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323A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323A
CN107888323A CN201610867803.6A CN201610867803A CN107888323A CN 107888323 A CN107888323 A CN 107888323A CN 201610867803 A CN201610867803 A CN 201610867803A CN 107888323 A CN107888323 A CN 107888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vector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vectors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78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8323B (zh
Inventor
高秋彬
陈润华
拉盖施
李辉
黄秋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8678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23B/zh
Priority to JP2019517290A priority patent/JP6740468B2/ja
Priority to EP17854526.5A priority patent/EP3522677B1/en
Priority to US16/337,841 priority patent/US10644767B2/en
Priority to KR1020197012179A priority patent/KR102267181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647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0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8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8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码本结构的限制,所能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精度有限,不适用于基站采用先进预处理算法的传输方案的问题。方法包括: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有效提高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精度,提高了多天线传输,尤其是MU‑MIMO传输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版本8(Rel-8)系统引入了闭环预编码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闭环预编码技术要求在基站和终端都保存同一个预编码矩阵的集合,称为码本。终端根据小区公共导频估计出信道信息后,按一定准则从码本中选出一个预编码矩阵,选取的准则可以是最大化互信息量、最大化输出信干噪比等;终端将选出的预编码矩阵在码本中的索引通过上行信道反馈到基站,该索引记为(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简称PM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索引值可以确定对该终端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终端上报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看作是信道状态信息的量化值。
在现有蜂窝系统中,基站天线阵列一般呈水平排列(线性阵列),如图1和图2所示。基站发射端波束仅能在水平方向进行调整,而垂直方向对每个用户都是固定的下倾角,因此,各种波束赋形/预编码技术等均是基于水平方向信道信息进行的。事实上,由于无线信号在空间中是三维传播的,固定下倾角的方法不能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垂直方向的波束调整对于系统性能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天线技术的发展,业界已出现能够对每个阵子独立控制的有源天线,如图3所示的双极化天线的二维排列和图4所示的线阵天线的二维排列。采用这种二维天线阵列(平面阵列),使得波束在垂直方向的动态调整成为可能。基站要实现三维的波束赋形/预编码也需要依靠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LTE Rel-13将适用于线性阵列的码本进行扩展,得到了适用于平面阵列的码本,以使得终端可以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在3GPP LTE/LTE-A以及IEEE 802.16系列的标准中,针对不同的天线数目,天线形态和应用场景等设计了各种不同的码本,但是由于码本结构的限制,这些基于码本的反馈方案所能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精度有限,不适用于基站侧采用先进预处理算法的传输方案,例如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user MIMO,简称MU-MIMO;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简称MIMO)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码本结构的限制,这些基于码本的反馈方案所能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精度有限,不适用于基站侧采用先进预处理算法的传输方案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
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或者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的信道条件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N个的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所述终端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L个波束向量组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L为正整数;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T大于N;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所在的波束向量组;或者
所述终端确定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组,其中,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采用设定运算得到的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
和/或
每个所述波束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反馈给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时,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反馈给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时,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反馈给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T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相同时刻且针对不同的带宽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且针对不同带宽进行反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
所述终端将所述CQI反馈给所述基站。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或者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的信道测量确定并反馈给基站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所述波束向量组由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构成;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相同时刻且针对不同的带宽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且针对不同带宽进行反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以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基矩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合并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
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矩阵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N个的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L个波束向量组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L为正整数;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T大于N;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进一步的,所述基矩阵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所在的波束向量组;或者
确定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组,其中,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采用设定运算得到的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进一步的,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T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CQI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CQI;以及
所述反馈模块还用于:将所述CQI反馈给所述基站。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所述基矩阵中的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收发机、以及与该收发机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以及控制所述收发机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N个的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L个波束向量组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L为正整数;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T大于N;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所在的波束向量组;或者
确定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组,其中,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采用设定运算得到的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T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CQI;以及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CQI反馈给所述基站。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收发机、以及与该收发机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所述基矩阵中的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以及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设备中,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以及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基于本发明实施例计算得到的基矩阵以及合并系数矩阵能以更高的精度反馈信道状态参数,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能提供的信道状态参数,具有更高的精度,由于提高了信道状态参数的反馈精度,从而提高了预编码的准确性,提高了多天线传输的性能(如下行传输的吞吐量),尤其是MU-MIMO传输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平排列的双极化天线的示意图;
图2为水平排列的线阵天线的示意图;
图3为水平和垂直二维排列的双极化天线的示意图;
图4为水平和垂直二维排列的线阵天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向量组的划分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S51、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可以是预先约定的,例如在协议中约定;也可以由基站确定后通知给终端。
若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由基站确定后通知给终端,可选的通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将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通知给终端;或者将生成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的参数通知给终端,以使终端根据所述参数确定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
可选的,所述N的取值是预先约定的,例如在协议中约定N的取值;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或者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的信道条件确定的,例如,所述终端根据信道状态矩阵的秩(或者条件数)确定N值,如果秩(或者条件数)小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确定N=1,如果秩(或者条件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确定N=2,以此类推。
S5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
具体的,假设终端需要反馈的一个子带上的信道状态参数为h,不失一般性的,假设h是NT×1维列向量,对于列数大于1的情况,每一列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不再赘述。终端计算合并系数矩阵(如果h的列数大于1,则为合并系数矩阵,计算过程相同)的步骤为:
a)计算c=BHh或者c=(BHB)-1BHh,其中c=[c1 c2 … cN]T(单极化天线阵列或者双极化天线阵列)或者c=[c1 c2 … c2N]T(双极化天线阵列),ci和ci+N是第i个波束向量的合并系数。
b)对c进行量化得到:其中Quant(·)表示量化函数,对c的每个元素进行量化。
可选的,在对c进行量化时,可以对c的每个元素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量化,或者对c的每个元素的幅度和相位分别进行量化。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状态矩阵,或者信道状态矩阵的转置,或者信道状态矩阵的特征向量(如信道状态矩阵的主特征向量,或者相关矩阵的最大2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或者所述终端推荐的预编码矩阵等。
为了保证量化区间在合理范围内,可选的,终端可以先对向量c中的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对归一化后的元素进行量化,其中,对向量c中的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可采用:或者
其中i0是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或者
进一步,终端需要将i0的信息反馈给基站。需要的反馈开销为:或者比特。
S53、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出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终端将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时,可以用有限的比特数(如2比特,或3比特,或4比特等)表示每个元素量化后的值,并将这些比特信息反馈给基站。
可选的,所述终端可以通过一条信令,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可以通过不同信令,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分别反馈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以及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基于本发明实施例计算得到的基矩阵以及合并系数矩阵能以更高的精度反馈信道状态参数,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能提供的信道状态参数,具有更高的精度,由于提高了信道状态参数的反馈精度,从而提高了预编码的准确性,提高了多天线传输的性能(如下行传输的吞吐量),尤其是MU-MIMO传输的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可以由过采样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向量组成。
具体的,对于线性阵列,假设天线端口数为N1,过采样率为O1,则过采样的DFT向量(记为uk)有O1N1个,具体为:
对于线性双极化天线阵列,如果一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数为N1,其候选波束向量也可以是维度为N1的过采样DFT向量。
对于平面阵列,假设一个极化方向上第一维度(垂直维度或水平维度)和第二维度(水平维度或垂直维度)的天线端口数分别为N1和N2,并且两个维度的过采样率因子分别为O1和O2,则候选波束向量(记为zk,l)有O1O2N1N2个:
其中,
基于上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的实现形式,若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由基站确定后,将生成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的参数通知给终端,则对于线性阵列,该参数可以为O1,N1;对于平面阵列,该参数可以为O1,O2,N1,N2
当然,除了过采样的DFT向量之外,候选波束向量也可以采用其他实现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不失一般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波束向量的个数记为M,其中的向量记为b0,b1,b2,...,bM-1。假设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出的N个波束向量为d1,d2,…,dN,则基矩阵B的可能实现形式如下:
B=[d1 d2 … dN],适用于线性阵列和双极化阵列;或者
其中,分块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矩阵由选择出的N个波束向量构成,适用于双极化阵列。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S51中所述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包括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1、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N个的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该方式的实现复杂度低,易于实现。
其中,所述度量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波束向量赋形传输时的信号接收功率,或者信道容量等。
例如,所述终端选择信号接收功率最强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基矩阵,其中,信号接收功率最强的波束向量(即第1强的波束向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得到:
1)其中,R00表示不同发射天线的一个极化方向的信道状态矩阵的相关性;或者
2)其中,R11表示不同发射天线的另一个极化方向的信道状态矩阵的相关性;或者
3)
类似的,第2-N强的波束向量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得到,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又如,终端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得到:
其中,度量指标可以是信道容量,例如 是采用进行波束赋形传输时有用信号与干扰(包括噪声)的比值(SINR)。
再如,终端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得到:
即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的接收功率之和最大。
该方式中,可选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
例如,在确定了第1强的波束向量后,在选择第2强的波束向量时,还需满足第2强的波束向量与第1强的波束向量正交,在选择第3强的波束向量时,还需满足第3强的波束向量与第2强和第1强的波束向量均正交,依此类推。具体如下:
方式2、所述终端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L个波束向量组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L为正整数;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在要求所述N个波束向量为两两正交的向量的场景下,方式2的实现复杂度低,易于实现。
该方式中,L个波束向量组可以是预先约定或配置的,也可以是由基站确定并通知给终端的,还可以是由终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终端按照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的正交性,将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划分为L个波束向量组。
进一步,所述终端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又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21、所述终端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所在的波束向量组。
方式22、所述终端确定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组,其中,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采用设定运算得到的值。
例如,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可以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之和:其中fp是第p个波束向量组的度量指标值,Kp是第p个波束向量组中的波束向量的个数,bp,k是第p个波束向量组中的第k个波束向量。
又如,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可以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的乘积。
该方式中,可选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
该方式中,可选的,每个波束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
若由终端划分波束向量组,则所述终端在划分波束向量组时,可以按照正交关系,将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划分为L个波束向量组,以使每个波束向量组内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之间正交。
例如,假设候选波束向量由过采样的DFT向量形成,一共可以分成O1O2个正交波束向量组,每个正交波束向量组内有N1N2个两两正交的波束向量。第O2p+q(p=0,1,...,O1-1;q=0,1,2,...,O2-1)个正交波束向量组包括波束向量如下:{zk,l|k=p,p+O1,p+2O1,....,p+(N1-1)O1;l=q,q+O2,q+2O2,...,q+(N2-1)O2};
一种可能的分组方式如图6所示,N1=N2=4;O1=O2=4,其中填充相同的方格所代表的DFT向量属于同一个波束向量组。
该方式中,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的方式与方式1中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N个的波束向量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方式3、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T大于N;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基于该方式,在反馈基矩阵的标识信息时,可以采用两级反馈实现(具体参见如下方式D),反馈开销低。
该方式中,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的方式与方式1中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该方式中,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的方式与方式1中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该方式中,可选的,所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中任意两个波束向量为正交向量;和/或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中任意两个波束向量为正交向量。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S53中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反馈给基站,包括以下:
方式A、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该方式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该方式需要比特的反馈开销。其中表示不小于log2(M)的最小正整数。
可选的,终端可以进一步反馈所述基矩阵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额外需要比特的反馈开销。从而可以使基站获知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用于实现合并系数矩阵的量化。
方式B、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该方式中,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时,还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其余部分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该方式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进一步又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B1、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具体的,将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出N个波束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共有种可能的组合方式)进行编号,将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的组合方式对应的编号作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
该方式需要比特的反馈开销。由于所述N个波束向量两两不同,该反馈方式利用联合编码可以降低反馈开销。
可选的,终端可以进一步反馈所述基矩阵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额外需要比特的反馈开销。从而可以使基站获知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用于实现合并系数矩阵的量化。
方式B2、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具体的,所述终端反馈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联合编码信息,需要的反馈开销为:
方式B3、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方式C、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该方式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该方式中终端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需要的反馈开销为:
(N-1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联合编码),或者(N-1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独立编码),其中K是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的个数。
方式D、所述终端将所述T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该方式适用于上述方式3,采用两级反馈的形式实现,反馈所述N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开销为:N(每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独立编码),或者(所述N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联合编码)。
由于第二级反馈进行波束向量选择的集合(即T个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相对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变小,因此,第二级反馈的开销将会降低。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可以为所述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为所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的组合方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构成T个波束向量的所有可能组合方式中的编号,即将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出T个波束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共有种可能的组合方式)进行编号,将所述终端所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的组合方式对应的编号作为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还可以为所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形成的向量组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所划分的向量组中的编号,即将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以T为单位划分为多个向量组,并对每个向量组进行编号,将所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所在的向量组的编号作为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进行反馈。例如,两次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的时间间隔大于两次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的时间间隔。其中,对于周期反馈,是指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的周期大于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的周期;对于非周期反馈,是指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的反馈可以独立的触发,并且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的触发频率高于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相同时刻且针对不同的带宽进行反馈。例如,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是宽带反馈,波束向量选择是基于整个带宽的信道进行,即波束向量的信号接收强度或者信道容量是指整个带宽范围内的平均值;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是子带反馈,波束向量选择是在第一级反馈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子带的信道进行,即波束向量的信号接收强度或者信道容量是指一个子带范围内的平均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且针对不同带宽进行反馈。
可选的,终端可以进一步反馈所述基矩阵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额外需要比特的反馈开销。从而可以使基站获知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用于实现合并系数矩阵的量化。
方式E、所述终端将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该方式适用于上述方式2,假设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内有K个波束向量,则反馈开销为比特(终端反馈每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或者(终端反馈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
可选的,终端可以进一步反馈所述基矩阵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额外需要比特的反馈开销。从而可以使基站获知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用于实现合并系数矩阵的量化。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S52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简称CQI);以及
所述终端将所述CQI反馈给所述基站。
具体的,一种计算CQI的方法为,终端推荐的预编码矩阵为其中基于该预编码矩阵计算CQI。其中,表示矩阵的Frobenius范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图7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71、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
S72、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所述基矩阵中的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具体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的,所述N的取值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或者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的信道测量确定并通知给基站的,具体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S73、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以基于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进行下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S73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如下:
方式一、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其中或者
方式二、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矩阵的最大的1个或者多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或者
方式三、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矩阵的最大的1个或者多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
其中,矩阵B为基站确定的基矩阵,矩阵为基站接收的终端反馈的合并系数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具体参见上述方式A中的相关描述;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具体参见上述方式B中的相关描述;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所述波束向量组由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构成,具体参见上述方式E中的相关描述;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具体参见上述方式C中的相关描述;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具体参见上述方式D中的相关描述。
其中,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具体参见上述方式B1中的相关描述;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具体参见上述方式B2中的相关描述;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具体参见上述方式B3中的相关描述。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由于该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图5所示的方法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8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基矩阵确定模块81,用于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合并系数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
反馈模块83,用于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
可选的,所述基矩阵确定模块81具体用于: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N个的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L个波束向量组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L为正整数;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T大于N;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可选的,所述基矩阵确定模块81具体用于:
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所在的波束向量组;或者
确定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组,其中,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采用设定运算得到的值。
可选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和/或
每个所述波束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反馈模块83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进一步的,所述反馈模块83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反馈模块83具体用于:
将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反馈模块83具体用于:
将所述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反馈模块83还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还包括:
CQI确定模块84,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CQI;以及
所述反馈模块83还用于:将所述CQI反馈给所述基站。
图9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以及与该收发机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
处理器600,用于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以及控制收发机610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
收发机610,用于在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10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存储器620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60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600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由于该基站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0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
第一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所述基矩阵中的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模块103,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1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所述波束向量组由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构成;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模块1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101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图1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基站,包括收发机、以及与该收发机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
处理器500,用于读取存储器5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510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所述基矩阵中的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以及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收发机510,用于在处理器5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存储器520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0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500读取存储器520中的程序,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3)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
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或者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的信道条件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N个的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所述终端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L个波束向量组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L为正整数;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T大于N;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所在的波束向量组;或者
所述终端确定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组,其中,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采用设定运算得到的值。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和/或
每个所述波束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波束向量正交。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反馈给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时,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反馈给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时,所述终端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反馈给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T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相同时刻且针对不同的带宽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且针对不同带宽进行反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
所述终端将所述CQI反馈给所述基站。
14.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是预先约定的,或者由所述基站确定后通知给所述终端的,或者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的信道测量确定并反馈给基站的。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所述波束向量组由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波束向量构成;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相同时刻且针对不同的带宽进行反馈;或者
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在不同时刻且针对不同带宽进行反馈。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2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基矩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候选波束向量集合,确定基矩阵,所述基矩阵为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合并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合并系数矩阵;
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反馈给基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矩阵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N个的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一个波束向量组,L个波束向量组是对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波束向量进行划分得到的,L为正整数;以及从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或者
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T个波束向量,T大于N;以及从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选择N个波束向量,并将所选择的N个波束向量形成的矩阵确定为所述基矩阵。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矩阵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L个波束向量组中,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所在的波束向量组;或者
确定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选择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组,其中,每个波束向量组对应的度量指标值为该波束向量组中的各波束向量的度量指标值采用设定运算得到的值。
24.如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或者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T个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以及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作为第二级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CQI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CQI;以及
所述反馈模块还用于:将所述CQI反馈给所述基站。
3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基矩阵的标识信息和合并系数矩阵;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的标识信息,从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确定所述基矩阵中的N个波束向量,其中,所述N个波束向量构成所述基矩阵,所述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矩阵和所述合并系数矩阵,确定与所述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波束向量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终端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选择的波束向量组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一级标识信息和第二级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级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从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T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级标识信息为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T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其余N-1个波束向量在所述候选波束向量集合中所有与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正交的波束向量形成的集合中的标识信息的联合编码信息。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度量指标值最大的波束向量在所述N个波束向量中的标识信息。
CN201610867803.6A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7888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7803.6A CN107888323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JP2019517290A JP6740468B2 (ja) 2016-09-29 2017-07-12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17854526.5A EP3522677B1 (en) 2016-09-29 2017-07-12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6/337,841 US10644767B2 (en) 2016-09-29 2017-07-12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pre-coding matrix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KR1020197012179A KR102267181B1 (ko) 2016-09-29 2017-07-12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17/092647 WO2018059072A1 (zh) 2016-09-29 2017-07-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7803.6A CN107888323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323A true CN107888323A (zh) 2018-04-06
CN107888323B CN107888323B (zh) 2020-01-17

Family

ID=61763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7803.6A Active CN107888323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4767B2 (zh)
EP (1) EP3522677B1 (zh)
JP (1) JP6740468B2 (zh)
KR (1) KR102267181B1 (zh)
CN (1) CN107888323B (zh)
WO (1) WO2018059072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8728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327352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416645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143815A1 (zh) * 2019-01-11 2020-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435849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0147810A1 (en) * 2019-01-17 2020-07-2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Differential quantization of precoder matrix
CN111525947A (zh) * 2019-02-03 2020-08-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585630A (zh) * 2019-02-15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75641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57382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934733A (zh) * 2020-08-31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测试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840697A (zh) * 2018-09-27 2021-05-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csi开销减少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WO2021155610A1 (zh) * 2020-02-07 2021-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RU2795933C2 (ru) * 2019-01-11 2023-05-15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0256B (zh) * 2017-06-16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US10820323B2 (en) * 2017-08-04 2020-10-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am indication method for multibea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9029795A1 (en) * 2017-08-09 2019-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INDI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581724B (zh) * 2018-06-08 2020-11-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0118731A1 (en) * 2018-12-14 2020-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ompression
US11095351B2 (en) * 2019-01-11 2021-08-1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Generat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
EP4038759A4 (en) * 2019-09-30 2023-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BEAM VECTOR SELECTION
CN113131978B (zh) 2019-12-30 2022-04-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道互易性的预编码矩阵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881918B2 (en) * 2021-02-05 2024-0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r MIMO system and CSI feedback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084A (zh) * 2007-03-08 2007-08-15 北京邮电大学 服务质量保证的多用户mimo-ofdm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286824A (zh) * 2008-01-24 2008-10-15 北京邮电大学 在多用户终端mimo系统中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CN104202276A (zh) * 2014-07-16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数据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4243003A (zh) * 2013-06-06 2014-12-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071845A (zh) * 2015-08-03 2015-1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及基站
CN105450273A (zh) * 2015-08-24 2016-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21030A (zh) * 2014-12-04 2016-06-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波束赋型方法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7728B2 (en) * 2003-03-13 2005-08-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KR101231357B1 (ko) * 2006-04-06 2013-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귀환 방법 및데이터 송신 방법
US7961807B2 (en) * 2007-03-16 2011-06-14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Reference signaling scheme using compressed feedforward codebooks for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systems
KR101513889B1 (ko) * 2008-02-14 2015-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빔 결합을 이용한 스위치 빔 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78843B1 (ko) * 2009-01-22 2015-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적 다중 셀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US20110103493A1 (en) 2009-11-02 2011-05-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Adaptive Codebooks
TWI404360B (zh) * 2009-11-25 2013-08-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用於一多輸入多輸出正交分頻多工系統之通訊裝置及其方法
WO2011150549A1 (en) * 2010-06-01 2011-12-08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beam groups and subset of beam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93421B2 (en) 2010-09-02 2014-04-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8 TX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JP5804594B2 (ja) * 2011-08-05 2015-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装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891472B2 (en) * 2011-10-04 2014-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78888B (zh) * 2011-12-23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2688330B1 (en) * 2012-07-17 2014-06-11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cessing unit, 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ode thereof
CN102970103A (zh) 2012-10-10 2013-03-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用户联合传输的用户间干扰抑制预编码方法
CN103840907B (zh) * 2012-11-20 2018-06-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导频信号和信号测量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8976884B2 (en) * 2012-12-20 2015-03-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channel feedback
JP6035165B2 (ja) * 2013-02-22 2016-1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ーダ装置
KR102300532B1 (ko) * 2014-09-05 2021-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포밍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128083B2 (ja) * 2014-09-08 2017-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算出方法
US9654195B2 (en) * 2014-11-17 2017-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calculate linear combination pre-coder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933046B (zh) 2016-06-24 2019-01-2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大规模天线系统基带与射频混合预编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084A (zh) * 2007-03-08 2007-08-15 北京邮电大学 服务质量保证的多用户mimo-ofdm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286824A (zh) * 2008-01-24 2008-10-15 北京邮电大学 在多用户终端mimo系统中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CN104243003A (zh) * 2013-06-06 2014-12-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202276A (zh) * 2014-07-16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数据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5721030A (zh) * 2014-12-04 2016-06-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波束赋型方法及基站
CN105071845A (zh) * 2015-08-03 2015-1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及基站
CN105450273A (zh) * 2015-08-24 2016-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0697A (zh) * 2018-09-27 2021-05-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csi开销减少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2840697B (zh) * 2018-09-27 2024-01-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csi开销减少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WO2020118728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327352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1424803B2 (en) 2018-12-17 2022-08-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327352B (zh) * 2018-12-17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416645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843435B2 (en) 2019-01-08 2023-1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2737648B (zh) * 2019-01-11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U2795933C2 (ru) * 2019-01-11 2023-05-15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US11962381B2 (en) 2019-01-11 2024-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143815A1 (zh) * 2019-01-11 2020-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435849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737648A (zh) * 2019-01-11 2021-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713032A (zh) * 2019-01-17 2020-09-25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预编码器矩阵的差分量化
US10992354B2 (en) 2019-01-17 2021-04-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Differential quantization of precoder matrix
WO2020147810A1 (en) * 2019-01-17 2020-07-2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Differential quantization of precoder matrix
CN111525947B (zh) * 2019-02-03 2021-1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525947A (zh) * 2019-02-03 2020-08-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585630B (zh) * 2019-02-15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585630A (zh) * 2019-02-15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757382B (zh) * 2019-03-27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757382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756416B (zh) * 2019-03-29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5641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053465A (zh) * 2020-02-07 2022-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155610A1 (zh) * 2020-02-07 2021-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053465B (zh) * 2020-02-07 2024-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934733A (zh) * 2020-08-31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测试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40468B2 (ja) 2020-08-12
EP3522677A4 (en) 2019-08-21
US20190341979A1 (en) 2019-11-07
EP3522677A1 (en) 2019-08-07
EP3522677B1 (en) 2021-10-27
WO2018059072A1 (zh) 2018-04-05
US10644767B2 (en) 2020-05-05
JP2019531655A (ja) 2019-10-31
KR102267181B1 (ko) 2021-06-18
CN107888323B (zh) 2020-01-17
KR20190057111A (ko) 201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832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342912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855336A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06209195A (zh)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852279B (zh) 码本的配置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4065448B (zh)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411374A (zh) 一种fd mimo系统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370558A (zh) 一种信道信息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TWI622276B (z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05515725B (zh) 导频发送方法、信道信息测量反馈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0718150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780331A (zh) 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301692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733476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4348575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反馈方法和终端
CN105991213A (zh) 一种确定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50957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712895A (zh) 一种反馈csi的方法和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JP6715328B2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6033990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196690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600384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7054192A1 (zh) 一种基于码本反馈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054824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667490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