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331A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331A
CN107888331A CN201610879503.XA CN201610879503A CN107888331A CN 107888331 A CN107888331 A CN 107888331A CN 201610879503 A CN201610879503 A CN 201610879503A CN 107888331 A CN107888331 A CN 107888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ded system
threshold value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95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进
徐俊
李立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795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4420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5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sourc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已有的编码方式不能满足未来通信系统需求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编码方式选择灵活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背景技术
数字通信系统发射端通常包括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和调制器等部分,接收端通常包括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和信宿,如图1所示。信道编码器用于给信息比特按照一定的规则引入冗余信息,以便接收端信道译码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信息在信道上传输时发生的误码。
一般来讲,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简称为FEC)编码就是由信息比特序列生成校验比特序列的过程,信息比特序列和校验比特序列共同组成了我们常说的码字比特序列。常用的FEC编码包括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ty CheckCode,简称为LDPC)、极化码、卷积码等。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就采用了Turbo码用于数据传输;IEEE 802.11系统中采用的是LDPC码和卷积码。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法(或者又称码型)包括LDPC码、Turbo码、极化码、卷积码等。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法通常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LDPC码是一种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利用了它的校验矩阵的稀疏性,实现高吞吐量低复杂度的编译码,从而使得LDPC码走向实用化。Gallager码是一种正则的LDPC码(regular ldpcc),相关技术中还对Gallager码进行了推广,提出非正则的LDPC码(irregular ldpcc)。LDPC码具有很多译码算法,其中,信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algorithm)或者置信度传播算法(Belief Propagation algorithm,BP算法)是LDPC码的主流和基础算法,目前出现了很多改进的有效译码算法。
LDPC奇偶校验矩阵的图形表示形式是二分图。二分图和校验矩阵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M*N的奇偶校验矩阵H定义了每个具有N比特的码字满足M个奇偶校验集的约束。一个二分图包括N个变量节点和M个奇偶校验节点。当第m个校验涉及到第n个比特位,即H中第m行第n列的元素Hm,n=1时,将有一根连线连接校验节点m和变量节点n。二分图中,任何同一类的节点之间都不会有连接,并且二分图中的总边数和校验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相等。
一类特殊LDPC码由于具有结构化的特征,逐渐成为主流应用。设这种LDPC码的奇偶校验矩阵H为(M×z)×(N×z)矩阵,该矩阵是由M×N个分块矩阵构成,每个分块矩阵都是z×z的基本置换矩阵的不同幂次。在基本置换矩阵为单位阵时,分块矩阵均为单位阵的循环移位矩阵(以下默认为右移)。具有如下的形式:
如果
如果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定义在这里P是一个z×z的标准置换矩阵,如下所示:
通过这样的幂次就可以唯一标识每一个分块矩阵,单位矩阵的幂次可用0表示,矩阵一般用‐1来表示。这样,如果将H的每个分块矩阵都用它的幂次代替,就得到一个M×N的幂次矩阵Hb。这里, 定义Hb是H的基础矩阵,H称为Hb的扩展矩阵。在实际编码时,z=码长/基础矩阵的列数N,称为扩展因子。
例如,如下矩阵:
可以用下面的参数z和一个2×4的基础矩阵Hb扩展得到:其中,z=3,
在现有LTE系统里,物理层数据共享信道是以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简称为TB)为基本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端通过TB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简称为CRC)码来判断当前TB是否被正确接收。若TB被正确接收,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消息;若TB没有正确接收,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NACK消息。
当传输块(TB)块大小超过规定的门限,例如6120比特时,发送端通常要进行码块(Code Block,简称为CB)分割,将一个TB分割成多个CB,每个CB分别进行编码、速率匹配、码块级联、调制等操作后再发送给接收端。
随着需求的增长,通信的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大体可分为增强的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称为eMBB),超可靠低延时(ultrareliability low latency,简称为URLLC)和巨量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简称为mMTC)三种应用场景。这三种应用场景对纠错编码的要求不同。例如,eMBB要求编译码器具有较高的峰值吞吐量,URLLC要求极高的编译码性能和超低的延迟,mMTC要求编码具有极低的复杂度。
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已有的编码方式不能满足未来通信系统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已有的编码方式不能满足未来通信系统需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其中,所述传输块长度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或等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所述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码率,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为小于1的正数。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为一个不小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所述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所述第四预设阈值为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接收所述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所述第五预设阈值为大于6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所述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所述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所述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所述编码块长度为:Kcb=(nb-mb)*2X,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 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所述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或者,Kcb=kb*2X,其中,kb为所述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所述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可选地,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所述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所述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可选地,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Kcb=(mb-nb)*zmax-q*D,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zmax为所述最大扩展因子,D是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或者,Kcb=kb*zmax-q*D,其中,k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D为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编码块的所述步长为:D=(mb-nb)*2w,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为:0.45*Kmax≤Kmin≤0.55*Kmax,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数目大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长度均等于所述最大编码块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六预设阈值为大于5的正整数。
可选地,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包括: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所述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编码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发送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编码方式:在所述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其中,所述传输块长度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码率,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所述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 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接收所述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所述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时,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所述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时,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割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所述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源,包括:处理装置和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编码方式:在所述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 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其中,所述传输块长度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在所述数据特征为码率,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所述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接收所述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所述预设参数第五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所述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时,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所述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时,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所述下行链路 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所述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其中,所述传输块长度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或等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所述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码率,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 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为小于1的正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为一个不小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所述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四预设阈值为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接收所述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 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五预设阈值为大于6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所述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所述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所述 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所述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所述编码块长度为:Kcb=(nb-mb)*2X,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所述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或者,Kcb=kb*2X,其中,kb为所述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所述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所述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所述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Kcb=(mb-nb)*zmax-q*D,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zmax为所述最大扩展因子,D是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或者,Kcb=kb*zmax-q*D,其中,k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D为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编码块的所述步长为:D=(mb-nb)*2w,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为:0.45*Kmax≤Kmin≤0.55*Kmax,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数目大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长度均等于所述最大编码块的长度。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六预设阈值为大于5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包括: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所述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通过本发明,根据数据块的数据特征(例如,数据块长度,数据块的码率等)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例如,与不同的数据特征对应的不同的预设阈值)确定用于对待发送的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由于根据数据块的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码型,满足了未来通信系统的需求,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已有的编码方式不能满足未来通信系统需求的问题,达到提高编码方式选择灵活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 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数字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信源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源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2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信源、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信号发送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信源上为例,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信源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信源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装置22(处理器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2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2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信源2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2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2通过运行 存储在存储器2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2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信源2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2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信源2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2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2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信源的数据发送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
步骤S304,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
步骤S306,将编码后的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通过上述步骤,根据数据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待发送的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已有的编码方式不能满足未来通信系统需求的问题,提高了编码方式选择灵活性。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信号发射器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上述步骤S306中的接收端可以为信宿(例如,终端、信号接收器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传输块的数据特征可以包括多种,例如,数据传输方向(上行或者下行),信道条件,终端类型,信道资源,传输码率等。预设参数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可选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上述编码方式。例如,在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其中,传输块长度和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又例如,在数据特征为码率,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码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小于1的正数,并且大于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再例如,在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不小于2的正整数)。再例如,在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再例如,在数据特征为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时,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第五预设阈值可以为大于6的正整数)。再例如,在数据特征为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时,在承载传 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再例如,在数据特征为数据块的链路方向,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时,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可以根据上述数据特征的结合与预设参数,确定上述编码方式,此时,具体的确定方式(例如,多个数据特征与预设参数依次比较、联合比较、权重比较等,不同的数据特征可以对应不同的预设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可选地,在步骤S202之后,还可以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Kcb=(nb-mb)*2X,或者,Kcb=kb*2X,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kb为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还可以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可选地,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
Kcb=(mb-nb)*zmax-q*D,或者,Kcb=kb*zmax-q*D,
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k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zmax为最大扩展因子,D是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可选地,编码块的步长可以为:D=(mb-nb)*2w,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的最小值可以接近Turbo码或者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一半。例如,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可以为:
0.45*Kmax≤Kmin≤0.55*Kmax
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上述公式中的系数0.45和0.55是为了限定接近Kmax的程度,可以为其他值,例如,0.4和0.6,0.455和0.555,0.47和0.53等等,只要在0.5左右预设范围内即可。可选地,两个系数的和可以为1,也可以不为1,只要两个系数在分别在0.5的两侧即可。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编码块的数目Ncb大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时候,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可以都等于最大编码块的长度,其中,第六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大于5的正整数。
可选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例如,可以分别对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又例如,可以在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之间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在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之间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可以是对Ncb个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例如,在Ncb等于5,每个编码块由n个比特位置(n为大于0的整数,例如,最大编码块长度),对分割后的5编码块第一个比特位置上的比特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对分割后 的5编码块第二个比特位置上的比特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对分割后的5编码块中第n个比特位置上的比特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基于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为说明方案的整个流程交互,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考虑到数据传输方向(上行或者下行),信道条件,终端类型,信道资源,传输码率等都可以影响码型的选择。因此,下面结合不同的实例对该数据发送方法进行说明。
实例1:
发送端有一个待传输的传输块,在发送前需要对其进行编码,其中,编码过程包括:根据传输块的长度T比特和预先设定的阈值E1比特(其中,T和E1都是正整数,E1的作用与前述第一预设阈值类似),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其中,阈值E1是Turbo码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在本实例中设定E1不大于Turbo码编码器最大码块长度Kmax的10倍,在实例中,假定Turbo码的最大码块长度Kmax=6144比特,阈值E1是Kmax的5倍,即,E1=6144*5=30720比特。
当T≤E1时,传输块采用Tubo码编码,当T>E1时,传输块采用LDPC编码。在本例中,假设传输块的长度为T=3000比特,则传输块采用Turbo编码。
当传输块的长度T大于Turbo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Kmax时,要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由于在本实例中传输块的长度小于Kmax,因此本实例中不需要对传输块进行码块分割,即传输块只包括一个编码块。
实例2:
发送端有一个待传输的传输块,在发送前需要对其进行编码,其中,编码过程包括:
根据传输块的长度T比特和预先设定的阈值E1比特(其中,T和E1都是正整数),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其中,阈值E1是LDPC 码长度的函数。
在本实例中,设定E1不大于LDPC码编码器最大码块长度Kmax的10倍,假定LDPC码的最大码块长度Kmax=8096比特,阈值E1是Kmax的5倍,即,E1=8096*5=40480比特。
当T≤E1时,传输块采用极化码编码,当T>E1时,传输块采用LDPC编码。在本实例中,假定传输块的长度为T=60000比特,则传输块采用LDPC编码。
当传输块的长度T大于LDPC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Kmax时,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在本实例中,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Kcb可以表示为Kcb=(nb-mb)*2X,或者Kcb=kb*2X,其中nb是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矩阵的行数,kb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
在本实例中,假设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具有以下参数,nb=24,mb=16,kb=8,则分割后的编码长度Kcb可以表示为Kcb=8*2X,其中X是正整数,并且X的取值应该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编码块长度8096的最大取值;在本实例中,X=10,分割后的编码块长度Kcb=8096。
传输块被分割为个编码块,其中表示向上取整操作。每个编码块包含比特的信息比特和596个填充比特。发送端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采用LDPC码编码。
实例3:
发送端有一个待传输的传输块,在发送前需要对其进行编码,其中,编码过程包括:根据传输块的长度T比特和预先设定的阈值E1比特(其中,T和E1都是正整数),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
其中,阈值E1是turbo码长度的函数。在本实例中,设定E1不大于turbo码编码器最大码块长度Kmax的10倍,假定Turbo码的最大码块长度Kmax=6144比特,阈值E1是Kmax的1倍,即E1=6144比特。
当T≤E1时,传输块采用极化码编码,当T>E1时,传输块采用LDPC编码。在本实例中,假定传输块的长度为T=6208比特,则传输块采用LDPC编码。
当传输块的长度T大于LDPC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Kmax时,要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
在本实例中,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Kcb的取值可以满足:Kcb=(mb-nb)*zmax-q*D或者Kcb=kb*zmax-q*D,其中nb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矩阵的行数,kb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q是正整数,编码块的步长D可以表示为kb与2的幂次的乘积。即D=(kb)*2w或者D=(mb-nb)*2w,其中w是正整数;zmax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最大扩展因子。
在本实例中,假设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具有以下参数,nb=24,mb=16,kb=8,zmax=1024,则D=8*2w,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分割后的编码长度Kcb满足Kcb=kb*zmax-q*D=8192-q*8*2w
在本实例中,取q=159,w=5,则,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Kcb=3104,则传输块可分割为两个大小均为3104比特的编码块。
实例4:
实例4与实例3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实例4中,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Kcb可以有多种取值,其中最小值Kmin接近Turbo码或者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Kmax的一半。即,分割后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可以表示为:0.45*Kmax≤Kmin≤0.55*Kmax。在本实例中,Kcb的最小值应该满足0.45*6144≤Kmin≤0.55*6144。
实例5:
实例5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在于,根据待发送的传输块的码率R和预先设定的阈值E2(作用与前述第二预设阈值类似)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当传输块的码率R不大于阈值E2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当传输块的码率大于阈值E2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其中,阈值E2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例如,0.5),并且阈值E2大于传输块的最低码率。
实例6:
实例6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在于,根据待发送的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和预先设定的阈值E3(作用与前述第三预设阈值类似)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当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NPRB不大于阈值E3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当传输块的码率大于阈值E3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其中,阈值E3可以是不小于2的正整数(例如,4)。
实例7:
实例7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在于,根据待发送的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和预先设定的阈值E4(作用与前述第四预设阈值类似)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当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IMCS不大于阈值E4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当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IMCS大于阈值E4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其中,阈值E4可以是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例如,5)。
实例8:
实例8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在于,根据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和预先设定的集合S1和S2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当待接收传输块的设备类型是集合S1中的一个元素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当待接收传输块的设备类型是集合S2中的一个元素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其中,集合S1和S2的交集为空集。
实例9:
实例9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在于,根据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和阈值E5(作用与前述第五预设阈值)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当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阈值E5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当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阈值E5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其中,阈值E5可以 为大于6的正整数(例如,8)。
实例10:
实例10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在于,根据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当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是控制信道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是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当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是数据信道时,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是LDPC码编码。
实例11:
实例11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在于,根据传输块的链路方向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当传输块是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中继到终端的下行链路方向上,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当传输块是从终端到基站或者终端到中继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确定传输块的编码方式是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
实例12:
实例12与实例1至实例4中任一实例的区别是: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数目Ncb大于阈值E6(作用与前述第六预设阈值),例如,分割后的分割后的编码块的数目Ncb=7。则编码块的长度都必须等于最大编码块的长度。
其中,阈值E6可以是一个大于5的正整数。
对分割后的Ncb个编码块之间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即对Ncb个编码块的对应位置上(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通过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特征,从多个编码方式中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满足了未来通信系统的需要。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
编码模块44,连接至上述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
发送模块46,连接至上述编码模块44,用于将编码后的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确定模块42还可以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编码方式:在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其中,传输块长度和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在数据特征为码率,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码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预设参数第五预设阈值时,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时,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数据块的链路方向,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时,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数据块的链路 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
可选地,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上述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例如,4、6)。
可选地,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大于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小于1的正数(例如,0.5)。
可选地,上述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不小于2的正整数(例如,4、5)。
可选地,上述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例如,5)。
可选地,上述第五预设阈值可以是大于6的正整数(例如,8)。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5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4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分割模块52。下面结合该分割模块52对该数据发送装置进行说明。
分割模块52,连接至上述确定模块42,用于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
编码模块44,还用于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
Kcb=(nb-mb)*2X,或者,Kcb=kb*2X
其中,kb为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 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可选地,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
Kcb=(mb-nb)*zmax-q*D,或者,Kcb=kb*zmax-q*D,
其中,k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D为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可选地,编码块的步长可以为:D=(mb-nb)*2w,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可以为:0.45*Kmax≤Kmin≤0.55*Kmax,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编码块的数目大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可以均等于上述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第六预设阈值可以是大于5的正整数(例如,6)。
可选地,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可以为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源,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源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信源包括:处理装置62和传输装置64,下面对该信源进行说明。
处理装置62,用于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
传输装置64,与处理装置相连62,用于将编码后的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处理装置62还可以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编码方式:在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其中,传输块长度和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在数据特征为码率,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码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时,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预设参数第五预设阈值时,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在数 据特征为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时,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在数据特征为数据块的链路方向,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时,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
可选地,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上述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例如,4、6)。
可选地,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大于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小于1的正数(例如,0.5)。
可选地,上述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不小于2的正整数(例如,4、5)。
可选地,上述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例如,5)。
可选地,上述第五预设阈值可以是大于6的正整数(例如,8)。
可选地,处理装置62还可以用于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
Kcb=(nb-mb)*2X,或者,Kcb=kb*2X
其中,kb为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 nb为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可选地,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可以为:
Kcb=(mb-nb)*zmax-q*D,或者,Kcb=kb*zmax-q*D,
其中,k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D为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可选地,编码块的步长可以为:D=(mb-nb)*2w,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可以为:0.45*Kmax≤Kmin≤0.55*Kmax,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编码块的数目大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可以均等于上述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第六预设阈值可以是大于5的正整数(例如,6)。
可选地,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可以为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
S2,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
S3,将编码后的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
S1,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S2,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其中,传输块长度和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或等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数据特征为码率,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
S1,在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S2,在传输块的码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 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二预设阈值大于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其中,第二预设阈值为小于1的正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
S1,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S2,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三预设阈值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
S1,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S2,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四预设阈值为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 码:
在数据特征为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
S1,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S2,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五预设阈值为大于6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数据特征为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
S1,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S2,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数据特征为数据块的链路方向,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
S1,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
S2,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之后,还包括:
S1,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
S2,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Kcb=(nb-mb)*2X,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或者,Kcb=kb*2X,其中,kb为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 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Kcb=(mb-nb)*zmax-q*D,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zmax为最大扩展因子,D是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或者,Kcb=kb*zmax-q*D,其中,k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D为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编码块的步长为:D=(mb-nb)*2w,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为:0.45*Kmax≤Kmin≤0.55*Kmax,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编码块的数目大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均等于最大编码块的长度。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六预设阈值为大于5的正整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包括:
S1,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传输块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其中,传输块长度和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或等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数据特征为码率,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在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码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二预设阈值大于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其中,第二预设阈值 为小于1的正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三预设阈值为一个不小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四预设阈值为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数据特征为接收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五预设阈值为大于6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数据特征为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数据特征为数据块的链路方向,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包括: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之后,还包括:在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 码执行: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Kcb=(nb-mb)*2X,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或者,Kcb=kb*2X,其中,kb为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Kcb=(mb-nb)*zmax-q*D,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zmax为最大扩展因子,D是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或者,Kcb=kb*zmax-q*D,其中,k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D为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编码块的步长为:D=(mb-nb)*2w,其中,n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为:0.45*Kmax≤Kmin≤0.55*Kmax,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 码执行:在确定的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编码块的数目大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分割后的编码块的长度均等于最大编码块的长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六预设阈值为大于5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包括: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
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
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其中,所述传输块长度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或等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N1倍,所述N1为小于10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特征为码率,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
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传输块的最低码率,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是小于1的正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
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是不小于2的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所述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
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是不小于2并且不大于32的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接收所述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是大于6的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所述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
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
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所述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包括:
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
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所述传输块的所述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所述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所述编码方式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所述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
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所述编码块长度为:
Kcb=(nb-mb)*2X
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所述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或者,
Kcb=kb*2X
其中,kb为所述LDCP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X是正整数,X的取值为使得Kcb为不大于所述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最大取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大小和最大扩展因子以及编码块长度的步长的函数,其中,所述编码块长度的步长为所述LDPC码所支持的任意相邻的两种编码块长度的差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所述编码块长度为:
Kcb=(mb-nb)*zmax-q*D,
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zmax为所述最大扩展因子,D是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或者,
Kcb=kb*zmax-q*D,
其中,k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系统位的列数,kb=nb-mb,n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D为编码块的步长,q是正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块的所述步长为:
D=(mb-nb)*2w
其中,n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列数,mb为所述LDPC码的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行数,w为正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编码块长度的最小值Kmin为:
0.45*Kmax≤Kmin≤0.55*Kmax
其中,Kmax表示Turbo码或极化码的最大编码块长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为LDPC码编码的情况下,当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数目大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分割后的所述编码块的长度均等于所述最大编码块的长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是大于5的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所述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包括:
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所述编码块中相同比特位置上的比特分别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24.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
编码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
发送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编码方式: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其中,所述传输块长度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码率,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所述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接收所述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五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所述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时,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所述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时,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割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所述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
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27.一种信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装置和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根据用于表征待发送的传输块的数据特征,以及与所述数据特征对应的预设参数,确定用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传输块进行编码;
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编码方式: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传输块长度,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一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其中,所述传输块长度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函数;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码率,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二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码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可用物理资源块数,所述预设参数为第三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可用物理资源块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调制编码等级,所述预设参数为第四预设阈值时,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等级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接收所述传输块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类型索引,所述预设参数第五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所述用户设备类型索引不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所述预设参数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时,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在承载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类型为所述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在所述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所述预设参数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时,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终端到基站或者从终端到中继的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Turbo编码或者极化编码或者卷积编码;在所述数据块的链路方向为从基站到终端或者从中继到终端的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编码方式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中所述的信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在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块长度大于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的最大编码块长度的情况下,将所述传输块分割为多个编码块;采用确定的所述编码方式对分割后的各个编码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CN201610879503.XA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Pending CN107888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503.XA CN107888331A (zh)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PCT/CN2017/104420 WO2018059548A1 (zh) 2016-09-30 2017-09-29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503.XA CN107888331A (zh)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331A true CN107888331A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63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9503.XA Pending CN107888331A (zh)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8331A (zh)
WO (1) WO201805954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7523A1 (zh) * 2018-01-12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编码设备以及系统
CN110890894A (zh) * 2018-09-07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87431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code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782569A (zh) * 2020-06-30 2020-10-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2193098A1 (zh) * 2021-03-15 2022-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系统
CN115720128A (zh) * 2017-01-09 2023-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5278B (zh) * 2019-12-16 2024-01-12 山东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极性码串行消除列表比特翻转译码方法及系统
CN113660056B (zh) * 2020-05-12 2024-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6676B2 (en) * 2007-01-05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C code and code rate selection based on packet size
CN102664705B (zh) * 2012-04-03 2014-10-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飞行器数据链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CN105306165B (zh) * 2014-06-23 2019-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0128A (zh) * 2017-01-09 2023-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9137523A1 (zh) * 2018-01-12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编码设备以及系统
CN110034851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编码设备以及系统
CN110890894A (zh) * 2018-09-07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87431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code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782569A (zh) * 2020-06-30 2020-10-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782569B (zh) * 2020-06-30 2024-05-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2193098A1 (zh) * 2021-03-15 2022-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9548A1 (zh)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8331A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信源
US11165537B2 (en) Method for encoding information bit sequen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888198B (zh) 准循环ldpc编译码方法、装置及ldpc编译码器
KR102378324B1 (ko) 통신 및 방송 시스템을 위한 부호율-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29079B1 (ko)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복호 장치 및 방법
US107423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ate-matching for communication and broadcasting systems
RU2716044C1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ldpc кодов
CN106685586B (zh) 生成用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方法及设备
EP199845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decoding devic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coding method
CN110089037A (zh) 用于极化码构造的装置和方法
KR102343780B1 (ko) 데이터 인코딩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저장 매체, 및 프로세서
JP2024029096A (ja) Ldpcコード化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370488A (zh) 纠错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7370560A (zh) 一种极化码的编码和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70324428A1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7121334A1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6167A (zh) 编码的方法、译码的方法、编码设备和译码设备
KR20230098536A (ko)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및 장치
KR20180125338A (ko) 고차 변조를 사용하는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46969B (zh) 一种级联crc码的极化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0249536A (zh) 高码率的长ldpc码
KR102549344B1 (ko)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EP4191911A1 (en)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344355A1 (en) Polar Coding Method, Polar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733440A (zh) 多边类型结构化ldpc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