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770B -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8770B
CN103168770B CN201310119818.0A CN201310119818A CN103168770B CN 103168770 B CN103168770 B CN 103168770B CN 201310119818 A CN201310119818 A CN 201310119818A CN 103168770 B CN103168770 B CN 103168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expelling parasite
insect
worker
isolate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98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8770A (zh
Inventor
朱洪武
钱肇隽
章习
冯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198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8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8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8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工房周围景观的构建中,所述防虫方法具体包括:沿所述工房外围一周种植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形成驱虫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且远离所述驱虫区处构建团块状湿地、绿地或水池形成诱虫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及所述诱虫区外侧种植树木、铺建道路或广场形成隔离区;在所述诱虫区中培养鱼类或两栖动物、在所述驱虫区和隔离区之间设置杀虫灯;在所述湿地外侧种植由高到低的树木形成垂直三角形隔离区,所述湿地和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之间种植草地形成过渡区域。本发明将生态景观的负面效应产生的虫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减少进入到卷烟生产工房的虫子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烟厂防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防治烟草虫类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也是企业经济利益的需要。虫蛀卷烟是严重的质量问题,受到烟草虫类污染的烟叶制成烟丝或受到烟草虫类污染的烟丝,卷制后会造成卷烟黄斑、油渍,烟支上出现洞孔,包装贮存一段时间后,受到烟草甲虫污染的范围会扩大。这些受到污染的卷烟,它既影响外观质量,又影响内在质量,而且还影响抽吸,基本上失去了使用价值,若作报废销毁处理,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同时防治烟草甲虫也是市场的需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消费者或舆论的导向已把卷烟作为特殊的食品来对待,若受到烟草甲虫污染的卷烟流入市场,消费者会抱怨和投诉乃至降低购买力,企业的声誉、形象、市场占有率将受到影响。因而防治烟草虫类是烟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此外,防治烟草甲虫也是对外贸易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卷烟出口不断扩大,食品卫生、技术上和贸易上的壁垒,势必要求卷烟没有虫害。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经济利益,维护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扩大对外出口,加强对卷烟加工区域贮烟害虫的防治,以阻止在成品烟中出现虫害、保证卷烟制成品内在质量的稳定,以维护卷烟消费者的利益和卷烟品牌的形象就显得无为重要。
在对卷烟厂周围设计外围景观时,往往是从美观、企业文化、生态效应等方面来进行考虑的,往往忽略生态效益,忽略对卷烟厂周围虫类的控制,这会区来一个负面效应即虫口的密度的增加,这种负面效应对生产中需要防虫害的企业区来较大的质量风险,因此如何使厂区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又能将生态的负面效应虫口密度降低到最低,这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工房周围景观侧重美观功能而忽视景观产生的负面生态效益而带来的进入卷烟生产工房的虫子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在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应用于工房周围景观的构建中,所述防虫方法包括:沿所述工房外围一周种植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形成驱虫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且远离所述驱虫区构建团块状湿地、绿地或水池形成诱虫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及所述诱虫区外侧种植树木、铺建道路或广场形成隔离区;在所述诱虫区中培养鱼类或两栖动物、在所述驱虫区和隔离区之间设置杀虫灯。
优选地,所述驱虫区内驱虫植物包括草地,所述草地高度低于0.15m,距离所述工房墙体的距离3m范围内所述驱虫区内的其它驱虫植物的高度小于1m;距离所述工房中可开启的窗户和出入口3m范围内的地面构建硬化地面。
优选地,在紧贴工房墙体的地面构建散水坡,所述散水坡的长度至少为0.6m。
优选地,在所述湿地外侧种植由高到低的树木以形成垂直三角形隔离区;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的宽度至少为9m。
优选地,所述湿地和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之间种植草地形成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长度至少为2m。
本发明在另外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包括:驱虫区,包括沿所述工房外围一周种植的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诱虫区,构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且远离所述驱虫区,包括团块状湿地、绿地或水池;隔离区,构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及所述诱虫区外侧,包括种植的树木、铺建的道路或广场;杀虫区,包括培养在所述诱虫区中的鱼类或两栖动物、设置在所述驱虫区和隔离区之间的杀虫灯。
优选地,所述驱虫区内驱虫植物包括草地,所述草地高度低于0.15m;距离工房墙体的3m范围内所述驱虫区内的其它驱虫植物的高度小于1m;距离所述工房中可开启的窗户和出入口3m范围内的地面构建硬化地面。
优选地,还包括紧贴工房墙体的地面构建的散水坡,所述散水坡的长度至少为0.6m。
优选地,所述湿地外侧的隔离区为由高到低的树木形成的垂直三角形隔离区;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的宽度至少为9m。
优选地,所述湿地和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之间为由草地形成的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长度至少为2m。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通过设置驱虫、诱虫、隔离、杀虫区域的位置及结构,使得景观型防虫系统发挥最大的正面生态效应,使得工房周围的生态景观成为一个具有防虫、杀虫效果的防虫系统,将生态景观的负面效应产生的虫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减少进入到卷烟生产工房的虫子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中驱虫区在工房中可开启的窗户和出入口处的设置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中驱虫区在工房墙体处的设置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中湿地周围的设置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工房
2     城市道路
3     河流
4     湿地
5     绿地
6     水池
7     厂区出入口
8     工房出入口
9     可开启的窗户
10    硬化地面
11    散水坡
12    过渡区域
13    垂直三角形隔离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说明书所附图式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在对卷烟厂周围设计外围景观时,往往忽略生态效益,忽略对卷烟厂周围虫类的控制,这会区来一个负面效应即虫口的密度的增加,虫子数量过多,就增大了虫子进入卷烟厂房内的危险,导致进入卷烟厂房内的虫子增多。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工房周围景观侧重美观功能而忽视景观产生的负面生态效益而带来的进入卷烟生产工房的虫子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卷烟生产工房的外围景观,也可适用于所有需要防虫的工房、厂区或场所外的景观。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请参阅图1,显示为由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构建的防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应用于工房1周围景观的构建中,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构建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防虫系统的结构及构建过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包括驱虫区、诱虫区、隔离区以及杀虫区。
所述驱虫区包括沿所述工房1外围一周种植的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即沿所述工房1外围一周种植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即形成驱虫区。
在种植植物前,应对土壤做如下处理。
绿化前应先对厂区土壤理化性质和虫害情况进行调查,若产生虫害的因素严重应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后再行种植。
绿化种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应满足国家住建部行业产品标准《绿化种植土壤》,标准编号为CJ/T340-2011中种植土的理化指标的要求,具体要求请参阅表1。
表1土壤理化指标
绿化种植的表层土壤宜选择排水通畅的透水土层,土壤渗透系数应不小于0.10m/d,且土层下无大面积不透水层,否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排蓄水措施。成片种植的绿化地块整体应有坡度,坡度宜为3%~10%,坡底设排水沟或其他排水措施。
绿化配置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区域环境条件的适生树种,并尽量避免相邻种植昆虫食性相同的树种,以减少绿化本身病虫害的产生。植物种类宜优先选择病虫害少、无落果、无飞絮、无花粉污染的植物种类。
根据绿地功能要求复合配置植物群落,并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同时在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
常见的驱虫植物请参阅表2。
表2常见驱虫植物
植物栽植地位及标高应符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如绿化种植标高高于周边地坪,则绿化四周应设花池挡墙,花池挡墙应高出绿化种植标高不小于20mm。
如图2所示,工房出入口8和日常中可开启的窗户9周围3m范围内不应绿化,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即距离所述工房1中可开启的窗户9和工房出入口8的3m范围内的地面构建硬化地面10,例如修建成水泥、大理石地面等。同时应该注意,距离所述工房16m内不宜种植易吸引鸟类的植株和树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驱虫区内包括草地,所述草地高度低于0.15m;距离所述工房1墙体的距离3m范围内所述驱虫区内的其它驱虫植物的高度小于1m。
同时,在设置行道树时,树下宜设树池,并覆盖池箅子,池篦子宜与周边地坪等高。
如图3所示,工房1周围种植树木,例如乔木时,应考虑树种特性,宜保证成年树冠距离工房1不小于3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还可以包括紧贴所述工房1墙体的地面构建的散水坡11,所述散水坡11的长度至少为0.6m。所述工房1周围排水好,没有脏水淤积,可以有效减少飞虫的数量。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采用与工房1相连的道路或广场作为驱虫区,因为道路或广场可减少各区块之间虫的袭扰,阻断虫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虫口密度增加。但为提高防虫效果,本发明优选地选择具有驱虫效果的植物作为驱虫区。若选用道路或广场作为驱虫区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道路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宜采取有组织的排水形式。采用纵坡排水时,排水坡度应不小于0.5%;采用横坡排水时,排水坡度应不小于2.5%;直道上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经计算确定,确保道路不积水。
2、广场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宜采用环保的自洁式透水砖进行地面铺装,透水速率≥5mm/s。需要较大承载力要求的道路和地面采用沥青或石材铺装,并应做好排水工作;广场各向坡度不应小于0.3%;宜采用明沟排水,并保证明沟的表面达到光滑或半光滑表面和整体性,减少藏污纳垢的缝隙;根据承载力、平整度、铺装面积选择不同的施工构造,确保广场不开裂、不塌陷、不积水。
宜在厂区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且远离工房1区域设置诱虫区。相对于驱虫区,整体绿地5、湿地4(人工)和水体可不同程度地作为诱虫区。在本实施例中,诱虫区构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且远离所述驱虫区,包括团块状湿地4、绿地5或水池6。
在所述诱虫区内可同时包括湿地4、绿地5和水体。所述湿地4的生态规模宜满足以下要求。
湿地4宜为团块状集中布置,不宜为条区状或分散布置,以减小对工房1的相对影响。湿地4长宽比宜小于3:1,最大不超过5:1。长度最小宜不小于15m,水深宜为0.1~1.2m。
湿地4宜与厂区污水处理结合设计,避免被污水污染,发挥综合效益。
湿地植物应以乡土植物种群为主,优先选择病虫害少的树种,合理搭配水生除虫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湿地4虫类爆发,初始种植密度以1000~10000株/ha为宜。
如图4所示,所述湿地4外侧的隔离区由高到低的树木形成的垂直三角形隔离区13;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13的宽度至少为9m。这样的垂直三角形隔离区13有利于外围虫类进入,并阻碍湿地4内虫类飞出。
同时,湿地4岸边应设置植被,以湿生或水生植物进行过渡,其宽度不小于2m,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湿地4和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13之间(即湿地岸边)具有由草地形成的过渡区域12,所述过渡区域12的长度至少为2m。
当湿地4位于当地最小风频上风向时,与工房1距离应不小于17m;当湿地4位于最大风频上风向时,与工房1距离应不小于隔离区5倍距离,且不小于17m。
当诱虫区内处湿地4外,还有其它水体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活水
活水体与工房1间应设隔离区,宜从绿区、道路、广场中选择至少两种隔离形式;采用绿区隔离时,应将绿区设计为疏透结构;活水设驳岸时,宜采用整形式直驳岸,若采用山石驳岸或植被缓冲驳岸,应设绿区隔离。
2)非活水
非活水体不宜狭长;驱虫区内不宜设置非活水体;应设置循环泵促进水体流动,并在进水和出水处分别设置过滤网,防止进水区入虫卵和出水区走水中生物等;宜在水体中补充适量锦鲤,以降低水体虫口密度;宜在水池6周边放置适量水生除虫植物。
所述隔离区构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及所述诱虫区外侧,包括种植的树木、铺建的道路或广场。同时,厂区出入口7、围墙(栏)、不同区域间应设置绿区或道路、广场进行隔离。在本实施例中,厂区出入口7与厂区外的城市道路2、河流3之间设置隔离区,厂区入口处设置隔离区。
隔离区内植物种类和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宜优先选择病虫害少、无落果、无飞絮、无花粉污染的植物种类;根据绿地5功能要求复合配置植物群落,并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不同区域之间应设绿区,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和地披植物形成连续绿区,宜设计为疏透结构;行道树绿区宜为行道树、灌木和地披植物的连续绿区,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自洁式透水砖铺装,树池下设池箅子;厂区外围应设置以乔木为主,多层复合配置的绿区,宜设计为紧密结构。
若隔离区采用道路或广场,请参阅如前所述的选用道路或广场作为驱虫区时的要求。此外,也可以采用建筑散水做隔离区,在用建筑散水做隔离区时,散水宽度不宜小于600mm,坡度>3%,并且边缘与排水沟或绿地5直接相连,应比周边略高。
杀虫区,包括培养在所述诱虫区中的鱼类或两栖动物、设置在所述驱虫区和隔离区之间的杀虫灯,即在所述诱虫区中培养鱼类或两栖动物、在所述驱虫区和隔离区之间设置杀虫灯。
在隔离、诱虫等非驱虫区域设置诱(杀)灯和适量补充当地优势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使之形成初级生物链,通过人工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发展形成杀虫区。
杀虫区设计要求:
林间诱(杀)虫灯宜设置在林地中间,设置数量以灯光互不影响为宜;草地诱(杀)虫灯宜设置在草地中央,设置数量以灯光互不影响为宜;湿地4及水体诱(杀)虫灯一般选择水体中央,若水面较大,可在水中动植物集中区域设置,设置高度通常距水面40cm处;若使用紫外光诱(杀)虫灯,宜将诱(杀)虫灯与景观灯相结合,节约能源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水体虫口密度。例如,在一盏黑光灯上加一个普通60w的灯泡,诱虫效率可提高0.7至3.16倍。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通过设置驱虫、诱虫、杀虫区域的位置及结构,使得景观型防虫系统发挥最大的正面生态效应,使得工房周围的生态景观成为一个具有防虫、杀虫效果的防虫系统,将生态景观的负面效应产生的虫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减少进入到卷烟生产工房的虫子数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通过设置驱虫、诱虫、杀虫区域的位置及结构,使得景观型防虫系统发挥最大的正面生态效应,使得工房周围的生态景观成为一个具有防虫、杀虫效果的防虫系统,将生态景观的负面效应产生的虫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减少进入到卷烟生产工房的虫子数量。
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应用于工房周围景观的构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虫方法包括:沿所述工房外围一周种植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形成驱虫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且远离所述驱虫区构建团块状湿地、绿地或水池形成诱虫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及所述诱虫区外侧种植树木、铺建道路或广场形成隔离区;在所述诱虫区中培养鱼类或两栖动物、在所述驱虫区和隔离区之间设置杀虫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虫区内驱虫植物包括草地,所述草地高度低于0.15m,距离所述工房墙体的距离3m范围内所述驱虫区内的其它驱虫植物的高度小于1m;距离所述工房中可开启的窗户和出入口3m范围内的地面构建硬化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紧贴工房墙体的地面构建散水坡,所述散水坡的长度至少为0.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湿地外侧种植由高到低的树木以形成垂直三角形隔离区;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的宽度至少为9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和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之间种植草地形成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长度至少为2m。
6.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虫区,包括沿工房外围一周种植的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
诱虫区,构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且远离所述驱虫区,包括团块状湿地、绿地或水池;
隔离区,构建在所述驱虫区外侧及所述诱虫区外侧,包括种植的树木、铺建的道路或广场;
杀虫区,包括培养在所述诱虫区中的鱼类或两栖动物、设置在所述驱虫区和隔离区之间的杀虫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虫区内驱虫植物包括草地,所述草地高度低于0.15m;距离工房墙体的3m范围内所述驱虫区内的其它驱虫植物的高度小于1m;距离所述工房中可开启的窗户和出入口3m范围内的地面构建硬化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贴工房墙体的地面构建的散水坡,所述散水坡的长度至少为0.6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外侧的隔离区为由高到低的树木形成的垂直三角形隔离区;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的宽度至少为9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和所述垂直三角形隔离区之间为由草地形成的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长度至少为2m。
CN201310119818.0A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168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9818.0A CN103168770B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9818.0A CN103168770B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770A CN103168770A (zh) 2013-06-26
CN103168770B true CN103168770B (zh) 2015-01-14

Family

ID=4862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9818.0A Active CN103168770B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8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1683B (zh) * 2014-09-16 2017-01-18 井陉县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CN105993735B (zh) * 2014-10-10 2019-03-1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害虫防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224A (zh) * 1999-10-12 2001-04-25 李君印 应用杜仲防治植物虫害及其增强功效方法
CN101861789A (zh) * 2009-04-16 2010-10-20 万祉成 茶树虫害的预防治理方法
CN102612974A (zh) * 2012-04-13 2012-08-01 陈光辉 一种复合式循环农业的种植方法
CN203181871U (zh) * 2013-04-08 2013-09-11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224A (zh) * 1999-10-12 2001-04-25 李君印 应用杜仲防治植物虫害及其增强功效方法
CN101861789A (zh) * 2009-04-16 2010-10-20 万祉成 茶树虫害的预防治理方法
CN102612974A (zh) * 2012-04-13 2012-08-01 陈光辉 一种复合式循环农业的种植方法
CN203181871U (zh) * 2013-04-08 2013-09-11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目前防虫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杨有权等;《吉林蔬菜》;19941231(第5期);第12-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770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unk Ecology of the várzea, floodplain of Amazonian whitewater rivers
CN105123189B (zh)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KR101343099B1 (ko) 다기능성 해삼어초
CN102660934A (zh)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
CN106277334A (zh) 清水型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Lan From rice to shrimp: ecological change and human adaptation in the Mekong Delta of Vietnam
CN203181871U (zh)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系统
CN103168770B (zh) 一种生态景观型防虫方法及系统
CN108142029A (zh) 沿海滩涂退养还田的方法
CN203603128U (zh) 潜层式农田丰产永久性排水沟
CN212294517U (zh)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Voigt et al. Lessons learned: indicators and good practice for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urban garden
CN103518672A (zh) 一种林蛙养殖的生态系统
KR100938668B1 (ko) 꼬마잠자리의 자연적 생태복원 사육장치
Mnaya et al. Ecohydrology-based planning as a solution to address an emerging water crisis in the Serengeti ecosystem and Lake Victoria
KR102375671B1 (ko) 멸종위기종인 양서류의 자연형 대체서식지 조성구조
Osmond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CN108935329B (zh) 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及其构建方法
CN103270888A (zh) 高效食用菌规划种植方法
CN210737460U (zh) 城市河道多维生境构筑系统
Noble et al. Regional guidebook for applying the hydrogeomorphic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functions of headwater slope wetlands on the South Carolina Coastal Plain
Mohamad Ecological approaches in designing neighbourhood green spaces as urban wildlife habitat in the Klang valley, Peninsular Malaysia
CN107750866B (zh) 江河沿岸地被绿化的方法
CN106358716A (zh) 一种规划农业养殖方法
KR20130097632A (ko) 다양한 수생 식물을 키우기 위한 수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