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8033B -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78033B CN107878033B CN201710397611.8A CN201710397611A CN107878033B CN 107878033 B CN107878033 B CN 107878033B CN 201710397611 A CN201710397611 A CN 201710397611A CN 107878033 B CN107878033 B CN 1078780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tridge
- liquid
- ink
- liquid cartridg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液体盒包括:面向前方的前表面;与前表面间隔开的后表面;面向上方的上表面;设置成与上表面相对且面向下方的底表面;设置在前表面处的液体供应部;设置在上表面处的电接口;检测部;和设置在底表面处且被构造成相对于底表面向下突出的接合部。上表面和底表面被设置在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检测部包括位于相对于上表面而言的上方且被构造成接收光的光接收部。检测部被构造成取决于液体盒的状态改变在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光的状态。接合部包括面向后方的接合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其中存储液体的液体盒和一种液体盒能够附接于此的液体消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被构造成通过经由喷嘴喷射存储在墨盒中的墨而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设备。每当存储在墨盒中的墨用尽,新的墨盒便被可拆卸地安装在这种喷墨打印设备中。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5-196273公开了能够附接到打印机并且能够从打印机拆卸的墨盒。
在这个墨盒的上表面上,设置了枢转构件和IC板。枢转构件被设置成将墨盒维持处于附接状态下,并且IC板可读地存储有关墨盒的信息。此外,还在这个墨盒的上表面上设置了半透明部。该半透明部用于识别墨盒的类型和在墨盒中留下的墨的量。
如在该实例中,用于实现墨盒的各种功能的各种构件可以被同心地设置在墨盒的特定表面(诸如上表面)上。然而,在这种情形中,所有的必要的构件可能不能够被设置在该特定表面上。即使所有的构件能够被设置在该特定表面上,所有的构件仍然可能未被以规定的尺寸布置在规定的位置处。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盒,该液体盒能够提高在用于实现液体盒的功能的构件的布置中的自由度。
为了达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体盒,该液体盒被构造成在液体盒中存储液体。该液体盒包括前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底表面、液体供应部、电接口、检测部和接合部。当所述液体盒在被附接到液体消耗装置的外壳的附接状态下时,所述前表面在与重力方向交叉的向前方向上面向前方。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后表面在所述向前方向上与所述前表面间隔开。所述上表面被设置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上表面面向上方。所述底表面被设置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所述底表面被设置成与所述上表面相对,并且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底表面面向下方。所述液体供应部被设置在所述前表面处,并且所述液体供应部被构造成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盒的外部。所述电接口被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处。所述检测部包括光接收部,所述光接收部被构造成接收所述光接收部上的光。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光接收部位于相对于所述上表面而言的上方。所述检测部被构造成取决于所述液体盒的状态改变在所述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所述光的状态。所述接合部被设置在所述底表面处,并且所述接合部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底表面向下突出。所述接合部包括接合表面,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接合表面面向后方。
利用这种结构,电接口被设置在上表面处,并且光接收部位于相对于上表面而言的上方,接合部被设置在底表面处。即,设置在上表面处的零件的数目能够被减小。作为结果,电接口和光接收部的布置中的自由度能够被增强。
优选地,在这个液体盒中,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接合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光接收部而言的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前方。
利用这种结构,在前后方向上,接合部被定位得离液体供应部比光接收部离液体供应部近。即,在附接状态下的液体盒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外壳被固定在液体供应部处且绕液体供应部枢转地移动的情形中,在前后方向上,接合表面被定位得离枢转中心比光接收部离枢转中心近。相应地,与当液体盒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外壳被固定到位时在前后方向上接合表面被定位得离开枢转中心比光接收部离枢转中心远的情形相比较,接合部较不易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外壳位置偏差。
接合部被定位得离枢转中心越远,施加到接合部的旋转力矩越大。在此情形中,受旋转力矩影响的接合部可能遭受蠕变变形。然而,利用以上结构,因为在前后方向上接合部被定位得离枢转中心比光接收部离枢转中心近,所以与在前后方向上接合部被设置得离枢转中心比光接收部离枢转中心远的情况下相比,蠕变变形较不可能发生。
在这种构造的液体盒的附接状态下,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底表面之间在所述重力方向上限定第一距离;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上表面之间在所述重力方向上限定第二距离;并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利用这种结构,液体供应部被设置在液体盒的底表面的附近。即,接合部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液体供应部定位。换言之,接合部更靠近液体盒的枢转中心定位。相应地,如上所述,这个结构能够稳定附接状态下的液体盒的姿势并减小发生蠕变变形的可能性。
优选地,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接合部能够在所述重力方向上和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在这个液体盒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包括突起,所述突起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底表面突出。所述突起包括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底表面倾斜,并且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用作所述接合表面。
在这个液体盒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突起进一步包括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而言的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底表面倾斜。
利用这种结构,当液体盒被附接到液体消耗装置的外壳时,外壳的与接合部接合的表面能够被沿着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引导。因此,液体盒的接合部能够顺利地与液体消耗装置的外壳形成接合。
替换地,还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包括第一推压构件,所述第一推压构件被构造成推压所述突起。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第一推压构件向下推压所述突起,以向下推压所述接合表面。
利用这种结构,在液体盒的附接状态下,作为对于向下的力(第一推压构件的偏压力)的反作用力,接合部被施加了与向下的力相反的向上的力。利用这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液体盒被向上推压。这意味着电接口也被向上推压。在液体消耗装置的触点被布置在与附接状态下的液体盒的电接口对应的位置处以在该触点和电接口之间建立电连接的情形中,液体盒的电接口能够被朝向该触点推压。相应地,这个结构能够可靠地在电接口和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部被构造成取决于所述液体盒中的所述液体的量改变在所述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所述光的所述状态。
在此情形中,优选地,所述光接收部能够随着所述液体的所述量在检测位置和与所述检测位置不同的非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光接收部被构造成阻挡或衰减接收到的所述光。
在此情形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液体盒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上表面延伸的挡光板。所述挡光板在所述向前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和所述电接口之间。所述挡光板被构造成阻挡或衰减入射光。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具有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深度、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和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宽度方向正交于所述向前方向和所述重力方向。优选地,所述液体供应部包括液体出口和阀,所述阀能够在所述向前方向上和与所述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上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液体出口。所述阀用作第二推压构件,所述第二推压构件被构造成向后推压所述液体盒。此外,优选地,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能够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所述外壳的被接合表面接触,而在所述第二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位于相对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所述外壳的所述被接合表面而言的上方。
仍优选地,液体盒进一步包括液体腔室,该液体腔室被构造成存储液体。优选地,液体盒进一步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中限定所述液体腔室。所述盒体包括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表面。在这个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盒体具有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深度、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和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宽度方向正交于所述向前方向和所述重力方向;所述液体供应部包括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面向所述向前方向;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表面在所述重力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液体腔室位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由以上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构造的系统。以上液体盒能够附接到液体消耗装置且能够从液体消耗装置拆卸,以被液体消耗装置使用。液体消耗装置包括盒附接部和消耗部。盒附接部包括:外壳,外壳被构造成在外壳中容纳液体盒;触点,触点被设置在外壳处;和传感器。液体盒的电接口包括电极。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触点电连接到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电接口的所述电极。所述传感器包括彼此相对定位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光接收部被构造成介入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之间。所述消耗部被构造成消耗被存储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中的所述液体。
在这个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被构造成面对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底表面。所述底壁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部,并且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凹部接合。
在这个系统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盒附接部进一步包括管,所述管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并且所述管被构造成被插入到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以打开所述液体出口;所述凹部由包括所述被接合表面的表面限定;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能够绕被连接到所述液体供应部的所述管在所述第一姿势和所述第二姿势之间枢转;并且在所述第二姿势中,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接合表面位于相对于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凹部而言的上方。
液体盒的上述结构能够增强用于实现液体盒的功能的构件的布置中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在绘图中:
图1是概念地示出设置有盒附接部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示意横截面图,该盒附接部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容纳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墨盒;
图2是示出盒附接部的外观的视图;
图3A是示出当从墨盒向前和向上的透视观察时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B是示出当从墨盒向前和向下的透视观察时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4A是示出当从墨盒向后和向上的透视观察时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4B是示出当从墨盒向后和向下的透视观察时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内部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墨盒开始被插入盒附接部中的状态下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和盒附接部的竖直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和盒附接部并且示出以下状态的竖直剖视图:墨盒的墨供应部开始进入盒附接部的引导部中;并且盒附接部的杆开始进入墨盒的凹进部中;
图9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和盒附接部并且示出以下状态的竖直剖视图:盒附接部的墨针已经进入墨供应部的墨供应口;并且墨盒的接合部位于盒附接部的凹部的竖直上方;
图10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和盒附接部并且示出以下状态的竖直剖视图:墨针处于墨供应部的墨供应口中;并且接合部与盒附接部的凹部接合;
图11是示出根据对于实施例的变型的墨盒和盒附接部并且示出墨盒处于第一姿势中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变型的墨盒和盒附接部并且示出墨盒处于第二姿势中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并且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变体的墨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在参考附图的同时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中作出变型和变体。
在以下说明中,向前方向51被定义为将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方向,而向后方向52被定义为与向前方向51相反的方向,即,从盒附接部110抽出墨盒30的方向。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是水平的,但是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不需要是水平的。
此外,向下方向53被定义为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方向,而向上方向54被定义为与向下方向53相反的方向。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被定义为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方向。此外,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两者均被定义为与向前方向51和向下方向53(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更具体地,在墨盒30已经被接收在盒附接部110中的状态下,即,在墨盒30处于附接姿势中的状态下,并且当用户从墨盒30的前侧观察墨盒30时,向右方向55是朝向右的方向并且向左方向56是朝向左的方向。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可以共同地称作前后方向51和52。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可以共同地称作上下方向53和54。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可以共同地称作左右方向55和56(宽度方向的实例)。
在该说明书中,“面向前方”包括面向包括向前分量的方向,“面向后方”包括面向包括向后分量的方向,“面向下方”包括面向包括向下分量的方向,并且“面向上方”包括面向包括向上分量的方向。例如,“前表面面向前方”表示前表面可以面向向前方向,或者前表面可以面向相对于向前方向倾斜的方向。
<打印机10的概要>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适于接收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30的打印机10。
打印机10被构造成通过基于喷墨记录系统选择性地将墨滴喷射到片材上而形成图像。打印机10是液体消耗装置的实例。如在图1中所示,打印机10包括记录头21(作为消耗部的实例)、墨供应装置100和墨管20,墨管20将记录头21连接到墨供应装置100。墨供应装置100包括盒附接部110。盒附接部110能够在其中可拆卸地容纳墨盒30。墨盒30是液体盒的实例。
盒附接部110具有形成有开口112的表面。墨盒30能够通过开口112在向前方向51上插入盒附接部110中,并且通过开口112在向后方向52上被从盒附接部110抽出。
墨盒30在其中存储打印机10能够使用以进行打印的墨。当墨盒30已经被完全地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时,墨盒30通过墨管20连接到记录头21。
记录头21包括副罐28,副罐28用于暂时地存储通过墨管20从墨盒30供应的墨。记录头21还包括多个喷嘴29,根据喷墨记录系统通过所述多个喷嘴29选择性地喷射从副罐28供应的墨。更具体地,记录头21包括头控制板(未示出)和压电元件29A,压电元件29A每一个对应于喷嘴29中的一个。头控制板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向压电元件29A施加驱动电压以选择性地从喷嘴29喷射墨。以此方式,记录头21被构造成消耗在已经完全地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中存储的墨。
打印机10还包括片材盘15、片材馈送辊23、输送路径24、一对输送辊25、压板26、一对排出辊27和片材排出盘16。来自片材盘15的片材被片材馈送辊23馈送到输送路径24上,并且然后被输送辊25输送到压板26上。记录头21被构造成随着片材在压板26之上移动选择性地将墨喷射到片材上,由此在片材上记录图像。已经经过压板26的片材然后被排出辊27排出到设置在输送路径24的下游端处的片材排出盘16上。
<墨供应装置100>
如在图1中所示,墨供应装置100被设置在打印机10中。墨供应装置100功能用于向记录头21供应墨。如上所述,墨供应装置100包括盒附接部110,盒附接部110用于在其中可拆卸地接收墨盒30。图1示出墨盒30已经被完全地接收在盒附接部110中的状态。换言之,在图1中墨盒30处于附接姿势中。
<盒附接部110>
在墨供应装置100中,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与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四种颜色对应的四种墨盒30。具体地,如在图2和7中所示,盒附接部110包括外壳101以及四组墨针102、附接传感器113、残余量传感器103和四个触点106,每一组用于四种墨盒30中的每一个。
外壳101构成盒附接部110的壳体。外壳101具有在其中限定内部空间的盒状形状。具体地,外壳101包括:顶壁,顶壁限定内部空间的顶部(ceiling);底壁,底壁限定内部空间的底部;端壁,端壁将顶壁和底壁连接;和开口112,开口112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与端壁相对地定位。开口112能够暴露于当使用打印机10时用户能够面对的表面(用户接口表面)。
所述四种墨盒30能够通过开口112插入外壳101中和被从外壳101移除。在外壳101中,顶壁和底壁中的每一个形成有用于引导墨盒30的插入/移除的四个引导沟槽109。具体地,当墨盒30通过开口112插入外壳101中和被从外壳101移除时,墨盒30的上端和下端被接收在对应的上和下引导沟槽109中并且如在图7中所示由此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被引导。此外,外壳101还包括三个板104,所述三个板104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四个单独空间,四个单独空间每一个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伸长。所述四种墨盒30中的每一个能够被安装在由板104限定的所述四个空间中的对应的一个中。
在下文中,为了简化解释,假设仅一个墨盒30被安装在盒接收部110的外壳101中。
<凹部91>
如在图7中所示,凹部91在靠近构成外壳101的端壁的位置处在外壳101的底壁中形成。凹部91在外壳101的底壁中向下凹进。
具体地,参考图7,凹部91由表面92、93和94限定。表面92限定前边缘,表面93限定后边缘,并且表面95限定凹部91的底边缘。更具体地,表面92相对于前后方向51和52倾斜使得:表面92的顶边缘从表面92的底边缘向前定位;并且表面92面向后方并且面向上方。表面93相对于前后方向51和52倾斜使得:表面93的顶边缘从表面93的底边缘向后定位;并且表面93面向前方并且面向上方。表面93是被接合表面的实例。表面94具有连接到表面92的底边缘的前边缘,和连接到表面93的底边缘的后边缘。
顺便提及,表面92和93可以与上下方向53和54平行地延伸。此外,凹部91可以在外壳101的底壁中在除了端壁的附近之外的位置处形成。
在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墨盒30的接合部130(在以后描述)被配合到凹部91中。此时,凹部91的表面93与接合部130的表面134(在以后描述)接合。
<墨针102>
墨针102由树脂形成并且具有基本管状形状。如在图2中所示,墨针102被设置在构成外壳101的端壁的下端部上。具体地,墨针102被设置在与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的墨供应部34(在以后描述)对应的位置处。墨针102从外壳101的端壁向后突出。
柱形引导部105被设置在端壁上以包围墨针102。引导部105从端壁向后突出。引导部105具有向后开口的突出端。具体地,墨针102位于引导部105的直径中心处。引导部105被成形为允许所安装的墨盒30的墨供应部34被接收在引导部105中。
在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上插入盒附接部110期间,即,在用于将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动作的过程中,墨盒30的墨供应部34进入引导部105中(见图8)。随着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上被进一步向前插入,墨针102进入墨供应部34(见图9)的墨供应口71(在以后描述)中。墨针102因此连接到墨供应部34以允许彼此连通。因此,存储在墨盒30中形成的墨腔室36中的墨被允许通过在墨供应部34中限定的内部空间和在墨针102中限定的内部空间流入连接到墨针102的墨管20中。顺便提及,墨针102可以具有扁平形末端或者削尖的末端。
<触点106>
如在图2和7中所示出,四个触点106(作为触点的实例)在靠近外壳101的端壁的位置处被设置在外壳101的顶壁上。所述四个触点106从顶壁的下表面朝向外壳101的内部空间向下突出。虽然在绘图中未详细地示出,但是所述四个触点106被布置成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彼此间隔开。如将在以后描述(见图3A和4A)地,所述四个触点106每一个被布置在与墨盒30的四个电极65中的一个对应的位置处。每一个触点106由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材料形成。触点106因此能够向上弹性地变形。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四组的所述四个触点106每一个组针对能够安装在外壳101中的四个墨盒30中的每一个设置。然而,触点106的数目和电极65的数目可以是任意的。
每一个触点106经由电路电连接到算术逻辑单元(未示出)。算术逻辑单元可以例如包括CPU、ROM和RAM,或者可以被构造成打印机10的控制器。当墨盒30附接到外壳101时,触点106与对应的电极65接合。当与对应的电极65接合时,分别的触点106电连接到对应的电极65,使得:电压Vc被施加到对应的电极65;对应的电极65被接地;并且电力被供应到对应的电极65。由于在触点106和电极65之间建立了电连接,使得存储在墨盒30的IC中的数据是能够电访问的。来自电路的输出被配置为输入算术逻辑单元中。
<杆125>
如在图2和7中所示出,杆125在墨针102上方的位置处被设置在外壳101的端壁处。杆125从外壳101的端壁向后突出。杆125类似柱体的上半部地成形。即,在沿着与前后方向51和52垂直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中,杆125具有倒U形状。杆125具有肋,肋从倒U形状的最上部向上突出。肋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延伸。在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即,当墨盒30处于附接状态下时,杆125被接收在所附接的墨盒30的凹部96(在以后描述)中。
<残余量传感器103>
如在图7中所示出,残余量传感器103(作为传感器的实例)在从触点106向后的位置处被设置在外壳101的顶壁处。残余量传感器103包括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被布置成相对并且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彼此间隔开。当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墨盒30的外罩62(在以后描述)被设置在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换言之,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被布置成在所附接的墨盒30的外罩62介入其间的情况下彼此相对。
光发射部被构造成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发射光,并且光接收部被构造成接收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残余量传感器103被构造成取决于是否由光接收部接收到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例如,当未由光接收部接收到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时(即当在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小于预定强度时),残余量传感器103输出低电平信号(其电平小于阈值电平的信号)。在另一方面,当由光接收部接收到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时(即当在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光的强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强度时),残余量传感器103输出高电平信号(其电平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电平的信号)。
<附接传感器113>
如在图7中所示出,附接传感器113也被设置在外壳101的顶壁处。具体地,附接传感器113被设置在从残余量传感器103向前但是从触点106向后的位置处。附接传感器113包括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光发射部被布置成与光接收部相对并且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与光接收部间隔开。当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所附接的墨盒30的挡光板67位于附接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换言之,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被布置成在所安装的墨盒30的挡光板67介入其间的情况下彼此相对。
附接传感器113被构造成取决于是否由光接收部接收到从光发射部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发射的光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例如,当在光接收部处未接收到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时(即当在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小于预定强度时),附接传感器113输出低电平信号。在另一方面,当由光接收部接收到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时(即当所接收的光的强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强度时),附接传感器113输出高电平信号。
<墨盒30>
在图3A至5中所示的墨盒30是被构造成在其中存储墨的容器。墨盒30在其中限定用作被构造成存储墨的墨腔室36的内部空间(见图1)。墨腔室36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形成。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墨腔室36(作为液体腔室的实例)由内部框架35形成。内部框架35是容纳在后盖31和前盖32中的框架。即,后盖31和前盖32构成墨盒30的外部壳体。前盖32、后盖31和内部框架35是盒体的实例。
在图3A至6中示出的墨盒30的姿势是当墨盒30处于附接状态下时的姿势。具体地,如将在以后描述地,墨盒30包括前壁140、后壁41、顶壁39和141,以及底壁42和142。当墨盒30处于图3A至6中所示的姿势中(即附接状态下)时,从后壁41朝向前壁140的方向与向前方向51一致;从前壁140朝向后壁41的方向与向后方向52一致;从顶壁39和141朝向底壁42和142的方向与向下方向53一致,并且从底壁42和142朝向顶壁39和141的方向与向上方向54一致。
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前壁140面向前方或者面向向前方向51。后壁41从前壁140向后间隔开并且远离前壁140地定位。顶壁39和141位于前壁140和后壁41之间。底壁42和142分别位于顶壁39和141下方并且远离顶壁39和141。底壁42和142位于前壁140和后壁41之间。
当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前壁140面向前方,后壁41面向后方,底壁42和142面向下方,并且顶壁39和141面向上方。更具体地,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前壁140的前表面面向前方,后壁41的后表面面向后方,底壁42和142的底表面面向下方,并且顶壁39和141的顶表面面向上方。
如在图3A至6中所示出,墨盒30包括后盖31、前盖32和内部框架35,内部框架35限定墨腔室36。后盖31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前盖32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后盖31包括后壁41。前盖32包括前壁140。前盖32被组装到后盖31以形成墨盒30的外部壳体。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组装到彼此的后盖31和前盖32中。
在附接状态下,墨盒30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并且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延伸。墨盒30具有基本扁平形状,具有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的宽度和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的深度,宽度小于高度和深度。当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面向插入方向(即向前方向51)的前盖32的表面是前壁140的前表面。当墨盒30被从盒附接部110移除时面向移除方向(即向后方向52)的后盖31的表面是后壁41的后表面。即,后壁41被设置成与前壁140相对使得墨腔室36被介入前壁140和后壁41之间。
<后盖31>
如在图3A至4B中所示出,后盖31包括后壁41、侧壁37和38、顶壁39,以及底壁42。侧壁37和38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被彼此间隔开地设置。顶壁39和底壁42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被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并且从后壁41向前延伸。即,后盖31具有形成有向前开口的开口的盒状形状。内部框架35经由这个开口插入后盖31中。换言之,后盖31覆盖内部框架35的后部。在内部框架35插入在后盖31中的状态下,墨腔室36被布置成介入顶壁39和底壁42之间。换言之,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墨腔室36位于前壁140(前壁140的前表面)和后壁41(后壁41的后表面)之间。
后壁41包括上部41U和下部41L。上部41U被布置于下部41L上方。下部41L相对于上部41U向前定位。具体地,上部41U和下部41L两者都是平面形的,并且彼此交叉但是不彼此垂直。具体地,下部41L相对于上下方向53和54倾斜,使得随着朝向底壁42延伸,下部41L更加接近前壁140延伸。虽然在绘图中未示出,但是提示用户推动上部41U的片被附接到上部41U。该片可以包括文本诸如“推动”、符号诸如箭头、或者表示利用手指推动的图。
顺便提及,后壁41可以不包括下部41L并且可以仅由上部41U构造。即,上部41U的下端可以连接到后盖31的底壁42的后端。
<前盖32>
如在图3A至4B中所示出,前盖32包括前壁140、侧壁143和144、顶壁141和底壁142。侧壁143和144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被彼此间隔开地设置。顶壁141和底壁142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被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并且从前壁140向后延伸。即,前盖32具有形成有向后开口的开口的盒子形状。内部框架35经由该开口插入前盖32中。即,前盖32覆盖不被覆盖有后盖31的内部框架35的前部。
在前盖32和后盖31被组装到彼此的状态下,即,在墨盒30的组装完成的状态下,前盖32的顶壁141和后盖31的顶壁39构成墨盒30的顶壁;前盖32的底壁142和后盖31的底壁42构成墨盒30的底壁;并且前盖32的侧壁143和144和后盖31的侧壁37和38构成墨盒30的侧壁。
即,在被组装的墨盒30中,顶壁141的顶表面和顶壁39的顶表面构成墨盒30的顶表面(上表面);底壁142的底表面和底壁42的底表面构成墨盒30的底表面;并且侧壁143和144的外表面和侧壁37和38的外表面构成墨盒30的侧表面。
此外,在墨盒30被组装的状态下,前盖32的前壁140构成墨盒30的前壁,而后盖31的后壁41构成墨盒30的后壁。墨盒30的前壁(前盖32的前壁140)和墨盒30的后壁(后盖31的后壁41)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被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即,在附接姿势中,前壁140的前表面构成墨盒30的前表面;后壁41的后表面构成墨盒30的后壁的后表面。
顺便提及,构成墨盒30的前表面、后表面、顶表面、底表面和侧表面不需要分别被构造成一个平坦平面。即,墨盒30的前表面能够是当从墨盒30的前侧观察处于它的附接姿势中的墨盒30时能够看到的任何表面(一个或者多个),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的中心向前定位。墨盒30的后表面能够是当从墨盒30的后侧观察处于它的附接姿势中的墨盒30时能够看到的任何表面(一个或者多个),并且相对于墨盒30的前后中心向后定位。墨盒30的上表面能够是当从上方观察处于墨盒30的附接姿势中的墨盒30时能够看到的任何表面(一个或者多个),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的中心向上定位。墨盒30的下表面能够是当从下方观察处于墨盒30的附接姿势中的墨盒30时能够看到的任何表面(一个或者多个),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的中心向下定位。这同样适用于侧表面。
前壁140包括第一突出部85和第二突出部86。第一突出部85从前盖32的上端部向前突出以构成前壁140的上端部。第一突出部85具有构成前壁14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的前端。第二突出部86从前盖32的下端部向前突出以构成前壁140的下端部。第二突出部86位于墨供应部34下方。
凹部96在第一突出部85的前端中形成。即,凹部96在前盖32的前壁140的上端部中形成。凹部96相对于前壁140的前表面向后方凹进。当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凹部96适于在其中接收杆125。相应地,凹部96的横截面形状符合于杆125沿着与前后方向51和52垂直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形状。
通孔97在前壁140的下端部中形成以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穿过它。当内部框架35插入前盖32中时,设置在内部框架35处的墨供应部34通过通孔97向外侧暴露。相应地,通孔97以与内部框架35的墨供应部34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在一定位置处形成。
此外,通孔98在前盖32的顶壁141中形成。通孔98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穿过顶壁141。当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前盖32中时,通孔98用作用于向外侧暴露从内部框架35的上壁突出的外罩62(在以后描述)的孔。相应地,通孔98以与外罩62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在一定位置处在顶壁141中形成。
挡光板67被设置在前盖32的顶壁141(顶壁141的顶表面)处以从那里向上突出。挡光板67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延伸。挡光板67从内部框架35的上壁突出的外罩62向前定位。挡光板67被从设置在顶壁141上的IC板64(在以后描述)向后设置。
挡光板67被构造成阻挡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行进的附接传感器113的光。更具体地,当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从附接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在到达光接收部之前在挡光板67上入射。作为结果,在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小于预定强度,例如零。注意,挡光板67可以完全地阻挡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行进的光,或者可以部分地衰减光,可以折射光以改变其行进方向,或者可以完全地反射光。
在前盖32的顶壁141上,还设置了IC板64(电接口的实例)。IC板64位于第一突出部85上方,即,墨供应部34上方。IC板64是由玻璃环氧树脂制成的硬板形刚性板。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期间,以及当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IC板64电连接到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布置的对应的四个触点106(见图2)。
IC(未示出)和四个电极65被安装在IC板64上。IC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并且可读地存储表示有关墨盒30的信息的数据,诸如批号、生产日期和墨的颜色。
电极65电连接到IC。所述四个电极65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被彼此间隔开地布置。每一个电极65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延伸。所述四个电极65被布置在IC板64的上表面上使得电极65在上方暴露以允许从上方对其电接入。
<接合部130>
如在图6中所示出,凹陷129在前盖32的底壁142中形成以从那里向上凹进。在凹陷129中,设置接合部130。接合部130相对于残余量检测部58(在以后描述)的外罩62向前定位。注意,如果底壁42被形成为超过挡光部66(在以后描述)地进一步向前延伸,则凹陷129可以在这个底壁42、而非底壁142中形成。
接合部130包括突起131和螺旋弹簧132(第一推压构件的实例)。
突起131具有表面133和表面134。表面133和134两者均相对于墨盒30的底表面(即底壁142和42的底表面)倾斜。更具体地,表面133相对于前后方向51和52倾斜使得:其上边缘相对于其下边缘向前定位;并且表面133面向前方并且面向下方。表面133是第二倾斜表面的实例。表面134从表面133向后定位。表面134相对于前后方向51和52倾斜使得:其上边缘从其下端向后定位;并且表面134面向后方并且面向下方。表面134是第一倾斜表面的实例和接合表面的实例。
螺旋弹簧132连接到限定凹陷129的顶表面128和突起131。具体地,螺旋弹簧132具有连接到顶表面128的上端,和连接到突起131的下端。
在突起131连接到螺旋弹簧132的情况下,突起131的表面133和134能够相对于凹陷129向下突出。即,当无外力被施加到突起131时,表面133和134相对于前盖32的底壁142向下突出。
当螺旋弹簧132被压缩时,突起131的表面133和134能够被接收在凹陷129中。此时,螺旋弹簧132向下推压突起131。此外,如上所述,当螺旋弹簧132具有自然长度时,突起131的表面133和134位于凹陷129下方。即,通过螺旋弹簧132的收缩和膨胀,突起131能够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移动。
<内部框架35>
虽然在绘图中未示出,但是内部框架35以基本环形形状形成,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一对侧表面被开放。如上所述。内部框架35的分别的开放的表面利用膜(未示出)密封以形成用于在内部框架35中存储墨的墨腔室36。内部框架35包括前壁40,前壁40限定墨腔室36的一部分。当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前盖32中时,前壁40面对前盖32的前壁140。更具体地,当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前盖32中时,前壁40的前表面面对前壁140的后表面(与前表面相对)。墨供应部34被设置在前壁40处。
<墨供应部34>
如在图6中所示出,墨供应部34(作为液体供应部的实例)从内部框架35的前壁40向前突出。墨供应部34具有柱形外形。墨供应部34通过在前盖32的前壁140中形成的通孔97向外突出。即,墨供应部34位于前壁140的下端部处。具体地,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墨供应部34和底壁142在其间限定距离L1,L1小于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在墨供应部34和顶壁141之间限定的距离L2。距离L1是第一距离的实例,而距离L2是第二距离的实例。
墨供应部34包括在其中限定内部空间的柱形管状壁73、密封构件76和帽79。密封构件76和帽79附接到管状壁73。
管状壁73延伸以连接墨腔室36的内部和外部。管状壁73具有在墨腔室36中开口的后端。管状壁73具有向墨盒30的外侧开口的前端。相应地,管状壁73通过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在墨腔室36和墨盒30的外侧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墨供应部34因此能够经由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向墨盒30的外侧供应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密封构件76和帽79附接到管状壁73的前端。
在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中,容纳了阀77和螺旋弹簧78。阀77和螺旋弹簧78用于在图9中所示的状态和图6中所示的状态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墨供应部34的状态。即,在图9中所示的状态下,允许墨经由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从墨腔室36流出到墨盒30的外侧。在图6中所示的状态下,不允许墨从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流出到墨盒30的外侧。
阀77能够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移动以打开和关闭在密封构件76的中心处形成的墨供应口71。螺旋弹簧78向前偏压阀77。相应地,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阀77关闭密封构件76的墨供应口71。墨供应口71是液体出口的实例。阀77和螺旋弹簧78是阀的实例和第二推压构件的实例。
密封构件76附接到管状壁73的前端。密封构件76由弹性材料诸如橡胶或者弹性体形成。密封构件76是盘状地成形的并且具有其中形成通孔的中心部。通孔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贯穿密封构件76的中心部以提供限定墨供应口71的管状形内周表面。墨供应口71具有稍微比墨针102的外径小的直径。在密封构件76附接到管状壁73的前端的情况下,帽79在外部配合到管状壁73,使得密封构件76与管状壁73的前端液密性接触。
当墨盒30在阀77关闭墨供应口71的状态下被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墨针102进入墨供应口71中。在使得密封构件76弹性地变形的同时,墨针102的外周表面与限定墨供应口71的内周表面形成接触以与其提供液密性密封。当墨针102的末端移动经过密封构件76并且进入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中时,墨针102与阀77形成接触。随着墨盒30进一步插入盒附接部110中,墨针102抵抗螺旋弹簧78的偏压力地向后移动阀77,由此打开墨供应口71。相应地,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能够经由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流入墨针102的末端部中。虽然在绘图中未示出,但是墨经由在墨针102的末部中形成的通孔从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流动到墨针102的内部空间中。相应地,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能够通过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并且通过墨针102流到墨盒30外部。
墨供应部34可以不设置有用于关闭墨供应口71的阀77。替代地,例如,墨供应口71可以利用膜关闭。在此情形中,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墨针102可以突破该膜,由此允许墨针102的末端部通过墨供应口71进入管状壁73的内部空间内侧。仍替换地,墨供应口71可以利用密封构件76自身的弹力关闭。在此情形中,仅当墨针102插入墨供应口71中时,墨供应口71才可以被墨针102推动和扩大。
<残余量检测部58>
残余量检测部58被构造成取决于墨盒30的状态(即墨盒30中的残余墨的量)改变从墨盒30的外侧(即从盒附接部110的残余量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的状态。残余量检测部58是检测部的实例。
如在图6中所示出,残余量检测部58包括外罩62和传感器臂59。
外罩62从内部框架35的上壁向上突出。外罩62通过在前盖32中形成的通孔98暴露于外侧使得外罩62相对于前盖32的顶壁141向上突出。外罩62在其中限定与墨腔室36连通的内部空间。外罩62能够允许光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通过那里。即,外罩62具有光透射能力。
传感器臂59被设置在内部框架35的墨腔室36中。传感器臂59被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延伸的枢转轴61支撑。传感器臂59能够围绕枢转轴61可枢转地移动。传感器臂59包括浮子(float)63和挡光部66(光接收部的实例)。
浮子63的比重小于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的比重。相应地,在墨腔室36中,只要浮子63处于墨中,在浮子63上便产生浮力。换言之,在墨腔室36几乎被墨填充的状态下,由于在浮子63上产生的浮力,传感器臂59被推压以在图6中逆时针枢转。在下文中,假设墨腔室36填充有墨并且假设传感器臂59处于由图6中的实线表示的姿势中。
挡光部66是板形的。挡光部66被设置在内部框架35的外罩62中。具体地,挡光部66相对于前盖32的顶壁141更高地定位。因为传感器臂59被推压以在图6中逆时针枢转,所以挡光部66与限定外罩62的前端的壁接触。由于这个接触,传感器臂59被维持在由图6中所示的实线表示的姿势中。在图6中所示的这种状态下,挡光部66阻挡从残余量传感器103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通过外罩62行进的光。此时挡光部66的位置称作检测位置(由图6中的实线表示)。
更具体地,当从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在到达光接收部之前在挡光部66上入射时,在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强度小于预定强度,例如零。注意,挡光部66可以完全地阻挡在左右方向55和56上行进的光,可以部分地衰减光,可以折射光以改变其行进方向,或者可以完全地反射光。
当在墨腔室36中墨的量减少并且墨的液面变得低于由图6中的实线表示的浮子63的位置(即当挡光部66处于检测位置时浮子63的位置)时,跟随墨的下降的液面,浮子63开始向下移动。根据浮子63的向下移动,传感器臂59在图6中顺时针枢转,由此将在外罩62内的挡光部66的一部分移出在残余量传感器103处由从光发射部向光接收部行进的光形成的光路。相应地,在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光的强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强度。此时挡光部66的位置(由图6中的点线表示的位置)是与检测位置不同的非检测位置。
<墨盒30相对于盒附接部110的附接/拆卸>
接着,将描述用于将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过程。
如在图7中所示出,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之前,阀77封闭密封构件76的墨供应口71。相应地,此时,从墨腔室36到墨盒30的外侧的墨流动被中断。
而且,如在图7中所示,在将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之前,无物体位于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残余量传感器103因此向打印机10的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信号。同样地,因为无物体位于附接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所以附接传感器113向打印机10的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信号。
为了附接墨盒30,如在图7中所示,墨盒30通过开口112被插入盒附接部110的外壳101中。因为后盖31的后壁41的上部41U相对于后壁41的下部41L向后定位,即,因为与下部41L靠近用户相比,上部41U更加靠近用户定位,所以用户能够抓持并且推动上部41U以将墨盒30向前插入盒附接部110中。
如上所述,由于附接到上部41U以提示用户推动上部41U的片(诸如文本诸如“推动”、符号诸如箭头、或者图示利用手指推动的图),用户被鼓励推动上部41U。在将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的外壳101中时,墨盒30的下部、即前盖32和后盖31的下部被插入在外壳101中形成的对应的下引导沟槽109中。
而且,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的外壳101中时,突起131的表面133与外壳101的底壁的后端形成接触。相应地,表面133被构成外壳101的底壁向上推动。突起131因此抵抗螺旋弹簧132的偏压力地被向上移动以被接收在凹陷129中。如在图7中所示出,突起131被外壳101的底壁从下方支撑。
随着墨盒30从图7中所示的状态被进一步向前插入,墨盒30达到图8中所示的状态。此时,如在图8中所示出,墨供应部34的帽79开始进入引导部分105中。前盖32的凹部96面对杆125,并且杆125开始移动到凹部96中。
此外,挡光板67到达在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的位置。作为结果,替代高电平信号地,残余量传感器103向打印机10的控制器输出低电平信号。即,从残余量传感器103输出的信号被从高电平改变为低电平。在另一方面,附接传感器113继续向打印机10的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信号。
随着墨盒30从图8中所示的状态被进一步向前插入,墨盒30达到图9中所示的状态。如在图9中所示,墨供应部34的帽79已经进入引导部105并且墨针102已经移动经过墨供应口71以抵抗螺旋弹簧78的偏压力地从密封构件76分离阀77。墨盒30因此被施加了螺旋弹簧78的偏压力,利用该偏压力,墨盒30被向后推压。
此外,此时,面向下方的第一突出部85的底表面85A被构成盒附接部110的外壳101的表面170支撑,表面170面向上方并且位于引导部105上方。由于在底表面85A和表面170之间的这个接触,墨盒30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被固定到位。顺便提及,底表面85A被布置成当从上方观察墨盒30时与IC板64重叠。即,底表面85A具有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与IC板64对准的部分。替换地,替代表面170地,杆125可以在功能上用于支撑所附接的墨盒30以例如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提供墨盒30的定位。
在图9中所示的状态下,杆125位于前盖32的凹部96内侧以从下方支撑前盖32。IC板64已经到达对应的触点106下方,并且在使得触点106向上弹性地变形的同时,电极65被电连接到触点106。此时,IC板64被弹性地变形的触点106向下推压。然而,因为杆125从下方支撑前盖32,所以IC板64能够准确地相对于触点106定位。这里,杆125可以不一定从下方支撑前盖32。相反,例如,围绕墨针102设置的某个环形构件可以接触前盖32以支撑前盖32。
此外,在图9中示出的状态下,挡光部66位于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因此,从残余量传感器103向打印机10的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被维持为低电平。而且,挡光板67位于附接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从附接传感器113向打印机10的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被从高电平改变为低电平。相应地,打印机10的控制器确定墨盒30已经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
此外,在图9中所示的状态下,接合部130位于对应的凹部91的竖直上方。即,突起131不再被构成盒附接部110的外壳101的底壁支撑。相应地,如在图10中所示出,突起131被螺旋弹簧132的偏压力向下移动并且被接收在凹部91中。这里,因为墨盒30被螺旋弹簧78向后偏压,所以突起131的表面134从它的前侧与凹部91的表面93形成接触。即,突起131的表面134和限定凹部91的表面93彼此接合。在表面134和表面93之间的这个接合能够限制墨盒30由于螺旋弹簧78的偏压力而向后移动。即,墨盒30相对于盒附接部110被固定到位,由此完成墨盒30到盒附接部110的附接。此时,墨盒30处于附接状态下。
随着墨从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30流出到打印头21并且被打印头21消耗,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的量减少。根据在墨腔室36中留下的墨的量的减少,挡光部66的位于外罩62中的部分移动到从由从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到光接收部的光形成的光路偏移的位置。相应地,从残余量传感器103输出的信号被从低电平改变为高电平。打印机10的控制器因此确定墨腔室36中的墨的残余量变得更小。
接着,将描述用于从盒附接部110移除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30的过程。
当用户抓持并且向后拉动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30时,接合部130的突起131的表面134向后挤压盒附接部110的凹部91的表面93。相应地,突起131利用来自表面93的反作用力抵抗螺旋弹簧132的偏压力地沿着表面93向上移动。作为结果,如在图8中所示出,已经向上移动的突起131然后被构成盒附接部110的外壳101的底壁支撑。即,墨盒30的向后移动不再被限制。墨盒30因此被允许随着用户向后抽出墨盒30进一步向后移动。墨盒30最后从盒附接部110拆卸。
当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30向后移动时,挡光板67也向后移动以从在附接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的位置移位。相应地,从附接传感器113输出到打印机10的控制器的信号从低电平改变为高电平,由此使得控制器能够检测到墨盒30已经从盒附接部110拆卸。
<实施例的操作和技术优点>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30中,IC板64和挡光部66被设置在顶壁141上,而接合部130被设置在底壁142上。即,与IC板64、挡光部66和接合部130全部被设置在墨盒30的上壁上的情形相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减少数目的构件被放置在墨盒30的上壁(顶壁39和141)上。作为结果,实施例的这个结构能够提供在墨盒30的上壁上布置IC板64和挡光部66的改进的自由度。
当所附接的墨盒30如在描绘的实施例中在墨供应部34处相对于盒附接部110被固定到位时,很可能所附接的墨盒30可以被施加作用为围绕墨供应部34枢转地移动墨盒30的力。然而,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与挡光部66靠近墨供应部34相比,接合部130被更加靠近墨供应部34设置。这意味着,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与挡光部66靠近枢转中心相比,接合部130的表面134更加靠近枢转中心(墨供应部34)定位。相应地,与其中与挡光部66远离枢转中心相比接合部130的表面134更加远离墨盒30的枢转中心地定位的构造相比较,即使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30被推压以围绕枢转中心枢转,实施例的这种构造仍然能够减小接合部130的位置的偏差。即,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30的姿势能够被稳定。
接合部130从墨盒30的枢转中心的定位越远,施加到接合部130的旋转力矩越大。在此情形中,与接合部130接合的表面93很可能遭受蠕变变形。然而,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与挡光部66靠近枢转中心相比接合部130更加靠近墨盒30的枢转中心定位,所以与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与挡光部66远离枢转中心相比接合部130被更加远离墨盒30的枢转中心地设置的情况下相比,蠕变变形较不可能在表面93处发生。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墨盒30的结构,墨供应部34被靠近墨盒30的底壁142设置。即,设置在底壁142上的接合部130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与墨供应部34相邻地定位。换言之,接合部130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被靠近墨盒30的枢转中心设置。相应地,这个结构能够稳定所附接的墨盒30的姿势并且抑制在能够与接合部130接合的表面93处蠕变变形的发生。
此外,在所描绘的由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30和打印机10构造的系统中,在将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期间,突起131的倾斜表面134能够被沿着接合表面134的盒附接部110的表面(即限定凹部91的表面93)顺利地引导。相应地,接合部130能够顺利地与盒附接部110接合。
此外,当墨盒30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作为对于向下的力(螺旋弹簧132的偏压力)的反作用力,接合部130被施加了与向下的力相反的向上的力。利用这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墨盒30被向上推压。这意味着IC板64也被向上推压。在该实施例中,当墨盒30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触点106被布置在与所安装的墨盒30的IC板64对应的位置处以与IC板64建立电连接。相应地,利用所描绘的实施例的结构,所附接的墨盒30的IC板64能够被朝向触点106偏压,由此在IC板64和触点106之间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变体和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合部130由突起131和螺旋弹簧132构造。因此,在由打印机10和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30构造的系统中,墨盒30相对于盒附接部110的定位是通过在突起131的表面134和在盒附接部110中形成的凹部91的表面93之间的接合实现的。然而,墨盒30相对于盒附接部110的定位可以由与所描绘的构造的机构不同的机构提供。
例如,接合部130可以由板簧构造。板簧可以具有形成有被构造成接合盒附接部110的表面93的接合表面的末端部。在此情形中,如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通过用户在前后方向51和52上移动墨盒30,墨盒30可以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和从盒附接部110拆卸。即,如在接着描述的实例中,无需为了相对于盒附接部110附接和拆卸墨盒30而枢转墨盒30。
图11和12示出根据对于实施例的变型的墨盒230。具体地,参考图11,替代接合部130地,根据该变型的墨盒230包括突起251。突起251从墨盒230的底壁142向下突出。突起251具有面向后方的后表面253。突起251是接合部的另一个实例。根据该变型的盒附接部310包括其中形成凹部352的底壁。凹部352具有由面向前方的表面354限定的后边缘。
通过将突起251配合到凹部352中,墨盒230被保持在附接姿势中。具体地,在这个变型中,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230被构造成在第一姿势(在图11中示出的姿势)和第二姿势(在图12中示出的姿势)之间枢转。在图11中所示的第一姿势中,突起251的后表面253与凹部352的表面354接触。在图12中所示的第二姿势中,突起251的后表面253位于凹部352的表面354上方。后表面253是接合表面的另一个实例,并且表面354是被接合表面的另一个实例。
更具体地,为了从盒附接部310拆卸墨盒230,在图11中所示的状态下,墨盒230围绕墨针102被插入其中的密封构件76的墨供应口71的中心在图11中顺时针枢转。即,墨盒230围绕与限定墨供应口71的密封构件76的内周表面接触的墨针102的一部分的中心顺时针枢转。墨盒230由此从第一姿势枢转到第二姿势。在第二姿势中,如在图12中所示出,突起251从凹部352脱离并且位于凹部352上方。通过保持墨盒230处于第二姿势中并且向后移动墨盒230,墨盒230能够从盒附接部310拆卸。
为了将墨盒230附接到盒附接部310,在突起251被盒附接部310的底壁支撑的情况下,墨盒230向前移动。即,在墨盒230倾斜使得墨盒230的前部相对于墨盒230的后部升高的同时,墨盒230向前移动。换言之,墨盒230在被保持在第二姿势中的同时向前移动。如在图12中所示出,当墨盒230向前移动直至墨盒230到达突起251位于盒附接部310的凹部352的竖直上方的位置为止时,墨盒230围绕上述枢转中心在图12中逆时针枢转。墨盒230由此从第二姿势枢转到第一姿势。作为结果,突起251被配合到凹部352中,由此使得墨盒230进入附接状态(见图11)中。这里,因为墨盒230被螺旋弹簧78向后推压,所以突起251的后表面253从它的前侧与凹部352的表面354形成接触。后表面253与表面354的这个接触限制墨盒230的向后移动。
顺便提及,在这个变型中,墨盒230包括突起251,而盒附接部310包括凹部352。然而,替换地,墨盒230可以设置有凹部,而盒附接部310可以包括突起。
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墨腔室36中的墨的残余量的减少由在墨腔室36内枢转以从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行进到光接收部的光的路径移位传感器臂59的挡光部66的传感器臂59检测到。然而,墨腔室36中的墨的残余量的检测可以通过与所描绘的实施例不同的构造执行。
例如,墨盒30可以不包括传感器臂59。替代地,外罩62可以具有棱镜形状从而取决于在外罩62中墨的存在或不存在弯曲从残余量传感器10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的行进方向。在此情形中,外罩62是检测部的实例。
替换地,替代外罩62和传感器臂59地,墨盒30可以包括光发射装置。光发射装置可以在其中结合电池,并且可以被构造成在预定的定时发射光以通知控制器墨腔室36中的残余墨的量变得更少。这里,该预定的定时可以例如是这种定时,使得自从打印机10首次被打开以来预期为了消耗预定量的墨而要求的规定的天数已经逝去。在此情形中,光发射装置是检测部的实例。
虽然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残余量检测部58(用于检测墨的残余量)用作检测部,但是检测部可以被构造成检测除了墨的残余量之外的情况,假如检测部能够取决于墨盒30的状态改变光的状态。例如,能够改变从附接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的状态的挡光板67可以用作检测部。换言之,检测部可以是能够取决于墨盒30是否处于附接状态下改变光的状态的挡光板67。替换地,检测部可以是能够取决于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的类型(例如所存储的墨的颜色)改变从传感器(类型识别传感器)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的状态的构件(例如肋)。
此外,替代实施例的板形刚性IC板64地,由塑料膜形成并且具有柔性的柔性基板可以被用作电接口。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墨供应部34的螺旋弹簧78在功能上用于向后推压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然而,可以采用与所描绘的构造不同的结构向后推压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
例如,用于向后偏压墨盒30的弹簧可以被设置在除了墨供应部34之外的位置处。例如,这种弹簧可以被布置在前盖32的凹部96中。在此情形中,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期间,弹簧与盒附接部110的杆125形成压力接触,由此向后推压墨盒30。
在上述实施例中,挡光板67被构造成阻挡附接传感器113的光。即,挡光板67是为了检测墨盒30是否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意图而设置的。然而,挡光板67可以被设置用于不同的意图。例如,挡光板67可以被设置成识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的类型(例如所存储的墨的颜色)。
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墨腔室36由内部框架35限定。然而,墨腔室36可以由构成墨盒30的外部壳体的后盖31和前盖32限定。即,墨盒30可以由后盖31和前盖32构造,而不带有由后盖31和前盖32封装的内部框架35。替换地,用于存储墨的墨袋可以被容纳在后盖31和前盖32中。在此情形中,墨袋可以具有与内部框架35相同的功能。
仍替换地,墨腔室36可以在并不包括后盖31和前盖32的外罩中形成。图13示出作为实施例的墨盒30的变体的墨盒430。在这个墨盒430中,可以在长方体形状的外罩431中限定墨腔室436。外罩431是盒体的实例。外罩431包括前壁140、后壁41、顶壁441、底壁442以及侧壁437和438。这些壁140、41、441、442、437和438中的每一个构成墨盒430的外部壳体。换言之,墨腔室436由前壁140、后壁41、顶壁441、底壁442以及侧壁437和438限定。墨腔室436是液体腔室的实例。墨供应部34可以被设置在前壁140处以从那里向前突出。
此外,在这个墨盒430中,IC板64和挡光板67与接合部450可以被设置在限定墨腔室436的外罩431处。在这个墨盒430中,挡光板67是检测部和光接收部的实例。附接传感器113是传感器的实例。此外,不象实施例的接合部130那样,这个变体的接合部450可以不包括任何推压构件。具体地,在实施例的接合部130中,螺旋弹簧132推压突起131使得突起131能够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移动,突起131具有表面133和134。然而,这个变体的接合部450可以被固定地设置在底壁442处以从那里向下突出。接合部450可以包括接合表面454。接合表面454面向后方并且相对于底壁442倾斜,但是并不在上下方向53和54上相对于底壁442移动。接合表面454可以能够与盒附接部110的凹部91的表面93(被接合表面)接合。
此外,虽然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墨用作液体的实例,但是本公开的液体不限于墨。例如,在打印操作期间在墨之前喷射到片材上的预处理液体可以被存储在液体盒中。替换地,用于清洁打印头21的清洁水可以被存储在液体盒中。
Claims (15)
1.一种液体盒,所述液体盒被构造成在所述液体盒中存储液体,所述液体盒包括:
前表面,当所述液体盒在被附接到液体消耗装置的外壳的附接状态下时,所述前表面在与重力方向交叉的向前方向上面向前方;
后表面,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后表面在所述向前方向上与所述前表面间隔开;
上表面,所述上表面被设置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上表面面向上方;
底表面,所述底表面被设置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所述底表面被设置成与所述上表面相对,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底表面面向下方;
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被设置在所述前表面处,并且所述液体供应部被构造成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盒的外部;
电接口,所述电接口被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处;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光接收部,所述光接收部被构造成接收所述光接收部上的光,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光接收部位于相对于所述上表面而言的上方,所述检测部被构造成取决于所述液体盒的状态改变在所述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所述光的状态;
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设置在所述底表面处,并且所述接合部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底表面向下突出,所述接合部包括接合表面,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接合表面面向后方,所述接合表面被构造成与所述外壳的被接合表面接合,以将所述液体盒保持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并且
其中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接合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光接收部而言的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底表面之间在所述重力方向上限定第一距离,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上表面之间在所述重力方向上限定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接合部能够在所述重力方向上和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接合部包括突起,所述突起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底表面突出,所述突起包括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底表面倾斜,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用作所述接合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突起进一步包括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而言的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前方,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底表面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接合部包括第一推压构件,所述第一推压构件被构造成推压所述突起,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第一推压构件向下推压所述突起,以向下推压所述接合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检测部被构造成取决于所述液体盒中的所述液体的量改变在所述光接收部处接收到的所述光的所述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光接收部能够随着所述液体的所述量在检测位置和与所述检测位置不同的非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光接收部被构造成阻挡或衰减接收到的所述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上表面延伸的挡光板,所述挡光板在所述向前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和所述电接口之间,所述挡光板被构造成阻挡或衰减入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具有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深度、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和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宽度方向正交于所述向前方向和所述重力方向,
其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包括液体出口和阀,所述阀能够在所述向前方向上和与所述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上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液体出口,所述阀用作第二推压构件,所述第二推压构件被构造成向后推压所述液体盒,并且
其中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能够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所述外壳的被接合表面接触,在所述第二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位于相对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所述外壳的所述被接合表面而言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液体腔室,所述液体腔室被构造成存储液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中限定所述液体腔室,所述盒体包括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表面,
其中,在所述液体盒的所述附接状态下:
所述盒体具有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的深度、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和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宽度方向正交于所述向前方向和所述重力方向;
所述液体供应部包括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面向所述向前方向;
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表面在所述重力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
所述液体腔室位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
13.一种喷墨记录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盒;和
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所述液体盒能够附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且能够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拆卸,以被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使用,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包括:
盒附接部,所述盒附接部包括:
所述外壳,所述外壳被构造成在所述外壳中容纳所述液体盒;
触点,所述触点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电接口包括电极,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触点电连接到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电接口的所述电极;和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彼此相对定位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光接收部被构造成介入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之间;和
消耗部,所述消耗部被构造成消耗被存储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中的所述液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系统,其中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被构造成面对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底表面,所述底壁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凹部接合。
15.一种喷墨记录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盒;和
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所述液体盒能够附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且能够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拆卸,以被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使用,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包括:
盒附接部,所述盒附接部包括:
所述外壳,所述外壳被构造成在所述外壳中容纳所述液体盒;
触点,所述触点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电接口包括电极,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触点电连接到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电接口的所述电极;和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彼此相对定位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光接收部被构造成介入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之间;和
消耗部,所述消耗部被构造成消耗被存储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中的所述液体,
其中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被构造成面对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底表面,所述底壁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部,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凹部接合,
其中所述盒附接部进一步包括管,所述管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并且所述管被构造成被插入到被附接到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以打开所述液体出口,
其中所述凹部由包括所述被接合表面的表面限定,并且
其中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能够绕被连接到所述液体供应部的所述管在所述第一姿势和所述第二姿势之间枢转,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姿势中,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盒的所述接合表面位于相对于所述盒附接部的所述外壳的所述凹部而言的上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92624 | 2016-09-30 | ||
JP2016192624A JP6961919B2 (ja) | 2016-09-30 | 2016-09-30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78033A CN107878033A (zh) | 2018-04-06 |
CN107878033B true CN107878033B (zh) | 2020-10-09 |
Family
ID=58461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7611.8A Active CN107878033B (zh) | 2016-09-30 | 2017-05-31 |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86673B2 (zh) |
EP (1) | EP3300900B1 (zh) |
JP (1) | JP6961919B2 (zh) |
CN (1) | CN1078780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15020B2 (ja) * | 2018-08-31 | 2023-01-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
JP7533069B2 (ja) | 2020-09-25 | 2024-08-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
JP2022070021A (ja) * | 2020-10-26 | 2022-05-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
JP2024048437A (ja) * | 2022-09-28 | 2024-04-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1528A1 (en) * | 2001-07-31 | 2003-02-0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Separable key for establishing detachable printer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with a printer |
EP2910379A2 (en) * | 2011-12-22 | 2015-08-2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use of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
EP2886346A3 (en) * | 2013-12-18 | 2016-08-1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upply unit mounting mechanism and liquid supply un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13823B2 (ja) | 2007-03-30 | 2010-07-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収容装置 |
JP2012000858A (ja) | 2010-06-17 | 2012-01-05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DE202011110616U1 (de) * | 2010-12-22 | 2015-03-18 | Seiko Epson Corp. | Patrone |
JP2012206409A (ja) * | 2011-03-30 | 2012-10-25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記録装置 |
US9215820B2 (en) * | 2011-07-27 | 2015-12-15 | Antony-Euclid C. Villa-Real | Practical multi-purpose color-coded flash drive organizer with compartmentalized separate memory sectors for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better effective anti-confusion performances in global personal,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 business and organizational works |
JP2013049165A (ja) | 2011-08-30 | 2013-03-14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
DK2607081T3 (da) * | 2011-12-22 | 2014-10-27 | Brother Ind Ltd | Printer-fluid-patron og printerapparat |
JP2013129178A (ja) * | 2011-12-22 | 2013-07-04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
JP6019697B2 (ja) * | 2012-04-19 | 2016-11-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
JP3183789U (ja) | 2013-03-21 | 2013-05-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CN203401813U (zh) * | 2013-07-10 | 2014-01-2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JP6187365B2 (ja) | 2014-03-31 | 2017-08-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
JP6424704B2 (ja) * | 2015-03-27 | 2018-11-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
US9809032B2 (en) * | 2015-03-27 | 2017-11-0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
2016
- 2016-09-30 JP JP2016192624A patent/JP69619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30 US US15/473,900 patent/US102866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EP EP17163933.9A patent/EP3300900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5-31 CN CN201710397611.8A patent/CN1078780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1528A1 (en) * | 2001-07-31 | 2003-02-0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Separable key for establishing detachable printer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with a printer |
EP2910379A2 (en) * | 2011-12-22 | 2015-08-2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use of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
EP2886346A3 (en) * | 2013-12-18 | 2016-08-1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upply unit mounting mechanism and liquid supply un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00900A1 (en) | 2018-04-04 |
JP6961919B2 (ja) | 2021-11-05 |
US10286673B2 (en) | 2019-05-14 |
US20180093485A1 (en) | 2018-04-05 |
CN107878033A (zh) | 2018-04-06 |
EP3300900B1 (en) | 2021-03-10 |
JP2018052016A (ja) | 2018-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78035B (zh) |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 |
US10654281B2 (en) | Liquid cartridge having movable member and contact member,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107264042B (zh) | 液体盒 | |
US10752011B2 (en) | Liquid cartridge having detection member movable in accordance with deformation of deformable member | |
CN107264041B (zh) | 液体盒 | |
EP3153320B1 (en) |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 |
CN107878034B (zh) |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 |
CN107878033B (zh) |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 |
JP2018052004A (ja)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 |
EP4253065A1 (en) | Liquid cartridge and liquid-consuming device | |
EP4129695B1 (en) | Liquid cartridge and liquid-consum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