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95982B -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95982B
CN107895982B CN201711214293.3A CN201711214293A CN107895982B CN 107895982 B CN107895982 B CN 107895982B CN 201711214293 A CN201711214293 A CN 201711214293A CN 107895982 B CN107895982 B CN 107895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switch
charging
parallel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42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95982A (zh
Inventor
肖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142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95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95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5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95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5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4Parallel/serial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to charge or load circui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其中,充放电设备包括:输入端、多个并联的电池以及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端,还包括:第一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电池与输出端之间,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电池的正极;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电池与输出端之间,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电池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第一开关,连接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微控制单元,与电池、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及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该设备能够有效避免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问题。

Description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等快速充电终端的发展,快速充电终端配备的电池的容量也必将越来越大,但由于单个电池容量的增大会使电池充电时间增加,从而会使用户对电池充电的体验越来越差。随着石墨稀电池的发展,并、串多组石墨稀电池高压快速充电及低压供电成为主流趋势。
然而,多组石墨稀电池并联时会产生多电池之间的电池倒灌问题。例如,采用两块电池(该两块电池的生产厂家或初始状态可能不同)的终端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块电池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下降较多,于是需要将该电池取出以更换新的电池,此时另一块电池留在终端设备中可能会接受充电至高电压,若再将一块新的电池接入该终端设备中,这时充电至高电压的电池与新接入的电池存在较大的电压差,便会发生高电压电池大电流冲击低电压电池的问题,即发生电流倒灌问题,从而损害电池,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充放电设备中多个并联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放电设备,包括输入端、多个并联电池以及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端,还包括:
第一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池与所述输出端之间,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电池的正极;
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池与所述输出端之间,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输出端;
第一开关,连接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
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方法,应用于上述充放电设备,该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中并联的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所述各电池的内阻;
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合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装置,设置于上述充放电设备,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中并联的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所述各电池的内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合状态。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方案至少具备如下一种技术效果: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通过在并联的各电池上分别串联包括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由于第一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因此在第一开关闭合(即充放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即使各电池之间存在电压差,也不会造成高电压电池对低电压电池的电流冲击,从而防止各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并且,通过在各电池和输出端之间连接包括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由于第二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电池向连接至输出端的负载充电时,即使各电池的内阻大小不同,也不会发生内阻小的电池给内阻大的电池充电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设备的电路图。
图2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设备的电路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压检测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设备的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设备包括输入端、多个并联的电池以及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端,以及包括:
第一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电池与输出端之间,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电池的正极;
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电池与输出端之间,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电池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
第一开关,连接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微控制单元,与电池、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及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通过在并联的各电池上分别串联包括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由于第一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因此在第一开关闭合(即充放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即使各电池之间存在电压差,也不会造成高电压电池对低电压电池的电流冲击,从而防止各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并且,通过在各电池和输出端之间连接包括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由于第二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电池向连接至输出端的负载充电时,即使各电池的内阻大小不同,也不会发生内阻小的电池给内阻大的电池充电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问题。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设备的电路图。在图1中,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用实线表示,若相互交叉的两个连接线在交点处有实心圆点,则表明这两个连接线相互交叉且连接在一起;若相互交叉的两个连接线在交点处无实心圆点,则表明这两个连接线仅相互交叉但并未不连接。以并联的两个电池为例。图1的充放电设备包括输入端105,两个并联的电池C1、C2,以及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端106,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103,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2、104,第一开关K1,以及微处理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如图1所示:
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连接于电池C1与输出端106之间,包括第一二极管D1,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至输入端105,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电池C1的正极;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3与电池C2串联,包括第一二极管D2,其中,第一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至输入端105,第一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电池C2的正极。
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2连接于电池C1与输出端106之间,包括第二二极管D3,其中,第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电池C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106;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4连接于电池C2与输出端106之间,包括第二二极管D4,其中,第二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至电池C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106。
第一开关K1连接于输入端105与输出端106之间。
微控制单元MCU与电池C1、C2、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103及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2、104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充放电设备的输入端105连接至供电网络时,充放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电流通过供电网络经过第一二极管D1向电池C1充电,电流通过供电网络经过第一二极管D2向电池C2充电。此时,微控制单元MCU可控制第一开关K1闭合,由供电网络向连接至输出端106的负载充电。
当充放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微控制单元MCU确定电池C1、C2的电压,并判断电池C1、C2的电压与供电网络电压之间的差值,若电池C1、C2的电压均低于供电网络电压,则电池C1、C2均只充电,不给负载供电。此时,由于电池C1上串联了第一二极管D1、电池C2上串联了第一二极管D2,因此,无论电池C1、C2中的哪一个电池的电压高于供电网络电压,均不会造成高电压电池对低电压电池充电的现象,从而确保了充放电设备在充电状态时电池间不会出现电流倒灌现象。
当充放电设备的输入端105未连接至供电网络时,充放电设备处于未充电状态,此时微控制单元MCU控制第一开关K1断开,电池C1、C2可经过第二二极管D3、D4向连接至输出端106的负载供电。由于电池C1、C2向负载供电的路径上串联了第二二极管D3、D4,因此无论电池C1、C2中的哪一个电池的电压较高,都不会造成高电压电池对低电压电池充电的现象,从而确保了充放电设备在为负载供电时电池间不会出现电流倒灌现象。
上述实施例中,无论充放电设备在充电还是在放电,其内部的电池C1、C2上均串联有二极管,由于二极管有电流流管,因此会消耗功率,使得充放电设备在充电或放电时升温过高,导致电池电量利用率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充放电设备,该充放电设备在图1所示的充放电设备的基础上,在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和第二电压检测模块中增加了第二开关及电压检测单元。
如图2所示,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中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K2及电压检测单元,其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K2与电压检测单元之间相互并联,且电压检测单元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
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3中包括第一二极管D2、第二开关K4及电压检测单元,其中,第一二极管D2、第二开关K4与电压检测单元之间相互并联,且电压检测单元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
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2中包括第二二极管D3、第二开关K3及电压检测单元,其中,第二二极管D3、第二开关K3与电压检测单元之间相互并联,且电压检测单元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
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4中包括第二二极管D4、第二开关K5及电压检测单元,其中,第二二极管D4、第二开关K5与电压检测单元之间相互并联,且电压检测单元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
图2所示电路图中,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用实线表示,若相互交叉的两个连接线在交点处有实心圆点,则表明这两个连接线相互交叉且连接在一起;若相互交叉的两个连接线在交点处无实心圆点,则表明这两个连接线仅相互交叉但并未不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电压检测模块中的电压检测单元均包括电压采样组件和电压比较器。其中,电压采样组件用于采集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两端的电压;电压比较器与电压采样组件及微控制器连接,用于比较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差,并将比较结果输出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图3示出了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中的电压检测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中的电压检测单元1010包括电压采样组件1011和电压比较器1012,其中,电压采样组件1011用于采集第一二极管D1两端的电压,并将采集到的电压传输至电压比较器1012;电压比较器1012与电压采样组件1011连接,用于根据电压采样组件1011传输的电压值比较第一二极管两端D1的电压差,并将该比较结果输出至微控制器MCU,由微控制器MCU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第二开关K2的开合状态。
具体的,若电压检测单元1010检测到第一二极管两端D1正向导通(即正极电压大于负极电压,二极管的正极电压减去负极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并将第一二极管两端D1正向导通的信号输出至微控制器MCU,则微控制器MCU可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以使电池C1进行充电。
若电压检测单元1010检测到第一二极管两端D1反向截止(即正极电压小于负极电压),并将第一二极管两端D1反向截止的信号输出至微控制器MCU,则微控制器MCU可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此时由于第一二极管两端D1的单向导通性,因此无论哪个电池的电压较高,均可有效地避免电池间的电流倒灌现象。
例如,若微控制器MCU检测到电池C2的电压低于电池C1的电压较多,则微控制器MCU可控制第一开关K1闭合,第二开关K2、K4断开,由电压较高的电池C1向电压较低的电池C2充电,使得并联的两个电池在供电过程中各电池间的电压差尽可能减小,以及在充电过程中各电池可同电压并联快速大电流充电,从而方便各电池充电及供电的管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充放电的效率。
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3、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2以及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4中的电压检测单元的结构与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中电压检测单元的结构(如图3所示)类似,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不仅能有效避免电池间的电流倒灌现象,且由于微控制器MCU能够控制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因此能够大幅降低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而导致的较大功率发热损耗。此外,本实施例由于采用电压控制开关的方式(即在二极管上并联电压检测单元),因此几乎不耗电,相较于传统的电流控制方式而言,耗电更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用实线表示,若相互交叉的两个连接线在交点处有实心圆点,则表明这两个连接线相互交叉且连接在一起;若相互交叉的两个连接线在交点处无实心圆点,则表明这两个连接线仅相互交叉但并未不连接。在图4所示电路图中,充放电设备还包括第三开关K5、K6,其中,第三开关K5连接于电池C1与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1之间,且连接于电池C1与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2之间,第三开关K6连接于电池C2与第一电压检测模块103之间,且连接于电池C2与第二电压检测模块104之间。
通常情况下,第三开关K5、K6均保持闭合状态,只有在电池C1和/或电池C2出现异常(如内部有短路或电池已损坏温升过高)时断开。例如,若电池C1内部有短路、且电池C2正常,则第三开关K5断开,第三开关K6仍保持闭合状态,此时,电池C2可正常进行充放电使用,且不受出现异常的电池C1的影响。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充放电设备中,包括:
步骤S501,确定充放电设备中并联的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各电池的内阻。
步骤S502,根据电压差和/或内阻控制第一开关的开合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根据电压差和/或内阻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各电池的内阻来控制充放电设备中各开关的开合状态,进而利用各开关的开合状态来防止电池间的电流倒灌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确定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包括充电状态和未充电状态),进而根据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各电池的内阻来控制充放电设备中各开关的开合状态。
具体的,当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在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及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然后,继续获取第一二极管的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并在该电压差为正数的情况下(即是否正向导通),控制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反之,在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外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包括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及与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当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为未充电状态时,在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及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控制与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反之,在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外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包括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及与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下面以图4所示的充放电设备为例,详细说明上述充放电方法如何应用于充放电设备中。
在图4所示的充放电设备中,第一开关K1默认为断开状态,第三开关K5、K6保持闭合状态。在充放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下,第二开关K2、K4断开,微控制器MCU控制充电电流通过供电网络(供电网络与输入端105连接)到第一二极管两端D1给电池C1充电,充电电流通过供电网络到第一二极管两端D2给电池C2充电。
在充电过程中,微控制器MCU监测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及各电池内阻,若监测到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例如0.2V)、且各电池内阻均位于预设范围内,则微控制器MCU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及第二开关K4闭合,此时供电网络向电池C1、电池C2充电,同时经过第一开关K1向连接至输出端106的负载供电。若监测到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外,例如电池C1的电压较高,为4V,而电池C2的电池较低,为3.8V,两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差为0.2V,达到了预设阈值0.2V,则微控制器MCU控制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二开关K3、第二开关K4及第二开关K5均断开,以确保各电池在充电及供电的同时不会出现电流倒灌现象。
此外,若监测到多个并联电池中的某个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外,而其他电池内阻均位于预设范围内,假设监测到电池C1的内阻过小、而电池C2的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则可控制第一开关K1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K3断开,以防止电池C2向电池C1充电而导致电流倒灌现象,此时电池C1可通过第二二极管D3向负载供电。同时,微控制器MCU可控制第二开关K4、K5闭合,以使供电网络能够继续为电池C2充电,以及通过第一开关K1向负载供电。
在充放电设备处于未充电状态下,第一开关K1断开,第一二极管两端D1、D2由于没有充电电流,因此第二开关K2、K4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电池C1、C2可通过第二二极管D3、D4(第二开关K3、K5断开)向负载供电。
在未充电状态下,微控制器MCU监测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及各电池内阻,若监测到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例如0.2V)、且各电池内阻均位于预设范围内,则微控制器MCU控制第二开关K3、K5闭合,电池C1、C2可向负载供电,此时第二开关K2、K4断开,以防止各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现象。若监测到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外,则微控制器MCU控制第二开关K3、K5断开,此时第二开关K2、K4保持断开,以确保各电池在供电时不会出现电流倒灌现象。
此外,若监测到多个并联电池中的某个电池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外,而其他电池内阻均位于预设范围内,假设监测到电池C1的内阻过小、而电池C2的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则可控制第一开关K1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K3断开,以防止电池C2向电池C1充电而导致电流倒灌现象,此时电池C1可通过第二二极管D3向负载供电。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开关均采用电子开关,因此不会出现因软件问题(如终端死机或卡机)而导致的电流倒灌现象。
由上述实施例可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及充放电方法,通过与电池串联的电压检测模块以及各电子开关的有效配置控制,有效避免了各并联电池间的电流倒灌现象,同时还可实现对存在短路或已损坏的电池、或温升过高的电池的有效隔离,从而实现了多并联电池充电及供电的统一管理,提升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充放电装置600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610,用于确定充放电设备中并联的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各电池的内阻。
控制模块620,用于根据电压差和/或内阻控制第一开关的开合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20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装置6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当前状态包括充电状态和供电状态;
相应的,控制单元包括:
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状态、电压差和/或内阻控制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状态为充电状态;控制子单元还用于:
在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及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否则,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及与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子还用于:
获取第一二极管的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
在电压差为正数的情况下,控制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状态为未充电状态;控制子单元还用于:
在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及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与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否则,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及与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装置,通过在并联的各电池上分别串联包括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由于第一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因此在第一开关闭合(即充放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即使各电池之间存在电压差,也不会造成高电压电池对低电压电池的电流冲击,从而防止各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并且,通过在各电池和输出端之间连接包括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由于第二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电池向连接至输出端的负载充电时,即使各电池的内阻大小不同,也不会发生内阻小的电池给内阻大的电池充电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电池之间的电流倒灌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装置能够实现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充放电方法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放电设备,包括输入端、多个并联的电池以及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池与所述输入端之间,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电池的正极;
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池与所述输出端之间,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输出端;
第一开关,连接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
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二极管或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并联,且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第一二极管两端正向导通,将所述第一二极管两端正向导通的信号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
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第一二极管两端反向截止,将所述第一二极管两端反向截止的信号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电压采样组件和电压比较器;其中:
电压采样组件,用于采集所述第一二极管或所述第二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电压比较器,与所述电压采样组件及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二极管或所述第二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差,并将比较结果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单元;
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3.一种充放电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中并联的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所述各电池的内阻;
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合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合状态,包括: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包括:若所述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充电状态,则在所述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及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包括充电状态和未充电状态;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包括:根据所述当前状态、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
在所述电压差为正数的情况下,控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为未充电状态;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状态、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包括:
在所述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内阻位于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及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7.一种充放电装置,设置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中并联的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和/或所述各电池的内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合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差和/或所述内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合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子单元,所述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充电状态,则在所述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内阻位于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所述第二开关及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包括充电状态和供电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子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
在所述电压差为正数的情况下,控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为未充电状态;所述控制子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电压差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内阻位于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及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的第二开关断开。
CN201711214293.3A 2017-11-28 2017-11-28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95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4293.3A CN107895982B (zh) 2017-11-28 2017-11-28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4293.3A CN107895982B (zh) 2017-11-28 2017-11-28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5982A CN107895982A (zh) 2018-04-10
CN107895982B true CN107895982B (zh) 2021-01-08

Family

ID=6180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4293.3A Active CN107895982B (zh) 2017-11-28 2017-11-28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95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9952B (zh) * 2018-07-25 2021-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充放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729788A (zh) * 2019-10-24 2020-01-24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454870A (zh) * 2020-04-30 2021-09-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充电管理系统、充电装置
CN112039157A (zh) * 2020-09-01 2020-12-04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子系统并联的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4274841B (zh) * 2021-08-09 2023-05-23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多支路动力电池系统并联直挂控制方法
CN115054322A (zh) * 2022-05-25 2022-09-16 安速康医疗(苏州)有限公司 双模式供电电路、手术用能量器械及超声手术系统
CN117748690A (zh) * 2024-02-19 2024-03-22 西安图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放电电路和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0065A (ja) * 1995-11-10 1997-05-27 Sony Corp 並列使用の2次電池装置
CN103427446A (zh) * 2012-05-15 2013-12-0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并联蓄电池组电压差异控制技术
JP6303812B2 (ja) * 2014-05-26 2018-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5982A (zh) 201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5982B (zh)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US11444470B2 (en) Battery, terminal, and charging system
US9859751B2 (en) Switchable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US11695165B2 (en) Battery system
JP5858306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連結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9166414B2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30300344A1 (en)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Stack
US20170288417A1 (en) Fast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165156B (zh) 充放电装置、电池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KR101632005B1 (ko) 교류방식으로 연결된 셀 밸런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3036880A (zh) 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及充电方法
JP2014176152A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2009148110A (ja) 充放電器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CN1236214A (zh)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型电源装置
JP4724726B2 (ja) 直流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充電方法
CN109888871A (zh) 一种多电池均衡供电装置、供电方法、电子车锁及车辆
US20230055592A1 (en) Direct current distribution based charging/discharging system for battery formation
CN211320982U (zh) 充放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293755B (zh) 一种并联电池组均衡放电的保护电路及可充电装置
JP2007244097A (ja) 電源装置
KR101640887B1 (ko) 병렬 연결된 배터리 유닛의 개수를 산출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218920019U (zh) 一种锂电池过充保护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N214874279U (zh) 一种充换电系统
CN211981529U (zh) 一种节省功耗的电池组
CN105515091A (zh) 一种直流蓄电池充电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