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6716A - 空调出风口组件 - Google Patents

空调出风口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6716A
CN107906716A CN201711098492.2A CN201711098492A CN107906716A CN 107906716 A CN107906716 A CN 107906716A CN 201711098492 A CN201711098492 A CN 201711098492A CN 107906716 A CN107906716 A CN 107906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djusting knob
linkage board
accommodating chamb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984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元
李军领
宋恺
王玉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0984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67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1577 priority patent/WO20190071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6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6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出风口组件,包括壳体、第一发散风组件和第二发散风组件,壳体中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容纳腔的一侧,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第二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均垂直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容纳腔的另一侧,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本发明中,第一发散风组件和第二发散风组件均能出方向可调的发散风,并且所出的发散风相互垂直,从而提高了车内的受风面积,以使车内所有乘员均能得到较好的驾乘感。

Description

空调出风口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在满足基本代步功能的基础上,对汽车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汽车上设置空调已成为标配。
目前汽车的空调通过出风口对车内空间进行冷暖风输送。然而现有的汽车出风口,通常只出平行风,只能对车内的某一很小的区域进行吹风,受风面积小,正对出风口位置的乘员某一身体部位长时间接受冷风或暖风,会感觉很不舒服,影响驾乘感受,甚至影响身体健康。而其他位置的乘员则感受不到暖风或者冷风,导致驾驶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以使汽车空调出风口能出多个方向的发散风,从而提高受风面积,以使车内所有乘员均能得到较好的驾乘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容纳腔;
第一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翻转;
第二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
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一联动板;所述第一联动板上开设有倾斜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二叶片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中。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板动作,以使所述第一联动板带动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调节旋钮沿所述第一联动板的移动方向滑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联动板的移动行程。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散风组件还包括静叶片,所述静叶片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联动板,所述第二联动板上开设有倾斜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第三叶片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三滑轴;所述第四叶片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四滑轴;
所述第三滑轴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中,所述第四滑轴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滑槽中。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另一端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延伸,且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调节旋钮沿所述第二联动板的移动方向滑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联动板的移动行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组件,包括壳体、第一发散风组件和第二发散风组件,壳体中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容纳腔的一侧,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翻转;第二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均垂直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容纳腔的另一侧,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本发明中,第一发散风组件出方向可调的发散风,第二发散风组件也出方向可调的发散风,并且该发散风的出风方向垂直于第一发散风组件所出的发散风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车内的受风面积,车内所有乘员均能得到较好的驾乘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去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去掉壳体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一发散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一发散风组件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一发散风组件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一发散风组件的第一发散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一发散风组件的第一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一发散风组件的第一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一发散风组件的静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二发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二发散组件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二发散组件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二发散组件的第三发散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二发散组件的第二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的第二发散组件的第二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容纳腔 12-第一安装孔
13-第二安装孔 14-第三安装孔 15-第四安装孔
30-第一发散风组件 31-第一叶片
311-第一滑轴 312-第一转轴 32-第二叶片
321-第二滑轴 322-第二转轴 33-第一联动板
331-第一滑槽 332-第二滑槽 333-第一螺纹孔
34-第一调节旋钮 341-第一限位块 342-第二限位块
343-第一外螺纹段 344-第一手柄 35-静叶片
36-第一旋钮撑杆
40-第二发散风组件 41-第三叶片 411-第一通孔
412-第三滑轴 413-第三转轴 42-第四叶片
421-第二通孔 422-第四滑轴 423-第四转轴
43-第二联动板 431-第三滑槽 432-第四滑槽
433-第二螺纹孔 44-第二调节旋钮 441-第三限位块
442-第四限位块 443-第二外螺纹段 444-第二手柄
45-第二旋钮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包括壳体10、第一发散风组件30和第二发散风组件40。
其中,壳体10中设置有容纳腔11,壳体10用于支撑第一发散风组件30和第二发散风组件40,容纳腔11用于容纳第一发散风组件30和第二发散风组件40。
第一发散风组件30包括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容纳腔11的一侧,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翻转。第一发散风组件30主要用于出发散风,请参考图6和图7,可见当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与容纳腔11的顶壁平行时,所出的发散风的方向与容纳腔11的顶壁相平行,当第一叶片31向远离容纳腔11的顶壁的方向翻转,同时第二叶片32向靠近容纳腔11的顶壁的方向翻转时,第一叶片31所出的发散风向容纳腔11的顶壁方向倾斜,第二叶片32所出的发散风向容纳腔11的底壁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发散风组件40包括第三叶片41和第四叶片42,第三叶片41和第四叶片42均垂直于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所述第三叶片41和所述第四叶片42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1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叶片41和所述第四叶片42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第二发散风组件40用于出发散风,且出的发散风与第一发散风组件30所出的发散风的方向相垂直,当第三叶片41和第四叶片42与容纳腔11的侧壁平行时,所出的发散风的方向与容纳腔11的侧壁相平行,当第三叶片41向靠近容纳腔11的右侧壁的方向翻转,同时第四叶片42向靠近容纳腔11的左侧壁的方向翻转时(以图2、图13和图14中的方向为参考),第三叶片41所出的发散风向容纳腔11的左侧壁方向倾斜,第四叶片42所出的发散风向容纳腔11的右侧壁倾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组件,而第一发散风组件30出方向可调的发散风,第二发散风组件40也出方向可调的发散风,并且第二发散风组件40所出的发散风的出风方向垂直于第一发散风组件30所出的发散风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车内的受风面积,车内所有乘员均能得到较好的驾乘感。
进一步地,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可以通过第一联动板33实现,第一联动板33上开设有倾斜的第一滑槽331和第二滑槽332,第一滑槽331和第二滑槽332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叶片31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331中,第二叶片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332中。具体地,第一叶片31上固设有第一滑轴311,第二叶片32上固设有第二滑轴321,第一滑轴31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331中,第二滑轴32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332中。
请参考图6,以下说明以图6中的方向为参考,当第一滑轴311和第二滑轴321分别位于第一滑槽331和第二滑槽332的最右端时,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处于平行状态。请参考图7,当推动第一联动板33向右移动时,第一滑轴311向第一滑槽331的左端滑动,第二滑轴321向第二滑槽332的左端滑动,此时第一叶片31的左端向下翻转(也即上述的向远离容纳腔11的顶壁的方向翻转),第二叶片32的左端向上翻转(也即上述的靠近容纳腔11的顶壁的方向翻转),此时,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第一叶片31所出的发散风则向上倾斜,第二发散风叶片所出的风则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第一调节旋钮34带动第一联动板33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联动板33带动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翻转。具体地,该第一调节旋钮34的一端与第一联动板3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容纳腔11的外侧,操作人员可以操作第一调节旋钮34伸出容纳腔11的外侧的一端,从而带动第一联动板33移动。优选地,该第一调节旋钮34上可以设置第一手柄344,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请以图6中和图7中的方向为参考,可以将第一调节旋钮34的一端与第一联动板33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容纳腔11的侧壁或者静叶片35上。具体地,可以在容纳腔11的侧壁上或者静叶片35上设置第一旋钮撑杆36,第一调节旋钮34滑动连接在该第一旋钮撑杆36上,当然,该第一旋钮撑杆36也可以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1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于静叶片35上,以增加其稳固性。操作人员将第一调节旋钮34向右拉动,带动第一联动板33向右移动,则第一滑轴311向第一滑槽331的左端滑动,第二滑轴321向第二滑槽332的左端滑动,此时第一叶片31的左端向下翻转,第二叶片32的左端向上翻转。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调节旋钮34的一端与第一联动板33螺纹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纳腔11的侧壁或者静叶片35上,具体地,可以在容纳腔11的侧壁上或者静叶片35上设置第一旋钮撑杆36,第一调节旋钮34转动连接在该第一旋钮撑杆36上,并且为了避免第一调节旋钮34向左或者向右滑动,可以在第一调节旋钮34上固设两个第一限位块341,该两个第一限位块341设置在靠近容纳腔11的外侧的一端,安装完成之后,分别位于第一旋钮撑杆36的两侧,从而保证第一调节旋钮34仅能在第一旋钮撑杆36中转动,而不能沿第一旋钮撑杆36左右滑动。
请参考图5、图10和图11,可见,在第一调节旋钮34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段343,在第一联动板33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333,由于静叶片35位于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之间,优选地,该第一螺纹孔333位于第一滑槽331与第二滑槽332之间。从而便于第一旋钮撑杆36的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1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于静叶片35上,以增加其稳固性。该第一外螺纹段343与第一螺纹孔333连接,转动第一调节旋钮34,第一外螺纹段343在第一螺纹孔333中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联动板33向右移动。为了限制第一联动板33的移动行程。优选地,第一调节旋钮34上设置有两第二限位块342,该两个第二限位块342分别位于第一外螺纹段343的两端,从而将第一联动板33的行程限制在第一外螺纹段343的长度范围之内。避免第一联动板33脱离第一外螺纹段343,造成第一叶片31之间、第二叶片32之间或者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之间相互碰撞,从而造成损伤。
优选地,第一叶片31通过第一转轴312连接于容纳腔11的侧壁上;第二叶片32通过第二转轴322连接于容纳腔11的侧壁上。容纳腔1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第一转轴312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2中,第二转轴322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孔13中。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2和图16,第三叶片41和第四叶片42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可以通过第二联动板43实现,所述第二联动板43上开设有倾斜的第三滑槽431和第四滑槽432,所述第三滑槽431和所述第四滑槽432的倾斜方向相反。请参考图15,所述第三叶片4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一通孔411中设置有第三滑轴412;所述第四叶片4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421,所述第二通孔421中设置有第四滑轴422;所述第三滑轴41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431中,所述第四滑轴42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滑槽432中。
请参考图13,以下说明以图13中的方向为参考,当第三滑轴412和第四滑轴422分别位于第三滑槽431和第四滑槽432的最上端时,第三叶片41和第四叶片42处于平行状态。请参考图14,当推动第二联动板43向上移动时,第三滑轴412向第三滑槽431的下端移动,第四滑轴422向第四滑槽432的下端移动,此时第三叶片41的下端向右翻转,第四叶片42的下端向左翻转,如图14中的箭头所示,第三叶片41所出的发散风则向左倾斜,第四叶片42所出的发散风向右倾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2和图17,可以通过第二调节旋钮44带动第二联动板43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联动板43带动第三叶片41和第四叶片42翻转。具体地,该第二调节旋钮44的一端与第二联动板4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容纳腔11的外侧,操作人员可以操作第二调节旋钮44伸出容纳腔11的外侧的一端,从而带动第二联动板43移动。优选地,该第二调节旋钮44上可以设置第二手柄444,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优选地,为了使得第一发散风组件30和第二发散风组件40可以在同一位置进行调整,因此,第二调节旋钮44与第一调节旋钮34均沿着第一发散风组件30延伸出容纳腔11。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请以图13中和图14中的方向为参考,可以将第二调节旋钮44的一端与第二联动板43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容纳腔11的侧壁或者静叶片35上,具体地,可以在容纳腔11的侧壁上或者静叶片35上设置第二旋钮撑杆45,第二调节旋钮44滑动连接在该第二旋钮撑杆45上,当然,该第二旋钮撑杆45也可以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1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于静叶片35上,以增加其稳固性。操作人员将第二调节旋钮44向上拉动,带动第二联动板43向上移动,则第三滑轴412向第三滑槽431的下端滑动,第四滑轴422向第四滑槽432的下端滑动,此时第三叶片41的下端向右翻转,第四叶片42的下端向左翻转。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调节旋钮44的一端与第二联动板43螺纹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纳腔11的侧壁或者静叶片35上,具体地,可以在容纳腔11的侧壁上或者静叶片35上设置第二旋钮撑杆45,第二调节旋钮44转动连接在该第二旋钮撑杆45上,并且为了避免第二调节旋钮44沿着第二联动板42的移动方向滑动,可以在第二调节旋钮44上固设两个第三限位块441,该两个第三限位块441设置在靠近容纳腔11的外侧的一端,安装完成之后,分别位于第二旋钮撑杆45的两侧,从而保证第二调节旋钮44仅能在第二旋钮撑杆45中转动,而不能沿第二旋钮撑杆45滑动。由于第二调节旋钮44需要从第二发散风组件40位置处,延伸至第一发散风组件30位置处,最后再穿出容纳腔11,其整体长度较长,因此,为了增加支撑可靠性,避免第二调节旋钮44断裂或者变形,优选地,可以设置两个第二旋钮撑杆45,相对应地,设置两组第三限位块441,每一组第三限位块441分别与一个第二旋钮撑杆45相配合。具体地,可以在第二调节旋钮44靠近第二手柄444的一端设置一组第三限位块441,在第二调节旋钮44的中部设置一组第三限位块441。
请参考图12、图16和图17,可见,在第二调节旋钮44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段443,在第二联动板43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433,优选地,该第二螺纹孔433位于第二联动板43的一端,从而便于第二旋钮撑杆45的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1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于静叶片35上,以增加其稳固性。该第二外螺纹段443与第二螺纹孔433连接,转动第二调节旋钮44,第二外螺纹段443在第二螺纹孔433中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联动板43向上移动。为了限制第二联动板43的移动行程,优选地,第二调节旋钮44上设置有两第四限位块442,该两个第四限位块442分别位于第二外螺纹段443的两端,从而将第二联动板43的行程限制在第二外螺纹段443的长度范围之内。避免第二联动板43脱离第二外螺纹段443,造成第三叶片41之间、第四叶片42之间或者第三叶片41和第四叶片42之间相互碰撞,从而造成损伤。
优选地,第三叶片41通过第三转轴413连接于容纳腔11的顶壁和底壁上;第四叶片42通过第四转轴423连接于容纳腔11的顶壁和底壁上。容纳腔1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14和第四安装孔15,第三转轴413转动连接于第三安装孔14中,第四转轴423转动连接于第四安装孔15中。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容纳腔;
第一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翻转;
第二发散风组件,包括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
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叶片和所述第四叶片的另一侧能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一联动板;所述第一联动板上开设有倾斜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二叶片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板动作,以使所述第一联动板带动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同时向相反方向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调节旋钮沿所述第一联动板的移动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联动板的移动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散风组件还包括静叶片,所述静叶片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联动板,所述第二联动板上开设有倾斜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第三叶片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三滑轴;所述第四叶片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四滑轴;
所述第三滑轴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中,所述第四滑轴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滑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散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另一端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延伸,且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调节旋钮沿所述第二联动板的移动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联动板的移动行程。
CN201711098492.2A 2017-11-09 2017-11-09 空调出风口组件 Pending CN107906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8492.2A CN107906716A (zh) 2017-11-09 2017-11-09 空调出风口组件
PCT/CN2018/081577 WO2019007115A1 (zh) 2017-11-09 2018-04-02 空调出风口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8492.2A CN107906716A (zh) 2017-11-09 2017-11-09 空调出风口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6716A true CN107906716A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4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98492.2A Pending CN107906716A (zh) 2017-11-09 2017-11-09 空调出风口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6716A (zh)
WO (1) WO201900711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9401A (zh) * 2018-05-16 2018-11-2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叶片调节装置和空气循环器
CN109780700A (zh) * 2019-01-16 2019-05-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风板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0879A1 (fr) * 1993-10-06 1995-04-14 Peugeot Aérateur perfectionné, notamment pour planche de bord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JPH10119563A (ja) * 1996-10-17 1998-05-12 Nippon Plast Co Ltd ベンチレータ
CN200986291Y (zh) * 2006-12-18 2007-12-05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出风口面罩
CN101522450A (zh) * 2006-07-27 2009-09-02 国际汽车配件集团北美公司 提供扩散的通风口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6284B2 (ja) * 2000-08-30 2003-05-12 森六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装置
US6780098B2 (en) * 2002-02-15 2004-08-24 Nifco Inc. Regulator for air outlet
CN203628969U (zh) * 2013-12-29 2014-06-04 解晓辉 用于壁挂式空调的风向调节装置
CN105508631A (zh) * 2015-12-29 2016-04-20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对开式矩形风管调风门
CN205939529U (zh) * 2016-05-18 2017-0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06465740U (zh) * 2017-01-03 2017-09-05 上美塑胶(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多转角空调出风口机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0879A1 (fr) * 1993-10-06 1995-04-14 Peugeot Aérateur perfectionné, notamment pour planche de bord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JPH10119563A (ja) * 1996-10-17 1998-05-12 Nippon Plast Co Ltd ベンチレータ
CN101522450A (zh) * 2006-07-27 2009-09-02 国际汽车配件集团北美公司 提供扩散的通风口
CN200986291Y (zh) * 2006-12-18 2007-12-05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出风口面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正军著: "《工业机器人工装设计》", 31 July 2017,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9401A (zh) * 2018-05-16 2018-11-2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叶片调节装置和空气循环器
CN109780700A (zh) * 2019-01-16 2019-05-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风板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07115A1 (zh) 2019-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84516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Air Deflectors of Air Conditioner
JP200613862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856502A (zh) 空调出风口组件
JP6803983B2 (ja) 通気孔制御を備えたインフォテインメントシステム
CN107906716A (zh) 空调出风口组件
JP381631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7105106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KR101683508B1 (ko)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장치
US20070037505A1 (en) Automobile vent airflow controller
JP6976779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07216894A (ja) エアアウトレット
JP400116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990523A (zh)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KR102083321B1 (ko)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CN207741302U (zh) 一种空调导风系统以及空调器
JP2017030599A (ja) ポップアップレジスタ
CN108050599A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JP470662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050684A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JP2003056896A (ja) 空調機用風向調節装置
JP2013057499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221984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2018091154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送風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8088060A (zh) 一种空调导风系统以及空调器
JPH0537163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