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6954A - 传感器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6954A
CN107796954A CN201710761259.1A CN201710761259A CN107796954A CN 107796954 A CN107796954 A CN 107796954A CN 201710761259 A CN201710761259 A CN 201710761259A CN 107796954 A CN107796954 A CN 107796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terminal
sensor element
pair
termina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12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根井计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 Access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96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6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3/00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linear or angular speeds
    • G01P3/42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P3/44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感器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传感器装置在直线状延伸的保持架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上固定有传感器元件,该传感器元件具有沿着保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端子,保持架与传感器元件一并被树脂制的壳体覆盖,该传感器装置的自动组装变得容易。在保持架(11)上设置有透孔(28),该透孔用于对与一对端子(13)分别对应地固定在保持架(11)上的一对导电金属制的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以及传感器元件(12)的端子(13)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进行电阻焊接,对保持架(11)以及传感器元件(12)和一对端子板(14)进行覆盖的壳体(15)在与传感器元件(12)相反一侧的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面对一对端子板(14)的另一端部(14g)的联接器部(15a)。

Description

传感器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装置以及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传感器装置在呈直线状延伸的保持架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上固定有传感器元件,该传感器元件具有沿着该保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端子,所述保持架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一起被树脂制的壳体覆盖。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如下的传感器装置:作为传感器元件的霍尔元件和通过焊接与该霍尔元件电连接的电线被固定在保持架上,保持架连同霍尔元件以及电线一起被树脂制的壳体覆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385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内容中,霍尔元件和电线的焊接十分繁杂,传感器装置的自动组装并不容易。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自动组装变得容易的传感器装置及能够可靠地进行与传感器元件的电连接的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在呈直线状延伸的保持架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固定有传感器元件,该传感器元件具有沿着该保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端子,所述保持架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一起被树脂制的壳体覆盖,所述传感器装置的第1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透孔,该透孔用于将导电金属制的一对端子板的一端部和所述传感器元件的所述端子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进行电阻焊接,所述一对端子板被与所述一对端子分别对应地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所述保持架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和所述一对端子板一起被所述壳体覆盖,在该壳体的与所述传感器元件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面对所述一对端子板的另一端部的联接器部。
并且,本发明在第1特征的构成之上,第2特征在于,通过将一体地突出设置在树脂制的所述保持架上的突部热铆接到所述端子上,所述传感器元件被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
本发明在第1或第2特征的构成之上,第3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端子板被压入到端子板压入槽中,该端子板压入槽与所述一对端子板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
进一步,本发明为在一种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是在本发明第1~第3特征的构成中的任意一个传感器装置中用于将所述传感器元件的所述端子与所述端子板电连接起来的方法,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在该连接方法中执行下述工序:将所述传感器元件的所述端子和所述端子板的一端部相互层叠,并将所述传感器元件和所述端子板固定到所述保持架上的工序;以及在该工序之后对所述端子与所述端子板进行电阻焊接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被固定在保持架上的传感器元件的端子和被固定在保持架上的端子板的一端部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被进行电阻焊接,因此自动组装变得容易。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通过将一体地突出设置在树脂制的保持架上的突部热铆接到端子上,传感器元件被固定在保持架上,因此,传感器元件被可靠地定位并固定在保持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端子板被压入保持架的端子板压入槽中,因此,端子板被可靠地定位并固定在保持架上。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将传感器元件的端子和端子板的一端部相互层叠、并将传感器元件和端子板固定在保持架上的状态下,进行端子和端子板的电阻焊接,因此,在电阻焊接时,不会产生传感器元件的端子和端子板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传感器装置的纵剖视图,是沿图4中的1-1线的剖视图。
图2是传感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传感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组装有传感器元件和端子板的状态下的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端子板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的8-8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保持架;11a:保持架的一端部;12:传感器元件;13:端子;14:端子板;14f:端子板的一端部;14g:端子板的另一端部;15:壳体;15a:联接器部;27:突部;28:透孔;30:端子板压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图3中,该传感器装置是例如作为车辆的车轮速度传感器而使用的,其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架11;传感器元件12,其被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一端部11a上,具有一对端子13;一对导电金属制的端子板14,其被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上,并且通过电阻焊接而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连接;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5,其一并覆盖所述保持架11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一对端子板14,所述端子板14形成为沿着所述保持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传感器元件12是例如霍尔元件,具有沿着所述保持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平板状的所述端子13。而且,该传感器元件12和设置在一对所述端子13的中间部之间的电容16被模块化。
一并参照图4和图5,在所述保持架11的一个侧面上,从该保持架11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依次形成有:收容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传感器元件收容凹部17、端子收容凹部18、电容收容凹部19以及一对端子板收容槽20。
所述端子收容凹部18收容从所述传感器元件12延伸出的一对端子13的一部分,并形成为比所述传感器元件收容凹部17浅以便使所述端子13与该端子收容凹部18的底部接触,所述电容收容凹部19形成为比所述端子收容凹部18深以收容所述电容16。
一对端子板收容槽20分别构成为具有:第1收容槽部20a,其沿着所述保持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底部形成为比所述电容收容凹部19深;以及第2收容槽部20b,其经由台阶部而与第1收容槽部20a的所述电容收容凹部19相反侧的端部相连。
而且,在所述保持架11上,对所述传感器元件收容凹部17、所述端子收容凹部18以及所述电容收容凹部19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限定的一对侧壁22从该保持架11的一端部11a设置到与所述端子板收容槽20的第1以及第2收容槽部20a、20b之间相对应的位置为止,并且,在该一对侧壁22之间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分别形成所述第1收容槽部20a的分隔壁23。并且,对一对所述端子板收容槽20中的第1收容槽部20a的与所述电容收容凹部19相反一侧的端部进行限定的立起壁部24以从第1收容槽部20a的底部立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保持架11上,该立起壁部24成为第1以及第2收容槽部20a、20b之间的台阶部。
在所述传感器元件12所具有的一对端子13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25,在以所述传感器元件12被收容在所述传感器元件收容凹部17中的状态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18中的所述一对端子13的所述定位孔25中,贯插有在与所述端子收容凹部18相对应的部分突出设置在所述保持架11上的一对定位销26,由此,所述传感器元件12以及所述一对端子13的沿着所述保持架11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以及在所述保持架11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并且,在所述保持架11上,在与所述端子收容凹部18相对应的部分突出设置有贯插于所述一对端子13之间的突部27。该突部27被热铆接于所述一对端子13,通过该突部27的热铆接,所述传感器元件12被定位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的一端部11a上。
所述端子13的长度被设定为:在所述传感器元件12被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的一端部11a上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端子13的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一对所述端子板收容槽20的第1收容槽部20a侧突出。
一并参照图6和图7,所述端子板14被弯曲成型为具有下述部分:第1平板部14a,其形成为带板状并呈直线状延伸以便被收容到所述端子板收容槽20的所述第1收容槽部20a中;第2平板部14b,其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端子板收容槽20的所述第2收容槽部20b中,并且剩余部分从所述第2收容槽部20b突出;立起板部14c,其以与所述保持架11的所述立起壁部24对置的方式延伸;第1弯曲部14d,其以连结所述第1平板部14a与所述立起板部14c之间的方式带圆度地弯曲;以及第2弯曲部14e,其以连结所述立起板部14c与所述第2平板部14b之间的方式带圆度地弯曲,第1弯曲部14d形成为宽度比所述第1平板部14a和所述立起板部14c窄。
一并参照图8,在所述保持架11上设置有与所述一对端子板14分别对应的2组且每组一对的端子板压入槽30。在该端子板压入槽30中压入所述端子板14中的所述立起板部14c的宽度方向两侧。在所述保持架11上的所述侧壁22和所述分隔壁23的内侧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突部31,分别在该突部31与所述立起壁部24之间形成所述端子板压入槽30,在该突部31之间形成有通路32,在将所述立起板部14c的宽度方向两侧压入到所述端子板压入槽30时,所述通路32允许所述端子板14的第1弯曲部14d的一部分的移动。
在所述保持架11的所述立起壁部2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沿着所述立起壁部2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与所述通路32相对应的凹部33,在该凹部33的两侧,在所述立起壁部24上突出设置有朝向所述突部31侧突出的第1突条34,所述立起板部14c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以削掉所述第1突条34的方式被压入所述端子板压入槽30中。
并且,在所述端子板14的所述立起板部14c的中间部侧面上,突出设置有在其整个板厚方向上延伸的第2突条35,所述立起板部14c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以通过所述第2突条35来削掉所述端子板压入槽30的底部的方式被压入所述端子板压入槽30中。
在被压入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上的状态下的所述端子板14中,收容在所述第1收容槽部20a中的第1平板部14a的所述传感器元件12侧的端部,即,所述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被配置成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上的所述传感器元件12相反侧的端部重叠,为了变成上述配置,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18与所述端子板收容槽20的第1收容槽部20a之间设定有台阶。并且,在被压入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上的状态下的所述端子板14中,收容在所述第2收容槽部20b中的第2平板部14b的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相反一侧的端部,即,所述端子板14的另一端部14g被配置成从所述保持架11的另一端部11b突出。
另外,在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上,对所述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以与所述端子13相互层叠的状态进行电阻焊接,为了执行该电阻焊接,在所述保持架11上,在与所述端子13和所述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的层叠部相对应的部分,即,与所述电容收容凹部19和一对端子板收容槽20之间相对应的部分,设置有一对透孔28。
而且,在传感器装置的组装时,在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与一对所述端子板14电连接时,执行下述工序: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和所述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相互层叠,并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端子板14固定到所述保持架11上的工序;以及在该工序之后对所述端子13和所述端子板14进行电阻焊接的工序。
在所述保持架11上固定有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端子板14,并且,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与所述端子板14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保持架11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一对所述端子板14一起被定位并插入模具装置(未图示)中,通过向所述模具装置注入熔融合成树脂从而形成所述壳体15,所述保持架11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一对端子板14一起被所述壳体15覆盖。
在该壳体15的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面对所述一对端子板14的另一端部14g的联接器部15a。并且,在所述壳体15上一体地设置有向外侧方伸出的托架15b,在所述托架15b中一体地埋设有金属制的套环29,所述套环29形成为环状以便贯插用于把所述壳体15紧固于未图示的支撑体的螺栓。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与传感器元件12所具有的一对端子13分别对应的一对导电金属制的端子板14被固定在合成树脂制的保持架11上,用于将所述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和所述端子13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进行电阻焊接的透孔28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架11上,所述保持架11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一对端子板14一起被树脂制的壳体15覆盖,在该壳体15的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面对所述一对端子板14的另一端部14g的联接器部15a,因此自动组装变得容易。
并且,突部27被一体地突出设置在所述保持架11上,通过将所述突部27热铆接到所述端子13上,所述传感器元件12被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上,因此,传感器元件12被可靠地定位固定在保持架11上。
并且,一对端子板14被压入到与所述一对端子板14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保持架11上的2组且每组一对的端子板压入槽30中,因此,端子板14被可靠地定位固定在保持架11上。
进而,在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和所述端子板14电连接时,执行下述的工序: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和所述端子板14的一端部相互层叠,并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端子板14固定到所述保持架11上的工序;以及在该工序之后对所述端子13和所述端子板14进行电阻焊接的工序,因此,在电阻焊接时,不会产生传感器元件12的端子13和端子板14的位置偏移。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Claims (4)

1.一种传感器装置,其在呈直线状延伸的保持架(1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11a)上固定有传感器元件(12),该传感器元件(12)具有沿着该保持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端子(13),所述保持架(11)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12)一起被树脂制的壳体(15)覆盖,所述传感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11)上设置有透孔(28),该透孔(28)用于将导电金属制的一对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进行电阻焊接,所述一对端子板(14)被与所述一对端子(13)分别对应地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上,所述保持架(11)连同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一对端子板(14)一起被所述壳体(15)覆盖,在该壳体(15)的与所述传感器元件(12)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面对所述一对端子板(14)的另一端部(14g)的联接器部(1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一体地突出设置在树脂制的所述保持架(11)上的突部(27)热铆接到所述端子(13)上,所述传感器元件(12)被固定在所述保持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端子板(14)被压入到端子板压入槽(30)中,所述端子板压入槽(30)被与所述一对端子板(14)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保持架(11)上。
4.一种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是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装置中用于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与所述端子板(14)电连接起来的方法,该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该连接方法中执行下述工序:
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的所述端子(13)和所述端子板(14)的一端部(14f)相互层叠,并将所述传感器元件(12)和所述端子板(14)固定到所述保持架(11)上的工序;以及在该工序之后对所述端子(13)与所述端子板(14)进行电阻焊接的工序。
CN201710761259.1A 2016-09-07 2017-08-30 传感器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Pending CN1077969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4574 2016-09-07
JP2016174574A JP6780986B2 (ja) 2016-09-07 2016-09-07 センサ装置ならびにセンサ装置におけるセンサ素子および端子板の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6954A true CN107796954A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1259.1A Pending CN107796954A (zh) 2016-09-07 2017-08-30 传感器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80986B2 (zh)
CN (1) CN10779695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8433A (zh) * 2018-05-23 2018-10-12 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节气门体及位置传感器固定座、位置传感器高温注塑方法
CN108828257A (zh) * 2018-09-07 2018-11-16 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用速度传感器
CN11062627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CN108638433B (zh) * 2018-05-23 2024-05-31 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节气门体及位置传感器固定座、位置传感器高温注塑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419A (zh) * 2003-05-15 2004-12-01 电连接器
CN1654961A (zh) * 2004-02-13 2005-08-17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传感器装置
CN1811457A (zh) * 2005-01-28 2006-08-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检测传感器
CN104885183A (zh) * 2013-12-27 2015-09-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触点端子的组装构造以及具备其的电磁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419A (zh) * 2003-05-15 2004-12-01 电连接器
CN1654961A (zh) * 2004-02-13 2005-08-17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传感器装置
CN1811457A (zh) * 2005-01-28 2006-08-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检测传感器
CN104885183A (zh) * 2013-12-27 2015-09-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触点端子的组装构造以及具备其的电磁继电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8433A (zh) * 2018-05-23 2018-10-12 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节气门体及位置传感器固定座、位置传感器高温注塑方法
CN108638433B (zh) * 2018-05-23 2024-05-31 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节气门体及位置传感器固定座、位置传感器高温注塑方法
CN11062627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CN108828257A (zh) * 2018-09-07 2018-11-16 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用速度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80986B2 (ja) 2020-11-04
JP2018040669A (ja)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5940B2 (ja) プリント基板積層体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JP4481909B2 (ja) コネクタに用いる接続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03081237B (zh) 连接器
CN101552442B (zh) 汇流条安装组件
US7771212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6410457A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1259781A (zh) 具有汇流条的电接线盒
US8876538B2 (en) Connector
CN102448241B (zh) 布线构造体及包括其的接线盒
CN107796954A (zh) 传感器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传感器元件与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JPH0716294Y2 (ja) 圧接ターミナル
CN105531880A (zh)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JP2009164105A (ja) 第1コネクタ、第2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US9281586B2 (en) Connector, and header and socket included in the same
CN103579843B (zh) 中继用连接器
CN104064895A (zh) 端子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KR20150126378A (ko) 연결 단자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US6755664B2 (en) Joint receiving connector
CN100566062C (zh) 电接线盒
US9924598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769778A (zh) 压接接触件及连接器
CN105051994A (zh)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CN112217312A (zh) 用于电机的接线的接线端子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5990762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9338341U (zh) 插片端子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