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1404A -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1404A
CN108001404A CN201610931544.9A CN201610931544A CN108001404A CN 108001404 A CN108001404 A CN 108001404A CN 201610931544 A CN201610931544 A CN 201610931544A CN 108001404 A CN108001404 A CN 108001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edestrian
axle
hood
pro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15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才
王美松
刘建英
杜群
李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315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14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1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罩固定相连;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第一铰链绕第一轴线铰接相连,所述第二铰链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可转动,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铰链相对车身固定,所述第一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发动机罩,所述第二铰链设置成当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以使所述发动机罩绕所述发动机罩的前端向上转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重复利用,并且防护响应快、保护效果好、运行可靠高。

Description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和具有该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实现发动机罩后端抬起的行人保护装置,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实际生产应用困难,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行人碰撞保护装置,所述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重复利用,并且防护响应快、保护效果好、运行可靠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罩固定相连;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第一铰链绕第一轴线铰接相连,所述第二铰链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可转动,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铰链相对车身固定,所述第一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发动机罩,所述第二铰链设置成当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以使所述发动机罩绕所述发动机罩的前端向上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通过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间绕着第一轴线铰接相连,并且第二铰链绕着第二轴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从而不仅可以保证发动机罩的正常开启和关闭,并且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二铰链自身的转动和第二铰链与第一铰链间的相对转动即可驱动发动机罩绕着发动机罩的前端向上转动,发动机罩的后端抬升,发动机罩与发动机舱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下方的硬物,可以有效地减轻行人的头部损伤。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重复利用,并且运转顺畅可靠,防护响应快、防护效果好。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的后方;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的前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限位轴,所述限位轴适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轴支撑所述第二铰链。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铰链具有以所述第二轴线为圆心的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轴可滑动地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轴卡紧在所述限位槽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轴卡紧在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翻边,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翻边适于与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另一个的侧壁止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铰链包括固定段和溃缩段,所述固定段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罩固定相连,所述溃缩段与所述固定段相连且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溃缩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适于与车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支座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限位轴固定在所述支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轴与所述支座铆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轴包括凸缘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凸缘部的两侧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凸缘部夹持在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支座之间,所述第一轴段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铰链,所述第二轴段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支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铰链铰接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铰链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为高压液力驱动源或高压气体蓄能装置,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驱动装置适于支撑所述第二铰链。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铰链绕第三轴线铰接相连,所述第三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后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为气体发生器、高速电动源、高压液力驱动源或高压气体蓄能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适于与车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支座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相对所述固定部分可移动,所述移动部分与所述第二铰链铰接相连,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支座铰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固定支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且从所述固定支架向下延伸,所述驱动装置的固定部分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下部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铰链之间,所述固定支架适于与车身固定,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铰链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罩;车身;行人碰撞保护装置,所述行人碰撞保护装置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发动机罩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车身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在车辆检测或识别到行人碰撞险情时,通过第二铰链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一铰链和发动机罩绕着发动机罩的前端上相转动,发动机罩的后端抬起,发动机罩与发动机舱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下方的硬物,可以有效地减轻行人的头部损伤。并且车辆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在发动机罩正常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在发动机罩正常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在车辆受到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
第一铰链1;固定段11;溃缩段12;限位翻边121;
第二铰链2;限位槽21;第一端211;第二端212;
限位轴3;凸缘部31;第一轴段32;第二轴段33;
支座4;固定支架41;第一连接部411;第二连接部412;凹口413;连接孔414;支撑板42;
驱动装置5;套筒51;推杆52;点火管53;第一接头54;第一连接段541;第二连接段542;第二接头55;第三连接段551;第四连接段552;
第一轴线101;第二轴线102;第三轴线103;发动机罩104;
第一定位孔201;第二定位孔202;第三定位孔203;第四定位孔204;第五定位孔205;第六定位孔206;第七定位孔207;第八定位孔208;第九定位孔209;
第一销柱301;第二销柱302;凸缘段3021;第一柱段3022;第二柱段3023;第三销柱303;第四销柱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包括: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
第一铰链1适于与发动机罩104固定相连,例如可以采用螺栓等紧固件将第一铰链1和发动机罩104固定在一起,第二铰链2与第一铰链1绕第一轴线101铰接相连,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可绕着第一轴线101相对转动。第二铰链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102可转动,也就是说第二铰链2可绕着第二轴线102由第一位置处转动至第二位置处,或者由第二位置处转动至第一位置处,其中“第一位置”为图6和图8中第二铰链2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为图9中第二铰链2所处的位置。
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铰链2相对车身固定,第一铰链1适于绕第一轴线101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发动机罩104,第二铰链2设置成当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例如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以使发动机罩104绕发动机罩104的前端向上转动,发动机罩104的后端将抬升,发动机罩104与发动机舱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104下方的硬物,可以有效地减轻行人的头部损伤。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的运动过程。
如图1-图9中所示,第一铰链1与发动机罩104的后端固定相连,发动机罩104的前端适于与发动机舱进行锁扣,车辆的加速度小于预定的加速度(车辆未与行人发生碰撞),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处,在发动机罩104重力的作用下,第二铰链2被车身支撑且相对车身被固定,此时若需要打开发动机罩104,可以对发动机罩104前端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发动机罩104和第一铰链1一起绕着第一轴线101逆时针转动,发动机罩104被打开(如图6中所示);当需要关闭发动机罩104时,可以对发动机罩104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发动机罩104和第一铰链1一起绕着第一轴线101顺时针转动,发动机罩104被关闭(如图8中所示);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的加速度时(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第二铰链2将绕着第二轴线102由如图8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向如图9中所示的第二位置运动,通过第二铰链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来驱动第二铰链2和发动机罩104整体绕着发动机罩104的前端向上转动(如图9中所示),发动机罩104的后端将抬升,发动机罩104与发动机舱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104下方的硬物,可以有效地减轻行人的头部损伤。
在上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的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绕着第一轴线101进行相对转动即可实现发动机罩104的正常开启和关闭。另外,第二铰链2仅通过绕着第二轴线102进行转动即可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处,从而驱动发动机罩104绕着发动机罩104前端向上转动,发动机罩104的后端抬升。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通过第一铰链1与第二铰链2间绕着第一轴线101铰接相连,并且第二铰链2绕着第二轴线10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从而不仅可以保证发动机罩104的正常开启和关闭,并且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二铰链2自身的转动和第二铰链2与第一铰链1间的相对转动即可驱动发动机罩104绕着发动机罩104的前端向上转动,发动机罩104的后端抬升,发动机罩104与发动机舱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104下方的硬物,可以有效地减轻行人的头部损伤。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重复利用,并且运转顺畅可靠,防护响应快、防护效果好。
可选地,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可以通过第一销柱301进行铰接相连,具体地,如图1-图9中所示,第一铰链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01,第二铰链2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02,通过第一销柱301与第一定位孔201和第二定位孔202间的配合,实现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的铰接连接。此时第一轴线101为第一销柱301的中心轴线。可选地,第一销柱301可以为铆接销,从而使得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第二铰链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102可转动,也就是说第二铰链2可绕着第二轴线102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也可以绕着第二轴线102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处,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处时,发动机罩104可打开或者关闭,当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处时,发动机罩104的后端被上抬以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为了保证第二铰链2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第二铰链2可以稳定地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轴线101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后方,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轴线101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前方,以保证第二铰链2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时,更加稳定可靠。
具体而言,在图6和图8中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处,图9中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处,由图可知,第二铰链2在第一位置处时,通过绕第二轴线102顺时针旋转转动至第二位置处,并且第二铰链2在第二位置处时,第二铰链2通过绕第二轴线102逆时针旋转转动至第一位置处,而如图6和图8中所示,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轴线101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后方,在发动机罩104的重力作用下,第二铰链2具有绕着第二轴线102逆时针转动的趋势,该运动趋势与第二铰链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制约第二铰链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由此可以保证第二铰链2可以稳定地处于第一位置处;同样地,如图9中所示,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轴线101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前方,在发动机罩104重力作用下,第二铰链2具有绕着第二轴线102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该运动趋势与第二铰链2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制约第二铰链2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由此可以保证第二铰链2可以稳定地处于第二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9中所示,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还包括限位轴3,限位轴3适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轴3支撑第二铰链2,使得第二铰链2可以更加稳定地位于第一位置处。
进一步地,如图1-图9中所示,第二铰链2具有以第二轴线102为圆心的弧形的限位槽21,限位轴3可滑动地设在限位槽21内,也就是说限位轴3可在限位槽21内滑动,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轴3卡紧在限位槽21的一端(如图1-图9中所示的限位槽21的第一端211),通过限位轴3与限位槽21的相互止抵作用,从而固定第二铰链2的位置,使得第二铰链2更加稳定地位于第一位置处,保证发动机罩104的正常打开和关闭。
具体而言,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如图6中所示,打开发动机罩104时,发动机罩104和第一铰链1随着发动机罩104一起翻转,由于发动机罩104自身重力作用,通过第一销柱301压迫第二铰链2,力的作用方向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后方,使得第二铰链2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同时由于限位轴3与限位槽21的第一端211相互止抵,阻碍第二铰链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处保持静止,在打开发动机罩104时,发动机罩104和第一铰链1随着发动机罩104一起绕着第一轴线101逆时针旋转,实现发动机罩104的正常开启。同样地,关闭发动机罩104时,发动机罩104和第一铰链1随着发动机罩104一起翻转,由于发动机罩104自身重力作用,通过第一销柱301压迫第二铰链2,力的作用方向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后方,使得第二铰链2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同时由于限位轴3与限位槽21的第一端211相互止抵,阻碍第二铰链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处保持静止,在关闭发动机罩104时,发动机罩104和第一铰链1随着发动机罩104一起绕着第一轴线101顺时针旋转,实现发动机罩104的正常关闭。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9中所示,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轴3卡紧在限位槽21的另一端(如图1-图9中所示的限位槽21的第二端212),通过限位轴3与限位槽21的第二端212相互止抵,从而固定第二铰链2的位置,使得第二铰链2更加稳定地位于第二位置处。
具体而言,如图9中所示,当车辆检测或者识别到行人碰撞险情时,开始启动行人保护程序,第二铰链2绕着第二轴线10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顺时针转动,同时推动第一铰链1和发动机罩104向上运动,由于发动机罩104的前端被固定,发动机罩104的后端基本绕发动机罩104的前端顺时针转动,当第二铰链2转动至第二位置处时,此时第一轴线101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前端,发动机罩104自身的重力通过第一销柱301作用于第二铰链2,第一轴线101和第二轴线102所在的平面与发动机罩104的法向平面间的夹角α小于90°,使得力F的作用方向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前端,使得第二铰链2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同时由于限位轴3与限位槽21的第二端212的相互止抵,阻碍第二铰链2顺时针转动,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处保持静止,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可以更加稳定地将发动机罩104的后端抬起,由此使得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对行人的防护更加可靠,防护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翻边121,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限位翻边121适于与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中的另一个的侧壁止抵。也就是说,限位翻边121可设在第一铰链1上,也可以设在第二铰链2上,当限位翻边121设在第一铰链1上时(如图1-图9中所示),限位翻边121适于与第二铰链2的侧壁止抵,当限位翻边121设在第二铰链2上时,限位翻边121适于与第一铰链1的侧壁止抵。例如,图1-图9中所示,限位翻边121设在第一铰链1上,当第二铰链2位于第一位置处时,在发动机罩104打开至最大开度时,限位翻边121止抵第二铰链2的侧壁,发动机罩104的开度达到最大;当第二铰链2转动至第二位置处时,限位翻边121止抵第二铰链2的侧壁,保证发动机罩104的后端保持抬升不下落,从而在启动行人保护程序时,使得发动机罩104的后端保持抬升不下落,对行人的保护更加安全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中所示,第一铰链1包括固定段11和溃缩段12,固定段11适于与发动机罩104固定相连,溃缩段12与固定段11相连且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溃缩变形,溃缩段12与第二铰链2铰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溃缩段12与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中其他部件的材料强度不同,溃缩段12的材料强度较低,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溃缩段12先发生压溃变形,从而可以缓冲行人上躯的冲击强度,更好的保护行人。具体地,如图9中所示,行人与车辆前方保险杠发生一次碰撞后,行人上躯二次冲击发动机罩104时,发动机罩104后端与第一铰链1受到向下的冲击,第二铰链2在限位轴3的限位作用下抵抗发动机罩104的后端快速下沉,第一铰链1的溃缩段12发生逐步变形压溃,从而既实现了发动机罩104的后端抬升、保持一定的高度避免行人上躯与发动机舱内部结构直接冲击,又利用第一铰链1的溃缩段12的渐进、适时地压溃吸能缓冲行人上躯的冲击强度,对行人头部进行更好的保护。优选地,如图1-图9中所示,溃缩段12形状大致呈“鹅颈”状,吸能缓冲效果好,结构美观,方便加工制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中所示,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还包括支座4,支座4适于与车身固定相连,第二铰链2与支座4绕第二轴线102可转动地相连,限位轴3固定在支座4上,从而使得车身与限位轴3的固定更加灵活。优选地,限位轴3与支座4铆接相连,连接方便,连接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限位轴3包括凸缘部31和分别连接在凸缘部31的两侧的第一轴段32和第二轴段33,凸缘部31夹持在第二铰链2与支座4之间,支座4上设有第三定位孔203,第一轴段32的自由端通过限位槽21穿过第二铰链2,第二轴段33的自由端通过第三定位孔203穿过支座4,从而不仅方便限位轴3与支座4间的连接,同时使得限位轴3与第二铰链2间相对转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如图1-图9中所示,第二铰链2与支座4通过第二销柱302可转动相连,此时第二销柱302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102,其中第二销柱302可以为铆接销,其包括凸缘段3021和连接在凸缘段3021的两侧的第一柱段3022和第二柱段3023,凸缘段3021夹持在第二铰链2和支座4之间,第一柱段3022的自由端通过第四定位孔204穿过第二铰链2,第二柱段3023的自由端通过第五定位孔205穿过支座4,从而方便第二铰链2与支座4间的连接,并且使得第二铰链2绕第二销柱30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更加顺畅、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还包括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与第二铰链2铰接相连以驱动第二铰链2绕第二轴线102转动,驱动装置5为第二铰链2绕第二轴线102的转动提供驱动力。
可选地,驱动装置5为高压液力驱动源或高压气体蓄能装置,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时,驱动装置5适于支撑第二铰链2。在第二铰链2位于第二位置时,不用限位槽21与限位轴3卡紧,调整第二铰链2的限位槽21的长度使得发动机罩104下压的作用方向位于第二轴线102的后方,直接利用驱动装置5自身的保压功能,实现发动机罩104后端的缓慢下降,进一步减小冲击强度。
可选地,驱动装置5为气体发生器、高速电动源、高压液力驱动源或高压气体蓄能装置,反应迅速,在检测到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可以快速驱动第二铰链2向第二位置处转动,从而驱动发动机罩104后端快速抬起,可以对行人进行更好、更及时的保护。
如图1-图9中所示,驱动装置5与第二铰链2绕第三轴线103铰接相连,第三轴线103位于第二轴线102后方,连接方便,驱动灵活、快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中所示,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还包括支座4,支座4适于与车身固定相连,第二铰链2与支座4绕第二轴线102可转动地相连,驱动装置5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可移动,移动部分与第二铰链2铰接相连,固定部分与支座4铰接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图9中所示,支座4包括固定支架41和支撑板42,支撑板42与固定支架41相连且从固定支架41向下延伸,驱动装置5的固定部分固定在支撑板42的下部且位于支撑板42与第二铰链2之间,固定支架41适于与车身固定,固定支架41的前端与第二铰链2绕第二轴线102可转动地相连,通过设置支座4,可以方便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与车身间连接,装配更加方便。例如,在装配时,可以在发动机舱外完成第一铰链1与第二铰链2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铰链2与支座4和驱动装置5的连接,连接完成后将支座4、第一铰链1、第二铰链2以及驱动装置5整体放入发动机舱内,此时在发动机舱内仅需要将支座4与车身进行连接,并将第一铰链1与发动机罩104进行连接即可完成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的装配,装配灵活方便,避免发动机舱内其他零部件对装配造成干扰或者因发动机舱内的空间狭小而提高装配难度,影响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图9中所示,驱动装置5为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套筒51和推杆52,其中推杆52为驱动装置5的移动部分,套筒51为驱动装置5的固定部分,推杆52设在套筒51内且可相对套筒51移动,套筒51与点火管53相连。当车辆检测或识别行人碰撞险情时,开始启动行人保护程序,行人保护系统ECU发出点火信号给驱动装置5,点火管53触发,套筒51内部释放气体,推杆52沿着套筒51的管壁方向快速伸出,推杆52推动第二铰链2绕第二轴线102顺时针旋转,进而驱动第一铰链1和发动机罩104绕着发动机罩104的前端向上转动,发动机罩104后端抬升,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反应迅速,对行人的保护更加及时。
此外,如图1-图9中所示,点火管53的下端设有第一接头54,第一接头54包括第一连接段541和第二连接段542,第一连接段541与第二连接段542垂直相连,第一接头54大致呈倒“L”型,推杆52的上端设有第二接头55,第二接头55包括第三连接段551和第四连接段552,第三连接段551与第四连接段552垂直相连,第二接头55大致呈正立的“L”型,第一接头54的第二连接段542上设有第六定位孔206,第二接头55的第四连接段552上设有第七定位孔207。支座4包括固定支架41和支撑板42,支撑板42与固定支架41相连且从固定支架41向下延伸,支撑板42大致呈长方形,支撑板42上设有第八定位孔208,第三销柱303穿过第六定位孔206和第八定位孔208将第一接头54与支撑板42铰接在一起,从而完成驱动装置5的固定部分与支座4的铰接相连。同样地,第二铰链2上设有与第七定位孔207对应的第九定位孔209,第四销柱304穿过第七定位孔207和第九定位孔209将第二接头55与第二铰链2铰接在一起,从而完成驱动装置5的移动部分与第二铰链2的铰接相连,装配方便,并且此时第三轴线103为第四销柱304的中心轴线。可选地,第三销柱303和第四销柱304为铆接销,装配方便,且连接稳定可靠。
固定支架41位于水平面内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支架41上设有多个用于与车身进行连接的连接孔414,固定支架41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车身进行固定连接,以将支座4固定在车身上,固定支架41的与第二铰链2相邻一侧的边缘上(如图1中所示的固定支架41的右边缘上)设有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1位于右边缘的前端,第二连接部412位于右边缘的后端,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由固定支架41向上延伸,第三定位孔203设在第二连接部412上,第五定位孔205设在第一连接部411上,便于支座4与第二铰链2进行连接。固定支架41的右侧边缘的中部设有朝向固定支架41内侧的凹口413,驱动装置5的移动部分可穿过凹口413与第二铰链2进行连接,支座4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更加方便。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罩104、车身和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第一铰链1与发动机罩104固定相连,第二铰链2与车身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102可转动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100,在车辆检测或识别到行人碰撞险情时,通过第二铰链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一铰链1和发动机罩104绕着发动机罩104的前端上相转动,发动机罩104的后端抬起,发动机罩104与发动机舱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104下方的硬物,可以有效地减轻行人的头部损伤。并且车辆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罩固定相连;
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第一铰链绕第一轴线铰接相连,所述第二铰链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可转动,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铰链相对车身固定,所述第一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发动机罩,所述第二铰链设置成当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以使所述发动机罩绕所述发动机罩的前端向上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的后方;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轴,所述限位轴适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轴支撑所述第二铰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具有以所述第二轴线为圆心的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轴可滑动地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轴卡紧在所述限位槽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轴卡紧在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翻边,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翻边适于与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另一个的侧壁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包括固定段和溃缩段,所述固定段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罩固定相连,所述溃缩段与所述固定段相连且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溃缩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适于与车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支座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限位轴固定在所述支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与所述支座铆接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包括凸缘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凸缘部的两侧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凸缘部夹持在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支座之间,所述第一轴段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铰链,所述第二轴段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支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铰链铰接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铰链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高压液力驱动源或高压气体蓄能装置,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驱动装置适于支撑所述第二铰链。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铰链绕第三轴线铰接相连,所述第三轴线位于所述第二轴线后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气体发生器、高速电动源、高压液力驱动源或高压气体蓄能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适于与车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支座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相对所述固定部分可移动,所述移动部分与所述第二铰链铰接相连,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支座铰接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固定支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且从所述固定支架向下延伸,所述驱动装置的固定部分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下部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铰链之间,所述固定支架适于与车身固定,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铰链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罩;
车身;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所述行人碰撞保护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发动机罩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车身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
CN201610931544.9A 2016-10-31 2016-10-31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080014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544.9A CN108001404A (zh) 2016-10-31 2016-10-31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544.9A CN108001404A (zh) 2016-10-31 2016-10-31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404A true CN108001404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47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1544.9A Pending CN108001404A (zh) 2016-10-31 2016-10-31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14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5586A (zh) * 2018-09-11 2018-12-1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
CN117222551A (zh) * 2021-05-25 2023-12-12 穆尔蒂马蒂奇公司 行人保护汽车铰链
CN117222551B (zh) * 2021-05-25 2024-04-26 穆尔蒂马蒂奇公司 行人保护汽车铰链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3249A (ja) * 2002-12-25 2004-07-22 Aisin Seiki Co Ltd リフトアップ装置及びリフトアップシステム構造
EP1615809B1 (en) * 2003-04-24 2010-03-17 Autoliv Development Aktiebolag A safety device
CN102582567A (zh) * 2012-02-29 2012-07-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
CN103174353A (zh) * 2011-12-22 2013-06-26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整合在四连杆系中的行人保护装置
CN103818339A (zh) * 2012-11-15 2014-05-28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3249A (ja) * 2002-12-25 2004-07-22 Aisin Seiki Co Ltd リフトアップ装置及びリフトアップシステム構造
EP1615809B1 (en) * 2003-04-24 2010-03-17 Autoliv Development Aktiebolag A safety device
CN103174353A (zh) * 2011-12-22 2013-06-26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整合在四连杆系中的行人保护装置
CN102582567A (zh) * 2012-02-29 2012-07-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
CN103818339A (zh) * 2012-11-15 2014-05-28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5586A (zh) * 2018-09-11 2018-12-1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
CN117222551A (zh) * 2021-05-25 2023-12-12 穆尔蒂马蒂奇公司 行人保护汽车铰链
CN117222551B (zh) * 2021-05-25 2024-04-26 穆尔蒂马蒂奇公司 行人保护汽车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2241B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utomotive hood hinge assembly
JP4973412B2 (ja) 自動車のフード跳ね上げ装置及びフード跳ね上げ方法
US6964316B1 (en) Front opening hood assembly
US9399443B2 (en) Deployable vehicle hood extender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US20100193277A1 (en) Restraint System for a Hood Lift Device
EP2733024B1 (en) A safety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GB2521941A (en) Deployable upper leg stiffener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KR101640550B1 (ko) 차량용 액티브 후드 장치
EP1536991B1 (en) A motor vehicle and a hinge assembly therefor
US7591333B1 (en) Front hood assembly
EP2345563B1 (en) Deployable Bonnet System
CN108001404A (zh)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EP2380787B1 (en) Hinge Mechanism
CN108005497A (zh) 引擎罩的锁扣装置及行人保护装置
EP2301814B1 (en) Safety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JP5765267B2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CN108001403A (zh)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CN108001401B (zh) 引擎罩抬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800008B (zh) 引擎罩的抬升装置和车辆
RU204399U1 (ru) Активный капот автомобиля для защиты пешеходов
KR20070005064A (ko) 차량의 후드 리프트 장치
KR101735048B1 (ko) 자동차의 액티브 후드 장치
CA2608775C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utomotive hood hinge assembly
CN108001402B (zh) 引擎罩抬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800007B (zh) 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