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纺织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在生产加工制造时,需要很多辅助性的设备,辅助设备也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比如,纺织的绕线机,它是现代纺织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纺织机械设备之一,绕线机是将半成品或者成品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目前的绕线设备一般都结构单一,功能性差,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且在绕线时会导致绕线的不均匀,影响良好的绕线效果,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工进行调整,增加了劳动力的支出,提高了经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绕线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纺织绕线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右侧方且上下对称设置的引导轮,所述机体右侧端面底部设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上方设有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左右延伸设置的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右侧后侧的连接块、固定在所述连接块后侧端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绕线底座,所述绕线底座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贯穿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底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固定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外花键轴,所述绕线底座顶部固定设有单键轴,所述凸台部内设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下两侧延伸设置的内花键转动轴,所述内花键转动轴顶部延伸段伸出所述凸台部顶部端面外且与所述外花键轴配合连接,所述内花键转动轴底壁末端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所述机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左侧的所述机体壁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腔体右侧的所述机体壁体内贯穿设有通槽,所述底板左侧延伸段穿过通槽后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腔体左侧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推滑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所述底板底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推滑块顶部滑动顶压配合连接有推动圆盘,所述推动圆盘远离中心线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机体前侧面上设置有紧急停止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单键轴上套设有线筒,所述线筒由单条槽筒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单条槽筒体上下两侧端的挡线板组成。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直板前侧端面顶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下方的所述直板前侧端面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凸块之间纵向延伸设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前侧延伸设置的支板,所述支板前侧延伸段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套,所述支板上侧的所述引导杆外环绕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所述直板前侧端面的右侧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端面的前侧边缘处固定设有锁定凸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端与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电机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的所述机体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端与所述第一腔体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电机左侧端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腔底部延伸末端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贯穿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转动轴且贯穿部分与所述第三转动轴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左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且末端固定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第三转动轴右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锥形轮左侧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两组所述引导轮之间设有纺织用线。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通槽内设有纵向延伸设置的引导滑动杆,所述引导滑动杆与所述通槽内的所述底板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引导滑动杆顶部与所述通槽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动杆底部与所述通槽内底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紧急停止装置包括紧急按钮,所述紧急按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体前侧面上部,所述紧急按钮与电机电性连接,当发生危急事故时,如操作人员的手不慎卷入,可通过按下所述紧急按钮使得所述电机停止装置运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绕线机构包括左右延伸设置的底板、固定在底板右侧后侧的连接块、固定在连接块后侧端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直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方的绕线底座,绕线底座底部固定设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底部贯穿底板且与底板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底部固定设向下延伸设置的外花键轴,绕线底座顶部固定设单键轴,从而实现线筒的快递安装和拆卸工作,提高绕线整体工作速度。
2.通过凸台部内设第一传动腔,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延伸设置的内花键转动轴,内花键转动轴顶部延伸段伸出凸台部顶部端面外且与外花键轴配合连接,内花键转动轴底壁末端伸入第一传动腔内且固定设第一锥形轮,第一传动腔左侧内壁设与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机体内设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侧的机体壁体内设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传动腔,第一腔体右侧的机体壁体内贯穿设通槽,底板左侧延伸段穿过通槽后伸入第一腔体内且与第一腔体左侧内壁相抵接,第一腔体内的底板上固定设向上延伸设置的推滑块,第一腔体内的底板底部设第一弹簧,推滑块顶部滑动顶压配合连接推动圆盘,推动圆盘远离中心线一侧固定设第二转动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绕线传动以及绕线机构的上下移动绕线传动工作,提高绕线效率以及绕线的均匀性,减少绕线次品率。
3.通过第二转动轴左侧端与电机配合连接,电机外表面固定于第二传动腔与第一腔体之间的机体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右侧端与第一腔体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电机左侧端配合连接伸入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带轮,第二传动腔底部延伸末端位于第一传动腔左侧相对位置,第二传动腔与第一传动腔之间贯穿设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转动轴且贯穿部分与第三转动轴转动配合连接,第三转动轴左侧延伸末端伸入第二传动腔内且末端固定设第二带轮,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设传动带,第三转动轴右侧延伸末端伸入第一传动腔内且与第二锥形轮左侧端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绕线传动工作,提高绕线工作的流畅稳定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动控制上下移动绕线工作,提高绕线的均匀性,同时能实现快速拆装线筒,提高整体绕线进程且线筒安装稳定性高,通过安装两组引导轮,防止纺织用线进混乱,导致纺织用线打结从而影响绕线工作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纺织绕线装置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纺织绕线装置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绕线机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推动圆盘与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时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推动圆盘远离第二转动轴轴心线最短的一侧外壁与推滑块顶部端面相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传动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纺织绕线装置,包括机体5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5右侧方且上下对称设置的引导轮81,所述机体5右侧端面底部设有凸台部51,所述凸台部51上方设有绕线机构6,所述绕线机构6包括左右延伸设置的底板61、固定在所述底板61右侧后侧的连接块62、固定在所述连接块62后侧端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直板66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61上方的绕线底座64,所述绕线底座64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转动轴63,所述第一转动轴63底部贯穿所述底板61且与所述底板61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63底部固定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外花键轴631,所述绕线底座64顶部固定设有单键轴65,所述凸台部51内设有第一传动腔54,所述第一传动腔54内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下两侧延伸设置的内花键转动轴544,所述内花键转动轴544顶部延伸段伸出所述凸台部51顶部端面外且与所述外花键轴631配合连接,所述内花键转动轴544底壁末端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54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543,所述第一传动腔54左侧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轮543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542,所述机体5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53,所述第一腔体53左侧的所述机体5壁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传动腔52,所述第一腔体53右侧的所述机体5壁体内贯穿设有通槽55,所述底板61左侧延伸段穿过通槽55后伸入所述第一腔体53内且与所述第一腔体53左侧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腔体53内的所述底板61上固定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推滑块534,所述第一腔体53内的所述底板61底部设有第一弹簧535,所述推滑块534顶部滑动顶压配合连接有推动圆盘533,所述推动圆盘533远离中心线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动轴532,所述机体5前侧面上设置有紧急停止装置。
其中,所述单键轴65上套设有线筒7,所述线筒7由单条槽筒体71以及固定在所述单条槽筒体71上下两侧端的挡线板72组成,从而方便线筒7安装定位,提高线筒7的安装准确性。
其中,所述直板66前侧端面顶部设有第一凸块662,所述第一凸块662下方的所述直板66前侧端面设有第二凸块661,所述第二凸块661与所述第一凸块662之间纵向延伸设有引导杆663,所述引导杆663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前侧延伸设置的支板67,所述支板67前侧延伸段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套68,所述支板67上侧的所述引导杆663外环绕设有第二弹簧664,所述第一凸块662与所述第二凸块661之间的所述直板66前侧端面的右侧设有支撑块665,所述支撑块665顶部端面的前侧边缘处固定设有锁定凸块6651,从而实现将线筒7稳定锁定在绕线底座64上方的单键轴65上,提高线筒7绕线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能实现快速解锁方便取出线筒7进行更换,提高绕线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532左侧端与电机531配合连接,所述电机531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腔52与所述第一腔体53之间的所述机体5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532右侧端与所述第一腔体53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电机531左侧端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52内的第一带轮521,所述第二传动腔52底部延伸末端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54左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二传动腔52与所述第一传动腔54之间贯穿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转动轴541且贯穿部分与所述第三转动轴541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541左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52内且末端固定设有第二带轮522,所述第二带轮522与所述第一带轮521之间设有传动带523,所述第三转动轴541右侧延伸末端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54内且与所述第二锥形轮542左侧端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绕线传动工作,提高绕线工作的流畅稳定性。
其中,两组所述引导轮81之间设有纺织用线8,防止纺织用线8进线混乱,导致纺织用线8打结从而影响绕线工作的正常运行。
其中,所述通槽55内设有纵向延伸设置的引导滑动杆551,所述引导滑动杆551与所述通槽55内的所述底板61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引导滑动杆551顶部与所述通槽55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动杆551底部与所述通槽55内底壁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紧急停止装置包括紧急按钮5311,所述紧急按钮531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体5前侧面上部,所述紧急按钮5311与电机531电性连接,当发生危急事故时,如操作人员的手不慎卷入,可通过按下所述紧急按钮5311使得所述电机531停止装置运作。
初始状态时,推动圆盘533远离第二转动轴532轴心线最长的一侧外壁位于正下方位置时,同时,推动圆盘533远离第二转动轴532轴心线最短的一侧外壁位于正上方位置时,此时,推动圆盘533远离第二转动轴532轴心线最长的一侧外壁与推滑块534顶部端面相抵接,使推滑块534带动底板61克服第一弹簧535的顶压力位于通槽55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底板61右侧底部的外花键轴631最大程度与内花键转动轴544配合连接,此时,内花键转动轴544顶部端面内与所述底板61底部端面相抵接,同时,线筒7通过单条槽筒体71套设在单键轴65外侧,此时,引导杆663上的支板67受到第二弹簧664的顶压力,使支板67底部端面与第二凸块661顶部端面相抵接,此时,支板67与直板66处于垂直状态,同时,支板67内的转套68套设在线筒7顶部外侧的单键轴65外且过渡配合连接,同时,转套68底部端面与线筒7顶部的挡线板72顶部端面相抵接。
当需要绕线工作时,首先将纺织用线8穿过两组引导轮81之间,然后将纺织用线8与两组挡线板72之间的单条槽筒体71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此时,通过电机531带动第二转动轴532以及第一带轮521转动,进而由第二转动轴532带动推动圆盘533转动,使推动圆盘533远离第二转动轴532轴心线最长的一侧外壁逐渐滑离推滑块534顶部端面,此时,底板61受到第一弹簧535顶压力,使底板61带动绕线机构6向上移动,同时,由第一带轮521通过传动带523带动第二带轮522转动,进而由第二带轮522带动第三转动轴541以及第三转动轴541右侧末端的第二锥形轮542转动,由第二锥形轮542带动第一锥形轮543以及第一锥形轮543顶部的内花键转动轴544转动,进而由内花键转动轴544带动内花键转动轴544内的外花键轴631以及外花键轴631顶部的第一转动轴63转动,由第一转动轴63带动绕线底座64以及绕线底座64顶部的单键轴65转动,进而由单键轴65带动线筒7实现绕线转动,此时线筒7绕线转动的同时通过底板61受到第一弹簧535顶压力,使底板61带动绕线机构6向上移动,实现自动带动线筒7的向上移动,使纺织用线8逐渐沿线筒7底部方向移动绕线,直至推动圆盘533远离第二转动轴532轴心线最短的一侧外壁位于正下方位置时如图5所示,此时,纺织用线8位于线筒7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底板61移动到通槽55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底板61底部的外花键轴631位于内花键转动轴544顶部段内且配合连接,然后继续通过电机531带动第二转动轴532以及第一带轮521转动,进而由第二转动轴532带动推动圆盘533转动,使推动圆盘533远离第二转动轴532轴心线最短的一侧外壁逐渐滑离推滑块534顶部端面,此时,推动圆盘533带动推滑块534克服第一弹簧535的顶压力,使底板61逐渐沿通槽55内的底部方向滑动,此时,底板61带动绕线机构6向下移动,实现自动带动线筒7的向下移动,使纺织用线8逐渐沿线筒7顶部方向移动绕线,通过持续控制电机531带动第二转动轴532以及第一带轮521转动,可持续实现线筒7上下移动以及线筒7旋转绕线工作;
当绕线完成需要取出线筒7时,首先控制电机531停止转动,然后通过人工手动向上拉动转套68前端侧的支板67,使支板67克服第二弹簧664的顶压力逐渐沿引导杆663顶部方向移动,此时,支板67内的转套68逐渐向上移出单键轴65顶部端面外,直至支板67移动到引导杆663上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支板67底部端面高于支撑块665顶部上的锁定凸块6651顶部端面,然后向右侧拉动支板67,使支板67逐渐沿引导杆663周向转动,直至使支板67右侧端面与直板66前侧端面相抵接时,此时,松开支板67,使支板67受到第二弹簧664的顶压力将支板67顶压与锁定凸块6651后侧的支撑块665顶部端面上,然后拉动线筒7,使拉动线筒7完全脱离单键轴65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绕线机构包括左右延伸设置的底板、固定在底板右侧后侧的连接块、固定在连接块后侧端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直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方的绕线底座,绕线底座底部固定设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底部贯穿底板且与底板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底部固定设向下延伸设置的外花键轴,绕线底座顶部固定设单键轴,从而实现线筒的快递安装和拆卸工作,提高绕线整体工作速度。
2.通过凸台部内设第一传动腔,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内转动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延伸设置的内花键转动轴,内花键转动轴顶部延伸段伸出凸台部顶部端面外且与外花键轴配合连接,内花键转动轴底壁末端伸入第一传动腔内且固定设第一锥形轮,第一传动腔左侧内壁设与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机体内设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侧的机体壁体内设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传动腔,第一腔体右侧的机体壁体内贯穿设通槽,底板左侧延伸段穿过通槽后伸入第一腔体内且与第一腔体左侧内壁相抵接,第一腔体内的底板上固定设向上延伸设置的推滑块,第一腔体内的底板底部设第一弹簧,推滑块顶部滑动顶压配合连接推动圆盘,推动圆盘远离中心线一侧固定设第二转动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绕线传动以及绕线机构的上下移动绕线传动工作,提高绕线效率以及绕线的均匀性,减少绕线次品率。
3.通过第二转动轴左侧端与电机配合连接,电机外表面固定于第二传动腔与第一腔体之间的机体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右侧端与第一腔体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电机左侧端配合连接伸入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带轮,第二传动腔底部延伸末端位于第一传动腔左侧相对位置,第二传动腔与第一传动腔之间贯穿设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转动轴且贯穿部分与第三转动轴转动配合连接,第三转动轴左侧延伸末端伸入第二传动腔内且末端固定设第二带轮,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设传动带,第三转动轴右侧延伸末端伸入第一传动腔内且与第二锥形轮左侧端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绕线传动工作,提高绕线工作的流畅稳定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动控制上下移动绕线工作,提高绕线的均匀性,同时能实现快速拆装线筒,提高整体绕线进程且线筒安装稳定性高,通过安装两组引导轮,防止纺织用线进混乱,导致纺织用线打结从而影响绕线工作的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