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5794A -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5794A
CN107915794A CN201610880787.4A CN201610880787A CN107915794A CN 107915794 A CN107915794 A CN 107915794A CN 201610880787 A CN201610880787 A CN 201610880787A CN 107915794 A CN107915794 A CN 107915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atalyst
compound
straight
cataly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07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5794B (zh
Inventor
夏先知
陈月
凌永泰
刘月祥
李威莅
任春红
赵瑾
谭扬
高富堂
彭人琪
陈龙
段瑞林
张天
张天一
张志会
万真
马长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6108807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5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5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5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5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5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02Carriers therefor
    • C08F4/022Magnesium halide as support anhydrous or hydrated or complexed by means of a Lewis base for Ziegler-type catalys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7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 C08F4/649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organic
    • C08F4/6494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organic containing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Pretreating the metal or compound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before the final contacting with the metal or compound covered by group C08F4/44
    • C08F4/651Pretreating with non-metals or metal-free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Pretreating the metal or compound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before the final contacting with the metal or compound covered by group C08F4/44
    • C08F4/652Pretreating with metals or metal-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F4/654Pretreating with metals or metal-containing compounds with magnes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43Pretreating with metals or metal-containing compounds with magnes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halides of magnesi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在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中的应用,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如上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及含钛化合物制备成聚烯烃催化剂组分,并由此制备催化剂,可以得到良好形貌的催化剂,应用于α‑烯烃聚合时活性较高,并且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堆密度也能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 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在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中的应用,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Ziegler-Natta催化剂是一种多组分的非均相催化剂,而作为其组分之一的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对催化剂的立体定向能力、活性以及所得聚合物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正是基于内给电子体的这种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对不同类型的给电子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申请了很多专利。然而内给电子体的负载介质即Ziegler-Natta催化剂的载体在催化剂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载体与不同的内给电子体相结合所制备的催化剂的性能可能产生明显的差异。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大多是通过将卤化钛载于活化氯化镁上的。目前,活化氯化镁一般是将无水MgCl2与醇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醇合物后再通过脱醇制得。为了获得球形醇合物,可通过喷雾干燥、喷雾冷却、高压挤出、高速搅拌、乳化机法及超重力旋转床法等方法制备。具体如专利WO99/44009与US4399054等是通过高温下高搅乳化氯化镁醇合物体系后骤冷成形制备的。CN1240729C通过氯化镁醇合物与琥珀酸酯及含钛化合物制备一种聚烯烃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立体定向能力好的优点。
然而,如上制备催化剂极易发生破碎现象,导致催化剂的形貌不好,并且聚合物的细粉较多,这些缺点极大也限制了催化剂的应用范围。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的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载体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将如下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及含钛化合物制备成聚烯烃催化剂组分,并由此制备催化剂,可以得到良好形貌的催化剂,并且其立体定向能力较好。
由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如上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在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其中,该催化剂组分含有
i)钛化合物
ii)如式(Ⅳ)所示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iii)如式(I)所示的含镁载体;
其中,式(Ⅳ)中,其中,式(Ⅳ)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1和R″′2任选地包括杂原子;R″′3-R″′6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3~R″′6任选地包括杂原子;
其中,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基团R″′3~R″′6可以连接在一起构成环;
其中,式(I)中,R1为C1-C1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2和R3相同或不相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氢;X为卤素;m为0.01-1.99,n为0.01-1.99,q为0-1.5,m+n+q=2,p为0-1.5;
其中,A为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式(II)中,Y为卤素;
B为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式(III)中,R5和R6各自独立为氢、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5和R6不同时为氢。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在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
(1)如上所述的催化剂组分;
(2)烷基铝化合物;以及
(3)任选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条件下,将一种或多种烯烃与如上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接触。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如上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及含钛化合物制备成聚烯烃催化剂组分,并由此制备催化剂,可以得到良好形貌的催化剂,应用于α-烯烃与乙烯共聚时活性较高,并且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堆密度也能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制备例1制备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形貌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为制备例2制备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形貌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3为制备例4制备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形貌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4为对比制备例1制备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形貌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催化剂形貌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6为对比例1制备的催化剂形貌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其中,该催化剂组分含有
i)钛化合物
ii)如式(Ⅳ)所示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iii)如式(I)所示的含镁载体;
其中,其中,式(Ⅳ)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1和R″′2任选地包括杂原子;优选的,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8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3-C8的环烷基、C6-C8的芳基、C7-C8的芳烷基或C7-C8的烷芳基。特别优选的,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伯烷基特别是支化的伯烷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的,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新戊基、2-乙基己基,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乙基、异丁基和新戊基。
R″′3-R″′6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3-R″′6任选地包括杂原子;其中,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基团R″′3-R″′6可以连接在一起构成环。
其中,当R″′3-R″′5同时都为氢时,R″′6选自C3-C20的伯位支化的仲或叔烷基基团,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优选的,当R″′3-R″′5同时为氢,R″′6选自C3-10的支链化的烷基、C3-C10环烷基、C6-C10的芳基、C7-C10的芳烷基和C7-C10的烷芳基。特别优选的,R″′6为C3-10的的支化的伯烷基或环烷基。
合适的单取代琥珀酸酯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仲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叔己基(thexyl)琥珀酸二乙基酯,环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降冰片基琥珀酸二乙基酯,(10-)全氢化萘基琥珀酸二乙基酯,三甲基甲硅烷基琥珀酸二乙基酯,甲氧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对甲氧基苯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对氯苯基琥珀酸二乙基酯,苯基琥珀酸二乙基酯,环己基琥珀酸二乙基酯,苄基琥珀酸二乙基酯,(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叔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异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异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新戊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异戊基琥珀酸二乙基酯,(1,1,1-三氟-2-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9-芴基)琥珀酸二乙基酯,苯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仲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叔己基(thexyl)琥珀酸二异丁基酯,环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降冰片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10-)全氢化萘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三甲基甲硅烷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甲氧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对甲氧基苯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对氯苯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环己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苄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叔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异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新戊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异戊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1,1,1-三氟-2-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9-芴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仲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叔己基(thexyl)琥珀酸二新戊基酯,环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降冰片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10-)全氢化萘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三甲基甲硅烷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甲氧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对甲氧基苯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对氯苯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苯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环己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苄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叔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异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异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新戊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异戊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1,1,1-三氟-2-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9-芴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
另外,当R″′3-R″′6中的至少两个基团不同时为氢,其各自独立地选自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3-R″′6任选地包括杂原子。特别优选的是其中两个不同于氢的基团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合适的实例包括2,2-二取代的琥珀酸酯,例如,2,2-二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乙基-2-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苄基-2-异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环己基甲基)-2-异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环戊基-2-正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2-二异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环己基-2-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异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二乙基2,2-二异丙基2-异丁基-2-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1,1,1-三氟-2-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异戊基-2-异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苯基-2-正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2-二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乙基-2-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苄基-2-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环己基甲基)-2-异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环戊基-2-正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2-二异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环己基-2-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异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异丁基-2-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1,1,1-三氟-2-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异戊基-2-异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2-二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苯基-2-正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2-二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乙基-2-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苄基-2-异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环已基甲基)-2-异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环戊基-2-正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2-二异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环己基-2-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异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异丁基-2-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1,1,1-三氟-2-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2-二异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异戊基-2-异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苯基-2-正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
此外,其中至少两个不同于氢的基团(即R″′3和R″′5或者R″′4和R″′6)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是特别优选的。适合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2,3-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2-仲丁基-3-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3,3-三氟丙基)-3-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双(2-乙基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乙基-2-异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异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环己基-2-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苄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异丙基琥珀酸二乙酯,2,3-双(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叔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异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新戊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异戊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1-三氟甲基-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9-芴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异丙基-3-异丁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叔丁基-3-异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异丙基-3-环己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异戊基-3-环己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环己基-3-环戊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2,3,3-四甲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2,3,3-四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2,3,3-四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二乙基-2,3-二异丙基琥珀酸二乙基酯,2,3-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2-仲丁基-3-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3,3-三氟丙基)-3-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双(2-乙基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乙基-2-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异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环己基-2-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苄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双(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叔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异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新戊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异戊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1,1,1-三氟-2-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正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9-芴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异丙基-3-异丁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叔丁基-3-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异丙基-3-环己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异戊基-3-环己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正丙基-3-(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环己基-3-环戊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2,3,3-四甲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2,3,3-四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2,3,3-四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二乙基-2,3-二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基酯,2,3-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2-二仲丁基-3-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3,3-三氟丙基)-3-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双(2-乙基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乙基-2-异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异丙基-2-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酸,2,3-二环己基-2-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苄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异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双(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叔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异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新戊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异戊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1,1,1-三氟-2-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正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9-芴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异丙基-3-异丁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叔丁基-3-异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异丙基-3-环己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异戊基-3-环己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正丙基-3-(环己基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环己基-3-环戊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2,3,3-四甲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2,3,3-四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2,3,3-四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2,3-二乙基-2,3-二异丙基琥珀酸二新戊基酯。
根据本发明,式(IV)中,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基团R″′3-R″′6中的两个或四个连接在一起形成环,这样的化合物也是优选的。适合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有:1-(乙氧基羰基)-1-(乙氧基乙酰基)-2,6-二甲基环己烷,1-(乙氧基羰基)-1-(乙氧基乙酰基)-2,5-二甲基环戊烷,1-(乙氧基羰基)-1-(乙氧基乙酰基甲基)-2-甲基环己烷,1-(乙氧基羰基)-1-(乙氧基(环己基)乙酰基)环己烷。
其中,式(I)中,R1为C1-C1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为C1-C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例如,C1、C2、C3、C4、C5、C6、C7、C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更为优选的,R1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辛基或2-乙基己基;
R2和R3相同或不相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氢;优选的,R2和R3相同或不相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3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3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氢,例如,R2和R3各自独立的为氢,C1、C2、C3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2、C3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且R2和R3不同时为氢;其中,卤代烷基优选为氯代烷基和/或溴代烷基;优选的,R2和R3相同或不相同,各自独立地为氢、甲基、乙基、氯甲基、氯乙基、溴甲基或溴乙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氢;
X为卤素,优选为氯或溴;
m为0.01-1.99,n为0.01-1.99,q为0-1.5,m+n+q=2,p为0-1.5。
其中,A为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式(II)中,Y为卤素,优选为氯或溴;
B为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式(III)中,R5和R6各自独立为氢、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5和R6不同时为氢;优选的,R5和R6各自独立为氢、C1-C3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3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5和R6不同时为氢。所述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为但不限于: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丁烷、环氧溴丙烷和环氧溴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含镁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可以为10-100微米、优选为30-90微米,粒径分布小于1.2、优选为0.6-0.9。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由该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能够得到具有更高堆积密度的烯烃聚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和粒径分布可以采用Master 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由Malvern Instruments Ltd生产制造)测得。
根据本发明,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中还可以携带有微量的水,所述水来自于合成原料和反应介质所带的微量水。
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载体的合成原料包括卤化镁、通式为ROH的化合物、如上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或者环氧乙烷;
其中,在通式ROH中,R为C1-C14的烷基。
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上述各组分的含量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变动,其可以根据预期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载体的组成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以1mol的卤化镁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4-30mol,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1-10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为10-50g,可选的环氧乙烷的含量为0.001-2摩尔;优选地,以1mol的卤化镁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含量为6-20mol,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含量为2-6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20-40g,可选的环氧乙烷的含量为0.01-1.5摩尔。
根据本发明,所述卤化镁可以为一种卤化镁,或者是多种卤化镁的混合物。卤化镁的具体实例可以为但不限于:氯化镁、溴化镁、氯化苯氧基镁、氯化异丙氧基镁和氯化正丁氧基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从原料易得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氯化镁。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ROH中,R优选为C1-C8的烷基。所述C1-C8的烷基例如可以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新戊基、己基、异己基、庚基、异庚基、辛基或异辛基。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为但不限于: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辛醇和2-乙基己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含镁载体优选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制备::
(1)将卤化镁、通式为ROH的化合物、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可选的惰性液体介质,混合并加热,得到液态混合物;其中,在通式ROH中,R为C1-C14的烷基;
(2)将步骤(1)得到的液态混合物乳化,并将乳化产物与可选的环氧乙烷以及(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接触反应。
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环氧乙烷可择一使用,也可二者同时使用。
其中,卤化镁、通式为ROH的化合物、(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种类已在上文中描述,在此将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卤化镁、通式为ROH的化合物、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可以根据预期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组成进行适当的选择,优选地,以1mol卤化镁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用量为4-30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10-50g,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为1-10mol,可选的环氧乙烷的用量为0.001-2摩尔;更优选地,以1mol卤化镁为基准,卤化锰的用量为0.01-0.1mol,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用量为6-20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20-40g,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为2-6mol,可选的环氧乙烷的用量为0.01-1.5摩尔。
根据发明,上述各反应物中的微量水也可以参与形成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反应。
根据本发明,步骤(1)中,对于将卤化镁、通式为ROH的化合物与可选的惰性液体介质的混合物加热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所述加热的条件能够使得卤化镁熔融并与卤化锰、通式为ROH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即可。一般地,所述加热的条件包括:温度可以为80-120℃,时间可以为0.5-5小时;优选地,所述温度为80-100℃,时间为0.5-3小时。
根据本发明,当步骤(1)中包括有惰性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惰性液体介质的用量可以根据卤化镁的用量来选择。一般地,以1mol的卤化镁为基准,所述惰性液体介质的用量可以为0.8-10L,优选为2-8L。所述惰性液体介质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不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发生化学相互作用的液体介质。例如:所述惰性液体介质可以为硅油和/或惰性液体烃类溶剂。具体地,所述惰性液体介质可以为煤油、石蜡油、凡士林油、白油、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甲基乙基硅油、苯基硅油和甲基苯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惰性液体介质特别优选为白油。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2)中,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方法将步骤(1)得到的液态混合物乳化。例如,可以将所述液态混合物进行低速剪切或高速剪切,从而将其乳化。所述低速剪切的搅拌速率通常为400-800转/分钟。所述高速剪切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如CN1151183C公开的高速搅拌法(即,将含有液态卤化镁加合物的溶液以2000-5000转/分钟的速度进行搅拌)。此外,还可以参照以下专利公开的方法将所述液态混合物乳化:CN1267508C公开的将含有液态卤化镁加合物的溶液在超重力床中进行旋转分散(旋转的速度可以为100-3000转/分钟);CN1463990A公开的将含有液态卤化镁加合物的溶液在乳化机中以1500-8000转/分钟的速度输出;US6020279公开的通过喷雾法将含有液态卤化镁加合物的溶液乳化。
根据本发明,步骤(2)中,将乳化产物与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接触反应的条件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能够形成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条件,例如,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可以为50-120℃,时间可以为20-60分钟;优选地,所述温度为60-100℃,时间为20-50分钟。
根据本发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接触反应得到的产物中进行固液分离,将固相产物洗涤并进行干燥。所述固液分离可以是现有的各种能够实现固相与液相分离的方法,例如抽滤、压滤或离心分离,优选情况下,所述固液分离的方法为压滤法。本发明对压滤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以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固相与液相的分离为准。所述洗涤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将得到的固相产物进行洗涤,例如可以采用惰性烃类溶剂(例如:戊烷、己烷、庚烷、石油醚和汽油)对得到的固相产物进行洗涤。本发明对于所述干燥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所述干燥的温度可以为20-70℃,所述干燥的时间可以为0.5-10小时。根据本发明,所述干燥可以在常压或减压条件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钛化合物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反应以形成所述催化剂组分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情况下,该反应的条件可以包括:反应温度为80-130℃,反应时间为0.5-10小时。
更为具体的,所述反应条件包括:将所制备的催化剂载体与钛化合物(-30℃至0℃)在-30℃至0℃的条件下接触20-60min,然后将接触后的化合物升温至80-130℃,并在升温的过程中加入内给电子,并反应0.5-10小时,得到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更为优选的,在反应结束后还包括使用钛化合物对得到的产物洗涤的步骤以及惰性溶剂洗涤的步骤。其中,所述惰性溶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惰性溶剂,例如,甲苯、己烷等。
根据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在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中,钛元素、镁元素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重量比可以为1:5-15:2-15,优选为1:6-13:3-12。不包括内给电子体的情况下,在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中,钛元素、镁元素的重量比可以为1:5-15,优选为1:6-13。
根据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所述钛化合物可以为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的过程中常规使用的各种钛化合物。通常,所述钛化合物为通式Ti(ORa)4-rMr的化合物,其中,Ra为C1-C14的脂肪烃基,M为F、Cl或Br,r为1-4的整数;所述钛化合物优选为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氟化钛、三丁氧基氯化钛、二丁氧基二氯化钛、丁氧基氯化钛、三乙氧基氯化钛、二乙氧基二氯化钛和乙氧基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其可以通过将如上所述的催化剂载体与钛化合物以及内给电子体按照如上的用量比在如上的反应条件下反应获得。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在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
(1)如上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2)烷基铝化合物;以及
(3)任选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组成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在用作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时,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堆密度也得到了提高。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基铝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所述烷基铝的通式可以为AlR16R16′R16″,其中,R16、R16′、R16″各自独立地为C1-C8的烷基,且其中一个或两个基团可以为卤素;所述C1-C8的烷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戊基、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所述卤素可以为氟、氯、溴、碘。具体地,所述烷基铝例如可以选自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辛基铝、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一氯二正丁基铝、一氯二正己基铝、二氯一乙基铝、二氯一异丁基铝、二氯一正丁基铝、二氯一正己基铝、Al(n-C6H13)3、Al(n-C8H17)3、AlEt2Cl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三乙基铝和/或三异丁基铝。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给电子体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外给电子体,例如,所述外给电子体可以为羧酸、酸酐、酯、酮、醚、醇、有机磷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外给电子体为含有至少一个Si-OR键、且通式为(R17)a(R18)bSi(OR19)c的硅化合物,其中,R17、R18和R19为C1-C18的烃基、任选地含有杂原子,a和b各自独立为0-2的整数,c为1-3的整数,且a、b和c的和为4。优选地,R17、R18为C3-C10的烷基、环烷基,任选地含有杂原子;R19为C1-C10的烷基,任选地含有杂原子。具体地,所述外给电子体例如可以选自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叔己基三甲氧基硅烷、2-乙基哌啶基-2-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1,1,1-三氟-2-丙基)-2-乙基哌啶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1-,三氟-2-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此外,一般地,在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中,以钛元素计的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和以铝元素计的所述烷基铝用量的摩尔比可以为1:(1-2000),优选为1:(20-500);所述外给电子体和以铝元素计的所述烷基铝用量的摩尔比可以为0.005-0.5:1,优选为0.01-0.4:1。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烷基铝和任选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可以分别与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混合后反应,或者也可以将烷基铝和任选的外给电子体事先混合后再与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混合并反应。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在将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时,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烷基铝、以及任选的外给电子体可分别加入聚合反应器中,也可混合后加入聚合反应器中,也可采用本行业公知的预聚合方法将烯烃预聚后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条件下,将一种或多种烯烃与如上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接触。
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采用了本发明的特定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组分,而烯烃的具体种类、烯烃的聚合反应方法和条件均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
根据本发明,上述催化剂特别适用于通式为CH2=CHR(其中,R是氢、C1-C6的烷基或C6-C12芳基)的烯烃的均聚和共聚反应,具体地例如为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1-戊烯、2-戊烯、1-己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烯烃的聚合反应可以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具体地,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液相单体或含聚合单体的惰性溶剂中,或在气相中,或通过在气液相中的组合聚合工艺进行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一般可以为0-150℃、优选为60-90℃。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可以为常压或更高;例如可以为0.01-10MPa,优选为0.5-5MPa。聚合的时间为0.1-5小时,优选为0.5-3小时。本发明的压力均指表压。在聚合过程中,氢气可用作聚合物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到反应体系中以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熔融指数。此外,在烯烃的聚合反应过程中,所述惰性气体、溶剂的种类和用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将不再赘述。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1、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和粒径分布采用Masters Sizer2000粒度仪(由Malvern Instruments Ltd生产制造)进行测定;
2、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表观形貌通过商购自Nikon公司的型号为Eclipse E200的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3、聚烯烃粉料的堆密度采用GB/T 1636-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聚合物等规度的测试方法包括:2克干燥的聚合物样品,放在抽提器中用沸腾庚烷抽提6小时后,将剩余物干燥至恒重,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等规度:等规度(%)=抽提后的聚合物质量/2×100;
5、催化剂的活性=使用催化剂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重量/催化剂的重量。
制备例1
该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在0.6L的反应釜中,加入8.0g(0.08mol)氯化镁、56mL(0.96mol)乙醇,在搅拌下升温至90℃。恒温反应2小时。将混合物低速搅拌(搅拌速率为400转/分钟)分散30分钟,以进行乳化。并在乳化产物中加入环氧乙烷和环氧氯丙烷0.48mol(物质的量比为0.01:1),反应半个小时后压滤,将压滤产物用已烷洗涤5次,真空干燥,得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载体Z1。
通过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表征,得到的催化剂载体Z1的结构式如下: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的平均颗粒直径(D50)为24微米,粒径分布((D90-D10)/D50)为0.8。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粒子形貌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的颗粒形态比较规整,表面光滑,基本上都是球形的,颗粒尺寸分布比较集中,且基本上没有异形粒子存在。
制备例2
该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在0.6L的反应釜中,加入300mL白油、8.0g(0.08mol)氯化镁、28mL(0.48mol)乙醇,在搅拌下升温至100℃,恒温反应1小时。将混合物低速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分散30分钟,以进行乳化。并在乳化产物中加入环氧乙烷和环氧氯丙烷0.45mol(物质的量比为0.05:1),反应20分钟后压滤,将压滤产物用已烷洗涤5次,最后将产物真空干燥,得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2。
通过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表征,得到的催化剂载体Z2的结构式如下: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2的平均颗粒直径(D50)为30微米,粒径分布((D90-D10)/D50)为0.8。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粒子形貌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2的颗粒形态比较规整,表面光滑,基本上都是球形的,颗粒尺寸分布比较集中,且基本上没有异形粒子存在。
制备例3
该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在0.6L的反应釜中,加入500mL白油、8.0g(0.08mol)氯化镁、95mL(1.63mol)乙醇,在搅拌下升温至80℃,恒温反应3小时。将混合物低速搅拌(搅拌速率为800转/分钟)分散30分钟,以进行乳化。并在乳化产物中加入环氧乙烷和环氧氯丙烷0.32mol(物质的量比为0.1:1),反应40分钟后压滤,将压滤产物用已烷洗涤5次,最后将产物真空干燥,得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3。
通过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表征,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3结构与式(I)结构相符。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2的平均颗粒直径(D50)为47微米,粒径分布((D90-D10)/D50)为0.9。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2的颗粒形态比较规整,表面光滑,基本上都是球形的,颗粒尺寸分布比较集中,且基本上没有异形粒子存在。
制备例4
该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在0.6L的反应釜中,加入8.0g(0.08mol)氯化镁、65mL(1.12mol)乙醇,2.5g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搅拌下升温至90℃。恒温反应2小时。将混合物低速搅拌(搅拌速率为400转/分钟)分散30分钟,以进行乳化。并在乳化产物中加入环氧氯丙烷0.24mol,反应半个小时后压滤,将压滤产物用已烷洗涤5次,真空干燥,得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载体Z4。
通过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表征,得到的催化剂载体Z4的结构式如下:式(V)和式(VI)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的摩尔比为1:0.04。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4的平均颗粒直径(D50)为80微米,粒径分布((D90-D10)/D50)为1.2。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4形貌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4的颗粒形态比较规整,表面光滑,基本上都是球形的,颗粒尺寸分布比较集中,且基本上没有异形粒子存在。
制备例5
该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在乳化产物中加入环氧氯丙烷0.24mol和0.005mol的环氧乙烷,得到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载体Z5。
通过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表征,得到的催化剂载体Z5的结构式如下:含量的摩尔比为1:0.04。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5的平均颗粒直径(D50)为60微米,粒径分布((D90-D10)/D50)为1.1。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5的颗粒形态比较规整,表面光滑,基本上都是球形的,颗粒尺寸分布比较集中,且基本上没有异形粒子存在。
对比制备例1
该对比制备例用于说明现有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中国专利CN1091748中的方法制备氯化镁醇合物MgCl2·(C2H5OH)2.4,得到球形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载体DZ1,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如图4所示。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的制备。
(1)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制备
在300mL的玻璃反应瓶中,加入100mL的四氯化钛,冷却至-20℃,将40克的由制备例1得到的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加入其中,并在-20℃下搅拌30min。之后,开始缓慢升温至110℃,在升温过程中加入1.5mL的2,3-二异丙基琥珀酸二乙酯,在110℃下维持30min后滤去液体。然后,加入四氯化钛洗涤2次,最后用已烷洗3次,干燥后得到烯烃聚合催化剂C1,催化剂形貌如图5所示。
(3)丙烯聚合反应
在一个5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采用氮气气流进行吹扫,然后在氮气气流中引入1mmol的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的浓度为0.5mmol/mL)、0.05mmol的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10mL的无水己烷和10mg的由步骤(1)得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C1、1.5L(标准体积)的氢气和2.5L的液体丙烯。升温至7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1小时,降温,放压,出料干燥得到聚丙烯粉料。
催化剂的活性为45.6KgPP/g Cat,所得聚丙烯粉料的堆密度为0.47g/cm3,等规度为98.7%,此外,该聚丙烯粉料颗粒形态良好,基本不存在异形料。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不同的是,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用制备例2得到的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2替代(催化剂形貌与图5类似),得到聚丙烯粉料。
催化剂活性为45.3KgPP/g·Cat,所得聚丙烯粉料的堆密度为0.47g/cm3,等规度为98.6%,此外,该聚丙烯粉料颗粒形态良好,基本不存在异形料。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不同的是,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用制备例3得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3替代(催化剂形貌与图5类似),得到聚丙烯粉料。
催化剂活性为44.7KgPP/g·Cat,所得聚丙烯粉料的堆密度为0.48g/cm3,等规度为98.9%,此外,该聚丙烯粉料颗粒形态良好,基本不存在异形料。
实施例4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不同的是,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用制备例4得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4替代(催化剂形貌与图5类似),得到聚丙烯粉料。
催化剂活性为45.4KgPP/g·Cat,所得聚丙烯粉料的堆密度为0.48g/cm3,等规度为98.8%,此外,该聚丙烯粉料颗粒形态良好,基本不存在异形料。
实施例5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烯烃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不同的是,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用制备例5得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5替代(催化剂形貌与图5类似),得到聚丙烯粉料。
催化剂活性为45.2KgPP/g·Cat,所得聚丙烯粉料的堆密度为0.47g/cm3,等规度为98.7%,此外,该聚丙烯粉料颗粒形态良好,基本不存在异形料。
对比例1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烯烃的参比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不同的是,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Z1用对比制备例1得到的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DZ1替代,得到聚丙烯粉料。其中,由催化剂载体ZD1制备的催化剂形貌如图6所示
催化剂活性为40.1KgPP/g·Cat,所得聚丙烯粉料的堆密度为0.38g/cm3,等规度为97.0%,此外,该聚丙烯粉料颗粒中都是异形料,流动性不好。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新型组成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颗粒形态良好、表面光滑、基本不会出现异形粒子。此外,且还能够提高所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催化所得聚合物的等规度和堆积密度。此外,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对比可以看出,将如上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及含钛化合物制备成聚烯烃催化剂组分,并由此制备催化剂,可以得到良好形貌的催化剂,应用于α-烯烃聚合时活性较高,并且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堆密度也能得到提高。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9)

1.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组分含有
i)钛化合物;
ii)如式(Ⅳ)所示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iii)如式(I)所示的含镁载体;
其中,式(Ⅳ)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1和R”'2任选地包括杂原子;R”'3-R”'6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3-R”'6任选地包括杂原子;
其中,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基团R”'3~R”'6可以连接在一起构成环;
其中,式(I)中,R1为C1-C1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2和R3相同或不相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氢;X为卤素;m为0.01-1.99,n为0.01-1.99,q为0-1.5,m+n+q=2,p为0-1.5;
其中,A为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式(II)中,Y为卤素;
B为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式(III)中,R5和R6各自独立为氢、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5和R6不同时为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式(Ⅳ)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C1-C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3-C8的环烷基、C6-C8的芳基、C7-C8的芳烷基和C7-C8的烷芳基;
R””3-R””5为氢,R6为C3-C10的支链化的烷基、C3-C10的环烷基、C6-C10的芳基、C7-C10的芳烷基和C7-C10的烷芳基;
或者,其中R””3-R””6中的至少两个基团不同时为氢,各自独立地选自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C7-C20的烷芳基,R”'3~R”'6任选含有杂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式(I)中,R1为C1-C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的,R1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辛基或2-乙基己基;
R2和R3相同或不相同,各自独立地为氢、C1-C3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3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5和R6不同时为氢;优选的,R2和R3相同或不相同,各自独立地为氢、甲基、乙基、氯甲基、氯乙基、溴甲基或溴乙基,其中,R5和R6不同时为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式(II)中,Y为氯或溴;
式(III)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氢、C1-C3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C1-C3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其中,R5和R6不同时为氢;优选地,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选自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丁烷、环氧溴丙烷和环氧溴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含镁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为10-100微米,粒径分布小于1.2;优选地,所述催化剂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90微米,粒径分布为0.6-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含镁载体的合成原料包括卤化镁、通式为ROH的化合物、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或者环氧乙烷;
其中,在通式ROH中,R为C1-C1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以1mol的卤化镁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含量为4-30mol,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10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为10-50g,可选的环氧乙烷的含量为0.001-2摩尔;
优选地,以1mol卤化镁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含量为6-20mol,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含量为2-6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20-40g,可选的环氧乙烷的含量为0.01-1.5摩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卤化镁选自氯化镁、溴化镁、氯化苯氧基镁、氯化异丙氧基镁和氯化正丁氧基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在通式ROH中,R为C1-C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地,通式为ROH的化合物选自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辛醇和2-乙基己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含镁载体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制备:
(1)将卤化镁、通式为ROH的化合物、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可选的惰性液体介质,混合并加热,得到液态混合物;其中,R为C1-C14的烷基;
(2)将步骤(1)得到的液态混合物乳化,并将乳化产物与可选的环氧乙烷以及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接触反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以1mol的卤化镁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用量为4-30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10-50g,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为1-10mol,可选的环氧乙烷的用量为0.001-2摩尔;
优选地,以1mol的卤化镁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用量为6-20mol,可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20-40g,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为2-6mol,可选的环氧乙烷的用量为0.01-1.5摩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步骤(1)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80-120℃,时间为0.5-5小时;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80-100℃,时间为0.5-3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步骤(2)中,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50-120℃,时间为20-60分钟;优选地,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60-100℃,时间为20-50分钟。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以1mol的卤化镁为基准,所述惰性液体介质的用量为0.8-10L;所述惰性液体介质为硅油和/或惰性液体烃类溶剂;
优选地,所述惰性液体介质为煤油、石蜡油、凡士林油、白油、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甲基乙基硅油、苯基硅油和甲基苯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以钛元素计的所述钛化合物、以镁元素计的所述含镁载体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5-15:2-15,优选为1:6-13:3-12。
16.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在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中的应用。
17.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
(1)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
(2)烷基铝化合物;以及
(3)任选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19.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条件下,将一种或多种烯烃与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接触。
CN201610880787.4A 2016-10-09 2016-10-0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Active CN107915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0787.4A CN107915794B (zh) 2016-10-09 2016-10-0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0787.4A CN107915794B (zh) 2016-10-09 2016-10-0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5794A true CN107915794A (zh) 2018-04-17
CN107915794B CN107915794B (zh) 2021-03-16

Family

ID=6189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0787.4A Active CN107915794B (zh) 2016-10-09 2016-10-0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57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2813A (zh) * 2018-10-19 2020-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及其应用与烯烃聚合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680A (zh) * 2009-10-16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3788241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烯烃聚合催化剂固体组分及其处理方法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5440173A (zh) * 2014-08-15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
CN105440175A (zh) * 2014-08-15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680A (zh) * 2009-10-16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3788241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烯烃聚合催化剂固体组分及其处理方法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5440173A (zh) * 2014-08-15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
CN105440175A (zh) * 2014-08-15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2813A (zh) * 2018-10-19 2020-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及其应用与烯烃聚合方法
CN111072813B (zh) * 2018-10-19 2022-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及其应用与烯烃聚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5794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7876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包含其的催化剂
CN105440175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
CN104558284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
CN106317275B (zh) 制备纤维用聚烯烃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催化剂体系和应用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3073661B (zh) 氯化镁基加合物及由其制备的催化剂组分
CN107428995A (zh) 作为聚烯烃催化剂的改性剂的草酸二酰胺
CN103788239B (zh)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固体组分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7915796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4558288B (zh) 一种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5793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应用和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07915794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7915795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制备方法及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7915792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制备方法及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7344973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7344978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3788247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3788241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固体组分及其处理方法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7344976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7344979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7915791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制备方法及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9400778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6543307B (zh) 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和其应用
CN105440173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
CN105440179B (zh)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15789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制备方法及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