虫菊两者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低,两者耐贫瘠,植株高度为50cm以下,不与农作物争光,且分布范围广,在水稻田、果园、茶园、菜地等周围均可栽种。夏季温暖潮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而此时正好是除虫菊与石蒜开花时期,能有效趋避害虫,由于控制了虫害的发生程度,减少了病害传播途径,能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范围;而冬季石蒜叶片生长期,占据了部分害虫(如螟虫、棉铃虫等)越冬寄主的生存空间,可影响其顺利越冬、减少次年虫源。本发明还充分利用土地,改善农作物栽培地的生态环境,增加观赏性,且石蒜与除虫菊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谓是一劳永逸,是生产有机农作物、建设有机果园等的很好方法。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效果为:1、本发明用种植植物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代替传统的用动物天敌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以虫治虫方法,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2、本发明比农药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方法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残留,比以虫治虫的方法容易管理、成本低;3、石蒜、除虫菊易栽异种、耐贫瘠、分布范围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一次可以管多年;4、石蒜、除虫菊植株高50cm以下,不与农作物争光,而且花卉美丽,颇具观赏性;5、夏季温暖潮湿,农作物病虫害严重时,正是除虫菊、石蒜先后开花期,能有效趋避害虫;6、本发明方法能对朱砂叶螨、小菜蛾、菜蚜虫、粘虫、蚊、蝇、稻纵卷叶螟、蝗虫、稻飞虱、叶蝉、蚜虫、线虫、锈病、纹枯病、稻曲病都有一定防控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对本发明并没有限制。任何对本发明内容和实施例作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属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
实施例一
试验于2012年4月10日开始进行。除虫菊种子来源:网上购买,商家四川乐山市,乐山中天异泰商贸有限公司。石蒜种球来源:贵阳市乌当区羊昌基地。试验地设在乌当区羊昌镇的水稻种植地进行,该水稻种植地种植一季稻,水稻于4月10日播种,采用直播方法。于2012年4月10日,按照权力要求3所述对除虫菊种子进行浸种催芽,2012年4月14日,在一块面积为1亩的稻田田埂上按照说明书[0005]段所述的方法种植一行石蒜、一行除虫菊,并在稻田中部做一田埂,并按同种方法种上石蒜与除虫菊。每次水稻进行追肥时,给石蒜与除虫菊施用适量肥料。病虫害调查于栽种后次年进行,即2013年6月15日、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各进行一次,在栽培石蒜与除虫菊的田块附近约200米处、相同纬度取两块水稻田作为对照(其中一块水稻田不施农药,其中一块按常规方式施用农药)。调查时每块田取5个点,每个点取一平米,调查结果如下:
注:处理中1表示栽培石蒜与除虫菊的稻田;2未施用农药稻田、3常规施用农药田。下同。
注: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
结果分析:从表一、表二可以看出,在水稻田周围栽种石蒜与除虫菊能明显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且抗病虫能力持续时间贯穿水稻整个生长期,基本达到了施用农药的防控效果,说明在水稻种植区周围种植石蒜与除虫菊能减少农药使用量,是生物防控作物病虫害,生产有机水稻的有效方法。
实施例二
试验于2012年4月10日开始进行。除虫菊种子来源:网上购买,商家四川乐山市,乐山中天异泰商贸有限公司。石蒜种球来源:贵阳市乌当区百宜基地。试验地设在乌当区百宜基地附近果园,果园种植梨树。于2012年4月10日,按照权力要求3所述对除虫菊种子进行浸种催芽,2012年4月14日,取一亩果园按照说明书[0005]段所述的方法进行种植。病虫害调查于栽种后次年进行,即2013年4月15日、6月15日、8月15日、10月15日各进行一次,在栽培石蒜与除虫菊的地块附近约200米处、相同纬度另外划分两个一亩果园作为对照(其中一亩不施农药,其中一亩按常规方式施用农药)。调查时每块田取5个点,每个点取3株梨树,每株梨树随机调查3个枝条调查。结果如下:
注:处理中的1表示周围栽培石蒜与除虫菊的果树;2未施用农药果树;3常规施用农药果树。下同。
结果分析:从表三、表四可以看出,在黄金梨树周围栽种石蒜与除虫菊能明显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且抗病虫能力持续时间贯穿整个生长期,尤其在害虫发生最多的6月到9月是除虫菊和石蒜的开花期,能有效趋避害虫,基本达到了施用农药的防控效果,说明在果园种植石蒜与除虫菊能有效防控病虫害。

Claims (6)

1.一种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农作物田土周边或在果树、茶树间隙中间间种石蒜和除虫菊,按照一行石蒜,一行除虫菊间作种植,石蒜和除虫菊的行距为18~20cm;将直径不低于3cm的石蒜鳞茎按株距为18~20cm摆栽,后覆土,鳞茎露出地面1~2cm,在距石蒜行18~20cm处挖深4~5cm、宽4~5cm的条沟,将进行催芽后的除虫菊种子,用湿润的草木灰与土的混合物拌匀,其草木灰与土的重量比为1:2,然后均匀撒于条沟内,并覆一层薄土,待除虫菊出苗后进行间苗、补苗,使株距为8~10cm,间种行数根据田土周边空地和树间间隙情况决定;间种的石蒜和除虫菊种植一次用4-6年,4-6年后将所有种植物破碎入土,再按上述方法重新补种,补种的时间为当年3-4月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石蒜为黄花石蒜LycorisaureaHerb,所述的除虫菊为白花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ifoli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除虫菊种子催芽方法是将除虫菊种子用纱布包好,浸泡于40℃温水中两个小时,取出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1小时后,再放入40℃温水中浸泡两小时,又取出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1小时后,最后放入40℃温水中再浸泡两小时;若此时气温在20℃以上,则将浸泡好的种子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时刻保持种子湿润,若气温在20℃以下,则用经高温消毒的湿润旧棉絮包裹种子,待种子破胸,用草木灰与土的混合物拌匀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撒除虫菊种子的条沟内除虫菊种子的量为10-20粒/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间种行数根据田土周边空地和树间间隙情况决定,但每亩地至少种植600株石蒜和1200株除虫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有种植物破碎入土的方法是,将石蒜叶片、石蒜鳞茎与除虫菊茎秆收割、干燥、破碎,耕地前均匀撒于农作物地中,耕地时将土翻耕,将碎屑埋于地下。
CN201410146147.1A 2014-04-14 2014-04-14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Active CN103907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6147.1A CN103907463B (zh) 2014-04-14 2014-04-14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6147.1A CN103907463B (zh) 2014-04-14 2014-04-14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7463A CN103907463A (zh) 2014-07-09
CN103907463B true CN103907463B (zh) 2016-07-06

Family

ID=5103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6147.1A Active CN103907463B (zh) 2014-04-14 2014-04-14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074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1683B (zh) * 2014-09-16 2017-01-18 井陉县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CN104584949B (zh) * 2014-10-31 2017-11-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一种蔬菜叶螨的生态防治方法
CN105165922A (zh) * 2015-09-11 2015-12-23 太仓市鹿杨蔬果生产专业合作社 一种生态果蔬的蚜虫防护方法
CN105325145A (zh) * 2015-10-24 2016-02-17 贵州省施秉县大富祥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菊花套种头花蓼的方法
CN107484610A (zh) * 2017-08-30 2017-12-19 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防病种植方法
CN108040769B (zh) * 2017-12-19 2020-06-05 吉林大学 间种薄荷和苦楝防控黄精病虫害的方法
CN109287394A (zh) * 2018-11-27 2019-02-0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间种除虫菊防控玫瑰虫害的方法
CN109757276B (zh) * 2019-02-18 2021-08-24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一种种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1079B2 (en) * 2001-06-21 2009-04-21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extract of Hydrangea containing plant powder
CN101199257A (zh) * 2006-12-15 2008-06-18 胡本祥 太白米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1073302A (zh) * 2007-06-21 2007-11-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洋葱与万寿菊立体间作种植模式
CN102037833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孔赟荣 有机西瓜的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1755583A (zh) * 2009-12-29 2010-06-30 孔赟荣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7463A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7463B (zh) 间种石蒜和除虫菊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CN104012280B (zh) 一种印楝—茶树—圆叶决明立体间套作的方法
CN104429500A (zh) 夏季叶菜类蔬菜有机生产方法
CN103299818A (zh) 一种无公害秋西瓜栽培方法
CN105532237A (zh) 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CN104221673A (zh) 一种桉树林下金花茶的栽培方法
CN105165316A (zh) 一种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水稻种植方法
CN107242010A (zh) 一种重楼高产高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6613616A (zh) 绿茶的种植方法
CN104221671A (zh) 大宁党参的种植方法
CN110073905A (zh) 一种华南果园杂草管理控制的方法
CN104381074A (zh) 一种冬枣的培育方法
CN108934878A (zh) 一种厚朴林下白及栽培方法
CN105248077A (zh) 瑶药七叶一枝花的有机种植方法
CN102523862B (zh)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2792831B (zh) 红豆杉高效快繁技术
CN103430758B (zh) 热淋清颗粒药材头花蓼的种植基地选建和种植方法
Guo et al. Alnus nepalensis–Based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Yunnan, Southwest China
KR20160136196A (ko) 강이나 호수 인근 산간벽지에서 재배되는 고추의 대체작물로서의 삼백초 재배기법
CN105474978A (zh) 一种竹林下栽培有机重楼的方法
Shock et al. Irrigation to enhance native seed production for Great Basin restoration
CN107567967A (zh) 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
Kryuchkov et al. Elements of the technology of reproduc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 for protective afforest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N105724173A (zh) 一种四川桤木两段式育苗方法
Prisa et al. INORT: Biofertilizer based on Inula viscosa L.(Dittrichia viscosa L.), algae and micro-organisms for growth, Fusarium oxysporum defence and water stress resistance of Plumeria frangipan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