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78558A -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78558A
CN107778558A CN201610721239.7A CN201610721239A CN107778558A CN 107778558 A CN107778558 A CN 107778558A CN 201610721239 A CN201610721239 A CN 201610721239A CN 107778558 A CN107778558 A CN 107778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butene
parts
polymer
ring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12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滔
魏绪玲
张华强
丛日新
邵卫
赵洪国
杨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212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78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78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8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08L9/02Copolymers with acrylonitri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结合丙烯腈含量31~35%,拉伸强度≥28.5MPa,扯断伸长率≥550%,门尼粘度50~60ML(1+4) 100℃,玻璃化转化温度≤‑50℃,易加工,具有优异的耐寒性。

Description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 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寒橡胶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腈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具有优异的耐油性、耐磨性、耐热性,但是耐低温性差、耐臭氧性差,绝缘性能低劣,弹性稍低。广泛用于制各种耐油橡胶制品、多种耐油垫圈、垫片、套管、软包装、软胶管、印染胶辊、电缆胶材料等,在汽车、航空、石油、复印等行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性材料。丁腈橡胶中丙烯腈质量百分含量(%)有42~46、36~41、31~35、25~30、18~24等五种。丙烯腈含量越多,耐油性越好,但耐寒性则相应下降。
CN103012881A、CN103012881B一种耐高温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所述硅酸盐为滑石粉、硅藻土或陶土;所述偶联剂为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或γ-巯丙基三甲基硅烷;所述聚酯增塑剂为已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酯、已二酸酯或己二酸醚酯;所述硫化促进剂为N-环已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四硫化双五亚甲基秋兰姆或4,4'-二硫代二吗啉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的混合。CN101161709提供了一种丁腈橡胶阻燃复合材料,是由丁腈橡胶与阻燃剂以10:1~1:1的重量比混炼而成,其中阻燃剂是由粉碎到100~5000目的坡缕石粉体与三聚氰胺或/和红磷复配而得的复合阻燃剂。丁腈橡胶阻燃复合材料的其氧指数在29以上,最高可达到34,燃烧性能燃烧性能为UL94-V1~UL94-V0级。103589027A一种增强氢化丁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将氢化丁腈橡胶置于开炼机中塑炼,待氢化丁腈橡胶包辊后,依次加入硬脂酸、金属氧化物、防老剂于开炼机上混炼5min,然后加入增强剂混炼均匀,而后再加入硫化剂和硫化助剂混炼均匀后,薄通下片制得混炼胶;将混炼好的混炼胶在170℃,硫化时间20min,硫化压力15MPa的条件下,用平板硫化机硫化出氢化丁腈硫化胶。CN1131272一种聚酰亚胺增强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具有摩擦力矩低、耐磨性高、耐溶剂性能好等特点。在丁腈橡胶中填加氧化锌、硬脂酸、碳黑、增塑剂、硫磺、促进剂、聚酰亚胺等,在开炼机混炼均匀后,于10~15MPa压力下在平板硫化仪上硫化成型,硫化温度为140~160℃,硫化时间为15~35min。制备的复合材料摩擦系数≤0.22,磨损量≤1.34×10-8kg/(N·m),拉伸强度≥19.7MPa,断裂伸长率≤980%,拉伸永久变形≤40%,硬度(邵尔A)≥63,体积溶胀比≤0.97。
EP2285851(B1)、JP5409774(B2)涉及的是从一个聚合物是从α由6到22个碳原子的烯烃单元形成具有公式A-B嵌段共聚物和聚合物单元,B是由异丁烯单元基本形成,涉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其使用的润滑油组合物和包括这种嵌段共聚物的润滑剂组合物。JP2000319461(A)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产品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该聚合物包括透明的聚丙烯树脂和异丁烯聚合物,含有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KR20010049193(A)提供一种含有乙烯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替代α聚异丁烯和聚-烯烃和可用于生产润滑油。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的制备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方法,操作简单,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的加入,使得聚合物硫化更为方便,且提高了丁腈橡胶的耐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寒性能。
所述的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以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总质量为100份计,包括: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20~40份、丁腈橡胶60~80份,硫化剂3~8份,硫化促进剂2~4份,第一增塑剂5~8份,第二增塑剂4~6份,活化剂5~8份,填充剂45~6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开炼机温度升至40~50℃,将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丁腈橡胶、第一增塑剂、填充剂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80℃,再加入第二增塑剂、活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混炼4~10min,薄通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50~180℃、9~15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20min~1h,即得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
本发明所述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为异丁烯/(C3~C12)苯乙烯聚合物,如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邻乙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间乙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对乙基苯乙烯聚合物等。
本发明所述的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增塑剂、活化剂、填充剂均为本领域常用助剂,均可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选择具体品种和用量。
本发明所述的硫化剂为硫磺和酚醛增黏树酯,其中硫磺用量为1~2份。
本发明所述的硫化促进剂为TETD、CZ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增塑剂为酯类,如间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柠檬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增塑剂为聚四氟乙烯。
本发明所述的填充剂为炭黑N660、N550、N770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活化剂为硬脂酸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开炼机辊距为0.5~1mm。
本发明所述的薄通次数为3~5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分子链比较饱和,具有较好的耐寒性能,但是加工过程中不易硫化,加入丁腈橡胶,极大的改善了聚合物的加工硫化特性;由于复合材料中柔性分子链和刚性苯环的相互补充,使得橡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寒性能。所述的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制备所得复合材料性能为:结合丙烯腈含量31~35%,拉伸强度≥28.5MPa,扯断伸长率≥550%,门尼粘度50~60ML(1+4) 100℃,玻璃化转化温度≤-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在本发明基础上作出的改进都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
所需药品均为市售工业品;
采用GPC方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采用核磁法测定聚合物中烷基苯乙烯摩尔含量,门尼黏度:SH/T 1232.1-2000过辊法;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SH/T1600-2004,程序1ASTMIRB NO7炭黑,GB/T528-2009,1型裁刀;
实施例1
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40℃,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20份、丁腈橡胶8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份、炭黑N550 50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4份、硬脂酸锌3份、氧化锌2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6份、硫磺1份、促进剂TETD1份、促进剂CZ 2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4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50℃、15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30min,即得复合材料。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
实施例2
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50℃,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30份、丁腈橡胶7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份、炭黑N550 60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5份、硬脂酸锌3份、氧化锌2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4份、硫磺2份、促进剂TETD2份、促进剂CZ1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6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60℃、12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30min,即得复合材料。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所得复合材料性能为:结合丙烯腈含量35%,拉伸强度26.3MPa,扯断伸长率500%,门尼粘度50ML(1+4) 100℃,玻璃化转化温度-41℃。
实施例3
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40℃,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30份、丁腈橡胶7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炭黑N550 65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6份、硬脂酸锌3份、氧化锌2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4份、硫磺1份、促进剂TETD1份、促进剂CZ 3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8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70℃、15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30min,即得复合材料。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
实施例4
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40℃,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25份、丁腈橡胶7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份、炭黑N550 45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5份、硬脂酸锌5份、氧化锌2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4份、硫磺1份、促进剂TETD2份、促进剂CZ2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10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80℃、15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20min,即得复合材料。
对比例4
与实施例4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
实施例5
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50℃,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30份、丁腈橡胶7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份、炭黑N550 50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4份、硬脂酸锌3份、氧化锌2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2份、硫磺1份、促进剂TETD1份、促进剂CZ 2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5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50℃、15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1h,即得复合材料。
对比例5
与实施例5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
实施例6
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40℃,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20份、丁腈橡胶8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炭黑N550 65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4份、硬脂酸锌3份、氧化锌3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6份、硫磺1份、促进剂TETD1份、促进剂CZ2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7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60℃、15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30min,即得复合材料。
对比例6
与实施例6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
实施例7
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45℃,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25份、丁腈橡胶7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炭黑N550 60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5份、硬脂酸锌5份、氧化锌3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6份、硫磺2份、促进剂TETD2份、促进剂CZ 1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9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80℃、9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30min,即得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
对比例7
与实施例7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
实施例8
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开炼机温度升至50℃,辊距调至lmm,将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30份、丁腈橡胶7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炭黑N550 50份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再加入聚四氟乙烯5份、硬脂酸锌5份、氧化锌3份、酚醛增黏树酯2402 6份、硫磺1份、促进剂TETD2份、促进剂CZ 2份,左右3/4刀各3次,辊距调至0.5mm,混炼8min,薄通5遍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70℃、10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30min,即得复合材料。
对比例8
与实施例8条件相同,只是未加入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
表1实施例与对比例所得聚合物性能对比表

Claims (11)

1.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总质量为100份计,包含: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20~40份,丁腈橡胶60~80份,硫化剂3~8份,硫化促进剂2~4份,第一增塑剂5~8份,第二增塑剂4~6份,活化剂5~8份,填充剂45~6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为异丁烯/邻甲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间甲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邻乙基苯乙烯聚合物、异丁烯/间乙基苯乙烯聚合物、或异丁烯/对乙基苯乙烯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剂为硫磺和酚醛增黏树酯,其中硫磺用量为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促进剂为促进剂TETD、促进剂CZ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增塑剂为间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柠檬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增塑剂为聚四氟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剂为炭黑N660、炭黑N550、炭黑N770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剂为硬脂酸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由以下步骤具体制成:开炼机温度升至40~50℃,将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丁腈橡胶、第一增塑剂、填充剂加入,待胶料包辊后,将温度调至70~80℃,再加入第二增塑剂、活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混炼4~10min,薄通下片即得混炼材料,再在150~180℃、9~15MPa的硫化条件下硫化20min~1h,即得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炼机辊距为0.5~1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通次数为3~5次。
CN201610721239.7A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778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1239.7A CN107778558A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1239.7A CN107778558A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8558A true CN107778558A (zh) 2018-03-09

Family

ID=6139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1239.7A Pending CN107778558A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7855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6A (zh) * 1993-05-11 1996-07-03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含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的卤化共聚物和羧基改性弹性体的相容共混物
CN1188495A (zh) * 1995-05-03 1998-07-22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异烷烃/对烷基苯乙烯卤化弹性体和不饱和弹性体的共混物的聚合物间固化
CN1193988A (zh) * 1995-07-17 1998-09-23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用于聚酰胺的含一种弹性体和一种卤代的异烯烃共聚物的抗冲击改性剂
CN1436209A (zh) * 2000-06-13 2003-08-13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透明和可着色弹性体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6A (zh) * 1993-05-11 1996-07-03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含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的卤化共聚物和羧基改性弹性体的相容共混物
CN1188495A (zh) * 1995-05-03 1998-07-22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异烷烃/对烷基苯乙烯卤化弹性体和不饱和弹性体的共混物的聚合物间固化
CN1193988A (zh) * 1995-07-17 1998-09-23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用于聚酰胺的含一种弹性体和一种卤代的异烯烃共聚物的抗冲击改性剂
CN1436209A (zh) * 2000-06-13 2003-08-13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透明和可着色弹性体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杰 等: "《氟复合材料应用技术》", 31 January 1997,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李东立: "《塑料软包装材料结构与性能》", 31 March 20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陈士朝 等: "《橡胶技术与制造概论》", 30 September 2002, 中国石化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3505B (zh) 一种高性能丁腈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5357B (zh) 一种透明高热塑性氯丁橡胶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9236A (zh) 一种耐热老化、低压变的硫磺硫化三元乙丙橡胶组合物、制备方法、用途及其应用产品
CN105949537B (zh) 消防车轮胎子口耐磨橡胶组合物
CN102464832A (zh) 一种用于包覆硫化胶管的耐高温热塑性弹性体
CN101134825A (zh) 耐色变卡扣式气门嘴橡胶配方及其加工方法
KR101666362B1 (ko) 폴리클로로프렌 엘라스토머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가황물 및 성형체
KR101702754B1 (ko) 니트릴계 고무의 제조방법
CN110023343A (zh) 氢化的腈-二烯-羧酸酯共聚物
CN105694153B (zh) 一种高填充轮胎再生胶的农业轮胎胎侧胶
CN105131355A (zh) 一种高阻尼悬挂系统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07925A1 (ja) ゴム用添加剤、未架橋ゴム組成物、架橋ゴム及びタイヤ
CN105377975B (zh) 橡胶组合物和其硫化成型体
AU2016294055B2 (en) Rubber composition for flame-retardant hose, and flame-retardant hose
CN103435920A (zh) 一种三元乙丙再生橡胶密封条的生产方法
JP5453736B2 (ja)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02585384B (zh) 一种环保型三元乙丙橡胶与丁腈橡胶并用闭孔二次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78558A (zh)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7396A (zh) 一种防护车管路用内齿热缩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S6326136B2 (zh)
US20100210770A1 (en) Elastomeric composite
CN107778557A (zh) 一种溴化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丁腈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S6172505A (ja) ゴム製品の成型加硫方法
JP2016148015A (ja) ポリブタジエ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ゴム組成物
CN107778566A (zh) 一种异丁烯/烷基苯乙烯聚合物与乳聚丁苯橡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