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5812B - 头顶行李舱 - Google Patents
头顶行李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25812B CN108025812B CN201680053828.0A CN201680053828A CN108025812B CN 108025812 B CN108025812 B CN 108025812B CN 201680053828 A CN201680053828 A CN 201680053828A CN 108025812 B CN108025812 B CN 1080258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ggage compartment
- hook
- retaining
- stop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7/00—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 E05C17/0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 E05C17/46—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 E05C17/50—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comprising a single pivoted securing memb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03—Stowage devices for passengers' personal luggag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00—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5/00—Mechanical devices for initiating a movement automatically due to a specific cause
- G05G15/08—Mechanical devices for initiating a movement automatically due to a specific cause due to the load or torque on a member, e.g. if exceeding a predetermined value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的头顶行李舱(1),其具有上行李舱元件(2)、下行李舱元件(3)、第一保持装置(9)和第二保持装置(10),所述下行李舱元件能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该下行李舱元件的关闭位置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该下行李舱元件的打开位置中,其中,设置有操作元件(8),该操作元件经由力传递装置(11)与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1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10)能借助于操作元件(8)从保持位置转变到松开位置中,第二保持装置(10)能与下行李舱元件(3)的运动无关地转变到松开位置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的头顶行李舱,其具有上行李舱元件、下行李舱元件、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所述下行李舱元件能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保持在其关闭位置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
背景技术
这样的行李舱在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是已知的。这些头顶行李舱经常具有锁定机构,利用锁定机构可以将行李舱的可动部件固定在关闭位置中。为了便利于行李舱的关闭,可以设置有提升弹簧。提升弹簧的弹簧力通常针对行李舱的未装载状态而设计。由此,如果行李舱未装载行李件,则行李舱本身保持在打开位置中。
DE4335151A1公开了一种具有护板的行李架,其中,在护板下方设置有带杠杆的松开板。在对松开板施加手作用力时,杠杆绕转动点转动,由此将推动运动传递到鲍登索的外套上。在护板载重时,所述推动运动通过设置在鲍登索的牵引绳的操纵端部上的弹簧补偿。因此,为了向上枢转未装载的护板,仅一个空气弹簧提供提升力矩,该提升力矩由弹簧力和杠杆臂造成。在关闭状态中,锁止钩伸入到锁止栓中,该锁止栓在操纵开启器时脱钩。
在关闭状态中,锁止钩锁入到锁止栓中,该锁止栓紧固在侧壁上。如果现在为了装载而打开护板,则通过操纵开启器利用向下指向的手作用力使一连杆经由转动点运动。由此,锁止钩从锁止栓脱钩。以此打开锁扣,并且护板基于其自重而下降到其装载位置中。
在打开状态下护板处于平衡状态中,该平衡状态在护板的重量和空气弹簧的反作用力之间出现并且自动保持在此位置中。在载重更高时,护板的前缘与固定在外壳上的水平线间隔开更大的距离。提高载重引起空气弹簧进一步向一起挤压。因此,到达护板的最终位置并且护板的进一步下降运动通过止挡部限制。此外,锁止钩脱开,由此,为关闭过程释放辅助空气弹簧。
因此,DE4335151A1仅涉及这样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附加的弹簧元件(亦即辅助空气弹簧)设置成与装载状态有关地接入。
由DE4130644A1已知一种行李架,该行李架具有可下降的护板,其中,该可下降的护板经由两个四角铰链支承在静止的侧壁上。为每个四角铰链设置一个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对护板重量起反作用。在护板上在两侧设置有天平系统,该天平系统包括天平杠杆、弹簧和与护板连接的天平栓。在装载期间这样采集护板的重量并且空气弹簧经由天平杠杆这样枢转,使得分别在四角铰链上给一个引导辊分配一个配设给确定重量的作用点,空气弹簧经由所述引导辊作用到有关的四角铰链上。
因此,DE4130644A1同样涉及一种现有技术,在该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已知的天平系统。
DE10222125A1和US2003080247A1公开了其它行李架。
此外,由WO03/033345A1已知的是,行李舱配备有用于将容器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的装置。该装置由以弹簧方式支承的球体形成,该球体在容器的打开位置中嵌接到相应锁定凹部中。由此,容器可以被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以用于装载并且由此便利于操作。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使用强度更大的提升弹簧。然而不利的是,将球体挤压到锁定凹部中的弹簧力必须至少如此大,使得该弹簧力无法被提升弹簧的力克服。这导致必须耗费明显更大的操作力来关闭行李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消除或至少减少现有技术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特别是基于如下目标:提供一种开始提到类型的头顶行李舱,该头顶行李舱能实现关闭过程的更强辅助,而关闭过程在开始时的引入不明显变得困难。
该任务通过用于飞机的头顶行李舱来解决,其具有上行李舱元件、下行李舱元件、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所述下行李舱元件能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保持在该下行李舱元件的关闭位置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保持在该下行李舱元件的打开位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经由力传递装置与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能借助于操作元件从保持位置转变到松开位置中,其中,第二保持装置能与下行李舱元件的运动无关地转变到松开位置中。
按照本发明,设置有一种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经由力传递装置与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能借助于操作元件从保持位置转变到松开位置中。
为了引入关闭过程,通过操纵操作元件将第二保持装置从保持位置、亦即起作用的状态带到松开位置、亦即不起作用的状态中。在松开位置中,由第二保持装置产生的反作用于下行李舱元件从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方向的运动的保持力小于第二保持装置在保持位置中的保持力。优选所述操作元件设置在下行李舱元件的前侧,以便便利于使用者的操作。第二保持装置在保持位置中的保持力优选设置用于使可动的下行李舱元件不仅在装载状态下、而且在未装载状态下在行李舱的容纳室中没有行李件的情况下自动地(亦即无使用者手动辅助)保持在打开位置中。该实施方式能实现为行李舱配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强的提升弹簧来辅助关闭过程。与在现有技术中不同,不需要针对行李舱的未装载状态设计这样的在上和下行李舱元件之间的提升弹簧,以便以这种方式避免在下行李舱元件的未装载状态下行李舱的不希望的关闭。与此相应地,下行李舱元件可以被第二保持装置克服提升弹簧的力而保持在打开位置中。为了引入关闭过程,经由操作元件将第二保持装置带到松开位置中。保持装置的松开位置设计为使行李舱的关闭平稳进行。特别是,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随之带来如下优点,即,在打开位置中由第二保持装置施加的保持力至少不必仅通过下行李舱元件朝向关闭位置的手动运动来克服。为了引入关闭过程,操作元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便借助于力传递装置将第二保持装置从保持位置带到松开位置中。操作元件优选这样与弹簧连接,使得操作元件在操纵该操作元件之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地返回到第一位置中。有利地,操作元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中的运动与下行李舱元件的运动不同。这意味着,与在现有技术中不同,第二保持装置的操纵不仅仅通过下行李舱元件的向上枢转进行。按照本发明,第二保持装置与下行李舱元件的运动无关地转变到松开位置中。在第二保持装置的松开位置中的保持力优选至少比在保持位置中小几倍。于是,为了关闭行李舱,仅还需要克服设置在松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的相对小的保持力。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关闭过程能以两个步骤实施。首先,借助于操作元件将第二保持装置带到松开位置中。接着,使下行李舱元件在克服在第二保持装置的松开位置中的相对小的保持力的情况下朝向关闭位置运动。因此有利地,第二保持装置的释放和下行李舱元件到关闭位置中的运动、特别是枢转相互解耦。由此,行李舱的操作可以明显更舒适。
按照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操作元件还设置用于将第一保持装置从将下行李舱元件固定在关闭位置中的保持位置转变到释放下行李舱元件的释放位置中。因此,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用于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的同一操作元件,利用该第一保持装置将下行李舱元件自动地保持在关闭位置中,利用该第二保持装置将下行李舱元件自动地保持在打开位置中。因此,通过操作元件不仅可以操纵第一保持装置而且可以操纵第二保持装置。为了此目的,力传递装置与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连接。所述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即,行李舱的操作特别简单并且直观。还可以设置有一种结构简单的结构型式,该结构型式的突出之处在于低成本和重量节省。
为了操纵第一或第二保持装置而有利的是,作为操作元件设置有手柄元件、特别是枢转手柄,该手柄元件经由力传递装置与第二保持装置连接。根据实施方式,手柄元件可以在不起作用的状态和起作用的状态之间移动或者枢转,以便操纵第二保持装置、特别是也操纵第一保持装置。手柄元件优选设置在下行李舱元件的前侧上。
为了利用结构简单的器件将第二保持装置从保持位置带到松开位置中,有利的是,力传递装置具有与枢转手柄连接的转动轴和/或与第二保持装置连接的线性元件、特别是推杆。枢转手柄的枢转运动被传递到与其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转动轴上,该转动轴的转动运动被转换为线性元件的移动,利用该移动将第二保持装置从保持位置转变到松开位置中。转动轴优选沿下行李舱元件的纵向延伸,其中,线性元件优选沿着下行李舱元件的侧壁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转动轴和线性元件优选基本上相互成直角地设置。
为了将转动轴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线性元件的移动,有利的是,力传递装置具有与转动轴连接的操纵杆,其中,操纵杆特别是从大于5°、优选大于10°的枢转角度起设置在线性元件上的止挡位置中。在此,特别优选的是,线性元件的移动从操纵杆到达预先确定的枢转角度起才进行。操纵杆的枢转角度与枢转手柄的枢转角度相对应。因此,仅当枢转角度枢转过确定的角度时,才操纵第二保持装置。所述实施方式特别是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根据使用情况与第二保持装置无关地操纵用于行李舱的关闭位置的第一保持装置。还可以将操作力最小化。最终,所述操作特别符合人类工程学地实现。
按照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第二保持装置具有止挡元件、特别是止挡销和钩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在下行李舱元件的打开位置中与钩装置锁定。由此,可以实现在行李舱的打开位置中的可靠锁定。
第一保持装置可以具有另一个钩装置,该另一个钩装置与另一个止挡元件、特别是另一个止挡销配合作用。在关闭位置中,所述另一个钩装置与所述另一个止挡元件锁定。
为了实现节省空间的实施方式,有利的是,止挡元件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的侧嵌板上并且钩装置设置在下行李舱元件的侧壁上。备选地,止挡元件设置在下行李舱元件的侧壁上并且钩装置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的侧嵌板上。
为了在打开位置中锁定下行李舱元件,有利的是,钩装置具有第一钩元件和第一弹簧,其中,所述第一钩元件能借助于力传递装置克服第一弹簧的第一弹簧力从与止挡元件锁定的锁定位置运动、特别是枢转到释放止挡元件的释放位置中。因此,第一钩元件借助于第一弹簧朝向锁定位置预张紧。
为了将用于引入关闭过程的第二保持装置设置在松开位置中,有利的是,钩装置具有第二钩元件,该第二钩元件在第一钩元件的锁定位置中设置在释放止挡元件的不起作用的位置中并且在第一钩元件的释放位置中设置在与止挡元件锁定的起作用的位置中。因此,当第一钩元件处于锁定位置中时,第二钩元件设置在不起作用的位置中。相应地,当第一钩元件设置在释放位置中时,第二钩元件处于起作用的位置中。
在行李舱的打开位置中操纵操作元件,以便将第一钩元件带到释放位置中并且将第二钩元件带到起作用的位置中。在起作用的位置中,第二钩元件将第二保持力施加到止挡元件上,该第二保持力优选小于由在锁定位置中的第一钩元件施加到止挡元件上的第一保持力。因此,第一钩元件为了下行李舱元件在打开位置中的可靠锁定而设计并且第二钩元件为了简单引入关闭过程而设计。因此有利地,当下行李舱元件应从打开位置被带到关闭位置中时,可仅克服基于第二钩元件的相对小的第二保持力。
为了能实现在第二钩元件的不起作用的位置和起作用的位置之间的变换,有利的是,第二钩元件与第二弹簧连接,其中,第二钩元件通过第二弹簧的第二弹簧力朝向起作用的位置预张紧。
第一钩元件优选具有第一锁止元件,利用该第一锁止元件将第二钩元件在第一钩元件的锁定位置中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中。
相应有利的是,第二钩元件具有第二锁止元件,利用该第二锁止元件将第一钩元件在第二钩元件的起作用的位置中保持在释放位置中。由此确保,第一和第二钩元件不同时与止挡元件嵌接。
与力传递装置连接的引导销优选设置为第一钩元件的第一锁止元件,该引导销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能在钩装置的长孔引导部中移动。
作为第二钩元件的第二锁止元件优选设置保持鼻,该保持鼻在第一钩元件的释放位置中与第一钩元件的第一锁止元件嵌接。
为了针对小的操作力设计第二保持装置的松开位置,有利的是,第一钩元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并且第二钩元件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用于在下行李舱元件的打开位置中的止挡元件,其中,第二接触面具有比第一接触面更平缓的接触角。在松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以这种方式引起小于在保持位置中的保持力,其中,基于第二保持装置的保持力反作用于下行李舱元件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中的运动。通过使第二接触面相对平缓地构造,对于止挡元件在第二保持装置的松开位置中在关闭过程开始时的解锁而言仅需小的操作力,该小的操作力可以通过抬起下行李舱元件来提供。
第一钩元件和/或第二钩元件优选具有在下行李舱元件运动到打开位置中时用于止挡元件的另一个接触面。为了能实现以尽可能小的力耗费到达打开位置,所述另一个接触面具有比第一钩元件的第一接触面或者第二钩元件的第二接触面更平缓的接触角。
在关闭过程中,止挡元件被挤压靠到第二钩元件的第二接触面上,从而第二钩元件克服第二弹簧的力偏转。通过止挡元件沿着第二接触面的移动,第二钩元件被带到不起作用的位置中,在该不起作用的位置中,第二钩元件可以被第一钩元件的第一锁止元件保持。此外,第一钩元件被第二钩元件的第二锁止元件释放,从而第一钩元件通过第一弹簧转变到锁定位置中。第一和第二钩元件的运动这样相互协调,使得当第一钩元件转变到锁定位置中时,止挡元件已经经过第一钩元件的第一接触面。在关闭过程开始时的解锁之后,第一钩元件处于锁定位置中,第二钩元件处于不起作用的位置中。
此外有利的是,钩装置的第二弹簧的第二弹簧力小于钩装置的第一弹簧的第一弹簧力。可以通过第一或者第二弹簧的强度和/或通过相对于第一或者第二钩元件的位置和定向来调节第一和第二弹簧力。
如在现有技术中本身已知的那样,在上行李舱元件和下行李舱元件之间可以设置有提升弹簧,该提升弹簧用于辅助下行李舱元件从打开位置运动到关闭位置中。优选的是,提升弹簧在其中一个侧面上与固定的上行李舱元件的侧嵌板连接并且在另一个侧面上与可动的下行李舱元件的侧壁连接。优选在行李舱的对置的各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提升弹簧。特别优选的是,提升弹簧在打开位置中的作用大于基于下行李舱元件在其未装载状态中的自重的重力的反作用。
按照行李舱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行李舱元件经由铰链可枢转地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上。由此,下行李舱元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枢转能围绕沿着行李舱纵向、亦即沿飞行方向延伸的在打开和关闭过程时基本上位置固定的枢转轴实现,在该打开位置中释放装载开口来以行李件装载行李舱,在该关闭位置中关闭该装载开口。然而,先前描述的第二保持装置也可以在用于飞机的头顶行李舱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例如,在具有可下沉的下行李舱元件的头顶行李舱中可以设置有第二保持装置,对于该第二保持装置而言,下行李舱元件不是绕位置固定的枢转轴枢转,而是能从上方的关闭位置转移到下方的打开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优选的、然而不应局限于此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头顶行李储存容器在关闭位置中的侧视图,在该关闭位置中,第一保持装置在下行李舱元件和上行李舱元件之间是起作用的;
图2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头顶行李储存容器在打开位置中的侧视图,在该打开位置中,第二保持装置在下行李舱元件和上行李舱元件之间是起作用的;
图3示出第一和第二保持装置的侧视图,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装置经由力传递装置与手柄元件连接;
图4示出按照图3的第一和第二保持装置、力传递装置和手柄元件的图解,其中,示出在锁定状态下的第二保持装置的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上的止挡元件和设置在下行李舱元件上的钩装置;
图5示出按照图4的视图,其中,第二保持装置借助于力传递装置到达松开位置中,该松开位置设置用于引入关闭过程;
图6a示出在保持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的视图;
图6b示出在松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的视图;
图6c示出在下行李舱元件从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枢转时的视图,以及
图7a至图7c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头顶行李储存容器的钩装置的细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用于飞机的头顶行李舱1。头顶行李舱具有固定的上行李舱元件2,该上行李舱元件能紧固在结构元件上、特别是能紧固在飞机机身(未示出)上。此外,行李舱1具有可动的下行李舱元件3。行李舱1具有纵向延伸部,该纵向延伸部在安装状态下沿飞行方向设置。可动的行李舱元件3在两侧经由铰链4利用铰链轴悬挂在固定的行李舱元件2上。铰链4处于下行李舱元件3的侧壁5与上行李舱元件2的侧嵌板6的重叠区段上。下行李舱元件3的侧壁5和上行李舱元件2的侧嵌板6均构造为基本上平的或平坦的,其中,下行李舱元件3的侧壁5基本上平行于上行李舱元件2的侧嵌板6设置。下行李舱元件3的侧壁5从底面5a侧向在高度上伸出,从而下行李舱元件3为了容纳行李件而构造为凹腔、半槽或者U形行李舱。下行李舱元件3能在打开位置(见图2)和关闭位置(见图1)之间枢转,在该打开位置中释放装填口7,在该关闭位置中封闭装填口7。出于该目的,下行李舱元件3在前侧或者说可见侧上具有操作元件8(见图3、图4),以下更详细地阐述该操作元件的功能。在上行李舱元件2和下行李舱元件3之间设置有提升弹簧33,利用该提升弹簧辅助关闭过程。提升弹簧33优选与缓冲元件组合,从而缓冲下行李舱元件3的运动。
如由图1、图2还可看出的那样,行李舱1具有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其关闭位置中的第一保持装置9和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10。为了操纵第一保持装置9和第二保持装置10而设置操作元件8。因此,经由一个并且同一个操作元件8不仅可以操纵第一保持装置9而且可以操纵第二保持装置10。出于此目的,操作元件8设置用于操纵力传递装置11,该力传递装置与第一保持装置9连接。此外,操作元件9设置用于传递力到第二保持装置10上。在行李舱1的关闭位置中,操作元件8可以被手动操纵,以便使第一保持装置9由保持位置转变到释放位置中,在该保持位置中下行李舱元件3自动保持在关闭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中下行李舱元件3可以枢转到打开位置中。在行李舱1的打开位置中可以操纵操作元件8,以便使第二保持装置10由保持位置进入松开位置中。在保持位置中,第二保持装置10设置用于使下行李舱元件3克服提升弹簧33的作用自动保持在打开位置中。在第二保持装置10的松开位置中,下行李舱元件3可以在施加相对小的操作力的情况下枢转到打开位置中。
如由图2、图3可看出的那样,枢转手柄8a设置为操作元件8,该枢转手柄能为了操纵第一保持装置9或者第二保持装置10而枢转。
力传递装置11具有与枢转手柄8a不可相对转动地耦联的转动轴12,该转动轴从枢转手柄8a沿行李舱1的纵向引导至下行李舱元件3的侧壁5。转动轴12与操纵杆13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利用该操纵杆一方面操纵第一保持装置9并且另一方面操纵第二保持装置10。力传递装置11具有沿该力传递装置的纵向可移动的线性元件14,该线性元件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由推杆形成。线性元件14在其中一个端部上与第二保持装置10连接。线性元件14的另一个端部被操纵杆13操纵。因此,可以将枢转手柄8a的枢转首先转换成转动轴12的转动并且接着转换成线性元件14的移动。在枢转手柄8a的未枢转状态下,操纵杆13与线性元件14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间隔开距离地设置。通过使枢转手柄8a枢转并且进而使操纵杆13枢转过大于10°的枢转角度,操纵杆13到达线性元件14上的止挡位置中,从而线性元件14在枢转手柄8a继续枢转时移动。枢转手柄8a优选借助于弹簧朝向未枢转的位置预张紧。
如由图1至图5还可看出的那样,第二保持装置10具有止挡元件15,该止挡元件不可动地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2的侧嵌板6上。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止挡销设置为止挡元件15。此外,第二保持装置10具有钩装置16。在下行李舱元件3的打开位置中,止挡元件15与钩装置16锁定。
如由图1至图5还可看出的那样,第一保持装置9具有另一个止挡元件17,该另一个止挡元件不可动地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2的侧嵌板6的底侧上。另一个止挡销设置为所述另一个止挡元件17。此外,第一保持装置9具有另一个带有两个配合的钩19的钩装置18,该另一个钩装置在关闭位置中与所述另一个止挡元件17锁定。所述另一个钩装置18经由(在图5中未示出的)换向杆20与操纵杆13连接,该操纵杆通过操纵枢转手柄8a而枢转。操纵杆13的枢转转换成换向杆20克服弹簧20a的力的反向枢转,由此,所述另一个止挡元件17可以被钩19释放。
如由图1至图7c还可看出的那样,第二保持装置10的钩装置16具有第一钩元件21,该第一钩元件能绕第一枢转轴22枢转。此外,第二保持装置10具有第二钩元件23,该第二钩元件能绕第二枢转轴24枢转。第一钩元件21与第一弹簧25、特别是螺旋弹簧连接(见图5至图7c)。通过在下行李舱元件3的打开位置中操纵枢转手柄8a,第一钩元件21能克服第一弹簧25的第一弹簧力从与止挡元件15锁定的锁定位置(见图3)枢转到释放止挡元件15的释放位置中(见图5)。第二钩元件23在第一钩元件21的锁定位置中设置在释放止挡元件15的不起作用的位置中并且在第一钩元件21的释放位置中设置在与止挡元件15锁定的起作用的位置中。第二钩元件23这样与第二弹簧26(见图5至图7c)、特别是螺旋弹簧连接,使得第二钩元件23通过第二弹簧26的第二弹簧力朝向起作用的位置预张紧。
如由图3至图7c还可看出的那样,第一钩元件21具有第一锁止元件27,利用该第一锁止元件将第二钩元件23在第一钩元件21的锁定位置中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中。相应地,第二钩元件23具有第二锁止元件28,利用该第二锁止元件将第一钩元件21在第二钩元件23的起作用的位置中保持在释放位置中。与力传递装置11连接的引导销设置为第一钩元件21的第一锁止元件27,该引导销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能在钩装置的长孔引导部29中移动。第二钩元件23作为第二锁止元件28具有保持鼻,该保持鼻在第一钩元件21的释放位置中与第一钩元件21的第一锁止元件27嵌接。
如特别是由图3、图5、图6a至图6c可看出的那样,第一钩元件21具有用于止挡元件15的第一接触面30并且第二钩元件23具有用于止挡元件的第二接触面31(见图5)。只要第二保持装置10设置在保持位置中(见图6a),则在下行李舱元件3的打开位置中止挡元件15贴靠在第一接触面30上。通过操纵操作元件8,将第二保持装置10带到松开位置中,此时止挡元件15贴靠在第二钩元件23的第二接触面31上(见图6b)。第二钩元件23引起第二保持力,该第二保持力小于基于第一钩元件21的第一保持力。出于所述目的,第二接触面31具有比第一接触面30平缓的接触角。此外,钩装置16的第二弹簧26的第二弹簧力小于钩装置16的第一弹簧25的第一弹簧力。在下行李舱元件3朝向关闭位置的方向枢转时,止挡元件15在第二钩元件23的第二接触面31上引导(见图6c),该第二钩元件由此枢转到不起作用的位置中。以此释放第一钩元件21的枢转。然而,当止挡元件15经过第一钩元件21时第一钩元件21才枢转到锁定位置中。
由图6a至图6c还可看出,第一钩元件21具有用于止挡元件15的另一个接触面32。所述另一个接触面32在行李舱1从关闭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中时是起作用的。在即将达到行李舱1的打开位置时,止挡元件15撞到所述另一个接触面32上,其中,第一钩元件21克服第一弹簧15的力稍微枢转并且在经过止挡元件15之后回引到锁定位置中。由此,止挡元件15与第一钩元件21锁定,从而第二保持装置10处于保持位置中。
Claims (24)
1.用于飞机的头顶行李舱(1),具有上行李舱元件(2)、下行李舱元件(3)、第一保持装置(9)和第二保持装置(10),所述下行李舱元件能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该下行李舱元件的关闭位置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该下行李舱元件的打开位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操作元件(8),该操作元件经由力传递装置(11)与用于将下行李舱元件(3)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的第二保持装置(1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10)能借助于操作元件(8)从保持位置转变到松开位置中,其中,第二保持装置(10)能与下行李舱元件(3)的运动无关地转变到松开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8)还设置用于将第一保持装置(9)从将下行李舱元件(3)固定在关闭位置中的保持位置转变到释放下行李舱元件(3)的释放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手柄元件设置为操作元件(8),该手柄元件经由力传递装置(11)与第二保持装置(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元件是枢转手柄(8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力传递装置(11)具有与枢转手柄(8a)连接的转动轴(12)和/或与第二保持装置(10)连接的线性元件(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元件(14)是推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力传递装置(11)具有与转动轴(12)连接的操纵杆(13),其中,操纵杆(13)设置在线性元件(14)上的止挡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操纵杆(13)从大于5°的枢转角度起设置在线性元件(14)上的止挡位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操纵杆(13)从大于10°的枢转角度起设置在线性元件(14)上的止挡位置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持装置(10)具有止挡元件(15)和钩装置(16),其中,所述止挡元件(15)在下行李舱元件(3)的打开位置中与钩装置(16)锁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15)是止挡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止挡元件(15)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2)的侧嵌板(6)上并且钩装置(16)设置在下行李舱元件(3)的侧壁(5)上,或者所述止挡元件(15)设置在下行李舱元件(3)的侧壁(5)上并且所述钩装置(16)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2)的侧嵌板(6)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钩装置(16)具有第一钩元件(21)和第一弹簧(25),其中,所述第一钩元件(21)能借助于力传递装置(11)克服第一弹簧(25)的第一弹簧力从与止挡元件(15)锁定的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止挡元件(15)的释放位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元件(21)能借助于力传递装置(11)克服第一弹簧(25)的第一弹簧力从与止挡元件(15)锁定的锁定位置枢转到释放止挡元件(15)的释放位置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钩装置(16)具有第二钩元件(23),该第二钩元件在第一钩元件(21)的锁定位置中设置在释放止挡元件(15)的不起作用的位置中并且在第一钩元件(21)的释放位置中设置在与止挡元件(15)锁定的起作用的位置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第二钩元件(23)与第二弹簧(26)连接,其中,第二钩元件(23)通过第二弹簧(26)的第二弹簧力朝向所述起作用的位置预张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第一钩元件(21)具有第一锁止元件(27),利用该第一锁止元件将第二钩元件(23)在第一钩元件(21)的锁定位置中保持在所述不起作用的位置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第二钩元件(23)具有第二锁止元件(28),利用该第二锁止元件将第一钩元件(21)在第二钩元件(23)的起作用的位置中保持在释放位置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与力传递装置(11)连接的引导销设置为第一钩元件的第一锁止元件(27),该引导销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能在钩装置(16)的长孔引导部(29)中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第二钩元件(23)的第二锁止元件(28)是保持鼻,该保持鼻在第一钩元件(21)的释放位置中与第一钩元件(21)的第一锁止元件(27)嵌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第一钩元件(21)具有第一接触面(30)并且第二钩元件(23)具有第二接触面(31),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用于在下行李舱元件(3)的打开位置中的止挡元件(15),其中,第二接触面(31)具有比第一接触面(30)更平缓的接触角。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钩装置(16)的第二弹簧(26)的第二弹簧力小于钩装置(16)的第一弹簧(25)的第一弹簧力。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在上行李舱元件(2)和下行李舱元件(3)之间设置有提升弹簧(33),该提升弹簧用于辅助下行李舱元件(3)从打开位置运动到关闭位置中。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顶行李舱(1),其特征在于,下行李舱元件(3)经由铰链(4)可枢转地设置在上行李舱元件(2)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ATA50803/2015A AT517810A1 (de) | 2015-09-18 | 2015-09-18 | Überkopf-Gepäckfach |
ATA50803/2015 | 2015-09-18 | ||
PCT/AT2016/060061 WO2017045006A1 (de) | 2015-09-18 | 2016-09-16 | Überkopf-gepäckfach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25812A CN108025812A (zh) | 2018-05-11 |
CN108025812B true CN108025812B (zh) | 2021-08-10 |
Family
ID=57003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53828.0A Active CN108025812B (zh) | 2015-09-18 | 2016-09-16 | 头顶行李舱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81352B2 (zh) |
EP (1) | EP3350077B1 (zh) |
CN (1) | CN108025812B (zh) |
AT (1) | AT517810A1 (zh) |
CA (1) | CA2998192C (zh) |
ES (1) | ES2773102T3 (zh) |
RU (1) | RU2698597C1 (zh) |
WO (1) | WO20170450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31827B2 (en) * | 2014-10-27 | 2017-08-15 | C&D Zodiac, Inc. | Overhead storage bin latch system |
HRP20221213T1 (hr) * | 2017-01-23 | 2022-12-09 | C&D Zodiac, Inc. | Zakretni spremnik sa sklopom za pomoć pri dizanju i način njegove uporabe |
DE102017003051A1 (de) * | 2017-03-29 | 2018-10-04 | Diehl Aviation Laupheim Gmbh | Überkopfstaufach für ein Passagierflugzeug |
US10836492B2 (en) * | 2017-03-30 | 2020-11-17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 Load adaptive lift assist for pivoting stowage bin |
CN107215344B (zh) * | 2017-06-02 | 2019-04-23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卧铺列车车厢及卧铺列车 |
DE102017131130B4 (de) * | 2017-12-22 | 2023-05-04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Befestigungssystem zum Befestigen einer Komponente an einer Rumpfstruktur |
DE102020108277A1 (de) * | 2020-03-25 | 2021-09-30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Bewegungseinrichtung mit Schließaktuator, Gepäckfach mit Bewegungseinrichtung und Fahrzeug mit Gepäckfach |
DE102020108183A1 (de) * | 2020-03-25 | 2021-09-30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Schließhilfe in einem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einer Gepäckfachklappe, Gepäckfach und Fahrzeug mit Schließhilfe |
CN113338722B (zh) * | 2021-06-25 | 2022-06-21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可调控的飞机行李舱锁 |
CN114044145A (zh) * | 2021-11-17 | 2022-02-15 | 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飞机客舱顶部应急装备储藏箱及其安装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35151A1 (de) * | 1993-10-15 | 1995-04-20 | Deutsche Aerospace Airbus | Überkopf-Gepäckablage mit einer absenkbaren Schale, insbesondere für ein Passagierflugzeug |
CN1886294A (zh) * | 2003-12-01 | 2006-12-27 | 菲舍尔高级合成元件股份公司 | 用于将力导入到行李格架中和在行李格架中分配力的装置 |
CN102939241A (zh) * | 2010-04-20 | 2013-02-20 | Be知识产权公司 | 升降辅助机构 |
DE202014101793U1 (de) * | 2014-04-15 | 2014-05-26 | Ro-Ra Aviation Systems Gmbh |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 Gepäckablagefach eines Flugzeugs und Gepäckablagefach hiermit |
US8770515B1 (en) * | 2010-06-02 | 2014-07-08 | The Boeing Company | Movement assistance system for a storage bi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130644A1 (de) * | 1991-09-14 | 1993-03-18 | Airbus Gmbh | Ueberkopf-gepaeckablage mit einer absenkbaren schale, insbesondere fuer ein passagierflugzeug |
UA29554C2 (uk) * | 1999-12-20 | 2000-11-15 | Товариство З Обмеженою Відповідальністю "Інтер Амі" | Багажна полиця літака |
EP1306303B1 (en) * | 2001-10-26 | 2005-05-18 | Heath Tecna Inc. | Variable load assist mechanism for an overhead bin |
DE10222125A1 (de) * | 2002-05-17 | 2003-11-27 | Aircabin Gmbh | Kraftunterstützungsmodul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lastabhängigen Unterstützungskraft |
KR100832230B1 (ko) * | 2006-10-12 | 2008-05-2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프코 | 가동체의 동작장치 및 리드장치 |
DE102009044832B4 (de) * | 2009-12-09 | 2011-12-22 | Sfs Intec Holding Ag | Schloss für eine Gepäckbox |
CN108367810B (zh) * | 2015-11-03 | 2019-12-06 | Facc股份公司 | 用于飞机的顶置行李架 |
-
2015
- 2015-09-18 AT ATA50803/2015A patent/AT517810A1/de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6
- 2016-09-16 CA CA2998192A patent/CA2998192C/en active Active
- 2016-09-16 RU RU2018113735A patent/RU2698597C1/ru active
- 2016-09-16 CN CN201680053828.0A patent/CN10802581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16 WO PCT/AT2016/060061 patent/WO2017045006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9-16 EP EP16770872.6A patent/EP3350077B1/de active Active
- 2016-09-16 ES ES16770872T patent/ES2773102T3/es active Active
- 2016-09-16 US US15/760,586 patent/US1178135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35151A1 (de) * | 1993-10-15 | 1995-04-20 | Deutsche Aerospace Airbus | Überkopf-Gepäckablage mit einer absenkbaren Schale, insbesondere für ein Passagierflugzeug |
CN1886294A (zh) * | 2003-12-01 | 2006-12-27 | 菲舍尔高级合成元件股份公司 | 用于将力导入到行李格架中和在行李格架中分配力的装置 |
CN102939241A (zh) * | 2010-04-20 | 2013-02-20 | Be知识产权公司 | 升降辅助机构 |
US8770515B1 (en) * | 2010-06-02 | 2014-07-08 | The Boeing Company | Movement assistance system for a storage bin |
DE202014101793U1 (de) * | 2014-04-15 | 2014-05-26 | Ro-Ra Aviation Systems Gmbh |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 Gepäckablagefach eines Flugzeugs und Gepäckablagefach hierm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258673A1 (en) | 2018-09-13 |
EP3350077A1 (de) | 2018-07-25 |
EP3350077B1 (de) | 2019-12-11 |
ES2773102T3 (es) | 2020-07-09 |
CN108025812A (zh) | 2018-05-11 |
CA2998192C (en) | 2020-09-22 |
US11781352B2 (en) | 2023-10-10 |
RU2698597C1 (ru) | 2019-08-28 |
WO2017045006A1 (de) | 2017-03-23 |
CA2998192A1 (en) | 2017-03-23 |
AT517810A1 (de) | 2017-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25812B (zh) | 头顶行李舱 | |
CN108367810B (zh) | 用于飞机的顶置行李架 | |
US11332962B2 (en) |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inertial lock | |
EP3274532B1 (en) | Retrac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 |
US9677306B2 (en) | Hook latch | |
US4637642A (en) | Stowage bin latch assembly | |
EP2560873B1 (en) | Lift assist mechanism | |
EP2956360B1 (en) | Pivot bin assembly | |
EP3000720B1 (en) | Aircraft door actuator system | |
US20090121080A1 (en) | Aircraft Luggage Compartment | |
US8720956B2 (en) | Mechanical tailgate locking system | |
GB2536669A (en) | Rectrac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 |
CN110894764A (zh) |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的载荷均衡器 | |
CN111456559A (zh) | 集装箱的箱门自动开关机构 | |
US20230220713A1 (en) | Driven spring system for hood | |
CN110022725A (zh) | 储存容器和设有储存容器的床 | |
US6739644B2 (en) | Containment for receiving a removable vehicle top | |
US10267071B2 (en) | Tailgate for a vehicle | |
KR20190089400A (ko) | 트럭 적재함용 록킹장치 | |
EP2949603B1 (en) | Lifting and loading device for a side loading waste vehicle | |
BR112018004016B1 (pt) | Compartimento de bagagem suspenso | |
CA2584096C (en) | Lift gate latch transfer mechanism | |
KR20210125076A (ko) | 차량의 개방 리프부의 움직임을 보조하기 위한 보조 장치 | |
FI69901C (fi) | Doerrlaos foer fordonsskaop och liknande | |
CZ2008119A3 (cs) | Zá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