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0116A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0116A
CN107860116A CN201711177938.0A CN201711177938A CN107860116A CN 107860116 A CN107860116 A CN 107860116A CN 201711177938 A CN201711177938 A CN 201711177938A CN 107860116 A CN107860116 A CN 107860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e
heat exchanger
adjacent
wind
shiel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779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0116B (zh
Inventor
赵夫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779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0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0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0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0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0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该室内换热器包括相并行的多个翅片,翅片上设有多个大管径的第一管孔、及多个小管径的第二管孔;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相邻两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第一管孔与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相邻两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第一管孔与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对流经的风进行更好的扰流,破坏气流的热边界层,从而促进气流与室内换热器换热,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分体式空调器一般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设置外壳内的室内换热器和贯流风机等,室内换热器环绕贯流风机设置。为了有效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通常会在室内换热器的翅片上设置挡风结构以对气流形成扰流。在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没有根据换热管间距及翅片的具体位置等因素来设置挡风结构,导致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室内换热器,旨在提高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换热器,用于空调室内机,该室内换热器包括相并行的多个翅片,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具有第一孔径的第一管孔、及多个具有第二孔径的第二管孔,所述第一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且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桥片结构;或者
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桥片宽度、及第一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桥片宽度、及第二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所述第一桥片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桥片宽度及/或所述第一桥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桥片数量;或者
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窗片高度、及第一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窗片高度、及第二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所述第一窗片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窗片高度及/或所述第一窗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窗片数量。
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多个一一对应适配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管孔的第一换热管、及多个一一对应适配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二管孔的第二换热管;多条所述第一换热管依次串联组成一第一换热管组;多条所述第二换热管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一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内的所有所述第二换热管依次串联;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
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一冷媒口,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二冷媒口。
优选地,所述翅片上还设有多个具有第三孔径的第三管孔,所述第三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多个一一对应适配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三管孔的第三换热管;
每一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由多条所述第二换热管依次串联后,再依次串联至少一所述第三换热管而形成,所述第二冷媒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中远离第二换热管的第三换热管上。
优选地,以所述翅片面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管孔排;
用以供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媒口的第三换热管穿设的第三管孔设置在最内侧的所述管孔排上,该第三管孔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隔热结构为桥片结构。
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换热部及自所述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所述翅片包括与所述前换热部对应的前翅片、及与所述后换热部对应的后翅片,所述前翅片的上端及/或所述后翅片的前端设有第二挡风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所述第二挡风结构的每一窗片的开口均朝外设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相并行的多个翅片,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具有第一孔径的第一管孔、及多个具有第二孔径的第二管孔,所述第一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且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相并行的多个翅片,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具有第一孔径的第一管孔、及多个具有第二孔径的第二管孔,所述第一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且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置一第一挡风结构,且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对流经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风进行更好的扰流,破坏气流的热边界层,从而促进气流与室内换热器换热,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设置所述第一挡风结构,有助于使流经室内换热器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中,进一步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窗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窗片结构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一桥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桥片结构沿B-B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贯流风机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等,所述贯流风机及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板,室内气流先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空调室内机,再经过室内换热器进入贯流风机,最后流经导风板,从出风口流出。
在本使用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室内换热器100包括相并行的多个翅片,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具有第一孔径的第一管孔211、及多个具有第二孔径的第二管孔212,所述第一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孔211适配穿设的第一换热管111,及与所述第二管孔212适配穿设的第二换热管112。以所述翅片面向所述贯流风机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管孔211及所述第二管孔212在自外向内的方向上,排列形成多个管孔排。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间距。由于第一换热管111的管径大,其换热能力强,故将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间距设置地更大,有利于充分发挥所述第一换热管111的换热性能。
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213,且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由于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间距,流经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风量大,将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设置地更大,能够对流经的风进行更好的扰流,破坏气流的热边界层,从而促进气流与室内换热器100换热,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同时,设置所述第一挡风结构213,有助于使流经室内换热器100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中,进一步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置一第一挡风结构213,且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对流经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212之间的风进行更好的扰流,破坏气流的热边界层,从而促进气流与室内换热器100换热,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同时,设置所述第一挡风结构213,有助于使流经室内换热器100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中,进一步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所述第一挡风结构213可以是桥片结构214和/或窗片结构215。所述桥片结构214及所述窗片结构215均由所述翅片通过冲片工艺形成,方便所述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成型,同时不必另外耗费材料在翅片上凸设第一挡风结构213,节约材料及生产成本。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桥片结构214的每一桥片包括侧向凸设于所述翅片上并间隔设置的两支撑臂,及连接两所述支撑臂的一连接臂。所述窗片结构215的每一窗片呈板状,其一端与所述翅片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桥片结构214及所述窗片结构215的延伸方向均与进风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桥片结构214及所述窗片结构215的延伸方向均与进风方向垂直,相比于所述桥片结构214及所述窗片结构215的延伸方向均与进风方向呈斜角的情况,其挡风面积要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挡风面积,是指对应挡风结构对气流的等效阻挡面积。例如,对于窗片结构215,窗片数量越多及/或窗片开缝高度越大,其挡风面积越大;对于桥片结构214,桥片数量越多及/或桥片高度越大,其挡风面积越大。且在窗片与桥片的数量相同时,通常情况下,窗片结构215的挡风面积大于桥片结构214的挡风面积。
为了实现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将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窗片结构215,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桥片结构214;或者将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具有第一桥片宽度、及第一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214,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具有第二桥片宽度、及第二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214,所述第一桥片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桥片宽度及/或所述第一桥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桥片数量;或者将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具有第一窗片高度、及第一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215,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具有第二窗片高度、及第二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215,所述第一窗片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窗片高度及/或所述第一窗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窗片数量。
更进一步地,由于相邻两第一换热管111的换热能力大于相邻第一换热管111与第二换热管112的换热能力,故可以设置为,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间距,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大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如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管孔之间的间距及第一挡风结构213的挡风面积,有利于整体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室内换热器100包括前换热部200及自所述前换热部200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300,所述前换热部200的上端与所述后换热部300的前端通过异形切结构连接。优选地,所述后换热部300自所述前换热部200的上端朝后沿斜下方延伸设置,以便更好的适应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机的形状。所述翅片包括与所述前换热部200对应的前翅片400、及与所述后换热部300对应的后翅片500。在前翅片400上,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均为窗片结构215,且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窗片结构215的窗片宽度大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窗片结构215的窗片宽度。更具体地,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窗片结构215的窗片数量范围为6-8个,每一窗片的开缝角度α范围为25-35°,开缝高度h2范围为0.6mm-0.8mm。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窗片结构的窗片数量范围为6-8个,每一窗片的开缝角度α范围为20-30°,开缝高度h2范围为0.6mm-0.8mm。
在后翅片500上,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窗片结构215,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211与所述第二管孔212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213设置为桥片结构214。更具体地,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211之间的窗片结构215的窗片数量范围为6-8个,每一窗片的开缝角度ɑ范围为25-35°,开缝高度h2范围为0.6mm-0.8m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条所述第一换热管111依次串联组成一第一换热管组10;多条所述第二换热管112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20,每一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0内的所有所述第二换热管112依次串联;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0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0;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0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0的第一冷媒口101,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0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组10的第二冷媒口201。所述第一冷媒口101和所述第二冷媒口201均与外部冷媒流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上还设有多个具有第三孔径的第三管孔210,所述第三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所述室内换热器100具有多个一一对应适配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三管孔210的第三换热管113;每一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0由多条所述第二换热管112依次串联后,再依次串联至少一所述第三换热管113而形成,所述第二冷媒口201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20中远离第二换热管112的第三换热管113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管孔210的孔径可以与所述第一管孔211的孔径相同或者不同,只要满足第三管孔210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管孔212的孔径即可。
可以理解,多个第二换热管组20的并联,可在第一换热管组10之后形成多个并行的冷媒流路,如此,可使得从第一换热管组10流出的冷媒可分开而同时流经多个并行的冷媒流路,从而使得同一冷度的冷媒可同时通过多个冷媒流路上的换热管进行换热,增大了同一冷度冷媒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大整个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以供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媒口201的第三换热管113穿设的第三管孔210设置在最内侧的所述管孔排上,该第三管孔210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结构216,所述隔热结构216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地,所述隔热结构216为桥片结构214。
在制热工况中,气态的冷媒由第二冷媒口201流入第三换热管113,此时高温的气态冷媒对内侧较高温度的气流换热,而外侧的气流温度较低,则由靠外的第二换热管112中温度相对较低的两相冷媒来换热,从而实现“高温对高温,低温对低温”的换热效果,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高。在所述第三管孔210的外侧设置有桥片结构214,由于桥片结构214是由翅片冲片形成,翅片上对应桥片结构214的连接臂的位置镂空,从而起到隔热效果,防止第三管孔210附近的热量传导到第二管孔212附近,而使该第三换热管113内的冷媒温度降低,同时第二管孔212附近的气流温度升高,达不到“高温对高温,低温对低温”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前翅片400的上端及/或所述后翅片500的前端设有第二挡风结构21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翅片400的上端及所述后翅片500的前端均设有第二挡风结构217,所述第二挡风结构217为窗片结构215,所述第二挡风结构217的每一窗片的开口均朝外设置。如此,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在所述前翅片400的上端及所述后翅片500的前端贴海绵以挡风的步骤,方便生产。更具体地,所述第二挡风结构217的窗片数量范围为2-4个,每一窗片的开缝角度α范围30-45°。显然,合理地设置第二挡风结构217的窗片数量、及窗片开缝角度,可以有效地使吹向前换热部400的上端及后换热部500的前端的风,向前后两侧分散,使风速均匀且适中,整体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体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前翅片400上最内侧的管孔排中,第三管孔210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三管孔210的位置,有所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换热器,用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并行的多个翅片,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具有第一孔径的第一管孔、及多个具有第二孔径的第二管孔,所述第一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翅片长度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且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桥片结构;或者
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桥片宽度、及第一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桥片宽度、及第二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所述第一桥片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桥片宽度及/或所述第一桥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桥片数量;或者
相邻两所述第一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管孔与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窗片高度、及第一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相邻两所述第二管孔之间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窗片高度、及第二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所述第一窗片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窗片高度及/或所述第一窗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窗片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多个一一对应适配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管孔的第一换热管、及多个一一对应适配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二管孔的第二换热管;多条所述第一换热管依次串联组成一第一换热管组;多条所述第二换热管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一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内的所有所述第二换热管依次串联;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
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一冷媒口,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二冷媒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上还设有多个具有第三孔径的第三管孔,所述第三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多个一一对应适配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三管孔的第三换热管;
每一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由多条所述第二换热管依次串联后,再依次串联至少一所述第三换热管而形成,所述第二冷媒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中远离第二换热管的第三换热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翅片面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管孔排;
用以供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媒口的第三换热管穿设的第三管孔设置在最内侧的所述管孔排上,该第三管孔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为桥片结构。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换热部及自所述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所述翅片包括与所述前换热部对应的前翅片、及与所述后换热部对应的后翅片,所述前翅片的上端及/或所述后翅片的前端设有第二挡风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所述第二挡风结构的每一窗片的开口均朝外设置。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换热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711177938.0A 2017-11-22 2017-11-22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107860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7938.0A CN107860116B (zh) 2017-11-22 2017-11-22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7938.0A CN107860116B (zh) 2017-11-22 2017-11-22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0116A true CN107860116A (zh) 2018-03-30
CN107860116B CN107860116B (zh) 2023-10-31

Family

ID=61702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77938.0A Active CN107860116B (zh) 2017-11-22 2017-11-22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01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2183A (ja) * 2004-12-09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106403394A (zh) * 2016-11-29 2017-02-1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蒸发器的管路、蒸发器及空调器
CN106500185A (zh) * 2016-12-09 2017-03-1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换热器和空调室内机
CN206247712U (zh) * 2016-11-29 2017-06-1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折式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438947U (zh) * 2017-11-2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2183A (ja) * 2004-12-09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106403394A (zh) * 2016-11-29 2017-02-1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蒸发器的管路、蒸发器及空调器
CN206247712U (zh) * 2016-11-29 2017-06-1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折式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500185A (zh) * 2016-12-09 2017-03-1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换热器和空调室内机
CN207438947U (zh) * 2017-11-2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0116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79850A3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990758A (zh)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101592421B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07843030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028304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3782123B (zh) 并流式热交换器和安装有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20786553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07438860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114845A (zh) 空调器及热交换装置
CN107763833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438947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438859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830658A (zh)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843029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011903U (zh)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860116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763832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802027A (zh) 一种复合式风冷管翅式换热器结构
CN202281365U (zh) 空调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器
CN206222470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2010107130A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8205201U (zh)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566866U (zh)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438858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20140000987A (ko) 열 교환기 및 열 교환기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