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0511A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80511A CN107980511A CN201711195312.2A CN201711195312A CN107980511A CN 107980511 A CN107980511 A CN 107980511A CN 201711195312 A CN201711195312 A CN 201711195312A CN 107980511 A CN107980511 A CN 1079805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ato
- corn
- sowing
- planting
- cultural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涉及一种玉米与马铃薯栽培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方法对于光能利用不充分,土壤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一、整地;二、种子选择及处理;三、田间配置;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五、科学施肥;六、精细管理;七、适时收获。比单作玉米相比,本发明方法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5%,土壤全氮含量增加6.4%;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群落数量增加15.4%,菌根真菌群落增加32.6%。本发明马铃薯产量8700kg/hm2,玉米产量11395kg/hm2,玉米、马铃薯合计增收4590元/hm2。本发明由于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与马铃薯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具有产量高、成熟早、用途广泛、产量稳定、适应性强、分布广泛、营养丰富等优点。中国是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29%,总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5%,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以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为主产区。2015年,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安全保障作物,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马铃薯栽培方法很多,按照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分为地膜栽培、大棚栽培、露地栽培等,按照马铃薯在田间的配置分有清作、间套作等。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适宜种植马铃薯耕地资源的限制,马铃薯连作逐渐增多,既导致耕地土壤结构变差,养分失衡,有机质降低,根区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而且马铃薯病虫害增多,品质和产量下降。
玉米(Zea mays L.),禾本科玉蜀黍属,是我国种植面积、总产量最大的作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其中东北松辽平原因玉米种植的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而被称为“黄金玉米带”。该地区玉米种植多采用等行距清种模式。
现有的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光能利用不充分,土壤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方法对于光能利用不充分,土壤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秋季收获后,采用耕、整地机械进行耕整地,耕翻深度20-30cm,打破犁底层,翻后及时拖平耙压,做到无漏耕、无立垡,土块疏松,细碎,达到可播种状态,冬季蓄水保墒。
二、种子选择及处理: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优质、高产、安全成熟、抗逆性强、耐密玉米品种,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3天,播种前10天进行1-2次发芽试验,选择应用发芽率在90%以上的玉米种子,播种前用玉米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或直接选择包衣种子,防治苗期地下害虫、苗期病害及丝黑穗病。选择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分枝少,匍匐茎短,结薯集中的马铃薯品种。
三、田间配置:玉米种植垄距是2米1个种植条带,每个种植条带由大行距1.6米和小行距0.4米组成,在0.4米小行距上播种2行玉米,株距为14-16cm,在1.6米大行距中间栽植2行马铃薯,马铃薯行距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玉米相距50cm,如图1所示,马铃薯的播种深度为10-12cm。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马铃薯的播种期是在当地晚霜前25天,气温稳定通过5-7℃时为最佳播种期,一般在4月20至4月25日播种为宜(吉林省中部地区)。在马铃薯播种前30天将马铃薯种出储藏窖,完成选种后,进行马铃薯催芽,催芽温度稳定在15℃、相对湿度为55%~65%,注意遮光。播种前2-3天,当马铃薯芽长到1.5厘米时即可切芽播种,马铃薯播种后覆盖地膜。
当春季地表以下5cm地温稳定通过8-10℃时,进行玉米播种,最佳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25日-5月5日。玉米株距14-16cm,密度为6.5万株/hm2,播种深度3-4cm,深浅一致,播种后及时镇压。
五、科学施肥: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尿素为辅。
马铃薯采用一次性施肥,每公顷施肥量为N 100kg、P2O5 90kg、K2O 120kg。当马铃薯生长到现蕾期即块茎形成期,喷施1次叶面肥。
玉米采用基肥+追肥方式2次施入,基肥为每公顷N 80kg、P2O5 120kg、K2O 120kg,播种同时施入基肥;玉米拔节前进行追肥,追肥量为每公顷N 120kg,应用拖拉机牵引施肥机械将肥料侧施于玉米苗的外侧8-10cm,施肥深度8-10cm。
六、精细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及时在地膜打孔引苗,并用土封好孔口,以利保温保墒。有旺长趋势时,即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多效唑,矮化植株,促进薯块膨大。
玉米3-4叶时,去除小苗、病苗、弱苗,按要求密度定苗。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玉米6-10片叶时,喷施含矮壮素、缩节胺、乙烯利等的生长调节剂,有效防止玉米徒长、倒伏,降低穗位。
七、适时收获:玉米苞叶变黄,干枯松驰,玉米籽粒形成黑层(将玉米籽粒从果穗拨下,成熟籽粒基部形成一黑层)时,为最适采收期,一般在9月末-10月初,采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
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并逐渐枯萎,当80%的地上茎叶枯黄萎蔫时,即地上茎叶呈现黄色,为马铃薯最适收获期。
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玉米品种为良玉99、利民33等。步骤二所述马铃薯品种为荷兰7号、东农303或克新4号。
进一步的,步骤四中马铃薯切芽块前要对切刀消毒,用体积浓度70%的酒精或质量浓度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切芽块要注意质量,每一芽块重量要达到40克以上,并且大小均匀。
进一步的,步骤四中马铃薯播种采用马铃薯播种机或人工方式播种。
进一步的,步骤四中马铃薯播种后覆盖厚度为0.008毫米的地膜。
进一步的,步骤四中玉米播种采用康达2BMZF-2免耕播种机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六中施用多效唑的具体方法为:每次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g兑水60kg形成液体进行喷雾。
本发明主要是采用作物间套作模式,对玉米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利用一高一低搭配种植,创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复合群体结构,发挥作物之间的互补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改善了土壤性状,丰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本发明玉米、马铃薯2种作物间作,玉米、马铃薯根系分布于不同土壤层次,作物间根系交错,玉米根茬和马铃薯凋落物还田后,丰富了土壤碳源;2种作物根系分布不同,可以有效利用不同土壤层次、不同形态的养分,减少单一作物对某些养分的过度消耗。本发明方法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单作玉米增加8.5%,土壤全氮含量增加6.4%;
本发明的间作模式,较种植单一作物植株残体、根系残留物、根系分泌物增加,提供给土壤微生物群落生长的营养物质增加,进而影响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群落数量增加15.4%,菌根真菌群落增加32.6%。
2、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玉米和马铃薯株高不同,叶片空间分布上形成了立体分布,增加了作物侧面截光量,改变了单一清种截光只在作物生长高度平面内的状况,间作群体中玉米下部相对光照强度比单作玉米提高9.4%-32.1%。间作群体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比单作玉米提高6.1%-18.8%,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低于单作5.2%-12.3%。间作模式光能利用比玉米单作提高0.21个百分点。
3、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本发明玉米-马铃薯间作栽培方法,优化了复合群体结构,通风透光良好,促进玉米、马铃薯良性生长,达到了玉米增产、马铃薯增收的目的。本发明马铃薯产量8700kg/hm2,扣除生产成本马铃薯净增收3323元/hm2;间作玉米产量11395kg/hm2,与单作玉米相比净增收1267元/hm2。玉米、马铃薯合计增收4590元/hm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中种植条带的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整地:秋季收获后,进行耕整地,耕翻深度20-30cm,打破犁底层,冬季蓄水保墒;
二、种子选择及处理:选用优质、高产、安全成熟、抗逆性强且耐密玉米品种,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3天,播种前10天进行1-2次发芽试验,选择应用发芽率在90%以上的玉米种子,播种前用玉米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或直接选择包衣种子,选择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分枝少、匍匐茎短且结薯集中的马铃薯品种;
三、田间配置:玉米种植垄距是2米1个种植条带,每个种植条带由大行距1.6米和小行距0.4米组成,在0.4米小行距上播种2行玉米,株距为14-16cm,在1.6米大行距中间栽植2行马铃薯,马铃薯行距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玉米相距50cm,马铃薯的播种深度为10-12cm;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马铃薯的播种期是在气温稳定通过5-7℃时,在马铃薯播种前30天对马铃薯选种,进行马铃薯催芽,催芽温度稳定在15℃、相对湿度55%~65%,遮光,当马铃薯芽长到1.4~1.6厘米时即可切芽播种,马铃薯播种后覆盖地膜;
当春季地表以下5cm地温稳定通过8-10℃时,进行玉米播种,玉米株距14-16cm,播种深度3-4cm,深浅一致,播种后及时镇压;
五、科学施肥:
马铃薯采用一次性施肥,每公顷施肥量为N 100kg、P2O5 90kg和K2O 120kg,当马铃薯生长到块茎形成期,喷施1次叶面肥;
玉米采用基肥+追肥方式2次施入,基肥为每公顷N 80kg、P2O5 120kg和K2O 120kg,播种同时施入基肥;玉米拔节前进行追肥,追肥量为每公顷N 120kg,将肥料侧施于玉米苗的外侧8-10cm,施肥深度8-10cm;
六、精细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在地膜打孔引苗,并用土封好孔口,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多效唑;
玉米3-4叶时,去除病苗和弱苗,玉米6-10片叶时,喷施生长调节剂;
七、适时收获: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玉米;
当马铃薯植株80%的地上茎叶枯黄萎蔫时,进行收获。
本实施方式方法利用一高一低搭配种植,创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复合群体结构,发挥作物之间的互补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该栽培方法既解决马铃薯长期连作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又能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种植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玉米品种为良玉99或利民33。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马铃薯品种为荷兰7号、东农303或克新4号。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马铃薯切芽块前要对切刀消毒,用体积浓度70%的酒精或质量浓度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每一芽块重量要达到40克以上,并且大小均匀。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马铃薯播种采用马铃薯播种机或人工方式播种。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马铃薯播种后覆盖厚度为0.008毫米的地膜。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玉米播种的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25日-5月5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玉米播种密度为6.5万株/hm2。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施用多效唑的具体方法为:每次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g兑水60kg形成液体进行喷雾。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案例玉米-马铃薯间作栽培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本实施例在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晨光村6社实施。
一、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其耕层(0~20cm)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26.9g/kg,全N 1.2g/kg,全P 1.06g/kg,全K 16.87g/kg,速效氮118.8mg/kg,速效磷18.0mg/kg,速效钾111mg/kg,土壤容重1.12g/cm3,pH为6.6。秋季收获后,采用耕、整地机械进行耕整地,耕翻深度20-30cm,打破犁底层,翻后及时拖平耙压,做到无漏耕、无立垡;土块疏松,细碎,达到可播种状态,冬季蓄水保墒。
二、种子选择及处理: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安全成熟、抗逆性强、耐密玉米品种利民33。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天。播种前10天进行2次发芽试验,选择应用发芽率在90%以上的玉米种子。播种前用玉米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防治苗期地下害虫、苗期病害及丝黑穗病。
选择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分枝少,匍匐茎短,结薯集中的马铃薯品种品种荷兰7号。
三、田间配置:玉米种植垄距是2米1个种植条带,由大行距B=1.6米和小行距C=0.4米组成。在0.4米小行距上播种2行玉米,株距为14-16cm;在1.6米大行距中间栽植2行马铃薯,马铃薯行距E=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玉米相距D=50cm。如图1所示。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马铃薯的播种期是在当地晚霜前25天,气温稳定通过5-7℃时为最佳播种期,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将马铃薯种出窖,按种植要求,做好选种、催芽工作。待芽长到1.5厘米时即可切芽播种。切芽块前一定要切刀消毒,用70%的酒精浸泡切刀即可。切芽块要注意质量,每一芽块要达到40克以上重,并且大小均匀。
可采用马铃薯播种机或人工方式播种,在1.6米大行间播种2行马铃薯,2行马铃薯行距60cm,马铃薯株距25cm,播深10-12cm,播后覆盖厚度为0.008毫米的地膜,起到保温保墒和控制杂草作用。
当春季裸地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进行玉米播种。采用康达2BMZF-2免耕播种机进行玉米播种,玉米株距14-16cm,密度为6.5万株/hm2,播种深度3-4cm,深浅一致,播种后及时镇压。
五、科学施肥: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尿素为辅。
马铃薯采用一次性施肥,每公顷施肥量为N 100kg、P2O5 90kg、K2O 120kg。当马铃薯生长到现蕾期即块茎形成期,喷施1次叶面肥。
玉米采用基肥+追肥方式2次施入,基肥为每公顷N 80kg、P2O5 120kg、K2O 120kg,播种同时施入基肥。玉米拔节前进行追肥,追肥量为每公顷N 120kg,应用拖拉机牵引施肥机械将肥料侧施于玉米苗的外侧8-10cm,施肥深度8-10cm。
六、精细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及时打孔引苗,并用土封好孔口,以利保温保墒。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多效唑,具体方法为:每次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g兑水60kg形成液体进行喷雾。用以矮化植株,促进薯块膨大。
马铃薯盛花期,遇到连雨天气注意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如发现,及时拔掉病株,并带出田外处理,病穴处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对病株周围植株喷施50%退菌特(三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季注意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蚜虫、红蜘蛛等。
玉米3-4叶时,去除小苗、病苗、弱苗,按要求密度定苗。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玉米6-10片叶时,喷施矮壮素,有效防止玉米徒长、倒伏,降低穗位。
七、适时收获:玉米苞叶变黄,干枯松驰,玉米籽粒形成黑层(将玉米籽粒从果穗拨下,成熟籽粒基部形成一黑层)时,为适宜采收期,采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
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并逐渐枯萎,当80%的地上茎叶枯黄萎蔫时,即地上茎叶呈现黄色,此时,地下块茎即达到生理成熟状态,为最适收获期,采用机械打秧,机械收获。
实施效果:
比单作玉米相比,本实施例方法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5%,土壤全氮含量增加6.4%;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群落数量增加15.4%,菌根真菌群落增加32.6%。
本方法间作群体中玉米下部相对光照强度比单作玉米提高32.1%。间作群体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比单作玉米提高18.8%,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低于单作12.3%。间作模式光能利用比玉米单作提高0.21个百分点。
本实施例玉米-马铃薯间作栽培方法,优化了复合群体结构,通风透光良好,促进玉米、马铃薯良性生长,达到了玉米增产、马铃薯增收的目的。本发明马铃薯产量8700kg/hm2,扣除生产成本马铃薯净增收3323元/hm2;间作玉米产量11395kg/hm2,与单作玉米相比净增收1267元/hm2。玉米、马铃薯合计增收4590元/hm2。
Claims (9)
1.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整地:秋季收获后,进行耕整地,耕翻深度20-30cm,打破犁底层,冬季蓄水保墒;
二、种子选择及处理:选用优质、高产、安全成熟、抗逆性强且耐密玉米品种,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3天,播种前10天进行1-2次发芽试验,选择应用发芽率在90%以上的玉米种子,播种前用玉米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或直接选择包衣种子,选择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分枝少、匍匐茎短且结薯集中的马铃薯品种;
三、田间配置:玉米种植垄距是2米1个种植条带,每个种植条带由大行距1.6米和小行距0.4米组成,在0.4米小行距上播种2行玉米,株距为14-16cm,在1.6米大行距中间栽植2行马铃薯,马铃薯行距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玉米相距50cm,马铃薯的播种深度为10-12cm;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马铃薯的播种期是在气温稳定通过5-7℃时,在马铃薯播种前30天对马铃薯选种,进行马铃薯催芽,催芽温度稳定在15℃、相对湿度55%~65%,遮光,当马铃薯芽长到1.4~1.6厘米时即可切芽播种,马铃薯播种后覆盖地膜;
当春季地表以下5cm地温稳定通过8-10℃时,进行玉米播种,玉米株距14-16cm,播种深度3-4cm,深浅一致,播种后及时镇压;
五、科学施肥:
马铃薯采用一次性施肥,每公顷施肥量为N 100kg、P2O5 90kg和K2O 120kg,当马铃薯生长到块茎形成期,喷施1次叶面肥;
玉米采用基肥+追肥方式2次施入,基肥为每公顷N 80kg、P2O5 120kg和K2O 120kg,播种同时施入基肥;玉米拔节前进行追肥,追肥量为每公顷N 120kg,将肥料侧施于玉米苗的外侧8-10cm,施肥深度8-10cm;
六、精细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在地膜打孔引苗,并用土封好孔口,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多效唑;
玉米3-4叶时,去除病苗和弱苗,玉米6-10片叶时,喷施生长调节剂;
七、适时收获: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玉米;
当马铃薯植株80%的地上茎叶枯黄萎蔫时,进行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玉米品种为良玉99或利民3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马铃薯品种为荷兰7号、东农303或克新4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马铃薯切芽块前要对切刀消毒,用体积浓度70%的酒精或质量浓度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每一芽块重量要达到40克以上,并且大小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马铃薯播种采用马铃薯播种机或人工方式播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马铃薯播种后覆盖厚度为0.008毫米的地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玉米播种的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25日-5月5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玉米播种密度为6.5万株/hm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施用多效唑的具体方法为:每次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g兑水60kg形成液体进行喷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95312.2A CN107980511A (zh) | 2017-11-24 | 2017-11-24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95312.2A CN107980511A (zh) | 2017-11-24 | 2017-11-24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80511A true CN107980511A (zh) | 2018-05-04 |
Family
ID=62032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95312.2A Pending CN107980511A (zh) | 2017-11-24 | 2017-11-24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8051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7436A (zh) * | 2018-10-26 | 2019-01-15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控制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中杂草的种植管理方法 |
CN109964762A (zh) * | 2019-04-26 | 2019-07-05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降低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的种植模式 |
CN112450010A (zh) * | 2020-10-27 | 2021-03-09 | 新疆农业大学 | 玉米-马铃薯间作在生态调控防治马铃薯甲虫中的应用 |
CN113875518A (zh) * | 2021-10-14 | 2022-01-04 |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1407A (zh) * | 2010-11-10 | 2012-05-23 | 王宏凯 |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
CN103975757A (zh) * | 2014-06-04 | 2014-08-13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种马铃薯套玉米连作下轮作栽培方法 |
CN105191654A (zh) * | 2015-10-30 | 2015-12-30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
CN105210652A (zh) * | 2015-10-30 | 2016-01-06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玉米与绿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
CN105706649A (zh) * | 2014-12-01 | 2016-06-29 | 吕汰 | 一种山旱地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栽培方法 |
CN106034726A (zh) * | 2016-07-27 | 2016-10-26 | 柳州创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方法 |
-
2017
- 2017-11-24 CN CN201711195312.2A patent/CN1079805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1407A (zh) * | 2010-11-10 | 2012-05-23 | 王宏凯 |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
CN103975757A (zh) * | 2014-06-04 | 2014-08-13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种马铃薯套玉米连作下轮作栽培方法 |
CN105706649A (zh) * | 2014-12-01 | 2016-06-29 | 吕汰 | 一种山旱地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栽培方法 |
CN105191654A (zh) * | 2015-10-30 | 2015-12-30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
CN105210652A (zh) * | 2015-10-30 | 2016-01-06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玉米与绿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
CN106034726A (zh) * | 2016-07-27 | 2016-10-26 | 柳州创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7436A (zh) * | 2018-10-26 | 2019-01-15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控制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中杂草的种植管理方法 |
CN109964762A (zh) * | 2019-04-26 | 2019-07-05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降低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的种植模式 |
CN112450010A (zh) * | 2020-10-27 | 2021-03-09 | 新疆农业大学 | 玉米-马铃薯间作在生态调控防治马铃薯甲虫中的应用 |
CN113875518A (zh) * | 2021-10-14 | 2022-01-04 |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09319B (zh) |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 |
CN105340514B (zh) |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5027940A (zh) | 一种石漠化地区牧草建植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4335860A (zh) | 一种旱直播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
CN102461407B (zh) |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 |
CN102326486A (zh) | 一种紫番薯的种植技术 | |
CN105493812B (zh) | 一种中温带春小麦、冬油菜、荞麦的两年三熟栽培方法 | |
KR101075877B1 (ko) | 자연농법 | |
CN105284370B (zh) | 脱毒富硒马铃薯栽培方法 | |
CN102823420A (zh) | 一种促进青花菜早熟、高产的培育方法 | |
CN105557275A (zh) | 一种马铃薯起垄覆膜种植方法 | |
CN107980511A (zh)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3688706A (zh) | 酿酒糯质高粱三围立体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7821059A (zh) | 一种机械穴直播水稻轻型栽培方法 | |
CN110178667A (zh) | 一种多年生稻的栽培方法 | |
CN105123256A (zh) | 一种滨海盐碱地高固碳及高产种植油葵的方法 | |
CN110036836A (zh) | 麦椒套种体系下的辣椒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5993816A (zh) | 一种采叶银杏与半夏套种的栽培方法 | |
CN108337954A (zh) | 一种高纬度寒区燕麦草的种植方法 | |
Abdimajidov et al. | SOYBEAN GROWING IN UZBEKISTAN | |
CN107409712A (zh) | 葛根种植方法 | |
CN104429544A (zh) | 一种秋冬菜及春豌豆及夏毛豆间套作种的方法 | |
CN108353744A (zh) | 一种高纬度寒区燕麦草的种植方法 | |
CN108633653A (zh) | 一种麦玉轮作的磷肥施用方法以及种植方法 | |
CN108293565A (zh) | 提高新疆果树田土地利用率与效益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