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4515B -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74515B CN107874515B CN201710408730.9A CN201710408730A CN107874515B CN 107874515 B CN107874515 B CN 107874515B CN 201710408730 A CN201710408730 A CN 201710408730A CN 107874515 B CN107874515 B CN 1078745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tube
- fluid
- valley
- portions
- clo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ZHJMEDXRYGGRV-UHFFFAOYSA-N Vinyl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 BZHJMEDXRYGGR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1—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5—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liquid type, e.g. filled with water or g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流体小室、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所述流体小室(15)能够抑制工时并容易制造。所述流体小室包括:可挠筒(15a),能在所述可挠筒(15a)的内部填充流体;以及封闭部(15b),所述封闭部(15b)是在沿径向夹住可挠筒(15a)的状态下将可挠筒(15a)的内周面彼此固接而成的,并分别将可挠筒(15a)的两端开口封闭,在可挠筒(15a)的轴向的端部形成有向一个方向的内侧折入的谷折部(16),所述一个方向是可挠筒(15a)的径向中的与在封闭部(15b)夹住可挠筒(15a)的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封闭部(15b)配设于沿着所述轴向形成有谷折部(16)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小室、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这样的流体小室,所述流体小室包括:可挠筒,能够向所述可挠筒的内部填充流体;以及封闭部,所述封闭部是在沿径向夹住可挠筒的状态下将可挠筒的内周面彼此固接而成的,所述封闭部分别将可挠筒的两端开口封闭。在这种流体小室中,在向可挠筒内填充流体时,在可挠筒的轴向的端部产生角部。该角部向着一个方向的外侧而露出尖锐角,所述一个方向指的是可挠筒的径向中的和在封闭部夹住可挠筒的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
为了抑制所述角部的产生,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流体小室。在该流体小室中,通过在形成封闭部之后、在可挠筒的轴向的端部形成耳部来抑制所述角部的产生,所述耳部在平面观察时呈三角形状,并具有在所述夹住的方向上延伸的底边、以及向轴向外侧突出的顶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289号公报。
然而,在所述现有的流体小室中,需要在形成封闭部之后另行分别形成耳部,因此,作业工时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压缩工时并能容易制造的流体小室。
(1)本发明的流体小室包括:可挠筒,能在所述可挠筒的内部填充流体;以及一对封闭部,所述一对封闭部是在沿径向夹住所述可挠筒的状态下将可挠筒的内周面彼此固接而成的,并分别将所述可挠筒的两端开口封闭,所述流体小室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挠筒的轴向端部形成有向一个方向的内侧折入的谷折部,所述一个方向是所述可挠筒的径向中的与在所述封闭部夹住可挠筒的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所述封闭部配设于沿着所述轴向形成有所述谷折部的位置。
在该发明中,封闭部配设于沿着轴向形成有谷折部的位置。因此,在向可挠筒内填充流体而使可挠筒膨胀时,可挠筒的轴向的端部以谷折部的内表面彼此分离的方式沿着可挠筒被夹住的方向扩大。由此,能够抑制以下情况:在可挠筒的轴向上的端部产生向着所述一个方向的外侧尖锐的角部。另外,只要在形成谷折部的基础上对封闭部的位置进行调整,就能够抑制在可挠筒的轴向上的端部产生所述角部,因此,和在封闭部的径向的端部另行分别形成平面观察呈三角形状的耳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工时并容易地制造流体小室。
(2)在上述(1)的流体小室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所述谷折部的互相相对的一对内表面形成有将这些内表面互相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封闭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一体地形成。
在该情况下,在向可挠筒内填充流体而使可挠筒膨胀时,固定于固定部的谷折部的内表面彼此被互相约束。因此,能使可挠筒的轴向的端部中的位于固定部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为和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状。
另外,能够一体地形成封闭部以及固定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制造流体小室。
(3)在上述(1)或(2)的流体小室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封闭部配置于比所述可挠筒的两端缘靠所述可挠筒的轴向的内侧的位置,在所述可挠筒形成有耳部,所述耳部从所述封闭部向所述轴向的外侧突出。
在该情况下,在可挠筒形成有耳部,因此,例如能够在耳部配设用于将流体小室安装于垫装置的安装部件等。
(4)在上述(3)的流体小室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封闭部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配置于所述可挠筒的全部区域,所述耳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形成于所述可挠筒的全部区域。
在该情况下,耳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配置于可挠筒的全部区域。因此,能够将耳部的面积确保得较大,例如,能够以具有自由度的方式对安装于耳部的安装部件的数量或形状等进行选择。
(5)在上述(3)或者(4)的流体小室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所述耳部形成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和其他的流体小室连结,并对互相的相对变位进行限制。
在该情况下,利用形成于耳部的限制部,能够控制多个流体小室彼此的相对变位,从而提高流体小室的自立性。
(6)在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流体小室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所述可挠筒设有区划壁,所述区划壁将将所述可挠筒的内部区划为两个填充室,所述区划壁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对所述可挠筒的内部进行区划。
在该情况下,可挠筒的内部在谷折部被折入的所述一个方向上被区划为两个填充室。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该可挠筒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自立。另外,能够将位于固定部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为和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平坦状,因此,能够给横躺于流体小室上的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7)本发明的垫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小室是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小室。
在该情况下,在垫装置中,能够使前述的各作用效果奏效。
(8)本发明的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是上述(2)的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形成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封闭部。
在该情况下,同时形成固定部和封闭部,因此,能够抑制工时并容易地制造流体小室。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工时并容易地制造流体小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垫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垫装置中的流体小室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流体小室的轴向上的端部的主视图。
图4(a)、图4(b)分别是将空气填充到图3所示的流体小室的过程中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5(a)是表示图2所示的流体小室的制造过程中的谷折工序的图,图5(b)是表示图2所示的流体小室的制造过程中的封闭工序以及固定工序的图,图5(c)是表示图2所示的流体小室的制造过程中的配设安装部件的工序的图。
图6(a)、图6(b)分别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小室的变形例中的第一变形例和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小室的第三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小室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流体小室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 垫装置
15、25、35、45 流体小室
15a 可挠筒
15b、25b 封闭部
16 谷折部
16c 内表面
17 固定部
18、48 耳部
19、29 安装部件(限制部)
40 连结片
49 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到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垫装置10进行说明。作为垫装置10,可列举出供使用者横躺的床装置或供使用者就坐的坐垫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垫装置10的一个例子,采用了床装置。以下,利用垫装置10的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来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垫装置10包括:垫部11,所述垫部11供使用者横躺;供排气部12,所述供排气部12对垫部11进行供气以及排气;以及控制部13,所述控制部13对供排气部12进行控制。
垫部11具有多个流体小室15,并通过向这些流体小室15的内部供气来填充空气,从而对横躺于垫部11上的使用者的荷重进行支承。流体小室15的内压和垫部11的硬度对应,根据使用者的体重来设定流体小室15的内压,从而能够使垫部11的硬度变为在使用者看来最适合的硬度。
流体小室15是在垫部11中沿左右方向Y延伸的棒状的小室,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流体小室15在前后方向X上联串地配设,从而构成垫部11。流体小室15例如由氯乙烯薄膜或氨基甲酸乙酯薄膜等薄膜材料形成,并绕着中心轴线O1被圆形化,流体小室15的两周端部例如通过熔敷等方式而连接。在所述薄膜材料的熔敷部分形成有沿左右方向Y延伸的周端线15f。在该流体小室15,周端线15f位于下端部,所述薄膜材料中的位于周端线15f的上方的部分形成后述的可挠筒15a。
互相邻接配置的流体小室15彼此可以被互相固定,也可以不被互相固定。流体小室15也能够经由例如作为后述的安装部件19的按钮或塞绳等而安装于未图示的罩,该未图示的罩将多个流体小室15一体地覆盖。
如图2所示,流体小室15包括:可挠筒15a,能在所述可挠筒15a的内部填充流体;封闭部15b,所述封闭部15b是在沿径向夹住可挠筒15a的状态下将可挠筒15a的内周面彼此固接而成的,并分别将可挠筒15a的两端开口封闭。可挠筒15a的中心轴线O1沿左右方向Y延伸。在从左右方向Y观察可挠筒15a的平面图中,和中心轴线O1正交的径向中的一个方向沿上下方向Z延伸。从前后方向X以及左右方向Y观察时,可挠筒15a分别呈矩形状。另外,可挠筒15a也可以由多个薄膜材料形成。
在可挠筒15a形成有在左右方向Y上延伸的区划壁15c。区划壁15c形成于可挠筒15a的上下方向Z上的中央部附近。利用区划壁15c将流体小室15(可挠筒15a)的内部沿上下方向Z区划为两个填充室。在各填充室分别设有用于供给以及排出空气的供排气口15e。各供排气口15e分别与形成供排气部12的配管连接。
如图4所示,在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端部形成有向上下方向Z的内侧折入的谷折部16,该上下方向Z是可挠筒15a的径向中的与在封闭部15b夹住可挠筒15a的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谷折部16朝可挠筒15a的径向中的一个方向折入,在图示的例子中,朝上下方向Z的下侧折入。在空气从流体小室15(可挠筒15a)排出的状态下,谷折部16以流体小室15沿前后方向X折叠的状态形成于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全长范围。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在向流体小室15内填充空气的过程中,谷折部16形成于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全长范围。另外,谷折部16也可以分别形成于上表面和下表面。
封闭部15b配设于沿着左右方向Y形成有谷折部16的位置。即,封闭部15b形成为和谷折部16重合。
一对封闭部15b分别形成于流体小室15的左右方向Y上的两端部。封闭部15b沿上下方向Z延伸,并配置于可挠筒15a的全部区域。
封闭部15b通过将可挠筒15a的内周面彼此相互粘接而对可挠筒15a的两端开口进行封闭。在图示的例子中,封闭部15b是通过将可挠筒15a的内周面彼此相互熔敷而形成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谷折部16的互相相对的一对内表面16c形成有将这些内表面16c彼此互相固定的固定部17。固定部17和封闭部15b一体地形成。固定部17以及封闭部15b由在上下方向Z上纵贯可挠筒15a的熔敷线形成。
在将空气填充到流体小室15内后的状态下,谷折部16分别形成于可挠筒15a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上方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Y上的两端部。
谷折部16包括谷折凹部16a和相对部16b。谷折部16向下方凹陷,并向上方开口。谷折凹部16a在俯视观察时呈两个顶部沿着前后方向X配设、其余的顶部配设于左右方向Y的外侧的三角形状。相对部16b从谷折凹部16a的左右方向Y上的外端部向左右方向Y的外侧延伸。相对部16b是通过谷折部16的前后一对内表面16c彼此相互在前后方向X上相对而形成的。在相对部16b的左右方向Y的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固定部1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15b配置于比可挠筒15a的两端缘靠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的内侧的位置,在可挠筒15a形成有耳部18,所述耳部18从封闭部15b向左右方向Y的外侧突出。耳部18分别形成于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两端部。耳部18在从前后方向X观察时呈在上下方向Z上较长的矩形状。
在耳部18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端部以沿上下方向Z隔着间隔的方式配设有两个安装部件(限制部)19。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部件19是配设于以下孔的合成树脂制的卡扣按钮,该孔形成于耳部18。流体小室15利用该安装部件19安装于垫装置10的未图示的罩。安装部件19经由所述罩和其他的流体小室15连结,并作为对互相的相对变位进行限制的限制部起作用。
另外,安装部件19既可以配设一个或者三个以上,也可以配设于耳部18的上下方向Z上的中央部。另外,作为安装部件19,也可以采用金属制的卡扣按钮。
接着,参照图5对流体小室15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形成流体小室15的薄膜材料绕中心轴线O1圆形化,并将流体小室15的两周端部彼此熔敷而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周端线15f。由此,形成可挠筒15a。
接着,如图5(a)所示,作为谷折工序,是将沿左右方向Y延伸的可挠筒15a的外周面的上端部向上下方向Z的内侧折入,从而形成谷折部16。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可挠筒15a的全长范围内形成与中心轴线O1平行的谷折部16。另外,在谷折工序中,未必一定要在可挠筒15a的全长范围内形成谷折部16,只要至少将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端部向上下方向Z的内侧折入就足够了。另外,谷折部16也可以相对中心轴线O1倾斜地形成。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划分于谷折部16的槽底的谷折线16d的最大深度在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为流体小室15的上表面中的在左右方向Y上的中央部沿前后方向X的厚度尺寸(下面称为中央部的小室宽度)的15%到50%之间。
在谷折线的16的最大深度为中央部的小室宽度的15%以下的情况下,确认出在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端部略微地产生有向上方尖锐的角部。另外,在谷折线16d的最大深度为中央部的小室宽度的50%以上的情况下,确认出流体小室15的上表面中的在左右方向Y上的两端部沿前后方向X的厚度尺寸(以下称为端部的小室宽度)比中央部的小室宽度大。
接着,如图5(b)所示,在可挠筒15a的开口端部,利用未图示的熔敷手段将可挠筒15a从前后方向X的两侧夹住并进行熔敷等,从而将可挠筒15a的内周面彼此互相在上下方向Z的全部区域内连接。由此,同时进行固定工序和封闭工序,其中,在上述固定工序中,将谷折部16的互相相对的一对内表面16c彼此互相固定,在上述封闭工序中,利用封闭部15b将可挠筒15a的两端开口封闭。
如图5(c)所示,通过该熔敷作业,在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两端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封闭部15b,并在封闭部15b中的位于比谷折部16的谷折线16d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固定部17。另外,在可挠筒15a中的位于比封闭部15b靠左右方向Y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分别形成有耳部18。此外,也可以在将薄膜材的两周端彼此熔敷并如上所述形成周端线15f时,同时进行该熔敷作业,从而同时形成周端线15f、封闭部15b、以及固定部17。
然后,将安装部件19配设于耳部18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位于上侧的安装部件19安装于谷折部16的相对部16b。
当将这样制造出的流体小室15用作垫装置10时,在使用安装部件19将多个流体小室15安装于垫装置10的罩的状态下,使用供排气部12以及控制部13向流体小室15的内部填充空气。
此处,在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端部的小室宽度是谷折部16的到谷折线16d为止的深度的大约两倍。因此,能够基于填充有空气时的端部的小室宽度来设定谷折部16的深度。
另外,优选的是,将供安装部件19安装的承受部件设于垫装置10的罩时的前后方向X上的间隔(间距)与端部的小室宽度相同,该安装部件19配设于流体小室15的耳部18。由此,能够使前后方向X上的流体小室15间的间隙变得狭小,当使用者将手放在多个流体小室15之间时,能防止手进入形成于流体小室15之间的间隙。
根据以上所述,可认为:通过使谷折部16的深度变为所述间距的一半的大小,能够有效地使流体小室15间的间隙变得狭小。
接着,对流体小室1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在第一变形例的流体小室25中,封闭部25b形成为曲线状,所述曲线状随着朝向上下方向Z的内侧而逐渐向左右方向Y的外侧突出。通过这样形成封闭部25b,能够容易地确保在耳部18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端部配设安装部件19的部分。根据该结构,和封闭部25b形成为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直线状的情况相比,当将耳部18向前后方向X折叠时,安装部件19能够容易地配置于流体小室25的前后方向X上的中央部附近。
另外,作为封闭部的其他形态,也可以形成为在从前后方向X观察的俯视图中、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向左右方向Y的外侧的倾斜线、或者形成为在上述俯视图中、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朝向左右方向Y的内侧的倾斜线。
接着,如图6(b)所示,在第二变形例的流体小室35中,在耳部18配设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面接合件,以作为安装部件29。面接合件配设于耳部18的上下方向Z上的几乎全部区域。通过这样采用面接合件来作为安装部件29,和采用卡扣按钮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安装部件19的装卸作业变容易。另外,在将面接合件配设于耳部18的较大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安装部件29的安装强度。
另外,作为安装部件的其他形态,也可以是以下结构:在耳部18设固定孔,使每隔规定间隔形成有节部的固定塞绳贯通沿前后方向X配置的多个流体小室15的各固定孔。
接着,如图7所示,在第三变形例的流体小室15A中,在谷折部16未形成有固定部17,谷折部16的内面16c彼此未被互相固定。因此,在谷折部16未形成有前后一对的内表面16c互相在前后方向X上相对的相对部,前后一对的内表面16c和谷折凹部16a成为一体,并向上方开口。另外,在流体小室15A中,一个安装部件19配设于耳部18的下侧。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小室15,封闭部15b配设于沿着轴向而形成有谷折部16的位置。因此,在向可挠筒15a内填充流体而使可挠筒15a膨胀时,可挠筒15a的轴向的端部以谷折部16的内表面彼此分离的方式而沿着可挠筒15a被夹住的方向扩大。由此,能够抑制以下情况:在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端部产生向着上下方向Z的外侧(上侧)尖锐的角部。另外,只要在形成谷折部16的基础上对封闭部15b的位置进行调整,就能够抑制在可挠筒15a的左右方向Y上的端部产生所述角部,因此,和在封闭部15b的上下方向Z的端部另行分别形成平面观察呈三角形状的耳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工时并容易地制造流体小室15。
另外,在向可挠筒15a内填充流体而使可挠筒15a膨胀时,固定于固定部17的谷折部16的内表面16c彼此被互相约束。因此,能够使可挠筒15a的轴向的端部中的位于固定部17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为和可挠筒15a的径向中的谷折部16被折入的一个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状。
另外,能够一体地形成封闭部15b以及固定部17,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容易地制造流体小室15。
另外,在可挠筒15a形成有耳部18,因此,例如能将用于安装于垫装置10的安装部件19等配设于耳部18。
另外,耳部18沿着所述一个方向配置于可挠筒15a的全部区域。因此,能够将耳部18的面积确保得较大,例如,能够以具有自由度的方式对安装于耳部18的安装部件19的数量、形状等进行选择。
另外,利用形成于耳部18的安装部件19,对邻接的多个流体小室15彼此的相对变位进行限制,从而能提高流体小室15的自立性。
另外,可挠筒15a的内部在谷折部16被折入的一个方向上被区划为两个填充室。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该可挠筒15a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自立。另外,能够将位于固定部17周围的外周面形成为和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平坦状,因此,能够给横躺于流体小室15上的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垫装置10,由于具有流体小室15,因此,能使上述各作用效果在垫装置10中奏效。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小室15的制造方法,由于同时进行固定工序和封闭工序,因此,能够压缩工时,并容易地制造流体小室15。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以及图9,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小室45进行说明。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多个流体小室45在前后方向X上被互相连结,从而形成流体小室单元50。在图示的例子中,三个流体小室45被互相连结。另外,连结的流体小室45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四个以上。
在流体小室45的下部配设有连结片40,所述连结片40从外周面遍及左右方向Y上的全部区域向前后方向X延伸,并将互相邻接的流体小室45连结。连结片40和各流体小室45的可挠筒45a的外壁一体地形成。这样,利用连结片40连结多个流体小室45,并形成流体小室单元50,从而能够在垫装置10中确保流体小室45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体小室45的耳部48形成有限制部49,所述限制部49和邻接的其他流体小室45连结,并对互相的相对变位进行限制。限制部49从耳部48的左右方向Y的端部向前后方向X延伸。当从左右方向Y观察时,限制部49形成为在前后方向X上较长的矩形带状。
形成于互相邻接的流体小室45的耳部48的限制部49被互相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耳部48以上下方向Z上的位置不同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两个限制部49。限制部49中的位于上方的限制部49形成于耳部48的上端部,位于下方的限制部49位于上下方向Z的中央部。限制部49彼此通过未图示的卡定部彼此被互相卡定而相互连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小室45,利用形成于耳部48的限制部49,能限制邻接的多个流体小室45彼此的相对变位,从而能够提高流体小室45的自立性。
另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采用向内部填充空气的流体小室15作为流体小室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形态,也可以是向内部填充液体的流体小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封闭部15b和固定部17一体地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表示,但并不限于这种形态。封闭部以及固定部也可以形成为分体,例如,能够适当地采用固定部位于比封闭部靠左右方向Y上的内侧的位置的其它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可挠筒15a形成有耳部18的结构进行了表示,所述耳部18和封闭部15b在上下方向Z的全部区域内连接,并且向左右方向Y上的外侧突出,但并不限于这种形态。耳部既可以和封闭部在上下方向Z的全部区域内连接,耳部也可以未形成于可挠筒。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可挠筒15a设有区划壁15c的结构进行了表示,所述区划壁15c沿上下方向Z将可挠筒15a的内部区划为两个填充室,但并不限于这种形态。区划壁既可以在和上下方向Z不同的方向上对可挠筒的内部进行区划,区划壁也可以不设于可挠筒。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替换成众所周知的结构要素,另外,也可以对所述变形例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7)
1.一种垫装置,包括多个流体小室,该垫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小室包括:
可挠筒,能在所述可挠筒的内部填充流体;
一对封闭部,所述一对封闭部分别将所述可挠筒的轴向的两端开口封闭;以及
耳部,所述耳部从所述封闭部向所述轴向的外侧突出,
在所述可挠筒的轴向的端部,在所述垫装置中的供使用者利用的表面形成有向上下方向的内侧折入的谷折部,
所述封闭部在所述谷折部被折入的状态下将所述可挠筒的内周面彼此固接而成,
所述封闭部配设于沿着所述轴向形成有所述谷折部的位置,
所述可挠筒的侧面与所述表面由一片薄膜材料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谷折部的互相相对的一对内表面形成有将这些内表面互相固定的固定部,
所述封闭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一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上下方向配置于所述可挠筒的全部区域,
所述耳部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形成于所述可挠筒的全部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耳部形成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和其他的流体小室连结,并对互相的相对变位进行限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耳部形成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和其他的流体小室连结,并对互相的相对变位进行限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挠筒设有区划壁,所述区划壁将所述可挠筒的内部区划成两个填充室,
所述区划壁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可挠筒的内部进行区划。
7.一种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所述流体小室是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装置中的所述流体小室,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同时形成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封闭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8591.7A CN113633131B (zh) | 2016-09-30 | 2017-06-02 |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92750A JP6498647B2 (ja) | 2016-09-30 | 2016-09-30 | マット装置 |
JP2016-192750 | 2016-09-30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38591.7A Division CN113633131B (zh) | 2016-09-30 | 2017-06-02 |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74515A CN107874515A (zh) | 2018-04-06 |
CN107874515B true CN107874515B (zh) | 2021-09-03 |
Family
ID=6178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08730.9A Active CN107874515B (zh) | 2016-09-30 | 2017-06-02 |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
CN202110938591.7A Active CN113633131B (zh) | 2016-09-30 | 2017-06-02 |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38591.7A Active CN113633131B (zh) | 2016-09-30 | 2017-06-02 |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98647B2 (zh) |
CN (2) | CN107874515B (zh) |
TW (1) | TWI7103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489777U (zh) * | 2018-07-30 | 2019-10-15 |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 充气床垫 |
JP2020022720A (ja) * | 2018-07-30 | 2020-02-13 |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 エアマットレ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7354U (ja) * | 1984-06-20 | 1986-01-17 |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ツグのマチ構造 |
CN204541492U (zh) * | 2015-04-15 | 2015-08-12 | 李云德 | 循环水式按摩水床垫 |
CN104968496A (zh) * | 2013-02-08 | 2015-10-07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具备包含多层结构体的包装材料的制品 |
TWM512352U (zh) * | 2015-08-26 | 2015-11-21 | Eezcare Medical Corp | 一種多筒氣墊床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26B (zh) * | 1988-04-08 | 1991-09-11 |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 气动翻身装置 |
JPH08196390A (ja) * | 1995-01-31 | 1996-08-06 | Tec Corp | エアーバック |
JP2003265544A (ja) * | 2002-03-18 | 2003-09-24 | Paramount Bed Co Ltd | ベッド等におけるボトム起伏調節時の身体への圧迫およびずれ抑制方法 |
WO2004011308A1 (ja) * | 2002-07-25 | 2004-02-05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乗員拘束装置用インフレータバッ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160044A (ja) * | 2002-11-15 | 2004-06-10 | Hivix Co Ltd | エア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エアセルを用いたエアマット |
US7171711B2 (en) * | 2003-11-03 | 2007-02-06 | Kap Medical | Inflatable cushion cell with diagonal seal structure |
TWM271569U (en) * | 2005-03-01 | 2005-08-01 | Eezcare Medical Corp | Erect gasbag |
JP4536644B2 (ja) * | 2005-11-16 | 2010-09-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FR2917278A1 (fr) * | 2007-06-18 | 2008-12-19 | Hill Rom Ind S A Sa | Dispositif de support de type matelas comportant une structure gonflable heterogene |
FR2922427B1 (fr) * | 2007-10-18 | 2013-03-29 | Hill Rom Ind Sa | Cellule gonflabl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dispositif de support en comportant |
CN100558607C (zh) * | 2008-04-25 | 2009-11-11 | 廖建华 | 直立吊床式空气防震套 |
US20110072589A1 (en) * | 2009-01-28 | 2011-03-31 | Mjd Innovations, L.L.C. | Anatomical, pressure-evenizing mattress overlay with prestressed core, and baffled, lateral-edge core respiration |
JP5468928B2 (ja) * | 2010-02-05 | 2014-04-09 |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 エアマットレス |
KR20110011100U (ko) * | 2010-05-25 | 2011-12-01 | 남광석 | 에어 주입 및 배출이 용이한 에어쿠션 |
EP2788413B1 (en) * | 2011-12-07 | 2016-09-21 | Trlby Innovative LLC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ell matrix system |
CN102657457A (zh) * | 2012-04-01 | 2012-09-12 | 吴宇翔 | 自充型缓冲垫 |
CN103976597B (zh) * | 2013-02-07 | 2016-09-21 | 陶子中 | 一种内外双气囊可循环收放气的垫体装置 |
JP6238000B2 (ja) * | 2013-12-06 | 2017-11-29 | 株式会社システック | 自己膨らみ折り畳み型エアマット |
CN104382331A (zh) * | 2014-12-08 | 2015-03-04 | 张廷杰 | 改进型自动充气睡垫 |
-
2016
- 2016-09-30 JP JP2016192750A patent/JP64986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4-20 TW TW106113309A patent/TWI710341B/zh active
- 2017-06-02 CN CN201710408730.9A patent/CN107874515B/zh active Active
- 2017-06-02 CN CN202110938591.7A patent/CN1136331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7354U (ja) * | 1984-06-20 | 1986-01-17 |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ツグのマチ構造 |
CN104968496A (zh) * | 2013-02-08 | 2015-10-07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具备包含多层结构体的包装材料的制品 |
CN204541492U (zh) * | 2015-04-15 | 2015-08-12 | 李云德 | 循环水式按摩水床垫 |
TWM512352U (zh) * | 2015-08-26 | 2015-11-21 | Eezcare Medical Corp | 一種多筒氣墊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10341B (zh) | 2020-11-21 |
JP6498647B2 (ja) | 2019-04-10 |
CN107874515A (zh) | 2018-04-06 |
CN113633131B (zh) | 2024-01-02 |
JP2018051108A (ja) | 2018-04-05 |
TW201813557A (zh) | 2018-04-16 |
CN113633131A (zh) | 2021-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96349B2 (en) | Wrap-around airbag device | |
EP1897763B1 (en) | Airbag, airbag apparatus, and motor vehicle | |
CN107874515B (zh) | 垫装置、以及流体小室的制造方法 | |
CN110869249B (zh) |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
US20090302587A1 (en) | Split Top Air Bag Assembly | |
JP5491332B2 (ja)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 |
JP2005247118A (ja)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 |
US11066037B2 (en) | Frontal airbag | |
US11225218B2 (en) | Side airbag device | |
US7862077B2 (en) | Side-impact airbag and side-impact airbag apparatus | |
JP4365689B2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WO2018030303A1 (ja) | シート用エアチューブの保持部材 | |
JP5523780B2 (ja)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 |
JP4592092B2 (ja) | エアバッグ | |
JP7267348B2 (ja) | 流体セル、マット装置、および流体セルの製造方法 | |
JP5954083B2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19156400A (ja) | 座席装置 | |
JP6913776B2 (ja) | 流体セル、マット装置、および流体セ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51412A (ja) | 流体セル、マット装置、および流体セルの製造方法 | |
JP4645374B2 (ja)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 |
JP2020023328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5580649B2 (ja) | エアクッション | |
JP6624247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6371444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