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0235A -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0235A
CN108810235A CN201710283851.5A CN201710283851A CN108810235A CN 108810235 A CN108810235 A CN 108810235A CN 201710283851 A CN201710283851 A CN 201710283851A CN 108810235 A CN108810235 A CN 108810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arget
terminal
antenna circuit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38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0235B (zh
Inventor
沈少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2838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0235B/zh
Priority to US16/608,459 priority patent/US1110890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4615 priority patent/WO201819680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0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0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0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0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4B5/7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04B5/2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04M1/72463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by limiting the access to the user interface, e.g. locking a touch-screen or a keypad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基于终端内目标感应对象与终端外目标待感应对象的配合进而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终端的控制,与现有终端基于触控屏进行控制的控制原理完全不同,且二者呈现给用户的控制操作方式也会存在不同,且不受终端触控屏尺寸的显示,既丰富了终端的控制方式,又能提升控制的便利性,同时不需要对终端硬件进行任何改动或升级,控制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Description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IPAD、阅读器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终端操作的便利性,终端交互性,趣味性,智能性等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更快捷的新型感应操作控制方式。而目前对手机、智能手表IPAD等终端的操作控制都主要还是基于直接触摸电阻或电容屏对应的控制操作,用户一般需要通过手指或专用触控笔直接在触控屏上进行相应触控操作,操作的趣味性单一。且由于终端向微型化和界面大型化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对于微型化的终端,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存在屏幕界面太小或无界面的情况,给用户的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对于大尺寸手机,比如大于5寸以上的智能手机或者PAD,也会存在界面太大,用户手太小,界面无法单手覆盖的问,用户操作也会存在很大的不便,以上问题导致用户对终端操控的体验满意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主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新的终端控制方案,解决现有终端基于触控屏的触控操作,操作趣味性单一、操作不便导致用户操作体验满意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与终端上的目标感应对象以及终端外的目标待感应对象对应,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根据终端的待控制功能预先设定,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产生作用于所述目标天线回路、影响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
在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匹配时,触发对所述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与终端上的目标感应对象以及终端外的目标待感应对象对应,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根据终端的待控制功能预先设定,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产生作用于所述目标天线回路、影响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匹配时,触发对所述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的任一项的终端控制方法。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先设定终端内待控制功能、以及触发控制该待控制功能的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以及该目标感应对象和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在终端上对应的目标天线回路,其中选择设定的目标感应对象与目标待感应对象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产生作用于目标天线回路、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基于上述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并在判断获取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匹配时,触发对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终端内目标感应对象与终端外目标待感应对象的配合进而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终端的控制,与现有终端基于触控屏进行控制的控制原理完全不同,且二者呈现给用户的控制操作方式也会存在不同,且不受终端触控屏尺寸的显示,既丰富了终端的控制方式,又能提升控制的便利性,同时不需要对终端硬件进行任何改动或升级,控制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手靠近终端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场景的接收电平波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终端处于桌面内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终端天线部分处于桌面外示意图;
图10为图8和图9所示场景的接收电平波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在桌面上的不同几种方式对应的接收电平波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马达作为感应对象时的接收电平波动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指纹芯片作为感应对象时的接收电平波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摆动示意图;
图15为图14终端摆动过程中的接收电平波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两终端通向靠近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两终端背对背靠近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两终端通向逐渐靠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解决现有终端主要基于触控屏通过触控方式实现对终端功能进行控制而存在的控制方式单一、控制的便利性受终端触控屏尺寸限制、用户体验满意度低的问题。本实施例基于终端内目标感应对象与终端外部目标待感应对象的配合进而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终端的控制,与现有终端基于触控屏进行控制的控制原理完全不同,且二者呈现给用户的控制操作方式也会存在不同,同时不受终端触控屏尺寸的显示,既丰富了终端的控制方式,又能提升控制的便利性,还不需要对终端硬件进行任何改动或升级,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先对终端内的天线回路以及相应的器件进行示例说明。
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由于远距离通话及数据传输的需要,会拥有蜂窝通讯天线,例如2G,3G,4G设置以后的5G等通讯天线;由于中短距离数据传输及音频传输的需要,会有蓝牙,WIFI等2.4G/5G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频段功能天线;由于卫星定位的需要,会拥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LONASS(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伽利略等功能天线;由于短距离射频识别及传输的需要,会拥有NFC低频功能天线。这些天线在终端内都有信号发射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而信号发射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之间具有耦合回路,通过信号发射电路发射的信号可以通过耦合回路耦合到信号接收电路上形成信号接收电路的接收信号。另外,对于发射信号的耦合,可以是在该发射信号到达对应的天线之前耦合至信号接收回路,也可以是发射信号到达天线后耦合至信号接收回路。一般不同的天线具有各自对应的信号发射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而信号发射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以及对应的耦合回路组成本实施例中的天线回路。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天线具有不同的天线回路。且不同的天线在终端上所设的物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天线回路对应的位置也不相同。因此终端上不同的目标感应对象对天线回路的影响也跟其自身功率以及其在终端上所处的物理位置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上的一些对象,例如天线以及终端内的内部部件(例如包括但不限于马达,扬声器,背光模组,触摸屏,USB(Universal Serial Bus)模块,前后摄像头)等,这些对象与终端外部的一些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人体或外部物体)在物理上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会产生作用于天线回路、影响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该信号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噪声参数、电平值等。下面分别以一些应用场景进行示例说明。
例如,对于终端上的各天线,这些天线在自由空间和靠近或接触终端外部对象(例如人体或其他物体介质)过程中,由于所靠近或接触对象介电常数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被靠近或接触对象在天线近磁场的区域内,受自身天线效应的作用,会大大影响到天线辐射特性,对天线发射的射频信号的辐射效应产生折射,反射,阻挡,而通过折射、反射和阻挡的信号会返回至该天线,从而对该天线的信号接收电路上的接收信号产生影响,这部分信号也即是作用于天线回路、影响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即天线对外部对象会产生一定的感应。而外部对象不同,和外部对象的距离,运动状态不同,对终端不同种类和参数天线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通过采集、统计分析这些变化规则,即可利用这些变化规则实现触发对终端相应功能的控制。
终端内的某些部件在工作时,由于终端本身有一些部件,比如马达,扬声器,LCD,背光,触摸屏,USB模块,前后摄像头,同时还有一些芯片,如GPS,WIFI,指纹识别等,这些器件芯片在工作过程中,一部分由于单板走线的限制,其供电线,时钟线,控制线,或者高速传输的数据线,会和终端主频线路靠近,相邻,在其工作时,由于其供电时钟或者数据的传输等,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干扰,对终端的通信频段(例如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主、分集产生干扰和影响,从而导致终端上相应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的电平产生变化。这些影响当有外界物体靠近或者接触终端对应部位的区域时,由于外界物体本身有一定的介电常数,或者一定的导电率,终端靠近或接触面相当于一个近场平板天线,部件工作产生的噪声经过靠近终端天线区域的物体的不断的信号反射,将原有的低噪干扰信号(也即作用于天线回路、影响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进一步加强,并随着部件的工作周期出现有规律性的跳变,跳变的干扰信号反射回的电磁信号又耦合到终端天线回路区域,形成二次混频,对终端天线回路造成影响,将从而使得检测到的终端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也出现规律性(例如周期性)变化。利用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可以实现触发对终端相应功能的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侦测物体(也即待感应对象)接近或接触终端过程中,其终端上相应的感应对象配合对终端内相应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的规律性变化,来实现对终端的接近感应或接触感应式控制。
根据上述示例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终端上可具有多个天线回路,且终端上可以有多个感应对象(例如不同的天线、或内部对天线回路产生干扰信号的部件),同时终端外部的待感应对象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设置为不同的对象,且终端上的感应对象与终端外部的待感应对象配合时所影响的天线回路也会存在不同,且二者的配合方式(例如靠近、接触以及具体的靠近方式、接触方式等)的不同对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的影响程度也会不同。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终端的各功能与相应的感应对象以及待感应对象关联,同时根据感应对象所能影响的天线回路选择相应的天线回路,且该配置过程可支持用户自定义配置,也可以直接配置好。
也即,本实施例中,可以先设定终端内待控制功能(例如解锁)、以及触发对该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的目标感应对象(例如LTE天线)与目标待感应对象(例如手),以及该目标感应对象和目标待感应对象在终端上对应的目标天线回路(例如LTE天线回路),其中选择设定的目标感应对象与目标待感应对象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产生作用于目标天线回路、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并设置好对应的目标信号参数,该目标信号参数可以基于设置好的目标感应对象、目标待感应对象预先进行靠近或接触,并在该过程中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测试而得到,其可以看成是基准参数。
基于上述设置,实现对终端的控制过程参见图1所示,包括:
S101: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
S102:判断获取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是否匹配,如是,转至S103;否则,转至S101;
S103:触发对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过程,基于终端内目标感应对象与终端外目标待感应对象的配合进而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终端的控制,使得对终端的操控既不受终端触控屏尺寸的显示,又丰富了终端的控制方式,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为待控制功能选定目标感应对象时,选择方式可以是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方式一:设置目标感应对象为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此时该天线与外部待感应对象(例如手其他物体)靠近或接触过程中就会对该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产生影响。
方式二:设置目标感应对象为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此处的干扰源部件也即上述终端内的某些部件,其在工作时会产生噪声信号,且该噪声信号在目标待感应对象的作用下能反射至目标天线回路的部件,以对该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产生影响。具体选择哪些部件以及哪路天线回路可以灵活设定。
方式三:设置目标感应对象为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和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此时则是通过天线和部件一起与外部的待感应对象进行配合实现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的影响。
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待感应对象可以包括人体部位和外部物体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人体部位时,该人体部位包括手、脸部中的至少一个,理论上可以是人体的任意部位;
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外部物体时,外部物体可以包括桌面(可以是各种材质或形状的桌面)、钱包、衣物口袋、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且本实施例中终端内的感应对象和终端外的被感应对象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是逐步靠近、或者接触,接触时还可以是完全接触和部分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检测的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为通过将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发射电路发射的基准信号耦合至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接收电路的信号;也即目标天线回路可以通过自发自收实现接收信号的接收,并对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进行获取。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参数理论上可以是任意能反应外部的待感应对象和终端上的感应对象之间的配合情况的参数,例如可以是噪声参数,也可以是接收信号的电平值。
本实施例中,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时,可以在一个或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扫描,从而获取相应的参数。具体如下:
在一个预设频点上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M次扫描,获取接收信号的M个电平值,M大于等于1;具体扫描的次数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灵活设定;
或,
在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分别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N次扫描,获取接收信号在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的N个电平值,N大于等于1。选择的预设频点个数以及在各频点上扫描的次数N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设定。
本实施例中,对应的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预设频点上的目标信号电平值,将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在各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与该预设频点上对应的目标信号电平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例如根据二者之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或者二者的大小关系等确定二者是否匹配。
或,
在一个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电平值的个数大于等于2时,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在该预设频点上的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此时将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根据至少两个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并根据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构成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将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与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匹配。
具体选用单个或多个电平值进行比较,还是通过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比较,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灵活设定。采用多个电平值进行比较或采用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比较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终端内的感应对象与外部待感应对象之间的移动趋势或轨迹状态等。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天线回路上对接收信号进行扫描时,为了避免其他干扰信号的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之前(具体可以是在终端开机时,或者终端检测到自身位置有比较大的变化后),还包括:
获取终端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信号;
获取各干扰信号的谐波频率,并判断各干扰信号的谐波频率是否在终端的工作频段范围内,如是,将该工作频段范围内与该谐波频率对应频点标记为干扰频点,避免后续扫描时在这些干扰频点上进行扫描。这样在后续选择预设频点时,从工作频段范围未被标记为干扰频点的各频点中进行选择。例如:
首先进行外界干扰扫描,对用户所处的环境噪声做一个全频段扫描,判断哪些频段干扰比较强烈,哪些频段没有干扰。通过控制终端进入接收电平自测模式,对全频段全信道做一个快速自检。这个动作可以是手机开机重启后做,也可以是用户到了某一个地区后,检测经纬度较大变化,后台自动启动并进行。如当前环境中2100MZ或者850MHZ是公网信道,在其中的某些信道存在较大干扰,而这些干扰会对后续接收信号的检测造成较大干扰和波动,不利于接收信号的电平稳定性的检测。因此,可将这些测试到的不稳定或有不规则调整接收信号跳变的频段及频点记录下来。在后续的感应扫描自测中,会选择自动避开这些频段,跳过部分频点,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检测条件。
本实施例中,除了从频点避让上进行干扰信号的排除,使得当前扫描工作在非干扰的频点和信道上外。还可以通过硬件进行干扰的滤出。例如当检测到有干扰时,控制天线开关将射频通路切换其它非干扰频段上,在非干扰频段上进行收发通讯和后续感应测试,同时在每个射频开关后,连接一个带通滤波器组,对外界的宽频噪声进一步限制和滤波。使得进入手机天线及接收通路的外界信号是非干扰信号。
通过以上干扰信号的排除,可以使得检测更加稳定可靠,使得以此为依据作出的控制操作也更为精确,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以终端为手机为例,提供一种进行终端控制的完整控制过程的示例,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请参见图2所示,该控制过程包括:
S201:开启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模式,包括开启相关部件及天线自适应感应控制识别模式,关联相关手机操作,功能,无线设置及通讯等。
S202:用户在首次使用本系统时,根据自身需求,在用户设置模块中设置需要人体或物体等待感应对象接触的手机对应天线位置,以及需要感应的手机部件(可以是天线或干扰源部件)。
该步骤中,用户可以设置需要灭屏状态或亮屏状态的手机功能选项,天线区域(也即选用哪些天线回路),人体或其他接触物体种类,需要检测的感应部件或天线,还可以设置及感应识别相关参数(例如电平值以及相关的电平值阈值),敏感度(该敏感度主要用于实现精度控制,例如可以设置检测到的参数(例如电平值)与预设的目标参数(例如电平阈值)之差的范围的大小,从而对控制精度进行控制)设置等。
具体的,在用户交互界面上,用户可以设置哪些功能需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式进行控制,如解锁,加锁,来电接听,静音,震动模式,飞行模式,蓝牙互连,WIFI互连,GPS定位打开等。并将上述功能和目标天线回路感、目标感应对象以及外部的待感应对象(也即待接触物体)一一对应。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感应功能对应的手机天线的位置来选择选用哪些天线回路,如左下角LTE主天线,右下角CDMA主天线,左上角分集天线,右上角GPS天线,右侧边WIFI蓝牙天线,中部NFC天线。
用户设置的待接触物体可以是如桌面,人手,悬空,钱包,口袋,或者是两个装置靠近,如手机和手机,手机和智能手表,手机和蓝牙耳机等。
用户设置的感应对象,也即手机上的感应部件主要包括手机内的马达,LCD,前后摄像头,扬声器SPEAKER,指纹芯片等。同时还有一些芯片,如GPS,WIFI,射频蜂窝芯片,当然也可以是天线回路上的天线等。
S203:手机调用屏蔽环境下各天线及部件工作和关闭模式下的接收噪声参数和接收信号电平参考值模型,做自校准。
S204:手机开启频段和信号扫描模式,侦测外界无线电通讯信号或其他干扰信号,同时获取手机内部或外部的干扰信号,根据各干扰信号的工作频率计算各干扰信号的多次谐波频率,并将落入手机采集工作频段内的谐波频率标记为干扰频点。
由于射频信号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两次或多次谐波,交调信号,还会存在传导杂散和辐射杂散信号,即使是接收信号,也会TX和RX之间存在混频干扰。因此,在实际感应控制中,我们可以排除外界和手机本身噪声干扰的影响。首先进行外界干扰扫描,对用户所处的环境噪声做一个全频段扫描,判断哪些频段干扰比较强烈,哪些频段没有干扰。通过控制手机进入接收电平自测模式,对全频段全信道做一个快速自检。这个动作可以是手机开机重启后做,也可以是用户到了某一个地区后,检测经纬度较大变化,后台自动启动并进行。如当前环境中2100MZ或者850MHZ是公网信道,在其中的某些信道如中间信道存在较大干扰,而这些干扰会导致后续接收电平及噪声检测的较大干扰和波动,不利于感应控制的接收电平稳定性的检测。因此,将这些测试到的不稳定或有不规则调整接收信号跳变的频段及频点记录下来,在后续的感应扫描自测中,会选择自动避开这些频段,跳过部分频点,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检测条件。
具体的,可以通过手机的干扰屏蔽模块将手机的天线开关和带通滤波组切换到抗干扰频段,同时在选定频段上实现全信道扫描侦测,对于有影响的信道做跳频处理。干扰屏蔽模块可通过两部分来完成外接干扰的屏蔽,首先是硬件部分,当检测到有干扰时,手机控制天线开关将射频通路切换其它非干扰频段上,在非干扰频段上进行收发通讯和后续感应测试。同时在每个射频开关后,连接一个带通滤波器组,对外界的宽频噪声进一步限制和滤波。使得进入手机天线及接收通路的外界信号是非干扰信号。其次是软件屏蔽部分,经过在全信道或局部信道扫描过程中,将已知的外接干扰信道的对应信道或频点避让掉,同时将测试信道的多次谐波频点干扰也滤除掉,使得在感应扫描测试过程中,只扫描干净频点或信道。
S205:将手机的天线开关和带通滤波组切换到抗干扰频段,同时在选定频段上实现全信道扫描侦测,对于有影响的信道做跳频处理。
S206:设置对应的电平值,频段,信道,带宽,混频模式,采集天线或部件开启后接近或接触人体或其他物体后接收电平明显跳变点或变化值,作为采集点,也即实现预设频点的选择和采集参数的设置。
S207:对用户或物体接触手机相应天线部位后,对应部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电平前后变化值进行采集。
具体可以选择最敏感部件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部位,检测是否采集成功,如果采集成功且可识别,则可进入正常感应工作模式,如果采集失败,则提示重新采集。
S208:采集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模型处理,并将其转化为对应位置和部件的接收值目标参数,存储在手机感应参数模块的FLASH中。本实施例中采集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将采集的电平值作为目标电平值进行保存,以供后续匹配。
S209:采集完成后,本实施例中的感应控制模式即可启用,用户即可进入到正常的感应操作过程中,完成对应操作的识别控制。
S210:对用户或物体靠近或接触终端后,对终端上相应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进行检测。
S211:完成采集到的电平值与存储目标电平值对比,如果一致或者在规定阈值范围内,将对比结果传输给手机基带模块,如果不一致或者超出范围,则不响应对应操作,或作出对应操作提示。
S212:根据基带模块的处理结果,实现对应手机指令动作的控制,用户设置好的相关联功能的调用,开启和关闭。
可见,本实施例基于终端内目标感应对象与终端外目标待感应对象的配合进而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终端的控制,与现有终端基于触控屏进行控制的控制原理完全不同,且二者呈现给用户的控制操作方式也会存在不同,且不受终端触控屏尺寸的显示,既丰富了终端的控制方式,又能提升控制的便利性,同时不需要对终端硬件进行任何改动或升级,控制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请参见图3所示,包括:
设置模块31,用于先设定终端内待控制功能(例如锁屏)、以及触发对该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的目标感应对象(例如CDMA天线)与目标待感应对象(例如手或电子设备),以及该目标感应对象和目标待感应对象在终端上对应的目标天线回路(例如LTE天线回路)。其中设定的目标感应对象与目标待感应对象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产生作用于目标天线回路、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并设置好对应的目标信号参数,该目标信号参数可以基于设置好的目标感应对象、目标待感应对象预先进行靠近或接触,并在该过程中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测试而得到,其可以看成是基准参数。
信号检测模块32,用于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
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检测32具体可以通过终端内的接收电平自测模块(采集接收信号的电平)或噪声采集模块(可以采集接收信号和/或相应部件的噪声参数)实现。
控制模块33,用于在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匹配时,触发对所述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终端内的目标感应对象与终端外目标待感应对象的配合进而影响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终端的控制,使得对终端的操控既不受终端触控屏尺寸的显示,又丰富了终端的控制方式,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设置模块31在为待控制功能设置目标感应对象时,选择方式可以是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方式一:设置目标感应对象为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此时该天线与外部待感应对象(例如手其他物体)靠近或接触过程中就会对该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产生影响。
方式二:设置目标感应对象为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此处的干扰源部件也即上述终端内的某些部件,其在工作时会产生噪声信号,且该噪声信号在目标待感应对象的作用下能反射至目标天线回路的部件,以对该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产生影响。具体选择哪些部件以及哪路天线回路可以灵活设定。
方式三:设置目标感应对象为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和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此时则是通过天线和部件一起与外部的待感应对象进行配合实现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的影响。
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待感应对象可以包括人体部位和外部物体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人体部位时,该人体部位包括手、脸部中的至少一个,理论上可以是人体的任意部位;
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外部物体时,外部物体可以包括桌面(可以是各种材质或形状的桌面)、钱包、衣物口袋、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天线回路可以为通讯天线回路(包括但不限于WCDMA/CDMA/GSM/LTE天线回路)或功能天线回路(包括但不限于GPS/WIFI/蓝牙天线回路);
本实施例中的干扰源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扬声器、马达、背光模组,触摸屏,USB模块,GPS芯片,WIFI芯片,指纹识别芯片、蓝牙芯片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干扰源部件。
本实施例中,所检测的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为通过将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发射电路发射的基准信号耦合至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接收电路的信号;也即目标天线回路可以通过自发自收实现接收信号的接收,并对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进行获取。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参数理论上可以是任意能反应外部的待感应对象和终端上的感应对象之间的配合情况的参数,例如可以是噪声参数,也可以是接收信号的电平值。
本实施例中,信号检测模块32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时,可以在一个或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扫描,从而获取相应的参数。
例如,在一种示例中,信号检测模块32用于在一个预设频点上对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M次扫描,获取接收信号的M个电平值,所述M大于等于1;
或,
在另一种示例中,信号检测模块32用于在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分别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N次扫描,获取所述接收信号在所述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的N个电平值,所述N大于等于1。
信号检测模块32选择的预设频点个数以及在各频点上扫描的次数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设定。
对应的,在一种示例中,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所述预设频点上的目标信号电平值,控制模块33用于将在各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与该预设频点上对应的目标信号电平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例如根据二者之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或者二者的大小关系等确定二者是否匹配。
或,
在另一示例中,一个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电平值的个数大于等于2时,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在该预设频点上的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控制模块33用于根据至少两个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并根据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构成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将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与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匹配。
控制模块33具体选用单个或多个电平值进行比较,还是通过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比较,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灵活设定。采用多个电平值进行比较或采用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比较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终端内的感应对象与外部待感应对象之间的移动趋势或轨迹状态等。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天线回路上对接收信号进行扫描时,为了避免其他干扰信号的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还可包括干扰处理模块34,用于在信号检测模块32在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之前(具体可以是在终端开机时,或者终端检测到自身位置有比较大的变化后),获取终端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信号,并获取各干扰信号的谐波频率,判断各干扰信号的谐波频率是否在终端的工作频段范围内,如是,将该工作频段范围内与该谐波频率对应频点标记为干扰频点,避免后续扫描时在这些干扰频点上进行扫描。这样在后续选择预设频点时,从工作频段范围未被标记为干扰频点的各频点中进行选择。例如:
干扰处理模块34首先进行外界干扰扫描,对用户所处的环境噪声做一个全频段扫描,判断哪些频段干扰比较强烈,哪些频段没有干扰。通过控制终端进入接收电平自测模式,对全频段全信道做一个快速自检。这个动作可以是手机开机重启后做,也可以是用户到了某一个地区后,检测经纬度较大变化,后台自动启动并进行,会对后续接收信号的检测造成较大干扰和波动的干扰扫描出来,并可将这些测试到的不稳定或有不规则调整接收信号跳变的频段及频点记录下来。在后续的感应扫描自测中,会选择自动避开这些频段,跳过部分频点,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检测条件。
本实施例中,干扰处理模块34除了从频点避让上进行干扰信号的排除,使得当前扫描工作在非干扰的频点和信道上外。还可以通过硬件进行干扰的滤出。例如当检测到有干扰时,控制天线开关将射频通路切换其它非干扰频段上,在非干扰频段上进行收发通讯和后续感应测试,同时在每个射频开关后,连接一个带通滤波器组,对外界的宽频噪声进一步限制和滤波。使得进入手机天线及接收通路的外界信号是非干扰信号。
通过干扰处理模块34进行的以上干扰信号的排除,可以使得检测更加稳定可靠,依此作出的控制操作也更为精确,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其可基于背部目标感应对象与终端外目标待感应对象的配合进而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的影响实现对终端的控制,既丰富了终端的控制方式,又能提升控制的便利性,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仍以终端为手机为例,对终端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示例说明。
请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手机包括:用户设置模块51(对应实施例三中的设置模块31),外界干扰扫描模块52,干扰屏蔽模块53(外界干扰扫描模块52和干扰屏蔽模块53对应实施例三中的干扰处理模块34),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和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对应实施例三中的信号检测模块32),噪声对比识别模块56,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噪声对比识别模块56和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对应实施例三中的控制模块33),基带芯片模块58,射频芯片模块59,移动设备存储模块510,各部件模块511(也即感应对象的中的干扰源部件),各天线模块512(包括但不限于通讯天线和功能天线),感应操作指令模块513,其中:
用户设置模块51,用于提供设置交互界面,供用户设置需要灭屏状态或亮屏状态的手机功能选项,天线区域(也即选用哪些天线回路),人体或其他接触物体种类,需要检测的感应部件或天线,还可以设置及感应识别相关参数(例如电平值以及相关的电平值阈值),敏感度(该敏感度主要用于实现精度控制,例如可以设置检测到的参数(例如电平值)与预设的目标参数(例如电平阈值)之差的范围的大小,从而对控制精度进行控制)设置等。
具体的,在用户交互界面上,用户可以设置哪些功能需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式进行控制,如解锁,加锁,来电接听,静音,震动模式,飞行模式,蓝牙互连,WIFI互连,GPS定位打开等。并将上述功能和目标天线回路感、目标感应对象以及外部的待感应对象(也即待接触物体)一一对应。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感应功能对应的手机天线的位置来选择选用哪些天线回路,如左下角LTE主天线,右下角CDMA主天线,左上角分集天线,右上角GPS天线,右侧边WIFI蓝牙天线,中部NFC天线。
用户设置的待接触物体可以是如桌面,人手,悬空,钱包,口袋,或者是两个装置靠近,如手机和手机,手机和智能手表,手机和蓝牙耳机等。
用户设置的感应对象,也即手机上的感应部件主要包括手机内的马达,LCD,前后摄像头,扬声器SPEAKER,指纹芯片等。同时还有一些芯片,如GPS,WIFI,射频蜂窝芯片,当然也可以是天线回路上的天线等。
外界干扰扫描模块52,用于侦测外界无线电通讯信号或其他干扰信号,同时获取手机内部或外部的干扰信号,并获取各干扰信号的工作频率,计算哥干扰信号的多次谐波频率,判断谐波频率是否在手机采集工作频段内。由于射频信号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两次或多次谐波,交调信号,还会存在传导杂散和辐射杂散信号,即使是接收信号,也会TX和RX之间存在混频干扰。因此,在实际感应控制中,我们首先要排除外界和手机本身噪声干扰的影响。
手机可首先进行外界干扰扫描,对用户所处的环境噪声做一个全频段扫描,判断哪些频段干扰比较强烈,哪些频段没有干扰。通过控制手机进入接收电平自测模式,对全频段全信道做一个快速自检。这个动作可以是手机开机重启后做,也可以是用户到了某一个地区后,检测经纬度较大变化,后台自动启动并进行,将这些测试到的不稳定或有不规则调整接收信号跳变的频段及频点记录下来,保存在外界干扰扫描模块52中。在后续的感应扫描自测中,会选择自动避开这些频段,跳过部分频点,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检测条件。
干扰屏蔽模块来53,与外界干扰扫描模块52相连,用于外界干扰信号的屏蔽,干扰频率及其谐波的避让,使得当前在目标天线会理上对接收信号的扫描工作在非干扰的频点和信道上。干扰屏蔽模块53通过将手机的天线开关和带通滤波组切换到抗干扰频段,同时在选定频段上实现全信道扫描侦测,对于有影响的信道做跳频处理。干扰屏蔽模块通过两部分来完成外接干扰的屏蔽,首先是硬件部分,当检测到有干扰时,手机控制天线开关将射频通路切换其它非干扰频段上,在非干扰频段上进行收发通讯和后续感应测试。同时在每个射频开关后,连接一个带通滤波器组,对外界的宽频噪声进一步限制和滤波。使得进入手机天线及接收通路的外界信号是非干扰信号。其次是软件屏蔽部分,经过在全信道或局部信道扫描过程中,将已知的外接干扰信道的对应信道或频点避让掉,同时将测试信道的多次谐波频点干扰也滤除掉,使得在感应扫描测试过程中,只扫描干净频点或信道。
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与射频芯片模块59和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相连,用于对目标天线回路上的调制和非调制信号的接收频点扫描,同时用于采集天线或部件开启后接近或接触人体或其他物体后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的电平信号变化。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通过控制手机射频芯片模块里接收机进行扫描工作,让手机切换到某一个制式,频段,带宽,起始和终止频点或信道后,进行自发自收的回路扫频工作。接收电平自测模块首先设置一个基本的信号强度电平,如-90DB,对于不同的制式如WCDMA/CDMA/GSM/LTE,或其他无线传输如WIFI/BT/GPS,其扫描的基本电平会不一样,当一个电平测试不出来或当前底噪太大时,可以及时调整到一个更高或更低的基本电平上去,如-50DB到-110DB之间,对于GPS信道,其基本触发电平会调整到更低范围,如-110DB到-150DB之间。这个接收信号电平可以为主集天线电平,也可以为分集天线电平。扫频信号可以是载波信号,也可以是非载波信号。扫描速度可以通过扫描步进和扫描频点数来调整。
在扫描过程中,扫描频点以及采集样本数量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值的变化来自动选取或做平均处理。以防止不稳定因素或异常外界干扰因素。如果两次采集同一个频点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一致,说明采集稳定,不需要进行第三次扫描。如果两次扫描中关键采集点差值较大,则进行更多次数扫描,直到得到规则信号值。
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具体接收信号的电平自测流程为,通过手机目标天线回路的发射信号电路块给手机的前端灌入一个基本电平信道,手机将该信号经过带通滤波,LNA放大后,再经过可变频率本振器混频后,得到对应频段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再经过后级滤波及AD转换后,进入可变增益放大器后达到接收信号的电平采集上报模块。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具体可通过不断调节本振频率,得到不同的中频信号,再采集各频点的接收电平值。
当手机在对应模式下待机或工作,当手机内的干扰源部件处于睡眠模式下时,此时采用的感应对象为天线回路上的天线,此时手机接触人手,人体,桌面,或靠近其他平台或装置时,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检测接触或靠近前后的手机天线对应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变化值,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对感应前后的某一频段进行全信道或局部信道扫描,识别出接触前后的接收电平波动变化图,或电平阈值变化,当波形合乎识别特征时,即可表示触发有效,或者当某一个或几点信道频点变化到某一个阈值范围时,即可触发对应的感应操作。
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与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及噪声对比识别模块56,移动设备存储模块510相连,用于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检测到的电平值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对应部件及频点的噪声参数值,采集值存储到移动设备存储模块中510。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也可以不设置。
手机部件在工作时,由于手机本身有一些部件,比如马达,SPENKER,LCD,背光,触摸屏,USB,前后摄像头,同时还有一些芯片,如GPS,WIFI,指纹识别等,这些器件和芯片在工作过程中,一部分由于单板走线的限制,其供电线,时钟线,控制线,或者高速传输的数据线,会和手机主频线路靠近,相邻,在其工作时,由于其供电时钟或者数据的传输,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干扰,对手机的主通讯频段如GSM/WCDMA/CDMA/LTE的主分集产生干扰和影响,从而导致手机接收电平产生变化。这些影响当有外界物体靠近或者接触手机对应部位的天线时,由于外界物体本身有一定的介电常数,或者一定的导电率,手机接近或接触面相当于一个近场平板天线,部件工作产生的噪声经过靠近手机天线区域的物体的不断的信号反射,将原有的底噪进一步加强,并随着部件的工作周期出现有规律性的跳变,跳变的干扰信号反射回的电磁信号又耦合到手机天线回路区域,形成二次混频,对天线回路造成影响,将从而使得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也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当手机在对应模式下待机或工作,手机部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如刚好有来电时,手机喇叭振铃,或马达震动时,此时将手机放置到对应平台,或人手接近时,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触发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启动对应频段下的接收信号扫描,并和接触前的扫描值相比较,识别出接触前后的接收电平波动变化图,或电平阈值变化,当波形合乎部件启动后的识别特征时,即表示触发有效,或者当某一个或几点信道频点变化到某一个阈值范围时,即可触发对应的感应操作。
噪声对比识别模块56,与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和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相连,用于将采集到的信号参数(例如电平值或噪声参数)与模型存储参数(也即对应的目标信号参数)的对比,如果一致或者在规定阈值范围内,将对比结果传输给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如果不一致或者超出范围,则不响应对应操作,或作出对应操作提示。
由于手机硬件本身及部件本身会有一定的低噪,所以噪声对比识别模块56中,采集到的结果首先需要将没有物体或人体接近的噪声先减去,只剩下物体或人体接近后的增量变化差值,然后就此增量变化差值进行对比识别判断。
另外,由于测试过程中会存在误差,所以测试得到的接收边值和手机中存储的参数模型值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参数对比识别中,会采取一定阈值的波动范围,只要在此阈值范围内的测试数据,都是有效,从而会启动对应手动指令操作。
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与用户设置模块51和基带芯片模块58及其他感应采集,识别模块相连,用于感应检测的自适应控制,同时,也用于不同操作指令的感应控制。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主要完成感应控制的各模块的协调控制,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基带芯片模块58。
基带芯片模块58,和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及用户设置模块51相连,用于接收用户设置模块的指令,根据感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控制手机各模块完成对应操作。同时,用于检测各部件的启动和停止,以及采集过程中接收感应控制,控制各部件工作。
射频芯片模块59,与基带芯片模块58及各天线模块512相连,用于外界干扰信号的扫描及侦测,同时和天线模块及射频前端电路一起,形成封闭的天线回路,实现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
移动设备存储模块510,与接收电平自测模块54,部件噪声采集模块55相连,用于用户或其他物体接触或接近手机天线或其他部位后,天线及部件噪声变化参数及模型数据的储存。
各部件模块511,与自适应感应控制模块57及基带芯片模块59相连,用于采集和感应检测过程中各部件的调用。当用户接触手机后,对应的模块被唤醒,在启停两种工作模式间切换。该部件模块主要包括手机内的马达,LCD,前后摄像头,SPEAKER,指纹芯片,USB接口等。同时还有一些芯片,如GPS,WIFI,射频蜂窝芯片及天线等,这些器件和芯片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触控的影响,从而导致手机接收电平的产生规律性变化。
各天线模块512,与射频芯片模块59相连,用于移动通讯设备的蜂窝及无线,GPS接收和发射,同时外界电磁干扰信号的采集和噪声影响的人体或物体接近或接触的感应媒介。
感应操作指令模块513,与基带芯片模块58相连,用于手机各功能模块的感应控制,如某一个APP的打开,无线功能模块如蓝牙,WIFI,GPS的打开和关闭,蓝牙WIFI的连接和断开,手机设置进入某一个模式如接听,飞行,静音等。也可以是手机解锁,灭屏亮屏等。手机常用功能的打开和关闭,或者进入某一个状态模式,或者和其他手机的互联,通讯等,都可以通过感应操作指令模块来感应链接。
基于图5所示的终端结构,本实施例对几种具体应用场景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测试,分别如下:
场景一:
当所有的手机部件都处于休眠状态,而手机的通讯天线或无线天线处于待机状态下,比如手机上GSM,WCDMA,LTE,WIFI,BT和GPS天线,当人手靠近手机不同的天线,或手握,掌心覆盖该天线时,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人体的导体作用,对地形成一个接地环路,对天线的辐射信号才是反馈。手机自身采集到的接收电平值(也即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在人手靠近或接触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的,图7中71为人手接近手机是天线接收回路上的接收电平值,72为电平参考值,73为低噪非接触时接收回路上的接收电平值。
对于用户手对手机的悬浮及接触控制,手握手机,手掌直接放置手机上,手掌在手机上面一定距离悬浮,如下表一所示,都会产生不同的接收感应值。具体实例如下:
表1
通过上述人手接近或接触手机对应区域,产生的前后接收参数变化,和预存或标准参数模型相比较,即可检测到是否有人手接近或接触手机,并通过不同变化幅度阈值的判断,可进一步识别出不同接近方向,距离,进而和感应指令操作相映射,控制对应手机的功能操作。
当然,此实例不光局限于人手,人体其他部位也同样适用。
场景二:
当手机放置在桌面或某一个物体上时候,手机天线完全放置在平台上,相对于手机某一区域悬空放置时,手机的接收噪声会处于两种状态,如下图8和图9所示,其中81为手机,82为桌面,图8所示手机完全处于桌面内,图9所示为手机部分处于桌面内。两种情况的接收电平值如图10所示,1001为天线位于桌面内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1002为天线位于桌面外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
同时,当手机放置在桌面上时,天线面朝空中,和LCD面朝空中,也会得到两种不良的接收电平及噪声干扰值,如下图11所示。1101为天线悬空于桌面放置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1102为手机背面背向桌面放置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1103为目标接收电平参考值示意图,1104为手机正面朝上放置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
因此,通过手机用户不同的平台放置方式,手机朝向,即可通过测试到的接收参数值和对应模型库里预存或者采集到的参数值相比较,从而实现不同放置方式的感应控制指令的激活和关闭。
场景三
当手机有来电,或者闹铃时,手机内置马达(作为干扰源部件)会周期性震动,这个时候用户不用激活电源键,也不用点亮手机屏幕,或做其他触控操作,只需要将手机放置不同位置,或者用手在手机上方接近,或采用不同手握的方式,或放置在不同的平台上,感应控制模块就会检测到不同形式和幅值的周期性变化的接收波形。如图12所示:1201为手机放置桌面马达震动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1202为手机天线隔空放置桌面马达震动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1203为手握手机但手机天线悬空时的目标接收电平参考值示意图,1204为手握手机下部马达振动时的接收电平变化示意图。
通过不通脉冲波形和幅度,阈值的检测,即可检测出不通的接近或放置,每个方式和手机的某一个软件功能相联系起来,如1201和设置手机自动接听,1202是设置手机拒接,1203是设置手机静音,1204是设置手机进入飞行模式。当用户将手机放置不通位置,或者不通的手握方式时,通过瞬时信号的检测,就会自动触发手机进入对应的功能和模式中,从而实现智能自动感应控制。
场景四:
同样,如果是指纹芯片在工作,这个时候用户不用激活电源键,也不用点亮手机屏幕,或做其他触控操作,只需要将手机放置不同位置,或者用手在手机上方接近,不同手握的方式,不同的平台和天线接触方式,感应控制模块会检测到脉冲形式的周期性的接收波形,原来的单个或多个脉冲波点,会产生峰值平移或者峰值变化,不进采集到的幅值会大幅度变化,采集到的波形周期也大为不同。如图13所示:
通过不同周期和幅值的自定义,和采集到的当前值相比较,即可得到对应的映射感应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对应指纹功能打开下的智能悬浮识别控制。
场景五:
同样,如果当前手机处于亮屏或灭屏状态,由于手机LCD主频时钟对接收的影响,或背光驱动芯片对接收的影响。而这种噪声干扰有辐射效应,当有人手阻挡时会产生反射,进而将干扰信号串扰回手机接收回路,
这个时候用户不用点击手机的任何按钮或按键,只需要将手机放置不同位置,或者用手在手机上方接近,不同手握的方式,不同的平台和天线接触方式,感应控制模块会检测此时手机某一个低频如B5的某一个信道或频点如877.6MHZ的主集或分集在参考电频下的变化阈值,和预存的参考阈值相比较,得出当前的人手握姿,进而实现手势识别。如下表2所示:
表2
这个时候用户还可以做不同的手握手机顶部或底部的摆动操作,即可得到周期性递减的脉冲的变化曲线值,以便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如下图14所示,当用户手握手机底部,手机向手机食指方向反复摆动时,就会得到一个图15所示的脉冲渐变小的接收波动信号,以此和原定义好的波形参数相对照,即可触发对应的感应功能指令。
场景六
当两个手机需要互联通讯时,如要建立蓝牙连接,WIFI直连,热点共享,或者NFC手机支付,甚至是两个微信需要互加好友时,此时只需要将两个手机相互靠近,通过两个手机本身内部干扰源部件或天线的互扰,再通过互扰的影响的接受阈值变化检测,即可判断出当前两个靠近手机的方向,距离或趋势,进而和需要对应的感应控制指令相链接,即可实现两个终端之间的感应功能控制,如下图16所示,为两个终端屏幕面朝左同向放置,图17为两个手机背对背放置;图18为两个终端屏幕面朝左同向放置时不同接近距离的示意图。其中B1\B2\B3对应手机处于三个不同的位置。终端A固定在某一个位置后,终端B以LCD面朝左的方向,分别处于贴近A放置的B1位置,或移动0.5CM的B2位置,或移动到1CM的B3位置。手机会得到不同的噪声采集变化阈值,如下表3所示。
表3
感应场景 采集值 变化阈值
触发基本电平值 -96
两手机反向背靠背 -61.43 -34.57
两个手机同向背靠背放置 -93.54 -2.46
1CM背靠背放置 -72.56 -23.44
0.5CM背靠背放置 -85.81 -10.19
大于2CM背靠背放置 -94.23 -1.77
0.5CM同向贴近放置 -93.19 -2.81
大于0.5CM同向贴近放置 -92 -4
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以悬浮或接触感应控制终端或穿戴设变的方法,通过手机自身接收回路及天线,部件和外部接触物体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然后通过手机噪声和接收采集变化阈值及波形来判断识别当前用户操作,和预先采集好的各种人机,机物,机机感应模型相比较识别,来实现各种感应指令操控。技术方案新颖,可实现性强,实现成本低,可扩展应用广,技术效果明显,有很强的市场价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与终端上的目标感应对象以及终端外的目标待感应对象对应,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根据终端的待控制功能预先设定,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产生作用于所述目标天线回路、影响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
在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匹配时,触发对所述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
或,
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
或,
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和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
所述干扰源部件是指在工作时会产生噪声信号,且该噪声信号在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的作用下能反射至所述目标天线回路的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人体部位和外部物体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人体部位时,所述人体部位包括手、脸部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外部物体时,所述外部物体包括桌面、钱包、衣物口袋、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为通过将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发射电路发射的基准信号耦合至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接收电路的信号;
所述信号参数包括信号的电平值;
所述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包括:
在一个预设频点上对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M次扫描,获取接收信号的M个电平值,所述M大于等于1;
或,
在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分别对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N次扫描,获取所述接收信号在所述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的N个电平值,所述N大于等于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所述预设频点上的目标信号电平值,将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在各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与该预设频点上对应的目标信号电平值进行比较;
或,
在一个所述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电平值的个数大于等于2时,所述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在该预设频点上的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将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构成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将所述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与所述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匹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信号;
获取所述各干扰信号的谐波频率,并判断所述谐波频率是否在所述终端的工作频段范围内,如是,将该工作频段范围内与该谐波频率对应频点标记为干扰频点;
所述预设频点为从所述工作频段范围未被标记为干扰频点的各频点中选择的频点。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对终端内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与终端上的目标感应对象以及终端外的目标待感应对象对应,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根据终端的待控制功能预先设定,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靠近或接触过程中,产生作用于所述目标天线回路、影响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接收信号之信号参数的干扰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参数与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匹配时,触发对所述待控制功能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
或,
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
或,
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天线和所述目标感应对象为所述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源部件;
所述干扰源部件是指在工作时会产生噪声信号,且该噪声信号在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的作用下能反射至所述目标天线回路的部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待感应对象包括人体部位和外部物体中的至少一个。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为通讯天线回路或功能天线回路;
所述干扰源部件包括摄像头、扬声器、马达、背光模组,触摸屏,USB模块,GPS芯片,WIFI芯片,指纹识别芯片、蓝牙芯片中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为通过将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发射电路发射的基准信号耦合至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之信号接收电路的信号;
所述信号参数包括信号的电平值;
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在一个预设频点上对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M次扫描,获取接收信号的M个电平值,所述M大于等于1;
或,
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分别对所述目标天线回路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至少N次扫描,获取所述接收信号在所述至少两个预设频点上的N个电平值,所述N大于等于1。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所述预设频点上的目标信号电平值,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在各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各接收信号的电平值与该预设频点上对应的目标信号电平值进行比较;
或,
在一个所述预设频点上获取到的电平值的个数大于等于2时,所述预设目标信号参数包括在该预设频点上的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目标信号电平值构成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将所述电平值构成电平波动变化图与所述目标电平波动变化图进行匹配。
CN201710283851.5A 2017-04-26 2017-04-26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810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3851.5A CN108810235B (zh) 2017-04-26 2017-04-26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16/608,459 US11108906B2 (en) 2017-04-26 2018-04-26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based on antenna and noise interference feedback
PCT/CN2018/084615 WO2018196806A1 (zh) 2017-04-26 2018-04-26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3851.5A CN108810235B (zh) 2017-04-26 2017-04-26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0235A true CN108810235A (zh) 2018-11-13
CN108810235B CN108810235B (zh) 2022-05-10

Family

ID=6391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3851.5A Active CN108810235B (zh) 2017-04-26 2017-04-26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8906B2 (zh)
CN (1) CN108810235B (zh)
WO (1) WO201819680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833A (zh) * 2018-11-19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干扰的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244633A (zh) * 2020-03-23 2020-06-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38501A (zh) * 2020-02-10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压感振动处理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CN112649666A (zh) * 2019-10-10 2021-04-13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的扫频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993755A (zh) * 2019-06-27 2022-01-28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借助于移动通信终端来远程控制机动车辆的安全功能的方法和器件
CN114640407A (zh) * 2022-03-22 2022-06-1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连接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529110A (zh) * 2022-09-30 2022-12-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03931U (zh) * 2014-11-18 2015-03-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电子设备
CN105165110A (zh) * 2013-02-28 2015-12-16 脸谱公司 使用无线电系统感测近端
CN105933051A (zh) * 2016-04-06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其性能检测方法与装置、移动终端
CN106130589A (zh) * 2016-06-28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25473A (zh) * 2015-06-25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4027B2 (ja) * 2010-11-18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CN102006367B (zh) 2010-12-02 2013-11-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响铃的控制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机
JP5023226B1 (ja) * 2011-03-31 2012-09-1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368552A (zh) * 2012-04-11 2013-10-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按键的电子设备
US9444130B2 (en) * 2013-04-10 2016-09-13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return path tuning and loop element
US9379427B2 (en) * 2013-04-26 2016-06-28 Apple Inc.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n antenna tuning element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28906B (zh) 2014-01-13 2017-02-01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家居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0498011B2 (en) * 2016-09-02 2019-12-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closed-loop antenna adjustment capabiliti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110A (zh) * 2013-02-28 2015-12-16 脸谱公司 使用无线电系统感测近端
CN204203931U (zh) * 2014-11-18 2015-03-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电子设备
CN106325473A (zh) * 2015-06-25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33051A (zh) * 2016-04-06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其性能检测方法与装置、移动终端
CN106130589A (zh) * 2016-06-28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833A (zh) * 2018-11-19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干扰的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274833B (zh) * 2018-11-19 2021-04-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干扰的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993755A (zh) * 2019-06-27 2022-01-28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借助于移动通信终端来远程控制机动车辆的安全功能的方法和器件
CN113993755B (zh) * 2019-06-27 2024-04-26 大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借助于移动通信终端来远程控制机动车辆的安全功能的方法和器件
CN112649666A (zh) * 2019-10-10 2021-04-13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的扫频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649666B (zh) * 2019-10-10 2024-02-06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的扫频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338501A (zh) * 2020-02-10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压感振动处理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CN111244633A (zh) * 2020-03-23 2020-06-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40407A (zh) * 2022-03-22 2022-06-1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连接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529110A (zh) * 2022-09-30 2022-12-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12155A1 (en) 2021-04-15
CN108810235B (zh) 2022-05-10
WO2018196806A1 (zh) 2018-11-01
US11108906B2 (en)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235A (zh)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1090149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gesture detection for a remote device
CN108282166B (zh)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093135B (zh) 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331320B (zh) 控制屏幕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35033A (zh) 天线调谐开关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4740A (zh) 降低sar值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402387A (zh) 基于超声波的运动趋势确定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484032B (zh) 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手势检测
CN109937583A (zh) 数据共享的方法与终端
CN109274833A (zh) 电磁干扰的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561420A (zh) 一种紧急求救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921541A (zh) 支付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519444A (zh) 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54902B (zh) 降低对移动终端gps信号干扰的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WO2020093278A1 (zh) 一种基于多天线的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JP6644139B2 (ja) モバイルスマートデバイスに対する制御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4501119A (zh) 互动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303021A (zh) 屏幕工作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03802A (zh) 一种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66090A (zh) 一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953389B (zh) 天线调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CN107612573A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sar值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CN114153184A (zh) 智能家居管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256155A (zh) 用于使用可佩带设备的手中电话检测的适应性发送功率调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