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3037A -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3037A
CN107843037A CN201711044390.2A CN201711044390A CN107843037A CN 107843037 A CN107843037 A CN 107843037A CN 201711044390 A CN201711044390 A CN 201711044390A CN 107843037 A CN107843037 A CN 107843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
supercooling
pipeline
line system
super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43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3037B (zh
Inventor
颜利波
杨国忠
王命仁
谭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443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3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3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3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3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3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过冷器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其中,低压罐的第二端与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控制单元用于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联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一种多联机系统、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和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多联机系统例如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在制冷时无法控制进入室内机的冷媒的过冷度,尤其是长配管情况下,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可能已经变成两相态了,从而会影响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同时在进入节流装置前两相冷媒的闪蒸还容易引起冷媒噪音,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冷媒的过冷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过冷器,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所述低压罐的第二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所述过冷度对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所述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过冷控制装置设置有过冷器,过冷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其中,低压罐的第二端与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控制单元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过冷控制装置通过设置过冷器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一温度数据;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数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冷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二温度数据;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低压罐的第一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数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热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第一节流元件、过冷器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低压罐的第二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根据所述过冷度对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并根据所述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地过冷控制方法,通过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和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过冷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过冷度对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一温度数据;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数据;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冷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二温度数据;获取所述低压罐的第一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数据;获取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热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实现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实现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的能力效果的压焓曲线示意图,其中横坐标h表示焓值,纵坐标p表示压力;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其中,如图2所示,多联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第一四通阀22、第二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低压罐24、切换装置40和至少一个室内机30,其中,切换装置40主要起冷媒换向、分配的作用,用于将冷媒集中处理分配到不同的室内机30,低压罐24用于储液。具体地,以两台室内机为例,即第一室内机12和第二室内机18,切换装置40包括第一电磁阀13和第二电磁阀14以及第三电磁阀19和第四电磁阀20,第一电磁阀13的第一端和第二电磁阀14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室内机12的第二端相连,第三电磁阀19的第一端和第四电磁阀20的第一端均与第二室内机18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室内机12的第一端通过第五电磁阀10与室外换热器4相连,第二室内机18的第一端通过第六电磁阀16与室外换热器4相连,第一电磁阀13的第二端和第三电磁阀19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四通阀2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磁阀14的第二端和第四电磁阀20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四通阀22的第二端相连,低压罐2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四通阀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四通阀22的第一端和第三端相连,低压罐24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的第一端相连,压缩机1的第二端与油分离器2的入口相连,油分离器2的出口分别与第二四通阀3的第三端和第一四通阀22的第四端相连,第二四通阀3的第四端与室外换热器4的第一端相连。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元件5、第二节流元件6、过冷器7和控制单元50。
其中,过冷器7包括第一管路71和第二管路72,第一管路7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元件5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4相连,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40与多联机的至少一个室内机30相连,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与第二管路72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管路72的第一端与多联机的低压罐24的第一端相连,其中,低压罐24的第二端与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1相连。
控制单元50用于获取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5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过冷器7的第二管路72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制冷状态为例,从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4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冷媒先通过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进行过冷,过冷后的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的节流降压后进入过冷器7的第二管路72进行蒸发换热,蒸发换热后的过热冷媒回到低压罐24。从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即主路)出来的过冷冷媒,通过高压液管后再通过切换装置40分配到不同室内机30。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50获取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5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过冷器7的第二管路72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通过过冷器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能够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
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增加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即进入室内机的冷媒的过冷度,能够提高室内机的制冷能力。如图3所示,其中,hd’-hc’为室内机30增加的制冷能力,由图可知,无过冷器7控制时,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即d点对应的过冷度)通常很小,甚至没有过冷度,但通过过冷器7控制后,室外换热器4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即c点对应的过冷度)有显著提高,从而可有效减少室外换热器到室内机的高压侧压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节流元件5和第二节流元件6均可为电子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50进一步用于:当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a时,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开度增大;当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b时,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当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b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a时,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的开度保持不变。其中,第一阈值a和第二阈值b可根据需求提前预设,目标过冷度SHS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8和第一压力传感器9。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8用于获取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一温度数据T8;第一压力传感器9用于获取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数据;控制单元50用于获取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9,并根据第一温度数据T8和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9计算过冷度SC。
具体地,第一温度传感器8可设置于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的端口,第一压力传感器9也可设置于过冷器7的第一管路71的第二端的端口;过冷度SC可为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9与第一温度数据T8之差,即SC=TP9-T8。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50在获取到过冷度SC之后,可判断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a,即SC-SCS>a,则控制单元50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开度增大,如果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b,即SC-SCS<b,则控制单元50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开度减小,如果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b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a,则控制单元50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50进一步用于:当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m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增大;当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n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减小,当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四阈值n且小于等于第三阈值m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保持不变。其中,第三阈值m和第四阈值n可根据需求提前预设,目标过热度SHS可根据需求进行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2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3。
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26用于获取过冷器7的第二管路72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二温度数据T26;第二压力传感器23用于获取低压罐24的第一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数据;其中,控制单元50用于获取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23,并根据第二温度数据T26和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23计算过热度SH。
具体地,第二温度传感器26可设置于过冷器7的第二管路72的第一端的出口,第二压力传感器23可设置于低压罐24的第一端的端口;过热度SH可为第二温度数据T26与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23之差,即SH=T26-TP23。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50在获取到过热度SH之后,可判断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如果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m,即SH-SHS>m,则控制单元50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开度增大,如果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n,即SH-SHS<n,则控制单元50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开度减小,如果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四阈值n且小于等于第三阈值m,则控制单元50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联机系统的过热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25,第三压力传感器25用于获取油分离器2出口的压力。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过冷控制装置设置有过冷器,过冷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其中,低压罐的第二端与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控制单元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过冷控制装置通过设置过冷器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4所示,多联机系统200包括上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其中,多联机系统包括第一节流元件、过冷器和第二节流元件,过冷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低压罐的第二端与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
具体地,如图2所示,多联机系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切换装置和至少一个室内机,其中,切换装置主要起冷媒换向、分配的作用,用于将冷媒集中处理分配到不同的室内机。具体地,以两台室内机为例,即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室内机的第二端相连,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均与第二室内机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室内机的第一端通过第五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二室内机的第一端通过第六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和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相连,低压罐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三端相连,低压罐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第一端相连,压缩机的第二端与油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油分离器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三端和第一四通阀的第四端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四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
S2:获取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
S3: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通过过冷器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能够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a时,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当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b时,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当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b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a时,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一温度数据;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数据,并获取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根据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过冷度。
具体地,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一温度数据,并可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数据;过冷度SC可为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9与第一温度数据T8之差,即SC=TP9-T8。
具体而言,在获取过冷度SC之后,可判断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a,即SC-SCS>a,则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开度增大,如果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b,即SC-SCS<b,则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开度减小,如果过冷度SC与目标过冷度SC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b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a,则控制第一节流元件5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m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当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n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当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四阈值n且小于等于第三阈值m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二温度数据;获取低压罐的第一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数据,并获取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根据第二温度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过热度。
具体地,可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过冷器第二管路第一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二温度数据,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获取低压罐的第一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数据;过热度SH可为第二温度数据T26与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TP23之差,即SH=T26-TP23。
具体而言,在获取过热度SH之后,可判断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如果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m,即SH-SHS>m,则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开度增大,如果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n,即SH-SHS<n,则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开度减小,如果过热度SH与目标过热度SHS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四阈值n且小于等于第三阈值m,则控制第二节流元件6的开度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地过冷控制方法,通过获取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和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根据过冷度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并根据过热度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过冷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实现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实现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精确地过冷度控制,保证进入室内机的冷媒始终处于过冷状态,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降低冷媒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过冷器,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所述低压罐的第二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并根据所述过冷度对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并根据所述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
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
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一温度数据;
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冷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
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
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二温度数据;
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低压罐的第一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热度。
6.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装置。
7.一种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第一节流元件、过冷器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切换装置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至少一个室内机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低压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低压罐的第二端与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压缩机相连,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过冷度;
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过热度;
根据所述过冷度对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并根据所述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过冷度对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
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
当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一温度数据;
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冷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
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
当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保持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过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生成第二温度数据;
获取所述低压罐的第一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数据;
获取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压力数据对应的饱和温度计算所述过热度。
12.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044390.2A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7843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4390.2A CN107843037B (zh)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4390.2A CN107843037B (zh)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3037A true CN107843037A (zh) 2018-03-27
CN107843037B CN107843037B (zh) 2021-02-23

Family

ID=6168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4390.2A Active CN107843037B (zh)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4303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0780A (zh) * 2019-07-23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度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存储介质
WO2020057210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多联机冷暖切换装置、多联机及控制方法
CN112228972A (zh) * 2020-10-21 2021-01-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559A (zh) * 2006-03-27 2010-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
JP2012154575A (ja) * 2011-01-27 2012-08-16 Panason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水暖房装置
CN103983052A (zh) * 2013-02-08 2014-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它的热水生成装置
CN104937350A (zh) * 2013-01-29 2015-09-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20150267957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er
CN105570990A (zh) * 2016-01-04 2016-05-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系统
WO2016203624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352473A (zh) * 2016-08-19 2017-01-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支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6796056A (zh) * 2014-11-26 2017-05-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WO2017138058A1 (ja) * 2016-02-08 2017-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7062580A (zh) * 2017-03-21 2017-08-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空调室内机噪音的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559A (zh) * 2006-03-27 2010-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
JP2012154575A (ja) * 2011-01-27 2012-08-16 Panason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水暖房装置
CN104937350A (zh) * 2013-01-29 2015-09-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3983052A (zh) * 2013-02-08 2014-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它的热水生成装置
US20150267957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er
CN106796056A (zh) * 2014-11-26 2017-05-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WO2016203624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570990A (zh) * 2016-01-04 2016-05-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系统
WO2017138058A1 (ja) * 2016-02-08 2017-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6352473A (zh) * 2016-08-19 2017-01-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支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7062580A (zh) * 2017-03-21 2017-08-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空调室内机噪音的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7210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多联机冷暖切换装置、多联机及控制方法
CN110360780A (zh) * 2019-07-23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度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存储介质
CN112228972A (zh) * 2020-10-21 2021-01-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2228972B (zh) * 2020-10-21 2022-04-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3037B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547B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596853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022058B2 (ja) 熱源側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115199B (zh) 多联机系统的冷媒分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59514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空調装置
CN107940827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分配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843037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4697234B (zh) 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0826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分配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559955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
CN107560218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13405243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178943A (zh) 空调系统及其的回油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473496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07401849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559953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698268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JP2018025381A (ja)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CN108131803A (zh)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7560215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036551A (zh) 切换装置和具有其的多联机空调
CN104896700B (zh) 辅助散热结构、空调器和辅助散热方法
CN106969574A (zh) 冰箱
CN104903662B (zh) 空调装置
JPH11248273A (ja) 冷凍空調装置、及びその設備選択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