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8127A -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8127A
CN107978127A CN201610921181.0A CN201610921181A CN107978127A CN 107978127 A CN107978127 A CN 107978127A CN 201610921181 A CN201610921181 A CN 201610921181A CN 107978127 A CN107978127 A CN 107978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odule
distance
signal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11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惠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9211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812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3765 priority patent/WO201807236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8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81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所述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并获取基于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分析比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确定与检测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并比对所述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报警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

Description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术,尤其涉及一种防身方法及安全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治安越来越差,总有不法分子盯上独行者及低头族,尤其对于弱势群体(例如,儿童或女性)来说,更是令人担忧。经常一个人加班下班回家行走时,总是不断在环顾四周是否有人靠近,威胁到自身安全。也经常有报道夜跑女性失踪被害等类似社会问题。再现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低头看手机,对于周围是否有坏人靠近很不容易察觉到。
故如何在不法分子靠近之前,使低头族意识到危险或使不发分子已经被发觉,以提高用户的人身安全是现有技术仍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的防身方法及安全防护方法,可至少用于缓解人身安全等外出安防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防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并获取基于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
分析比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确定与检测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并比对所述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
报警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设备还包括:
开关模块,用于根据开关指令控制所述检测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
其中,当所述检测模块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检测模块发射所述检测信号;当所述检测模块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检测模块不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报警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距离,确定报警强度,并以所述报警强度进行报警提醒;
其中,所述检测距离与所述报警强度呈负相关。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单元;
不同接收单元的检测区域不同,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区域内形成的反馈信号。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周期性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安全防护方法,包括:
发射检测信号;
接收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与检测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
比对所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
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开关指令;
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开关指令,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距离,确定报警强度;其中,所述报警强度与所述检测距离呈负相关;
以所述报警强度,进行报警提醒。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接收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检测区域内形成的反馈信号。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包括:
周期性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身方法及安全防护方法,通过检测信号的发送,和反馈信号的接收,可以知道检测对象与设备或保护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再将检测距离与安全距离的比对,当检测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这样就可以在有危险的人或动物靠近时,就能及时告警用户,方便用户及时防御,提升用户的人身安全性或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安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安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安全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安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安全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防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110,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并获取基于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
分析比对模块120,用于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确定与检测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并比对所述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
报警模块130,用于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
本实施例所述的安防设备可供用户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可为靠近设或携带设备的用户的人或动物,等活物。在本实施例中携带所述安防设备的用户可称之为保护对象。
所述检测模块110可发射检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可为非可见光信号,例如,红外信号。
所述检测模块110可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发射单元可包括发射天线,用于发射所述检测信号;所述接收单元可包括接收天线或接收天线阵列等,可以用于接收反馈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馈信号可为检测信号传输到检测对象上之后的反射回的反射信号。所述检测信号还可为各种形式的微波信号,所述分析比对模块120可根据检测模块110发射的微波信号的发射参数和反馈信号的接收参数,确定出检测对象与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根据多普勒原理确定出所述检测距离。
例如,所述检测模块110间隔发射所述检测信号,并记录下检测信号的发射时间,接收反馈信号,并记录反馈信号的接收时间;此时,所述分析比对模块120可以根据所述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的时间差,再结合信号的传输速率,从而计算出检测对象和发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有些情形下,检测对象和目标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可能在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比对模块110可以基于多普勒原理动态确定两个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比对模块120还可以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的接收参数中的接收方向,确定检测对象位于所述保护对象的哪个方向,方便后续报警提醒,危险方向的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比对模块120会预先获得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可为根据用户指令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通过与其他电子设备交互获取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距离可包括多个,例如,分别是第一安全距离和第二安全距离。但是不同的安全距离对应的报警提醒方式不同。
所述分析比对模块120的硬件结构可为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应处理器AP或可编程阵列PLC等。
所述报警模块130,可用于报警提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130可包括声音报警器、灯光报警器、震动报警器或信息报警器。所述声音报警器可用于发出报警音。所述灯光报警器,可用于发射报警灯光,该报警灯光通常为可见光,例如,单色闪烁光,或多色交替闪烁光。所述震动报警器可用于进行震动,从而达到提示保护对象的目的。所述信息报警器可包括显示屏,可用于显示报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防设备可为手机、平板或可穿戴式设备等方便用户随身携带设备的组成部分。
例如,将该安防设备作为手机的组成部分,这样低头族就可以在有陌生人靠近的时候,在手机的显示屏上显示报提醒,或手机就响铃或震动,从而方便保证用户的安全。在户外光线不足的场景中,该安防设备还可以用于对动物的靠近进行报警提醒。为了区分人和动物等活物,及建筑和树木等景物,在本实施李忠所述检测模块110可通过将检测信号设定为针对人体或动物有较强反馈信号形成的特定波段,在本实施例中可为10GHZ的微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110还可以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当检测到有检测对象进入到安全距离,则将开启图像采集,获得采集图像;再通过采集图像的图像识别,确定安全距离内是否有人或动物靠近,同样可以实现报警提醒。
当设置有多个安全距离时,则所述报警模块130将根据当前所述检测距离,所在的安全距离范围,选择对应的报警提醒方式进行报警提醒,以实现不同危险程度的报警提醒。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防设备在检测对象一旦进入安全距离,就开始报警,这样的话,就能够及时提醒保护对象有危险,方便保护对象及时作出安防措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防设备,当与其他设备结合使用时,还可用于保证设备的安全。例如,将所述安防设备设置在手机中,若用户当前将手机放在桌子上,自行离开了,若有人需要靠近手机以盗取手机,安防设备通过报警提醒,可能吓退盗手机者。所述报警模块130可包括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可为与其他设备建立有连接的通信接口,能够将报警提醒发送到其他设备,由其他设备提示用户。显然,此时用户还可通过其他设备及时发现手机有被盗的危险,显然不仅可以用于用户防身,还可以用于设备的安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设备还包括:
开关模块100,用于根据开关指令控制所述检测模块110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
其中,当所述检测模块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检测模块发射所述检测信号;当所述检测模块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检测模块不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所述开关模块100可包括实体开关按键或显示屏显示的虚拟开关按键等。方便用户根据当前需要,控制安防设备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100至少可用于控制检测模块110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整个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130,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距离,确定报警强度,并以所述报警强度进行报警提醒;其中,所述检测距离与所述报警强度呈负相关。
所述报警强度表征的报警提醒的提示强度,不同的报警提醒方式,则报警强度对应的参数不同。例如,声音报警,所述报警强度则可为报警音量、报警音频的节奏等音频参数。例如,灯光报警,所述报警强度可包括灯光的照度、灯光的颜色。再比如,震动报警,所述报警强度可包括震动幅度或震动频次等。当所述信息报警,所述报警强度可包括指示危险程度的信息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强度与检测距离呈负相关,可至少包括报警强度与检测距离成反比,故在本实施例中若检测距离越小,则报警强度越大。
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110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单元;
不同接收单元的检测区域不同,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区域内形成的反馈信号。
这里的接收单元可为接收所述反馈信号的接收天线或接收平面。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检测单元110还包括发射单元;所述发射单元可包括全向天线,所述全向天线可用于发射全向检测信号,即所述检测信号呈球状向外传输。当然素数发射单元可为定向天线,所述定向天线可用于向预定方向发射所述检测信号,若采用定向天线,则所述发射单元的个数优选为多个。且多个发射单元的发射的发射区域是不同的,以覆盖更大检测范围,例如,360度覆盖检测,以更好的进行安防。
在本实施中所述接收单元,将至少朝向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检测区域,以实现全方位的保护。当仅有两个检测区域时,则所述检测区域之间的相差角度为180,当所述检测区域为3个时,相邻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相差角度为120度。总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区域之间的相差角度等于360/N。所述N为检测区域的个数或所述接收单元的个数。所述N可为2、3、4或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110,用于周期性发射所述检测信号。所述检测模块110周期性发射检测信号,方便反馈信号的检测。这种检测信号的发射方式可适用于检测信号为空载信号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安防效果,所述检测单元110可一直发射检测信号,不同时间片内发射的检测信号携带的标识信息不同,这样不同时间片内的反馈信号携带的标识信息不同,故方便分析比对模块120的检测距离确定。所述标识信息可为时间片的时间信息或序号信息。所述检测信号空载为所述检测信号没有携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可包括:
防御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防御距离时,执行自动防御操作;其中,所述防御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例如可为最小安全距离。所述自动防御操作包括安全喷雾的喷射、安全电压的发射。
所述防御模块可为与所述分析比对模块120连接的喷射头或可实现电压释放多谐振荡器等。
通过防御模块的设置,不仅可以实现危险的报警提醒,还可用于自动防御,进一步提升安防的安全系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防护方法,包括:
步骤S110:发射检测信号;
步骤S120:接收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
步骤S130: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与检测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
步骤S140:比对所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
步骤S150: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为应用于前述安防装置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先发射检测信号,再接收基于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在步骤S130中通过反馈信号的分析,可以确定出设备或保护对象与检测对象的距离,该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检测距离。
在步骤S140中将比对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若检测距离已经进入到安全距离,或小于安全距离,则步骤S150中会进行报警提醒,例如,发送报警音、报警灯光、报警震动或报警信息,以实现在有可能造成威信的检测对象靠近之前,就发现检测对象,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方便保护对象的安全防御,以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开关指令;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根据所述开关指令,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当所述开关指令知识开启时,发射所述检测信号,否则不发射检测信号,实现对安放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控制,从而方便安放设备的不必要使用场景的关闭,和需要使用场景中的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50,可包括;根据所述检测距离,确定报警强度;其中,所述报警强度与所述检测距离呈负相关;以所述报警强度,进行报警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距离不同,表示危险程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检测距离,确定报警强度,实现危险程度越高,报警强度越高,则提醒作用越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包括:接收至少两个检测区域内形成的反馈信号。通过接收多个检测区域的反馈信号的接收,以实现多方位或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周期性发射所述检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以空载信号周期性发射,可以尽可能降低设备的功耗。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防御距离时,执行自动防御操作;其中,所述防御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例如可为最小安全距离。
所述自动防御操作包括安全喷雾的喷射、安全电压的发射。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报警提醒,还可以实现自动防御。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几个具体示例:
示例一:
本示例所述的一种防身技术及智能设备,是以使用者为中心,不管使用者是静态还是动态移动过程中,通过360度探测,在用户设定的安全范围内检测到人体靠近时,发出报警音。包括开关设置模块,人体接近探测模块,数据分析对比模块,报警模块四个部分。
1)开关设置模块301,相当于前述的开关模块,主要用以控制是否启动人体接近探测模块,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开启人体探测,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场合乱报警的情况。在打开探测模块的同时,可以依据自己即将使用的场合设定安全范围,安全范围可以设置最小值与最大值,如加班下班路上人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把安全范围最大值设置大些。设置安全范围最小值,以排除同伴的干扰。
2)人体接近探测模块302,相当于前述的检测模块,在开关打开的情况下,人体接近探测模块开始周期性工作,人体接近探测模块主要由人体接近传感器组成。人体接近传感器是以微波多普勒原理为基础,平面型天线作感应系统,以微处理器作控制的一种感应器。探测区域呈双扇形,覆盖空间范围大。通过对传感器驱动的控制,可以对其实现360度周期探测。当有人体接近探测区域时,通过内部微处理器做控制,输出相应信号。
3)数据分析对比模块303,相当于前述的分析比对模块,接收到人体接近探测模块输出的信号后,利用人体接近传感器反应出的探测区人体的位置和行程,计算出探测区域人体的相应距离。将计算出的距离,与用户设定的安全范围进行对比,在用户设定的安全范围就触发报警模块。
4)报警模块304,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模块的触发,启动报警。计算出的距离越靠近安全范围最小值,报警音越强烈。
示例二:
本示例描述的是一种以使用者为中心通过人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设定安全范围内有人体靠近时,给用户以报警提醒。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启人体接近探测模块工作,同时依据自己即将使用的场合设定安全范围;
第二步:人体接近传感器在其探测区域内周期性探测,以达到360度的探测覆盖。在探测区域检测到人体靠近时,记录靠近人体的位置和行程,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计算出相应距离。
第三步:计算出的相应距离,通过数据对比模块分析,与用户设定的安全范围距离进行判断。
第四步:达到用户设定的安全范围距离的话,就启动报警。随着距离的靠近,报警音越强烈。
示例三:
如图5所示,本示例提供了一种以使用者为中心通过人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设定安全范围内有人体靠近时,给用户以报警提醒的技术及智能设备,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为:
步骤S101:开启人体接近传感器工作,并依据场合预先设置安全范围;
步骤S102:人体接近传感器开始探测,并记录探测区域人体的位置和行程;
步骤S102:依据探测到的数据计算相应距离,并与用户预先设置的安全范围进行对比分析;
步骤S103:进入用户的安全范围就启动报警。这里的安全范围包括前述的安全距离。
图6所示,为启动报警过程中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201:计算出的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安全范围进行比对;
步骤S202:判断是否报警,若是进入步骤S203,若否,返回步骤S201;
步骤S203:报警。
所述步骤S202为:进入用户设定的安全范围,就启动报警,否,则不启动报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安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并获取基于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
分析比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确定与检测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并比对所述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
报警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关模块,用于根据开关指令控制所述检测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
其中,当所述检测模块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检测模块发射所述检测信号;当所述检测模块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检测模块不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距离,确定报警强度,并以所述报警强度进行报警提醒;
其中,所述检测距离与所述报警强度呈负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单元;
不同接收单元的检测区域不同,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区域内形成的反馈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周期性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6.一种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检测信号;
接收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与检测对象之间的检测距离;
比对所检测距离和安全距离;
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开关指令;
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开关指令,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检测距离小于所述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提醒,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距离,确定报警强度;其中,所述报警强度与所述检测距离呈负相关;
以所述报警强度,进行报警提醒。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形成的反馈信号,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检测区域内形成的反馈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检测信号,包括:
周期性发射所述检测信号。
CN201610921181.0A 2016-10-21 2016-10-21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Pending CN1079781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21181.0A CN107978127A (zh) 2016-10-21 2016-10-21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PCT/CN2017/073765 WO2018072364A1 (zh) 2016-10-21 2017-02-16 安防设备、安全防护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21181.0A CN107978127A (zh) 2016-10-21 2016-10-21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8127A true CN107978127A (zh) 2018-05-01

Family

ID=62003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1181.0A Pending CN107978127A (zh) 2016-10-21 2016-10-21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8127A (zh)
WO (1) WO201807236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4129A (zh) * 2018-11-02 2019-04-16 深圳慧安康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关怀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557647A (zh) * 2020-03-23 2020-08-21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体温检测的方法、颈部按摩仪和装置
CN111932825A (zh) * 2020-08-21 2020-11-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标对象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64584A (zh) * 2020-07-18 2020-11-20 浙江川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距离检测仪
CN112927465A (zh) * 2021-01-29 2021-06-08 安徽佳美瑞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别墅安防系统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报警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9402Y (zh) * 2008-03-14 2009-04-29 武光杰 微波传感器
CN201251625Y (zh) * 2008-08-08 2009-06-03 武光杰 微波传感器
JP2015200974A (ja) * 2014-04-04 2015-11-12 敬治 姫野 緊急連絡システム
CN105448034A (zh) * 2015-12-19 2016-03-30 重庆凯龙科技有限公司 防身报警器
CN105487649A (zh) * 2014-09-19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6132492A1 (ja) * 2015-02-18 2016-08-25 株式会社ラムロック 徘徊通知サーバ及び徘徊通知システム
CN205563932U (zh) * 2016-02-18 2016-09-07 厦门朗纳科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能主动监控报警的夜跑安全衣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6978A (ja) * 2009-11-18 2011-06-02 Yasuo Nakane 歩行者安全対応器
CN105205978A (zh) * 2014-06-09 2015-12-30 江玉 一种手机红外避险报警装置
CN105049600A (zh) * 2015-06-05 2015-11-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自动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5847476A (zh) * 2016-05-18 2016-08-10 青岛大学 一种遇障红外报警手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9402Y (zh) * 2008-03-14 2009-04-29 武光杰 微波传感器
CN201251625Y (zh) * 2008-08-08 2009-06-03 武光杰 微波传感器
JP2015200974A (ja) * 2014-04-04 2015-11-12 敬治 姫野 緊急連絡システム
CN105487649A (zh) * 2014-09-19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6132492A1 (ja) * 2015-02-18 2016-08-25 株式会社ラムロック 徘徊通知サーバ及び徘徊通知システム
CN105448034A (zh) * 2015-12-19 2016-03-30 重庆凯龙科技有限公司 防身报警器
CN205563932U (zh) * 2016-02-18 2016-09-07 厦门朗纳科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能主动监控报警的夜跑安全衣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4129A (zh) * 2018-11-02 2019-04-16 深圳慧安康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关怀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634129B (zh) * 2018-11-02 2022-07-01 深圳慧安康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关怀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557647A (zh) * 2020-03-23 2020-08-21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体温检测的方法、颈部按摩仪和装置
CN111557647B (zh) * 2020-03-23 2024-02-27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体温检测的方法、颈部按摩仪和装置
CN111964584A (zh) * 2020-07-18 2020-11-20 浙江川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距离检测仪
CN111932825A (zh) * 2020-08-21 2020-11-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标对象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32825B (zh) * 2020-08-21 2022-08-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标对象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27465A (zh) * 2021-01-29 2021-06-08 安徽佳美瑞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别墅安防系统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报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2364A1 (zh)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8127A (zh) 安防设备及安全防护方法
CN110290353A (zh) 监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90352A (zh) 监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2768790B (zh) Nfc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6778591B (zh) 报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957316A (zh) 一种智能手机防盗保护方法
KR101797410B1 (ko) 경보 통지 메시지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03505803A (ja) セキュリティに関する改良
CN107589725B (zh) 一种基于内置天线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设备
CN202995945U (zh) 一种智能防盗系统
CN102855716A (zh) 门铃系统的自动识别访客方法及门铃系统
CN103794015A (zh) 智能防盗系统
CN106846720A (zh) 一种电子监护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9306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围栏联动系统
US20140292526A1 (en) Mobile device arranged with a safety application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an alarm for use in the device
US20030096580A1 (en) Phone monitoring appliance
CN20485685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
CN110336910A (zh) 一种隐私数据保护方法及终端
CN108810235A (zh)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099421B1 (ko) 유비쿼터스 센서 네트워크 기반의 무인 경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979070A (zh) 一种具有红外感应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A28331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using touch screen
CN103426269A (zh) 一种室内智能防盗方法
CN116321213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RU14983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хранной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с функцией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тревоги на компьютеризиров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