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36597A -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36597A
CN107936597A CN201711303351.XA CN201711303351A CN107936597A CN 107936597 A CN107936597 A CN 107936597A CN 201711303351 A CN201711303351 A CN 201711303351A CN 107936597 A CN107936597 A CN 107936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w powder
polypropylene
stalk
compound material
compati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033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36597B (zh
Inventor
陈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City Huangyan Henglong Arts & Craf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City Huangyan Henglong Arts & Craf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City Huangyan Henglong Arts & Craf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City Huangyan Henglong Arts & Craf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033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365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36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6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36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6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7/00Compositions of lignin-containing materials
    • C08L97/02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e.g. wood, straw or bagas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8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additives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wo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以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内包括以下组份:秸秆粉50‑60%;聚丙烯15‑40%;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1‑5%;光稳定剂770 1‑4%;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1‑4%;滑石粉2‑5%;抗氧剂2‑4%。植物纤维材料和塑料相容性差,植物纤维含量增大时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较差。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相容性。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有分散作用,使秸秆粉、聚丙烯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得到均匀分散,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效果,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润滑的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材料是指以木纤维或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塑料填充改性的特点,配混一定比例的塑料基料,经专业工艺处理后加工成型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新材料,具有无污染、无公害等优点,可循环利用。
公告号为CN10541936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秸秆增强再生塑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秸秆增强再生塑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秸秆粉50-70%、再生塑料颗粒20-40%、相容剂2-5%、润滑剂1-5%、着色剂1-3%、抗氧剂1-3%、光稳定剂1-3%;其中,改性秸秆粉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预处理后秸秆粉100-110份、石墨烯纳米片0.1-1份、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4份、矿物填充物2-10份、偶联剂4-10份。
由于植物纤维材料和塑料的相容性差,当植物纤维含量较大时所得到的符合材料性能较差,通过偶联剂能够改善秸秆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但是秸秆、聚合物基体与偶联剂之间的相容性并不高,因此偶联剂对秸秆和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的改善比较有限,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能够提高秸秆、聚合物基体与偶联剂之间的相容性,进而提高偶联剂对秸秆和聚合物基体之间相容性的改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内包括以下组份:
秸秆粉50-60%;聚丙烯15-40%;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1-5%;光稳定剂770 1-4%;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1-4%;滑石粉2-5%;抗氧剂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植物纤维材料和塑料的相容性差,当植物纤维含量增大时所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较差。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由聚丙烯经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制得,非极性的分子主链上引入了强极性的侧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以成为增进极性材料与非极性材料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桥梁,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分散的作用,使秸秆粉、聚丙烯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得到均匀分散,进而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效果,进一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还具有润滑的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氧剂包括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和2-巯基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是链断裂型抗痒剂,其分子结构中有反应性N-H官能团,在抑制氧化过程中通过与聚合物争夺链增长自由基R和RO2以中断链式反应,但在氢原子转移到过氧化自由基上时,反应中至少有一个分子氢过氧化物生成,2-巯基苯并咪唑可与此氢过氧化物起反应,形成非自由基稳定化合物,进一步降低氧化速率,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提高了防氧化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秸秆托盘原料内包括1-5%六偏磷酸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偏磷酸钠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减少秸秆粉的纤维表面的羟基数目,从而使秸秆粉的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憎水性薄膜从而提高其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和促进秸秆粉的分散,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相容性。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能够与水发生反应,六偏磷酸钠具有抑制这种反应的作用,且对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的分散和润滑作用,进而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相容性的改善,进而进一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秸秆托盘原料内包括2-6%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具有亲无机物的基团和亲有机物的基团,具有分散作用,改善填充料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进而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作用、提高六偏磷酸钠减少秸秆粉表面羟基的效果、增强六偏磷酸钠与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之间的协同增效,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进而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托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六偏磷酸钠溶于水,形成浓度为30%的备用水溶液,采用蒸汽热喷放技术对秸秆粉进行蒸汽爆破,再将秸秆粉放入备用水溶液内浸泡10-12小时,取出浸泡后的秸秆粉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改性秸秆粉;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步骤3,将混合料加入造粒机中,挤出熔融状态的块状物料,冷却后经破碎机破碎成柔软干燥的颗粒料;步骤4,将颗粒料放入挤出机中,经模具挤压并冷却成型,得到复合材料产品;步骤5,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表面打磨、拉丝、压花、安装配件中至少一种后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蒸汽爆破后的秸秆粉,高温能够使秸秆粉中木纤维表面的羟基含量降低,有利于其与聚丙烯的粘接;同时蒸汽爆破会引起秸秆粉中纤维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纤维的强度和表面积增加,其中,强度的增加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具有加强作用。将秸秆粉浸泡在六偏磷酸钠中,进一步降低木纤维表面的羟基含量,蒸汽爆破后的秸秆粉因为表面积的增加,能够与六偏磷酸钠反应得更加充分,进一步利于秸秆粉与聚丙烯的粘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润滑的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能够与水发生反应,六偏磷酸钠具有抑制这种反应的作用,且对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的分散和润滑作用,进而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相容性的改善,进而进一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由聚丙烯经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制得,非极性的分子主链上引入了强极性的侧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以成为增进极性材料与非极性材料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桥梁,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分散的作用,使秸秆粉、聚丙烯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得到均匀分散,进而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效果,进一步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具有亲无机物的基团和亲有机物的基团,具有分散作用,改善填充料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进而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作用、提高六偏磷酸钠减少秸秆粉表面羟基的效果、增强六偏磷酸钠与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之间的协同增效,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进而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秸秆复合材料所制备的一种秸秆托盘,能够增强使用过程中托盘的稳定性和托盘内蔬果的稳定性:
一种秸秆托盘,包括盘底,所述盘底上端面的边沿处呈向外延伸设置有盘壁,所述盘底和盘壁形成容置槽,所述盘底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稳定橡胶垫,所述盘底的下端面设置有呈网格状的防滑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盘底上端面的稳定橡胶垫能够防止托盘内的蔬果滚动,进而避免了因蔬果的滚动造成托盘的不稳定;当使用人员用手托着托盘的时候,盘底下端面的防滑橡胶垫能够增加托盘与使用人员之间的摩擦力,当托盘放置在桌面上时,防滑橡胶垫还能够增加托盘与桌面的摩擦力,提高了托盘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提高了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2.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提高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效果,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还具有润滑的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3.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提高了防氧化的效果;
4.六偏磷酸钠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相容性,且六偏磷酸钠对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的分散和润滑作用,进而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相容性的改善;
5.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具有亲无机物的基团和亲有机物的基团,具有分散作用,改善填充料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进而提高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对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改善作用、提高六偏磷酸钠减少秸秆粉表面羟基的效果、增强六偏磷酸钠与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之间的协同增效,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粘接性和相容性,进而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十三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十三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十四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十四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十五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十五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盘底;2、盘壁;3、手持部;4、橡胶圈;5、稳定橡胶垫;6、防滑橡胶垫;7、握持槽;8、握持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原料内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其中氧化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的混合物。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蒸汽热喷放技术对秸秆粉进行蒸汽爆破,再将蒸汽爆破后的秸秆粉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改性秸秆粉;
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步骤3,将混合料加入造粒机中,挤出熔融状态的块状物料,冷却后经破碎机破碎成柔软干燥的颗粒料;
步骤4,将颗粒料放入挤出机中,经模具挤压并冷却成型,得到复合材料产品;
步骤5,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表面打磨、拉丝、压花、安装配件中至少一种后处理。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2: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3: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4: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原料内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其中氧化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的混合物。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六偏磷酸纳溶于水,形成浓度为30%的备用水溶液,采用蒸汽热喷放技术对秸秆粉进行蒸汽爆破,再将蒸汽爆破后的秸秆粉放入备用水溶液中浸泡10-12小时,取出浸泡后的秸秆粉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改性秸秆粉;
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步骤3,将混合料加入造粒机中,挤出熔融状态的块状物料,冷却后经破碎机破碎成柔软干燥的颗粒料;
步骤4,将颗粒料放入挤出机中,经模具挤压并冷却成型,得到复合材料产品;
步骤5,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表面打磨、拉丝、压花、安装配件中至少一种后处理。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5: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6: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7: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原料内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其中氧化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的混合物。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六偏磷酸纳溶于水,形成浓度为30%的备用水溶液,采用蒸汽热喷放技术对秸秆粉进行蒸汽爆破,再将蒸汽爆破后的秸秆粉放入备用水溶液中浸泡10-12小时,取出浸泡后的秸秆粉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改性秸秆粉;
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步骤3,将混合料加入造粒机中,挤出熔融状态的块状物料,冷却后经破碎机破碎成柔软干燥的颗粒料;
步骤4,将颗粒料放入挤出机中,经模具挤压并冷却成型,得到复合材料产品;
步骤5,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表面打磨、拉丝、压花、安装配件中至少一种后处理。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8: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9: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对比例1: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原料内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其中氧化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的混合物。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六偏磷酸纳溶于水,形成浓度为30%的备用水溶液,采用蒸汽热喷放技术对秸秆粉进行蒸汽爆破,再将蒸汽爆破后的秸秆粉放入备用水溶液中浸泡10-12小时,取出浸泡后的秸秆粉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改性秸秆粉;
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步骤3,将混合料加入造粒机中,挤出熔融状态的块状物料,冷却后经破碎机破碎成柔软干燥的颗粒料;
步骤4,将颗粒料放入挤出机中,经模具挤压并冷却成型,得到复合材料产品;
步骤5,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表面打磨、拉丝、压花、安装配件中至少一种后处理。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对比例2: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对比例3: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其中,秸秆粉和聚丙烯的粘接性和相容性直接影响到了结构强度,参见国标GB/T1634.1-2004的塑料硬度测定方法,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13: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制作的托盘,如图1所示,包括圆盘状的盘底1。盘底1上端面的边沿处呈向外延伸设置有盘壁2,盘底1和盘壁2形成容置槽。盘壁2顶端的侧壁弯折设置有手持部3,该手持部3的外侧壁包裹有橡胶圈4。
结合图1、图2,盘底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在盘底1均匀间隔排列的稳定橡胶垫5,盘底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呈网格状的防滑橡胶垫6。
实施例14: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制作的托盘,如图3所示,包括方板状的盘底1。盘底1的边角处呈圆弧状设置,且盘底1上端面的边沿处呈向外延伸设置有盘壁2,盘底1和盘壁2形成容置槽。其中,两相对盘壁2上贯穿有握持槽7。
结合图3、图4,盘底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在盘底1均匀间隔排列的稳定橡胶垫5,盘底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呈网格状的防滑橡胶垫6。
实施例15: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制作的托盘,如图5、图6所示,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握持槽7内固定连接有握持橡胶垫8,盘底1、盘壁2、稳定橡胶垫5和防滑橡胶垫6的形状不同。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秸秆粉 60 50 52 60 50 50
聚丙烯 18 35 40 15 32 40
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5 5 1 5 5 1
光稳定剂770 4 3 1 4 3 1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4 1 2 4 1 1
滑石粉 5 3 2 5 3 2
抗氧剂 4 3 2 2 3 4
六偏磷酸钠 0 0 0 5 3 1
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 0 0 0 0 0 0
洛氏硬度值(HRB) 22 24 23 29 32 30
表1-续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秸秆粉 60 52 50 60 50 50
聚丙烯 15 20 40 20 33 41
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3 5 1 0 0 0
光稳定剂770 4 3 1 4 3 1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4 3 1 4 4 1
滑石粉 5 3 2 5 4 2
抗氧剂 4 3 2 2 3 4
六偏磷酸钠 2 5 1 5 3 1
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 3 6 2 0 0 0
洛氏硬度值(HRB) 36 35 37 22 23 23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秸秆复合材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内包括以下组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包括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和2-巯基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秸秆托盘原料内包括1-5%六偏磷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秸秆托盘原料内包括2-6%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六偏磷酸钠溶于水,形成浓度为30%的备用水溶液,采用蒸汽热喷放技术对秸秆粉进行蒸汽爆破,再将秸秆粉放入备用水溶液内浸泡10-12小时,取出浸泡后的秸秆粉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改性秸秆粉;
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步骤3,将混合料加入造粒机中,挤出熔融状态的块状物料,冷却后经破碎机破碎成柔软干燥的颗粒料;
步骤4,将颗粒料放入挤出机中,经模具挤压并冷却成型,得到复合材料产品;
步骤5,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表面打磨、拉丝、压花、安装配件中至少一种后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将改性秸秆粉、聚丙烯、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光稳定剂770、滑石粉、抗氧剂、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倒入混料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复合材料所制备的一种秸秆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底(1),所述盘底(1)上端面的边沿处呈向外延伸设置有盘壁(2),所述盘底(1)和盘壁(2)形成容置槽,所述盘底(1)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稳定橡胶垫(5),所述盘底(1)的下端面设置有呈网格状的防滑橡胶垫(6)。
CN201711303351.XA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Active CN107936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3351.XA CN107936597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3351.XA CN107936597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6597A true CN107936597A (zh) 2018-04-20
CN107936597B CN107936597B (zh) 2020-11-06

Family

ID=61945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3351.XA Active CN107936597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365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254A (zh) * 2018-07-17 2019-01-01 张玉云 一种新型压铸式托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8749A (zh) * 2009-11-03 2010-04-2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1374A (zh) * 2011-07-29 2012-01-18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阻燃型聚烯烃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26810A (ko) * 2010-09-10 2012-03-20 주식회사 포이닉스 미끄럼 방지 코팅층이 형성된 합성목재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8749A (zh) * 2009-11-03 2010-04-2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26810A (ko) * 2010-09-10 2012-03-20 주식회사 포이닉스 미끄럼 방지 코팅층이 형성된 합성목재
CN102321374A (zh) * 2011-07-29 2012-01-18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阻燃型聚烯烃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清一: "《中国托盘手册 2版》", 30 November 2014,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
汪多仁: "《绿色降解化学品》", 31 January 200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白晓艳: "《PVC木塑复合材料》", 30 April 2014,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254A (zh) * 2018-07-17 2019-01-01 张玉云 一种新型压铸式托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6597B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12014005088B4 (de)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Kautschukzusammensetzung, Kautschukzusammensetzung und Luftreifen
CN102718995B (zh) 一种工业木质素补强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8743B (zh) 天然橡胶加工工艺
CN102585369A (zh) 复合改性填充母料
EP1863866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merisatpulvern
CN104356443A (zh) 一种用于轮胎胎面高耐磨补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0017612B2 (en) Rubber composition
CN102786726A (zh) 一种含氧化石墨烯的高性能xnbr橡胶硫化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1906B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用白炭黑/nr母炼胶的制备方法
CN102702395A (zh) 一种人造胶乳的生产方法
US20130281570A1 (en) Unvulcanized rubber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and pneumatic tire
CN107936597A (zh) 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作的托盘
DE112014004146T5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nassen Kautschuk-Masterbatches
CN110066427A (zh) 石墨烯再生橡胶发泡鞋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0931A (zh) 一种废弃物制备的环保包装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6012A (zh)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用高强耐磨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6138A (zh) 改性再生塑料挤出去杂方法
CN107428883A (zh) 包含基于nbr的微凝胶的组合物
CN108299657B (zh) 一种高分散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8716366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silica/nanoclay master batch from fresh natural rubber latex
CN108755246B (zh) 低品位凹土制备造纸助留剂的方法
CN104231368A (zh) 一种高耐磨二硫化钼/丁苯橡胶/丁吡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CN110640960B (zh) 一种泡绵废料再利用制备泡泡绵的工艺
CN105799078B (zh) 一种直接雾化橡胶湿法混炼方法
CN104513430A (zh) 一种仿藤条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