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4517U -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4517U
CN212294517U CN202020365276.0U CN202020365276U CN212294517U CN 212294517 U CN212294517 U CN 212294517U CN 202020365276 U CN202020365276 U CN 202020365276U CN 212294517 U CN212294517 U CN 212294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plant
ecological
transition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52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延军
陈晓熹
陈泽敏
叶蔚
张映连
冯嘉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dsca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dsca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52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4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4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4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规划技术领域的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包括种植区、种植区与河道之间的第一过渡区、种植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二过渡区,种植区与第一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一交界带,种植区与第二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二交界带,第二过渡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三交界带,第一过渡区设置为浅滩,第二过渡区设置为草坪,种植区内的植物主要由引鸟型生态景观植物组成,第一交界带种植乔草带,第二交界带种植灌草带,第三交界带种植绿篱带,浅滩内种植水生植物,第一过渡区内还设置有鸟巢,用于盛放鸟食。在种植区的引鸟植物、浅滩提供的食物、水源以及生态空窗的土壤种子库,均具有增加动植物多样性,有效提高植物缓冲带的生态多样性。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城市园林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概念中植物缓冲带是一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指在河道与陆地交界的一定区域没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在陆地与河道之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对于传统的植物缓冲带建设,人们过多的重视植被对面源污染的隔离功能以及河道的水土保持等环境治理功能,对植物缓冲带的生态功能易于忽视。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出现,出现了如铅丝石笼、土工材料结构护岸、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多孔介质结构护岸等新技术。墙式护岸结构稳定,抗水流冲积能力强;坡式护岸可根据岸坡的坡度选择多种护岸结构型式,目前较多采用植草砖护砌,植草砖虽能进行绿化,但形态单一,植物种类单调;这些技术均重视水土保持功能,而忽视植物的生态景观建设,特别是生态多样性的建设的忽视,从而导致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脆弱,维护成本高,持续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本是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包括种植区、种植区与河道之间的第一过渡区、种植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二过渡区,种植区与第一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一交界带,种植区与第二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二交界带,第二过渡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三交界带,所述第一过渡区设置为浅滩,第二过渡区设置为草坪,所述种植区内的植物主要由引鸟型生态景观植物组成,所述第一交界带种植乔草带,所述第二交界带种植灌草带,所述第三交界带种植绿篱带,所述浅滩内种植水生植物,第一过渡区内还设置有鸟巢,用于盛放鸟食。
具体的,所述种植区内还设置有生态空窗区,所述生态空窗区由下到上分别为森林表土层和生态覆盖物层组成,边缘设置有防水土流失的栅栏。
具体的,所述生态覆盖物层为园林废弃物加工产品,粒径大小1-5cm,铺设厚度1-2cm,所述森林表土层厚度为5-10cm。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渡区内还设置有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底部与河道连通。
具体的,所述第三交界带之外铺设植草砖步道,所述植草砖步道下方土壤内预先铺设透水砖。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植物缓冲带中设置了种植区、种植区与河道之间的第一过渡区、种植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二过渡区、种植区与第一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一交界带、种植区与第二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二交界带、第二过渡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三交界带对种植区域进行了划分,增设的雨水花园以提高雨水利用还能丰富群落物种,生态空窗区利用森林表土中的种子库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提高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发育出具有多样性的乡土植物,种植区的花期、果期较长的引鸟型植物,在第一缓冲区设置浅滩,通过提供食物、水源以及栖息地吸引目标飞禽停留或驻扎,以此提高植物缓冲带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道,2-第一过渡区,21-水生植物,3-第一交界带,31-乔草带,4- 种植区,41-生态景观植物,42-生态空窗区,5-第二交界带,51-灌草带,6-第二过渡区,61-草本植物,62-雨水花园,7-第三交界带,71-绿篱带,8-走道,9-陆地,10-鸟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包括种植区4、种植区4与河道1 之间的第一过渡区2、种植区4与陆地9之间的第二过渡区6,种植区4与第一过渡区2的连接处的第一交界带3,种植区4与第二过渡区6的连接处的第二交界带5,第二过渡区6与陆地9之间的第三交界带7。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同地域不仅气候差异大,水质土壤变化也很明显,这必然造成各地的生物物种的差异。结合地域特色搞好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绿地系统既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又有本土特色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首先,应当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及植物作为主要或基本造景材料,因为乡土植物既能很好地反映城市所在地域的植被特征,是城市具有鲜明的绿化特色,充分反映地方特色,又能很好的很容易的维持生态平衡,如果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努力开发利用本地植物物种,而是单纯的为了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引进外地物种,必然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生态平衡。
其次,引进外地植物物种要把握好度。外来植物物种虽然在丰富植物景观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如果不加选择盲目过分引进外地植物物种,很可能会造成本地物种的减少,因此在引进植物物种时必须慎重。
第三、植物配置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空间环境中,要充分体现乡土植物植被群落特征,模拟大自然生物群落。通过建立丰富的多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分考虑当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不仅能反映乡土风情,且与本地大的生态系统相一致,才能对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增加植物多样性的同时引入鸟类飞禽,以达到增加群落生态多样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
第一过渡区2设置为浅滩,浅滩内种植水生植物21。浅滩中种植水生植物 21既能够增加区域内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又能为鸟类栖息提供水源和栖息地。所种植的水生植物21主要以香蒲属、芦苇等适宜在野外生长的湿生植物为主。
第一交界带3种植乔草带31,乔木的根系较为发达,在最靠近河道1的第一交界带3种植有利于固土,乔木品种为金丝垂柳、柳杉或枫杨中一种或几种。第一交界带3内还设置有鸟巢10,用于盛放鸟食。
种植区4内的植物主要由引鸟型生态景观植物41组成,引鸟型生态景观植物41的品种选择主要以花期、果期较长为标准。根据研究调查发现植食和杂食类的鸟大量取食的乔木有冬青、樟树、朴树、桑树、樱桃、女贞、拐枣、盐肤木、无花果、黄连木、枸骨、楝树、圆叶乌桕、圆柏、龙柏、紫杉、红松、云杉、野柿、鼠李等。鸟类喜食的灌木有小檗、酸枣、火棘、卫矛、荚莲、九里香、野花椒等。鸟类喜食的园林藤本植物有爬山虎、野蔷薇、忍冬、山葡萄等。从上述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中分别选出一种或几种,将所筛选出的植物按照适当的比例在种植区4内种植形成层次分明的生态群落。
种植区4内还设置有生态空窗区42。生态空窗区42由下到上分别为森林表土层和生态覆盖物层组成,边缘设置有防水土流失的栅栏;生态覆盖物层为园林废弃物加工产品,粒径大小1-5cm,铺设厚度1-2cm,可根据景观需要设计不同颜色,森林表土层厚度为5-10cm。森林表层土取自周边建筑施工的表土或森林中的表层土,旨在利用自然存在的表层土中土壤种子库进行自然生长,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活性种子的总和,由于种子库中累积了不同时期和环境条件下地上植被产生的种子,森林表土中含有丰富的土壤种子库,只要具有植被覆盖的建设开挖,其开挖表土均可使用。土壤种子库有利于缓冲带内生物种类的自然筛选和生长,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交界带5种植灌草带51,第二交界带5还设有鸟巢10。灌木植物种植非洲茉莉、木槿、海桐、红花檵木中的一种或几种。
吸引飞禽栖息,有利于植物缓冲带生物群落的维护和自我调节。大多数鸟类栖息筑巢都依赖植物,鸟类会根据自身体型、习性选择不同的营巢场所,一般处于较为安静的环境中。同时也有少量鸟类不善于筑巢或仅仅路过在此地栖息,因此在第一交界带3和第二交界带5均设有鸟巢10,吸引更多鸟类停驻。
第二过渡区6设置为草坪,草坪所种植草本植物61为牛筋草、稞草、泽漆、苋类植物、狗牙根之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本土品种为最优选项。第二过渡区6 内还设置有雨水花园62,雨水花园62底部与河道1连通。
雨水花园62是浅凹绿地,常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雨水花园62除了能够有效地进行雨水渗透之外,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设置在草坪上的雨水花园62在陆地9与种植区4之间起到过渡作用,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
第三交界带7种植绿篱带71。第三交界带7之外铺设植草砖步道8,植草砖步道8下方土壤内预先铺设透水砖。绿篱带71将人类活动与内部群落隔离,既能起到对内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也能让过往的行人欣赏到结构内自然风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区、种植区与河道之间的第一过渡区、种植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二过渡区,种植区与第一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一交界带,种植区与第二过渡区的连接处的第二交界带,第二过渡区与陆地之间的第三交界带,所述第一过渡区设置为浅滩,第二过渡区设置为草坪,所述种植区内的植物主要由引鸟型生态景观植物组成,所述第一交界带种植乔草带,所述第二交界带种植灌草带,所述第三交界带种植绿篱带,所述浅滩内种植水生植物,第一过渡区内还设置有鸟巢,用于盛放鸟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内还设置有生态空窗区,所述生态空窗区由下到上分别为森林表土层和生态覆盖物层组成,边缘设置有防水土流失的栅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覆盖物层为园林废弃物加工产品,粒径大小1-5cm,铺设厚度1-2cm,所述森林表土层厚度为5-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区内还设置有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底部与河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交界带之外铺设植草砖步道,所述植草砖步道下方土壤内预先铺设透水砖。
CN202020365276.0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Active CN212294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5276.0U CN212294517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5276.0U CN212294517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4517U true CN212294517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5276.0U Active CN212294517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45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9173A (zh) * 2022-01-17 2022-04-15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一种多自然型河流水环境系统及治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9173A (zh) * 2022-01-17 2022-04-15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一种多自然型河流水环境系统及治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6351B (zh)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河湖边坡生态三段治理方法
CN102296567B (zh)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WO2014161108A1 (zh) 通过速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填埋实现固碳的方法
CN101507391B (zh) 岩石坡面生态化治理方法
Amborn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in the Burji-Konso cluster of south-western Ethiopia
CN107996054A (zh)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
CN212294517U (zh)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CN107155777A (zh) 沙枣林生物围墙栽培技术方法
CN113273414A (zh) 山区丘陵低碳温泉小镇生态产业化模式构建方法
CN109328680A (zh) 一种土质生态沟渠建造方法
Voigt et al. Lessons learned: indicators and good practice for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urban garden
CN105103943A (zh) 一种灰紫香蘑仿野生栽培方法
Kraus et al. Rain gardening in the south: ecologically designed gardens for drought, deluge,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CN204707558U (zh) 移动式生态型屋面绿化模块
Williams Creating the prairie xeriscape
CN103112954B (zh) 一种茶园面源污染防控及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及其系统
CN206418454U (zh) 一种缓坡滩地型湖滨带生态修复结构
CN104986859B (zh) 一种保护和美化北方城市景观水体的草本植被过滤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8521A (zh) 一种寒区砂质陡坡生物栖息地构建方法
CN203112595U (zh) 一种茶园面源污染防控及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Oelbermann et al. Biophysical changes resulting from 16 years of riparian forest rehabilitation: An example from the Southern Ontario agricultural landscape
CN218897632U (zh) 一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雨水花园结构
CN107593509A (zh) 一种利用园林废弃物制作的吸引白鹡鸰繁殖的小型构架及其构建方法
CN209995029U (zh) 一种林草兼作引流爆发性停车场
Korhonen et al. Biodiversit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n golf cour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