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3616A - 绿茶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绿茶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13616A CN106613616A CN201610871793.3A CN201610871793A CN106613616A CN 106613616 A CN106613616 A CN 106613616A CN 201610871793 A CN201610871793 A CN 201610871793A CN 106613616 A CN106613616 A CN 1066136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tree
- cut
- fertilizer
- s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12—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odoriferous substances, e.g. aromas, pheromones or chemical ag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25—Wind breakers, i.e. devices providing lateral protection of the pla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茶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整地、调整土壤酸碱度、施底肥、定植、修剪、茶园管理,选择适宜高海拔山区种植的耐寒,耐寒的茶种,据整地后的土质情况,调整土壤PH值至4.5‑5.5;茶苗定植要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30cm,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茶树行间及茶园周围种植香樟、柿子树,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追施有机肥,适当修剪茶树,使其侧枝利于生长。采用多维模式发展高效的茶树种植方法,施用有机肥料,多层次绿化,保护生态,适宜高海拔山区种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常饮绿茶能防癌和降血脂,防电脑辐射。
茶树新叶是山区传统大宗产品,茶园面积分布广泛,由于农村长期农药农业及化肥农业,工业污水废气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益鸟益虫日益减少濒临绝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茶叶品质下降,农残超标。针对如此状况,全国范围内在茶园改造中,有些地区种植板栗树、杉树、乌桕树,且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茶叶不见一缕阳光,有些茶园中配置乔灌草立体种植,病虫害交叉发生,有些植物因山区不便浇水施肥,难以生长,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生物农药防治上,有些生物农药含有增效剂及施用除草剂都能导致农残超标。采用物理方法、人工捕虫、家畜养殖治虫等方法都因茶园在山区,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地区夏季采用遮阳网覆盖给茶树遮阴,增加鲜叶的持嫩性,提高品质,也不太理想。而贵州的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部处于山区,因此贵州的茶叶的种植和其他地方的茶叶种植有一定的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绿茶的种植方法,以解决高海拔山区茶叶种植的问题。
基础方案:本方案中的一种绿茶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整地、调整土壤酸碱度、施底肥、定植、修剪、茶园管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种,根据本地环境选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强的茶树品种,选择苗木高度大于20cm,茎粗大于2mm的,具有一定的着叶数,根系旺盛,无病虫侵害的一年生健壮幼苗;
第二步,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开行,单行或双行,行距1.2m-1.8m;行深10cm-20cm,行径为10cm-13cm;
第三步,调整土壤酸碱度,根据整地后的土质情况,适当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将土壤的pH值调整至4.5-5.5;
第四步,施底肥,将有机肥作为底肥施于行内,施底肥400-800公斤/亩;
第五步,定植,将茶苗垂直种于行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三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cm-2cm,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cm-2cm,茶苗定植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50cm,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在茶行中铺放3cm-5cm厚的稻草或其它草类植物进行覆盖;在茶园中部和周边,种植2-3年的香樟,香樟之间的株距0.5m-1m;在行间种植杆高1.0m-1.2m的柿子树,其株距为3.5m-4m,每亩20-30株;
第六步,修剪,包括:
1)定型修剪,一般进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处必须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第一次修剪结合定植在离地14cm-17cm处定剪;
2)小剪,小剪的目的在于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采摘面,每年进行一次,小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4cm-5cm的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
3)大剪,经过多年的采摘和小剪的树,应用大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12cm-16cm的一层枝叶;
4)重剪,对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一般以剪去原树高的二分之一为宜;
5)台刈,对十分衰老的茶树,宜在离地面约11cm-16cm高处剪掉全部枝干;
第七步,茶园管理,
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cm-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
除草及追肥,每年中耕2-3次,时间一般在5月、8月、11月,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有机肥4次以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首先根据贵州本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茶树品种的选取,选择了抗旱,抗寒和防虫害效果均好的茶树品种,进行整地,开垦,然后由于茶树是多年生叶的经济作物,土壤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和生长,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较佳的土壤酸碱性值为PH4.5-5.5,所以需要测试土壤的酸碱性,当土壤不符合茶叶生长的条件时,进行酸碱度的调节,下一步在开垦出的行内,施有机肥作为底肥,有机肥的施入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给茶树增加营养,使茶树长势更佳,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发育,也有利于吸收土壤养分供地上部的开始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于贵州是高山地区,所以茶苗定植时期宜掌握在每年的2月份进行,有利于保温保湿,又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在茶园中部和周边,种植2-3年的香樟,香樟树为常绿大乔木,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所以不需要园丁喷洒农药,并且可以使茶叶带有樟香,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能吸烟滞尘、可以涵养水源,还能净化茶园周围环境,在冬天也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保护茶树减少冻害的产生,也可以对茶园中的虫害进行防治,节省了农药化肥的支出,保护了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并且香樟全身都是宝,香味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行间种植柿子树,柿子树为落叶大乔木,抗寒抗旱能力强,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春天开花有花香,秋天结果实有果香,能被茶叶吸附,并且柿子树落叶乔木的特性使其在秋冬季节落叶,落叶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腐化转化为肥料,增加茶树的营养。利用茶与自然的微妙相关作用关系,在不同区域实施不同茶、林等优化组合,建立不同生态茶园主体栽培模式,每个组合中,茶与其他植物的相互作用,产生复合效益,进行初步修剪时形成合理的采摘树冠,即可投入生产,小剪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大剪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的年限,重剪适合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便于重新培养健壮枝干和采摘树冠,对十分衰老的茶树进行台刈,重新培养树体骨架结构和采摘树冠,及时中耕除草,以利疏松土壤,清洁茶园,促进好气性细菌微生物活动,分解腐殖质含量,以助茶树吸收有效营养,促进茶树健壮生长,增强茶树抗逆性能,有效预防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宜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种植,存活率高,种植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茶树的品种为平阳特早、乌牛早、梅占和迎霜中的一种。平阳特早、乌牛早、梅占和迎霜这几种茶树相比其他茶种,更适宜在高山地区生长,具有良好的抗旱,抗寒和防虫害的效果。
进一步,追肥分别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8月中旬三次结合浅耕作业时进行,在树冠缘下开条沟深15cm-20cm,将有机肥均匀施于沟内,施后盖土避免茶根直接接触肥料,造成根部的腐化。
进一步,所述香樟用夜来香、除虫菊中的一种代替。夜来香、除虫菊都具有能防虫害的作用,并且可以给茶园保水蓄水,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使茶园产生复合效益,除虫菊是不含农残的生物土农药,也是目前世界上集约生产生物农药的稀有品种,能除虫害而且干花粉末能控制动植物疾病,能提高免疫率,具有触杀、胃杀功能,冬天埋入土内可杀虫杀卵,又为茶树保温起到很好的功效。
进一步,所述柿子树为恭城水柿、牛心柿中的一种。恭城水柿和牛心柿适合贵州的生长环境,并且由极高的经济价值。
进一步,所述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和农家有机肥,农家有机肥为家畜粪便、蚕沙、茶叶、秸秆和花生鼓发酵而成,其按重量份数比计构成如下:家畜粪便300-400份、蚕沙80-100份、茶叶残渣50-60份、秸秆150-200份、花生鼓70-100份。农家有机肥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才能便于茶树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实施列中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实施例1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一种绿茶的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种,根据本地环境选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强的茶树品种,本实施例选用的茶树的品种为梅占,选择苗木高度大于20cm,茎粗大于2mm的,具有一定的着叶数,根系旺盛,无病虫侵害的一年生健壮幼苗;
第二步,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开行,单行或双行,行距1.2m;行深10cm,行径为10cm;
第三步,调整土壤酸碱度,根据整地后的土质情况,适当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将土壤的PH值调整至4.5;
第四步,施底肥,将有机肥作为底肥施于行内,施底肥400公斤/亩,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和农家有机肥,农家有机肥为家畜粪便、蚕沙、茶叶、秸秆和花生鼓发酵而成,其按重量份数比计构成如下:家畜粪便300-400份、蚕沙80-100份、茶叶残渣50-60份、秸秆150-200份、花生鼓70-100份;
第五步,定植,将茶苗垂直种于行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三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cm-2cm,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cm-2cm,茶苗定植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50cm,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在茶行中铺放3cm厚的稻草或其它草类植物进行覆盖;在茶园中部和周边,种植2-3年的香樟,香樟之间的株距0.5m-1m,香樟树为常绿大乔木,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所以不需要园丁喷洒农药,并且可以使茶叶带有樟香,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能吸烟滞尘、可以涵养水源,还能净化茶园周围环境,在冬天也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保护茶树减少冻害的产生,也可以对茶园中的虫害进行防治,节省了农药化肥的支出,保护了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并且香樟全身都是宝,香味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行间种植杆高1.0m-1.2m的柿子树,柿子树品种为恭城水柿,其株距为3.5m-4m,每亩20-30株,柿子树为落叶大乔木,抗寒抗旱能力强,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春天开花有花香,秋天结果实有果香,能被茶叶吸附;
第六步,修剪,包括:
1)定型修剪,一般进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处必须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第一次修剪结合定植在离地14cm-17cm处定剪;
2)小剪,小剪的目的在于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采摘面,每年进行一次,小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4cm-5cm的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
3)大剪,经过多年的采摘和小剪的树,应用大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12cm-16cm的一层枝叶;
4)重剪,对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一般以剪去原树高的二分之一为宜;
5)台刈,对十分衰老的茶树,宜在离地面约11cm-16cm高处剪掉全部枝干;
第七步,茶园管理,
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cm-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
除草及追肥,每年中耕2-3次,时间一般在5月、8月、11月,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有机肥4次以上,追肥分别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8月中旬三次结合浅耕作业时进行,在树冠缘下开条沟深15cm,将有机肥均匀施于沟内,施后盖土。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要参数为表1中实施例2的数值,整地中的行距为1.6m,整地中的行深为15cm,整地中的行径为12cm,PH值5.0,有机肥施底肥为550公斤/亩,追肥树冠缘下开条沟深为17cm,定植覆盖植物的厚度为4cm,将实施例1中的香樟用夜来香代替,夜来香是柔弱藤状灌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常散发出香气,有驱虫的作用,并且生长不会过于高大,贵州纬度低、海拔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寡日多雾,对喜荫、喜湿的茶树具得天独厚气候条件,不需要种植专门遮阴的植物,而夜来香是灌木,不会遮挡茶园的阳光,使茶园产生复合效益。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要参数为表1中实施例3的数值,整地中的行距为1.8m,整地中的行深为20cm,整地中的行径为13cm,PH值5.5,有机肥施底肥为800公斤/亩,追肥树冠缘下开条沟深为20cm,定植覆盖植物的厚度为5cm,将实施例1中的香樟用除虫菊代替,除虫菊是不含农残的生物土农药,也是目前世界上集约生产生物农药的稀有品种,能除虫害而且干花粉末能控制动植物疾病,能提高免疫率,具有触杀、胃杀功能,冬天埋入土内可杀虫杀卵,又为茶树保温起到很好的功效,柿子树的品种为牛心柿。
以下为本发明的发芽率和成活率的实验:
实验内容:选取一块600m2平整的土块,分成面积相等的4块,其中3块土地,分别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茶树种植作为实验组,其中按照实施例1种茶树400株,按照实施例2种茶树380株,按照实施例3种茶树300株;剩余的1块土地种茶树300株作为实验对照组。
经过茶树的一个生长周期观察对照,各实验组数据如表2所示:
通过实验,采用本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山区茶树种植的成活率和发芽率,抗旱、抗寒、防虫害能力均增强。
在没有根据自然条件选择茶树品种,并且不测试土壤酸碱度并且不改变土壤PH值的情况下种植茶树,茶树的存活率较低,在没有种植驱虫植物的情况下,需要对茶树进行农药驱虫,和工业化肥的使用,毒性大,也会对土地造成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进行采摘后的茶叶农药含量也超标,冬天茶园周边没有种植香樟等常绿大乔木,防风能力不佳,茶树受冻害存活率低,品质降低。
Claims (6)
1.一种绿茶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整地、调整土壤酸碱度、施底肥、定植、修剪、茶园管理,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种,根据本地环境选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强的茶树品种,选择苗木高度大于20cm,茎粗大于2mm的,具有一定的着叶数,根系旺盛,无病虫侵害的一年生健壮幼苗;
第二步,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开行,单行或双行,行距1.2m-1.8m;行深10cm-20cm,行径为10cm-13cm;
第三步,调整土壤酸碱度,根据整地后的土质情况,适当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将土壤的PH值调整至4.5-5.5;
第四步,施底肥,将有机肥作为底肥施于行内,施底肥400-800公斤/亩;
第五步,定植,将茶苗垂直种于行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三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cm-2cm,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cm-2cm,茶苗定植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50cm,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在茶行中铺放3cm-5cm厚的稻草或其它草类植物进行覆盖;在茶园中部和周边,种植2-3年的香樟,香樟之间的株距0.5m-1m;在行间种植杆高1.0m-1.2m的柿子树,其株距为3.5m-4m,每亩20-30株;
第六步,修剪,包括:
1)定型修剪,一般进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处必须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第一次修剪结合定植在离地14cm-17cm处定剪;
2)小剪,小剪的目的在于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采摘面,每年进行一次,小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4cm-5cm的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
3)大剪,经过多年的采摘和小剪的树,应用大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12cm-16cm的一层枝叶;
4)重剪,对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一般以剪去原树高的二分之一为宜;
5)台刈,对十分衰老的茶树,宜在离地面约11cm-16cm高处剪掉全部枝干;
第七步,茶园管理,
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cm-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
除草及追肥,每年中耕2-3次,时间一般在5月、8月、11月,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有机肥4次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的品种为平阳特早、乌牛早、梅占和迎霜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追肥分别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8月中旬三次结合浅耕作业时进行,在树冠缘下开条沟深15cm-20cm,将有机肥均匀施于沟内,施后盖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樟用夜来香、除虫菊中的一种代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柿子树为恭城水柿、牛心柿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和农家有机肥,农家有机肥为家畜粪便、蚕沙、茶叶、秸秆和花生鼓发酵而成,其按重量份数比计构成如下:家畜粪便300-400份、蚕沙80-100份、茶叶残渣50-60份、秸秆150-200份、花生鼓70-100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71793.3A CN106613616A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绿茶的种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71793.3A CN106613616A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绿茶的种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13616A true CN106613616A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8853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71793.3A Pending CN106613616A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绿茶的种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13616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94134A (zh) * | 2017-09-03 | 2017-12-22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 一种适用于新茶园建设的覆膜种植方法 |
CN107556092A (zh) * | 2017-07-20 | 2018-01-09 | 安顺云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抹茶园的养护方法、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711224A (zh) * | 2017-11-10 | 2018-02-23 | 广西昭平县凝香翠茶厂 | 茶树天然驱虫的种植方法 |
CN107896779A (zh) * | 2017-11-21 | 2018-04-13 | 丽江市华坪县雨台山茶厂 | 一种高海拔缺水山区种植无性系茶叶的方法 |
CN108781988A (zh) * | 2018-07-20 | 2018-11-13 | 正安县瑞缘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乌牛早茶品种的培育方法 |
CN109197359A (zh) * | 2018-11-07 | 2019-01-15 | 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茶叶的种植方法 |
CN109392572A (zh) * | 2018-11-07 | 2019-03-01 | 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方法 |
CN110249884A (zh) * | 2019-06-14 | 2019-09-20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茶园早期轻简化栽培方法 |
-
2016
- 2016-09-30 CN CN201610871793.3A patent/CN106613616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刘正礼: "茶园立体间套效益高", 《农家之友》 * |
郑镇亚: "茶树的种植", 《河南农业》 * |
陈炜潘: "山区建设高质量生态茶园的方法和步骤", 《中国园艺文摘》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56092A (zh) * | 2017-07-20 | 2018-01-09 | 安顺云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抹茶园的养护方法、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494134A (zh) * | 2017-09-03 | 2017-12-22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 一种适用于新茶园建设的覆膜种植方法 |
CN107711224A (zh) * | 2017-11-10 | 2018-02-23 | 广西昭平县凝香翠茶厂 | 茶树天然驱虫的种植方法 |
CN107896779A (zh) * | 2017-11-21 | 2018-04-13 | 丽江市华坪县雨台山茶厂 | 一种高海拔缺水山区种植无性系茶叶的方法 |
CN108781988A (zh) * | 2018-07-20 | 2018-11-13 | 正安县瑞缘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乌牛早茶品种的培育方法 |
CN109197359A (zh) * | 2018-11-07 | 2019-01-15 | 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茶叶的种植方法 |
CN109392572A (zh) * | 2018-11-07 | 2019-03-01 | 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方法 |
CN110249884A (zh) * | 2019-06-14 | 2019-09-20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茶园早期轻简化栽培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98030B (zh) | 安吉白茶生态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1461307B (zh) | 茶树的种植方法 | |
CN103283450B (zh) | 一种金花茶芽苗砧嫁接的繁殖方法 | |
CN106613616A (zh) | 绿茶的种植方法 | |
CN106234148A (zh) | 茶叶的种植方法 | |
CN103461049B (zh) | 水稻保护地设施栽培技术 | |
CN105230429B (zh) | 一种山区麻栎、栓皮栎生物质能源林的造林方法 | |
CN104272937A (zh) | 一种香樟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4904541A (zh) | 一种八角树高产的种植方法 | |
CN102948355A (zh) | 红树林大苗培育的盆栽技术 | |
CN103039261A (zh) | 厚朴复合型种植方法 | |
CN106416888A (zh) | 一种有机茶间作套种的种植方法 | |
CN104604462A (zh) | 一种金银花种植方法 | |
CN102293106A (zh) | 一种适合北纬26~30度气候的耐寒桉树林的栽培方法 | |
CN106416916A (zh) | 一种水蜜桃的纯天然种植方法 | |
CN105580683A (zh) | 有机柠檬的栽培技术 | |
CN103907467A (zh) | 一种榉树优质苗木的培育方法 | |
CN104770264A (zh) | 一种提高茶叶籽产量的茶树栽培方法 | |
CN106888914A (zh) | 一种澳洲坚果的种植方法 | |
CN109121772A (zh) | 一种金银花的种植方法 | |
CN104206140B (zh) | 金银草2号的栽培方法 | |
CN105284373A (zh) | 一种黄金芽的种植方法 | |
CN105359912A (zh) | 一种樟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5123253B (zh) | 一种七叶一枝花的育苗方法 | |
CN103125248B (zh) | 一种有机人参的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