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7538B -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7538B
CN107977538B CN201711469654.9A CN201711469654A CN107977538B CN 107977538 B CN107977538 B CN 107977538B CN 201711469654 A CN201711469654 A CN 201711469654A CN 107977538 B CN107977538 B CN 107977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
establishing
model
flexibl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696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7538A (zh
Inventor
刘长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4696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7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7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7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7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7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根据挠性元件所需达到的技术参数要求在建模软件内依照初步尺寸与铺层设计建立模型并保存为通用格式;根据初步模型的设计内容,在CAE分析软件中导入实体模型,在模型属性中建立圆柱坐标系,同时在旋转轴上建立参考点;对复合层材料的属性、区域、方向参数进行设置;在相互作用属性中建立耦合约束与集束约束,并与已建立的参考点关联;建立施加力的条件参数并设定边界条件;建立六面体网格并输入实例布种数值,然后创建作业文件进行求解;将求解出的可视化结果与初步设计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本发明能够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与分析的循环周期、提供优化设计途径。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挠性元件具有以下特点,它在受载荷时能产生显著的弹性变形,一方面能起到补偿相对位移的作用,其二可以通过储存弹性变形达到缓和冲击的作用,其三可以通过变型来改变结构刚度,调节系统的固有频率,达到避免共振和降低结构噪声的目的。因此,通过挠性元件将驱动机所产生的扭矩传递给从动机,挠性元件在补偿大的径向轴向及角向偏移、传递功率、扭矩能力强等方面表现优异,所以在工业、船舶、汽轮机、高速离心式压缩机应用广泛。
目前,挠性元件分类,主要分为金属挠性元件和非金属挠性元件两大类。其中金属挠性元件存在结构形式单一、防腐成本高、耐疲劳性不好、承受形变能力弱等缺点。反之非金属复合材料所具有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腐蚀等优点使得其制作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具有轻质、噪声低、反作用力低、耐腐蚀、承受形变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CAE分析作为现代设计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确保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减少设计成本、缩短设计与分析的循环周期、优化设计并降低工程进度的消耗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设计者在不制作样件的情况下,了解设计的结构缺陷并帮助改良产品结构。而且鉴于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制作成本较高,其设计过程更加依赖CAE分析软件。
但国内非金属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设计与分析目前还在起步阶段,没有明确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铺层设计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为明确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使用CAE分析软件ABAQUS进行铺层设计分析时的具体步骤,旨在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与分析的循环周期、提供优化设计途径。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所述的设计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根据挠性元件所需达到的技术参数要求分析受力形式并确立结构特点,明确初步尺寸与铺层设计,在建模软件内依照初步尺寸与铺层设计建立初步模型并保存为通用格式;
步骤二、根据初步模型的设计内容,在CAE分析软件中导入实体模型;
步骤三、在CAE分析软件中的模型属性中建立圆柱坐标系,同时在旋转轴上建立参考点;
步骤四、在CAE分析软件中的模型属性中,对实体模型的复合材料层的属性、区域、方向参数进行设置;
步骤五、在CAE分析软件中的相互作用属性中建立耦合约束与集束约束,并与已建立的参考点关联;
步骤六、在CAE分析软件中的边界条件属性中,建立施加力的条件参数并设定边界条件;
步骤七、在CAE分析软件中的网格属性中,建立六面体网格并输入实例布种数值,然后创建作业文件进行求解;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CAE分析软件求解出的可视化结果与初步设计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若误差大于预期值的10%~15%,则返回步骤一重新进行初步设计的优化;
若误差小于预期值的10%~15%,则输出文件及模型属性,完成最终设计结果。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使用分析软件计算以各向同性复合材料的挠性元件扭转刚度性能,然后以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为基准,利用“等代设计法”设计复合材料挠性元件。本发明在保证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强度以及扭转刚度的前提下,实现复合材料挠性元件传递扭矩,轴向位移补偿以及角向位移的补偿的功能。
本发明对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使用CAE分析软件Abaqus/CAE进行铺层设计分析时的步骤进行明确说明,旨在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与分析的循环周期、提供优化设计途径。本发明明确了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详细说明使用CAE分析软件ABAQUS进行铺层设计分析时的操作步骤,明显缩短设计与分析的循环周期,提供优化设计途径。
通过分析软件来进行的初期设计,能及时了解设计的结构缺陷并对改良产品结构进行指导,确保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的合理性并且降低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有限元分析的网格划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扭矩T=4.8KN.m时的转角位移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位移载荷D=5mm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弯矩M=0.1KN.m作用下的变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扭矩T=4.8KN.m,弯矩M=0.1KN.以及轴向位移载荷D=5mm三种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变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所述的设计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根据挠性元件所需达到的技术参数要求分析受力形式并确立结构特点,明确初步尺寸与铺层设计,在建模软件内依照初步尺寸与铺层设计建立初步模型并保存为通用格式;
步骤二、根据初步模型的设计内容,在CAE分析软件中导入实体模型;
步骤三、在CAE分析软件中的模型属性中建立圆柱坐标系,同时在旋转轴上建立参考点;
步骤四、在CAE分析软件中的模型属性中,对实体模型的复合材料层的属性、区域、方向参数进行设置;
步骤五、在CAE分析软件中的相互作用属性中建立耦合约束与集束约束,并与已建立的参考点关联;
步骤六、在CAE分析软件中的边界条件属性中,建立施加力的条件参数并设定边界条件;
步骤七、在CAE分析软件中的网格属性中,建立六面体网格并输入实例布种数值,然后创建作业文件进行求解;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CAE分析软件求解出的可视化结果与初步设计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若误差大于预期值的10%~15%,则返回步骤一重新进行初步设计的优化;
若误差小于预期值的10%~15%,则输出文件及模型属性,完成最终设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一所述的建模软件为SOLIDWORKS建模软件。OLIDWORKS建模软件是一套实体模型设计系统,能够对三维实体模型的装配、运动关系进行分析,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以提高产品质量,并且能进行简单的逆向工程、有限元分析、数控仿真等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一所述的通用格式为利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输出的STEP AP203格式的文件。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二所述的CAE分析软件为Abaqus/CAE分析软件。Abaqus/CAE分析软件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工程模拟的有限元软件,其解决问题的范围从相对简单的线性分析到许多复杂的非线性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三所述的参考点的个数为两个,分布位置设置在模型的两侧。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四所述的属性为复合材料单层板属性,所述的区域为扇形区域,所述的方向为纤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七:
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或六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五所述的耦合约束为将圆盘体内径表面与外径表面的点集合耦合约束于所述两个参考点中的一个点。
具体实施方式八:
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五所述的集束约束为固定边界约束。
具体实施方式九:
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六或八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七所述的输入实例布种的数值为8~12。
具体实施方式十:
与具体实施方式九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步骤八所述的CAE分析软件求解出的可视化结果为OBD格式文件,是指Abaqus/CAE分析软件输出的用于后处理的计算结果文件。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因挠性元件一般为圆盘状,本实施例中为内径158mm、外径442mm、厚14mm的圆盘,且在不同的层面有变化尺寸,复合材料联轴器的设计参数要求如表1所示,由于复合材料联轴器由两个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和一个复合材料传动轴组成,针对项目中复合材料联轴器的设计参数要求,单个挠性元件的连续轴向位移补偿和瞬时轴向位移补偿应分别为2.5mm和5mm。
首先,基于通用数值分析软件ABAQUS计算各向复合材料制成的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导入挠性元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中以挠性元件的旋转轴为坐标轴建立圆柱坐标系,同时在旋转轴上建立了两个参考点,分别为KP1和KP2。挠性元件数值模型上内外边缘的节点以集合的形式分别与参考点KP1和KP2耦合在一起。分析过程中,将挠性元件的外边缘参考点KP1固定,在内边缘参考点KP2施加扭矩T,从而进行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的计算,得到扭转刚度数值见表2。
其次,根据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的铺层角度和不同铺层角度比例,对复合材料挠性元件传递扭矩以及进行轴向位移补偿和角向位移补偿能力影响的计算分析结果,设计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铺层为[0/(±30)2/90/0]6s。该铺层形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与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性能比较相似,能满足设计刚度要求。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传递扭矩以及进行轴向位移补偿和角向位移补偿时的结构强度方面计算分析,验证结构是否满足强度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进行铺层设计,直至满足结构的强度。
依据设计参数要求,在CAE数值分析软件Abaqus/CAE上对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扭矩T=4.8KN.m的作用下转角位移,其分布如图3所示,与设计要求的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依据设计参数要求,在CAE数值分析软件Abaqus/CAE上对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位移载荷D=5mm作用下的应力数值,其分布如图4所示,与设计要求的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依据设计参数要求,在CAE数值分析软件Abaqus/CAE上对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弯矩M=0.1KN.m作用下的变形值,其状态如图5所示,与设计要求的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依据设计参数要求,在CAE数值分析软件Abaqus/CAE上对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扭矩T=4.8KN.m,弯矩M=0.1KN.以及轴向位移载荷D=5mm三种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变数值,其分布状态如图6所示,与设计要求的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由上述的分析计算过程可知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基本达到了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在保证扭转刚度的条件下,该铺层形式的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各个单一载荷(扭矩T=4.8KN.m,弯矩M=0.1KN.m,轴向位移载荷D=5mm)的作用下以及复合载荷,即三种载荷同时作用时,各个铺层内所产生的最大应力及应变与形变值均满足所用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为明确复合材料挠性元件在使用CAE分析软件Abaqus/CAE进行铺层设计分析时的具体步骤。
综合实施例内容,可以说明CAE分析能确保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减少设计成本、缩短设计与分析的循环周期、优化设计并降低工程进度的消耗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设计者在不制作样件的情况下,了解设计的结构缺陷并帮助改良产品结构。并达到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与分析的循环周期、提供优化设计途径。
表1,复合材料联轴器的设计参数要求
Figure GSB0000191581140000071
表2,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数值
Figure GSB0000191581140000072

Claims (5)

1.一种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设计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根据挠性元件所需达到的技术参数要求分析受力形式并确立结构特点,明确初步尺寸与铺层设计,在建模软件内依照初步尺寸与铺层设计建立初步模型并保存为通用格式;
步骤二、根据初步模型的设计内容,在CAE分析软件中导入实体模型;
步骤三、在CAE分析软件中的模型属性中建立圆柱坐标系,同时在旋转轴上建立参考点;
步骤四、在CAE分析软件中的模型属性中,对实体模型的复合材料层的属性、区域、方向参数进行设置;所述的属性为复合材料单层板属性,所述的区域为扇形区域,所述的方向为纤维方向;
步骤五、在CAE分析软件中的相互作用属性中建立耦合约束与集束约束,并与已建立的参考点关联;其中,耦合约束与集束约束与建立的参考点关联是指,将挠性元件数值模型上内外边缘的节点以集合的形式分别与参考点KP1和KP2耦合在一起;
步骤六、在CAE分析软件中的边界条件属性中,建立施加力的条件参数并设定边界条件;其中,设定边界条件是指,将挠性元件的外边缘参考点KP1固定,在内边缘参考点KP2施加扭矩T,从而进行复合材料挠性元件的扭转刚度的计算,得到扭转刚度数值;
步骤七、在CAE分析软件中的网格属性中,建立六面体网格并输入实例布种数值,然后创建作业文件进行求解;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CAE分析软件求解出的可视化结果与初步设计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若误差大于预期值的10%~15%,则返回步骤一重新进行初步设计的优化;
若误差小于预期值的10%~15%,则输出文件及模型属性,完成最终设计结果;步骤一所述的建模软件为SOLIDWORKS建模软件;步骤一所述的通用格式为利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输出的STEP AP203格式的文件;步骤二所述的CAE分析软件为Abaqus/CAE分析软件;步骤三所述的参考点的个数为两个,分布位置设置在模型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所述的耦合约束为将圆盘体内径表面与外径表面的点集合耦合约束于所述两个参考点中的一个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所述的集束约束为固定边界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所述的输入实例布种的数值为8~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所述的CAE分析软件求解出的可视化结果为OBD格式文件,是指Abaqus/CAE分析软件输出的用于后处理的计算结果文件。
CN201711469654.9A 2017-12-21 2017-12-21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Active CN107977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9654.9A CN107977538B (zh) 2017-12-21 2017-12-21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9654.9A CN107977538B (zh) 2017-12-21 2017-12-21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7538A CN107977538A (zh) 2018-05-01
CN107977538B true CN107977538B (zh) 2021-05-28

Family

ID=6200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69654.9A Active CN107977538B (zh) 2017-12-21 2017-12-21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75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4073A (zh) * 2018-08-25 2019-01-15 深圳市纯水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CN111563337B (zh) * 2020-04-03 2022-11-08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轴类零件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055A (ja) * 2003-11-14 2005-06-09 Kanto Auto Works Ltd 柔軟物の変形解析装置
CN102024085A (zh) * 2010-12-22 2011-04-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磁结构耦合仿真方法
CN102184289A (zh) * 2011-05-06 2011-09-14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核一级容器ansys应力分析方法
CN102799729A (zh) * 2012-07-13 2012-11-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快速消除异质构件残余应力有效方法
CN104899342A (zh) * 2014-03-04 2015-09-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止机构的刚柔体混合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055A (ja) * 2003-11-14 2005-06-09 Kanto Auto Works Ltd 柔軟物の変形解析装置
CN102024085A (zh) * 2010-12-22 2011-04-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磁结构耦合仿真方法
CN102184289A (zh) * 2011-05-06 2011-09-14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核一级容器ansys应力分析方法
CN102799729A (zh) * 2012-07-13 2012-11-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快速消除异质构件残余应力有效方法
CN104899342A (zh) * 2014-03-04 2015-09-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止机构的刚柔体混合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for the parameters of "cohesive element" in the numerical model of single fiber composites: the elastic parameters;Changxi Liu, Zhengong Zhou, Xiaohong Wang, etal.;《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20121231;第1127-1135页 *
双向拉伸金属-复合材料元件力学性能仿真研究;张恩学,孙银宝;《玻璃钢/复合材料》;20130331;第53-57页 *
复合材料联轴器膜片的应力分析;周新光;王理;《化工机械》;20101231;第37卷(第3期);第343-346、366页 *
层合板连接结构挤压强度测试方法的研究;刘长喜,周振功等;《材料开发与应用》;20140430;第50-54页 *
弧面十字滑块联轴器的设计与研究;杨福芹,蒋典兵,杨宇航;《机械与电子》;20170131;第35卷(第1期);第8-10、14页 *
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机匣在轴向压力和内压耦合作用下屈曲特性的有限元分析;齐红宇,温卫东等;《玻璃钢/复合材料》;20020531;第15-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7538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Mesh stiffness calculation of a spur gear pair with tooth profile modification and tooth root crack
Tesfahunegn et al. The effects of the shape of tooth profile modifications on the transmission error, bending, and contact stress of spur gears
Huangfu et al. Investigation on meshing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ur gears with tip relief under wear fault
JP2022521907A (ja) ハイブリッド繊維複合材料の板巻きシェル構造に対する高速協調最適化方法
CN107977538B (zh) 复合材料挠性元件设计方法
CN103605865A (zh) 一种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多向铺层板分层扩展行为模拟方法
Shokuhfar et 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smart hybrid composite plates subjected to low-velocity impact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CN105697625B (zh) 端部非等构的少片抛物线型等应力钢板弹簧的设计方法
US10865867B2 (en) Lightweight torque transmission gear
CN103399993A (zh)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CN109766670B (zh) 基于Copula函数的工业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可靠性分析方法
CN111898218A (zh) 一种变速器中间轴极限承载能力的预报方法
Labbé et al.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for bonded tubular-lap joints subjected to axial loading
CN108595724B (zh) 复合材料回转件设计方法
CN106295015B (zh) 一种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副的齿廓修形方法及与其配套的专用参数化cad系统
CN105468826B (zh) 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
CN111310364B (zh) 一种以分层面积作为评估指标的含分层损伤层合板损伤容限表征方法
Jianjun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system considering 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dynamic multi-teeth mesh process
Croccolo et al. Analytical solution of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s in press fitted orthotropic cylinders
Klarin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 a gear drive of an engine balancing unit with respect to noise, friction and durability
Qiu et al. Optimum microgeometry modifications of herringbone gear by means of fitness predicted genetic algorithm
Wang et al. Strength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of wound composite axial impeller
Wang et al.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of new balanced vibration reduction gear for the three cylinder engine
Pimpalte et 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gears from two wheeler gear set using parametric study
Huang et al.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a microsegment gear system with a time-varying base cir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