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6698A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6698A
CN107946698A CN201711030533.4A CN201711030533A CN107946698A CN 107946698 A CN107946698 A CN 107946698A CN 201711030533 A CN201711030533 A CN 201711030533A CN 107946698 A CN107946698 A CN 107946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battery
engine
temperature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05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6698B (zh
Inventor
胡攀
贾学宏
董秋林
高勇飞
蒋恩杰
李连豹
韦虹
李军
王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05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6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6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6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6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6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因此,其能够可靠、稳定地提高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能够快速为车辆提供动力,并且提高电池寿命与降低油耗、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背景技术
对于混合动力车型而言,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低,并且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工作,其会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的,在该低温环境下,电池是不会进行充放电工作的。
在低温环境下,传统技术主要是由发动机在暖机工况点进行工作,以为车辆提供动力。但是,在该工作状态下,车辆存在动力不足并且排放油耗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其能够解决传统技术在低温环境下存在着动力不足并且排放油耗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所述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
可选地,在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阈值时,停止进入所述热交换循环状态,并且控制所述电池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
可选地,在检测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包括: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
可选地,所述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包括:通过加热器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和/或,通过暖风机风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动机,其设置有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一冷却液;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电池,其设置有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二冷却液,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连通;第二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冷却液的温度;第一开关单元,其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连接;换热单元,其包括热侧输入端、热侧输出端、冷端输入端及冷端输出端,所述热侧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热侧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其包括第二控制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出端以及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冷端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冷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热交换循环通道上的水泵单元,所述水泵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的操作,包括:通过控制所述水泵单元的抽泵速率以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循环速率。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单元的热侧输入端之间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的操作,包括:通过加热器加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单元的热侧输出端之间的暖风机;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的操作,包括:通过暖风机风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与电池的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电池处于低温状态下,其能够快速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进一步地,通过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与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因此,其能够可靠、稳定地提高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能够快速为车辆提供动力,并且提高电池寿命与降低油耗、排放。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步骤32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池温度控制系统10包括:发动机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电池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第一开关单元15、换热单元16、第二开关单元17、控制模块18、水泵单元19、加热器20以及暖风机21。
该发动机11设置有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该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一冷却液,第一冷却液用于降低发动机11的工作温度。该第一冷却液可以为水流,亦可以为其它流体。
该第一温度传感器12设置于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2与控制模块18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2能够将监测到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发送给控制模块18。
该电池13设置有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二冷却液,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与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连通。其中,第二冷却液能够调节电池13的工作温度,因此,通过改变第二冷却液的温度便可以调节电池13的工作温度。
该第二温度传感器14设置于该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第二冷却液的温度,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4与控制模块18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4能够将监测到的第二冷却液的温度发送给控制模块18。
该第一开关单元15包括第一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第二输出端c以及第一控制端d,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连接。其中,控制模块18与第一开关单元15的第一控制端d连接,控制模块18通过向第一开关单元15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5的开关状态,以控制发动机11输出的第一冷却液的流向。例如:当第一开关单元15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一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于是,第一冷却液便穿过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组成的通道而流到水泵单元19。当第一开关单元15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第一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于是,第一冷却液便穿过第一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组成的通道而流回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15为受电子信号控制的电磁阀。
该换热单元16包括热侧输入端e、热侧输出端f、冷端输入端h及冷端输出端i,热侧输入端e与第一输出端b连接,热侧输出端f与第二输出端c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单元16可以为换热器。
该第二开关单元17包括第二控制端j、第二输入端k、第三输出端m以及第四输出端n,第二输入端k分别与冷端输入端h和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输出端m与冷端输出端i连接,第四输出端n与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控制模块18与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二控制端j连接,控制模块18通过向第二开关单元17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7的开关状态,以控制第二冷却液的流向。例如:当第二开关单元17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三输出端m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二输入端k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于是,第二冷却液便穿过第三输出端m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而流到换热单元16。当第二开关单元17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三输出端m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第二输入端k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于是,第二冷却液便穿过第二输入端k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而流回电池13的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
该水泵单元19用于加速第一冷却液的流动,以提高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13的第二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循环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泵单元19可以为电子水泵,受外部控制信号控制工作状态。
该加热器20与暖风机21皆用于对第一冷却液进行加热,进而提高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13的第二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循环速率。
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如前所述,一般的,对于混合动力车型而言,尤其是增程式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例如:环境温度≤0℃,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低,并且严重影响其寿命,因此,在该低温环境下,电池是不会进行充放电工作的,并且主要是发动机在暖机工况点工作为车辆提供动力。
于是,当控制模块18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电池13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11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例如:电池所处的当前环境温度为负40摄氏度,第一预设阈值为0摄氏度。此时,车辆的动力主要由发动机11提供并且工作在暖机工况下。由于电池所处的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控制模块18控制发动机11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亦即:控制模块18控制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第一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水泵单元19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11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采用此类控制逻辑,其能够迅速提高第一冷却液的温度,为后续操作做好准备。
在发动机11提供动力的过程中,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于是,当控制模块18检测到发动机11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18控制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一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第三输出端m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二输入端k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并且,水泵单元19处于关闭状态,于是,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开始在换热单元16处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第二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电池13受第二冷却液的温度影响,电池13的温度跟随第二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18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模块18控制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13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亦即:控制模块18控制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第一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三输出端m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二输入端k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并且,水泵单元19开始运转,于是,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在换热单元16处快速地进行热交换,从而加速电池的温度上升速度。
在加速热交换的过程中,控制模块18可以加热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控制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13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具体的,控制模块18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或两种方式对第一冷却液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加热器20加热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和/或,通过控制暖风机21风热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
采用此类方式,其能够快速提高电池的温度。
再进一步地,在控制发动机11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13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后,当控制模块18检测到电池13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18控制电池13停止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并且控制电池13开始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亦即:控制模块18控制第一输入端a与第一输出端b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一输入端a与第二输出端c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第三输出端m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关断状态,第二输入端k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处于导通状态,因此,第二冷却液便穿过第二输入端k与第四输出端n组成的通道而流回电池13的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
综上,通过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与电池的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电池处于低温状态下,其能够快速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进一步地,通过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与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因此,其能够可靠、稳定地提高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能够快速为车辆提供动力,并且提高电池寿命与降低油耗、排放。
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的发动机燃油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类型汽车中,例如:混合动力车型。
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的控制模块可以集成于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内,其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片机、ARM(Acorn RISC 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还有,控制器还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控制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18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8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8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82;其中,图2中以一个处理器181为例。处理器181和存储器18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存储器18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81能够用于执行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的控制逻辑。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该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30包括:
步骤31、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
步骤32、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
因此,其能够可靠、稳定地提高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能够快速为车辆提供动力,并且提高电池寿命与降低油耗、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30还包括:
步骤33、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阈值时,停止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并且控制电池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30还包括:
步骤34、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发动机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32包括:
步骤321、加热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
步骤322、控制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21包括:通过加热器加热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和/或,通过暖风机风热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
由于方法实施例和上述各个实施例是基于同一构思,在内容不互相冲突的前提下,方法实施例的内容可以引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在此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功能可以在合适类型具有运算能力的处理器的电子设备中执行,例如:单片机、数字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等等。
各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功能是以指令的形式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当要执行下述各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功能时,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访问存储器,调取并执行对应的指令,以实现下述各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功能。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实施例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步骤。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实施例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步骤的功能。
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下述实施例描述的图3至图6所示的各个步骤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汽车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通过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与电池的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电池处于低温状态下,其能够快速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进一步地,通过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与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因此,其能够可靠、稳定地提高电池的温度,以使电池能够快速为车辆提供动力,并且提高电池寿命与降低油耗、排放。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
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所述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阈值时,停止进入所述热交换循环状态,并且控制所述电池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包括:
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
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包括:
通过加热器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
和/或,
通过暖风机风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
6.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其设置有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一冷却液;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
电池,其设置有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二冷却液,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连通;
第二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冷却液的温度;
第一开关单元,其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连接;
换热单元,其包括热侧输入端、热侧输出端、冷端输入端及冷端输出端,所述热侧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热侧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其包括第二控制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出端以及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冷端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冷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输出端连接;
控制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热交换循环通道上的水泵单元,所述水泵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的操作,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水泵单元的抽泵速率以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循环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单元的热侧输入端之间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的操作,包括:
通过加热器加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单元的热侧输出端之间的暖风机;
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的操作,包括:
通过暖风机风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
CN201711030533.4A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Active CN107946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0533.4A CN107946698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0533.4A CN107946698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6698A true CN107946698A (zh) 2018-04-20
CN107946698B CN107946698B (zh) 2020-05-15

Family

ID=6193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0533.4A Active CN107946698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669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9369A (zh) * 2021-03-18 2021-06-22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循环耐久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234420A (zh) * 2022-07-01 2022-10-2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低温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0456A (ja) * 1999-10-14 2001-04-20 Ngk Insulators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と捲回型電極体の作製方法
CN204809360U (zh) * 2015-06-09 2015-11-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模组加热系统和启动控制系统
CN107196011A (zh) * 2017-04-24 2017-09-2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0456A (ja) * 1999-10-14 2001-04-20 Ngk Insulators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と捲回型電極体の作製方法
CN204809360U (zh) * 2015-06-09 2015-11-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模组加热系统和启动控制系统
CN107196011A (zh) * 2017-04-24 2017-09-2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9369A (zh) * 2021-03-18 2021-06-22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循环耐久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234420A (zh) * 2022-07-01 2022-10-2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低温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6698B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9005B2 (en) Vehicular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0565566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其调节方法和新能源汽车
WO2023005974A1 (zh) 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1613853A (zh) 电池升温装置
CN111716995A (zh) 电动汽车的空调和动力电池的加热系统、方法和电动汽车
US20160144691A1 (en) Hybrid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835661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946698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CN106458010A (zh) 温度控制系统及其适用的电动车辆
CN103939377A (zh) 一种无级调速散热器风扇控制总成及方法
CN110758088B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8682879A (zh) 一种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系统的热管理系统
KR101936474B1 (ko) 엔진 냉각수 예열 방식 이원 냉각시스템과 제어 방법 및 환경차량
CN213361043U (zh) 电驱动系统效率提升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3968120A (zh) 一种多档调节控制的高压水暖ptc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6374554U (zh) 电动汽车增程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3995645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多功能尾气热能回收装置
CN113193260A (zh) 车辆热管理方法及装置、系统
WO2024066359A1 (zh) 电动汽车热量分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21000011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
CN106351723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41400B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及其上装系统
CN107939562B (zh) 一种发动机燃油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WO2023070609A1 (zh) 车辆制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2063177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节能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