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4077A - 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44077A CN107844077A CN201711063337.7A CN201711063337A CN107844077A CN 107844077 A CN107844077 A CN 107844077A CN 201711063337 A CN201711063337 A CN 201711063337A CN 107844077 A CN107844077 A CN 107844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s
- chip
- resistance
- electric capacity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6010034133 Pathogen resistanc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21 machine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22614 Arabidopsis thaliana STR1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41327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RNR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112501 di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MFSSHRCJKRDIOL-UHFFFAOYSA-N 2-(2-fluorophenoxy)-4-(2-methylpyrazol-3-yl)benz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N1C(=CC=N1)C2=CC(=C(C=C2)C(=O)N)OC3=CC=CC=C3F MFSSHRCJKRDIO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93897 Arabidopsis thaliana BGLU30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08215 Homo sapiens Ras and Rab interacto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08222 Homo sapiens Ras and Rab interacto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1485 Ras and Rab interacto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1490 Ras and Rab interacto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DMBHHRLKUKUOEG-UHFFFAOYSA-N diphen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NC1=CC=CC=C1 DMBHHRLKUKUOE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1—P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21014—Interface, module with re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与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端通讯连接;所述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电连接的扩展装置以及与所述主控装置以及扩展装置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主控装置包括第一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定位模块、远程通讯模块以及串口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端通讯连接;所述扩展装置包括第二主控模块、与摩托车上的传感器和/或信号线束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电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继电器驱动模块。本发明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能够使用户远程对摩托车进行监控以及控制,极大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偏高端的、价格昂贵的摩托车(代指两轮汽车、两轮电动车等)售价往往不比四 轮汽车便宜,它们售价在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不等。目前,这类高端摩托车除了本身制造用料精良、成本高昂、品牌因素等等吸引相关爱好者关注或购买之外,在功能上也仅仅是现有的摩托车功能,对于摩托车与车主之间的交互,也仅仅是车主骑行时摩托车所带来的感受。这些高端摩托车从功能上讲,与普通摩托车并无较大差别,因此,如何使这 些高端摩托车与普通摩托车的差别更大、更能够提现其高端、价格昂贵,更能提高摩托车 与用户的交互等问题,目前技术上仍处于一遍空白,摩托车厂商可能更关注摩托车的外型、制造用料等摩托车本身,导致缺乏了摩托车的交互性,缺少在车主的偏好、车主对摩托车控制的便利性方面的考虑。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能够与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端 建立通讯连接,并能够与摩托车上的线束及传感器连接以实现各种信息收集、还能够控制 摩托车进行相应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与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端通讯连接;所述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装置、与所 述主控装置电连接的扩展装置以及与所述主控装置以及扩展装置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 主控装置包括第一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串 口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扩 展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且与摩托车上的传感器和/或线束电连接的信号采 集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继电器驱动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扩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第二主控模块,所述信 号采集模块和/或继电器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多个信号采集子模块,所述多个信号采集子模块中, 其中一部分信号采集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继电 器驱动电路为多个,所述多个继电器驱动电路中,其中一部分继电器驱动电路通过所述第 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远程通讯模块和/或近距离通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一电源充电电路,所述电源充电电路包括一充电芯片 U7、一锂电池接口J8、一MOS管Q10、一电容C4、电阻R81、二极管D13、二极管D14, 所述充电芯片U7的VCC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的SYS_VCC5V引脚连接,还直接通 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7的PROG通过所述电阻R81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7 的BAT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阴极与所述MOS管Q10的漏 极连接,所述充电芯片U7的BAT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4之间的节点与所述锂电池接口J8 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芯片U7的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三端及第四端均接地,所 述MOS管Q10的漏极还与电源VCC3.8V连接,还与所述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 管D13的阳极与所述第一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VCC_4V连接;所述MOS管Q10的源 极直接与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栅极通过一电阻R41接地,所述MOS管Q10的栅极 还直接与电源SYS_VCC5V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芯片U9、稳压模块、天线模块接口J9、若干电阻、若干电容;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2、电容C46、电容C53、电容C64、电容C68、电容C56、滤波器Z4、电阻R112;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IN引脚通过所述滤波器Z4与电源模块连接, 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IN引脚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C53接地,所述电容C46与所述电容C53 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SS引脚直接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2的CE引脚通过所 述电阻R112接地,还直接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GPS信号传输端子连接;所述稳压芯片 U12的VOUT引脚与所述GPS芯片U9的VCC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C68接地,所 述电容C56与所述电容C68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NC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64接 地;
所述GPS芯片U9的RESERVED引脚通过一电容C59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VCC_RF 引脚通过一电容C60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依次通过一电感L4、一电阻R111 与其VCC引脚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还直接与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的第一 端子连接,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的第二至第五引脚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 与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之间的节点还与GPS_RF端子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V_BCKP引 脚连接第一主控模块的3.3V电源端;所述GPS芯片U9的RXD1引脚通过一电阻R109与所 述第一主控模块的GPS信号发送端子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TXD1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 模块的GPS信号接收端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通讯模块包括通讯电路以及SIM卡电路;所述通讯电路包括通讯 芯片U10、三极管Q6、三极管Q8、若干电容、若干电阻、天线接口J1;所述SIM卡电路 包括SIM卡芯片、若干电阻、SIM卡接口J6;
所述通讯芯片U10的AGND引脚通过一电阻R90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PWRKEY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 通过一电阻R113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上电控制信号端子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 直接通过一电阻R116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EMERG_OFF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 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14与所述第 一主控模块的MDM_EMERGE_OFF端子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15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 的STATUS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STATUS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NETLIGHT 引脚与2G_NETLIGHT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DTR引脚通过一电阻R99与所述第一 主控模块的MDM_LPM_EN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TXD引脚通过一电阻R98与所述 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RXD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XD引脚通过一电阻R97与所述 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TXD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XD引脚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48 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TS通过一电阻R100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I引脚通过 一电阻R96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RI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VDD引脚 与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RST引脚通过一电阻R4与 所述SIM卡芯片的RST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DATA引脚通过一电阻R10与 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CLK引脚通过一电阻R1与 所述SIM卡芯片的CLK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GND引脚与所述SIM卡芯片的 GND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VBAT引脚与电源模块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38接 地,电容C42、电容C45以及电容EC1均与所述电容C38并联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 RF_ANT引脚通过一电阻R91与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二 端子及第三端子均接地;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电阻R91之间的节点通过一 电容C66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F_ANT引脚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67接地;
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还通过一电容C29接地,一电容C32与所述电容C29并联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与所述电容C2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VCC 引脚以及VPP引脚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RST引脚通过一电容C17接地,所述SIM卡芯 片的RST引脚与所述电容C17之间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RST引脚连接;所述SIM 卡芯片的CLK引脚通过一电容C19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CLK引脚与所述电容C19之间 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CLK引脚连接;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与所述电阻 R10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容C18接地,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与所述电容C18之 间的节点还与所述SIM卡芯片的I/O引脚连接;所述SIM卡接口J6的GND引脚与所述SIM 卡芯片的GND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远光灯信号采集子模块、制动信号采集子模块、左 转灯信号采集子模块、右转灯信号采集子模块、空档信号采集子模块、1-6档信号采集子模块、车门锁信号采集子模块、点火线信号采集子模块、电瓶电压信号采集子模块、油箱 油量信号采集子模块、电喷系统故障指示灯信号采集子模块、ABS系统故障指示信号采集 子模块、机油油压信号采集子模块、车速信号采集子模块、冷却水温信号采集子模块和/ 或发动机转动信号采集子模块;每一个信号采集子模块与车身上相应的信号端子连接,且 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三极管Q16、继电器驱动芯片U15、上电/断电控 制继电器K1、熄火控制继电器K2、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启动控制继电器K4、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88 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LAY_ON端子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89接地,所述三极管Q16 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87与MOS管U3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U31的源 极与VCC_12V电源连接,所述MOS管U31的源极还通过一电容C109接地,所述MOS管U31 的源极与所述电容C109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阻R186与所述MOS管U31的栅极连接,MOS 管U31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COM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108接地;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1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POWER_ON_MCU端子连接,所述 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2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POWER_OFF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 电器驱动芯片Q15的3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BMOTE_STAR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 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B引脚通过一电阻R252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HORN_MCU端 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B引脚与所述电阻R252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阻R253 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LIGH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5B引脚 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CAR_STOP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6B引脚与所 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LIGH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GND引脚接 地;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1C引脚与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二端连接,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三端与摩托车的车门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四端悬空,所述上电/断 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五端与所述车门锁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2C引脚与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熄 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三端与所述摩托车的熄火开 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四端与所述摩托车的熄火开关的第一端连 接,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五端悬空;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3C引脚与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启 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三端与所述启动开关的第一 端连接,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四端悬空,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五端与所述启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C引脚与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二端连接,所 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一端接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三端与所述喇叭开 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四端悬空,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五端与所述喇叭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5C引脚与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二端连接,所 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三端与车身紧 急熄火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四端悬空,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五端与所述车身紧急熄火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6C引脚与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线圈的第二 端连接,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线圈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车身12V电源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摩托车的左转换灯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五端与所述摩托车的右转换灯连接。
本发明的摩托车远程控制装置,专用于摩托车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采集模块采集 摩托车的各种数据来供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电子通讯设备远程了解摩托车的各 种状态,通过定位模块可以设定电子围栏、了解摩托车的行驶轨迹以及实时位置等,通过 串口通讯模块可以可插拔的外接各种模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串口通讯模块的接口 接入新的模块或拔出在用模块,通过继电器驱动电路可以实现对摩托车的各种远程控制。 极大的提高了摩托车的安全性能,提升了用户与摩托车的交互,从软功能上提升了摩托车 的档次,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2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至图8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主控装置的第一主控模块的电路原理 图。
图10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定位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1至图14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远程通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5至图16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串口通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7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第二主控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8及19是本发明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1至图19,本发明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与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端 通讯连接;所述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电连接的扩展装置以 及与所述主控装置以及扩展装置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主控装置包括第一主控模块、与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串口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 与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扩展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 电连接且与摩托车上的传感器和/或线束电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 连接的继电器驱动模块。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终端可向所述摩托车车载控制装 置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摩托车上电/断电远程控制信号、摩托车进入防盗模式的防 盗控制信号、摩托车位置获取信号等等),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远程控制终端 和/或云服务平台发送的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至第一主控模块进行处理,所述第 一主控模块进行处于分析后控制与其电连接的继电器驱动模块控制摩托车上相应电子部 件进行动作。所述摩托车车载控制终端的信号采集模块可以实时采集摩托车上的相应信号 (例如剩余测量信号、制动信号、刹车信号、档位信号等等),并将相应信号传输至第一主控模块,以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平台进行存储,从而能够供所述远程控制终端调用查看。所述定位模块能够将摩托车当前的位置信号发送至第一主控模块,以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终端。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无程通讯模块和/或近距离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又包 括但不限于GPRS通讯模块、3G、4G通讯模块等等,所述近距离通讯模块又包括但不限于 RFID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等。
所述定位模块包括但不限于GPS定位模块、北斗卫星定位模块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第二主控模块,上述 信号采集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均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所 述第二主控模块可通过串口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也可通过信号线、排线 等方式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采用两个主控模块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一个主控模块 处理的复杂度、分担第一主控模块的处理工作,使得所述摩托车车载控制系统的处理效率 更高效,反应更灵敏。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只将信号采集模块与第二主控模块电连接,继电器驱动模块仍然 与第一主控模块连接。也可只将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与第二主控模块电连接,信号采集模 块仍与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多个信号采集子模块,所述多个信号采集子模 块中,其中一部分信号采集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所 述继电器驱动电路为多个,所述多个继电器驱动电路中,其中一部分继电器驱动电路通过 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从制作成本上考虑,可采用一个主控模块进行处理, 也即,可利用上述第一主控模块直接与所述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串口通讯模块、信 号采集模块以及继电器驱动模块直接电连接,只需要将下述的第一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U8 的悬空的相应输入输出端子直接与信号采集子模块、继电器驱动子模块进行相应的信号连 接即可。
以下采用两个主控模块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摩托车远程控制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的 结构进行具体阐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过压保护电路、第一DC-DC转换电路、第二DC-DC转换电路、第三DC-DC转换电路、第四DC-DC转换电路。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 充电电路。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一保险丝F1、二极管D23、二极管D7、若干电容、若干电阻、三极管Q7、三极管Q5、MOS管Q4;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摩托车蓄电池,另一端与所 述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3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二 极管D7的阳极依次通过电阻R79、电阻R80接地,所述电阻R79与电阻R80之间的节点与 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基 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73与MOS管Q4的栅极连接, 所述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至第三DC-DC转换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通过 一电阻R29与其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2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二极 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29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之间的节点还依次通过一电阻R74、 一电阻R78接地,所述电阻R74与电阻R78之间的节点与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23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容C58接地,电容C55、电容C30、 电容C20、电容C28以及电容C14与所述电容C58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7、若干电阻、若干电容以及电感L1。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EN引脚通过电阻R17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EN引脚还 通过电阻R7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VIN引脚与所述MOS 管Q4的漏极连接以连接VCC12V电源,还直接通过电容C10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 的ROSC引脚通过电阻R27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RCCOMP引脚通过电阻R8接地; 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ILIM引脚通过电阻R36接地;电容C88与所述电阻R36并联连 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FB引脚通过电阻 R63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SW引脚通过所述电感L1输出电源VCC_4V;所述电源 转换芯片U17的SW引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电感L1、电阻R65与所述FB引脚连接;所述电感 L1与所述电阻R65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83接地;一电容C87与所述电容C83并联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SW引脚还直接与二极管D3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3的阳 极接地;二极管D22的阴极与所述电感L1与所述二极管D33的阴极之间的节点连接,所 述二极管D2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BST引脚通过电容C89与所述二极管 D33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均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22,若干电阻、若干二极管、若干电容以及电感L2;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EN引脚通过电阻R40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 U22的EN引脚还通过电阻R28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VIN 引脚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以连接VCC12V电源,还直接通过电容C90接地;所述电 源转换芯片U22的ROSC引脚通过电阻R66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RCCOMP引脚通 过电阻R70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ILIM引脚通过电阻R67接地;电容C93与所 述电阻R67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 FB引脚通过电阻R68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SW引脚通过电感L2与电源SYS_VCC5V 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SW引脚还通过所述电感L2、电阻R69与所述FB引脚连接; 所述电感L2与所述电阻R69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91接地;一电容C92与所述电容C91 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SW引脚还直接与二极管D3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 管D35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34与所述二极管D35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BST 引脚通过电容C94与所述二极管D35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三DC-DC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34,若干电阻、若干二极管、若干电容以及电感L3;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EN引脚通过电阻R201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 U34的EN引脚还通过电阻R200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 VIN引脚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以连接VCC12V电源,还直接通过电容C122接地;所 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ROSC引脚通过电阻R202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RCCOMP 引脚通过电阻R203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ILIM引脚通过电阻R204接地;电容 C123与所述电阻R204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转换 芯片U34的FB引脚通过电阻R206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SW引脚通过电感L3与 电源VCC_MCU_3.3V_Z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SW引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电感L3、电 阻R205与所述FB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205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125 接地;一电容C126与所述电容C125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SW引脚还直接 与二极管D10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5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106与所述二极管D105 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BST引脚通过电容C124与所述二极管D105的阴极连 接。
所述第四DC-DC转换电路均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37,若干电阻、若干二极管、若干电容以及电感L5;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EN引脚通过电阻R219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 U37的EN引脚还通过电阻R218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 VIN引脚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以连接VCC12V电源,还直接通过电容C127接地;所 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EN引脚还与第二主控模块的VCC_5V_EN_Z引脚(即第二主控芯片 U8的54脚)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ROSC引脚通过电阻R220接地;所述电源转 换芯片U37的RCCOMP引脚通过电阻R224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ILIM引脚通过 电阻R221接地;电容C130与所述电阻R221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GND引 脚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FB引脚通过电阻R222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 SW引脚通过电感L5与电源VCC_5V_CAN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SW引脚还依次通 过所述电感L5、电阻R223与所述FB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5与所述电阻R223之间的节点 通过一电容C128接地;一电容C129与所述电容C128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 的SW引脚还直接与二极管D108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8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107 与所述二极管D108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7的BST引脚通过电容C131与所述二 极管D108的阴极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一电源充电电路,所述电源充电电路包括一充电芯片U7、一锂电 池接口J8、一MOS管Q10、一电容C4、电阻R81、二极管D13、二极管D14,所述充电芯 片U7的VCC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的SYS_VCC5V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 C4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7的PROG通过所述电阻R81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7的BAT引脚 与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阴极与所述MOS管Q10的漏极连接,所 述充电芯片U7的BAT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4之间的节点与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一端及 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芯片U7的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三端及第四端均接地,所述MOS管Q10 的漏极还与电源VCC3.8V连接,还与所述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阳极 与所述第一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VCC_4V连接;所述MOS管Q10的源极直接与所述 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栅极通过一电阻R41接地,所述MOS管Q10的栅极还直接与电源 SYS_VCC5V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源模块,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直接连接车身12V电源,并输出稳定的VCC12V 电源,对电源起到保护作用。第一DC-DC转换电路将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的12V电源移动至 VCC_4V,再将VCC_4V接入充电电路中,将其变为3.8V以为定位模块、远程通讯模块等模 块供电。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将VCC12V电源稳压至YSY_VCC5V电源(即系统电源),所述YSY_VCC5V电源可以输送至充电电路、串口通讯模块的自检控制电路、预留的CAN通 讯模块的自检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三DC-DC转换电路将VCC_12V电源稳压至VCC_MCU_3.3V 电源,用于为扩展装置的第二主控模块供电。所述第四DC-DC转换电路将VCC_12V电源稳 压至VCC_5V_CAN电源,用于为预留的CAN通讯模块供电。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芯片接入 SYS_VCC5V电源,且输送至锂电池接口J8以对锂电池进行充电,锂电池释放VCC3.8V电源, 同时充电电路的MOS管Q10还连接SYS_VCC5V电源并且输出VCC3.8V电源,同时二极管D13 的阴极还接VCC_4V电源,阴极连接VCC3.8V电源。通过该充电电路,可以实现三种3.8V 电源的输出,一种是通过锂电池输出3.8V,另一种是直接通过系统电源SYS_VCC5V输出 3.8V电源,还有一种是将第一DC-DC转换电路输出的VCC_4V电源转换成VCC3.8V电源输 出。如此,当车身没电时,可通过锂电池输出,当车身有电时,可以直接输出且对锂电池 充电。
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远程控制装置在制作时,为了降低制作成 本而仅设置一个主控模块时,例如仅设置第一主控模块时,则第三DC-DC转换电路由于是 用于为第二主控模块供电的,因此可省去该第三DC-DC电路。由于CAN电路为预留电路,因此设置有一第四DC-DC转换电路为预留的CAN电路供电,可理解的,所述CAN电路并非 必要电路,因此,所述第四DC-DC转换电路亦并非必要电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电源充电电路的VCC3.8V电源连接的第一主 控模块供电电路,用于将所述VCC3.8V稳压至VCC_MCU_3.3V电源。所述第一主控模块供 电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以及若干电容,所述稳压芯片U1的VIN引脚与所述VCC3.8V电源连接,还通过一电容C44接地,所述电容C11、电容EC3与所述电容C44并联连接,所述 电容C44与所述稳压芯片U1的VIN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阻与所述稳压芯片U1的CE 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VSS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NC引脚通过一电容C13 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VOUT引脚输出VCC_MCU_3.3V以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电源端 子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VOUT引脚还通过一电容C34接地,一电容C36与所述电容C34 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8以及外围电路,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8可以采 用STM32F105VCT6型号的主控芯片。所述外围电路例如时钟晶振电路、测试电路(图未示出)等等,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芯片U9、稳压模块、天线模块接口J9、若干电阻、若干电容。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2、电容C46、电容C53、电容C64、电容C68、电容C56、滤波器Z4、电阻R112;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IN引脚通过所述滤波器Z4与电源模块的电 源充电电路的VCC3.8V电源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IN引脚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C53 接地,所述电容C46与所述电容C53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SS引脚直接接地; 所述稳压芯片U12的CE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12接地,还直接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信号 传输端子(GPS_PWR_EN端子,也即第一主控芯片U8的87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 VOUT引脚与所述GPS芯片U9的VCC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C68接地,所述电容 C56与所述电容C68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NC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64接地。
所述GPS芯片U9的RESERVED引脚通过一电容C59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VCC_RF 引脚通过一电容C60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依次通过一电感L4、一电阻R111 与其VCC引脚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还直接与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的第一 端子连接,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的第二至第五引脚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 与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之间的节点还与GPS_RF端子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V_BCKP引 脚连接第一主控模块的3.3V电源端;所述GPS芯片U9的RXD1引脚通过一电阻R109与所 述第一主控模块的GPS信号发送端子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TXD1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 模块的GPS信号接收端子连接。
所述远程通讯模块包括通讯电路以及SIM卡电路;所述通讯电路包括通讯芯片U10、 三极管Q6、三极管Q8、若干电容、若干电阻、天线接口J1;所述SIM卡电路包括SIM卡 芯片、若干电阻、SIM卡接口J6。
所述通讯芯片U10的AGND引脚通过一电阻R90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PWRKEY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 通过一电阻R113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上电控制信号端子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 直接通过一电阻R116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EMERG_OFF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 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14与所述第 一主控模块的MDM_EMERGE_OFF端子(即启动信号控制端子)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15 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TATUS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STATUS端子连接;所 述通讯芯片U10的NETLIGHT引脚与2G_NETLIGHT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DTR引 脚通过一电阻R99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LPM_EN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TXD 引脚通过一电阻R98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RXD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XD 引脚通过一电阻R97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TXD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XD 引脚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48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TS通过一电阻R100接地;所述 通讯芯片U10的RI引脚通过一电阻R96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RI端子连接;所述通 讯芯片U10的SIM_VDD引脚与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RST 引脚通过一电阻R4与所述SIM卡芯片的RST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DATA引 脚通过一电阻R10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CLK 引脚通过一电阻R1与所述SIM卡芯片的CLK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GND引 脚与所述SIM卡芯片的GND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VBAT引脚与电源模块连接, 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38接地,电容C42、电容C45以及电容EC1均与所述电容C38并联连 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F_ANT引脚通过一电阻R91与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一端子连接, 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均接地;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电阻 R91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66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F_ANT引脚还直接通过一电容 C67接地。
一种优选的,所述通讯芯片U10的VBAT引脚通过一供电开关电路与电源模块的VCC_3.8V电源连接,当系统上电时,即接通所述供电开关电路以使所述通讯模块上电。
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还通过一电容C29接地,一电容C32与所述电容C29并联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与所述电容C2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VCC 引脚以及VPP引脚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RST引脚通过一电容C17接地,所述SIM卡芯 片的RST引脚与所述电容C17之间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RST引脚连接;所述SIM 卡芯片的CLK引脚通过一电容C19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CLK引脚与所述电容C19之间 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CLK引脚连接;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与所述电阻 R10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容C18接地,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与所述电容C18之 间的节点还与所述SIM卡芯片的I/O引脚连接;所述SIM卡接口J6的GND引脚与所述SIM 卡芯片的GND引脚连接。
所述串口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子电连接,所述串口通讯电路可 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RS232串口通讯模块。本实施例中,所述串口通讯模块包括一第一自 检控制电路以及串口通讯电路,所述第一自检控制电路包括一MOS管Q2、若干电阻、三极 管Q14,所述串口通讯电路包括串口通讯芯片U15(可采用型号为TRS3232E)、若干电容以及若干电阻。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47与第一主控模块的串口自检控制信号端子(RS232_PWR_EN)电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37接地,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 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26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与系统 电源SYS_VCC5V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5与其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输出 RS232_5V电源以与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VDD引脚连接。
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VDD引脚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37接地,一电容C31与所述电容C37并联连接。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C1+引脚通过一电容C77与C1-引脚连接,所 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V+引脚通过一电容C73接地,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C2+引脚通 过一电容C76与C2-引脚连接,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V-引脚通过一电容C75接地,所 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GND引脚直接接地,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RIN1引脚与摩托车 车身的轮胎压力检测模块的TPMS_RXD端子连接,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ROUT1引脚通 过一电阻R54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8的BT/TPMS_TTL_RXD端子连接(即与所述第一主控 芯片U8的48脚连接),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DIN1引脚通过一电阻R61与所述第一 主控芯片U8的BT/TPMS_TTL_TXD端子连接(即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8的47脚连接), 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DOUT1与摩托车车身的轮胎压力检测模块的TPMS_TXD端子连接,所 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RIN2与蓝牙模块的BT_RXD端子连接,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 R2OUT引脚通过一电阻R25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8的BT/TPMS_TTL_RXD端子(即所述第 一主控芯片U8的48脚)连接,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DIN2引脚通过一电阻R24与所 述第一主控芯片U8的BT/TPMS_TTL_TXD端子(即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8的47脚连接) 连接,所述串口通讯芯片U15的D2OUT引脚与所述蓝牙模块的BT_TXD端子连接;所述串 口通讯芯片U15的DIN1引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54、电阻R14接地,所述串口通讯芯片 U15的R2OUT引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5、电阻R95接地。
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包括第二主控芯片U32及其外围电路,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32可采 用STM32F105VCT6型号,所述外围电路包括测试电路、晶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等,其功能或结构与现有的主控模块外围电路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有若干信号输入输出引脚,用于分别与第一主控芯片U8的相应输入输出引脚电连接, 与各信号采集子模块的输入输出引脚电连接,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子电连接等等。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远光灯信号采集子模块、制动信号采集子模块、左转灯信号采 集子模块、右转灯信号采集子模块、空档信号采集子模块、1-6档信号采集子模块、车门 锁信号采集子模块、点火线信号采集子模块、电瓶电压信号采集子模块、油箱油量信号采 集子模块、电喷系统故障指示灯信号采集子模块、ABS系统故障指示信号采集子模块、机油油压信号采集子模块、车速信号采集子模块、冷却水温信号采集子模块和/或发动机转动信号采集子模块;每一个信号采集子模块与车身上相应的信号端子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信号采集子模块的一端连接车身上相应的端子或线束,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控模 块电连接,用于将实时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再通过第二主控模块与第 一主控模块、远程通讯模块的连接,将采集到的信号上报至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终 端。所述信号的采集可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能够采集到上述各个信号的信号采集电路或采 集器或检测元件,此处便不再对其进行一一赘述。
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为了节约制作成本,仅设置一个主控模块时,例如 仅设置第一主控模块时,上述的各个信号采集子模块与第二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端子直接改 为与第一主控模块悬空的相应端了作用采集信号接收端子即可。即上述各个信号采集子模 块的采集信号传输端子直接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相应采集信号接收端子电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三极管Q16、继电器驱动芯片U15、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 熄火控制继电器K2、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启动控制继电器K4、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88与所述第二主 控模块的RELAY_ON端子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89接地,所述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 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87与MOS管U3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U31的源极与VCC_12V 电源连接,所述MOS管U31的源极还通过一电容C109接地,所述MOS管U31的源极与所 述电容C109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阻R186与所述MOS管U31的栅极连接,MOS管U31的 漏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COM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108接地;所述继 电器驱动芯片Q15的1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POWER_ON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 驱动芯片Q15的2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POWER_OFF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 动芯片Q15的3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BMOTE_STAR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 动芯片Q15的4B引脚通过一电阻R252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HORN_MCU端子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B引脚与所述电阻R252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阻R253与所 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LIGH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5B引脚与所 述第二主控模块的CAR_STOP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6B引脚与所述第 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LIGH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GND引脚接地;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1C引脚与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二端连接,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三端与摩托车的车门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四端悬空,所述上电/断 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五端与所述车门锁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电/断电继电器K1的 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其线圈的两端,所述上电/断电继电器K1的第三端至第五端分别为该上 电/断电继电器K1的常开开关的动端、第一不动端及第二不动端,所述第一不动端悬空, 所述第二不动端与车门锁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动端与所述车门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这样设计的原理是在原车门锁开关处旁路了所述上电/断电继电器K1,所述常开开关的动 端与车门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也即连接于车门锁开关的第二端与车向上的车门锁继电 器,从而通过控制车门锁继电器使车身12V用电网络接通,代替车钥匙的作用。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2C引脚与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熄 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三端与所述摩托车的熄火开 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四端与所述摩托车的熄火开关的第一端连 接,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五端悬空;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一端和经二端为其线圈的两端,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三端至第五端为其常开开关的动端、第一不 动端及第二不动端,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常开开关的所述第二不动端悬空,所述第 一不动端与所述熄火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动端与所述熄火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也即,在所 述熄火开关上旁路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通过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控制车身上的熄 火继电器,从而间接断开摩托车的电喷ECU 32引脚(熄火引脚)信号连接,从而使电喷 ECU熄火。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3C引脚与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启 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三端与所述启动开关的第一 端连接,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四端悬空,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五端与所述启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为其线圈的两端,所 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三端至第五端为其常开开关的动端、第一不动端以及第二不动 端,所述动端与所述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悬空,第二不动端所述启动开 关的第二端连接。也即,在摩托车的启动开关处旁路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控制摩托车 的启动继电器,实现间接控制启动电机工作。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C引脚与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二端连接,所 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一端接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三端与所述喇叭开 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四端悬空,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五端与所述喇叭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为其线圈的两端,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三端至第五端为其常开开关的动端、第一不动端以及第二不动端,所述动端与所述喇叭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不动端悬空,第二不动端与所述喇叭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也即,在所述喇叭开关处旁路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间接控制喇叭工作。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5C引脚与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二端连接,所 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三端与车身紧 急熄火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四端悬空,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五端与所述车身紧急熄火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为其线圈的两端,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三端至第五端为常开开关的动端、第一不动端以及第二不动端,所述动端与摩托车的CAR_STOP_2端子(紧急熄火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悬空,所述第二不动端与摩托车的CAR_STOP_1(紧急熄火开关的第一端)端子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6C引脚与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线圈的第二 端连接,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线圈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车身12V电源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摩托车的左转换灯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五端与所述摩托车的右转换灯连接。
通过上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终端的远程上电/断电控制、远程启动 控制、远程防盗熄火控制、远程熄火控制、寻车控制等等。远程控制终端通过远程通讯模块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一控制模块,通过与第二控制模块的连接,使得第二控制模块驱动相应的继电器,从而使得相应的继电器工作。
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节约制作成本而仅设置一个主控芯片时,例如仅 设置第一主控芯片U8时,上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32的一端子可直接改为连接到第一主控芯片U8上的一悬空端子,只要使该悬空端子的功能为继电器驱动控制功能,以使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8驱动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即可。
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CAN模块可以插拔的插入本摩托车远程控制装置中,当所述CAN 模块插入本摩托车远程控制装置中时,可通过相应的自检控制电路检测检测CAN模块是否 上电,从而判定是否有新的CAN模块插入,为后续的数据收发做好基础。
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上述的近距离通讯模块、远距离通讯模块以及主控模块的交互 处理,可实现远程控制终端和/云服务平台与本摩托车远程控制终端进行远程通讯或近距 离通讯,通过近距离通讯模块来检测远程控制终端(例如带有匹配的近距离通讯模块的手 机、平板等),从而自适应的改变通讯方式以使所述远程控制终端与所述摩托车远程控制 终端(车载终端)近距离通讯,当未近距离检测到有远程控制终端时,即通过云服务平台 来实现数据上报、指令接收处理等等功能。
通过自检模块来检测是否有新的模块插入本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例如是否通过串口 插入新的模块通讯模块),从而实现新的模块的上电自检,确定模块存在且降低模块热插 拔的受损机率,使得本摩托车远程控制终端能够随不同用户的需求增添新的功能模块,提 高用户的体验。
本发明的摩托车远程控制装置,作为摩托车上的一个新的设备或车载终端,实现了前 所未有的摩托车远程控制,为摩托车用户群增加新的体验和方便,实现远程控制、监控, 增加摩托车的安全防护。
本发明的摩托车控制装置,通过摩托车的远程防盗、上电/断电处理,实现摩托车的 防盗功能,只要用户通过远程控制终端下发防盗指令,该防盗指令传输至所述摩托车远程 控制装置后,即可通过上述继电器驱动电路驱动相应的继电器进行工作,从而使得摩托车 处于断电断油状态,以实现防盗工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 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端通讯连接;所述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电连接的扩展装置以及与所述主控装置以及扩展装置均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主控装置包括第一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串口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或远程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扩展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且与摩托车上的传感器和/或线束电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继电器驱动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第二主控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和/或继电器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多个信号采集子模块,所述多个信号采集子模块中,其中一部分信号采集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为多个,所述多个继电器驱动电路中,其中一部分继电器驱动电路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远程通讯模块和/或近距离通讯模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过压保护电路、第一至第三DC-DC转换电路;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一保险丝F1、二极管D23、二极管D7、若干电容、若干电阻、三极管Q7、三极管Q5、MOS管Q4;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摩托车蓄电池,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3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依次通过电阻R79、电阻R80接地,所述电阻R79与电阻R80之间的节点与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73与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至第三DC-DC转换电路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通过一电阻R29与其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2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29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之间的节点还依次通过一电阻R74、一电阻R78接地,所述电阻R74与电阻R78之间的节点与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23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容C58接地,电容C55、电容C30、电容C20、电容C28以及电容C14与所述电容C58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7、若干电阻、若干电容以及电感L1;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EN引脚通过电阻R17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EN引脚还通过电阻R7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VIN引脚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以连接VCC12V电源,还直接通过电容C10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ROSC引脚通过电阻R27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RCCOMP引脚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ILIM引脚通过电阻R36接地;电容C88与所述电阻R36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FB引脚通过电阻R63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SW引脚通过所述电感L1输出电源VCC_4V;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SW引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电感L1、电阻R65与所述FB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1与所述电阻R65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83接地;一电容C87与所述电容C83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SW引脚还直接与二极管D3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3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22的阴极与所述电感L1与所述二极管D33的阴极之间的节点连接,所述二极管D2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7的BST引脚通过电容C89与所述二极管D33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均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22,若干电阻、若干二极管、若干电容以及电感L2;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EN引脚通过电阻R40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EN引脚还通过电阻R28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VIN引脚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以连接VCC12V电源,还直接通过电容C90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ROSC引脚通过电阻R66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RCCOMP引脚通过电阻R70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ILIM引脚通过电阻R67接地;电容C93与所述电阻R67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FB引脚通过电阻R68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SW引脚通过电感L2与电源SYS_VCC5V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SW引脚还通过所述电感L2、电阻R69与所述FB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2与所述电阻R69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91接地;一电容C92与所述电容C91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SW引脚还直接与二极管D3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5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34与所述二极管D35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22的BST引脚通过电容C94与所述二极管D35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三DC-DC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34,若干电阻、若干二极管、若干电容以及电感L3;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EN引脚通过电阻R201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EN引脚还通过电阻R200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VIN引脚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以连接VCC12V电源,还直接通过电容C122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ROSC引脚通过电阻R202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RCCOMP引脚通过电阻R203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ILIM引脚通过电阻R204接地;电容C123与所述电阻R204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FB引脚通过电阻R206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SW引脚通过电感L3与电源VCC_MCU_3.3V_Z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SW引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电感L3、电阻R205与所述FB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205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125接地;一电容C126与所述电容C125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SW引脚还直接与二极管D10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5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106与所述二极管D105并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34的BST引脚通过电容C124与所述二极管D105的阴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一电源充电电路,所述电源充电电路包括一充电芯片U7、一锂电池接口J8、一MOS管Q10、一电容C4、电阻R81、二极管D13、二极管D14,所述充电芯片U7的VCC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的SYS_VCC5V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7的PROG通过所述电阻R81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7的BAT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阴极与所述MOS管Q10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芯片U7的BAT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4之间的节点与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芯片U7的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三端及第四端均接地,所述MOS管Q10的漏极还与电源VCC3.8V连接,还与所述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阳极与所述第一DC-DC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VCC_4V连接;所述MOS管Q10的源极直接与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栅极通过一电阻R41接地,所述MOS管Q10的栅极还直接与电源SYS_VCC5V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芯片U9、稳压模块、天线模块接口J9、若干电阻、若干电容;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2、电容C46、电容C53、电容C64、电容C68、电容C56、滤波器Z4、电阻R112;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IN引脚通过所述滤波器Z4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IN引脚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C53接地,所述电容C46与所述电容C53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SS引脚直接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2的CE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12接地,还直接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GPS信号传输端子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VOUT引脚与所述GPS芯片U9的VCC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所述电容C68接地,所述电容C56与所述电容C68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2的NC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64接地;
所述GPS芯片U9的RESERVED引脚通过一电容C59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VCC_RF引脚通过一电容C60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依次通过一电感L4、一电阻R111与其VCC引脚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还直接与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的第二至第五引脚接地,所述GPS芯片U9的RF_IN引脚与所述天线模块接口J9之间的节点还与GPS_RF端子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V_BCKP引脚连接第一主控模块的3.3V电源端;所述GPS芯片U9的RXD1引脚通过一电阻R109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GPS信号发送端子连接,所述GPS芯片U9的TXD1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GPS信号接收端子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通讯模块包括通讯电路以及SIM卡电路;所述通讯电路包括通讯芯片U10、三极管Q6、三极管Q8、若干电容、若干电阻、天线接口J1;所述SIM卡电路包括SIM卡芯片、若干电阻、SIM卡接口J6;
所述通讯芯片U10的AGND引脚通过一电阻R90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PWRKEY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13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上电控制信号端子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16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EMERG_OFF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14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EMERGE_OFF端子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15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TATUS引脚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STATUS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NETLIGHT引脚与2G_NETLIGHT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DTR引脚通过一电阻R99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LPM_EN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TXD引脚通过一电阻R98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RXD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XD引脚通过一电阻R97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TXD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XD引脚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48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TS通过一电阻R100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I引脚通过一电阻R96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的MDM_RI端子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VDD引脚与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RST引脚通过一电阻R4与所述SIM卡芯片的RST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DATA引脚通过一电阻R10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CLK引脚通过一电阻R1与所述SIM卡芯片的CLK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SIM_GND引脚与所述SIM卡芯片的GND引脚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VBAT引脚与电源模块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38接地,电容C42、电容C45以及电容EC1均与所述电容C38并联连接;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F_ANT引脚通过一电阻R91与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均接地;所述天线接口J1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电阻R91之间的节点通过一电容C66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10的RF_ANT引脚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67接地;
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还通过一电容C29接地,一电容C32与所述电容C29并联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VDD引脚与所述电容C2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VCC引脚以及VPP引脚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RST引脚通过一电容C17接地,所述SIM卡芯片的RST引脚与所述电容C17之间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RST引脚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CLK引脚通过一电容C19连接,所述SIM卡芯片的CLK引脚与所述电容C1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SIM卡接口J6的CLK引脚连接;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与所述电阻R10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容C18接地,所述SIM卡接口J6的I/O引脚与所述电容C18之间的节点还与所述SIM卡芯片的I/O引脚连接;所述SIM卡接口J6的GND引脚与所述SIM卡芯片的GND引脚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远光灯信号采集子模块、制动信号采集子模块、左转灯信号采集子模块、右转灯信号采集子模块、空档信号采集子模块、1-6档信号采集子模块、车门锁信号采集子模块、点火线信号采集子模块、电瓶电压信号采集子模块、油箱油量信号采集子模块、电喷系统故障指示灯信号采集子模块、ABS系统故障指示信号采集子模块、机油油压信号采集子模块、车速信号采集子模块、冷却水温信号采集子模块和/或发动机转动信号采集子模块;每一个信号采集子模块与车身上相应的信号端子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三极管Q16、继电器驱动芯片U15、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熄火控制继电器K2、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启动控制继电器K4、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88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LAY_ON端子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阻R189接地,所述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87与MOS管U3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U31的源极与VCC_12V电源连接,所述MOS管U31的源极还通过一电容C109接地,所述MOS管U31的源极与所述电容C109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阻R186与所述MOS管U31的栅极连接,MOS管U31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COM引脚连接,还直接通过一电容C108接地;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1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POWER_ON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2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POWER_OFF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3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BMOTE_STAR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B引脚通过一电阻R252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HORN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B引脚与所述电阻R252之间的节点还通过一电阻R253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LIGH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5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CAR_STOP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6B引脚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的REMOTE_LIGHT_MCU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GND引脚接地;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1C引脚与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二端连接,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三端与摩托车的车门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四端悬空,所述上电/断电控制继电器K1的第五端与所述车门锁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2C引脚与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三端与所述摩托车的熄火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四端与所述摩托车的熄火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熄火控制继电器K2的第五端悬空;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3C引脚与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三端与所述启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四端悬空,所述启动控制继电器K4的第五端与所述启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4C引脚与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一端接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三端与所述喇叭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四端悬空,所述寻车喇叭控制继电器K3的第五端与所述喇叭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5C引脚与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三端与车身紧急熄火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四端悬空,所述防盗紧急熄火继电器K5的第五端与所述车身紧急熄火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芯片Q15的6C引脚与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线圈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寻车告警闪光控制继电器K6的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车身12V电源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摩托车的左转换灯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五端与所述摩托车的右转换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63337.7A CN107844077A (zh) | 2017-11-02 | 2017-11-02 | 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63337.7A CN107844077A (zh) | 2017-11-02 | 2017-11-02 | 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44077A true CN107844077A (zh) | 2018-03-27 |
Family
ID=6168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63337.7A Pending CN107844077A (zh) | 2017-11-02 | 2017-11-02 | 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44077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8896A (zh) * | 2018-07-30 | 2018-11-13 | 江门市唯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的智能发动机 |
CN109649170A (zh) * | 2018-11-30 | 2019-04-19 | 重庆联导金宏实业有限公司 | 具有智能控制功能的摩托车仪表盘 |
CN109720283A (zh) * | 2018-10-25 | 2019-05-07 | 郑州跃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 |
CN112087011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 |
CN112398327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使能控制电路 |
TWI786517B (zh) * | 2020-01-19 | 2022-12-11 | 大陸商鯊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基於雙獨立控制系統的車輛智慧控制系統和車輛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28816A (zh) * | 2015-09-14 | 2015-12-09 | 广东顺德车联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载终端 |
CN105128817A (zh) * | 2015-09-14 | 2015-12-09 | 广东顺德车联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监控管理方法及服务器 |
CN205034076U (zh) * | 2015-09-14 | 2016-02-17 | 广东顺德车联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终端 |
CN106231793A (zh) * | 2016-09-30 | 2016-12-14 | 重庆联导金宏实业有限公司 | 车载远程控制装置 |
CN206378710U (zh) * | 2016-11-18 | 2017-08-04 | 重庆快星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车载远程控制系统 |
-
2017
- 2017-11-02 CN CN201711063337.7A patent/CN1078440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28816A (zh) * | 2015-09-14 | 2015-12-09 | 广东顺德车联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载终端 |
CN105128817A (zh) * | 2015-09-14 | 2015-12-09 | 广东顺德车联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监控管理方法及服务器 |
CN205034076U (zh) * | 2015-09-14 | 2016-02-17 | 广东顺德车联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终端 |
CN106231793A (zh) * | 2016-09-30 | 2016-12-14 | 重庆联导金宏实业有限公司 | 车载远程控制装置 |
CN206378710U (zh) * | 2016-11-18 | 2017-08-04 | 重庆快星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车载远程控制系统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8896A (zh) * | 2018-07-30 | 2018-11-13 | 江门市唯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的智能发动机 |
CN109720283A (zh) * | 2018-10-25 | 2019-05-07 | 郑州跃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 |
CN109649170A (zh) * | 2018-11-30 | 2019-04-19 | 重庆联导金宏实业有限公司 | 具有智能控制功能的摩托车仪表盘 |
CN112087011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 |
CN112398327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使能控制电路 |
CN112398327B (zh) * | 2019-08-16 | 2022-02-22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使能控制电路 |
TWI786517B (zh) * | 2020-01-19 | 2022-12-11 | 大陸商鯊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基於雙獨立控制系統的車輛智慧控制系統和車輛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44077A (zh) | 摩托车车载控制装置 | |
CN207389116U (zh)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运行状态监控及预警装置 | |
CN201726430U (zh) | 车辆数据采集终端 | |
CN104527580A (zh) | 一种电动车智能定位跟踪系统 | |
CN104036554B (zh) | 一种基于obd接口的车载标签的停车场收费方法 | |
CN206301908U (zh) | 一种锂电池的管理监控系统 | |
CN207037104U (zh) | 一种车载防盗定位终端 | |
CN104678965A (zh) | 一种汽车无线通讯控制系统 | |
CN111988741A (zh) | 一种基于通信技术的智能追踪定位防盗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206226731U (zh) | 一种车载智能云镜系统 | |
CN211918425U (zh) | 一种电动车蓄电池监控及物联网电桩系统 | |
CN205427973U (zh) | 基于obd-ii的车载智能终端及车载信息公共服务系统 | |
CN106443736A (zh) | 基于北斗定位的车辆管理智能终端 | |
CN115567892A (zh) | 一种基于4g智能中控装置的共享电单车控制方法 | |
CN204480017U (zh) | 一种汽车无线通讯控制系统 | |
CN105573299A (zh) | 支持lte通讯的智能车载诊断系统和方法 | |
CN108347712A (zh) | 车辆管理终端 | |
CN111976630B (zh) | 智能共享汽车网络及远程补电方法 | |
CN201830292U (zh) | 用于动力电池信息采集和交换的无线传输系统 | |
CN204154900U (zh) | 一种车载定位器的硬件架构 | |
CN203480698U (zh) | 基于多功能车载终端的车辆定位与识别系统 | |
CN110071816A (zh) | 一种串口通信模块 | |
CN206369812U (zh) | 基于北斗定位的车辆管理智能终端 | |
CN111106632A (zh) | 车辆及其车载多功能中转支架 | |
CN210052298U (zh) | 一种新型基于地磁传感器的停车场车辆探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