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2589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2589A
CN107732589A CN201710388754.2A CN201710388754A CN107732589A CN 107732589 A CN107732589 A CN 107732589A CN 201710388754 A CN201710388754 A CN 201710388754A CN 107732589 A CN107732589 A CN 107732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sub
upper body
projection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8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2589B (zh
Inventor
金悳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32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2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2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2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9/00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 H01H39/002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provided with a cartridge-magaz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9/00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241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fuse and another component o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20Bases for supporting the fuse;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9/00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 H01H2039/008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using the switch for a battery cutof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74Switches in which only the opening movement or only the closing movement of a contact is effected by heating or cooling
    • H01H37/76Contact member actuated by melting of fusible material, actuated due to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or due to explos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下部主体,被配置为包括一对端子孔和位于所述端子孔之间的气体发生器;上部主体,该上部主体位于所述下部主体上,并且该上部主体包括对应于每个端子孔的开口和彼此电连接的一对金属保持器;以及盖,该盖覆盖所述上部主体并包括联接到所述下部主体的端部,其中所述盖的面向所述上部主体的顶表面的内表面可被设置为与所述顶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盖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上部主体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间。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根据车辆的类型,车辆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从由车辆的发动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或从电池接收电力。具体地,用于启动发动机的启动马达用从电池供应的电力进行操作。由交流发电机产生的一些电力被存储在电池中,因而电池被保持为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水平的电力。
相应地,车辆的启动马达和交流发电机总是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池的正极端子,电池的负极端子通常接地。
然而,如果在电池连接到车辆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期间发生碰撞,则电池可能爆炸。例如,由于由电池的电力产生的火花,从燃料箱泄漏的燃料燃烧,因而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当发生碰撞时,需要检测碰撞并且然后立即切断来自电池的电力供应,以便防止失火和爆炸。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发生事故时,由于人员必须拔出插头或者切断电线,这花费很多时间。
在此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形成在该国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立即断开电源与电气和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下部主体,被配置为包括一对端子孔和位于所述端子孔之间的气体发生器;上部主体,该上部主体位于所述下部主体上,并且该上部主体包括对应于所述端子孔的开口和彼此电连接的一对金属保持器;以及盖,该盖覆盖所述上部主体并包括联接到所述下部主体的端部,其中所述盖的面向所述上部主体的顶表面的内表面可被设置为与所述顶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盖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上部主体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间。
所述电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突起,该至少一个第一突起被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的外侧,并朝所述盖的内侧壁突出;第一槽,所述第一突起被插入到该第一槽中,并且该第一槽被形成在所述盖的所述内侧壁中;以及第二槽,被设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内侧壁中并暴露于所述空间中。
所述第一突起可包括与所述上部主体的侧表面垂直的底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上部主体的所述侧表面倾斜的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可对应于所述盖的所述内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突起的所述底表面可接触并被联接到所述第一槽的一个表面。
所述第一槽可沿着所述盖的所述内侧壁形成闭合曲线。
所述第一突起可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槽延伸。
多个第一突起可被提供。
所述电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上部外周边设置,并包括与所述下部主体的侧表面垂直的底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下部主体的所述侧表面倾斜的表面,其中所述盖的所述端部被联接到所述第二突起。
所述电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止动部,该止动部沿着所述上部主体的下部外周边设置,并朝所述盖的内侧壁突出;以及第三槽,所述止动部被插入到该第三槽中,其中所述止动部具有弯曲表面。
所述空间的高度可大于穿过所述端子孔的端子插入到所述金属保持器中的长度。
所述端子可为从向车辆供应电力的电池引出的电极端子。
所述电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配置用以连接彼此相邻的金属保持器的熔断部。
所述下部主体可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连接器的联接部,并且所述联接部可包括从所述下部主体的外侧突出的法兰、形成在所述法兰中的多个联接孔、以及插入到每个联接孔中的联接螺钉。
所述法兰可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外周边设置。
所述上部主体、所述下部主体和所述盖可由绝缘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下部主体,被配置为包括一对端子孔和位于所述端子孔之间的气体发生器;上部主体,该上部主体包括中央部和外周部,所述中央部包括对应于所述端子孔的开口和彼此电连接的一对金属保持器,所述外周部被连接到所述中央部且与所述中央部之间具有预定间隔,并且所述外周部包括朝外侧突出的第一突起;以及盖,该盖覆盖所述上部主体并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突起的端部,其中所述下部主体可包括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被设置在所述下部主体的外侧并朝外侧突出,并且所述外周部的端部可联接到所述第二突起。
所述中央部的底表面可接触所述下部主体的顶表面。
所述上部主体可包括被提供有对应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开口的第一散布空间,并且所述下部主体可包括第二散布空间,所述气体发生器被插入到该第二散布空间中,并且该第二散布空间被提供有面向所述第一散布空间的开口。
所述第一散布空间或所述第二散布空间的宽度可随着靠近所述第一散布空间的开口或所述第二散布空间的开口而逐渐增大。
所述盖可包括与所述上部主体的外侧表面接触的第一内表面和与所述上部主体的所述外侧表面间隔开的第二内表面,并且所述外周部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中央部之间的分离空间和穿过所述外周部并与形成在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第三散布空间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第一突起可沿着所述上部主体的外周边形成闭合曲线,和/或所述第二突起可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外周边形成闭合曲线。
所述电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联接部,该联接部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外周边设置并固定所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联接部可包括从所述下部主体的外侧突出的法兰、形成在所述法兰中的多个联接孔、以及插入到每个联接孔中的联接螺钉。
所述上部主体、所述下部主体和所述盖可由绝缘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碰撞等发生时,通过立即切断电源可以防止二次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例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例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爆炸之后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例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例示图3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例示图3的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爆炸之后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例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车辆的安全装置系统的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例示图6的安全装置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图9例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车辆的安全装置系统的示意图。
图10和图11分别例示图9的安全装置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更改,全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
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公开,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中指代相同的元件。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理解并便于描述,图中示出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随意显示,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图中,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为了清楚被夸大。为了更好理解并便于描述,一些层和区的厚度被夸大。将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底之类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另外,除非明确地相反描述,词语“包括”及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型将被理解为意味着包括所陈述的元件,但并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进一步,在说明书中,词语“上”指的是位于目标部分上或下,并非必须指的是位于目标部分的基于重力方向的上侧。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图1例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下部主体200、位于下部主体200上的上部主体100以及位于上部主体100上并覆盖上部主体100和下部主体200的盖300。
上部主体10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一对金属保持器11,每个金属保持器11被插入到形成在上部主体100中的插入孔中。在金属保持器11的面向下部主体200的部分可提供开口,并且金属保持器11可与下部主体200的端子孔21连通。
从上部主体的外侧朝向盖300的内侧表面突出的第一突起12被形成在上部主体100的外侧。
第一突起12包括大体垂直于上部主体100的外侧表面的底表面A1和相对于上部主体100的外侧表面倾斜的倾斜表面A2。在此情况下,倾斜表面A2可相对于上部主体100的外侧表面倾斜,以对应于盖300的面向上部主体100的顶表面A3的内表面A4。
如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那样,当第一突起12被形成为具有倾斜表面时,第一突起12由形成在盖300的内壁中的第一槽31卡住,从而不能够朝下部主体200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当从上部主体100的下部朝其上部的超过预定水平的力(或压力)施加到第一突起12时,第一突起12与第一槽31分离,并且上部主体100可朝盖300的内表面A4的方向移动。
上部主体100可包括沿着上部主体100的下部外周边形成的止动部。止动部13朝盖300的侧壁突出,并可具有弯曲表面。
金属保持器11可电连接到连接器的内部,并可电连接到相邻的金属保持器11。在此情况下,彼此相邻的金属保持器11可通过熔断部14连接。熔断部14的相反端部中的每个均被电连接到金属保持器11。熔断部14的相反端部和金属保持器11可通过焊接、单独的金属螺钉等连接。
当由于电池组的异常操作造成过电流流过熔断部14时,熔断部14容易破裂,以阻挡电流,由此防止失火、爆炸等。
金属保持器11可电连接到电子设备(例如,启动设备、加热器、冷却器等),该电子设备从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装置接收电力。
下部主体200包括插入并安装在下部主体200的中央并位于一对端子孔21之间的气体发生器22。端子孔21对应于金属保持器11。
下部主体200包括第二突起23,第二突起23可沿着下部主体200的上部外周边形成。第二突起23包括垂直于下部主体200的外侧表面的底表面和相对于其倾斜的倾斜表面,因而第二突起23可具有与第一突起12的横截面相同的横截面。
下部主体200包括用于固定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联接部25。联接部25被提供在下部主体200的外侧,并可以包括在下部主体200外侧突出的法兰。联接部25可被形成为围绕下部主体200的下部外周边,但不限于此,并且可部分地形成在下部主体200的外周边中。联接部25可包括多个联接孔5,联接螺钉7被插入到每个联接孔5中,以便联接到电连接器被安装到的设备,例如电池组400。
当电连接器通过联接部25联接到电池组400时,第一密封件62被设置在联接部25与电池组400之间,于是联接部25和电池组400可联接。
第一密封件可具有O形环形状、D形环形状等,并可包括提供有突起和凹部的密封表面。第一密封件可由诸如硅橡胶、弹性体和乙丙橡胶(EPR、EPDM)之类的超弹性材料制成。
在电池组暴露于大气并且未作为防水型进行密封的情况下,可省略第一密封件。
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设备的端子41穿过端子孔21,并且端子41例如可以是电池组400的电极端子。
在气体发生器22上形成螺纹,并且气体发生器22包括螺纹联接到下部主体的联接部22a、位于联接部22a上的气体存储部22b以及爆管连接器(squib connector)22c。
当引燃信号传送到气体发生器22的爆管连接器22c时,存储在联接部22a中的火药爆炸,从而气体存储部22b中的气体被喷出。由爆炸产生的爆炸压力施加到上部主体100,从而推动并移动上部主体100。
这样,当上部主体100移动时,上部主体100的金属保持器11与穿过下部主体200并插入金属保持器11中的端子41分离,金属保持器11与端子41之间的电连接断开,由此阻断供应到与端子41连接的电子设备的电力。
相应地,气体发生器22优选插入到下部主体200的中央部分中,从而气体发生器22的爆炸压力可均匀地传递到上部主体100。当气体发生器22未被安装在下部主体200的中央部分时,最大的爆炸压力施加到上部主体100的并非是中央部分的部分,由此上部主体100可能以倾斜状态移动。这样,当上部主体100倾斜时,上部主体100不平稳地移动,从而上部主体100的金属保持器11可能不会与端子41完全分离。
盖300覆盖上部主体100,盖300的下部联接到下部主体200。在盖300内提供接纳空间,下部主体200的上部以及上部主体100可被接纳在该接纳空间中。
上部主体100的顶表面A3和盖300的内表面A4面向彼此并彼此间隔开,内部为空的上部的空间S被提供在上部主体100的顶表面A3上。
当气体发生器22爆炸时,上部的空间S接纳移动的上部主体100。例如,当气体发生器22爆炸时,上部主体100因气体发生器22的爆炸压力移动到上部主体100与盖300的内表面A4之间的空间S中。
相应地,上部主体100移动到并且然后位于其中的空间S的高度H1可比端子41的穿过端子孔并插入到金属保持器11中的部分的长度H2长。
当气体发生器22爆炸时,上部主体100移动到上部的空间S中,在此情况下,其移动距离应远长于端子的插入到金属保持器11中的部分的长度H2,以便金属保持器11与端子完全分离,从而电连接断开。
相应地,优选的是,空间S的高度H1可提供下述距离:气体发生器22爆炸之后,上部主体100可在该距离内与金属保持器11完全分离。
第一槽31、第二槽32和第三槽33被形成在盖300的内侧壁中。第一槽31被形成在对应于第一突起12的位置,第二槽32暴露于上部的空间S中,第三槽33位于盖300的下端部与第一槽31之间。
第一槽31与第二槽32之间的距离H3可大于端子的插入到金属保持器11中的部分的长度H2,从而在气体发生器22爆炸并且上部主体100移动之后,上部主体100的金属保持器11和端子41不再彼此电连接,而是维持彼此电分离。
第一槽31和第二槽32中的每个可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表面A5和第二表面A6,第二表面A6可比第一表面A5更靠近盖300的内表面A4。第一突起12被联接到第一槽31,第一突起12的底表面A1可被联接到第一槽31以接触第一表面A5。
第一槽31、第二槽32和第三槽33可沿着盖300的内侧壁形成闭合曲线。第一突起12沿着第一槽31和上部主体100的外周边形成以具有闭合曲线,但不限于此,可形成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突起12。
上部主体100的止动部13被联接到第三槽33。在此情况下,止动部13被形成为具有弯曲表面,止动部13和第三槽33的一个表面可以以线接触状态联接。因此,当力施加到止动部13时,即使通过很小的力,止动部13也可以容易地与第三槽33分离。类似于第一突起12,止动部13可被形成为沿着第三槽33延伸,但不限于此,可形成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止动部13。
下部主体200的第二突起23可被联接到第三槽33,在此情况下,第三槽33可被设置为与止动部13间隔开。
第二密封件64可位于盖300的下端部与下部主体200之间。第二密封件64可由与第一密封件相同的材料制成,并可具有与第一密封件相同的形状,并且其对盖300的内部空间进行密封,以便能够防止盖300内喷出的气体泄漏到外部。进一步,第二密封件64可防止金属保持器11和端子41暴露于外部空气和被腐蚀。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可被连接到电池组400。电池组400包括具有内部接纳空间的外壳40、安装在该外壳中的电池管理系统82、电池单元84、高电压连接部86、低电压连接部88和一对端子41。
该对端子41可被电连接到电池单元84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或负电极可通过高电压连接部86连接到端子41。高电压连接部86可包括能够切断电流的开关。
电池组400中的电连接可由金属线8实现。
电池管理系统82可被电连接到低电压连接部88,并可测量电池单元84的电压、电流、温度和正常信号,以便将电池单元84的充电和放电控制在预定水平。
在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中,例示了下部主体200的一部分被插入并安装在形成于外壳40中的开口中,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下部主体200可被安装在外壳40的外侧表面。在此情况下,端子41可穿过外壳40以突出到外部。
当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安装在车辆的电池中时,电源因碰撞信号被自动阻断,由此防止二次事故。
这将参照图2进行详细描述。图2例示在图1的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爆炸之后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当车辆碰撞发生时,引燃信号被传送到气体发生器22的爆管连接器22c,以使气体发生器22爆炸。引燃信号可从电池管理系统或车辆的气囊控制单元(ACU)传送。
参见图2,当气体发生器22爆炸时,位于气体发生器22上的金属保持器11由于从气体发生器22喷出的气体的压力而与端子41分离,由此防止从电池组400供应的电力被传送到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甚至在金属保持器11与端子41分离之后,端子41与金属保持器11之间的预定距离被维持,并且上部主体100被接纳在盖300内,从而可以防止金属保持器11和端子41再次电连接。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气体发生器的爆炸压力泄漏到外部可通过盖被阻挡,所以可以防止发生破损或气体泄漏。
图3例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例示图3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由于图3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类似于图1的电连接器,现在将仅详细描述不同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下部主体200、位于下部主体200上的上部主体100以及位于上部主体100上并覆盖上部主体100和下部主体200的盖300。
上部主体100包括具有一对彼此电连接的金属保持器11的中央部71和围绕中央部71的外周部73。外周部73和中央部71彼此连接,且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隔部75,外周部73与中央部71的外侧间隔开预定间隔,从而在外周部73与中央部71之间可形成分离空间W。
该对金属保持器11被插入到中央部71中,并且金属保持器11彼此电连接。朝下部主体200开放的第一散布空间SS1被提供在金属保持器11之间。第一散布空间SS1的宽度可随着靠近下部主体200而增大。
外周部73延伸到下部主体200的外侧的上部,并包括朝盖300的侧壁突出的第一突起12,并且朝下部主体200的外侧突出的第一卡挡突起91被提供在外周部73的端部处。第一突起12可沿着上部主体100的外周边形成闭合曲线。
进一步,穿过外周部73的通气孔2被形成在外周部73中。通气孔2位于间隔部75与第一突起12之间。
当外周部73与中央部71间隔开并且其端部未通过联接被固定时,外周部73可因预定力而自由变形。
第二突起23被提供在下部主体200的上部外侧,联接部25被提供在下部主体200的下部。上部主体100的第一卡挡突起91与第二突起23接合。第二突起23可沿着下部主体200的外周边形成闭合曲线。
气体发生器22被插入到下部主体200的中央部中,并通过形成在气体发生器22的联接部22a上的螺纹与下部主体200螺纹联接。下部主体200包括面向第一散布空间SS1的第二散布空间SS2,并且气体发生器22的气体存储部22b位于第二散布空间SS2中。
第二散布空间SS2的宽度可随着从气体存储部22b靠近第一散布空间SS1而增大,并且第二散布空间SS2与第一散布空间SS1形成闭合且密封的空间,同时第二散布空间SS2与第一散布空间SS1连通。
盖300覆盖上部主体100,朝上部主体100的侧壁突出的第二卡挡突起93被提供在盖300的端部,第二卡挡突起93与上部主体100的第一突起12接合。
盖300包括:第一内表面,其接触上部主体100的包括顶表面的外侧表面;以及第二内表面,其与上部主体100的外侧表面间隔开。相应地,第三散布空间SS3被提供在第二内表面与上部主体100之间。在此情况下,第二内表面可位于盖300的一部分处,该部分比盖的其它部分更薄。
外周部73的通气孔2被形成为与分离空间W和第三散布空间SS3连通。
图5为图3的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爆炸之后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当车辆碰撞发生时,引燃信号被传送到气体发生器,从而气体发生器爆炸。
参见图5,当气体发生器爆炸时,从气体发生器喷出的气体通过第二散布空间和第一散布空间挤压上部主体100。
当发生爆炸时,喷出的气体挤压上部主体100的底表面,从而上部主体100与端子分离。
也就是说,气体通过形成在上部主体100与下部主体200之间的间隙移动(参见箭头)到外周部73与中央部之间的分离空间W(见图4),然后通过通气孔2移动到第三散布空间SS3。在此情况下,在被排放通过通气孔2之后,由于气体通过第三散布空间SS3挤压盖300以削弱第二卡挡突起93与第一突起12之间的联接部分C2的联接力,因而第二卡挡突起93与第一突起12分离。
这样,当第二卡挡突起93与第一突起12分离时,第一卡挡突起91与第二突起23之间的联接部分C1的联接力削弱,从而第一卡挡突起91通过挤压外周部73的气体的力而容易地与第二突起23分离。
于是,盖300与上部主体100完全分离,并且上部主体100也与端子41分离,由此阻断从电池组400供应到电子设备的电力供应。
不同于图1和图2的电连接器,在图3至图5的电连接器中,盖300以及上部主体100与下部主体200完全分离。于是,可直接检查电连接器内部的分离状态。
在下文中,将描述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车辆的安全装置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图6例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车辆的安全装置系统的示意图,图7和图8分别例示图6的安全装置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参见图6,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装置系统500包括气囊控制单元(ACU)52、电源402、通信部54和电子设备56。
气囊控制单元52根据从车辆的碰撞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输出用于使气囊充气的充气信号。
电源402包括电池管理系统82、包括电池单元84的电池组以及电连接器1000。电池单元84可包括多个单元电池,并且每个单元电池可为锂离子电池。
电池单元84的输出通过逆变器或变流器被改变成适用于每个电子设备56的电压,然后可供应至电子设备56,并且电池单元84可通过连接到高电压连接部的开关58连接到电子设备56。电子设备56可包括诸如用于启动发动机的启动设备、加热器、空调等的电子设备。
电池管理系统82可测量电池单元84的电压、电流、温度和正常信号,以便将电池单元84的充电和放电控制在预定水平。相应地,当诸如过放电、过充电、过热或碰撞信号之类的异常信号产生时,电池管理系统82迫使开关58关闭,以停止电池单元84的充电或放电。
电连接器1000可被连接到气囊控制单元52,并可为图1或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
通信部54例如可为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模块,并被安装为与气囊控制单元52和电池管理系统82通信。
当安装有安全装置系统的车辆碰撞时,安全装置系统立即阻断电力供应。
参见图6和图7,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装置系统500的操作方法包括:当车辆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S1);操作气囊(S2);操作气体发生器(S3);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S4);以及关闭开关(S5)。
在生成碰撞信号的步骤S1,当车辆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测量到的碰撞信号被输入到气囊控制单元52。然后,气囊控制单元5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气囊操作信号。
在操作气囊的步骤S2,气囊操作设备从气囊控制单元52接收气囊操作信号,然后使气囊充气。
在操作电连接器1000的气体发生器的步骤S3,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即气体发生器的引燃信号,从气囊控制单元52输入到气体发生器,从而气体发生器爆炸。引燃信号可对应于用于提供能使气体发生器的火药爆炸的电流的信号,或者对应于通过电线直接施加到气体发生器以引燃气体发生器的电流。
这样,当气体发生器22爆炸时,由于其爆炸压力,如图2或图5所示,金属保持器11与端子41分离,从而它们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由此防止二次事故。
在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的步骤S4,电池管理系统82确定从气囊控制单元52输入的信号是否为碰撞信号。在此情况下,碰撞信号可通过通信部54传送。
当在步骤S4处满足操作条件时,关闭开关的步骤S5可执行。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82的信号对应于碰撞信号时满足操作条件。
在确定之后,当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开关操作信号来关闭开关,由此断开电池单元84与电子设备56之间的电连接。
在确定操作条件的步骤S4,当不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并不生成开关的操作信号并执行结束步骤,在此情况下,电力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被供应到电子设备。
图6的安全装置系统可根据图8的方法进行操作。
参见图6和图8,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装置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当车辆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S11);操作气囊(S12);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S13);关闭开关(S14);要求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S15);以及操作气体发生器(S16)。
在生成碰撞信号的步骤S11,当车辆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测量到的碰撞信号被输入到气囊控制单元52。然后,气囊控制单元5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气囊操作信号。
在操作气囊的步骤S12,气囊操作设备从气囊控制单元52接收气囊操作信号,然后使气囊充气。
在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的步骤S13,电池管理系统82确定从气囊控制单元52输入的信号是否为碰撞信号。在此情况下,碰撞信号可通过通信部54传送。
当在确定步骤S13处满足操作条件时,关闭开关的步骤S14可执行。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对应于碰撞信号时满足操作条件。
在确定之后,当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开关操作信号来关闭开关,由此断开电池单元84与电子设备56之间的电连接。
当在步骤S13处满足操作条件时,要求电连接器1000的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的步骤S15可执行。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对应于碰撞信号时满足操作条件。
在确定之后,当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要求气囊控制单元52生成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这是因为电连接器1000的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到气囊控制单元52。
在操作气体发生器的步骤S16,当操作信号,即用于引燃气体发生器22的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从气囊控制单元52输入到电连接器1000时,气体发生器22爆炸。
这样,当气体发生器22爆炸时,由于其爆炸压力,如图2或图5所示,金属保持器11与端子41分离,从而它们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由此防止二次事故。
在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的步骤S13,当不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并不生成开关操作信号和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并执行结束步骤,在此情况下,电力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被供应到电子设备。
图9例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车辆的安全装置系统的示意图,图10和图11分别例示图9的安全装置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由于图9的安全装置系统502类似于图6的安全装置系统,现在将仅详细描述不同部分。
参见图9,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装置系统502包括气囊控制单元(ACU)52、通信部54、电源402和电子设备56。电源402包括电池管理系统82、包括电池单元84的电池组以及电连接器1000。电池单元84通过开关58连接到电子设备56。
电连接器1000可被连接到电池管理系统82。
参见图9和图10,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装置系统502的操作方法包括:当车辆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S21);操作气囊(S22);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S23);操作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S24);以及关闭开关(S25)。
在生成碰撞信号的步骤S21,当车辆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测量到的碰撞信号被输入到气囊控制单元52。然后,气囊控制单元5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气囊操作信号。
在操作气囊的步骤S22,气囊操作设备从气囊控制单元52接收气囊操作信号,然后使气囊充气。
在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的步骤S23,电池管理系统82确定从气囊控制单元52输入的信号是否为碰撞信号。在此情况下,碰撞信号可通过通信部54传送。
当在步骤S23处满足操作条件时,操作气体发生器的步骤S24可执行。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对应于碰撞信号时满足操作条件。
在确定之后,当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操作信号,即用于引燃气体发生器22的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然后将其传送到气体发生器22。
当气体发生器22因传送的操作信号爆炸时,如图2和图5所示,金属保持器11与端子41之间的电连接由于爆炸压力而断开,由此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当在步骤S23处满足操作条件时,关闭开关的步骤S25可执行。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对应于碰撞信号时满足操作条件。
在确定之后,当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开关操作信号来关闭开关,由此断开电池单元84与电子设备56之间的电连接。
在确定操作条件的步骤S23,当不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并不生成开关操作信号和气体发生器的操作信号并执行结束步骤,在此情况下,电力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被供应到电子设备。
图9的安全装置系统可根据图11的方法进行操作。
参见图9和图11,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装置系统502的操作方法包括:当车辆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S31);操作气囊(S32);生成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S33);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S34);操作电连接器(S35);以及关闭开关(S36)。
在生成碰撞信号的步骤S31,当车辆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测量到的碰撞信号被输入到气囊控制单元52。然后,气囊控制单元5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气囊操作信号。
进一步,气囊控制单元52生成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S33)。
在操作气囊的步骤S32,气囊操作设备从气囊控制单元52接收气囊操作信号,然后使气囊充气。
在确定是否满足操作条件的步骤S34,电池管理系统82从气囊控制单元52接收碰撞信号和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然后确定是否满足碰撞信号。在此情况下,碰撞信号可通过通信部54传送。
当在确定步骤S34处满足操作条件时,操作电连接器1000的气体发生器的步骤S35可执行。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为碰撞信号或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时满足操作条件。
在确定之后,当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操作信号,即气体发生器22的引燃信号,然后将其传送到气体发生器22。
当气体发生器22因传送的操作信号爆炸时,如图2和图5所示,金属保持器11与端子41之间的电连接由于爆炸压力而断开,由此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当在确定步骤S34处满足操作条件时,关闭开关的步骤S36可执行。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对应于碰撞信号时满足操作条件。
在确定之后,当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基于碰撞信号生成开关操作信号来关闭开关,由此断开电池单元84与电子设备56之间的电连接。
在确定操作条件的步骤S34,当不满足操作条件时,电池管理系统82并不生成开关操作信号和气体发生器的操作信号并执行结束步骤,在此情况下,电力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被供应到电子设备。
在图1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82从气囊控制单元52同时接收碰撞信号和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这样,当两个信号同时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82时,可以降低有关操作信号的确定误差。
例如,如图6所示,当电连接器从气囊控制单元直接接收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时,碰撞信号被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然而,当气囊控制单元52由于故障或失误并不生成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时,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可能不操作。
然而,如图11所示,通过允许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操作信号和碰撞信号同时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即使两个信号中的仅有一个信号被输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也可确定碰撞状态,由此操作电连接器的气体发生器。
尽管已联接目前被视为是可行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更改和等同布置。
符号说明
2:通气孔 7:联接螺钉
8:金属线 11:金属保持器
12:第一突起 13:止动部
14:熔断部 21:端子孔
22:气体发生器 22a:联接部
22b:气体存储部 22c:爆管连接器
23:第二突起 25:联接部
31:第一槽 32:第二槽
33:第三槽 40:外壳
41:端子 52:气囊控制单元
54:通信部 56:电子设备
58:开关 62:第一密封件
64:第二密封件 71:中央部
73:外周部 75:间隔部
82:电池管理系统 84:电池单元
86:高电压连接部 88:低电压连接部
91:第一卡挡突起 93:第二卡挡突起
100:上部主体 200:下部主体
300:盖 400:电池组
500,502:安全装置系统 1000:电连接器

Claims (19)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下部主体,被配置为包括一对端子孔和位于所述端子孔之间的气体发生器;
上部主体,该上部主体位于所述下部主体上,并且该上部主体包括对应于所述端子孔的开口和彼此电连接的一对金属保持器;以及
盖,该盖覆盖所述上部主体并包括联接到所述下部主体的端部,
其中所述盖的面向所述上部主体的顶表面的内表面被设置为与所述顶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盖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上部主体的所述顶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突起,该至少一个第一突起被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的外侧,并朝所述盖的内侧壁突出;
第一槽,所述第一突起被插入到该第一槽中,并且该第一槽被形成在所述盖的所述内侧壁中;以及
第二槽,被设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内侧壁中并暴露于所述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包括与所述上部主体的侧表面垂直的底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上部主体的所述侧表面倾斜的倾斜表面,
所述倾斜表面对应于所述盖的所述内表面,并且
所述第一突起的所述底表面接触并被联接到所述第一槽的一个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槽沿着所述盖的所述内侧壁形成闭合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槽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上部外周边设置,并包括与所述下部主体的侧表面垂直的底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下部主体的所述侧表面倾斜的表面,
其中所述盖的所述端部被联接到所述第二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止动部,该止动部沿着所述上部主体的下部外周边设置,并朝所述盖的内侧壁突出;以及
第三槽,所述止动部被插入到该第三槽中,
其中所述止动部具有弯曲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空间的高度大于穿过所述端子孔的端子插入到所述金属保持器中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为从向车辆供应电力的电池引出的电极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配置用以连接彼此相邻的金属保持器的熔断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下部主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连接器的联接部,并且
所述联接部包括:
从所述下部主体的外侧突出的法兰;
形成在所述法兰中的多个联接孔;以及
插入到每个联接孔中的联接螺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法兰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外周边设置。
13.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下部主体,被配置为包括一对端子孔和位于所述端子孔之间的气体发生器;
上部主体,该上部主体包括中央部和外周部,所述中央部包括对应于每个端子孔的开口和彼此电连接的一对金属保持器,所述外周部被连接到所述中央部且与所述中央部之间具有预定间隔,并且所述外周部包括朝外侧突出的第一突起;以及
盖,该盖覆盖所述上部主体并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突起的端部,
其中所述下部主体包括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被设置在所述下部主体的外侧并朝外侧突出,并且所述外周部的端部联接到所述第二突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中央部的底表面接触所述下部主体的顶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上部主体包括被提供有对应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开口的第一散布空间,并且
所述下部主体包括第二散布空间,所述气体发生器被插入到该第二散布空间中,并且该第二散布空间被提供有面向所述第一散布空间的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散布空间或所述第二散布空间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第一散布空间的开口或所述第二散布空间的开口而逐渐增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盖包括与所述上部主体的外侧表面接触的第一内表面和与所述上部主体的所述外侧表面间隔开的第二内表面,并且
所述外周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中央部之间的分离空间和穿过所述外周部并与形成在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第三散布空间连通的通气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沿着所述上部主体的外周边形成闭合曲线,和/或所述第二突起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外周边形成闭合曲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联接部,该联接部沿着所述下部主体的外周边设置并固定所述电连接器,
其中所述联接部包括:
从所述下部主体的外侧突出的法兰;
形成在所述法兰中的多个联接孔;以及
插入到每个联接孔中的联接螺钉。
CN201710388754.2A 2016-08-12 2017-05-27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7732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03143A KR102237377B1 (ko) 2016-08-12 2016-08-12 전기 커넥터
KR10-2016-0103143 2016-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2589A true CN107732589A (zh) 2018-02-23
CN107732589B CN107732589B (zh) 2020-11-27

Family

ID=6116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8754.2A Active CN107732589B (zh) 2016-08-12 2017-05-2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1014B2 (zh)
KR (1) KR102237377B1 (zh)
CN (1) CN1077325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8582A1 (ja) 2018-03-28 2019-10-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路遮断装置
GB2582307A (en) * 2019-03-18 2020-09-23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Switching device for fast disconnection of short-circuit currents
GB2592280A (en) * 2020-02-20 2021-08-25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An electrical interrupter
DE102020111765B4 (de) * 2020-04-30 2023-09-07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Elektrische Sicherungsvorrich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icherungs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lektrischen Sicher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5930B1 (en) * 1998-01-08 2001-10-02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Circuit breaker
US6418005B1 (en) * 1999-03-03 2002-07-09 Yazaki Corporation Power circuit breaker
JP2010517212A (ja) * 2007-01-19 2010-05-20 シュネーデ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エスアーエス 電気回路の投入/遮断装置
CN102623244A (zh) * 2011-01-28 2012-08-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导通遮断装置
CN103681103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电阻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0572A (en) * 1997-02-28 1999-11-23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for vehicle
JP3568817B2 (ja) * 1999-03-10 2004-09-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装置
JP3797590B2 (ja) * 1999-08-25 2006-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遮断器
JP2001068000A (ja) * 1999-08-27 2001-03-16 Yazaki Corp 回路遮断装置
JP2002015648A (ja) * 2000-06-28 2002-01-18 Yazaki Corp 回路遮断装置
JP2004007919A (ja) 2002-05-31 2004-01-08 Fuji Heavy Ind Ltd 高電圧バッテリ搭載車両のバッテリ回路遮断装置
KR20130010302A (ko) 2011-07-18 2013-01-28 주식회사 창환단자공업 자동차용 전원 차단장치
US20130033843A1 (en) * 2011-08-03 2013-02-07 Laird Technologies, Inc. Board leve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shields including releasably attached/detachable pickup memb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5930B1 (en) * 1998-01-08 2001-10-02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Circuit breaker
US6418005B1 (en) * 1999-03-03 2002-07-09 Yazaki Corporation Power circuit breaker
JP2010517212A (ja) * 2007-01-19 2010-05-20 シュネーデ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エスアーエス 電気回路の投入/遮断装置
CN102623244A (zh) * 2011-01-28 2012-08-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导通遮断装置
CN103681103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电阻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2589B (zh) 2020-11-27
KR20180018142A (ko) 2018-02-21
US20180047533A1 (en) 2018-02-15
KR102237377B1 (ko) 2021-04-06
US10211014B2 (en)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2589A (zh) 电连接器
CN103069529B (zh) 用于将电池连接至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装置及包括所述连接装置的电池外壳
JP7065923B2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
KR102061872B1 (ko) 이차전지 팩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CN102668227B (zh) 电池系统
KR102273768B1 (ko) 이차전지
KR101500229B1 (ko) 차량 배터리 과충전 방지장치
AU2016372041A1 (en) Low profile pressure disconnect devic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11717713B2 (en) Battery module with improved safety
US11909071B2 (en) Vehicle with a high-voltage battery
US20190088914A1 (en) Battery cas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233495A (zh) 电池模块
US20180090793A1 (en) Battery cell
EP2822056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20160113888A (ko) 배터리 팩
KR20170057759A (ko) 이차전지의 과충전 실험장치
WO2017150818A1 (ko) 차량용 배터리시스템
CN104752680A (zh) 电池过充电保护装置
KR102494248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화재방지 시스템
KR102531012B1 (ko) 소화약제 배관을 포함하는 전기 모빌리티 충전용 케이블 및 이와 결합된 인렛, 커넥터 및 배터리팩
CN104701468B (zh) 用于车辆的高电压电池
CN111244339B (zh) 电池盖板及具有其的电池
JP6988149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18939874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EP4181299A1 (en) Venting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