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7799B - 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7799B
CN107957799B CN201610896301.6A CN201610896301A CN107957799B CN 107957799 B CN107957799 B CN 107957799B CN 201610896301 A CN201610896301 A CN 201610896301A CN 107957799 B CN107957799 B CN 1079577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ing
portions
display panel
touch
bridg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63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7799A (zh
Inventor
林小郎
乐瑞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8319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0029B/zh
Priority to CN201610896301.6A priority patent/CN107957799B/zh
Priority to US15/717,959 priority patent/US1066564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957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7799A/zh
Priority to US16/846,438 priority patent/US1130275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7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7799B/zh
Priority to US17/692,122 priority patent/US11678553B2/en
Priority to US18/311,217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668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integrated with passive devices, e.g. auxiliary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Abstract

本揭露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有机发光元件层、间隙物、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相对于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有机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具有发光区。间隙物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且位于发光区外。第一触控电极及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桥接部。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桥接部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特别是,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桥接部的配置于间隙物上。借此,低电阻率的第一桥接部将可避开有机发光元件区域,第一桥接部仍不会过度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而实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揭露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可分为外挂式(out-cell type)、整合式(on-cell type)以及内嵌式(in-cell type)。前述三者中,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较薄。此外,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设置于有机发光保护层(Encapsulation layer)内或者设置于有机发光保护层上,而触控电极不易被刮伤。因此,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已成为业界的开发重点之一。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有机发光元件层以及触控电极。有机发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元件层及触控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感测部以及电性连接于多个感测部之间的桥接部。一般而言,为降低触控电极的电阻,桥接部通常会采用电阻率低的材质。然而,电阻率低的材质通常为遮光材料。电阻率低的桥接部可能会遮蔽有机发光元件层的发光区,而影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揭露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
本揭露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有机发光元件层、间隙物(或突起物)、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及第二基板。有机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具有发光区。间隙物(或突起物)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且位于发光区外。第一触控电极及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桥接部。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桥接部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特别是,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桥接部的配置于间隙物(或突起物)上。有机发光元件层、间隙物(或突起物)、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一感测部。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之间。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交错。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图案。第一感测部、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绝缘图案覆盖第二桥接部。第一桥接部跨越绝缘图案,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图案。第一桥接部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绝缘图案覆盖部分的第一桥接部。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覆盖第一桥接部的两端部。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桥接部位于绝缘图案上。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一感测部。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之间。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交错。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图案。第一感测部以及第二感测部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第二桥接部位于间隙物(或突起物)上。绝缘图案覆盖第二桥接部。第一桥接部跨越绝缘图案,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图案。第一桥接部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绝缘图案覆盖部分的第一桥接部。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覆盖第一桥接部的两端部。第二感测部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第二桥接部跨越绝缘图案,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桥接部的端部呈弧状。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电极具有与第一桥接部交错的第二桥接部。第二桥接部的端部呈弧状。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一感测部。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之间。每一第一感测部的部分的边缘呈弧状。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交错。每一第二感测部的部分的边缘呈弧状。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交错。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的至少一者包括S型图案,S型图案沿一发光区排列方向上与发光区具有间距。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交错。第二桥接部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导电图案。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图案与第一桥接部具有锐角。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交错。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的至少一者为折线图案,折线图案沿一发光区排列方向上与发光区具有间距。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封装层覆盖有机发光元件层。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封装层上。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层包括配置于第一基板上的至少一主动元件、与至少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显示电极、覆盖至少一主动元件的第一显示电极以及有机发光图案。有机发光图案填入绝缘层的开口,以与第一显示电极电性连接。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电极。第二显示电极覆盖有机发光图案且与有机发光图案电性连接。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隙物(或突起物)配置于绝缘层上。
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显示电极覆盖间隙物(或突起物),以于间隙物(或突起物)上形成电极凸部。封装层覆盖第二显示电极,以于电极凸部上形成封装凸部。第一桥接部配置于间隙物(或突起物)、电极凸部以及封装凸部堆叠而成的凸起结构上。
基于上述,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采用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第一感测部与第一桥接部串接而成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一桥接部具有低电阻率,而使第一触控电极具有低电阻,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更重要的是,第一桥接部是配置于位于发光区外的间隙物(或突起物)上。因此,第一桥接部不会过度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而实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
为让本揭露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7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9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0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1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2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3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5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6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7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100A~100L:触控显示面板;
110:第一基板;
120:有机发光元件层;
120a、120a-R、120a-G、120a-B:发光区;
122:第一显示电极;
124、128:绝缘层;
124a、128a:开口;
126:有机发光图案;
130:间隙物;
140:第一触控电极;
142、142B、142C、142D:第一桥接部;
142a、152a:端部;
144、144K、144L:第一感测部;
144a、154a:边缘;
144b、154b:小块面积;
150:第二触控电极;
152、152A、152B、152C、152D、152E、152F、152H、152J:第二桥接部;
154、154K、154L:第二感测部;
160:第二基板;
162:偏光片;
164:保护层;
170:第二显示电极;
170a:电极凸部;
180:缓冲层;
190:封装层;
190a:封装凸部;
192、192B、192C、192G、192I:绝缘图案;
A-A’、B-B’、C-C’、D-D’:剖线;
CHs、CHd:通道;
Ds、Dd:漏极;
d:间距;
F:使用者;
Gs、Gd:栅极;
GI:栅绝缘层;
K:凸起结构;
L:光束;
Ss、Sd:源极;
Td、Ts:主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特别是,图1是对应于图2的剖线A-A’。请参照图1及图2,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第二触控电极150以及第二基板160。间隙物130也可称突起物(protrusion)。第二基板16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的对向。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50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6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间隙物(或突起物)130可维持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60之间的间隙(cell gap)g,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60例如为偏光片162与保护层(barrier film)164的堆叠结构。保护层164位于偏光片162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之间。保护层164可具有缓冲作用或弹性回复作用,以避免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或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与第二基板160接触时受损。偏光片162能使有机发光元件层120发出的光束L具有一致的偏振态,以提升观看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舒适性。但本揭露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60也可为其他适当的结构,例如:单一材料的透光基板、抗反射多层膜结构、具有抗刮材料的保护玻璃或是抗刮涂层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的结构可为单一材料的基板。第一基板110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导电材料、晶圆、陶瓷等)。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的材质也可为其它适当的材料,第一基板110的结构也可为其它适当的材料,例如:抗反射多层膜结构、具有抗刮材料的保护玻璃或是抗刮涂层等。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第二基板的设置,举例而言,若触控显示面板100本身为柔性显示器(flexible display)或应用在柔性显示器上,可以将偏光片162和/或保护层164直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
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有机发光元件层120包括主动元件Td、主动元件Ts、第一显示电极122、绝缘层124以及有机发光图案126。主动元件Td与主动元件Ts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第一显示电极122与主动元件Td电性连接。绝缘层124覆盖主动元件Td与主动元件Ts。绝缘层124具有开口124a。开口124a暴露第一显示电极122。有机发光图案126填入绝缘层124的开口124a,以与第一显示电极122电性连接。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透光的第二显示电极170。第二显示电极170覆盖有机发光图案126且与有机发光图案126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可选择性包括缓冲层(buffer layer)180。缓冲层180覆盖第一基板110,而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配置于缓冲层180上。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也可不包括缓冲层180,而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也可直接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Ts例如为选择晶体管,而主动元件Td例如为驱动晶体管。主动元件Ts具有栅极Gs、通道CHs、配置于栅极Gs与通道CHs之间的栅绝缘层GI以及分别与通道CHs两侧电性连接的源极Ss与漏极Ds。主动元件Td具有栅极Gd、通道CHd、配置于栅极Gd与通道CHd之间的栅绝缘层GI以及分别与通道CHd两侧电性连接的源极Sd与漏极Dd。主动元件Ts的漏极Ds与主动元件Td的栅极Gd电性连接。详言之,主动元件Ts的漏极Ds可配置于绝缘层128上,并填入绝缘层128的开口128a,以和主动元件Td的栅极Gd电性接触。主动元件Td的源极Sd具有系统电位。主动元件122d的漏极Dd与第一显示电极122电性连接。第二显示电极170具有参考电位。主动元件Ts能开启主动元件Td。当主动元件Td被开启时,第二显示电极170与第一显示电极122之间存在电位差,而使驱动电流通过有机发光图案126,以使有机发光图案126发出光束L,进而显示画面。
请参照图2,有机发光元件层120具有发光区120a。请参照图1及图2,发光区120a的位置是对应于有机发光图案126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区120a能发出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束L,以组成全彩的画面。举例而言,发光区120a包括发光区120a-R、发光区120a-G及发光区120a-B。发光区120a-R能发出红色的光束L。发光区120a-G能发出绿色的光束L。发光区120a-B能发出蓝色的光束L。红色的光束L、绿色的光束L及蓝色的光束L能组成全彩的画面及混色成白光。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发光区120a发出的光束L的颜色及光谱的组合可视实际的需求而定。需说明的是,本揭露图示中的发光区120a-R、发光区120a-G及发光区120a-B的大小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的大小的比例关系是一种示例,并不限定只有这样的比例,发光区120a-R、发光区120a-G及发光区120a-B的大小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的大小的比例关系可视实际的需求而定。
请参照图1及图2,间隙物(或突起物)13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且位于发光区120a外。换言之,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不与有机发光图案126重叠。间隙物(spacer)130也可称突起物(protrusion)。在本实施例中,间隙物(或突起物)130可配置于绝缘层124上。第二显示电极170可覆盖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以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上形成电极凸部170a。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层(encapsulation layer)190。封装层190覆盖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以阻挡水气或氧进入有机发光元件层120,进而增加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relaibility)。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190可覆盖第二显示电极170,并于电极凸部170a上形成封装凸部190a。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电极凸部170a以及封装凸部190a可堆叠成凸起结构K。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二显示电极170以及封装层190是依序堆叠在绝缘层124上。然而,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二显示电极170及封装层190也可以其他适当依序堆叠。此外,(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的形状不限定为图示的长方形,在其它实施例中,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也可设计为其它任意形状。
请参照图1及图2,第一触控电极140及第二触控电极15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交错且电性绝缘。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与发光区120a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40可为发射电极(transmission electrode,Tx),而第二触控电极150可为接收电极(receptionelectrode,Rx)。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40也可为接收电极,而第二触控电极150也可为发射电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可遮光,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可透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部144、第二感测部154以及第二桥接部152可形成于同一透光导电层。第一感测部144、第二感测部154及第二桥接部152可直接配置于封装层190上。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桥接部152位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的正上方,而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重叠。上述的透光导电层的材料可为金属氧化物,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桥接部152可透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及图2,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绝缘图案192。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图案192可覆盖第二桥接部152。第一桥接部142跨越绝缘图案192,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桥接部152配置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上。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桥接部152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重叠。第一桥接部142具有低电阻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可遮光。第一桥接部142的材质例如为金属、合金或其堆叠层,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利用低电阻率的第一桥接部142能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40整体的电阻,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更重要的是,第一桥接部152是配置于位于发光区120a外的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上,因此,即便低电阻率的第一桥接部152会遮光,第一桥接部152仍不会过度影响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亮度,进而实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100。此外,第一桥接部142设置于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上的另一优点是,可缩减第一桥接部142与使用者F的距离,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可呈直线,以减少第一桥接部142本身的电阻,进而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40整体的电阻、优化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第一桥接部142的端部142a可选择性地呈弧状。弧状的端部142a能降低尖端放电发生的机率,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部144和/或第二感测部154大致上可呈菱形。第一感测部144的部分的边缘144a和/或第二感测部154的部分的边缘154a可呈弧状。类似地,弧状的部分的边缘144a和/或弧状的部分的边缘154a能降低尖端放电发生的机率,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第一感测部144和/或第二感测部154也可设计为其他适当形状,以下将于后续段落中配合其他附图举例说明之。
图3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特别是,图3是对应于图4的剖线B-B’。请参照图3及图4,触控显示面板100A与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A与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第二桥接部152A是不透光的。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3及图4,触控显示面板100A包括第一基板110、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第二触控电极150以及第二基板160。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且具有发光区120a。间隙物(或突起物)13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且位于发光区120a外。第一触控电极14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5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50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60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A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A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A交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可遮光,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可透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3及图4,第一感测部144与第二感测部154可形成于同一透光导电层。第一感测部144与第二感测部154可直接配置于封装层190上。第二桥接部152A的两端部152a分别覆盖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绝缘图案192覆盖第二桥接部152A。第一桥接部152A跨越绝缘图案192,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桥接部152A能遮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A皆具有低电阻率。第一桥接部142及第二桥接部152A的材质例如为金属、合金或其堆叠层,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利用低电阻率的第一桥接部142及第二桥接部152A能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40及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电阻,而更进一步地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触控性能。更重要的是,第一桥接部142以及第二桥接部152A是配置于位于发光区120a外的间隙物(或突起物)130上,因此,即便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A会遮光,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A也不会过度影响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亮度,进而实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100A。
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桥接部152A可呈直线,以减少第二桥接部152A本身的电阻,进而降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电阻、优化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触控性能。第二桥接部152A的端部152a可选择性地呈弧状。弧状的端部152a能降低尖端放电发生的机率,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信赖性。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桥接部152A也可设计为其他形状,以下将于后续段落中配合其他附图举例说明之。
图5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特别是,图5是对应于图6的剖线C-C’。请参照图5及图6,触控显示面板100B与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B与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显示面板100B的第一桥接部142B、绝缘图案192B及第二桥接部152B的堆叠方式与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桥接部142、绝缘图案192及第二桥接部152的堆叠方式不同。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5及图6,触控显示面板100B包括第一基板110、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第二触控电极150以及第二基板160。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且具有发光区120a。间隙物(或突起物)13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且位于发光区120a外。第一触控电极140及第二触控电极15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及第二触控电极150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60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B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B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B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B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B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B交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B可遮光,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可透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与触控显示面板100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B可直接配置于封装层190上。绝缘图案192B覆盖部分的第一桥接部142B,并暴露第一桥接部142B的两端部142a。第一感测部144、第二感测部154以及第二桥接部152B形成于同一透光导电层。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分别覆盖第一桥接部142B的两端部142a。第二感测部154可直接配置于封装层190上。第二桥接部152B位于绝缘图案192B上。触控显示面板100B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0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7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特别是,图7是对应于图8的剖线D-D’。请参照图7及图8,触控显示面板100C与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A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C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显示面板100C的第一桥接部142C、第二桥接部152C及绝缘图案192C的堆叠方式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第一桥接部142、第二桥接部152A及绝缘图案192的堆叠方式不同。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7及图8,触控显示面板100C包括第一基板110、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第二触控电极150以及第二基板160。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且具有发光区120a。间隙物(或突起物)13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且位于发光区120a外。第一触控电极140及第二触控电极150配置于有机发光元件层120上。有机发光元件层120、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第一触控电极14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50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60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C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C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C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C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C交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C可遮光,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可透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C是直接配置于封装层190上。绝缘图案192C覆盖部分的第一桥接部142C,且暴露第一桥接部142C的两端部142a。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形成于同一透光导电层。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配置于封装层190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分别覆盖第一桥接部142C的两端部142a。第二桥接部152C跨越绝缘图案192C,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桥接部152C可遮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触控显示面板100C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9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9的触控显示面板100D与触控面板100A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D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D的至少一者能遮光,至少一遮光者可设计为彼此分离的多个导电图案。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9,触控显示面板100D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0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D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D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D交错。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不同的是,在图9的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D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D)可设计为彼此分离的多个导电图案152D-1,以降低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D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D)的电阻。更进一步地说,第二桥接部152D的导电图案152D-1可垂直于第一桥接部142,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触控显示面板100D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10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0的触控显示面板100E与触控面板100C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E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桥接部152E的至少一者能遮光,至少一遮光者可设计为彼此分离的多个导电图案。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10,触控显示面板100E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0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C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E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E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E交错。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不同的是,在图10的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桥接部152E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D)可设计为彼此分离的多个导电图案152E-1,以降低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桥接部152E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E)的电阻。更进一步地说,第二桥接部152E的导电图案152E-1与第一桥接部142C具有锐角θ。触控显示面板100E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11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1的触控显示面板100F与触控面板100A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F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F的至少一者能遮光,至少一遮光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F)可包括S型图案。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11,触控显示面板100F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0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F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F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F交错。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不同的是,在图11的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桥接部152F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F)可设计为弯折图案,以绕过发光区120a。所述弯折图案可包括近似于S型的图案。所述S型图案(即第二桥接部152F)沿发光区排列方向上与发光区120a具有间距d。此外,触控显示面板100F的绝缘图案192可超出对应的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图12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在图12的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G的绝缘图案192G也可不超出对应的间隙物(或突起物)130。换言之,绝缘图案192G在俯视方向上,垂直于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会落在对应的间隙物(或突起物)130在俯视方向上,垂直于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以内。触控显示面板100F、100G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13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3的触控显示面板100H与触控面板100C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H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桥接部152H的至少一者能遮光,至少一遮光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H)可包括S型图案。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13,触控显示面板100H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0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C以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其中第一桥接部142C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H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其中第二桥接部152H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H交错。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不同的是,在图13的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桥接部152H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H)可设计为弯折图案,以绕过发光区120a。所述弯折图案可包括近似于S型的图案。此外,触控显示面板100H的绝缘图案192可超出对应的间隙物(或突起物)130。然而,本揭露不限于此,图1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在图14的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I的绝缘图案192I也可不超出对应的间隙物(或突起物)130。触控显示面板100F、100G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15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5的触控显示面板100J与触控面板100C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J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桥接部152J的至少一者能遮光,至少一遮光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J)可设计为折线图案。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15,触控显示面板100J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0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C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第一桥接部142C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J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第二桥接部152J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J交错。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不同的是,在图15的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桥接部152J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二桥接部152J)可设计为折线图案,所述折线图案沿一发光区排列方向上与发光区120a具有间距d。触控显示面板100J具有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16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6的触控显示面板100K与触控面板100C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K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显示面板100C的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的形状与触控显示面板100K的第一感测部144K及第二感测部154K的形状不同。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16,触控显示面板100K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0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C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K。第一桥接部142C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K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C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K。第二桥接部152C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K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C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C交错。与触控显示面板100C不同的是,在图16的实施例中,第一感测部144K及第二感测部154K可选择性地设计为漏斗形,而不像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设计为菱形。需说明的是,无论是,漏斗形或菱形的第一感测部及第二感测部都是用以举例说明本揭露而非用以限制本揭露。第一感测部的形状与第二感测部的形状均可视实际的需求做其他适当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C可遮光,第一感测部144K及第二感测部154K可透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图17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7的触控显示面板100L与触控面板100A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显示面板100L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显示面板100L的第一感测部144L及第二感测部154L的形状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的第一感测部144及第二感测部154的形状不同。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差异处,两者相同或相对应处还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17,触控显示面板100L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40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第一触控电极140具有第一桥接部142及多个第一感测部144L。第一桥接部142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L之间。第二触控电极150具有第二桥接部152A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154L。第二桥接部152A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L之间。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第一桥接部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第二桥接部152A交错。与触控显示面板100A不同的是,在图17的实施例中,第一感测部144L及第二感测部154L可分别具有局部凸出的小块面积144b、154b。第一桥接部142的两端与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144L的小块面积144b电性连接。第二桥接部152A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154L的小块面积154b电性连接。借此,第一桥接部142的长度及第二桥接部152A的长度能缩短,进而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40的电阻与第二触控电极150的电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142可遮光,第一感测部144L及第二感测部154L可透光,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采用的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第一感测部与第一桥接部串接而成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一桥接部具有低电阻率,而使第一触控电极具有低电阻,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更重要的是,第一桥接部是配置于位于发光区外的间隙物(或突起物)上。因此,第一桥接部仍不会过度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而实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揭露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揭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揭露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有机发光元件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具有发光区,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包括:
至少一主动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一显示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
绝缘层,覆盖所述至少一主动元件且具有暴露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开口;以及
有机发光图案,接触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开口,以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电性连接;
间隙物,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上且位于所述发光区外;
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上,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且电性绝缘,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一桥接部的配置于所述间隙物上;
封装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所述封装层上;以及
第二显示电极,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图案且与所述有机发光图案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间隙物配置于所述绝缘层上,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电极覆盖所述间隙物,且于所述间隙物上形成电极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一感测部,所述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图案,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桥接部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上,所述绝缘图案覆盖所述第二桥接部,而所述第一桥接部跨越所述绝缘图案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图案,其中所述第一桥接部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上,所述绝缘图案覆盖部分的所述第一桥接部,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覆盖所述第一桥接部的两端部,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二桥接部位于所述绝缘图案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一感测部,所述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图案,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上,所述第二桥接部位于所述间隙物上,所述绝缘图案覆盖所述第二桥接部,而所述第一桥接部跨越所述绝缘图案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图案,其中所述第一桥接部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上,所述绝缘图案覆盖部分的所述第一桥接部,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覆盖所述第一桥接部的两端部,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层上,而所述第二桥接部跨越所述绝缘图案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部的端部呈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一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的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的端部呈弧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一感测部,所述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之间,而每一所述第一感测部的部分的边缘呈弧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而每一所述第二感测部的部分的边缘呈弧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的至少一者包括S型图案,且所述S型图案与所述发光区具有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所述第二桥接部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导电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一桥接部具有锐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桥接部的至少一者为折线图案,且所述折线图案与所述发光区具有间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二显示电极,所述电极凸部上形成封装凸部,所述第一桥接部配置于所述间隙物、所述电极凸部以及所述封装凸部上形成于凸起结构上。
CN201610896301.6A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07957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1996.0A CN113360029B (zh)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CN201610896301.6A CN107957799B (zh)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US15/717,959 US10665645B2 (en) 2016-10-14 2017-09-28 Touch display panel
US16/846,438 US11302754B2 (en) 2016-10-14 2020-04-13 Touch display panel
US17/692,122 US11678553B2 (en) 2016-10-14 2022-03-10 Touch display panel
US18/311,217 US20230276680A1 (en) 2016-10-14 2023-05-02 Touch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6301.6A CN107957799B (zh)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1996.0A Division CN113360029B (zh)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7799A CN107957799A (zh) 2018-04-24
CN107957799B true CN107957799B (zh) 2021-08-10

Family

ID=619047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1996.0A Active CN113360029B (zh)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CN201610896301.6A Active CN107957799B (zh)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1996.0A Active CN113360029B (zh) 2016-10-14 2016-10-14 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4) US10665645B2 (zh)
CN (2) CN1133600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5171B1 (ko) * 2017-03-20 2021-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170780A (zh) * 2017-05-17 2017-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10299284B (zh) * 2018-03-23 2020-11-03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案化方法以及图案化结构
KR102587732B1 (ko) * 2018-05-28 2023-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606941B1 (ko) * 2018-05-31 2023-1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TWI674525B (zh) * 2018-08-14 2019-10-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整合觸控顯示面板
US11243624B2 (en) * 2018-09-12 2022-02-0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599425B (zh) * 2018-12-07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65085B (zh) * 2019-06-27 2020-09-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040209A (ko) * 2019-10-02 2021-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1538438B (zh) * 2020-04-23 2023-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1653608A (zh) * 2020-06-30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2269487A (zh) * 2020-09-29 2021-01-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238683B (zh) 2021-05-27 2024-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2324765A (zh) * 2021-12-03 2023-06-16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462A (zh) * 2010-08-25 2012-03-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102693703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触摸感应器的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4201186A (zh) * 2005-12-09 2014-12-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324B (zh) * 2010-06-28 2012-10-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式显示装置
EP2628069B1 (en) * 2010-10-12 2020-12-02 New York University Apparatus for sensing utilizing tiles, sensor having a set of plates, object identification for multi-touch surfaces, and method
WO2012086531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該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8780074B2 (en) * 2011-07-06 2014-07-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ual-function transducer for a touch panel
CN103309480A (zh) * 2012-03-07 2013-09-18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GB2505661A (en) * 2012-09-06 2014-03-12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Oy Force sensitive touch screen using strain gauges
KR101992899B1 (ko) * 2012-12-17 2019-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내장형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618981B2 (en) * 2013-02-13 2017-04-1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Guarding and shielding routing traces in proximity sensors
KR102096622B1 (ko) * 2013-08-19 2020-04-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136392B1 (ko) * 2013-09-05 2020-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TW201525788A (zh) * 2013-12-17 2015-07-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KR102262530B1 (ko) * 2014-02-17 202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5132694A1 (en) * 2014-03-07 2015-09-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ouch sensor,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CN104123036B (zh) * 2014-06-09 2017-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栅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252276B (zh) * 2014-06-30 2018-04-2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60010707A (ko) * 2014-07-17 2016-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796769B (zh) * 2014-10-08 2019-08-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KR102295584B1 (ko) * 2014-10-31 2021-08-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내장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356087B1 (en) * 2014-12-10 2016-05-31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bridged wire traces
TW201633080A (zh) * 2015-03-05 2016-09-16 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CN205080531U (zh) * 2015-09-30 2016-03-09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KR101964934B1 (ko) * 2016-07-29 2019-04-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8085598A1 (en) * 2016-11-02 2018-05-11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ortable brain and vision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ystem
CN107219953B (zh) * 2017-05-27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349699B1 (ko) * 2017-05-31 2022-01-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277705B1 (ko) * 2017-06-30 2021-07-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186A (zh) * 2005-12-09 2014-12-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85462A (zh) * 2010-08-25 2012-03-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102693703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触摸感应器的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99701A1 (en) 2022-06-23
CN113360029B (zh) 2023-04-07
US20230276680A1 (en) 2023-08-31
US11302754B2 (en) 2022-04-12
US20180108710A1 (en) 2018-04-19
CN107957799A (zh) 2018-04-24
US20200243612A1 (en) 2020-07-30
CN113360029A (zh) 2021-09-07
US11678553B2 (en) 2023-06-13
US10665645B2 (en)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7799B (zh) 触控显示面板
KR102209396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그 제조방법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153444B (zh) 触控显示设备
KR102269919B1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10125958A (ko) 플렉서블 터치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WO2018196636A1 (zh)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42432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7037921A (zh) 显示装置
KR2019009266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552159A (zh) 光感测装置
US11188178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30135256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2423892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10486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WO2016042638A1 (ja) 発光装置
EP4130944A1 (en) Touch-control structure,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130945A1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28225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17588B (zh) 感测元件以及感测显示面板
CN11639145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9421505U (zh) 显示设备
US202302309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4123741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20106264A (ko) 표시 장치 및 포토 마스크
KR20220134801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